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发酵料栽培
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

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平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用菌,其营养价值高、口感清香,是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材。
现在很多人都想通过自己种植平菇来获取健康的食品,提高生活质量。
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是一种非常省时间,省力的栽培方法,也非常适合初学者。
一、材料准备1. 平菇菌种:可以在专业的菌种基地购买,最好选择好的菌种,以免种植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2. 发酵料袋:可购买现成的,也可以自制。
自制方法如下:取新麦秸或稻草,泡一晚上,晾干后切碎,加入适量的水拌匀,再添加约15%的菜籽粉或豆粕,拌匀即可。
将拌好的发酵料装入塑料袋,每袋1-2公斤即可。
3. 水桶或大盆:用于浸泡发酵料袋。
4. 温度计、电子秤:用于控制温度和重量。
二、种植步骤1. 清洁环境:将种植场地清洁干净,打扫干净杂物,平整场地等工作。
2. 菜包埋置:将发酵料袋放入大盆中,浸泡在水中,浸泡时间约为8-10个小时,浸泡后取出,挤干水份,将发酵料打开,将种植菇包放入其中,封口处理。
3. 温度控制:将埋好菇包的发酵料袋放入室温环境下,控制温度在20°C~28°C左右,一般在室内温度较高的地方存放,并保持有适量的光照。
4. 湿度控制:为了保持发酵料袋内的湿度,需要定期喷水,使发酵料袋外表保持潮湿状态,也可以在菇包埋置时在发酵料袋中添加适量的水分,控制发酵料袋内的湿度。
5. 繁殖周期:一般在2-3个月之后,发酵料袋内会长出小蘑菇,此时菇包已经开始繁殖。
繁殖期持续约为一个月左右,平菇的生长速度较快。
6. 收获:当蘑菇的杆长约为10厘米,伞面扩张,边缘开始翻卷时就可以采摘了。
采摘要轻拿轻放,不要捏压或拧扯,以免伤及菌丝。
三、注意事项1. 温湿度控制:平菇对温湿度要求较高,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随时注意环境的调节。
2. 菌种选择:种植平菇需要选择好的菌种,不要盲目购买。
3. 土壤消毒:在种植平菇之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确保平菇的品质。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平菇是食用菌栽培量最大的一个品种,平菇的栽培方式很多,有生料、熟料、半熟料、发酵料等栽培方式,平菇发酵料栽培,因其周期短、操作简单、无需灭菌装袋等设备,是广大菇农喜欢采用的一种栽培方式,菇行天下将自己早年做平菇发酵料栽培的经验介绍给朋友们,已经很多年没有实际栽培平菇了,文中有不足之处,请在评论给菇行天下留言。
1、准备工作根据设计好的配方准备好原材料、菌袋、菌种等,菇行天下这里不给出具体配方,根据自己本地原材料资源情况,只要符合配方的设计原则即可,本站有关于配方设计原则的文章,请参考。
菌种最好自己制作,如果是外购的一定要确保质量。
2、拌料先将主料玉米芯、棉籽壳等加水预湿,等主料吃透水分后,加入麦麸、石膏等其他原材料,翻堆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3%左右,用手握紧培养料手指缝有两三滴水落下即可。
水分切记偏大,发酵过程中培养料软化,物质软化,含水量会增大一些。
pH值控制在7-8之间,随着发酵的进行,pH值会下降,也不要因为pH值会下降就调高pH 值,过高的pH值早期发酵升温慢。
3、建堆一次发酵至少500kg,否则升温很慢,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很难达到发酵有效温度。
一般培养料底部宽1.5米,高1.2米,长度不限,在顶部每隔50厘米打一个通气孔,初期可以覆盖塑料布,可以迅速升温。
4、翻堆当培养料中心温度发酵到60℃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每天或隔一天进行一次翻堆,一共需翻堆5次左右,一般需8-10天完成发酵。
5、降温当培养料内有大量肉眼可见白色放线菌产生后,说明发酵接近结束了。
发酵好的培养料质地松软,抓一把握在手里能成团,仍在地上立即散开,有一种发酵的香味,说明发酵可以结束了,发酵结束后,将培养料平铺后降温,等待接种。
6、装袋接种等到培养料温度降到20℃时开始装袋,一般冬天采用25cm×50cm的大袋,夏天采用22×45的小袋,接种方式为层播,袋子中间两层菌种,袋子两头为菌种。
平菇发酵料高产栽培技术

J o ur na l of Se e d I nd us t r y Gu i de
平菇发酵料 高产栽培 技术
张春 辉
( 睢县农 业科学研 究所 ,河南 睢县 4 7 6 9 0 0 )
摘
要 :从栽培季节选择 、场地选择 、常用栽培 配方、原料 处理、栽培料发 酵、发 菌管理 、 出菇 管理
2 2・
・
张春辉
清香 、不酸臭 ,呈茶褐 色。
平菇发 酵料 高产栽培技术
7 . 3 采收
6 发菌 管理
菌袋 播种 后菌 丝 的培 养重 点主要 是控 制好菇 房 的
温度 ,使料 内温度不超过 2 5℃。如料温超过 2 5℃时,
平菇 采收要 适时 ,一般七 成熟 即菇体 颜色 由深变
和病 虫害防治方面介 绍了平菇发 酵料 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平菇;发酵料;半生料;配方;管理 中图分类号 :¥ 6 4 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3 — 4 7 4 9( 2 0 1 5 )0 2 — 0 0 2 2 0 2
1 栽培季 节选择
平 菇发酵 料栽培 的季 节一般 选择秋 、冬季 ,秋 季 栽培 宜迟 不宜 早 ,一般 选在 9月 中旬 装袋 发菌 ,出菇
应加强通风换气降温 。菇房空气湿度 以 6 5% ~ 7 5 %为
宜。一 般 情 况下 ,1 5 d左 右 菌 丝可 长满 料 面 ,2 5 d左 右可 长透 培养 料 ,菌 丝发 好 的标准 是 :一拍 即响 ,菌
收 2~ 3潮菇 。如果 管理 不 善 ,杂 菌 害虫严 重者 只能 收 一潮菇 ,甚 至无 收成 。平 菇高 产栽培 的产量 标 准是
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

1二. 栽培原料的种类
常用的原料
3秸秆类
必经发酵方可播种,否则应熟 料栽培,生料播种的烧菌概率 较高,不可取。如:稻草、黄 豆秸、花生壳、麦秸、花生秸 等秸秆原料应经晒后,粉碎成 小颗粒状作为碳源,添加氮源 等,也是栽培平菇的好原料。
二 栽培原料的种类
常用 辅料
营养十分丰富,而且质地疏松,
透气良好。主要用于补充主料中
的有机态氮、水溶性碳水化合物
麸皮 以及其他营养成分的不足。但易
滋生霉菌,故用作培养料,需严
格挑选,变质发霉不宜采用。用
量:10-15%
二 栽培原料的种类
常用 辅料
尿素
在食用菌生产中,为培养
料补充氮素营养,用量为 0.1%—0.5%,添加量不宜 过大,以免引起氮气对菌 丝的毒害。
二 栽培原料的种类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主要内容
1 栽培季节的确定 2 栽培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种类
3 栽培品种选择 4 培养料配方
5 栽培场所 7 装与播种
6 培养料发酵 8 管理与采收
9 病虫害防治
一、栽培季节的确定
一、栽培季节的确定
平菇栽培最佳季节是秋季
1 随气温下降,病虫害逐渐减少
原
因 有
2
气温变化由高到低,平菇生长 过程对温度的需求特点相仿
常用 辅料
主要作用是提高培养料的酸碱
度,杀死杂菌或抑制杂菌的生长,
防止杂菌的污染。其次是增加培
石灰 养料中的钙质,促进平菇菌丝的
生长,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用量为1—4%。
本节课主要内容
理想播种期 9月~10月 1 栽培季节的确定 早于8月或迟于10月播
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

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平菇发酵料袋栽培技术是一种利用发酵过程培育平菇的栽培方法。
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传统上,平菇的栽培方法主要是在秸秆或木屑上进行,但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耗时长,管理困难。
而利用发酵料袋栽培平菇,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 配制发酵基质:将秸秆、麦秸和水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棉籽皮、菌种和草木灰进行调配。
调配好的发酵基质应具有适当的湿度和透气性。
2. 发酵基质装袋:将调配好的发酵基质装入塑料袋中,每袋重约4-5kg,并在袋子上打孔,以便透气。
3. 杀菌处理:将装袋好的发酵基质放入高压蒸汽锅中进行杀菌处理,一般温度为90-100摄氏度,时间为2-3小时。
4. 干燥和冷却:杀菌处理后,将袋子放置在通风处晾晒,使发酵基质中的湿气蒸发,待其降至常温后,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5. 接种菌种:将平菇的培养基(菌包)打开,取出菌丝,均匀地撒在发酵基质上,然后用发酵基质覆盖住,以便菌丝能够顺利生长。
6. 发酵过程:将装有菌丝的袋子放入温度保持在25-30摄氏度的发酵室中,保持相对湿度在70-80%左右,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发酵。
7. 锦菇产生:大约10天到15天后,发酵基质上会出现锦菇小蘑菇,此时应加强通风,以及时排除废气和异味。
8. 成熟和采收:大约30天后,锦菇即可成熟采摘。
采摘时,用刮刀将锦菇从发酵基质上刮下。
通过以上步骤,发酵料袋栽培平菇的技术就完成了。
发酵料袋栽培平菇的优点是栽培周期短、劳动强度低、便于管理、产量稳定且易操作。
它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这种栽培技术在当前的食用菌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简述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简述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平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种营养成分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是一种利用废弃物进行培养平菇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利用资源,还能达到环境友好的效果。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选择适宜的发酵原料,如秸秆、玉米秸秆、麦秸等,将其进行粉碎或切碎。
2. 发酵原料处理:将选取的原料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通过蒸汽灭菌或化学药剂消毒等方法,确保原料的卫生安全。
3. 调配发酵料:按照一定比例将发酵原料进行混合调配,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湿润处理,使其达到适宜的水分含量。
4. 堆堆料:将调配好的发酵料堆放在适宜的地点,通常为室内或绿色大棚。
堆料时可以采用层层堆放的方式,每层厚度一般为20-30厘米。
5. 接种菌种:在堆放好的发酵料中均匀撒播平菇菌种,一般每平方米使用2-3千克的菌种。
6. 发酵过程: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0-26摄氏度)和湿度(一般为70-80%)条件下,进行发酵过程。
发酵期间,要进行适时翻堆,保持通风透气,促进发酵料的充分分解和菌丝的生长。
7. 培养平菇:经过发酵处理后的发酵料,即可用来培养平菇。
将发酵料平铺在培养箱中,覆盖保湿层,然后撒播平菇菌种,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培养期一般为20-30天。
通过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废弃物,还可以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该技术还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价值。
因此,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在食用菌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棉籽壳和玉米芯均可采用发酵料栽培,播期必须掌握秋季8—11月进行,最佳黄金播种期为秋季9—10月,其余时间我们不提倡播种,否则,播种成功率会大大降低。
一、生产配方:①棉籽壳10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粉2公斤,多菌灵0.2%②棉籽壳1000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0公斤,石灰粉20公斤,多菌灵0.2%③玉米芯85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面5公斤,尿素0.2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3公斤,多菌灵0.2%④玉米芯850公斤,麸皮100公斤,玉米面50公斤,菇大壮5—6袋,尿素2公斤,复合肥10公斤,石灰30公斤,多菌灵0.2%二、发酵料处理:先将辅料混匀加入棉籽壳或玉米芯中,再用清水调湿,不易吸湿的原料,如复合肥,应事先单独浸泡或压成粉状加入,培养料经调湿拌匀后,加入便可建堆。
最好采用发酵增产剂发酵培养料,发酵增产剂的用量为每吨原料需加入发酵增产剂1—2公斤(再增大用量效果会更好)。
平菇发酵料栽培中使用了发酵增产剂后,现蕾时间可提前4—6天,发菌成品率几乎接近100%,而且菇体健壮,鲜菇产量比常规增产20%,特别是头潮菇增产明显,达到了斤料斤菇的高水平,并明显改善品质,大幅度提高鲜菇产量和经济效益。
料堆一般建成1.2—1.5米、高0.8—1.2米、长度不限的长堆,每个料堆的容量不低于500公斤干料,最好能达到5000公斤左右或更多一些。
建堆时,料堆四周要轻轻拍实,堆边呈墙式垂直状,或略有倾斜,以不蹋料为准,堆顶拱起呈龟背形,料堆建好后,用直径5cm的木棒先在料堆顶部垂直向下打1—2行透气孔,再在料堆两侧的中部和下部各横向斜打1行透气孔,间距30cm左右,孔道深度要分别到达料堆底部和料堆中心部位,随后在料堆中插入长柄温度计,再用草帘、麻袋等能透气的覆盖物将料堆覆盖好。
料堆覆盖后,根据气温高低,约2—3天,在表层25cm左右深处,料温升到55—60℃时开始计时,维持8—12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推。
平菇生料栽培注意事项

平菇生料栽培注意事项平菇生料栽培具有投资小、收益快、操作简便等优点,是农村和城市郊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首选技术。
然而,在进行平菇生料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以确保栽培成功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就平菇生料栽培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
一、选材1.原料选择:平菇可利用的原料非常广泛,包括棉籽壳、玉米芯、木屑、麸皮、豆粕等。
在选材时,应注意选用新鲜、无霉变、无杂质的原料。
2.培养料配比:根据平菇的生长发育特点,结合当地原料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配制培养料。
二、发酵1.堆积发酵:将配制好的培养料均匀铺在地面,加水拌匀后堆积成梯形,用薄膜覆盖,待内部温度达到60℃以上后翻堆,共翻堆3次。
翻堆时要注意培养料的湿度,过干过湿都会影响菌丝生长。
2.接种前发酵:将发酵好的培养料移入接种室进行二次发酵,以提高培养料的营养价值和灭菌效果。
接种前应将室内温度降至30℃以下。
三、接种1.接种量:根据培养料的营养情况和菌种的活力,确定适宜的接种量。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的培养料可接种1-2瓶菌种。
2.接种方法: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料表面,再用木棍轻轻搅拌,使菌种与培养料充分混合。
四、培养1.温度控制:平菇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要保持室内温度稳定。
2.湿度控制:培养料的湿度应控制在60%-7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菌丝生长。
3.通风换气:定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光照控制: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应保持室内黑暗。
在出菇阶段,适当的光照有助于子实体的形成。
5.翻堆:每隔一段时间要对培养料进行翻堆,以避免菌丝生长不良或感染杂菌。
6.病虫害防治:注意观察菌丝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7.出菇管理:当培养料面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要及时将覆盖在表面的薄膜揭开,以避免子实体畸形或感染杂菌。
同时要控制出菇室的温度和湿度,并加强通风换气。
8.采收:当子实体成熟时(一般在出现子实体原基后10-15天),要及时采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籽壳和玉米芯均可采用发酵料栽培,播期必须掌握秋季8—11月进行,最佳黄金播种期为秋季9—10月,其余时间我们不提倡播种,否则,播种成功率会大大降低。
一、生产配方:
①棉籽壳10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粉2公斤,多菌灵0.2%
②棉籽壳1000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0公斤,石灰粉20公斤,多菌灵0.2%
③玉米芯85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面5公斤,尿素0.2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3公斤,多菌灵0.2%
④玉米芯850公斤,麸皮100公斤,玉米面50公斤,菇大壮5—6袋,尿素2公斤,复合肥10公斤,石灰30公斤,多菌灵0.2%
二、发酵料处理:
先将辅料混匀加入棉籽壳或玉米芯中,再用清水调湿,不易吸湿的原料,如复合肥,应事先单独浸泡或压成粉状加入,培养料经调湿拌匀后,加入便可建堆。
最好采用发酵增产剂发酵培养料,发酵增产剂的用量为每吨原料需加入发酵增产剂1—2公斤(再增大用量效果会更好)。
平菇发酵料栽培中使用了发酵增产剂后,现蕾时间可提前4—6天,发菌成品率几乎接近100%,而且菇体健壮,鲜菇产量比常规增产20%,特别是头潮菇增产明显,达到了斤料斤菇的高水平,并明显改善品质,大幅度提高鲜菇产量和经济效益。
料堆一般建成1.2—1.5米、高0.8—1.2米、长度不限的长堆,每个料堆的容量不低于500公斤干料,最好能达到5000公斤左右或更多一些。
建堆时,料堆四周要轻轻拍实,堆边呈墙式垂直状,或略有倾斜,以不蹋料为准,堆顶拱起呈龟背形,料堆建好后,用直径
5cm的木棒先在料堆顶部垂直向下打1—2行透气孔,再在料堆两侧的中部和下部各横向斜打1行透气孔,间距30cm左右,孔道深度要分别到达料堆底部和料堆中心部位,随后在料堆中插入长柄温度计,再用草帘、麻袋等能透气的覆盖物将料堆覆盖好。
料堆覆盖后,根据气温高低,约2—3天,在表层25cm左右深处,料温升到55—60℃时开始计时,维持8—12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推。
翻推要领是,把料堆外层(干燥冷却层)培养料与内层(好气层发酵层)和底层(厌气发酵层)的培养料互换位置,翻堆后,重新建堆,打气孔和覆盖的要求与初建堆时基本相同。
当料堆温度再次升到55—60℃时,仍保持8—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并重新建好料堆。
平菇培养料堆积发酵,一般需要翻堆3次,堆期依气温不同约5—7天(加发酵增产剂时间更短些),当培养料色泽均匀转深,质地变得柔软,料内出现较多白色防线菌、闻不到氨、臭、酸味时,便可拆堆终止发酵。
拆堆后,等料温降到30℃左右时,就可装袋播种。
发酵过程注意事项:
① 气温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很大,当气温在20℃以上时最有利于发酵,若气温低,发酵时间要延长,应特别注意保温。
② 培养料的含水量对发酵过程和质量有很大影响。
当水分高于70%以上,培养料会发粘发臭或腐败变酸,料温上升缓慢;当水分低于50%时,会出现烧堆的“冒烟现象”。
出现以上情况时,要马上散堆调节水分后再重新建堆。
③ 培养料发酵期间,不要让太阳直射和雨淋。
④ 堆的形状大小也影响发酵过程,一般堆积发酵一堆不能少于500千克培养料。
堆的形状以梯形长堆为好。
料多时增加堆的长度,这样建堆可以保持堆内外差别小,发酵比较均匀。
⑤ 调整发酵料的水份。
将发酵前的水份掌握在培养料有水渗出且有3—4滴为宜,因发
酵过程中水份会自然减少,发酵后装袋的水份应掌握在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间有水印、但无水渗出为宜。
注意,在装袋前调整水份含水量时,要以“宁干勿湿”为原则。
三、装袋接种:
1、二层菌种播种法:装袋接种方法同生料栽培完全一样,采取就地露天开放接种。
2、三层菌种播种法:如果老场地杂菌基数较多或迟于10月底播种,可采用微孔通气三层军种播种法,用这种方法袋栽发菌速度快,比两层菌种方法快10—12天,减少了杂菌污染机会。
但有两个缺点:一是出菇期洞眼内会出小菇,给管理造成麻烦;二是不利于补水,因补水后滞留在袋底的水会从洞眼流出,对整个产菇期的产量将有影响。
具体微孔通气方法为:装料时,在袋中间多放一层菌种,除两头放菌种、打洞眼均按常规外,还要在中间菌种层上用细针沿一圈菌种部位均匀刺10—12个小孔。
另外在料袋堆发菌时,要成井字形放,即使是低温,也不能采用“袋靠袋”码堆发菌。
否则,袋与袋之间会堵住针眼,影响中间层菌种透气或造成菌种缺氧死亡,严重的还会造成菌袋生绿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