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电影作品分析电影鉴赏特点及意义
《电影欣赏》洞察人性光影

《电影欣赏》洞察人性光影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宛如一面镜子,反射出人类生活的千姿百态和复杂多样的人性。
在那光影交错的世界里,我们能够窥探到深藏在灵魂深处的渴望、恐惧、善良与丑恶。
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独特的微观世界,里面的角色们带着各自的性格、动机和命运,在银幕上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这些角色的行为和选择,往往是人性的生动写照。
比如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在监狱那样极端压抑的环境中,始终怀揣着对自由的坚定信念,用智慧和勇气一点点打破束缚,这种对希望的执着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坚韧不拔的一面。
而在《寄生虫》里,贫富差距所引发的人性扭曲令人深思。
穷人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富人则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冷漠和傲慢,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与矛盾,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性的弱点被放大。
电影通过这样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利益面前的挣扎和变形。
电影也常常展现出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情。
像《美丽人生》这部影片,父亲圭多用无尽的爱和乐观,为儿子在纳粹集中营中营造出一个充满希望和欢乐的“游戏世界”,即使身处绝境,他依然用自己的善良和父爱守护着孩子的心灵。
这种纯粹的善良和无私的爱,让人在黑暗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同时,电影还会挖掘人性中的复杂和矛盾。
比如在《无间道》中,卧底警察陈永仁在黑白两道之间徘徊,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煎熬。
他渴望正义,却不得不身处黑暗;他渴望回归正常生活,却又被使命所束缚。
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
人性的弱点在电影中也屡见不鲜。
《七宗罪》就以极端的方式呈现了人类的七种罪恶: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这些弱点在影片中的角色身上被放大,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让我们深刻反思自身可能存在的缺陷。
电影对人性的洞察,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
当我们看到银幕上的角色面临道德抉择、情感挣扎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其中,思考如果是自己会如何选择。
电影鉴赏的意义

电影鉴赏的意义
电影鉴赏是指对电影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审视和分析,从中探究其艺术特点、表现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了文学、音乐、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元素,以其独特的语言和形式向观众传达故事和情感。
因此,电影鉴赏的意义在于:
1. 提高审美水平。
通过对电影作品的鉴赏和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电影艺术的特点、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电影艺术。
2. 增强文化素养。
电影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电影作品的鉴赏和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3. 拓展视野和思维。
电影作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仅可以拓展人们的视野和思维,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人们对世界和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思考方式。
4. 丰富生活体验。
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可以为人们带来愉悦和放松。
而通过对电影作品的鉴赏和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电影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总之,电影鉴赏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更在于为人们拓展视野和思维,丰富生活体验,为人们的生活和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
电影赏析文档

电影赏析引言电影作为一种受人们喜爱的娱乐媒介,具有许多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可以带给观众们愉悦和放松的时光,更能通过故事情节、角色表演和视觉特效等元素,传递深层次的情感和思考。
本文将对电影这一艺术形式进行赏析,探讨其对于观众、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段故事情节电影以故事情节为核心,通过一个个事件和场景的串联,向观众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
优秀的电影往往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情节的设置和发展,决定了电影的悬念、节奏和观众的体验。
角色表演角色表演是电影创作中的重要一环。
优秀的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能力,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真实地展现出来,让观众产生共鸣。
角色的塑造和表演艺术成为电影创作中的一大亮点,能够让观众们感受到丰富多样的角色形象。
视觉特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影的视觉特效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视觉特效能够让观众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电影中的场景和动作,增强电影的观赏效果。
优秀的视觉特效设计和制作能够给观众带来震撼和刺激,提升整体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电影对观众的影响情感共鸣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和角色表演,能够引发观众的情绪共鸣。
观众们会在电影中与角色一起经历喜怒哀乐,体验到各种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电影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记忆,让观众在影院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和放松。
思考与启发优秀的电影往往不仅仅是为了消遣娱乐,更能启发观众思考和讨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电影中的人物命运、社会现象和道德困境等内容,能够引发观众的反思和讨论。
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思考着电影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有所启发。
电影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文化传播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具有广泛的观众基础。
优秀的电影能够传播和弘扬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描绘的时代背景,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都能够影响观众对于特定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社会反思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往往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完整版)电影作品分析电影鉴赏特点及意义

电影作品分析电影鉴赏特点及意义电影艺术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它综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手段,以其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吸引着亿万观众,其影响力、感染力之大是其他艺术无法望其项背的。
然而,能够真正感受到电影作品的艺术匠心,精当的品评其优劣得失并非一件易事.马克思说:“对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对于以视觉形象为主的电影艺术,不仅需要“辨音律的耳朵”,还需要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在艺术规律的引导下,理解作品的内涵,探求艺术的“真谛"。
电影鉴赏特点及意义电影艺术鉴赏是人们在观看电影时所产生的复杂而微妙的精神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作品通过真实可感的艺术形式引起观众丰富的内心感受与体验,使观众理解影片的思想内涵,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升华并加深对社会生活面貌及本质的认识,获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单纯的娱乐或不假思索的接受并非真正的欣赏。
“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欣赏的过程是严肃的,是需要细心品味的。
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感受者和艺术家那样融洽的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是他自己创造的。
真正的艺术作品能够做到这一点,在感觉者的意识中,消除了他和艺术家的区别。
”这虽然是对作品达到的境界的一种界定,但也道出了电影艺术欣赏的内在要求:求得观众与艺术家之间一种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
艺术家用电影作品来传达他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内心的种种感受,而观众通过欣赏充分地感受并力图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加以理解以达于某种程度的同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也就是这个意思。
和其它艺术的欣赏一样,欣赏电影也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一方面艺术形象唤起观众的种种审美感受和情感活动;另一方面欣赏者又根据其生活阅历、思想认识对电影艺术作品加以理解、丰富甚至补充。
西方谚语中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并不是说哈姆雷特的性格千变万化,而是指观众根据不同的情感体验对这一形象的不同理解。
电影赏析与剧情解读

电影赏析与剧情解读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视觉、音响和剧情等元素,带给观众丰富的感官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结合具体电影作品,进行赏析和剧情解读,深入探讨电影艺术的魅力与内涵。
一、电影赏析1.1 视觉艺术:电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其影像构图和画面美学对观众的观感至关重要。
通过运用摄影、镜头语言等技巧,电影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比如,在电影《阿凡达》中,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运用3D技术和高清CGI特效,呈现出逼真的植被世界和场景。
这种视觉盛宴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影片中瑰丽的虚拟世界。
1.2 音效设计:音效是电影中另一个重要的艺术元素,通过对声音的合理运用,能够增强观众对场景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例如,在电影《星际穿越》中,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选用了震撼人心的音效,如飞船起飞的巨大轰鸣声,黑洞传递的低沉呼啸声等,为观众创造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奇妙氛围。
1.3 导演风格: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拍摄手法,这也成为电影赏析的重要一环。
例如,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擅长运用非线性叙事,将故事划分为多个时间线进行展示,如《低俗小说》和《被解放的姜戈》等。
这种区别于传统叙事方式的风格,使得观众充满了探索和解谜的乐趣。
二、电影剧情解读2.1 内涵解读:电影不仅仅是娱乐,更是通过剧情和角色的刻画,传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电影《楚门的世界》中,主人公楚门生活在一个精心构建的假世界里,他在全剧中逐渐揭示出假世界的真相,并选择追求真实。
这部电影通过对真实与虚幻的深刻思考,探讨了现实与幻觉、自由与控制的哲学课题。
2.2 情感解读:电影可以唤起观众的各种情感,让人们在观影过程中体验到喜怒哀乐。
例如,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剧情描述了两位不同阶层的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观众从影片中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牺牲的伟大,不禁为影片中的角色所感动和祝福。
2.3 意义解读:电影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解读和反思,其中蕴含着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意义。
电影经典解读:解析经典电影的艺术与意义

电影经典解读:解析经典电影的艺术与意义1. 引言1.1 概述在电影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经典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些经典电影不仅仅是娱乐作品,更是艺术的杰作,它们通过深入人心的故事、精湛的演技以及独特的拍摄技巧,使得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情感冲击。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讨论电影经典解读:定义和特点、著名经典电影解读与剖析、经典电影与当代社会关系探讨以及结论。
首先,我们将对经典电影进行定义和特点的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何为经典电影。
然后,我们将选取几部著名的经典电影进行深度解析,并从不同角度剖析它们所传递出来的意义和价值。
接着,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经典电影与当代社会之间存在的关系,并探讨其对时代背景、文化内涵以及人类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启示。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经典电影的艺术价值和意义,并展望其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经典电影的解读,探讨其所蕴含的艺术和意义,以及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关系。
我们希望通过对经典电影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背后传达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情感体验,引发读者对电影艺术的思考和理解。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当代社会对经典电影的理解和重要性评价,以期激发读者对经典电影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更多思考,并为未来经典电影的发展提供一些见解。
这篇长文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并欣赏经典电影作品,从而提升他们对于电影艺术及其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情感触动的认识。
无论是作为观众、学生或是从事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本文都能够为他们提供有益且全面准确的信息,并激发更多关于经典电影及其与当代社会的讨论和研究。
2. 经典电影的定义和特点:2.1 定义:经典电影是指那些在制作、表现和主题上都具有卓越艺术品质,并且对观众产生深远影响的电影作品。
这些电影通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导演技巧和深刻的内容而闻名于世。
经典电影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时期,但它们共同之处在于其艺术性、文化内涵以及持久的历史意义。
电影欣赏与剧情解读

电影欣赏与剧情解读1. 电影欣赏的意义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娱乐方式,对于观众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看电影,人们可以享受到视听上的愉悦,感受到不同类型电影所带来的不同体验。
同时,电影也是表达社会现象和人类情感的一种媒介,通过描绘故事、角色和情节等元素,反映出社会问题、文化差异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2. 如何欣赏电影2.1 观察画面:注重细节,并理解导演的用意。
观察镜头构图、色彩运用、场景设置等因素。
2.2 倾听声音:分析对话、音效和配乐如何增强情感表达。
探究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
2.3 分析剧情:把握核心故事线索,并注意主题内涵。
透过情节发展了解导演传递的信息。
3. 剧情解读技巧3.1 主题分析:探究电影中所包含的主题或思想,并思考它们对观众产生的启示、影响和反思。
3.2 角色解读:分析角色性格、发展和变化,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对剧情的贡献。
3.3 符号与象征:识别电影中使用的符号和象征手法,并理解它们所象征的意义和作用。
3.4 叙事结构分析:了解电影的叙事手法,探究其对情节发展、悬念设置以及观众情感体验的影响。
4. 电影欣赏案例实践4.1 经典电影:对于具有代表性和深刻内涵的经典电影进行详细分析与剖析,包括其艺术特点、社会意义等方面。
4.2 当代电影:选取当下热门或备受关注的电影作品进行评述,并从欣赏与剧情解读角度进行深入讨论。
5. 如何提升电影欣赏与剧情解读能力5.1 多样化观看:观看不同类型的电影,包括传记片、科幻片、动画片等,培养广泛的视野与审美能力。
5.2 扩展知识储备:了解导演、演员以及制作团队的背景与作品,了解其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和风格。
5.3 参与讨论与研究:与他人分享电影观后感,参加电影俱乐部或社区活动,通过交流增进对电影的理解。
5.4 学习相关理论:学习电影欣赏与剧情解读的理论知识,如故事结构、导演风格、符号象征等方面。
通过以上方法和技巧去欣赏电影并解读剧情,可以提升我们对电影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并丰富我们的文化修养。
电影作品赏析

电影作品赏析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它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思考,带我们领略不同的世界和人生。
在众多的电影作品中,每一部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去深入赏析。
一部好的电影,首先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故事是电影的核心,它决定了电影的吸引力和深度。
一个精彩的故事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其中,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阿甘正传》,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智商不高但心地善良、坚持不懈的男人阿甘的一生。
从他的童年经历到参加越战,再到成为乒乓球冠军和成功的企业家,阿甘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坚韧。
影片通过阿甘的视角,反映了美国社会几十年的变迁,让观众在感受他个人命运的同时,也对历史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了故事,电影的角色塑造也至关重要。
成功的角色能够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连接,仿佛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或者亲人。
在《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露丝这两个角色深入人心。
杰克是一个自由奔放、充满梦想的穷画家,露丝则是一个被困在贵族生活中的富家女。
他们在泰坦尼克号上的相遇和相爱,是跨越阶级和命运的。
杰克的勇敢和乐观,露丝的挣扎和觉醒,都被演员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不仅为他们的爱情感动,也为他们在灾难面前的抉择和坚守而落泪。
电影的画面和音效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精美的画面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增强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像《英雄》这部电影,其画面色彩鲜艳,构图精美,每一个镜头都仿佛是一幅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在音效方面,合适的配乐和音效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绪。
比如在恐怖电影中,阴森的背景音乐和突然的音效能够让观众毛骨悚然;而在爱情电影中,轻柔浪漫的音乐则能够烘托出甜蜜的氛围。
《教父》的配乐就堪称经典,那深沉而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为影片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使其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不朽之作。
导演的手法也是影响电影质量的关键因素。
导演通过对镜头的运用、场景的调度和节奏的把握,来展现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作品分析电影鉴赏特点及意义电影艺术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它综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手段,以其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吸引着亿万观众,其影响力、感染力之大是其他艺术无法望其项背的。
然而,能够真正感受到电影作品的艺术匠心,精当的品评其优劣得失并非一件易事。
马克思说:“对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对于以视觉形象为主的电影艺术,不仅需要“辨音律的耳朵”,还需要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在艺术规律的引导下,理解作品的内涵,探求艺术的“真谛”。
电影鉴赏特点及意义电影艺术鉴赏是人们在观看电影时所产生的复杂而微妙的精神活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作品通过真实可感的艺术形式引起观众丰富的内心感受与体验,使观众理解影片的思想内涵,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升华并加深对社会生活面貌及本质的认识,获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
单纯的娱乐或不假思索的接受并非真正的欣赏。
“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欣赏的过程是严肃的,是需要细心品味的。
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感受者和艺术家那样融洽的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是他自己创造的。
真正的艺术作品能够做到这一点,在感觉者的意识中,消除了他和艺术家的区别。
”这虽然是对作品达到的境界的一种界定,但也道出了电影艺术欣赏的内在要求:求得观众与艺术家之间一种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
艺术家用电影作品来传达他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内心的种种感受,而观众通过欣赏充分地感受并力图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加以理解以达于某种程度的同一。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也就是这个意思。
和其它艺术的欣赏一样,欣赏电影也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一方面艺术形象唤起观众的种种审美感受和情感活动;另一方面欣赏者又根据其生活阅历、思想认识对电影艺术作品加以理解、丰富甚至补充。
西方谚语中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并不是说哈姆雷特的性格千变万化,而是指观众根据不同的情感体验对这一形象的不同理解。
同样,对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人爱,有人厌,也都基于人们对这一形象的不同感受。
这些形象已不再是纯然的作者的创造,而蕴含着观众的再创造的内容。
以上是把电影艺术作为一种无差别的艺术形式进行欣赏时具有的特点。
电影艺术引起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又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欣赏的特殊性。
作为一种融会着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性艺术,电影欣赏具有更大的丰富性。
无论是《黄土地》中充满厚重感、表现力得以极至发挥的画面,《红高粱》中对生命本性的张扬给人们带来的震撼,还是《城南旧事》中悠扬的“送别曲”渲染出的深远离情,《人到中年》中潘虹的精彩表演唤起的情感起伏,电影中的诸多元素是观众从光影、声画、导演等多方面得到愉悦。
而这多层次全方位的审美享受是其他形式无可匹及的。
作为一种以视觉形象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电影艺术又具有多义性的特点。
形象的丰富表现力,穿越了“严不尽意,尽意而旨远”的限制,能够以间接的画面传达出语言所不能精妙表现的思想深处的旨趣,并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表现出多层含义。
如《瑞典女王》结尾面无比表情的面部特写所蕴含的丰富信息,任凭观众揣摩,体味。
在这里,内敛的画面胜似千言万语,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电影作品的时间规定性,使欣赏也带有时间限制。
电影欣赏也被称为:不自由的艺术欣赏。
它不像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那样可以反复欣赏品位,因而,也就更注意印象,不自觉、感性的成分也就更多一些。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所有艺术中,电影于我们是最重要的。
”这是针对电影对于观众的审美教育作用而言的。
电影艺术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亿万观众的文化生活乃至思想、信仰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此,电影欣赏的意义首先在于发掘影片的教育作用,使之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
一部影片在没有发行以前,它的价值是潜在的,这种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需要观众通过欣赏得以实现。
离开欣赏,那些用声像、光影所传达出的种种感受、认识、精神、理想以及审美追求将淹没于历史的尘埃而无从发现,艺术家的劳动成果也就失去意义。
离开欣赏,电影艺术作为一种大众艺术所负担的传播知识文化,进行教育的使命将无以完成。
从这一点上说,电影艺术欣赏决非是一种单纯的享乐,更是“一桩公共的事情,重大的事情,是崇高的精神快乐和蓬勃执八、、情的源泉。
”(别林斯基《一八四零年俄国文学》)其次,电影欣赏可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对于这一点,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有过精辟的分析:艺术的命运和群众的鉴赏是辩证地互为作用的,这是艺术和文化历史上的一条定则。
艺术提高了群众的趣味,而提高了的群众趣味则又反过来要求促进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规律对电影艺术来说,要比对其他任何艺术更正确百倍。
一个作家可以走在他时代的前面,埋头在书房了写出一本不为当时人所欣赏的伟大作品。
一个画家或一个作曲家也都可以创作出留待修养更高、理解力更强的后代去欣赏的作品。
这种诗人、画家和作曲家也许会淹没无闻,但是,他们的作品却能流传不朽O但是,电影如果没有正确的鉴赏,首先遭到灭亡的不是艺术家,而是艺术作品本身,甚至在作品还没有问世之前,就已经被扼杀一一某种程度的成功,换句话说,即受到某种程度的欢迎,对于任何一部影片的产生,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奥妙之处在于:在电影艺术领域里,必须早在影片诞生以前就有观众,只有在预先保证有人欣赏的前提下,制片人才能有把握摄制影片如同巴拉兹所说,电影作品对于欣赏的依赖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艺术,因而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越来越注重观众的心理需求,对于观众欣赏心理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电影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
欣赏是评论的前提。
电影评论的任务在于电影作品的思想、艺术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一切理性的思维活动都是以大量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
这种感性认识就来自于对作品的感性形象的欣赏理解之中。
只有通过在正确欣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艺术形象的准确把握,才能对其加以概括、归纳、综合出理性的哲光。
欣赏与评论,这两者之间并非是泾渭分明而是互相交织的。
欣赏中有理性的思索与审美判断,评论则更离不开从欣赏中得到的点点感受。
因此,一个电影评论者所要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鉴赏能力,即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及深刻的理解力。
这样才能使电影评论不仅仅是枯燥的哲理探索,而更蕴含着富于情趣的鉴电影鉴赏的方法于细微之处见功夫前面我们提到过影片的欣赏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要入情入境达到“情动于中,默会于心。
”这就要求欣赏者在掌握基本的电影常识的基础上,发幽探微,深入细致地感受构成电影作品的种种因素与细节,从细微之处体味出作品的内在主题,探求其对总体风格的影响与作用,从而构成对影片的整体印象。
对作品细处的把握是进行欣赏的前提与基础。
任何忽视细节与局部的欣赏都是不完善的,同时也难求深刻,往往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因此,我们必须先从细处着手,把握影片的内在神韵。
第一,画面画面是电影最基本的元素,它传递和透露着作品某些重要的信息并寄托着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体验与哲理思索,是电影艺术的光华所在。
从画面的构成来看,它不仅借助于人物、景物等形象性元素展示背景空间,负载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信息、情感和思想,同时也依赖于光影、色彩、构图等形式性元素体现作品的基调,赋予其情绪效果和形式美感。
电影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它以塑造形象,表现生活为首要任务,因而,作为画面轴心的人物就成为判断一部影片优劣得失的重要标准,而作为银幕形象的主要体现的演员的表演就成为传达画面情思的重要手段。
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要真实自然,“不应该超出一个人在实际环境中的表演力的限度普”(多夫金《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而且应注重举止、神态上的种种细微的表情变化,来反映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心理状态。
电影《人到中年》中饰演陆文婷的潘虹就以其真实自然、富有感染力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例如在“啃烧饼”一场戏中,演员通过面部肌肉的微微颤动,滴入茶杯的眼泪表现出了片中人物的复杂感情:对儿子的深深内疚,工作中的疲惫与委屈。
爱与欣慰,心痛与感动,酸楚自责,使观众深深体味到人物的心潮翻滚,感人至深。
艺术的魅力贵在含蓄,就如同国画中的“留白”能给人以无限遐想,表演也是这样。
在美国影片《母女情深》中,当女儿因患白血病去世时,母亲所感受到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失去爱女的撕心裂肺的痛楚并没有以呼天抢地的痛哭或伤到极至的晕厥来表现,只是独自一人在花园中呆呆地坐着,坐着——没有哭泣,没有诉说,然而那种从眼神中流露出的无以言尽的悲苦与哀思却深深地感染着观众,留给观众无穷的想象空间。
正如《庄子?渔父》中所言:“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
真在内者,神功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任何成功的演员,都是以质朴自然,近于生活的表演来打动观众,并以“淡化”的处理充分调动观众想象力。
演员的表演依据其扮演角色类型的宽窄可分为本色派演员和性格派演员两大类。
本色派演员戏路较窄,往往饰演同自己外貌、气质状态或思想经历相似的同一类角色。
在表演中,本色派演员善于把自己的性格、感情、习惯同角色的要求融为一体,因而表演一般比较真实,较少有斧凿痕迹。
性格演员则能够凭借演技适应不同的角色,创造出性格各异的银幕形象,戏路较宽,但这种表演对演员的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
如费雯?丽在《魂断蓝桥》、《乱世佳人》、《欲望号街车》中饰演的人物或纯洁善良,或古怪而极富魅力,或死要面子又带有神经质。
在对这些性格迥异的人物的出色塑造中,充分显示出她高超的演技。
清人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这实际上道出了文学作品中情景相融相生的关系。
电影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画面中的景物,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空间往往都是借以抒发感情,延长意境。
情景交融的画面给人的审美享受是无限的,因而也是最打动人心的。
以影片《简爱》为例,当简回到芬地庄园见到罗切斯特时,银幕上展现出一片充满田园气息的金秋景象:静谧的花园小径幽幽地伸向远处,地面铺满黄色的梧桐落叶,罗切斯特静静的坐在白色的座椅上,任秋日的阳光暖暖洒在身上洒在那一片落叶上……温暖的色调,和谐的画面营造出恬静安然的气氛,映衬着他们的爱情与幸福,令人久久难忘。
影片《苔丝》的最后一组镜头更以其抒情诗般的意境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那黎明中悄然漫起的晨雾,那古旧的神庙遗址,那在石块上沉沉入睡的苔丝,那充满着深情的安吉尔的目光……画面中的每一组物象都在诉说着无尽的情意。
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这片刻的安宁中包含着苔丝的多少渴望与期盼,多少坎坷与辛酸,为这短暂的幸福苔丝又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与此同时,画面不时地穿插着马队步步进逼的镜头,并伴以惶惶不安的音乐,抒写着人物内心的悸动,于是一种不安、同情的情绪便如同影片中的雾霭弥漫于观众心头,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