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读后感2000字
阅读聊斋志异心得(通用7篇)

阅读聊斋志异心得(通用7篇)阅读聊斋志异心得篇1寒假期间,又捧起《聊斋志异》读了起来。
这部倾注了蒲松龄毕生心血的小说集,每每读起,总是让人感慨颇多。
在题材的选择上,《聊斋志异》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异”字。
《聊斋志异》几乎很少写现实生活中的世态人情,大多写花妖狐鬼的故事。
在蒲松龄的笔下,这些花妖鬼狐不再是狰狞恐怖的,反倒是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甚至是可爱的。
正是以这些花妖鬼狐为载体,蒲松龄曲折地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批判。
在这些故事中,有请天子关心民命的《促织》,有请二郎神主持公道的《席方平》,有请侠客义士救困扶弱的《红玉》。
这些,表现了蒲松龄对封建统治阶级还存在在一定的幻想。
但,更多的是批判。
《促织》里描写了各级贪官污吏对上献媚、对下狰狞的面目,无情地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揭露;《窦氏》中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被恶霸蹂躏抛弃后,在阳世冤屈难伸,就化为厉鬼将仇人杀死;《王子安》则告诉人们科举制度是怎样侵蚀人们的灵魂的。
在所有的故事中,我是最喜欢描写爱情故事的。
在这些故事中,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的思想。
在作家笔下,那些花妖狐魅所幻化的少女,尽管性情各异,但大多美丽聪明,善良无私,不图富贵,不慕权势,以才德取人,爱得忠诚,爱得坚贞,历经祸患而不渝。
她们来去自如,不受封建戒律拘束;不矫情,不虚伪,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
比如《婴宁》。
婴宁是一个狐女,在坟墓里长大,她天真无邪,纯洁透明,不受庸俗的世间人情污染。
王子服同样是一个思想单纯、感情真挚的男子,作家让着两个人自由的结合,曲折的表现了他对世俗婚姻的不满。
当然,由于作者生活在封建时代,他的思想也难免有些局限性,比如有些篇章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有些篇章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这都是我们在阅读时需要剔除的阅读聊斋志异心得篇2《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典范,书中那花妖狐媚、幽冥王界的故事,读起来耐人寻味。
曲折又巧妙的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腐败。
聊斋志异读书感悟(精选16篇)

聊斋志异读书感悟(精选16篇)聊斋志异读书感悟篇1最近,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名字叫做《聊斋志异》。
该书作者是清末明初的一介书生蒲松龄,作者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深刻的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说的是一些写贪官污吏,无不面部丑恶,朋比为奸;写科举考试,则应举者鹦鹉学舌,考试官有眼无珠:写爱情,则痴男怨女,楚楚动人;写女子,则拈花微笑,娴雅多情。
从故事上看,其情节曲折离奇,布局严谨巧妙,让读者开卷后兴味盎然,不愿释手。
书中谈鬼说狐,大家有所寄寓,有深刻的思想意蕴。
如《崂山道士》讽喻好逸恶劳,心术不正者妄求道术,必定碰壁,《画皮》告诫世人勿为化成的美女的恶魔假象所迷惑。
聊斋志异读书感悟篇2我在暑假中读了一本书《聊斋志异》,使我受义匪浅,心潮彭湃。
这比看电视过瘾多了,电视上,每到精彩、激动人心的时候,它总要明天再放了,可书不一样,我被它生动的描写深深地吸引着。
“聊斋”是清朝贡生蒲松龄的书屋,本书由此得名。
书中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塑造了善良可爱的狐仙花妖,神异灵怪,人鬼之间的恋爱,神怪之间的私情,表现了新颖脱俗的想象,瑰丽多姿的图景,生动传神的感情。
我的第一点感受是,聊斋志异的人物生动感人。
“小谢与秋容”中的小谢活泼开朗,秋容冷漠而又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婴宁”开朗,活泼好动,整天笑嘻嘻的。
“罗刹海市”的小乔本为龙女,因贪玩并丢了回穴令牌,回不了龙穴。
马骥是一个文弱书生,因为他把小乔的令牌扔了,为了帮小乔而三番四次的中毒,最后都由小乔用龙血来救他。
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小谢与秋容”因为秋容为了让小谢变成人,牺牲了自己。
蒲松龄之所以要写这本书是为了告诉大家,它们虽然是鬼、狐,可是有的为了报恩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有的为了帮助人们而被陆判发现。
她们都是心地善良,纯洁的鬼、妖。
我的第二个感受是情节离奇曲折。
胭霞为了让自己青春永驻,听从石妖的吩咐,三番四次想破胭脂额头上的护身封印,可每次都下不了手,但是最后胭脂知道胭霞和石妖是一伙的,石妖知道胭霞没把封印解破就用法术把胭脂的脸弄得的血淋淋的,胭脂为了保护姐姐的脸,被破了封印,在石妖想把定海神珠从胭脂身体吸出来,可是鄂子川和一位叶捕头赶来把石妖杀了。
《聊斋志异》读后感(15篇)

《聊斋志异》读后感《聊斋志异》读后感(15篇)《聊斋志异》读后感1寒假里,我读了一本网上推荐的书:《聊斋志异》。
我知道有这本书是妈妈告诉我的,但是当我问她详细内容时,妈妈却说:“我记不大起来了,但是以前看的时候晚上都不敢睡觉。
所以,当在网上看到这本书时,我便开始阅读起来。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画皮》这一篇。
大概内容这样的:一个姓王的`书生在外出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漂亮的女子。
那个女子对王书生说:她被丈夫赶出来的,现在没有地方住。
王书生看她可怜,就把她领回了自己家。
一天,他遇见了一个道士,道士告诉王书生身上有一股妖气,可王书生不信。
当王书生回到家时,发现书房的门锁着。
他就往窗户里一看,一个妖怪正在用笔描皮,描好后,再穿上,又成了那个女子,王书生吓得赶紧去找那个道士。
道士给王书生一个拂蝇子,让他挂在门上,王书生照办了。
不一会儿,妖怪看见了拂蝇子,气得把拂蝇子给撕了,还吃了王书生的心。
这时,道士赶过来,把妖怪制服了,并请来一个脏兮兮叫花子(其实是个神仙)把王书生给救活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人不可貌相,外表美丽的女子是狠毒的妖怪,丑陋的叫花子却是救人的神仙。
读完这本书后,虽然不像妈妈说的那么可怕,可我懂了不能只看外表,而要看人的内在,才不会上当受骗,造成损失了。
《聊斋志异》读后感2《聊斋志异》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写的,里面大多讲了狐仙,妖魔,花神,鬼怪等,故事情节惊险刺激。
刚读这本书时觉得很吓人,心里挺忐忑的,晚上睡前都不敢看,可是读了一会,就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
《赌符》是我感觉最吓人的一个故事了,《瞳人儿》是最好笑的一个故事了。
接下来我就把《瞳人儿》的这个鬼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下。
《瞳人儿》说的是古时候,长安一个叫方栋的`书生,才华出众在当地颇有名气,不过这人举止轻浮行为很不检点。
外出游玩路遇出行的女子就跟在人家后面。
清明节前一天,他外出散步正巧遇到出行的美女,他就象丢了魂一样的跟在后面,被美女发现后对他发火,然后抓一把土扔向方栋,方栋来不及躲闪一下子被土迷的睁不开眼了。
读《聊斋志异》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读《聊斋志异》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读《聊斋志异》的篇1《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
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
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
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郭沫若曾说过:“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读《聊斋志异》的心得体会篇21蒲松龄的生平创作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蒲家庄人,出身与"书香"家庭。
父亲蒲磐科举不遂,后经商致富。
但到蒲松龄上年时家境渐趋衰落,生活一比较困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从二十多岁时开始〈聊斋志异〉的创作,四十岁左右初集成帙,以后随时增补,直到年逾花甲才辍笔,前后历时四十余年。
这部书花费了蒲松龄的毕生心血,包含了他对黑暗世界的全部认识和体会。
它是一部生动多姿的教科书,代表了蒲松龄的最高文学成就。
2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聊斋志异〉中的近五百篇作品,其故事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作家收集的民间传说和亲身经历,二是前代的小说、戏剧故事。
读《聊斋志异》有感[五篇]
![读《聊斋志异》有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c0816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8.png)
读《聊斋志异》有感[五篇]第一篇:读《聊斋志异》有感读《聊斋志异》有感范文(精选4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聊斋志异》有感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聊斋志异》有感1你相信世上有鬼吗?不相信?我就相信。
我告诉你啊,第一,左手食指有黑痣的人;第二,头发枯黄无光泽的人;第三,家里木梳超过4把的人;第四,凌晨2点47分洗脸的人;第五,凌晨1点44分出生的人;第六,额头发青的人;第七,在家中卫生间的镜子里可以直接看到窗户的人;第八,在5月14日打破碗的人。
以上几种人呢,可以看见鬼。
自己好好检查一下吧,嘿嘿!好了好了,闲话少说,总之,你看了《聊斋志异》就知道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画皮》和《花姑子》,两相比较,《画皮》更恐怖一些,而《花姑子》有灵异之风。
《画皮》讲的是一个鬼,它取人之皮披在自己身上冒充人,因而夺取了顾生的心脏,顾生的妻子陈氏幸好得到了一个乞丐的帮助,救活了顾生。
而《花姑子》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安生(安幼舆)与美丽的獐子精花姑子之间的传奇故事,我也就不多说了。
其实,《聊斋》表面上在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在康熙时期的中后期,也就是蒲松龄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几个?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们未必都会去思考这些社会问题。
作者大胆地揭开了所谓“盛世”下的“烂疤”替那些饱受迫害的下层人民提出控诉!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最后,还是以作者的一首诗为结尾吧:姑妄言之故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读《聊斋志异》有感2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过许多感人的神话故事。
《聊斋志异》也是一本神话书,他里面有给予人的启发和教导的神话传说,还有让人明白什么是恶什么是善和人间的阴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非常会教育人世间的真理。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聊斋志异读后感1这个学期学习的一篇文章《崂山道士》,引起了我对《聊斋志异》的好奇心。
今年暑假抽时间“拜访”了一下《聊斋志异》。
引发了许多感想。
《聊斋志异》并不是我想象中粗浅的故事,而是充满了玄幻与美妙。
书中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故事,讲述的大多与鬼神有关,与狐仙相联,动人心魄的故事不仅引人入胜,还蕴含了一个个引人深思的道理。
它是一本很耐人寻味的书。
刚开始看的第一篇,虽然精短,但也要人反复朗读,最后才能获得其中深刻的道理。
第一篇文章名为《考城隍》。
讲的是一个人因病躺在床上休息,忽然来了一个公差请他去考试。
他们来到一个官署,这里的一切东西他都很陌生。
不一会儿,试题传下来了。
他写完后,交了上去,然后,大堂上的人召他去。
他去后,交了上去。
不一会儿,大堂上的人召他去。
他去后,一个人对他说:“河南缺个城隍,你很适合这个位子。
”他听后,忙说:“我上有七十老母,无人照顾,请让我回去为老母亲送终,然后再来录用!”众人听了十分感动,一查母亲还有九年阳寿,便让他九年后再来。
果然,九年后他母亲去世了,他便当上了城隍。
我读后觉得十分纳闷。
这是什么意思呀?没有一点头绪!只好又读了一篇。
几遍下来,终于完全明白了它的全部意义。
原来,那个公差是一个鬼,他去的时候其实也死了,但他因为文笔好,在阴间考中了城隍,也就是在阴间当一个官,但他却因为他母亲已年迈,而放着这么好的机会不抓紧,要去陪他母亲,阴间的人们读被感动了,便放他回去,这样,他就:“死而复生”了。
并陪着他的母亲年度晚年。
我读完明白后,由衷发出感慨!这么感人呀。
原来鬼也是有感情的,他们也会被感动。
同时,也说明了那个人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
《聊斋志异》的读后感(通用13篇)

《聊斋志异》的读后感《聊斋志异》的读后感(通用13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聊斋志异》的读后感(通用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聊斋志异》的读后感1《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
《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
《聊斋志异》讲的是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
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
如《小翠》中,王御史有一个儿子叫元丰,可是儿子很傻,到十六岁时还分不清男女,一直没有娶到妻子。
王御史整日因为儿子的事忧心忡忡。
后来,有一位妇女领着一位少女来到王家,说愿意让少女嫁给元丰为妻。
她叫虞小翠,16岁了,整天欢声笑语,哄着元丰玩。
其实她不是凡人,只因为她的母亲受过元丰父亲的庇护,让她来报恩。
她治好了元丰的病,悄悄地离开了。
文中的小翠是一个美丽的善良的小狐仙。
她虽非人类,但是懂得知恩图报。
蒲松龄还写了许多反映政治方面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体现了追求公理,讲公道的愿望。
《促织》写成名受官府逼迫,为缴纳供皇帝玩乐的蟋蟀,竟将为此而死的儿子灵魂所变的勇猛的蟋蟀献给宫廷,形象地写出百姓一命,不抵皇帝一区区玩物的残酷现实。
蒲松龄长期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对官府胥吏压榨残害百姓的不公现象多有目睹,并深恶痛绝。
他一生贫困潦倒,又做了三十年的乡村教师,这样的经历恰好对他创作《聊斋志异》这样的文学著作极为有利。
我从这本书上感受到了,蒲松龄当时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没有几个。
,我想,每个读过《聊斋志异》的人,都能深刻的体会这本书的含义,要是想过上美好、不被欺负的生活,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以自己为榜样,做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素质,有道德的人。
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最后,还是以作者的一首诗为结尾吧:姑妄言之故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聊斋志异读后感9篇

聊斋志异读后感9篇聊斋志异读后感1《聊斋志异》是一部思想、艺术风貌都十分独特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小说中多数故事都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
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
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
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但又简洁,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
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而且语言利落直观明了。
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他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
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
《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
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
《聊斋志异》的许多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读后感2000字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聊斋志异读后感2000字
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共包括491篇短篇灵异小说。
聊斋志异,顾名思义,“聊斋”是蒲松龄书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则指奇异的故事。
小说中的题材十分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聊斋志异》中,看起来偏重讲鬼、狐、仙、怪等奇异故事,其实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的确,《聊斋》中有很多作品,都是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巧妙地讽刺了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与当时的时代特征,表达了人渴求自由、不愿被世俗看法以及制度所束缚的愿望。
在名篇《席方平》一文中,席方平的父亲遭奸人陷害,席方平的魂魄在入城隍庙为父申冤无果后,愤恨不平,无奈之下,认为冥王能为自己申冤的他只好进入冥府。
不料,整个地府全被羊惧收买了,他们相互勾结,上下串通,对席方平威逼利诱,想使他屈服。
然而席方平铮铮铁骨,硬是不从,面对淫威毫不屈服,连对他用刑的鬼吏也肃然起敬。
席方平面对的阴司地府,就是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曲折写照,而鬼吏、狱吏、城隍、阎罗王正是在现实社会中的剥削者、压迫者的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充当的是残酷压榨下层劳动人民的角色,而席方
平正式通过伸冤的方式对其抗争。
《席方平》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方平的申冤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申冤,而是一种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而这种反抗精神,恰恰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劳苦人民大众所需要的,鼓励着人们起来反抗剥削和压迫,而故事的最后,席方平遇到了二郎神并向其伸冤并得以昭明,也体现了下层人民受压迫无法反抗,只能期待更高层的解救,算得上是一种苦涩而又美好的期望。
同时在《聊斋志异》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塑造了很多女鬼的形象。
这些女鬼大都在豆蔻之年死于非命,她们在蒲松龄笔下栩栩如生、富有才学、重情重义、多愁善感、天真善良、不愿为世俗所羁,而这些,恰恰是那个时候的妇女在现实社会中所罕见的可贵的品质,当时风气要求女子三从四德,而清朝对女性的压迫也是达到了顶峰,更出现了为了迎合男子审美而自残己身的缠足行为。
作品中女鬼的形象,或者说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幻想,因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也更能说明了她们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寄托体。
让我情有独钟的是《聂小倩》,它写出了聂小倩与宁采臣之间的真挚爱情。
聂小倩在十八岁病死,被葬在破庙旁,被恶鬼逼迫去做害人的勾当。
而宁采臣为人正直,不受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最终他的品行感动了小倩。
可以看到,宁采臣的这种品行,也是世间难能可贵的,作者最终给了他们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我想大概也是他对社会的一种希望和寄托吧。
电影《倩女幽魂》就是根据《聂小倩》而改编拍成的,但其实质没有改编,即歌颂人间真爱以及反对封建压迫。
影片中宁采臣和聂小
倩真心相爱,却总是受到树妖姥姥的阻碍,最后他们齐心战胜树妖,小倩也得以重生。
其实,树妖姥姥代表的就是封建阶级的统治者,残酷地压迫、剥削着下层劳动群众。
而最终宁采臣和聂小倩用他们的真爱冲破一切阻挠,也鼓励着人们勇敢地去反抗封建阶级统治,真正获得幸福。
然而,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自由只不过是空中楼阁抑或说是痴人说梦,所以《聂小倩》中所反映的也只是作者的一个美好的愿望,作者将他的美好愿望融入了《聂小倩》中,用这种虚拟中的美满讽刺现实中的黑暗与腐败。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这句话是《盗墓笔记》里的。
《聊斋》也是如此。
不难发现,《聊斋》表面写鬼怪,实则以鬼怪影射现实中的人,揭露和讽刺社会的黑暗,而且这些人的内心往往更加可怕。
《聊斋志异》作为一本说鬼道神的小说,能够为世人所传颂且经久不衰,与它的内涵息息相关。
正是关注到人性以及社会,聊斋才能在广大人群广受欢迎,小孩爱听它的鬼故事,大人则从中领悟道理。
可以说,一本聊斋,说鬼道神,写尽人心。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