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要素及其特征(通用版)
道路交通安全的定义

道路交通安全的定义
道路交通安全是指在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预
防交通事故发生,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伤害的一系列措施和行为。
道路交通安全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人身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的首要目标是保障人身安全。
在道
路交通运输过程中,要保证驾驶员、乘客、行人等所有参与者的生命
安全,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保障财产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还要保障财产安全。
交通事故不仅
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造成财产损失。
因此,在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要保证车辆、道路设施等财产的安全。
三、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安全的核心是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交通管理、提高
驾驶员素质、完善交通设施等。
四、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即使交通事故发生了,也要尽
可能减少其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这需要及时救援伤者、清理现场、维
护交通秩序等。
总之,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高驾驶员素质,完善交通设施,才能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交通安全安全要点

交通安全安全要点交通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无论是作为行人、骑车人还是驾车人,我们都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要点,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交通安全的重要要点。
一、行人安全要点作为行人,我们是最脆弱的交通参与者。
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要点:1. 使用人行横道:在过马路时,应选择使用人行横道。
在垂直于道路方向的人行横道上有红绿灯时,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等待绿灯亮起再过马路。
如没有信号灯的情况下,应先观察道路情况,确定安全后再过马路。
2.遵守交通标识和信号灯:不依赖于驾驶员的提醒,行人应主动遵守交通标识和信号灯,不随意闯红灯。
3. 注意行走姿势:在行走时应尽量走在人行道上,如无人行道则应尽可能靠近路边行走。
同时,不要突然从路边冲出来,尤其是在马路上停车的车辆后方。
4. 注意低头族现象:现代社会的低头族现象非常普遍,这给行人的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为了行人的安全,我们应尽量减少低头使用手机的行为,保持头部的抬起,留意周围的交通情况。
二、骑车人安全要点骑自行车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但也需要我们注意以下要点:1.佩戴安全头盔:无论骑车距离有多远,佩戴安全头盔是必不可少的。
头盔能够在意外事故中保护头部,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2.熟悉交通规则:骑车人应熟悉交通规则,并按规则行驶。
遵守红绿灯信号,使用手势示意转弯意图,不逆行和闯红灯。
3.保持稳定和预判:骑车时尽量保持稳定的速度和直线行驶,不做突然变道或转弯。
同时,要提前观察和预判车辆和行人的行动,避免发生碰撞。
4.注意安全装备:骑车时应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例如车把是否稳固,刹车是否灵敏。
同时,夜间骑行时应配备前后灯光和反光背心,提高自己的可见性。
三、驾车人安全要点驾车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为,因此驾车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要点:1. 穿戴安全带:驾车人员和乘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都应该系好安全带。
安全带能够在碰撞时保护驾车人员和乘客的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是指在道路上保障人、车和物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内容:
1. 交通法规:驾驶员应熟知并遵守交通法规,比如红灯停、绿灯行、禁止酒后驾驶、遵守速度限制等等。
同时,在行驶中应注意观察标志、标线等交通信号,提高自我安全意识。
2. 驾车安全:驾驶员一定要经过专业培训,并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
车辆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各项安全系统的正常工作。
3. 步行安全:行人在道路上行走,应走人行道或路肩,远离车流。
夜间或能见度不高时应穿着明亮色彩的衣服,并打开手电筒,以增加自身的可见性。
4. 安全的交通环境: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营造出安全的交通环境,比如按照规定设置交通信号等,同时也应该严格限制无牌驾驶和超载行驶等非法行为。
5.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从小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在没有成人陪同的情况下单独行走或骑车。
同时,家长应教育孩子要自觉穿戴安全带或头盔,并引导他们在安全的地方过马路。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综合性、多方位的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宣传交通安全法规,提高公众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

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道路交通安全基本知识人行横道:马路上用白色平等线像斑马纹那样的线条组成的长廊就是“人行横道线”,它是专门为行人横过马路而漆划的,行人在这里过马路比较安全。
法律规定,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有斑马线,应当减速慢行,遇到有行人从斑马线上横穿公路,汽车应当停下来让行人先过。
行人横穿车行道时必须行走在人行横道线内,设置有人行横道信号灯的,还必须按信号灯指示通行。
交通信号灯:在繁忙的十字路口,四面都悬挂着红、黄、绿、三色交通信号灯,它是不出声的“交通警”。
红绿灯是国际统一的交通信号灯。
1、指挥灯信号: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直行的车辆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车辆按箭头所示方向通行;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2、人行横道灯信号: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黄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隔离设施:交通隔离设施主要有行人护栏和隔离墩或绿化隔离带。
行人护栏是用来保护行人安全,防止行人横过马路走入车行道和防止车辆驶入人行道的。
隔离墩或绿化隔离带是设在车行道上用来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来往车辆的。
我们不要跨钻护栏和隔离墩或绿化隔离带,走进车行道,否则有被车辆撞倒的危险。
人车分流各行其道:每当你走马路,就会看到许多行人和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如果行人和车辆爱怎么走就怎么走,那么就会交叉冲突,发生混乱。
交通道路上用“交通标线”划出车辆、行人应走的道路:机动车走“机动车道”,行人应走人行道。
交通标志:在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交通标志。
它们用图案、符号和文字来表达特定的意思。
告诉驾驶员和行人注意附近环境情况。
这些标志对于安全非常重要,被称为“永不下岗的交通警”。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数量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掌握一些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不仅可以保证我们自身的安全,也可以为他人的交通安全做出贡献,促进城市交通的有序和稳定。
一、车辆安全:车辆的安全是道路交通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所以在驾驶车辆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安全要求:1. 检查车况。
驾驶前要检查车辆机械、电气、液压等系统,尤其是制动系统是否正常运转,尽量避免在长时间行驶中出现故障。
2. 安全行驶。
在驾驶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交通信号和路标,不得穿红灯、抢黄灯、压线行驶或超速行驶,必须保持安全距离。
3. 正确使用安全设备。
驾驶人员要正确佩戴安全带,乘员也要佩戴安全带,车辆驶入高速公路前一定要确保所有乘员佩戴安全带。
二、行人交通安全:行人交通安全与车辆安全同样重要,所以在行人出行时也要遵循以下安全要求:1. 行走于人行道或路侧。
在行人道或路侧区域内行走,不得前行或穿越马路,这不仅容易危及自身安全,还会危害驾驶员和其他行人的安全。
2. 遵循交通信号灯。
行人在过马路时要遵循交通信号灯,不得抢道、乱穿或逆行,要在斑马线内过马路,提高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交通安全意识。
3. 注意观察周围环境。
行人在通行时,要时刻注意观察道路两旁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夜间,要注意其周围的环境,保证行走的安全。
三、交通标识和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灯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保障设施,对于所有参与交通的人员来说,都应该了解交通标识和交通信号灯的意义以及使用方法。
1. 交通标识的种类。
交通标识可以分为警示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辅助标志等多种类型,每种标志的含义不能混淆,要认真掌握各种标志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2. 信号灯颜色的含义。
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分为红、绿、黄三色,红色表示停止行驶,绿色表示可以前行,黄色表示即将改变行驶方向或变为红灯,要对这些含义做到心中有数,不得任意忽视。
四、天气和路况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天气和路况对交通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行车过程中特别要留意一下以下内容:1. 雨雪天气。
交通安全的主要要素

交通安全的主要要素交通安全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确保交通安全,以下是交通安全的主要要素:一、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确保交通安全的基础。
国家和地方政府依法制定的交通管理规定和交通法规,旨在规范交通行为,保护公众的安全。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驾驶员的行为规范、交通标志标线的意义、机动车的安全要求等,对于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二、道路安全设施道路安全设施是保证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道路行车中,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护栏、反光镜等设施起到引导、警示和保护作用。
这些设施的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通安全水平,确保道路安全设施的完善和有效运营非常重要。
三、驾驶员素质驾驶员是交通安全的直接责任人。
驾驶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一名合格的驾驶员需要掌握良好的驾驶技能,了解交通法规,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严禁酒后驾车,并随时保持警觉和适应能力,做到安全驾驶。
四、车辆安全性能车辆的安全性能对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制造商和相关部门应严格把控车辆的安全标准,确保车辆的性能稳定和安全可靠。
车辆的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灯光系统等关键部件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五、交通宣传教育交通宣传教育是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交通安全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举办交通安全讲座、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等方式,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交通安全理念,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
六、交通监管力度交通监管力度是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
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同时,也要加强对道路和驾驶员的监控,确保交通秩序的良好运行。
七、社会参与交通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各个社会成员都应积极参与,共同维护交通安全。
通用版 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35张PPT)

目的也是提醒大家,在参与交通活动中一定要自律,也就是说,从人的安全教 育、提高安全意识入手,令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做起,自觉提高安全意识,那 么,交通事故是可防可控的,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是可以实现的。
02
常见违法行为及其危害
常见违法行为及其危害
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人、车、路、气象)
触觉能力降低,无法正常控 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 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
饮酒后易困倦,表现为行驶 不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
驾驶的行为
产生视觉障碍,不能发现和正 确领会交通信号、标志和标 线,易发生事故。
酒后驾驶的危害
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周围人 的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干出 一些力不从心的事。
个性太强、神经质。开英雄车、开霸道车是不道德的行为,十次事故 九次快,这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04
交通参与应该自觉遵守法规
交通参与应自觉遵守法规
加强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教育
• 进一步加强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单位车辆的使用与管理、加强对 干部依法安全驾驶行为的监督检查、及典型事故警示教育等
常见违法行为及其危害
(四)酒后驾驶
根据有关规定,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并每100 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驾车;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 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 第二款明确规定:
“饮酒后不得驾驶机动车”
常见违法行为及其危害
支干路进入主干路要让行
驾车辆在主干道上行驶,驶近主支干道交汇处时,为防止与从支干路突然驶入的车辆相 撞,应提前减速、观察,谨慎驾驶。从支干路进入主干路的车辆,应让主线内的车辆先 行。
必备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必备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文明城市需要文明交通,交通文明离不开文明市民。
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倡导文明交通新风,切实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打造安全、和谐的出行环境,需要你我的共同遵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弯道行驶三注意,减速鸣号靠右行。
弯道行驶时,车辆离心力加大,速度过快容易方向失控;有些驾驶人为减小离心力侥幸占道行驶,遇相对方向来车时,极易引发碰撞;弯道视线不良,一旦发生险情,难以采取有效避让措施。
二、交叉路口事故多,一慢二看三通过。
路口是道路的'交汇点,也是交通事故的多发点,在无交通信号的路口,驾驶人应主动减速行驶。
三、驾驶摩托守交规,头盔伴你走天涯。
摩托车因速度快、稳定性差、安全性不足,常见无证驾驶、超员、超载、不戴安全头盔,是道路交通事故“第一杀手”。
四、多拉快跑图挣钱,事与愿违亏血本。
农用运输车长期在等级低、路况差的乡村道路上从事货物运输,一些驾驶人擅改车型,超载超限,病车上路,多拉快跑,疲劳驾驶。
五、十次事故九次快,谁不相信谁受害。
超速行驶时驾驶人的视力、辨别近物和判断的能力会随车速的提高而下降;车辆的安全制动距离延长,离心力成倍增大,遇险情时难以控制车辆。
六、疲劳驾驶最可怕,安全地方睡一下。
疲劳驾驶时,驾驶人的精力不能集中,判断力下降,遇紧急情况时反应迟缓,甚至无法操控车辆。
七、醉在酒中,毁在杯中。
开车莫饮酒,饮酒莫开车。
饮酒后,酒精会麻醉抑制人的中枢神经,影响视力、应变能力、判断力和驾驶操控能力,易使人犯困打盹,甚至进入睡眠状态。
八、开车先要把证考,安全交规要记牢。
无证驾驶人员因未经专门的学习培训和考试,不懂交通法规,驾驶技术生疏,易制造险情,避险能力也差。
九、超员不发车,超载不上路。
超员超载的车辆,惯性加大,制动距离加大,容易制动失灵,方向失控。
十、横过公路不乱穿,左看右看再看看。
行人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道路,机动车驾驶人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避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交通安全要素及其特征(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537道路交通安全要素及其特征(通用版)一、驾驶员与行车安全人是交通安全的主体。
在交通活动中,人既是交通事故的制造者,又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是交通活动中的客观对象。
交通活动中有强者和弱者之分,驾驶员是强者,行人是弱者。
作为交通强者的机动车驾驶人是车辆的直接操纵者。
因此,驾驶员本身的素质,包括心理、生理、思想和技术技能等方面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关键。
(一)驾驶员体质的基本要求安全驾驶车辆,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
驾驶员体质应具备以下条件:1、心血管系统良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贫血、低血糖等疾病的人,驾驶车辆是十分危险的。
因为,这些疾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视力、体力和智力,从而不能迅速准确地判断情况,不能敏捷正确地驾驶车辆。
驾驶员即使患有轻微的心血管疾病,也会在劳累的驾驶操作中逐渐加重病情,从而在心理上给驾驶员带来不良影响。
2、视觉正常这里,主要讲视力和色盲对行车安全的影响:(1)驾驶员的视力状况对驾驶员及时发现情况、提前处理情况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视力正常在1.2以上的驾驶员,在条件良好的道路上,可以看清600米以外的人员和牲畜的行踪;而视力在0.8左右的人,只能看清200米左右的行人和牲畜;视力在0.4以下的人,仅能发现80米左右的行人和牲畜。
(2)驾驶员如果是色盲,就无法看清红、绿灯的指示情况,并无法识别在树丛、草堆里活动的人和牲畜。
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在闯红灯而发生撞车事故的驾驶员中,色盲占的比例相当大。
驾驶员在初学驾驶时虽然有严格的视力检查,但视力程度是不断变化的,很多驾驶员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以及其它各种原因,视力常会由正常衰变为不正常。
3、听觉正常听觉是辨别外界物体声音特性的感觉。
驾驶员的正常听力要求距离声音相差50cm能够辨清声音的方向,低于这个数值就不能从事机动车驾驶工作。
如尾随车鸣喇叭要求超车时,前车驾驶人主要是依据听觉器官来判断后车有无超越意图。
在疲劳情况下,听觉器官能出现疲劳现象,也会导致听力下降。
(二)驾驶员性格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驾驶员的性格特点与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性格特征反映到驾驶车辆上,便形成不尽相同的驾驶特点。
通常情况下,驾驶员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就会有什么样的驾驶特点。
例如,驾驶员性格宽缓,驾驶车辆时往往表现出犹豫缓慢的特点;驾驶员性格急躁,驾驶车辆时往往表现出莽撞、果断的特点。
但是,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驾驶员的驾驶特点也是可以转变的。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平时性格粗鲁的人,驾驶车辆却格外细致耐心,一些平时性格温静的人,驾驶车辆却冒冒失失,这些现象均是人的性格在驾驶上的变态。
人的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驾驶员平时要多加注意,克服这些气质性格中不利于安全驾驶的弱点。
(三)驾驶员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情绪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应主、客观之间的关系。
当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吻合时,人表现出满意、愉快、高兴;反之,则表现出厌恶、愤怒、恐惧或悲伤。
不同的情绪会给驾驶员在行车安全上带来不同的结果。
1、思想麻痹。
思想麻痹是造成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思想麻痹的主要表现为:驾驶员放松警惕,注意力不集中,视线散弥,全身懒散放松。
在行车中产生的思想麻痹容易发生事故,驾驶员要防止麻痹思想的露头,应始终如一地集中精力,要把没有情况当成有情况,把简单情况当成复杂情况,把即将完成任务当成刚开始执行任务来处理和对待。
2、骄傲自满。
驾驶员一旦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便会忘乎所以,过高地估计自己,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判断客观事物,目无各种规章制度,做出一些越轨的驾驶动作和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驾驶员应经常向同事们征询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平时多注意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防止骄傲自满情绪的产生和滋长。
3、斗殴赌气。
驾驶员在行车中,碰到不顺心或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而生气斗殴,把车辆当成发泄自己怨气向对方施行报复的工具,是造成重大事故的原因之一。
动辄斗殴赌气,虽与驾驶员的性格特征有联系,但就其根本的原因,还是驾驶员思想修养方面的问题。
驾驶员要防止斗殴赌气的现象发生,就不能只从性格脾气上找原因,还要从思想上挖根源。
驾驶员在会车、超车、狭窄路、行人、自行车与汽车抢路等情况下易产生斗殴赌气的现象。
驾驶员遇到易使自己生气发火的场合和时机,应以坦荡心襟对待。
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不要只一味强调自己所受的委屈或损伤,要想到斗殴赌气会造成什么后果;要想到谦让一点对处理情况保证安全的意义,以此清除恼火和怨气,做到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
4、抢时间。
许多事故都是因抢时间开快车引起的。
如:送人赶车、赶船、赶乘班机等驾驶员要正确认识抢时间与保证安全的关系,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争得时间,如果不能保证安全,盲目抢时间,一旦发生事故会耽搁更长的时间。
驾驶员只要科学地驾驶车辆,让车有节奏、安全不停地驶向目的地,便可以赢得时间。
(四)驾驶员技术能力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良好的驾驶技术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衡量驾驶员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名优秀的驾驶员既应有良好的心理、生理和思想基础,又应有过硬的技术,只有这样方能确保交通安全。
1、操作基本功过硬的基本功应做到:心到手到、遇险不乱、遇急不变。
只有这样,才能一边完成复杂的技术动作,一边思考和判断交通情况。
如果没有这种能力,驾驶中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2、判断能力道路上的情况千变万化,为保证车辆行驶安全,主要靠驾驶员的判断能力。
判断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处理情况的合理程度。
驾驶员的判断能力从范围上来分,有以下几个方面:(1)距离判断:对距离的远近做出判断,主要靠目测能力。
由于汽车处于相对运动之中,所以目标有一定的游动性。
能正确判断出两个游动目标在不同时间的距离,是采取正确驾驶动作的先决条件。
(2)速度判断:速度判断就是驾驶员的速度感。
驾驶员对所驾车辆行驶速度,对方来车或前车行驶速度以及行人、自行车的速度有敏捷准确的感觉和判断,便可很快地预测出各种危险情况。
(3)行人动态判断:驾驶员对各种行人的心理活动能有大体的了解,能把握住各类行人的形态规律,便能对各种行人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在一群行人中,驾驶员能一眼看出其中哪一个行人动态将是危险的,而应当采取什么样措施进行避让,这种能力无疑对防止撞人、压人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4)对车辆的判断:道路上行驶着各类车辆,驾驶员能否对其行驶规律和特点作出准确的判断,是衡量驾驶员基本功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各类车辆中分有机动车、非机动车两种。
机动车又分为高速车、低速车、特种车、摩托车等;非机动车又分为自行车、人力车、畜力车等。
驾驶员就是要从这些不同类型的车辆形态中,找出规律的东西,感悟它们不同的特性特点,以便在行车中对所遇到的危机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5)对道路判断:这里所说的道路判断是指驾驶员对道路的感觉。
当驾驶车辆进入某一地段时,驾驶员立即能意识到该路段对车辆的制动、附着系数、发动机扭力、轮胎变形有什么影响,从而做出相应的驾驶措施。
驾驶员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提高操作技术,做好安全驾驶工作。
具备扎实得基本功,平时要加强技术训练,多观察,多检查,多总结。
在驾驶车辆的实践中,要注意保持自己基本功好的部分,克服薄弱环节,防止基本动作向不规范的方面演变。
使自己的基本功,随着驾驶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完善、扎实。
4、驾驶员的应变能力行车中,驾驶员有时会受到意外情况的干扰,若驾驶员的应变能力不强,便会晕头转向,不知所措,而失去对车辆的控制。
如果驾驶员的应变能力较强,即使受到惊恐,也能很快恢复平静,控制住车辆。
行车中,常见的干扰有以下几种情况:(1)声音干扰真正能对驾驶员产生干扰的声音均是突然的声响或暴震。
例如,驾驶员在处理紧急情况或车辆正行驶在危险路段上时,其注意力非常集中,此时坐在驾驶员旁边的人突然大喊:“不对、停车等,都会给集中精力驾驶的驾驶员带来惊吓而不能及时处理情况,导致失误,发生事故。
(2)动作干扰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时,受到外界动作的干扰,会造成操作的失误。
例如,驾驶员在做转向或换档动作时,坐在一旁的人突然的帮助拉、推方向,会造成驾驶员动作不协调,致使出现事故险情或肇事。
(3)物体干扰在行驶过程中,一定重量的物体击中车辆挡风玻璃或路边的电杆、树突然倒在车前,会造成驾驶员惊恐,车辆失控而发生事故。
(4)强电流干扰车辆遭受雷击,或受高压电流突然干扰,均会使全车带电,火花四进。
驾驶员有时虽未触电,但强大的电流会给其造成瞬间的盲视和恐慌,车上电器设备损坏,导致车辆失控。
行车中,意外干扰的情况很难预料,为防止这些情况影响行车安全,驾驶员在思想上要有防止出现一切难以预料情况的准备,预先想好受干扰的应急措施,这样一旦出现干扰情况,便会下意识地采取保护性动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车辆技术与行车安全(一)车辆技术状况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车辆技术状况,是定量测得车辆稳定性能综合参数值的总和。
良好的车辆技术状况,是安全行车的必要条件。
在车辆的技术状况中,以制动系、转向系的影响为最大,应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1、制动效能:是指车在行驶中能强制性地降低行驶速度,以至停车或下长坡时维持一定速度的能力。
制动效能常用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和制动力来表示。
制动距离指驾驶员从踩着制动踏板到车辆完全停止所经过的距离。
制动减速度指在给定的初速度开始制动,到车辆完全停止,在这一过程中,速度的减少程度。
制动力指在制动过程中各车轮所承受的制动力。
制动力不仅可以表明车辆的减速度,还可以放映出车轮的制动力及分配情况。
因此,车辆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是由车辆的制动力决定的,取用车辆制动力这一指标更有利于严格检验其制动效能。
2、制动方向稳定性:是指车在制动时不发生跑偏、侧滑,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
跑偏是车辆制动时自行向左或向右走偏的危险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左右两侧车轮摩擦力矩不均等造成的。
侧滑是车辆制动时车轮发生横向滑动的现象,最危险的现象是高速制动时后轮发生侧滑,使车辆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