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诊断与治疗新指南[医药荟萃]

合集下载

克罗恩病诊断与治疗新指南

克罗恩病诊断与治疗新指南
在排除其他疾病(见“鉴别诊断”部分) 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 (1)具备上述临床表现者可临床疑诊, 安排进 一步检查; (2)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或小肠镜特征以及影 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 (3)如再加上活检提示CD的特征性改变且能排 除肠结核,可作出临床诊断;
(4)如有手术切除标本,可根据标准作出 病理确诊;
2.回结肠型CD与肠结核的鉴别
回结肠型CD与肠结核的鉴别常很困难,因 为除活检发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为肠结核 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外,两病在临床表现、结 肠镜下所见及活检所见常无特征性区别。因 此强调,在活检未见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情 况下,鉴别依靠对临床表现、结肠镜下所见 及活检进行综合分析[2]。
2.何瑶,陈瑜君,杨红,等. 回结肠克罗恩病与肠结核临床及 内镜特征比较.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325-328.
女,25岁。“腹痛, 便血5月”。2010年6 月小肠镜示“回肠下 段节段性纵行溃疡, 回盲瓣多发溃疡”。 病理活检示“克罗恩
病”。
男性,36岁,“反复腹 痛2年”,2008年,曾患 肛瘘,2013年6月小肠镜 示“回肠多发纵行溃疡 并狭窄,考虑克罗恩病”。
Pathology
大体形态特点:
病变呈节段性或跳跃性,
疑诊CD但结肠镜及小肠放射影像学检查 阴性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局限在小 肠的病变疑为CD者行气囊辅助小肠镜检 查。有肛周瘘管行盆腔MRI检查(必要时 结合超声内镜或经皮肛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可作为疑有腹腔脓肿、炎 性包块或瘘管的初筛检查。
(四)排除肠结核的相关检查:胸部X 线片、PPD试验,有条件时可行IFNγ 释放试验(如T-SPOT﹒TB)。
杵状指关节炎结节性红斑等clinicalmanifestations多发性节段性炎症纵行性或裂隙状溃疡鹅卵石样改变瘘管假息肉形成多发性狭窄跳跃征线样征显示肠壁增厚腹腔或盆腔脓肿x线钡餐或灌肠检查x线钡餐或灌肠检查ctemre检查cte或mre是迄今评估小肠炎性病变的标准影像学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应将此检查列为cd诊断的常规检查该检查可反映肠壁的炎症改变病变分布的部位和范围狭窄的存在及其可能的性质肠腔外并发症如瘘管形成腹腔脓肿或蜂窝织炎等节段性分布见纵行溃疡周围粘膜正常或增生成鹅卵石样

克罗恩病的临床治疗

克罗恩病的临床治疗
2 药 物 治 疗
手术适应证 : 肠狭 窄、 肠梗 阻 ; 腹腔脓 肿及炎性 包块 ; 癌
变; 腹壁肠瘘或肠内瘘 ; 急性腹痛诊断不明时, 应行 剖腹 探查 术; 积极内科 治疗无效者 ; 反复发作症状严重 , 响生活或生 影 长发育者 ; 肛门部病 变。手术方式包 括狭 窄成形术 、 病变肠 段切 除术 、 病变肠 段旷置转 流术等 。
防性用药 。 A A初始剂量为 0 5~15m / k d , Z . . g ( g・ ) 逐渐增至最大 剂量 为 2 5 m / k ・ ) - . 昏 ( g d 。6MP的 初 始 剂 量 为 0 2 — .5 0 5m,( g・ ) 逐渐增至 1 0~15m / k d 。该类药 . r k d , / . . g ( s・ ) 物显效 时间约需 3— 6个月 , 最大疗效通常在 4个月后 出现 ,
克罗恩病( D) C 的治疗 主要包括营养治疗 、 糖皮质激素 、
其适应证有 : D复发的患者 ; 1a内需要 ≥2个疗程激 ①c ② 素治疗者 ; ③激 素减 至 <1 g 复发 的患 者 ; 5m 后 ④停 激素后 3个月内复发者 ; ⑤复杂 C 并发瘘或 广泛 病变 ) D( 术后 的预
E N的应用 指征 主要有 : 要 长期 大剂 量使 用糖 皮 质激 素 需 者 ;糖皮质激 素难治 、 依赖或不 耐受者 ; 有骨质 疏松症 高危
2 5 生物 制剂 最 主 要 的生 物 制 剂 为抗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 ( N ) 克隆抗体 , TF单 其他包括抗细胞黏附分子制剂 , 如 整
儿童 C D治疗中 占主要地位 。有 资料表 明 , 纯 E 单 N可较 好 地控制 C 。E D N能保 持 胃肠道功能 的正常延续性 , 防止静 可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25%~80%的成人CD患者合并肛周病变,其中CD肛瘘(perianal fistulizing Crohn's disease,pfCD)的患病率最高,约占17%~43%[1,2]。

为规范我国pfCD的诊治,《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组织内外科专家,在借鉴国外pfCD诊治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专家共识[3,4,5,6]。

本共识采用Delphi程序制定。

先由专家分别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评价,讨论确定需阐明的问题及推荐方案。

再由专家分部分撰写,交总负责人汇总成共识初稿。

初稿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投票并由第三方计票。

投票专家推荐的等级标准分为a完全赞同(必不可少);b部分赞同,推荐(应该做到,但未达到必不可少的高度);c部分赞同,但不推荐;d不赞同(删去,不合理、不必要、不合国情、不可操作、不可评估、不必放在本共识意见中)。

本共识中的推荐等级根据专家投票总结果分为A级(强烈推荐),即3/4及以上投票完全赞同(a);B级(推荐),即3/4及以上投票完全或部分赞同(a+b);C级(建议),即a、b和c得票数相加为3/4及以上;未达C级指标则删去不放入本共识。

最终由专家审阅定稿形成本共识意见。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及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本共识意见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部分。

推荐意见15条,以下分别阐述。

一、pfCD的诊断1. pfCD具有与普通肛瘘不同的临床特点,这有助于CD的早期诊断。

等级判定:强烈推荐普通肛瘘是指常见的肛隐窝腺源性非特异性感染性肛瘘。

pfCD与普通肛瘘不同,外口与内口的关系常不遵循Goodsall规则,瘘管情况更复杂。

克罗恩病治疗中的中西医结合方法介绍

克罗恩病治疗中的中西医结合方法介绍

克罗恩病治疗中的中西医结合方法介绍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可影响消化道的任何部位。

该病病因复杂,至今尚无明确的病因和彻底治愈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克罗恩病的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克罗恩病治疗中常用的中西医结合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多元化的治疗选择。

一、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主要从整体调理、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等方面入手,以促进患者体内的自愈机制,达到治疗和缓解疾病的目标。

1.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克罗恩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程,中医师可以配伍不同的中药,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薏苡仁等,这些中药具有抗炎、抗菌、润肠等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肠道功能。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克罗恩病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调节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消化道功能。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关元、中脘等,通过针灸可以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西医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克罗恩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营养支持等方面。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克罗恩病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5-氨基水杨酸制剂(5-ASA)、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途径,减轻病情、控制炎症,延缓病情的进展。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克罗恩病合并严重并发症、病情无法通过药物控制等情况。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瘘管切除术、肠段切除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但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

3. 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是克罗恩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消化道功能障碍等问题,因此适当的营养补充对于改善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包括口服营养补充剂和静脉营养支持。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消化内科克罗恩病疾病诊疗精要

消化内科克罗恩病疾病诊疗精要

消化内科克罗恩病疾病诊疗精要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是一种贯穿肠壁各层的慢性增生性、炎症性疾病,可累及从口腔至肛门的各段消化道,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但好发于末端回肠、结肠及肛周。

临床以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发热、营养障碍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脏等的肠外表现。

本病病程迁延,有终身复发倾向,不易治愈。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30岁和60~70岁是2个高峰发病年龄段,无性别差异。

本病在欧美国家多见。

近年来,日本、韩国、南美发现本病发病率在逐渐升高。

我国虽无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资料,但病例报道却在不断增加。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克罗恩病病因尚未明了,发病机制亦不甚清楚,推测是由肠道细菌和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人群,导致肠黏膜免疫反应过高。

(一)遗传因素传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①不同种族CD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差异;②CD有家族聚集现象,但不符合简单的孟德尔遗传方式;③单卵双生子中CD的同患率高于双卵双生子;④CD患者亲属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而患者配偶的发病率几乎为零;⑤CD与特纳综合征、海-普二氏综合征以及糖原贮积病I。

型等罕见的遗传综合征有密切的联系。

上述资料提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进一步的全基因组扫描结果显示易感区域分布在第1、3、4、5、6、7、10、12、14、16、19及X号染色体上,其中16、12、6、14、5、19及1号染色体被分别命名为IBD1-7,候选基因包括CARD15、DLG5、SLC22A4和SLC22A5、IL23R等。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CD符合多基因病遗传规律,是许多对等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一定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病。

(二)环境因素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CD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不仅发病率和流行情况发生了变化,患者群也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提示环境因素对CD易患性的影响越来越大。

研究显示众多的环境因素与CD密切相关,有的是诱发因素,有的则起保护作用,如吸烟、药物、饮食、地理和社会状况、应激、微生物、肠道通透性和阑尾切除术。

克罗恩病理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理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理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分布。

以下是克罗恩病的病理诊断标准:
1. 大体病理特点: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黏膜表面溃疡形成,呈现纵行线性溃疡和卵石样外观;病变可累及肠壁全层,导致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有时可见瘘管形成。

2. 光学显微镜下特点:透壁性炎,黏膜下层增厚,由于纤维化和炎症反应、水肿造成;黏膜下层裂沟(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样肉芽肿(包括淋巴结);肠道神经系统的异常(黏膜下神经纤维增生和神经节炎,肌间神经纤维增生)。

3. 内镜下黏膜活检的诊断:局灶性的慢性炎症反应、局灶性隐窝结构异常和非干酪样肉芽肿是公认最重要的在结肠内镜活检标本上诊断CD的光学显微镜下特点。

4. 血清学指标:白细胞升高,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下降,血清中钾、钠、钙、镁等元素含量降低,黏蛋白含量增加。

5. 肠道病变:检查肠道是否有发生病变,如果胃肠部位发生炎症,可能会引发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的病理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项标准,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密切随访。

同时,应注意与其他肠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目前克罗恩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改善生活习惯包括坚持健康饮食和加强身体锻炼。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关注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在严重肠道病变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25%~80%的成人CD患者合并肛周病变,其中CD肛瘘(perianal fistulizing Crohn's disease,pfCD)的患病率最高,约占17%~43%[1,2]。

为规范我国pfCD的诊治,《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组织内外科专家,在借鉴国外pfCD诊治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专家共识[3,4,5,6]。

本共识采用Delphi程序制定。

先由专家分别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评价,讨论确定需阐明的问题及推荐方案。

再由专家分部分撰写,交总负责人汇总成共识初稿。

初稿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投票并由第三方计票。

投票专家推荐的等级标准分为a完全赞同(必不可少);b部分赞同,推荐(应该做到,但未达到必不可少的高度);c部分赞同,但不推荐;d不赞同(删去,不合理、不必要、不合国情、不可操作、不可评估、不必放在本共识意见中)。

本共识中的推荐等级根据专家投票总结果分为A级(强烈推荐),即3/4及以上投票完全赞同(a);B级(推荐),即3/4及以上投票完全或部分赞同(a+b);C级(建议),即a、b和c得票数相加为3/4及以上;未达C级指标则删去不放入本共识。

最终由专家审阅定稿形成本共识意见。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及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本共识意见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部分。

推荐意见15条,以下分别阐述。

一、pfCD的诊断1. pfCD具有与普通肛瘘不同的临床特点,这有助于CD的早期诊断。

等级判定:强烈推荐普通肛瘘是指常见的肛隐窝腺源性非特异性感染性肛瘘。

pfCD与普通肛瘘不同,外口与内口的关系常不遵循Goodsall规则,瘘管情况更复杂。

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炎症性肠病(IBD)目前对其病因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具体发病原因尚有待进一步分析。

由于IBD具有进展性,并且可引起全身性症状,因此加强对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我国自2006年成立IBD协作组以来,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不断对IBD标准化诊治指南进行讨论,丰富其诊治意见,使其更具科学性,同时兼具普及性。

结合循证医学相关要求,针对IBD的诊断和治疗,广泛寻找支持依据。

2020年5月,国内专家对IBD的诊断和治疗提出共识意见,以IBD中的克罗恩病为例,对其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进行如下分析。

1.克罗恩病诊断1.1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克罗恩病以慢性起病为主,可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主要位置为右下腹、脐周,反复发作,病情严重时患者出现梗阻、肠瘘、肛门病变,同时合并高热、发育迟缓、贫血等全身性症状。

(2)影像学检查:目前,推荐采用胃肠钡剂造影检查方法,如有需要,可为患者联合钡剂灌肠进行辅助检查。

两种检查可发现狭窄、裂隙状溃疡,同时可观察到鹅卵石样改变。

同时CT、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患者存在腹腔脓肿、盆腔脓肿,且肠壁有增厚表现。

(3)肠镜检查:专家共识意见中指出,对克罗恩病患者开展结肠镜检查,应保证镜体深入到末段回肠位置,进而对病变情况进行明确。

肠镜检查可观察到克罗恩病患者出现黏膜炎症,主要特征为节段性、非对称性,或有鹅卵石样改变。

如果患者合并上消化道症状,建议配合胃镜检查。

而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和诊断,则能够对病变范围进行确定,同时明确组织损伤深度,可及时发现腹腔内脓肿表现。

1.2诊断内容(1)病情程度:对于克罗恩病患者,其活动度、严重度均能反映出患者的病情程度,建议将两者合并使用,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程度的参考依据。

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可将患者病情程度分为三个等级:①轻度:存在腹部压痛、包块与梗阻,但无全身性症状表现;②重度:腹痛、腹泻等症状明显,合并全身性症状,同时伴有其他并发症;③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第④项者,只要加上①②③3项中任何两项亦可作出临床诊
断。
谷风书苑
22
克罗恩病疾病评估
谷风书苑
23
CD诊断成立后,需要进行疾病评估, 以利于全面评估病情和估计预后、制定治 疗方案。 (一)临床类型:推荐按蒙特利尔CD表型 分类法进行分型。
谷风书苑
24
表2 克罗恩病的蒙特利尔分型
确诊年龄(A) 病变部位(L) 疾病行为(B)
表1 WHO推荐的CD诊断要点
项目
临床表现 X线表现 内镜表现
①非连续性或节段性石样表现或纵行溃疡
+
+
③全层性炎症病变
+
+
+
(腹块) (狭窄) (狭窄)
④非干酪性肉芽肿
⑤裂沟、瘘管
+
+
⑥肛门部病变
+
活检 切除标本 + + +
+
+
+
+
+
具有①②③者为疑诊,再加上④⑤⑥3项中任何一项可确诊。
谷风书苑
14
小肠镜检查
气囊辅助式小肠镜(BAE)可直视下观察 病变、取活检及进行内镜下治疗,但为侵入性 检查,有一定并发症的风险。主要适用于其他 检查(如SBCE或放射影像学)发现小肠病变或 尽管上述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小肠病变需 进行确认及鉴别者,或已确诊CD需要BAE检查 以指导或进行治疗者。小肠镜下CD病变特征与 结肠镜所见相同。
大体形态特点:
病变呈节段性或跳跃性,
粘膜溃疡:鹅口疮样 纵行
和裂隙溃疡 鹅卵石样
病变累及肠壁全层 窄
肠壁增厚,肠腔狭
谷风书苑
18
Pathology
组织学特点:
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 可发生在肠壁全层和局部淋巴结
裂隙溃疡,呈缝隙状,可深达粘膜下层甚至肌层 肠壁各层炎症,伴充血、水肿、淋巴管扩张、淋
识意见,广州)主要借鉴国外最新共识,并
结合我国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情况,对我
国2007年共识意见进行修订。力求新的共识
意见更能反映新进展,内容更全面、深入,
更具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
谷风书苑
3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 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C)和克罗恩病(CD)。克罗恩病是一种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 芽肿性疾病。病变特点多见于末段回肠 和邻近结肠,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临床特点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 和肠梗阻。
病变之间粘膜外观正常 可见肠腔狭窄、炎性息肉 深部活检:粘膜固有层见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活
化淋巴细胞聚集
谷风书苑
12
谷风书苑
13
小肠胶囊内镜检查
对发现小肠黏膜异常相当敏感,但对 一些轻微病变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且有 发生滞留的危险。主要适用于疑诊CD但 结肠镜及小肠放射影像学检查阴性者[1]。
1. Dionisio PM, et al. Capsule endoscopy ha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diagnostic yield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nd established small-bowel Crohn's disease: a meta-analysis. Am J Gastroenterol, 2010,105: 1240-1248.
1分 2分 3分 4分
(二)疾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 临床上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
评估疾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以及进行 疗效评价。Harvey和Bradshow 的简化 CDAI 计 算 法 ( 表 3 ) 较 为 简 便 。 Best CDAI计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
谷风书苑
26
表3 简化CDAI计算法
项目
0分
谷风书苑
4
克罗恩病诊断标准
谷风书苑
5
CD缺乏诊断的金标准, 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内 镜、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进 行综合分析并随访观察。
谷风书苑
6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全身表现 发热:少数为主要症状 营养障碍: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 vitamin缺乏 肠外表现:杵状指、关节炎、结节性红斑 等
巴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
谷风书苑
19
诊断要点
在排除其他疾病(见“鉴别诊断”部分)
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
(1)具备上述临床表现者可临床疑诊, 安排进
一步检查;
(2)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或小肠镜特征以及影
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
(3)如再加上活检提示CD的特征性改变且能排
除肠结核,可作出临床诊断;
谷风书苑
谷风书苑
8
CTE、MRE检查
–CTE或MRE是迄今评估小肠炎性病变的标准
影像学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应将此检查列为
CD诊断的常规检查
–该检查可反映肠壁的炎症改变、病变分布
的部位和范围、狭窄的存在及其可能的性质、
肠腔外并发症如瘘管形成、腹腔脓肿或蜂窝
织炎等
谷风书苑
11
结肠镜检查
节段性分布,见纵行溃疡,周围粘膜正常或增生 成鹅卵石样
A1
≤16岁
A2
17~40岁
A3
>40岁
L1
回肠末段
L1+L4b
L2
结肠
L3
回结肠
L4
上消化道
L2+L4b L3+L4b
B1a
非狭窄非穿透 B1pc
B2
狭窄
B2pc
B3
穿透
B3pc
注:a随着时间推移B1可发展为B2或B3;b L4可与L1、L2、L3 同时存在;c p为肛周病变,可谷风与书苑B1、B2、B3同时存在 25
克罗恩病诊断 与治疗新指南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
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
施谷风华书苑秀
1
谷风书苑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于1978、
1993、2000和2007年就IBD的诊治制定过共识
意见,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2012全国炎
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
谷风书苑
15
女,25岁。“腹痛, 便血5月”。2010年6 月小肠镜示“回肠下 段节段性纵行溃疡, 回盲瓣多发溃疡”。 病理活检示“克罗恩
谷风书苑病”。
16
男性,36岁,“反复腹
痛2年”,2008年,曾患
肛瘘,2013年6月小肠镜
示“回肠多发纵行溃疡
并狭窄,考虑克罗恩病”。
谷风书苑
17
Pathology
20
(4)如有手术切除标本,可根据标准作出 病理确诊;
(5)对无病理确诊的初诊病例,随访6-12 个月以上,根据对治疗的反应及病情变 化判断,符合CD自然病程者,可作出临 床确诊。如与肠结核混淆不清但倾向于 肠结核者,应按肠结核进行诊断性治疗 8-12周,再行鉴别。
谷风书苑
21
Diagno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