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j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经典推荐)

合集下载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及译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及译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 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就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No zuo no die. 不 作 不 死
献给学渣们
学渣梅爱偲娶18岁乌克兰老婆
河北小伙梅爱偲, 十几年前,还是一个高 考落榜的loser,然而 在经历了孤独的异国求 学生活、离婚等种种不 顺后,如今已经迎娶乌 克兰娇妻、当上公司 CEO,华丽转身成为 人生赢家。娇妻萌娃左 右环绕正是很多宅男梦 寐以求的生活。二人在 乌克兰买3000平方米 土地建房。
拓展阅读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ò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 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若是其大乎?”
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 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 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 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之内,有圃方四十里, 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 以为大,不亦宜乎?”
/us/5087881/76519026.shtml
与民同享,虽大犹小; 不与民同享,虽小犹大。
微笑书记

2012年8月26日发生在陕西延安的特大车祸举 国震惊,然而,车祸现场竟然有一名官员面带微笑。 经网友核查,该官员是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 然而,随着网友对杨达才关注度的提高,网友们发 现,杨在出席不同的活动时,经常更局长的“表” 比表情更值得探究。
表哥局长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四川省绵阳市委 书记谭力笑容满面地走在中央领导同志身后 的照片被网友称为微笑书记,2014年7月, 谭力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的 消息一经公布,再次引发网友热议。
混账官唐国彪
2014年12月11日,有网友在微博发布消息称,云 南省巧家县通乡油路工程长期拖欠农民工工资不处理, 农民工12月10日去县委反映情况。副县长唐国彪竟笑 称,“随便你们上访,死了人事情就好办了。”一农 民工李发林一气之下在县委大院内当着副县长的面拿 出毒药敌敌畏一饮而尽。 农民工李发林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这算是不 幸之中的万幸。但副县长的冷漠之语,却让人无法平 抑心中激愤!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经典课件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经典课件

4、为民父母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 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 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 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 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 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 为民父母。(《梁惠王上》)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 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 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 頞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 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娱乐吧!假如大王 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 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 么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 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 的声音,见到旗帜的华丽,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说:‘ 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 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 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何以能鼓乐也? 宾语前置句
何以能田猎也? 宾语前置句
合作探究
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 译成现代汉语。
1. 暴见于王,
我被齐王召见,(被动句,“于”表示被动。)
2. 王语暴以好乐,
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状语后置)
3. 何以能鼓乐也?
凭什么(为什么)能奏乐呢?(宾语前置)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思考: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当时能否实 现?为什么? 针对春秋战国朝代连年战争、生民涂炭的现 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使 之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它对两千年来的中国 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子 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 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的痛苦,却有一 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 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 己的这种权利呢?这种思想不过是空想而已。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精美课件)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精美课件)


《诗经》上说:‘开始营建灵台,于是反复地度量。百姓制造,
不到一天就把它筑成了。开始营建时文王说不要着急,可是百
姓十分踊跃,就好像儿子跑了为父亲做事一样。文王在那饲养
禽兽的灵囿中,看到母鹿趴在那里,母鹿长得胖嘟嘟的并且有
光泽,鸟儿则长着洁白而有光泽的羽毛。文王在那灵沼旁边,
满池的鱼儿在欢悦。’文王依靠民力造起了高台深池,但人民
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
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巡游,我
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游乐,我怎么能得到救助?
一巡游一游乐,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
18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 虐民, 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 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 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 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 君者,好君也。”
正反对比,以周文王和夏桀的典型例证作 为论据,提出了当政者应“与民同乐” 的思想主张。从而又一次教育了梁惠王。 孟子的基本思想是:仁慈的政治领导人 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残暴专制独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 的死活,其结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 快乐。
14
15
自主学习
放于琅琊 fǎng yá 秋省敛而助不给 xǐng jǐ 睊睊 juàn 慝 tè 徵招 zhǐ sháo
9
10
自主学习
经史勿亟 jí 麀鹿攸伏 yōu yōu 於牣鱼跃 wū rèn
王在灵囿 yòu 麀鹿濯濯 zhuó

zzj乐民之乐_忧民之忧

zzj乐民之乐_忧民之忧

3、仁者无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 敛,深耕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 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 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4、为民父母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 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 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 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 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 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 为民父母。(〈梁主张的?该主张 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 正反对比,以周文王和夏桀的典型例证作为论 据,提出了当政者应‚与民同乐‛的思想主张。 从而又一次教育了梁惠王。 • 孟子的基本思想是:仁慈的政治领导人与民同 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残暴专制独裁 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其结果是自 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经始勿亟
jí yōu wū
王在灵囿
麀鹿攸伏
於牣鱼跃
yōu rèn
yòu 麀鹿濯濯 zhuó
时日害丧 害,通‚曷‛,何日,何时。
予及女偕亡 女,通‚汝‛。 亟:同“急”。 经始勿亟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古之人与民 偕乐,故能 乐也。
《汤誓》曰:时日何丧,予及女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 独乐哉?
• 1.想象孟子与梁惠王对话的场景 • 梁惠王正在花园中休闲散心,那个劝他不要谈利的‘ 叟’——孟老头又去拜见他了。他一边左顾右盼地观 赏园林池台中的珍禽异兽,一边漫不经心的问:‚你 们这些不言利的贤人先生们觉得这园林风光,这珍禽 异兽怎样啊?你们也会以此为乐吗?‛语辞间满含奚 落的味道。想不到孟老先生聪明人装糊涂,就像没有 觉察出什么来似的,反而将话就话,接过他的话头来 就亮出了自己的主题:‚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 此不乐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与译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与译文

《xx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11)田猎:在野外打猎。

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与译文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与译文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 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就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乐民之乐_忧民之忧(整理)

乐民之乐_忧民之忧(整理)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 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 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 也。
• 2.孟子是如何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的?该主 张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 正反对比,以周文王和夏桀的典型例证作 为论据,提出了当政者应‚与民同乐‛的 思想主张。从而又一次教育了梁惠王。 • 孟子的基本思想是:仁慈的政治领导人与 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残暴 专制独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其结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 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 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 鱼 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 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 哉?‛
可得闻与
与,通“欤”。
今王田猎于此
田,通“畋”,打猎。
今王鼓乐于此
名词作动词,弹奏、敲出
独乐乐,与人乐乐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形容词作名词,少数 人,多数人 则王矣 名词作动词,成就 王业,取得天下
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
被动句 被动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不若与人
不若与众
鼓乐、田猎 疾首蹙颚 —— 悲惨图景 鼓乐、田猎 欣欣然有喜色——太平景象
反面 对比 正面
两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对比,揭示是否与民同乐带来的不同 的政治效果。作为君王自然希望百姓们能够欣欣然有喜色, 能够关心自己爱戴自己,那么王应与民同乐。齐王在不知 不觉中理解了孟子的主张,也家一起欣赏才好,那么自然 就是与民同乐!两幅画面的对比更加没法驳斥,难道你喜 欢百姓们看见你就头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 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 鹿鱼鳖。 文王虽然靠百姓的力量建了高台深池,可是 百姓却非常高兴,把他的台子叫做灵台,把 他的池沼叫做灵沼,对它有禽兽鱼鳖感到高 兴。
• 1.想象孟子与梁惠王对话的场景 • 梁惠王正在花园中休闲散心,那个劝他不要谈利的‘ 叟’——孟老头又去拜见他了。他一边左顾右盼地观 赏园林池台中的珍禽异兽,一边漫不经心的问:‚你 们这些不言利的贤人先生们觉得这园林风光,这珍禽 异兽怎样啊?你们也会以此为乐吗?‛语辞间满含奚 落的味道。想不到孟老先生聪明人装糊涂,就像没有 觉察出什么来似的,反而将话就话,接过他的话头来 就亮出了自己的主题:‚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 此不乐也。‛
• • • • • • • • •
1 、给加点字注音: 朝儛( ) 放于琅邪( fǎng ) ( yá ) wǔ 秋省敛而助不给 ( xǐng ) ( liǎn ) ( jǐ ) 睊睊胥馋( juàn ) ( xū ) 民乃作慝( tè ) 徵招 ( zhǐ )( sháo ) 2、找出通假字,并进行解释。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 ( “返”,返回 ) 景公 说 ,大戒于国 ( “悦”,高兴 ) (“慉”,喜欢 ) 畜 君何尤
• 运用古今对比来启发齐宣王。先说古时 候,天子诸侯或者巡游或者述职,都是国家大 事。他们出游是为了百姓,急百姓之急,因此 百姓殷切盼望他们出游。再说眼下,君王出游 无非是兴师动众靡费民财为百姓添乱增忧。

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来启发齐宣王要“乐 以天下,忧以天下”,使主旨更加鲜明有力。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
译:天子到诸侯国视察叫做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 视诸侯守卫的疆土。
③为我作君臣相 说之乐!
译:替我创作出君臣同乐的歌曲!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孟子是如何委婉劝谏 的? • 中心论点:“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 孟子引用晏婴劝齐景公的故事来委婉劝谏的。
3、孟子在叙述故事的时候,通过什么表现 手法来启发齐宣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经史勿亟
jí yōu
王在灵囿
yòu
麀鹿攸伏
於牣鱼跃
yōu
麀鹿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zhuó
wū rèn
时日害丧 害,通‚曷‛,何日,何时。 予及女偕亡 女,通‚汝‛。 亟:同“急”。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 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进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曲池边,环视着鸿 雁麋鹿,说:“有才有德的人也以此为乐吗?”
【译文】 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 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 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 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1]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 不乐也。
孟子回答说:“只有有才有德的人才能够以此为 乐,无才无德的人即便有这些也不能乐。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 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 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诗经· 大雅· 灵台》说:‘开始营建灵台,于是 反复地量度。百姓筑作,不到一天就把它筑成了。 开始营建的时候文王说不要着急,可是百姓十分 踊跃,就好像儿子为父亲做事一样跑来。文王在 那饲养禽兽的灵囿当中,看到母鹿趴在那里,看 到母鹿长得胖嘟嘟的并且有光泽,鸟儿则长着洁 白的羽毛。文王在那灵沼旁边,满池子里的鱼儿 在欢喜跳越。’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 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现在可不是这样。兴师动众而行,并且征集粮食, 运转粮食而食,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劳苦的人 得不到休息。百姓侧目而视,都发出批评埋怨, 于是他们就为非作歹了。违背王应当遵循的政教 而残害百姓,大吃大喝仿佛水流一样(没有穷 尽)。
晏子回答:‘问得好啊!天子到诸侯的国家去叫 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查诸侯驻守、掌管的疆 土。诸侯朝见天子叫述职;所谓述职,就是向天 子陈述自己履行职守的情况。这些活动没有不是 国家大事的(没有不和政事关联的)。春天视察 耕种的情况,见百姓缺粮就补助他们;秋天视察 收获的情况,见百姓歉收就救济他们。夏朝的谚 语说:“我们的王不巡游,我们如何能够休息?
A.文中孟子先承齐宣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 借题发挥,提出了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 中心论点。 • B.文中的晏子借夏谚“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 王不豫,吾何以助?”来肯定君主外出巡游的正确 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 • C.晏子在对话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 先王出游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百姓的需要,现在的君 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文章记叙生动,形象鲜 明,人物对话很有个性,逼真地再现了齐相晏子的 机智灵活和雄辩才能。 • D.文中孟子主要是引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以 及景公与民同乐的范例来劝诫齐宣王。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招》、 《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 君也。”
景公听了很高兴,在国都内大力做准备,出去 住在都城之郊,在那里开始派人开仓取粮来救 济贫困的百姓。景公又召见乐官说:‘给我创 作君臣同乐的乐曲。’这乐曲大概就是《徵招》 《角招》。歌词说:‘畜君有什么过错?’畜 君就是喜欢国君。”
灵台 经始灵台⑴,经之营之。庶民攻之⑵,不日成之。经始勿亟⑶,庶民子来⑷。 王在灵囿⑸,麀鹿攸伏⑹。麀鹿濯濯⑺,白鸟翯翯⑻。王在灵沼⑼,於牣鱼跃⑽。 虡业维枞⑾,贲鼓维镛⑿。於论鼓钟⒀,於乐辟雍⒁。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⒂。蒙瞍奏公⒃。[1]
【注释】 ⑴经始:开始计划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⑵攻:建造。 ⑶亟:同“急”。 ⑷子来:像儿子似的一起赶来。 ⑸灵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名。 ⑹麀(yōu)鹿:母鹿。 ⑺濯濯:肥壮貌。 ⑻翯(hè)翯:洁白貌。 ⑼灵沼:池沼名。 ⑽於(wū):叹美声。牣(rèn):满。 ⑾虡(jù):悬钟的木架。业:装在虡上的横板。枞(cōng):崇牙,即虡上的 载钉,用以悬钟。 ⑿贲(fén):借为“鼖”,大鼓。 ⒀论:通“伦”,有次序。 ⒁辟廱(bì yōng):离宫名,与作学校解的“辟廱”不同,见戴震《毛郑诗考 证》。 ⒂鼍(tuó):即扬子鳄,一种爬行动物,其皮制鼓甚佳。逢(péng)逢:鼓声。
齐宣王在他的离宫雪宫当中接见孟子。齐宣王 说:“有才德的人也有这种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百姓得不到(这种快乐) 就会责怪、非难他们的君王。得不到这种快乐而 责怪、非难他们的君王,是不对的。做一国之君 却不跟百姓同乐,也是不对的。以百姓的快乐为 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 的忧苦为忧苦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 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 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流、连、荒、亡,成为诸侯的担忧。顺流而下忘 记返回叫做流,溯流而上忘记返回叫做连,追赶 野兽而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做荒,喜欢喝酒而不 知道满足或节制叫做亡。过去的圣贤之君没有流、 连的欢乐,没有荒、亡的行为。(一方面是当今 君王流、连、荒、亡,一方面是古代贤王无流连 之乐、无荒亡之行,勤勤恳恳地省视春耕秋收, 补助贫困的百姓)就看您何去何从了。’
2、第三则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孟子是如何委婉进 谏的? 3、孟子在叙述故事的时候,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启发
• 1、翻译下列语句,试着揣测各句的得分点。 ①乐 民之乐者,民亦乐 其乐; 民之忧者,民亦 忧 忧 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译: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 • 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虑为忧虑的,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忧虑 • 为忧虑。跟天下一起快乐,跟天下一起忧愁,这样却不能 • 称王的,还不曾有过。 适 • ②天子 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3.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贤者而后乐此,不贤 者虽有此不乐也‛的理解。 • 从历史的情况看,夏桀王固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 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楼, 宋徽宗筑艮岳,慈禧太后建颐和园等,大兴土木,原本 都是为了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不顾人民死活, 结果是民怨鼎沸,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也没有一个 享受到了真正的舒心的快乐。这些都证实了孟子‚与民 同乐‛思想的正确性。 • 其实与民同乐的思想对各级领导人来说都很重要,比 如说,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人,是一心想中饱私囊,捞它 一把,还是想致力于改善广大职工的福利,走大家共同 富裕的道路,这的确是一块试金石。而实际情况是,往 往那些只顾自己,不惜铤而走险的人,虽然也可能在短 时间内满足自己的欲望,真的捞上了一把。但是,欲壑 难填,其最终结果多半是以身试法,并不能获得真正的 快乐。 •只有行为方式对了,人才能获得快乐。行为方式不对,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 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 说:‘我想去转附山、 朝儛山游览,沿着海 岸南行,一直到琅邪 (或以为邑名,或以 为山名,实际上可能 并不矛盾)。我做点 什么才可以比得上先 王的游览呢?’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 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 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 豫,为诸侯度。”
• 3、词类活用。 • ① 民之乐者,民亦 乐 乐 其乐。 民之忧者,民 忧 亦忧其忧。 • ( 乐、忧:意动,以…为乐/忧 ) ②遵海而南 ( 名作动,向南行 ) • ③乐酒无厌谓之亡( 意动,以…为乐 ) • ④出 舍于郊 ( 名作动,居住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