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
建筑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建筑海绵城市实施方案建筑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改变城市建筑和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水源枯竭和城市生态破坏等自然灾害。
本文将探讨建筑海绵城市的实施方案,重点介绍海绵城市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具体措施。
一、建筑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1. 蓄洪和渗水能力:建筑物和城市规划应考虑蓄洪和渗水能力,通过构建地下蓄洪区、雨水花园等设施,将雨水收集在地下蓄洪区,降低洪水发生的概率和对城市的影响。
2. 水质净化:通过植物过滤带、湿地净化设施等,将雨水中的污染物去除,净化雨水后再排放到自然水体中,提高城市水环境的质量。
3. 提升生态系统:通过绿化道路、屋顶花园、立体绿化等绿色建筑设计,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
4. 循环利用水资源:通过收集、净化和储存雨水,优化城市供水系统,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降低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5. 保护地下水资源: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和建筑设计,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层的稳定性和水质。
二、建筑海绵城市的具体措施1. 技术设施建设: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并储存雨水,用于灌溉绿化、冲洗马路等。
建设地下蓄洪区、雨水花园等设施,用于蓄洪和渗水。
2.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物上设置绿色屋顶、立体绿化和垂直绿化,增加绿地面积;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增加地表渗水面积。
3. 滞洪设施建设:在城市道路和低洼地区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净化设施等滞洪设施,将降雨后的积水暂时存放,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4.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增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能力,减少污水对城市水环境的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5. 生态治理项目:开展湿地恢复、河道生态修复等项目,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
6. 法律法规制定:制定和完善建筑海绵城市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城市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推动建筑海绵城市的实施。
三、建筑海绵城市的实施策略1. 政府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建筑海绵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资金和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建筑海绵城市的建设。
海绵城市施工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实施方案一、前言。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通过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使城市具备更好的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能力,以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特制定本施工实施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准备工作。
1. 确定施工范围,根据城市规划,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和范围,明确施工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2. 制定施工方案,根据城市地形、水文等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包括绿地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等内容。
3. 确定施工时间,根据气候和季节情况,确定最佳的施工时间,避免极端天气对施工造成影响。
4. 资金准备,确保施工所需的资金充足,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三、施工实施。
1. 土地准备,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区域的整体环境适宜施工需求。
2. 绿地建设,根据规划,进行植被的种植和绿化工作,包括草坪、花园等绿地的建设。
3.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建设,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包括雨水管网、雨水花园等,确保雨水得到合理收集和利用。
4.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确保城市水环境的良好状态。
5. 生态修复,对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施工后期工作。
1. 施工监督,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2. 环境监测,对施工后的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施工后环境质量的良好状态。
3. 宣传推广,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
4. 效果评估,对施工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为未来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五、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本施工实施方案将严格按照规划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希望全体施工人员能够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共同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成功。
海绵城建设实施方案

海绵城建设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城市水logging、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使城市具备更好的自然水循环和生态环境容量,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城市。
为了有效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1. 优化雨水排放系统,增加雨水收集设施,减少雨水径流,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
2. 加强城市下水道排水能力,提高城市排水效率,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二、增加绿地覆盖率。
1. 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空间,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强城市的生态环境容量。
2. 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减少城市硬质地面,增加土地的透水性,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三、推广雨水利用。
1. 在建设中加强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建立雨水利用系统,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2.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居民和企业利用雨水资源,推动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加强城市绿化管理。
1. 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提高绿化养护水平,增强城市的生态环境稳定性。
2. 推广植物种植技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提高植被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五、完善城市规划设计。
1.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加入海绵城市理念,将海绵城市要求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
2. 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城市建设符合海绵城市理念。
六、加强宣传和教育。
1.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市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2.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培养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七、加强科技支撑。
1.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海绵城市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2. 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解决城市面临的水logging、热岛效应等问题,推动城市向更加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设,使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时能够快速排水和储存雨水,达到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在建筑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需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采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手段,增加建筑物表面的透水面积,减少雨水径流的数量。
透水铺装可以在道路、广场等场所使用,通过铺设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材料,使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积水。
绿色屋顶则是在建筑物顶部种植适合生长在屋顶的植物,利用植物的吸水蒸发和根系吸收雨水的特性,减少屋顶的雨水排放。
雨水花园则是在建筑物周边设置花坛、绿化带等,利用植物和土壤的吸水能力,达到雨水收集和净化的效果。
其次,在建筑实施方案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利用雨水资源。
在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冲洗、甚至生活用水。
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包括雨水桶、雨水管道、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减少对城市自来水资源的依赖,实现雨水资源的再利用。
此外,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排水系统。
在城市建筑中,排水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内涝的解决和城市环境的改善。
在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采用合理的排水设计,包括设置雨水管道、调蓄设施、雨水花园等,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将雨水快速排放到指定的地方,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最后,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施工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筑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能够有效减少城市的雨水径流,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筑实施方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实现城市的雨水资源再利用和减少城市内涝的目的。
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方案

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面临的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加,城市内涝、洪涝灾害频发,城市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建设海绵城市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充分考虑、保护和利用地表水资源,实现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通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保护城市地下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
本文旨在提出具体的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方案,通过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改善城市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方案1. 雨水资源的收集与利用雨水是宝贵的水资源,能够用于城市绿化、景观水体养护、地下水补给和景观用水等方面。
因此,建设海绵城市的第一步是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在城市建设中,应当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顶、道路、广场等硬质地面上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城市绿化等用途。
同时,利用雨水资源还可以减少城市排水压力,降低雨水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
2. 绿地和湿地的建设绿地和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和水体等作用。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当合理设置绿地和湿地,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减少城市的硬质地面,以利用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存,达到净化水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3. 土地利用与规划在城市土地利用和规划上,应当遵循“节约集约利用、保护和提高生态效益、合理分布和安全利用”的原则,科学设置城市水系、绿地、建筑和交通等区域,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用地效益,增加城市永续性经营能力,合理设置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区和环境保护区等,并加强城市水资源管理,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建设智慧排水系统智慧排水系统是将传统的排水系统和新型的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数字化智能管理,实现对城市雨水和污水的实时监测、自动控制和有效管理。
海绵城市 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
城市内部的水资源利用和排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半自然和人工设施,将城市内的雨水有效收集、渗透、储存和利用,达到减缓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的目的。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一、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
1.1 绿地系统规划。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绿地来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存。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绿地系统的布局和建设,合理规划城市内的公园、绿化带、湿地等绿地空间,以提高城市的雨水渗透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1.2 道路排水系统设计。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应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合理设计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将雨水引导到绿地和雨水花园中进行渗透和收集,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1.3 建筑物设计。
在建筑物设计中,应采用透水铺装、屋顶绿化、雨水收集系统等技术手段,将雨水纳入建筑物内部进行利用或渗透,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提高城市的雨水资源利用率。
二、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
2.1 技术设施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设施来实现雨水的收集、渗透和利用。
因此,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大对雨水收集桶、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城市的雨水资源利用率。
2.2 法律政策支持。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来支持和推动。
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法规和标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3 社会宣传教育。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
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促进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三、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和水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成为了一种趋势和目标。
本文将围绕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目标,探讨其施工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细则。
一、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以自然的方式处理和管理城市的水资源,实现城市内外水循环的良性闭合,降低洪涝风险,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包括“渗、蓄、滞、净”,即渗透、蓄水、滞留和净化。
二、施工方案1. 绿地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增加绿地和湿地的建设。
绿地可以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减少地表径流;湿地则能够对污水进行净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雨水收集系统建设: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雨水收集器、雨水廊道和雨水蓄滞洪区,将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进行有机结合,实现雨水的最大化利用。
3. 硬质铺装改造:将部分传统硬质铺装改造为透水铺装,增加地表的渗透性,减少地表径流和城市内涝。
4. 整体排水系统综合改造:通过建设综合排水系统,包括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地下蓄滞洪区等,实现雨水与污水的分类、处理和利用。
5. 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能监测系统,对海绵城市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城市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情况。
三、实施细则1.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海绵城市的方案,制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 建设标准: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确保海绵城市的施工质量和效果。
3. 监测评估:建设过程中,设置监测评估机制,对施工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资金投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支持、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筹集相应资金。
5. 宣传推广:开展海绵城市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增加市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参与度和支持度。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和实施细则,可以有效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和水环境污染,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logging、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采用多种手段和技术,通过自然、半自然和人工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提高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因此,制定海绵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
1.建立海绵城市规划理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2.提高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减少水logging和内涝发生频率;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4.推动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工作内容。
1.加强海绵城市规划和设计。
(1)制定海绵城市规划指导意见,将海绵城市理念纳入城市总体规划;(2)推动在城市建设中加强绿地、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的雨水渗透和蓄滞能力;(3)鼓励采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技术手段,减少城市的硬化面积,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降低城市径流量。
2.完善城市雨水管理系统。
(1)建立城市雨水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城市雨水的监测、预警和调度;(2)优化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加大雨水管网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3)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将雨水用于绿化浇灌、景观喷灌等,减少城市自来水的使用。
3.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宣传和培训。
(1)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支持度;(2)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培训,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和推广;(3)鼓励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案例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各地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互鉴。
四、工作保障。
1.加强政策支持。
(1)制定相关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2)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各地加大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和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体育馆
➢ 年TSS削减70%; ➢ 场地建设前后重现期2年一遇、
1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暴雨峰 值流量维持不变。
一、国外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和经验
屋面雨水 道路雨水 停车场
雨落管断接 生物滞留带 溢流
雨水管渠
生物滞留带
溢流
透水铺装
蓄渗系统
溢流堰
溢流 渗透塘
市政管网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国外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和经验
设计理念 建立了基于LID理念的设计工艺和方法 设计标准 分为大排水系统和小排水系统。
大排水系统包括洪水隧道、大型排水管渠 、滞水池、蓄 水池。 小排水系统包括管网和道路排水。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 城市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内涝 防治设计重现期的标准执行。
(3)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SS总量去除率一般可达到40%-6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2、世界各国的理念和实践
一、国外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和经验
美国Leabharlann 德国中国日本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美国西雅图市High Point 社区
一、国外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和经验
➢ 0.5年一遇24小时降雨产生的径流量零外排; ➢ 末端调蓄塘出水口的设计满足2年、25年和100年一遇设计暴雨安全排放; ➢ 社区不透水面积率由65%降为6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一、国外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和经验
德国汉诺威康斯柏格(Kronsberg)城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一、国外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和经验
设计理念 排水和防洪统一,建设外围排水系统 设计标准 排水管道设计标准为5~10年,道路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
张辰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2015-06-10
主要内容
一、国外低影响开发理念与经验 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三、南宁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1、主要理念介绍
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径流峰值控制目标:
➢ 为保障城市安全,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区域,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 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仍然应当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中的相关标准执行。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一、国外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和经验
设计理念 基于分散式雨水管理的理念。 设计标准 居民区采用2-5年重现期,地下建筑
(包括地下室)采用10年一遇重现期。
工程技术 源头上采用雨水利用设施,如绿色屋
➢ 设计:对适宜建设绿地的屋顶全部建成绿色屋顶;对不宜建设绿地的屋顶, 将屋顶雨水通过雨漏管径除去前期径流和过滤后引入地面蓄水池,构 造水景观,调蓄水量约为21000吨。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标准为1~10年。
工程技术 建设分流制下水管道系统、渗流设施以及
雨水调蓄设施和管道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日本透水性路面
东京都,已有8.3%的人行道采用透水性路面; 宜铺设在停车场、人行道或交通量较少的地段,以减少堵塞。
顶技术;建立各种形式的雨水调蓄池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一、国外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和经验
柏林坡斯坦广场(Potsdamer Platz)
➢ 要求:坡斯坦广场是欧洲最大的商业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要求建成后既 不能增长地下水的补给量,也不能增加雨水排放量。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1、主要理念介绍
(1)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I区 (85% ≤α≤ 90%) II区 (80% ≤ α≤85%) III区 (75% ≤ α≤85%) IV区 (70% ≤α≤85%) V区 (60% ≤α≤85%)
2、主要技术介绍
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1)主要措施:
➢ 广义来讲,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将有限的 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的力量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