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克罗恩病患者病例讨论复习
克罗恩病一例讨论

克罗恩病一例讨论作者:季晓辉马丽亚高春梅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43-01【摘要】目的克罗恩病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
克罗恩病在整个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
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且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
病程多迁延,常有反复,不易根治,需提高确诊率。
结果与结论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异常的自身免疫可能与发病有关。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钡餐、肠镜及病理分析综合考虑得以确诊。
【关键词】克罗恩病病因不明慢性炎症性疾病【Abstract】Purpose Crohn’s diease,also known as Crohn enteritis, regionalenteritis,granulomatous enteritis,is an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rohn’s diease can occur in any part of the entire gastrointestinal tract,but occur in the terminal ileum and rightcolon.Abdominal pain,diarrhea,intestinal obstruction was the main symptom,and fever,nutritional disorders,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Course of persistent,often repeated,difficult to curre,the need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rat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Unexplained chronic granulomatous inflammatory disease,abnormal autoimmune bination of history ,clinical presentation,barium meal,colonoscopy and pathology considered to be confirmed.【Key words】Crohn’s disease unknown etiology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1 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体重49㎏,患者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日渐消瘦,中等发热,不伴发冷。
克罗恩病例临床分析

克罗恩病例临床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又称克氏病,是一种以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疾病。
它可以影响消化道的各个部分,但最常见于小肠末段和结肠。
该病的起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具有家族遗传性和免疫异常等相关因素。
本文将通过对一位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病例描述:患者阿明,男性,32岁。
首次就诊时,他向医生反映出现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近3个月。
身体检查显示,患者腹部肌肉有明显压痛。
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略有增高,C-反应蛋白及血沉升高。
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粘膜有高度充血、糜烂、潮红,并可见不规则浅表溃疡以及肠道狭窄。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患者被确诊为克罗恩病。
临床分析: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
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和免疫异常可能与该疾病的发生相关。
遗传学研究发现,HLA基因与克罗恩病的易感性有关。
此外,免疫系统异常反应也可能促进了疾病的进展。
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2等)的过度分泌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和慢性炎症。
根据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患者阿明确诊后,应综合考虑进行适当的治疗。
治疗方案主要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部分。
非药物治疗:1. 饮食调控:克罗恩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以及高纤维食物。
在发作期,应采取低渣饮食以减轻肠道负担。
2. 生活方式改变:改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压力过大,有助于改善克罗恩病的症状。
药物治疗:1. 消炎药物:5-氨基水杨酸制剂常用于缓解克罗恩病的炎症反应。
此外,糖皮质激素可在急性发作期间用于控制肠道炎症。
2. 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可用于维持缓解期间的克罗恩病患者,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
3. 生物制剂:适用于抗炎和免疫调节治疗无效的克罗恩病患者,如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抗白细胞介素-12抗体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应根据病情轻重、发作频率和影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克罗恩病病例分享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协助日常生活护理
家属可以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如饮食调整、规律作息等 。
参与治疗和随访过程
家属可以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过程,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06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本次治疗过程总结反思
诊断准确性
本次病例诊断准确,通过详细的病史 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及时 确诊了克罗恩病。
患者教育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 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
3
降低复发率
通过患者教育,让患者掌握正确的饮食、生活习 惯和药物治疗方法,降低克罗恩病的复发率和并 发症发生率。
05 护理工作在克罗恩病治 疗中重要性
心理护理策略实施情况
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情绪变化及心理需求。
非药物治疗
患者曾尝试过改变饮食习惯、增 加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但效 果不佳。
本次就诊原因及主要症状
就诊原因
患者近一个月来腹痛、腹泻症状加重 ,伴有高热、营养不良等表现,影响 正常生活和工作,遂来我院就诊。
主要症状
腹痛以下腹部为主,呈阵发性绞痛; 腹泻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为黄色 稀便或粘液脓血便;高热可达39℃以 上;体重下降明显。
最终诊断确定
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影 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克罗恩病。同时,根 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
03 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
初始治疗方案制定依据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评估病情轻重
。
克罗恩病临床护理实例分析

定期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重塑生活方式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03
克罗恩病临床护理实践
患者评估与诊断
病史采集
01
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
病例二:患者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
总结词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是克罗恩病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计划。对于有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障碍的患者,应积极给 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此外,还应注意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指导他们选择高营养、易消化、低刺激性的食 物,避免过度摄入脂肪和纤维的专业素养
1 2
增强护理技能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掌握克 罗恩病的治疗和护理要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患者的病 情变化,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疗信息。
3
注重细节管理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细节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疗的加强
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的推广
促进克罗恩病患者诊疗过程中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提高综 合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医联体和远程医疗的运用
通过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克罗恩病患者的跨地区、 跨学科的联合诊治和管理,提升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
护理科研与学术交流的促进
护理科研的投入和成果转化
加大对克罗恩病临床护理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和投入,推动科研成果的快速 转化和应用,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克罗恩病一例报告论文

克罗恩病一例报告【关键词】发热,腹痛,腹泻;克罗恩病【中图分类号】r 6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540- 01患者,女,25岁,因“间断发热,腹泻,腹痛两年”入院。
两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度,时有腹痛,腹泻,呈糊状及稀水样便,每日2、3次或5、6次,无黏液脓血便,时有恶心,呕吐少许胃内容物。
曾与当地给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量不详,治疗一周好转,停药。
一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六天好转。
此后,曾多次间断两周、三周出现上述症状,均经过抗生素治疗---青霉素,头孢2、3代等治疗,一周左右好转。
曾多次与我院及上级医院诊治,多次查抗核抗体,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便常规、潜血,细菌培养,肝功,肾功能,结核菌素实验,甲状腺功能等,腹部核磁,均未明确诊断。
近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来我院,以“发热待查”收入我科。
无其他疾病史,无烟酒不良嗜好,无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消瘦,腹部平坦,上腹,下腹,脐周围均有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无其他特殊阳性体征。
建议去上级医院确诊,上级医院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分析:血红蛋白90克/升,白细胞、血小板正常。
尿液分析:正常。
大便正常,肝功能电解质血糖均正常,抗核抗体系列正常,结核菌素实验阴性,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结肠镜:结肠及回肠末段多发纵行溃疡,多发炎性息肉,病理报告:大量淋巴细胞聚集。
上级医院诊断:克罗恩病。
建议:喹诺酮类抗生素,激素,保护消化道粘膜,调整饮食等治疗,转回我院。
治疗:给予调整饮食,补液,激素及抗生素喹诺酮类治疗一周。
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随访半年未再发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性疾病。
病变多位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
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腹部肿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全身表现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等肠外损害。
难治性克罗恩病一例

h。上呼吸
道感染考虑病毒所致,给予口服“清开灵”5 d,有效控制。为 进一步治疗克罗恩病,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给予免疫抑 制剂沙利度胺口服。服药第5天出现手脚、口、舌麻木,吞咽 食物和饮水时呛咳,考虑为沙利度胺引起的周围神经炎,故 停药。予以非那根注射液12.5 mg,2次/d肌肉注射,症状逐 渐好转,治疗2周明显恢复后出院。出院后予以泼尼松
(收稿日期:2013-09-02)
Gastroenterol,2013,108:177.185.
(本文编辑:沈志伟)
.读者.作者.编者.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为维护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本 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尽管2篇文稿在文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 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 新闻报道类文稿以及在一种刊物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的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 稿,应向有关期刊编辑部作出说明。(2)如l篇文稿已以全文方式在某刊物发表,除非文种不同,否则不可再将该文投寄给他 刊。(3)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有无一稿两投问题。(4)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部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退 稿,则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作者欲投他刊,应事先与该刊编辑部联系并申述理由。(5)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 应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并仔细核对后再通知作者,在做出处理决定前请作者就此问题做出解释。期刊编辑部与作者双方意见 发生分歧时,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最后仲裁。(6)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择期在杂志中刊出其作者单位和 姓名以及撤销该论文的通告;对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一切文稿,2年内将拒绝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就此事件 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
克罗恩病例临床分析

克罗恩病例临床分析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特征是肠道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累及,常见于消化道末段、回肠末端和结肠。
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全球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上,克罗恩病的患者常常出现腹泻、腹痛、消化道出血、贫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在,我们将通过一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种疾病。
病例:患者为一名48岁男性,主诉腹泻、腹痛、消化道出血、贫血已有2个月。
患者既往有吸烟史,家族中有患胃肠道疾病的成员。
起初,患者以间歇性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伴有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开始出现肠道出血症状,大便呈暗红色,贫血进一步加重。
体格检查中,患者腹部触诊可触及左下腹压痛点,肛门指检发现肛门可触及颗粒状溃疡。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水平为7.5g/dL,血沉为60 mm/h,C-反应蛋白升高。
结肠镜检查显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呈现红色肉质刺激样变,病理活检示炎性细胞浸润。
这是一个典型的克罗恩病病例,对疾病进行全面的临床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病。
首先,在个人因素方面,患者的吸烟史可能是克罗恩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吸烟被认为与克罗恩病的发病率和疾病活动度有关。
另外,家族中有患胃肠道疾病的成员也暗示了克罗恩病的遗传倾向。
其次,在临床表现方面,腹泻、腹痛、消化道出血和贫血是克罗恩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腹泻常常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的黏膜水肿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所引起的;腹痛则可能是由于肠道痉挛和炎症所致;消化道出血则可能是由于肠道黏膜溃疡和血管炎症所致;贫血则是由于长期消化功能不良和肠道炎症慢性失血所导致的。
第三,在体格检查方面,腹部触诊和肛门指检是常规检查手段,可发现压痛点和肛门溃疡。
腹部触诊的压痛点通常位于克罗恩病的病变部位,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肛门指检的颗粒状溃疡是典型的克罗恩病表现之一。
最后,在辅助检查方面,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是克罗恩病的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
一例克罗恩病患者的病例讨论.

2011-05-05:患者大便一天2-3次,糊状便,无粘 液脓血便,肛周疼痛,肛周分泌物可见。体温36.7度 实验室检查 TB DNA阴性,OT(1:10000)(-), 结核杆菌DNA阴性。治疗方案同前,明日行英夫利昔 治疗。
“升阶梯”还是“降阶梯”?
2. 糖皮质激素:对于大部分 CD 患者,糖皮 质激素均可快速诱导缓解,其疗效优于 5ASA 。但用于维持治疗却不理想。系统综 述的结果表明,布地奈德3 mg/d用于维持 治疗,虽然前 3 个月优于安慰剂,但在 6 个 月后这一优势即趋于消失,药物不良反应却 明显增加。
“升阶梯”还是“降阶梯”?
——英夫利昔与传统方案比较 1. 缓解率: 26 周时 Top-down 组和 Stepup 组患者缓解率分别为 60.0 % 和 35.9 % (P=0.0062) , 52 周时分别为 61.5 % 和 42.2 % (P=0.0278) 。另外,经 14 周成 功诱导缓解的患者出现复发的中位时间在 Top—down 组 为 329.0 d , 而 Step-up 组为174.5 d(P=0.031)
“升阶梯”还是“降阶梯”?
——传统药物(5-ASA,糖皮质激素) 1.研究认为该药对 CD有效,但未能得到严格的证据 支持。有荟萃分析 [1]表明,美沙拉嗪组 (4g /d) 治 疗后 CDAI 平均降低 63 分,安慰剂组 CDAI 平均降 低 45 分,说明该药在降低 CDAI 评分方面优于安慰 剂,但这一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并不明确。由于对 中重度CD临床疗效不肯定,因此,除轻度活动性患 者外,5-ASA类药物已不再是CD治疗的首选。(该 患者有肛周脓肿不适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阶梯”还是“降阶梯”?
2. 糖皮质激素:对于大部分 CD 患者,糖皮 质激素均可快速诱导缓解,其疗效优于 5ASA 。但用于维持治疗却不理想。系统综 述的结果表明,布地奈德3 mg/d用于维持 治疗,虽然前 3 个月优于安慰剂,但在 6 个 月后这一优势即趋于消失,药物不良反应却 明显增加。
2011-05-02:患者病情平稳,一般情况尚可,神志 清、精神可、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温36.5。 实 验 室 检 查 : 血 常 规 ( WBC15.46X109 、 Gran%74.6% 、 HGB123g/L )、尿常规正常、 粪常规正常。
2011-05-05:患者大便一天2-3次,糊状便,无粘 液脓血便,肛周疼痛,肛周分泌物可见。体温36.7度 实验室检查 TB DNA阴性,OT(1:10000)(-), 结核杆菌DNA阴性。治疗方案同前,明日行英夫利昔 治疗。
治疗过程
初始治疗方案: 1.小肠三维CT重建检查;2.营养支持;3.抗炎
头孢唑肟注射剂 2g NS 100ml 奥硝唑注射液 500mg 静滴 静滴 bid bid
10%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20g 10%氯化钾 15ml 5%葡萄糖 500ml 酪酸梭菌活菌片 40mg PO qid
静滴 qd
治疗过程
[1]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4,2(5):379-388 [2]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8,16(2):CD006792. [3]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9,(1):CD002913.
病史资料
患者发病来食欲食量 一般,精神状态稍差,体 力情况稍差,大便每日 3 次左右,均为不成形 烂质便,无明显粘冻脓血,小便正常。
病史资料
既往史:一月前有肛瘘手术史。有包皮切除史一 年,右腹股沟斜疝疝囊修补术史7年。既往一般健 康状况可,否认肝炎、结合、传染病史,否认高 血压、糖尿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 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江苏省,久居本地,无疫区、疫情、 疫水接触史,无粉尘及有毒化学物品、放射性物 质接触史,无吸烟、饮酒、药物史,无冶游史。 入院诊断:克罗恩病
“升阶梯”还是“降阶梯”?
——传统药物(5-ASA,糖皮质激素) 1.研究认为该药对 CD有效,但未能得到严格的证据 支持。有荟萃分析 [1]表明,美沙拉嗪组 (4g /d) 治 疗后 CDAI 平均降低 63 分,安慰剂组 CDAI 平均降 低 45 分,说明该药在降低 CDAI 评分方面优于安慰 剂,但这一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并不明确。由于对 中重度CD临床疗效不肯定,因此,除轻度活动性患 者外,5-ASA类药物已不再是CD治疗的首选。(该 患者有肛周脓肿不适合)
传统CD治疗策略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逐渐提高治 疗强度, 5-ASA和糖皮质激素用于初始治疗,病 情仍然活动的患者再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讨 论
——质 疑: 该方案似乎无法改变 CD 的自然病程。 一般认为,随着病程的迁延, CD病情变 化中炎症活动的成分逐渐减少,而肠道并 发症出现几率逐渐增加。考虑到传统药物 控制 CD炎症有一定疗效,而针对并发症 并不理想,故增加初始治疗强度,早期应 用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的呼声日高。一例Leabharlann 罗恩病患者的病例讨论祁 佳
病史概要
患者 胡某 性别 男 年龄 15岁 入院时间 2011-05-01 出院时间 2011-05-08
病史资料
现病史: 患者去年十月份中旬出现腹胀,腹泻,2-3日/次, 糊状便,无粘液脓血便,伴间断性脐周腹痛,排便后 减轻,里急后重感,排不尽感,严重时4-5次/分,水 样便,无粘液血便,在当地予以健胃消食片及保胃药 物(具体不详)无效,春节期间病情加重,出现肛周 包块,表面发红,质软,疼痛,再次到当地医院就诊, 诊断肛周脓肿,在该院手术治疗,术后切口不愈合, 每周在该医院予以清创一次用抗生素后热退,及反复 发热频次增加,每半月发热一次,为寻找发热原因, 就诊于盐城中医院,该院建议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 检查示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为进一步治疗来我 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克罗恩病”收治入院。
“升阶梯”还是“降阶梯”?
2.瘘管控制率:在接受治疗的 2年后, 49例患 者 (26 例 来 自 Top-down 组 , 23 例 来 自 Step-up 组 ) 复查内镜发现,肠道黏膜愈合在 Top-down 组更为显著,溃疡完全消失者在 Top-down 组占 73.1 % ,而 Step-up 组仅 为 30.4 % (P=0 . 0028) ,同时再次证实了 皮质类固醇对黏膜修复无效。 3.不良反应:然Top-down组不良事件的发生 (30.8%)较Step—up组(25.3% )更为多见,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过程
2011-05-06 :患者一般情况较好,病情 无改变。 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 英夫利昔200mg NS 250ml 静滴
病例特点
1. 患者一般状况较好, CDAI 评分未做,但 应属中轻度患者。
2.治疗过程简单 —— 因此将重点讨论,医生采用此方案治疗 克罗恩病的优劣势。
讨 论
讨 论
“升阶梯”还是“降阶梯”?
——英夫利昔与传统方案比较 1. 缓解率: 26 周时 Top-down 组和 Stepup 组患者缓解率分别为 60.0 % 和 35.9 % (P=0.0062) , 52 周时分别为 61.5 % 和 42.2 % (P=0.0278) 。另外,经 14 周成 功诱导缓解的患者出现复发的中位时间在 Top—down 组 为 329.0 d , 而 Step-up 组为174.5 d(P=0.031)
[1]Gastroenterology,2005,129(1):371. [2] Lancet,2008,371(9613):660—667.
临床药师是否推荐“降阶梯”?
1.价格因素 2.约50% 的CD患者始终为轻度病变而不需要激素 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盲目地将Top-down治疗策略 用于这些患者会得不偿失. 3.远期安全性 —— 患者经济条件许可的中重度患者可选用该方案。 该患者由于肛周脓肿,可优先推荐。其他指南未做 推荐的中重度患者,临床药师可提供参考资料,供 医生选择。 —— 勿别拘泥于指南认为医生降阶梯是不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