脑脓肿诊断与治疗
脑脓肿

Mortality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 Age Neurological condition at admission; Delays in hospitalization, Focal neurologic deficits at admission, Impaired host immunity, Uncontrolled diabetes mellitus, Glasgow Coma Scale (GCS) <12 associated with death and permanent neurologic deficits.
Diagnosis
CT scan with contrast MRI DWI 1H-MRS Lumbar puncture ?
Suggested exploration protocol when a brain abscess is suspected
Management
Team: Neurosurgeon Neurologist Infectious disease specialist, Neuroradiologist.
Clinical Presentation
Focal mass expansio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Diffuse destruction, Focal neurological deficit
Common presenting signs and symptoms in BA
8-19% head trauma neurosurgery
Dental infections, ethmoid or frontal sinusitis
脑脓肿(大脑脓肿,颅脑痈)

脑脓肿(大脑脓肿,颅脑痈)【病因】(一)发病原因根据细菌感染的来源途径常分为四类:1.邻近感染灶的扩散所致的脑脓肿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颅骨骨髓炎及颅内静脉窦炎等化脓性感染病灶可直接向脑内蔓延,形成脑脓肿。
其中以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导致的脑脓肿最为多见,称为耳源性脑脓肿,约占全部脑脓肿的50%~66%。
但由于近年来不少中耳炎、乳突炎得到及时的根治,耳源性脑脓肿的比例已明显减少。
耳源性脑脓肿多为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并胆脂瘤急性发作导致脑脓肿,其感染途径多经鼓室盖或鼓窦波及颅内颞叶的中后部,约占耳源性脑脓肿的2/5。
另一部分经乳突内侧硬脑膜板波及小脑外侧上部,尤其儿童乳突骨质较薄,感染易经Trautman三角区(即岩上窦下方、面神经管上方、乙状窦前方,三者形成的三角)累及小脑。
但小儿鼓室及乳突尚未发育良好,故小儿耳源性脑脓肿少见。
小脑脓肿约占耳源性脑脓肿的1/3。
耳源性脑脓肿亦可经静脉逆行转移到远隔部位,如额、顶、枕叶,甚至偶有转移至对侧脑部。
耳源性脑脓肿多为单发。
常见致病菌以变形杆菌及厌氧菌为主,厌氧菌以链球菌居多,其次为杆菌,亦可为混合性感染。
由鼻窦炎引起的脑脓肿称为鼻源性脑脓肿,较少见。
多发生于额叶底部,亦多为单发。
偶有多发或多房性。
多为混合菌感染。
头皮痈疖、颅内静脉窦炎及颅骨骨髓炎所致的脑脓肿均发生在原发病灶的邻近,可发生脑脓肿及硬脑膜外、硬脑膜下或混合性脓肿,亦多为混合菌感染,也可能为真菌感染。
2.血源性脑脓肿主要是由于来自远隔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流经动脉的炎性栓子传入而形成的,亦可逆行经胸腔、腹腔及盆腔的器官如肝、胆、膈下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感染,由脊柱周围的无瓣静脉丛与椎管内相吻合的静脉进入椎管内静脉转移到颅内。
面部三角区的感染灶由静脉回流至颅内也可能形成颅内感染。
感染来源为胸部各种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等的脑脓肿,称为胸源性脑脓肿;因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发绀型心脏病等引起的脑脓肿,称为心源性脑脓肿。
最新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及医治标准流程

化脓性脑膜炎(2021年版)一、化脓性脑膜炎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ICD-10︰)。
(二)诊断依据。
按照卫生部“十二五”计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计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发烧、头痛、精神萎靡、疲惫无力等。
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可有惊厥、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或感觉异样等。
2.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在500-1000×106/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蛋白质明显增高;涂片、培育可发现致病菌。
(三)医治方案的选择。
按照卫生部“十二五”计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计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国卫办医发〔2021〕43 号)。
1.病原医治: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遵循初期、足量、足疗程、敏感、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原则。
2.一般及对症医治: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
保证足够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
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颅内高压时给予20%甘露醇,应用进程中注意对肾脏的损伤。
3.重症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映,降低颅内压,减少炎症粘连,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4.并发症的医治。
(四)标准住院日为21-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ICD-10︰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置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腰椎穿刺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涂片等;(3)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凝实验、血糖;(4)血培育、CRP、PCT;2.按照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气分析、遗传代谢病筛查、自身免疫检查。
12例脑脓肿的诊断与治疗

经验 交流 ・
1 2例 脑脓 肿 的诊 断 与治 疗
吴 军 , 雄 伟 唐
( 重庆 市合 川 区人 民医院神 经外科 . 0 5 0 4 12 )
摘 要 : 的 探 讨 脑 脓 肿 的 诊 断 和 治 疗 。 方 法 采 用 C 定 位 结 合 术 中 B超 导 向脓 肿 穿刺 引流 术 , 脓 肿 切 除 术 方 法 治 目 T 脑 脑脓肿早期诊 断、 早期 抗 感 染 治 疗加 上 手 术切 除或 穿 刺
参考文献 :
[] 姚 天 一 . 娩 镇 痛 对 提 高 围 产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 ] 中 国 实 1 分 J.
用 妇 科 与 产 科 杂 志 ,0 0 1 ( ) 6刘 俊 杰 , 俊 . 代 麻 醉 学 [ . 2版 . 京 : 民 卫 生 2 赵 现 M] 第 北 人
升 高达 3  ̄5 mm Hg 子 宫 的韧 带 和 腹 膜 受 到 牵 拉 , 宫 壁 的 5 0 , 子 血 管暂 时受 压 而 闭 塞 , 其 周 围组 织 产 生 暂 时 性 的 缺 血 缺 氧 。 使
疼 痛 部 位 主 要 发 生 在 下 腹 部 和 腰 部 , 时 放 射 到 髋 部 、 部 或 有 骶 沿 大腿 向 下 传 导 。 随 着 产 程 的 进 展 , 痛 明 显 加 剧 , 宫 由 疼 子 T- L 脊 神 经 支 配 。进 入 第 二 产 程 后 , 自宫 颈 扩 张 的 疼 痛 。 。 ~ 来 逐 渐 减 轻 而代 之 以不 自主 的排 便 感 , 缩 时 先 露 部 紧 紧 压 迫 骨 宫 盆 底 组 织 。 生 反 射 性 的 肛 提 肌 收 缩 和肛 提 肌 、 阴 拉 长 及 阴 产 会 道 扩 张 产生 疼 痛 , 时 的 疼痛 往 往 被 强 烈 的排 便 感 所 掩 盖 。子 此 宫 颈 由 S 神 经 支 配 。子 宫 和宫 颈 的伤 害 性 传 人 通 过 A 。. 8和 C 纤 维 传 入 中 枢 而使 人 产 生 疼 痛 的感 觉 。 持 续 硬 膜 外 麻 醉 已广 泛 应 用 于 足月 分 娩 镇 痛 , 娩镇 痛 的 分 理 论 已 被 越 来越 多 的 医务 人 员 、 妇 及 家 属 所接 受 。但 中孕 引 产
脑脓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脓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意识障
碍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那么,脑脓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对于脑脓肿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法之一是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根据病原体的耐药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炎药物:有助于减轻脑脓肿患者的症状,并控制炎症的发展。
•利尿剂: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脑组织的水肿情况。
•镇痛药:用于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
2. 外科手术
•脓肿引流术:对于较大的脑脓肿,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引流脓液,并清除感染灶。
•开颅手术: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来清除脓肿。
3.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通常用于那些手术无法完全清除脓肿的患者,以确保脓肿不会再次复发。
4. 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合理补充营养等。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和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脑脓肿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决定。
及时就医,积极治疗是关键。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要合理安排生活和饮食,避免劳累和感染,有助于快速康复。
希望上述内容对您了解脑脓肿的治疗方法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
一步了解,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脑脓肿的影像学诊断:要点与技巧

脑脓肿的影像学诊断:要点与技巧在神经影像学领域,脑脓肿的诊断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专家,我在此分享我在诊断脑脓肿时的一些要点与技巧。
了解脑脓肿的病理特征至关重要。
脑脓肿是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和炎症。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
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血源性传播,另一种是通过邻近组织的感染蔓延至脑部。
1. 影像表现:脑脓肿在CT和MRI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
在CT上,脑脓肿常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边缘模糊,周围伴有炎性水肿和占位效应。
在MRI上,脑脓肿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病灶,边缘模糊,周围伴有炎性水肿和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可见病灶边缘强化。
2. 定位和大小:脑脓肿的好发部位包括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大脑后动脉分布区和基底节区。
在诊断时,要关注病灶的位置和大小,以便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3. 周围炎症反应:脑脓肿周围伴有炎性水肿和占位效应,这有助于与其他病变如肿瘤、梗死等相鉴别。
在影像学诊断中,要关注病灶周围的炎症反应,以便准确判断病灶的性质。
4. 病原体:脑脓肿的病原体对治疗方案有重要影响。
在诊断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病灶的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推测可能的病原体。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脓肿常表现为单发性、较大范围的病灶,而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脑脓肿则常表现为多发性、小范围的病灶。
5. 并发症:脑脓肿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脑积水、脑室扩张、脑梗死等。
在诊断时,要关注病灶周围的影像学改变,以便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患者,男性,35岁,因发热、头痛、意识模糊入院。
体检发现体温高达39℃,右侧肢体无力。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头部CT扫描显示右侧额叶低密度病灶,边缘模糊,周围伴有炎性水肿和占位效应。
MRI检查显示右侧额叶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边缘模糊,周围伴有炎性水肿和占位效应。
脑脓肿的鉴别诊断

脑脓肿的鉴别诊断
脑脓肿是一种表示为包含脓液的脑实质内囊膜形成的脑脊液囊性病变的感染性疾病。
脑脓肿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仔细的鉴别诊断,以便能够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以下将介绍脑脓肿的鉴别诊断方法。
症状
脑脓肿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区别性诊断时需要注意观察症状的发生和持续时间。
影像学表现
脑脓肿在传统放射学检查中的显示形态各异,一般有较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其形态、边界呈环状强光团块性影,围绕脑实质有一定的浸润性,边缘较清晰。
在实际影像学检查中,根据脓肿的部位、大小、界限、以及可能的合并症等特征,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和脑脊液检查可以辅助脑脓肿的诊断。
血常规指标的异常和脑脊液的化验结果有助于确定脓肿的类型,对临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病因
脑脓肿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为细菌感染所致。
对于不同病因的脑脓肿,治疗方案和预后也有所不同,因此了解病因对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诊断注意事项
在临床中进行脑脓肿的鉴别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脑脓肿与脑膜炎、脑膜脑炎等脑部感染性疾病的区分 - 脑脓肿与脑肿瘤的鉴别 - 脑脓肿的病变特征和病变部位的关系 - 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
结语
脑脓肿的鉴别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综合运用症状、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因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通过规范的诊断流程和科学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脑脓肿治疗指南(2017版)

脑脓肿治疗指南(2017版)脑脓肿Brain abscess作为耳部感染并发症的脑脓肿在发病率上逐年降低,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相反,来自于鼻窦感染的脑脓肿正在成为威胁成人和儿童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
枪弹伤(Bullet wounds)能导致组织坏死,并遗留金属碎片于脑内,这些碎片有可能成为感染源。
其它和脑脓肿相关的异物包括:进入眼球中的铅笔头和草坪飞镖(lawn dart)。
此类患者在脑损伤多年后脑脓肿才可能会形成。
另外,脑脓肿偶尔可能会源自于面部创伤。
脑脓肿同样也可能是神经外科操作的并发症。
外科手术后脑脓肿的发展有可能延迟发生。
文献报道中有2例前庭神经鞘瘤术后,1例是在术后3个月形成脑脓肿,另1例则是在术后15个月因为癫痫发作而被发现脑脓肿。
血源播散(Hematogenous spread)—和菌血症(bacteremia)有关的脑脓肿通常会导致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多发脓肿。
脓肿通常位于灰白质交界处,该处的微小梗死能破坏血脑屏障。
能导致血源性种植的感染包括:●慢性肺部感染,例如肺脓肿和脓胸,见于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或囊性纤维化的患者。
●皮肤感染●盆腔感染●腹腔内感染●食管扩张症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细菌性心内膜炎(2~4%的患者会并发脑脓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通常为儿童)●肺内右向左分流●邻近区域的直接播散常会导致单发的脑脓肿。
直接传播之大脑皮层的原发性病灶包括亚急性和慢性的中耳炎(otitis media)和乳突炎(播散至颞叶下部和小脑),额窦或筛窦炎(播散至额叶),牙齿感染(通常至额叶)。
临床表现和诊断●脑脓肿的临床表现倾向于是非特异的,使得诊断被延迟。
●有局灶性体征(单侧颅神经麻痹、轻偏瘫)或症状(单侧头痛)或可见视乳头水肿,则腰穿(lumbar puncture,LP)通常是禁忌。
此类有明显占位表现的患者腰穿后有1.5~30%的可能性会导致脑疝。
●脑脓肿的诊断MRI比CT更加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 典型脓肿表现薄而光滑的环状强化壁,中心低密度 或T1低信号区,灶周水肿明显,结合临床大多可确 诊。
• ④病因不明确者称之为隐源性脑脓肿,指在 临床上无法确定其来源的。原因:原发病灶 不明显或短期内自愈而被忽略或原发病灶深 隐而未被发现。
• ⑤洁净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病率为1来自10000。脑脓肿的病理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 (1)急性脑炎阶段:病变部位炎性细胞侵润,脑 组织局部发生软化坏死,继而出现多数小的液化区, 附近的脑组织有水肿表现。
• 穿刺法:特别适用于脓肿部位较深或位于语言中枢、 运动中枢等主要功能部位,或由于年老体弱或患有 其它严重疾病或病情危重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 不适用于多发性或多房性脓肿或脓肿内有异物者 。
• 引流法:治疗原理与穿刺抽脓相同,但可以免去反 复进行穿刺带来的不便。适用范围与上述穿刺法基 本相类似。通常用于脓肿壁较厚的单发性脓肿。
治疗:
• 原则:抗菌治疗、连续的影像学检查和外
科
手段的综合治疗。
• 脑脓肿的抗菌治疗的选择决定于已知的感染源、宿 主情况和药物的药代学。抗感染的要素必须是:有 效的抗致病源,能穿入脓肿腔并在脓肿液中有高浓 度的积聚。
• 当脓肿尚未局限时一般只采用抗菌素及降低颅压的 药物,包膜形成后可行手术治疗。
• 环状强化无特异性。可见于脑肿瘤(胶质瘤)、转 移瘤、脑内血肿、脑梗死、肉芽肿;也可见有出血 的血管畸形,MS,有血栓的动脉瘤,原发淋巴瘤及 术后残腔。
• 胶质瘤的环壁多厚薄不均,形态不规则,其中心坏 死区CT值在20Hu以上,可见钙化;而脓肿壁光整、 细薄,腔内CT值<20Hu,而脓肿无钙化
• 脑脓肿内容物T2信号更高;而胶质瘤中心部分信号 相对减弱不均
• 术后残腔,壁薄不规则,当继发感染时鉴别较难, 如仍保持分泌功能而使临床症状恶化有利脓肿诊断
脑转移瘤坏死囊变
• CT对脑脓肿的敏感度为95~99%,特殊病例难以鉴别 转移瘤或血管病变。
• MRI的优点:①比CT更敏感。②描述脑液化坏死更 精确。③更早检测出脓肿的脑实质外扩展(如硬膜 下脓肿,因为化脓性组织相对脑脊液而言是高密度 的,CT扫描为等密度,并且无骨影像。)
• 脓肿后期壁完全形成,厚薄均一,明显强化,周围 水肿减轻至消失。晚期脓肿收缩,纤维包膜增厚, 壁更趋于完整光滑,多呈圆或椭圆形,可持续数月 。脓肿较小时可呈结节样强化。
• MR可见脓肿壁T1WI相对等或略高,T2TWI上相对 低信号,此可能与巨噬细胞吞噬顺磁性自由基和出 血有关。脓壁显著强化,可分辨脓腔、壁、水肿带 。
脑脓肿的诊断与治疗 (Intracerebral abscess)
兰大一院神经外科 雒以诚
脑脓肿是化脓性细菌侵入脑内所形成的脓 腔。由于脑组织直接遭到破坏,故是一种 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化脓性脑脓肿并不常 见,发病率:4/100万。
感染途径:
• ①直接来自邻近的感染病灶,由中耳炎、乳 突炎、副鼻窦炎、颅内静脉窦炎以及颅骨骨 髓炎等感染病灶的炎症直接波及。特点:多 位于感染原发病灶的邻近部位。约占脑脓肿 2/3。
临床表现:
• ①急性感染症状,发热、头痛、呕吐、WBC升高
• ②脓肿形成期即开始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视 乳头水肿
• ③脑局灶性症状,与部位有关,如偏盲、失语等
影像学表现:
• 早期CT可无异常或显皮质下、皮髓交界区局灶性不 规则的边界模糊低密度或低等密度影,有水肿占位 效应,一般无强化,少许有斑点状、脑回样强化, 晚期可显不完全环状强化
• MR早期显示不规则的边缘模糊的稍低T1长T2信号, 炎灶T2稍低于周围水肿灶。一般无强化,少数不均 匀强化,脑炎晚期可出现不规则环状强化,周围水 肿持续存在
脑脓肿脑炎期 T2WI示左顶叶高信号灶
脑脓肿形成早期 矢状面T1WI增强示左顶叶病灶可区
分脓肿壁及周围水肿区
• 脓肿早期,50%可见周围不规则略高密度环,中央 略低密度坏死,余者不显壁仅呈低密度区。强化中 壁轻度强化,厚薄不均。灶周水肿明显。
• 转移瘤坏死囊变时也出现环状强化。颅内多发和实 性肿瘤发现有利转移的诊断,另需结合有否原发病 灶。DWI有很大的鉴别价值,囊性转移瘤内多为坏 死物质,水分子弥散相对快,近似脑脊液,DWI低 信号
• 脑内血肿吸收期包膜可环状强化,但血肿多呈肾形 或豆形,CT上可见中央高、周边低密度,外围才见 包膜强化
• ②血行感染:肺部的各种化脓性炎症、胸膜 炎、细菌性胸内膜炎、膈下脓肿、胆道感染、 盆腔炎、牙周感染以及皮肤的痈、疖 等经 血行而播散的。特点:此类脓肿常位于大脑 中动脉分布区的脑白质或脑白质与皮层的交 界处,且常为多发性脑脓肿。
• ③开放性颅脑损伤,化脓性细菌直接从外部 侵入脑部。特别是当开放性颅脑损伤有异物 或碎骨片存留在脑内,或由于清创不及时、 不彻底时可在数周内形成脓肿。少数可在数 月、数年后才引起脓肿,临床上称之为晚发 性脓肿。脓肿多位于伤道或异物所在处。
• (2)化脓阶段:局部液化区扩大互相融合形成脓 腔,开始有少量脓液,邻近脑组织严重水肿和胶质 细胞增生。
• (3)包膜形成阶段:一般在感染后7~14天初步形 成,而完全形成需要4~8周。脓肿外周的肉芽组织 同血管周围结締组织、神经胶质细胞增生逐步形成 脓肿包膜。
脓肿可单发、多发或多 房性。形态大小不一, 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也 有葡萄状或不规则形, 小的仅米粒大,称粟粒 性脑脓肿,大的可占据 1/3以上颅腔
轴位T1WI、T2WI。示左小脑半球脓肿壁等或稍高T1信号; T2WI壁呈低信号,脓腔高信号,外周脑组织明显水肿, 呈高信号
矢状T1WI增强脓肿壁环形强化,光滑,较薄
脑脓肿的弥散加权成像(DWI)
• DWI像呈高信号。因为脓腔内细菌、坏死组织、炎 性细胞等高粘物质使水分子的弥散速度减慢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