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做法简介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选址与规划:选择水资源丰富、地形适宜、与城市主体连续的地区进行规划建设。

在规划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护自然资源、避免破坏生态系统。

2.绿化覆盖:大量植被和森林覆盖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同时带来更多的氧气和湿润环境。

公共绿地、花园、林带、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应被优先考虑。

3.雨水管理:收集和利用雨水成为现代城市海绵化的重要举措。

将雨水收集设备与景观系统相结合,使城市景观和建筑物成为制造雨水采集的重要工具。

将雨水从表面排放转变为地下储存和利用可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4.城市地面:城市地面包括路面、广场、街道、停车场等,其中的道路铺装材料可以采用透水材料,以便将雨水渗透到土壤中。

同时,采用permeable channel 等方法将雨水导入收集系统。

5.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可通过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城市智能化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6.建筑设计:现代建筑应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包括建筑功能多样化、绿色设计、节水节能等,以实现优质生态环境。

7.人工湿地:建造人工湿地在城市海绵化、生态建设和污水处理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设计出室内生态系统和室外人工湿地等,能够实现雨水收集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

8.化学物质:现代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为确保生态安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有毒、难降解的化学物质。

9.教育和宣传:城市的生态建设和海绵化的成果取决于全民对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因此,对市民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可以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同时带动全球环境保护的步伐。

10.综合评估: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全面评估,在建设过程中不可简单地概括成单一领域的改善。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和减少负面影响。

最好方案是通过综合评估尽量减少各方面影响。

总之,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南需要考虑到自然生态、城市形态、社会需求等因素,在生态和经济发展间取得适当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众多领域 ,包括水文、生态、环境工程 等,技术难度较大。目前,我 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还有待 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得到公众的 支持和参与,但目前公众的环 保意识还不够强,参与度较低 。
目前,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法 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给建设 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水系连通
通过疏通河道、连通湖泊等水系,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调蓄能力,降低内涝 风险。
03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源头控制技术
总结词
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减少污染排放。
详细描述
源头控制技术主要针对雨水排放的源头进行治理,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降低地表的径流速度和 流量,从而减少雨水携带的污染物质。例如,利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技术手段,增加地表的渗水性,延缓雨 水流速,减少径流量。
将城市传统排水系统改造为现代生态排水系统,即“渗、滞 、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促进雨水资源 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使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等多方面 效益得到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通过加强城市海绵化建设,提高城市地面的渗水能力,减 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有效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雨水收集与
通过集水设施,如集水池 、集雨罐等,将雨水收集 起来。
雨水利用
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冲厕 、浇花、洗车等日常用途 ,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雨水回用
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景观 补水、绿化灌溉、道路清 洗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效率。
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
绿色屋顶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通 过植物的吸收和蓄滞作用,减少 雨水径流。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做法简介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做法简介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做法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内的森林、草地、河流等自然环境越来越被破坏和消失,城市面临的城市内涝和水污染的问题也愈发严重。

针对这些城市面临的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做法进行。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建筑和城市规划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在城市中将自然环境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效解决城市水、气等环境问题。

具有海绵般的吸水功能,可以减缓水流,吸收雨水并储存,使水能够被有效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做法
1. 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指在建筑物顶部种植植物,形成一层绿化覆盖层的建筑。

绿色屋顶不仅可以减轻城市风险,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更可以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2. 构建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指在城市公园、景观绿地等区域设计构建的花园,旨在收集和储存盛水过剩的雨水。

同时通过花园的构建,水源得以自然渗透,达到减缓雨水流动速度的效果。

3.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指建设人工的湿地环境,在城市中收集、处理和储存雨水。

人工湿地根据不同的功能可以分为缓慢过滤湿地、溢流湿地和截流湿地。

湿地中的植物和微生物可以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和修复。

4. 孝感城市雨水利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求城市设计在建筑结构上达到一定的要求,更要求城市管理者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实际上,海绵城市建设离不开城市居民的参与。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是以城市的整体观念为基础,将充分考虑城市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融合,通过建设极具科技含量的绿地和湿地等建筑,来实现城市雨水的可持续利用,降低城市内涝和水污染,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和管理措施,以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城市建设模式。

下面是一个海绵城市施工方案,包括雨水利用、生态绿化、低影响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一、雨水利用1.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湖泊和雨水收集池等建筑设施。

此外,还可以利用屋顶、路面和其他硬化地面收集雨水。

2.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公共绿地的水景、汽车冲洗和消防用水等。

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压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生态绿化1.在城市中建设大量的绿地,包括公园、花坛和绿化带等。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吸收雨水,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采用多种植被形式,如草坪、乔木、灌木等,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并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3.在城市中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如湿地公园和湿地过滤池等。

这些设施不仅可以去除污染物,净化雨水,还可以作为公共娱乐空间,提供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三、低影响开发1.减少城市地面的硬化面积,尽量保留土地的自然状态。

通过增加透水性的铺装材料,如透水砖和透水沥青,来改善道路和人行道的排水能力。

2.在新建建筑物和街区时,注重建筑设计的低影响,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如屋顶绿化、太阳能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等。

3.将雨水收集设施、生态绿化设施和低影响开发设施相结合,在城市规划中统一考虑设计和布置。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四、建设监测系统1.建立城市雨水排放和水质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城市的排洪情况和水质状况,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安装雨水控制设备,监测和调控城市雨水的排放速度和水位。

在雨水过大或洪水来临时,可以通过控制排放速度和水位,减少洪灾的影响。

3.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对城市的洪涝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系统的灵活性,减少洪涝灾害风险,并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城市化方式。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为建设者提供了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技术指导。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2.1 目标•减少城市洪水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2.2 原则•综合治理,全面施策•自然保护,合理利用•灵活运筹,动态管理•公众参与,共建共享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3.1 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加自然湿地和植被面积•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景观绿地•制定绿地保护和管理政策,加强绿地维护和保养3.2 雨水控制与管理•安装雨水利用设备,收集和利用降雨水资源•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雨水滞留设施•制定雨水管理制度,实施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3.3 地面渗透与疏导系统建设•通过改善地面渗透条件,提高城市地下水的补给能力•建设地下雨水渗透池、地下渗水管网等地下水调控设施•加强土壤保护,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3.4 智慧排水系统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排水系统的智能管理和运维•建设分区控制、水位监测等智能排水设施•制定排水管理方案,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和效率3.5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发展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提高城市用水效率•提倡居民、企业参与水资源保护,推行水资源费用制度3.6 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工作,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建设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等生态保护设施•推动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受损生态环境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和挑战4.1 关键技术•城市水文模型和预报技术•雨水分流和分级处理技术•智能排水系统控制技术•水资源监测和评估技术4.2 主要挑战•技术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城市规划和建设标准缺乏统一和规范•公众意识和参与程度有限•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困难五、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新加坡新加坡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通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地解决了城市洪水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工程案例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工程案例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工程案例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步伐,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等问题日益凸显。

它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也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为破解这一难题,海绵城市应运而生,它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城市面对的各种水问题,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海绵城市是一种应对城市各种水问题,提高城市涵养水能力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新型城市规划理念和技术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绿化环保等多个领域,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构筑一个全新的城市生态水循环系统。

它通过源头控制和技术应用等综合手段创造出一个具备海绵特性的城市,解决了城市内涝、地面沉降等多个问题。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1. 贴近地表地下的设计理念。

通过公共绿地、道路、建筑屋顶、底下空地的有效覆盖,实现雨水自然渗透,为挤占城市地面面积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2. 利用天然水源的理念。

利用城市地表水体,打造自然河流,建立城市湖泊,并创造自然观赏景观,实现城市水生态自洁能力的提升。

3. 智能监管系统。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城市用水状况,提高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

三、海绵城市建设案例1. 新加坡。

新加坡率先在全球提出海绵城市概念,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实践。

该国利用先进技术,在屋顶、道路和公园等层面上设计了一系列的海绵设施,每年能够控制约30%的雨水径流。

2. 韩国。

韩国清奎市是全球最引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之一。

该城市在公共场所、水系治理等多个领域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旨在降低城市内涝频率,提升城市品质。

3. 中国。

国内崇礼区是我国新建的首座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该市着重在城市排水系统、废物水和垃圾管理等领域,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绿色发展。

四、结语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让海绵城市建设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实施,为人民创造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海绵城市施工重点技术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海绵城市施工重点技术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海绵城市施工重点技术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海绵城市施工重点技术措施这个主题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背景和了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措施,将城市设计和建设变得更加“柔软”,能够更好地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它着重强调城市的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合理利用雨水、提高自然排水能力、增加绿地和湿地等手段,实现城市的水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提及海绵城市施工的重要性。

由于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城市面临着水资源供应紧张、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

海绵城市施工作为一种解决方案被提出,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对于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分析海绵城市施工面临的挑战。

海绵城市的施工不仅需要考虑技术手段,还需要考虑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经济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协调。

而且,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城市特点等各不相同,对于海绵城市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

最后,简要概括本文的内容结构。

本文将通过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和背景,阐述海绵城市施工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然后总结海绵城市施工的重点技术措施,并对未来海绵城市的发展进行展望,最后给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概述,可以使读者对于海绵城市施工重点技术措施这个主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进一步阅读全文。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在此部分中,我们将概述海绵城市施工重点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和背景,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 正文部分:在正文部分,首先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和背景,包括其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海绵城市施工的重要性,包括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然后,我们将探讨海绵城市施工所面临的挑战,例如土地利用问题、城市规划和设计难题等。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 技术措施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8
目录
• 海绵城市概念 •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原则和指导
思想 •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 • 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案例及效果
评估 • 海绵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01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定义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 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 、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 收和利用能力,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通过 恢复湿地、雨水花园等自然生态系统,提 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增强城市防洪能力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加强雨水排放和利用设 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减 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形成 合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03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
雨水收集与利用
雨水收集系统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 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 、冲厕等。
雨水利用技术
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 通过过滤、消毒等处理技术,将 其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用于 城市绿化、景观水体等。
风险防控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采取有 效措施降低城市内涝、水污染
等风险。
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思想
01
02
03
04
生态文明建设
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生态文明 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城市可
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前
改进后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改进前
改进后
第三部分:****山体公园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一、截水墙
在尽量保持原山体排水沟的基础上,增设截水墙(采用山上原有块 石砌筑,内坐浆),起到渗滤作用,做到对雨水的有效拦蓄,促使雨水 有效下渗; 墙高40-60cm,雨水大时可从墙上漫过。
研究,确保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精品“海绵道路”工程,真 正起到样板示范作用。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一、人行道外侧镶边石抬高
由于部分道路人行道外侧绿化 带高于人行道,因此把人行道外侧 镶边石抬高,使外侧绿化带雨水滞 留在绿化带内,从而达到减缓降水 进入排水系统的速度。
按照***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到2020年市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达到70%,对应控制设计降雨量为23.2毫米,年均控制径流总量为951万 立方米;有效缓解城市洪涝灾害、泉水利用不足、雨污水混流三大问题
,实现雨水资源化、泉水资源化、污水资源化,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
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美丽泉城。 根据**市总体规划和设计要求,主要采取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 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等四个方面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上半年我司承接和承监了部分城市道路以及园林系统的海绵城市工程。
第三部分:****山体公园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五、旱溪 旱溪一:在原有排水沟的地形基础上,中间为旱溪(铺设卵 石),两侧为绿化区域(立体种植、渗滤草地等)。
第三部分:****山体公园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旱溪二:最上端为旱溪(在梳理完原状沟基础上,铺设4-6cm卵 石),对雨水起到拦蓄作用,两侧为渗滤绿地、植被;最末端为水 生植物,对雨水进行净化,最后多余雨水排至下游。
第一部分:前 言
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 雨水开发系统构建(试行)》(建城函〔2014〕275号);
2015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
考核办法(试行)》;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75号); 2015年2月,***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 实施意见》(济政发〔2015〕4号);
2015年4月,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名列其中; 2015年5月,**市政府召开****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会议明确主 要建设任务和目标。
第一部分:前 言
第四部分:****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一、建设自由式透水人行道。 将人行道置于两侧绿带,并采用透水混凝土结构施工。
级配碎石铺筑
高强度聚乙烯土工格室 浇筑后的透水混凝土
第四部分:****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二、改变慢车道雨水直排模式。 取消慢车道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进入下沉式绿化带充分下渗后,多 余的雨水由设置于绿化带内的溢流井排入雨水系统。
山谷蓄水坝 ——渗、滞、蓄、净、用、排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山东大学河岸边坡治理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建成后的****河道山谷蓄水坝效果对比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六、蓄水池:主要收集立交匝道、路面雨水。
结合道路景观绿化,在****立交东南角修建地下蓄水池,汛期降雨时将高架
下面以****快速路工程、****山体公园、****、****为例,对海绵城市
的技术做法做简要汇报: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快速路作为****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内的市政道路,从设 计到施工始终以示范区严格要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
治理”的原则,从渗、滞、蓄、净、用、排各个环节综合考虑、统筹
8cm透水混凝土面层的结构方式。透
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 凝土,透水地坪。是由骨料、水泥
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
土,它不含细骨料, 由粗骨料表面 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 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 故具 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
倒一瓢水5秒就能被吸收。
第五部分:****道路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镶边石抬高——滞、蓄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30cm
使外侧绿化带雨水滞留在绿化带内,从而达到减缓降水进入排水系统的速度。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二、透水人行道铺装
透水人行道结构包括面层、找平
层、基层和垫层。面层选用6cm厚透水
砖;找平层采用3cm厚中粗砂;找平层 与基层中间设臵一道透水土工布,防
在慢车道边,把树池带末端溢流
口位臵的路缘石降低,超过拦蓄 深度的雨水通过降低的路缘石排
入市政排水设施。
主要收集慢车道及人行道雨水 ——渗、滞、蓄、净、用、排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在树池带上游的路缘石上开孔并 且局部加大慢车道的横坡以加强收水 效果,使雨水通过路缘石进入树池带。 人行道树池带主要收纳、下渗人 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范围汇水。树池带 基本按15米标准建设,增加雨水收集 量。
透水材料铺装,广场 外围小挡墙高出铺装 面3cm左右,确保雨 水下渗、拦蓄;
第三部分:****山体公园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2、园路:在原状土夯实后,铺筑10-15cm级配碎石,面层铺装
采用生态透水砖;两侧设植草沟。
第三部分:****山体公园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四、鱼鳞坑 在原植被较差区域,沿原山体走势增设鱼鳞坑,坑内回填种 植土,进行山体绿化,有效涵养水源,对雨水进行拦蓄。
五、结合古树保护建设雨水公园。 优化断面布置,让路于树。因地制宜建设雨水公园、旱溪、生态水
塘、PP蓄水模块、溢流井、植草沟等多项海绵措施。
古树雨水公园
PP蓄水模块
第四部分:****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旱 溪
生态水塘
第五部分:****道路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一、渗
1、透水绿道 采用了30cm级配碎石基层,
石上开孔,让雨水进入机非隔离带。 加大路缘石开孔处道路横坡,增加雨
水收集能力。雨水进入机非隔离带后,
通过在两个溢流口之间设臵的挡水墙拦 蓄雨水,超过拦蓄深度的雨水通过溢流
口排入市政排水设施。
主要收集快车道雨水
——渗、滞、蓄、净、用、排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雨 水 进 入 下 沉 式 绿 化 带 挡 水 墙 拦 蓄 雨 水 雨 水 经 石 笼 过 滤 井 净 化
树池带下沉20cm,当树池带中 的蓄水深度>20cm时,通过溢流口 进入雨水管道。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三)下沉式中央绿化带(高架桥收水桶)
桥面雨水经过高架雨水管先排入到桥下墩柱间的收水箱,当收水箱水 蓄满时,通过收水桶上方的溢流口溢流到中央绿化带中。中央绿化带每隔 30m设臵一个溢流口,超过拦蓄深度的雨水通过溢流口进入市政排水设施。
止找平层的粗砂随雨水进入基层,堵
塞基层;基层选用15cm厚透水混凝土、 15cm厚级配碎石。透水人行道面砖和
----6cm厚透水砖 ----3cm厚中砂 ----透水土工布 ----15cm厚透水混凝土
基层均为透水结构,雨水透过路面结
构最终渗入土基。 主要收集人行道雨水 -----渗、蓄
----15cm厚级配碎石
主要收集高架桥面雨水——渗、滞、蓄、净、用、排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使用收水桶中的蓄水进行中央绿化带苗木养护
高架桥收水桶:长度3.1米,宽1.7米,高1.5米, 单个收水桶蓄水量为:3.1x1.7x1.5=7.9 m3。 首次安装220个收水桶,总蓄水量约为1800m³ 。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四、植草沟
在山东大学对面道路人行道北侧修建一条植草沟,主要是收集山体雨
水和起到净化减少污染的作用。
收集山体雨水——渗、蓄、排
第二部分:****快速路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做法
五、河道及边坡改造治理、山谷蓄水坝 在*****北侧的山谷内建设拦蓄坝,进行 径流雨水渗透、储存与截污净化,实现径流 总量减排、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 资源化利用等多重目标,并通过生态堤岸、 人工土壤渗滤等保障景观水体水质。 根据地形全线共设计蓄水坝9座。
于两侧种植面,种植面距立沿石顶面
≥15cm,坡度较陡路段,绿道外侧采 用了专为****海绵城市建设定制的 50cm高个立沿石,提高了雨水滞留能 力。此外,在解决滞水的同时,立沿
石的高度还和一般座椅高度相当,可
兼做休憩功能。
第五部分:****道路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2、生态水塘
生态水塘依地势而建,灵活多
第四部分:****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三、外侧绿化带整体采取下沉式设计,结合微地形设置植草沟、生态水塘等。
结合微地形设置植草沟
生态水塘
第四部分:****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四、机非分隔带下沉绿化带。 利用锯齿状路缘石、雨水收水井、道路纵坡、小型拦水坝构建 渗滞蓄净排微系统。
第四部分:****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第三部分:***山体公园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二、导水槽
局部地段结合道路实际情况设置导水槽,将道路上的雨水导入两 侧绿地或水系中,有效减少地表径流。
第三部分:****山体公园海绵城市技术做法
三、采用透水铺装材料
1、休憩平台:上方 干砌挡墙防止雨水对 原状土的冲刷,同时 可以使多余雨水下渗
。小广场采用糠粮砂
样、可大可小,塘内可栽植芦苇、 菖蒲、千屈菜、花叶芦竹等水生植 物,既能起到美观效果又能做到固 土,防止雨水浸泡导致塘壁坍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