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四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由设图AB可猜a想, A:D ARb=, R则T由=TCA.R证//明AC如,下b:D

AR

x
AC

x(a

b)

xa

xb,
x

E R.
又 AR AE ER 1 b ER
A
Ra
F T
B
C

ER // EB , ∴
2 ER y EB

y(a 1 b),
y R.
AB cos B AC cos C
所以 BC DP
所以DP是B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P点的轨迹一定经过
△ABC的外心。 A
外心的向量表示
结论1:O是三角形的外心
OA OB OC

2
OA
2
OB

2
OC
结论2:△ABC所在平面一定点O,动点P满足
OP OB OC ( AB AC ) [0, )
t
t

AP (AB AC)
t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共线定理可得AP一定经过
△ABC的重心。 C
例2、已知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 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 OB OC ( AB AC ) [0, )
2
AB cosB AC cosC
则P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v v1 v2


v1


v2
2

104km/ h
A
思考2:如果船沿与上游河岸成60°方向 行驶,那么船的实际速度v的大小是多少?
v1
v
60°
v1 10km/ h v2 2km/ h
v2

v v1 v2


v1


v2

2

84km/ h
G
上述关系表明,若重力G一定,则拉力的大小是关于 夹角θ 的函数.并且拉力大小和夹角大小成正比例关系.
探究(二):向量在运动学中的应用
思考1:如图,一条河的两岸平行,一艘 船从A处出发到河对岸,已知船在静水中 的速度|v1|=10㎞/h,水流速度|v2|= 2㎞/h,如果船垂直向对岸驶去,那么船 的实际速度v的大小是多少?
OP OA ( AB AC ) [0, )
AB sin B AC sin C
点拨:在△ABC中,由正弦定理有 AB sin B AC sin C
令 t AB sin B AC sin C
则 OP OA ( AB AC) [0, )
1、已知: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 求证:AD、BE、CF交于一点.
证明:如图AD、BE相交于点G,联结DE.
易知△GDE∽△GAB,DE=
所以,BG=
2 3
BE.
1 2
AB.
A
CG=CB+BG =CB+ 2 BE 3
=CB+ 2 ( 1 CA- CB)
32
F
E
G
= 1 ( CB+CA) 3
10N
思考2:两个人共提一个旅行包,或在单 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根据生活经验, 两只手臂的夹角大小与所耗力气的大小 有什么关系?
夹角越大越费力.
思考3:假设两只手臂的拉力大小相等,
夹角为θ ,那么|F1|、|G|、F θ 之间的 关系如何?
G
F1

F1
2 c os
2
θ ∈[0°,180°)
θ F2
非坐标角度和坐标角度
例3.如图,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PECF 是矩形,用向量证明:
(1)PA=EF
A
B
(2)PA⊥EF
P
E
D
F
C
1、已知:AD、BE、CF是△ABC的三条中 线; 求证:AD、BE、CF交于一点. 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x1,y1),B(x2, y2), C(x3,y3),则重心G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向量法证明: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一 点.
所以( h-a )·b= ( h-b )·a =0. 化简得 h·( a-b )=0 AH⊥BC.
所以,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B
F
H
E
DC
三角形四心的向量表示
(1) 若 O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且满足 OA OB OC ,
则点 O 是△ABC 的 外 心;
(2)若 G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且满足G→A+G→B+G→C= 0 ,
B
D
C
1、已知: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 求证:AD、BE、CF交于一点.
即CG = 1 ( CB+CA) 3
又因为CF= 1 (CB+CA). 2
所以CG=
2 3
CF,
因此C、G、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AD、BE、CF交于一点. B
A
F
E
G
D
C
2、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x1,y1),B(x2,y2), C(x3,y3),则重心G的坐标为(__x_1+_x_32_+_x_3_,___y1_+_y3_2_+_y_3_)_. 解:设原点为O,则
DC边的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R 、T两点,
你能发现AR、RT、TC之间的关系吗?
利用向量 解决平面 几何问题 举例
D
F
C
ER
T
A
B
简述:几何问题向量化 向量运算关系化 向量关系几何化
例2.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是AD、
DC边的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点R、T两点.
你能发现AR、RT、TC之间的关系吗?
OAOB-OB OC 0
OA-OC OB 0
同理可得
CB OA AB OC
CAOB 0
CA OB
垂心的向量表示
结论1:O是△ABC的垂心的充要条件是
OA OB OB OC OC OA
结论2、动点P满足
OP OA ( AB AC ) [0, )
2
AR 1 b y(a 1 b) ya 1 y b, y R.
2
2
2
由向量基本定理得
x


x

y 1 y
2

x

y
1 . 3
AR
1 3
AC .
AR 1 AC. 3
同理可证:TC 1 AC. 3
于是 RT 1 AC. 3
故猜想:AR=RT=TC 成立.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共线定理可得AP一定 经过△ABC的重心。
变式1、已知P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 共线的三个点,点O满足
PO 1 PA PB PC 3
则O点一定是△ABC的(C)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点拨:由 PO 1 PA PB PC 3 得出 3PO PA PB PC
则点 O 是△ABC 的 垂 心.
例1、已知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
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 OA (AB AC) 则P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C)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点拨:由 OP OA (AB AC)
得出 AP (AB AC)
aOA b OA+AB c OA+AC 0
(a b c)OA bAB cAC 同理可得 (a b c)OB bBA cBC
(a b c)OC bCA cCB
PO PA PO PB PO PC 0
AO BO CO 0 故O是△ABC的重心。
变式2、已知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 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 OA ( AB AC ) [0, )
AB sin B AC sin C
则P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则点 G 是 ABC 的 重 心;
三角形四心的向量表示
(3).已知 O 是平面内一定点,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
动点 则点
P P
满 的足 轨O迹→P一=定O→通A+过λ△|AA→→ABBB|+C |的AA→ →CC|内(λ∈[0心,;+∞)),
(4)点 O 是三角形 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 满足O→A·O→B=O→B·O→C=O→C·O→A,
(a b)2
2
2
a 2a b b
向量运算关B系化
| DB |2 | a b |2
(a b)2
2
2
a 2a b b
|
AC
|2

|
DB |2
2
2(a

2
b)

2
2( AB

2
AD )
向量关系几何化
所以,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的两倍.
AB cosB AC cosC
P点的轨迹经过△ABC的垂心
例4、已知O是平面上一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 的三个点,(a,,b,c是△ABC的A,B,C所对的三边)点O
满足 aOA bOB cOC 0
则O点一定是△ABC的( B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点拨:由已知条件可得
AB cos B AC cos C
AP BC
故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垂心。D
变式3、已知O是平面上一点,A,B,C是平面上不共
线的三个点,点O满足 OA OB OB OC OC OA
则O点一定是△ABC的( D)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点拨:OAOB OB OC
2
AB cosB AC cosC
P点轨迹经过△ABC的外心
例3、已知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 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 OA ( AB AC ) [0, )
AB cosB AC cosC
则P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OG=OA+
AG
=OA+
2 3
AD
=OA+ 1 ( AB+AC ) 3
=OA+
1 3
(
OB-OA+OC-OA)
= OA+OB+OC 3
3、用向量法证明: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证明:设H是高线BE、CF的交点, 且设AB=a,AC=b,AH=h,
A 则有BH=h-a,CH=h-b,BC=b-a.
因为BH⊥AC,CH⊥AB.
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 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 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 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元素。 简述:几何问题向量化
向量运算关系化 向量关系几何化
例2 如图, ABCD中,点E、F分别是AD 、
2.5.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举例
例1.求证: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
等于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的两倍。 几何问题向量化
证明:设AB a, AD b,
D
C
|
AB |2
| a |2
2
a
| AD |2 | b |2
2
b
A
| AC |2 | a b |2
DP ( AB AC ) [0, )
AB cosB AC cosC
点拨:取BC的中点D,则 OD OB OC 2
由已知条件可得 DP ( AB AC ) [0, )
AB cosB AC cosC
又因为BC DP ( AB BC AC BC ) (- BC + BC ) 0
思考3:船应沿什么方向行驶,才能使航
程最短? v1 10km/ h
B
v2 2km/ h
与上游河岸的夹角为
v1 v
78.73°.
C
A v2
思考4:如果河的宽度d=500m,那么船
行驶到对岸至少要几分钟?
所以 t d 0.5 60 3.1(min). | v | 96
“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两个角度:
D
F来自百度文库
C
b
E
T
A
Ra
B
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探究(一):向量在力学中的应用
思考1:如图,用两条成120°角的等长
的绳子悬挂一个重量是10N的灯具,根据
力的平衡理论,每根绳子的拉力与灯具
的重力具有什么关系?每根绳子的拉力
是多少?
F1+F2+G=0
A
120° B
O
C
|F1|=|F2|=10N
OP OA ( AB AC ) [0, )
AB cosB AC cosC
点拨:由已知等式可知 AP ( AB AC ) [0, )
AB cosB AC cosC
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 BC
即 BC AP ( AB BC AC BC ) ( BC BC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