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和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发作期 发作期
大肠湿热证 方 芍药汤加减 理 气血并治,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兼以“通因通用”,清 热化湿,调气行血。
血瘀肠络、热毒内结证 方 仙方活命饮加减 理 本证型多数疮痈,《删补名医方论》说:“仙方活命饮治一切疮疡, 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又止痛、消毒之圣药也。
缓解期
消 化 科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1
2 3 4
概
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标准 治 疗
5
6
7
临床运用
概
述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结肠和直肠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与克罗恩病一起,统称为炎 症性肠病。 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 漫长、易复发,病情轻重不一,同时与结肠癌的发 病存在一定关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 之一。
治
疗
控制急性发作。
维持缓解。
减少复发。
防治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1.调节饮食:“三”高 “两”低 “三”高: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 “两”低:低脂、低渣 2.避免诱因:如忌牛奶、预防感染及情绪紧 张 3.慎用解痉药等,以防中毒性巨结肠
二、西药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 2、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传统药物
临床诊断前三排除
A
B
C
排除: A 特异性结肠炎 B 其他非特异性结肠炎 C 非炎症性结肠病
A 特异性结肠炎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血吸虫病 肠结核 霉菌性结肠炎 厌氧菌性结肠炎 药物、放疗引起的结肠炎等
B 其他非特异性结肠炎
粘液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缺血性结肠炎 肿瘤相关性结肠炎(白血病等)
遗传因素
克罗恩病评分标准

克罗恩病评分标准摘要:1.克罗恩病的概述2.克罗恩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4.克罗恩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法6.克罗恩病的预防与护理7.总结克罗恩病的评分标准正文: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主要影响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的各段消化道都可能受累。
本文将详细介绍克罗恩病的评分标准,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等方面。
一、克罗恩病的概述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消化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多见于回肠末端和邻近结肠。
病灶多为肠道溃疡,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病变累及消化道。
二、克罗恩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克罗恩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
感染、肠道菌群失调、营养不良等也可能诱发克罗恩病。
三、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腹部包块等。
病程呈慢性、长短不等的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迁延不愈。
四、克罗恩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克罗恩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内窥镜检查和活检。
诊断时需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疾病相鉴别。
五、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法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如肠道狭窄、瘘管形成等;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
六、克罗恩病的预防与护理克罗恩病的预防主要包括加强免疫力、保持肠道菌群平衡、避免感染等。
护理方面,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敏原和刺激性食物,加强锻炼,保持心情愉快。
七、总结克罗恩病的评分标准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克罗恩病的评分标准,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等方面。
了解这些评分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克罗恩病。
总之,克罗恩病是一种复杂的消化道疾病,治疗方法多样,患者需长期坚持治疗。
通过了解克罗恩病的评分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肠炎的四种类型及常见治疗方案简述

结肠炎的四种类型及常见治疗方案简述四种结肠炎类型及常见治疗方案简述一、引言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
据统计,全球有数百万人受到结肠炎的困扰。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结肠炎的类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结肠炎类型,并简述常用的治疗方法。
二、溃疡性结肠炎(UC)1.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影响直肠和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免疫介导性肠道疾病。
其特征是连续性粘膜发红、水肿、溃秧或溃成洞口等。
2. 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5-氨基水杨酸盐类药物和类固醇等抗感染剂可用于缓解溃疡性结肠皮损和减少其他系统并发症。
(2)营养治疗: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尤为重要,可通过限制饮食或采用特殊配方食品来达到治疗目的。
(3)手术治疗:对于难以控制的溃疡性结肠炎,如严重出血、穿孔或结肠癌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三、克罗恩病(CD)1. 简介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循环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可以影响消化道任何部分。
它与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其特点是肠壁深部受累。
(1)药物治疗:抗生素、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用于减轻炎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膳食管理:避免摄入触发器食物,并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饮食纤维含量。
(3)手术治疗:针对严重并发症或无法通过药物控制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结肠重建手术。
四、缺血性结肠炎(IC)1. 简介缺血性结肠炎是与肠道缺血引起的结肠黏膜坏死和溃疡形成相关的慢性炎症。
它一般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2. 治疗方案(1)休息和饮食:患者需要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逐渐适应低纤维和易于消化的饮食。
(2)药物治疗:抗生素、止泻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用于缓解症状并减少并发症。
(3)手术治疗: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的严重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去除坏死组织或重建供血。
五、假膜性结肠炎(PMC)1. 简介假膜性结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结肠黏膜广泛性溃秧。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上)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上)作者:杨桂彬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03期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表现为炎症或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可逆行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呈连续性分布。
其临床特点为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在我国及日本等东方国家并不是常见病,但是也并非罕见,近20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更是显著增加,这主要和饮食习惯逐渐西化以及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提高有关。
本刊邀请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杨桂彬教授对本病进行详细介绍,以期提高基层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更新知识,掌握基本诊疗知识。
本期重点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诊断,下期将对本病的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基因因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
虽有多种学说,但目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
基因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具有一定地位,美国的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和种族有关,白人中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是非白人的2倍,白人中犹太人发病率是非犹太人的2~4倍。
还有研究表明,同一人种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别,美国犹太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要远高于以色列。
因此种族和地区的差异对本病的发生影响很大。
自身免疫因素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患者血中存在对正常结肠上皮与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
心理因素和感染因素心理因素和感染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不同的研究中关于心理和感染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存在争议。
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因所患溃疡性结肠炎加重辞去日本首相职务。
据日本媒体报道,安倍中学毕业时就一直被溃疡性结肠炎困扰。
安倍在初中三年级时,一到考试高压季就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在出任首相后,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症状明显加重,这印证了心理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及病情加重中起一定作用。
(UC)和克罗恩病(CD)

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 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 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 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粘液脓血便。
CD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 位,而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多呈节段性、非对 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
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 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UC: 1. 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和(或)粘 膜活检支持,可诊断本病。
2. 根据临床表现和钡剂灌肠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诊断 本病。
3. 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改变者,也 可临床拟诊本病,并观察发作情况。 4. 临床上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 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5. 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 断UC,可随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
硬、狭窄、裂隙状溃疡、瘘管、假息肉形成及鹅卵石样改
变等。B超、CT、MRI检查可显示肠壁增厚、腹腔或盆腔
脓肿等。
3. 内镜检查:内镜下可见节段性、非对称性粘膜炎症、纵行 或阿弗他溃疡、鹅卵石样改变,可有肠腔狭窄和肠壁僵硬等, 病变呈跳跃式分布。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 发现腹腔内肿块或脓肿。 4. 活检:可见裂隙状溃疡、结节病样肉芽肿、固有膜底部和
蛋白等,有助于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度。
三、诊断举例: UC 初发型、中度、直乙状结肠受累、活动 期。 四、疗效标准 1.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大致正
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本文将分析一个典型的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病例,以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该病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年龄45岁,有慢性腹泻、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其症状始于数月前,腹泻频繁,每日5-6次,伴有不规则的腹痛,排便时常伴有黏液和少量血丝。
患者体重减轻明显,营养状况差。
体格检查发现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
结肠镜检查显示结肠黏膜充血、溃疡和炎症。
分析和诊断:根据该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可以初步怀疑其患有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累及结肠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
其典型病理特点是结肠黏膜糜烂、溃疡和炎症细胞浸润。
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
治疗和预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旨在缓解炎症、改善症状,并尽量维持长期缓解状态。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
药物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以及抗炎消炎药。
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高脂食物,同时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
对于该患者,应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在确定诊断后,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对于复杂病例,可考虑多学科团队协作,如结肠镜检查、病理学评估以及营养支持等。
结肠炎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需与医生密切合作,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并及时咨询医生以应对疾病恶化或出现新的症状。
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的运动以及缓解压力也有助于改善结肠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语:通过以上病例分析,我们了解到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对于结肠炎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

氨基水杨酸类
SASP(柳氮磺吡啶):4-6g/日 潘他沙(Pentasa)或艾迪沙(Etiasa):0.5,3/日, 6周一疗程 (为乙烯纤维素包裹) 亚沙可或美沙拉嗪 (Asacol): 1.6-2.4g/ 日(为丙 烯酸树脂包裹) 偶氮双水杨酸钠(di-s-ASA):1.5-3g/d,分次口服 聚氨基水杨酸(Poiy-SAS): 5-ASA灌肠剂:1-4g/次,15天1疗程 4-ASA灌肠剂:2g/次 1/晚 美沙拉嗪肛栓剂:活动期 500mg,2-3次/d、维持治 疗500mg睡前
溃疡性结肠炎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消化内科 郭璟静
概 述
炎症性肠病(IBD)一词专指病因未 明的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C)和克罗恩病(CD) 。
定义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 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
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
粘液脓血便 、腹痛。
免疫调节剂
左旋咪唑每天150mg,分3次服,每周 用2-3天。干扰素.Ts-r球蛋白.青霉胺
等对UC均有一定的疗效,可选用。
溃疡性结肠炎的分期治疗
活动期UC的处理
轻 度 UC 的 处 理 : 可 选 用 柳 氮 磺 氨 吡 啶
( SASP )制剂, 3-4g/ 次, 3/d ,口服;或用 相当剂量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病 变分布于远段结肠者可酌用SASP栓剂0.5-1g/ 次, 2/d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灌肠液, 100-200mg/ 次, 1/ 晚,保留灌肠。或用相当 剂量的5-ASA制剂灌肠。亦可用中药保留灌肠 治疗。
皮质类固醇
适应症:
急性暴发型并发中毒性巨结肠症者 慢性型复发期,病情严重者 并发关节炎,结节性红斑、溶血性贫血 及皮肤、眼部合并症者
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和治疗原则

细胞免疫
细胞因子 和介质
吸烟有益处
饮食无益处UC
和CD
发病机选吸制择烟性有的饮害食处不改善同症特状 征
健康亲属的肠通透性正常
健康亲属的肠通透性增加
大部分不同CD
大部分不同UC
细菌群的作用有限
细菌群有重要作用
与类结核杆菌无关
与类结核杆菌有关
与麻疹病毒无关
与麻疹病毒有关
明显的抗体分泌
中度抗体分泌
促炎症细胞因子等 IL-6
参与炎症损伤修复物质:
反应性氧化产物(RCMS)
一氧化氮(NO)
遗传因素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本病在同一家族中单卵双胎高于双卵双胎。 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髙,其配偶发病率不高。 在不同种族间也有明显差别,白种人发病高于黑种人,提 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多数学者认为IBD病符合多基因病的遗传规律,是由许多 对等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 由于遗传易感性而发病。
增加
细胞因子增加
主要内容
概述
概述
克 病理
病理
罗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恩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病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溃 疡 性 结 肠
治疗
治疗
炎
Crohn病
Crohn病习称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或肉芽肿 性肠炎,是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 疾病。
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临近结肠,呈节段性分布 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
克 病理
病理
罗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恩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病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疗效不佳或有依赖的慢性活动性 病例,可减少激素用量乃至停用 硫唑嘌呤: 1.5~2.5mg/(kg·d) 巯嘌呤:0.75~1.5mg/(kg·d)
显效时间3—6个月,维持用药可至3年以上。 副反应:白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表现
氨基水杨酸制剂: 作用:① 抑制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 ② 抑制免疫反应 ③ 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肠上皮通透,减轻肠道炎症 控制轻、中度者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对结肠Crohn病人为首 选药物 柳氮磺胺吡啶(SASP)4.0~6.0/日,分4次口服,病情缓 解后 2.0/日,维持1~2年
维持缓解治疗用药时间可至3年以上。
手术治疗:
手术后复发率高,针对并发症 手术适应证:限于完全性肠梗阻、瘘管
与脓肿形成、急性穿孔或不能控制的大 量出血
仅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结肠的轻、中度患者。
其他:
➢ 抗生素:甲硝唑(肛周病变)、环丙沙星(瘘)有一定疗 效
➢ 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多,一般与其他药物联合短期应用。
➢ 生物制剂:英夫利昔 对传统治疗无效的克罗恩病有效, 重复治疗可取的长期缓解
2.缓解期治疗
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取得缓 解者,可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缓解, 剂量与诱导缓解的剂量相同。
(三)肠外表现
与溃疡性结肠炎相似,但发生率较高。 以口腔黏膜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关 节炎及眼病多见。
(四)临床分型
1.临床类型: 狭窄型(以肠腔狭窄为主要表现)、 穿通型(瘘管形成) 和非狭窄非穿通型(炎症型) 2.病变部位:小肠型、结肠型、回结肠型 3.严重程度:用于疾病活动期与缓解期区分、病情
确诊:具备1和2项下任何四点 可疑:基本具备病理诊断条件但无肠系膜淋巴结标本的病 理检查结果
治疗
目的:控制病情活动、维持缓解及防治并发症 1.活动期治疗 一般治疗:
必须戒烟,饮食调理和营养补充,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 元素
严重营养不良、肠瘘及短肠综合征者,全胃肠外营养 病情重禁食,输液、白蛋白,广谱抗生素 腹痛、腹泻者对症治疗 糖皮质激素: 适用活动期,特别是以小肠病变为主、有肠外表现者。不 能防止复发,泼尼松30~60mg/日,病情缓解后递减维持
急腹症:可能是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
腹泻:为常见症状 原因: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 引起 特点: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为持续性。糊状便,一般无 脓血或粘液,病变涉及结肠下段或直肠者,可有黏液血 便及里急后重
腹部肿块:约见10%~20%患者,以右下腹与脐周为多见
瘘管形成:因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 器官而形成瘘管。瘘管形成是Crohn病临床特征之一,分 为内、外瘘
表现典型者,在充分排除各种肠道感染 性或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及肠道肿瘤后, 可作出诊断。
病理诊断标准
1、肠壁和肠系膜淋巴结无干酪样坏死 2、镜下特点 ①节段性病变,全壁炎;②裂隙状溃疡;③ 黏膜下层高度增宽(水肿,淋巴管、血管扩张,纤维组织、 淋巴组织增生等所致);④淋巴细胞聚集;⑤结节病样肉芽 肿
肛门直肠周围病变:瘘管、脓肿形成及肛裂等病变,是部 分病人首发症状
(二)全身表现
较多且明显 1.发热:常见的全身表现之一,系由于肠道炎症活
动或继发感染引起 间歇性低热或中度热,可有弛张热伴毒血症,少数以
发热为主要症状。 2.营养障碍: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
乏、缺钙致骨质疏松等。因慢性腹泻、食欲减退及慢 性消耗等所致 急性发作期有水、电解质紊乱
X线表现:有胃肠道的炎性病变,如裂隙状溃疡、鹅卵石征、 假息肉、单发或多发性狭窄、瘘管形成等,病变呈节段性分 布。CT可显示肠壁增厚的肠襻,盆腔或腹腔的脓肿
内镜检查:可见到跳跃式分布的纵行或匐行性溃疡,周围黏 膜正常或增生呈鹅卵石样,或病变活检有非干酪坏死性肉可疑,若同时具备1和2或3, 临床可拟诊为本病
严重程度估计(轻、中、重)和疗效评定
诊断
Crohn病主要根据病史、X线和结肠镜检 查进行综合分析作出临床诊断。但必需 排除肠道感染性疾病或非感染性疾病及 肠道肿瘤
临床诊断标准
典型的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右下腹或脐周疼痛,可伴有呕 吐、腹泻或便秘。有时腹部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炎性肿块。可 伴有肠梗阻、瘘管、腹腔或肛周脓肿等并发症。可伴有或不 伴有系统性症状,如发热、多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和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 及诊断治疗
药物治疗:
⑴氨基水杨酸制剂:轻中度首选
①柳氮磺胺吡啶(SASP):4.0~6.0/d,分4次口服, 病情缓解2.0/d,维持1~2年
②5-氨基水杨酸(5-ASA):3.0~4.0/d,分4次口服, 病情缓解,1~2g/d,维持治疗
③病变局限于乙状结肠以下,可考虑灌肠治疗
SASP 2g 或 5-ASA 1g
地塞米松 5mg
保留灌肠1次/d
生理盐水 100ml
克罗恩病(CD)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缓渐,长短不等的活动期与缓解期
交替,有终生复发的倾向。 腹痛、腹泻、体重下降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多样性。
一、消化系统表现
腹痛:为最常见症状 部位:右下腹或脐周 发作特点:间歇性发作,痉挛性疼痛伴有肠鸣,餐后加重, 排便后暂时缓解 如持续性腹痛、压痛明显,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脓 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