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知识梳理思维导图
高中语文 文学常识 考点 知识点 思维导图 超详细 语文高考必看

《上林赋》 《子虚赋》 《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 曹操、曹丕、曹植 田园诗《归园田居》
散文《桃花源记》 王、杨、卢、骆
高适、岑参 王维、孟浩然 韦应物、刘长卿
《老人与海》 《致恰达耶夫》
《死魂灵》
《战争与和平》《复活》 《浮士德》
《高老头》
《人间喜剧》
《欧也妮K葛朗台》
《巴黎圣母院》
苏轼《念奴娇K赤壁怀古》
辛弃疾《永遇乐K京口北固亭怀古》
柳永《雨霖铃》 李清照《声声慢》
曾朴《孽海花》刘鹗《老残游记》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曹雪芹《红楼梦》 吴承恩《西游记》 施耐庵《水浒传》 罗贯中《三国演义》
关汉卿《窦娥冤》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 马致远《汉宫秋》
高考语文 文学常识 思维导图
考点 知识点 重点 难点 清晰梳理 快速记忆
超实用 一看就明白 极易记忆
9/23
诗、词、歌、赋
文章体 文学体
论说文
说、论、序等
应用文
祭文、书信
杂记文 笔记、山水、景物、人事记等
史传文 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等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应用文
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Hale Waihona Puke 屈原《离骚》 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孙子、墨子
《悲惨世界》
《威尼斯商人》
《红与黑》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
《奥赛罗》
四大悲剧
《麦克白》 《一千零一夜》
歌德 巴尔扎克
雨果 司汤达 莎士比亚
《李尔王》 《荷马史诗》
清代四大 谴责小说
四大名著 元曲四大家 汤显祖
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复习思维导图

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复习思维导图一、小说阅读复习知识导图1、考情分析2、整体阅读3、形象题4、情节题5、环境题6、探究题二、散文阅读复习知识导图1、散文分类2、整体阅读3、结构线索4、人称作用5、引用作用6、叙述作用7、议论作用8、表现手法9、手法作用10、鉴赏语言11、散文物象 ①物象作用如果用某一物象作标题,常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物象特征概括出物象的特点,类似于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③物象意注意“物象”的象征意义,象征某些人物、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义思。
12、常见题型13、答题模板14、散文学案一两步骤解决结构思路分析类两大题型常考题型审题定向答题角度结构安排类常见设问1.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上分析××的心理变化。
2.文章主要写了××,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3.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1)内容、主题: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
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2)结构、思路: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作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
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请简要分析。
(3)表达技巧: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
如果特点较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
(4)读者情感或心理: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
上述维度、角度有关涉就要分析归纳,没有关涉就不必强答。
审题关键1.题干中有“情节”“写作思路”“过程”等字样。
2.题干中有“构思”“梳理”等字样。
局部段落类常见设问1.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
2.作者回忆××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和××的对话在文中出现多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文中引用××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语文思维导图汇编各个考点8简表:现代文阅读 (散文)

【注意】每一处环境描写都同时有几个作用,找出最突出的作用作答,作答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不能只答干点。
人称的作用【思路】人称的使用属于语言表达技巧中的一个考点。多种人称的交互使用丰富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
想感情。各种人称的具体作用如下: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结合内容,便于表达具体什么情感)
【思路】①关注句子本身的手法 ②关注关键词 ③联系上下文 ④最终落须考虑句子所处的特殊位置(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等)
思
散文的思路【问题】说说作者的思路?本文是如何逐层展现主旨的?本文的材料安排有何特色?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思路】①作者围绕什么中心(或以什么为线索)②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高 考 语 文 文 学 类 文 本 ︵ 散 文 ︶ 阅 读
河南安阳 戚永刚制作
词
重点词语的理解【思路】1、解释本意和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句 含
2、是否用到手法,结合内容,顺着手法往下说,看该手法的运用写出事物的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3、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联系主旨,表现了什么情感)
义
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②象征、喻指某种精神,从而揭示主题。 小说中——①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对情节的作用(是否是叙事的焦点、怎样呼应上文、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的)
③对人物形象的作用(怎样突出人物形象的)④对主旨的作用(怎样揭示、表现主旨的)
【思路】①找出两者的关系(对比反衬、类比衬托、引出铺垫)
题
②联系主旨,跟主旨的关系 ③丰富文章内容 ④增强文化底蕴
标题的作用
【思路】①结构上(概括全文的中心事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内容(主旨)上,具体写了什么,跟主旨有何联系 ③有没有手法,手法的运用对主旨有什么作用
高考散文阅读复习思维导读图(实用)精选.

散文阅读复习思维导读图
散文整体阅读
一、散文的文体特征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远
3、语言优美凝练,富有文采
二、掌握不同题材类型散文的阅读技巧
(一)写景状物散文
(二)叙事写人散文
(三)文化游记散文
(四)议论说理散文
一、散文结构分析的2大考点考点一整体结构思路的考查
考点二局部思路的考查
二、概括内容要点、鉴赏作品形象的4大考点
考点一概括文章主旨5注意整体把握
分析标题
分析首尾
抓中心句
分析段落
考点二概括局部文意3角度
角度一层(段)意概括题
角度二特点概括题
角度三原因概括题
考点三概括分析人物形象4方面
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领悟通过人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表现人物特征的手法技巧
分析人物形象的不同作用
考点四分析物象特征与作用2题型
题型一概括物象特征3角度
(外在形象内在形象蕴含的情感)
题型二分析物象作用(主要物象次要物象)三、理解文中重要词句2大考点
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
四、鉴赏技巧、品味语言2大题型
题型一鉴赏表达技巧角度一修辞手法
角度二表达方式
角度三表现手法(狭义)
角度四行文技巧
题型二品味语言艺术角度一鉴赏语言特点(局部赏析)
角度二鉴赏语言风格(整体赏析)
五、文本探究5大考点
考点一思想、情感意蕴类探究
考点二体验、启示类探究
考点三句子意蕴类探究
考点四标题艺术类探究
考点五写作意图类探究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散文复习导图

②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③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④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四 两步骤解决散文技巧、语言艺术鉴赏类题
常考题型
审题定向
答题角度
散文技巧类
常见设问
1.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文中对××的表述运用了××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①指出手法,或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定位。
②分析内容。结合具体文本,分析这种技巧在文中怎样运用。
2.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结构上一般是承上启下。
(三)结尾句段作用“3思考”
1.首尾呼应(照应)而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2.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3.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二 两步骤突破内容要点概括类两大题型
12、常见题型
13、答题模板
14、散文学案
一 两步骤解决结构思路分析类两大题型
常考题型
审题定向
答题角度
结构安排类
常见设问
1.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上分析××的心理变化。
2.文章主要写了××,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3.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散文二轮复习思维导图2

高考散文二轮复习句子鉴赏题形式比喻句、双关句、抽象句、意蕴丰富句4.(《挺拔之姿》)赏析句子:请对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以赏析。
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
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可从修辞手法、细节描写、想象、象征等方面来赏析。
语用特点,1分;具体表现,1分;效果分析1分;情感表达2分。
考题目《草木故园》14.请根据文本,探析“回望老家,草木葱茏”这句话的含意。
(6分)答案:①表层义:老家草木葱茏,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故园草木的生机勃发与乡村生活日益衰落形成鲜明对比,村民越来越多走出乡村,把故园留给草木。
草木旺盛是乡村生活凋零的具体体现。
② 层义:对乡村生活日益衰落的思考,对村民离开故园现象反思,对城市文明冲击下农民生活方式的思考。
③情感:对故园的眷恋之情。
故园在我心中是一个茂盛的地方,是草树的乐园,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考结尾(《挺拔之姿》)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
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
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
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①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
②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
③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增强了抒情性。
(从语言角度赏析也可得分)答题技巧明确手法:比喻、借代、双关、象征、反语确定关键词——释义关键词概括的具体说,具体的概括说注意与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作者情感相联系例题5(2017全国2《窗子以外》)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5分)①有形的各种窗子;② 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 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小说和散文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散文知识结构图题型突破(一)散文结构思路分析类3大题型“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考试说明》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有三种:一是行文思路分析题,二是线索作用分析题,三是句段作用分析题。
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题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
高考就此设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设问形式亦多样。
行文思路分析3法1.划分层次法具体做法:先根据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总结出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同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
这一方法最适合解答直接式问法的行文思路题。
弄清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行文思路自明。
2.找线索法散文常见线索类型:①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②以人物为线索;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⑤以时间推移为线索;⑥以空间变化为线索;⑦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分清了文章的线索归属类型,自然就理清了行文思路。
3.分析材料关系法常见关系如下表:了文章的行文思路。
[答题模板]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整体结构上×××。
题型二线索作用分析题线索作用分析“两步走”第一步:找出线索1.熟知线索类型线索的常见类型很多,具体请看“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3法·找线索法”中“散文常见线索类型”。
2.“四看”定线索(1)看标题确定线索,因为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2)看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确定线索,这些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3)看“物”确定线索,一“物”在文中反复出现,很可能是线索;(4)看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确定线索,因为蕴藏其中的“情”往往就是散文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