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全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庄严承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

2009年,中国环保工作紧扣“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这个主题,深化认识,主动实践,取得诸多成效。

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下来,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将其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

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是一个勇于创新、勇于变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取得新经验新成果的历程。要坚持环境与经济相融合,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坚持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坚持环保为民的根本宗旨,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尽早形成全社会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制定与中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正确处理预防与控制的关系,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正确处理激励与约束的关系,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2006年10月12日,国务院决定于2008年初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普查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7年度,普查对象涵盖中国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调查。温家宝总理在普查初期做出重要批示,要求详细规划,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副总理任组长、10个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2007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使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作为指

导普查工作的行动纲领。

三年来,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分阶段实施普查各项工作。

通过普查,建立了592万多家污染源数据库,获得各类污染源与环境有关的第一手数据11亿个,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规定的任务。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从2007年5月开始,在中国工程院和环境保护部的

共同组织下,历经两年多时间,已经完成预期研究任务。根据战略研究需要,区别不同的环境领域和要素,战略研究设立了四个课题组和二十九个专题组,启动了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环境战略研究。建立了一支有广泛代表性的高水平研究队伍,有50多名院士、6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战略研究工作,涉及

环保、经济、社会、贸易、法律、能源、外交等众多领域。

按照“总结过去,指导现在,谋划未来”的指导思想,项目围绕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成果要点报告、四个课题组综述报告以及29个

专题报告、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战略研究报告等多项研究成果。

2009年7月21日,环境宏观战略座谈会在中国工程院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李克强副总理对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提出的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予以肯定。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009年是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从实施方案编制阶段转向全面实施阶段的关键一年。在专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环境保护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密切配合,全力推进专项实施工作。

2009年2月19日,领导小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水专项实施启动会,对专项启动实施工作进行全面部署。4月,环境保护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要求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抓紧落实示范工程、配套经费等保障条件,加快推动2008年启动项目(课题)的实施。9至10月,环境保护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领导带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重点流域项目(课题)组织实施情况进行调研,针对配套条件不落实、组织管理不到位等实际问题,逐一与有关地方政府进行沟通,有力地推动了各项配套保障条件的落实。2009年12月28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编制启动会暨地方科技需求座谈会议”,会议分析总结水专项“十一五”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明确了水专项“十二五”实施的总体实施思路,对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编制等2010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自水专项启动实施大会以后,各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全面开展了任务攻关,在现场建立了工作站和中试研究基地;示范工程、配套工程和配套经费基本得到落实,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重大治污工程进行了很好的衔接,示范工程已进入了设计和建设阶段,基本完成了阶段性的研究任务及关键技术研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