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考复习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原文 注释 翻译 知识点 课文分析汇总

《五人墓碑记》原文注释翻译1.五人者,盖当蓼(liǎo)洲周公之被逮(dài),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盖:句首发语词,无义。
当:在……的时候。
蓼(liǎo)洲周公:周顺昌,号蓼洲,明末江苏人。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激于义:被正义所激励。
激:激励。
于:介词,被。
而:连词,表结果。
焉: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之”代周公被捕一事,“于”即在。
于之,在这件事上。
…者,…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这五个人,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在这件事上的。
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yān)废祠(cí)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jīng) 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y ǐ)哉!至于今:到现在。
至于:到了。
于:本句三个“于”均为介词,第一个“到”,第二个“向”,第三个“在”。
郡之贤士大夫:苏州本郡的贤明士大夫们。
之:助词,的。
请:请示。
于:介词,向。
当道:古今异义。
古义:当权者,执掌政权的人。
今义:挡住了路。
即:立刻,就。
除:修整,修治。
阉废祠(cí):官魏忠贤被废弃的生祠。
之:助词,的。
址:地基。
以:连词,用来。
葬之:安葬他们。
之:代词,指他们(指上文五人);本段其余“之”为“结构助词‘的’”。
且:并且。
立石:竖立碑石。
于:介词,在。
其:代五人,他们,他们的。
墓之门:坟墓的门前。
墓:坟墓。
之:助词,的。
以:连词,来。
旌(jīng) :表扬,表彰,名作动。
其:代词,他们。
所为:指事迹。
为:做。
呜呼:叹词,表极度悲痛的感情,可译为“啊”或“唉”。
本文译为“啊”。
亦:也,也算。
盛:形容词,盛大,隆重。
矣(yǐ)哉:“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译文:到现在,本郡的贤明士大夫们向当局请示,就修整宦官魏忠贤被废弃的生祠的地基来,并且在他们的坟墓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
啊,也算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第1段内容概括:本段写为五义士建墓立碑的经过和目的。
《五人墓碑记》学考复习2017

第一部分(1-2):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抒 发感慨,并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3-4):记述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 以及五人死难经过。(叙为何独五人之 “皦皦”) 第三部分(5-6):高度评价五人之死的意义 (“皦皦”),揭示中心。 第四部分(7):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 照应开头。
突出“独五人之曒曒”的问题
作者 张溥,复社的创始人
和领袖,字天如,江苏太仓人。 明末有许多文社,复社大约本 于“应社”,集合许多小社而 成。以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相 号召大约成立于熹宗天启末。 张溥幼年刻苦读书《明史· 文 苑传》言之:“所读书必手抄, 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如是 者六、七始已。”后来把自己 的书斋命名曰“七录斋”。和 同乡张采并称“娄东二张”。
张 溥
复习目标
①了解写作背景,写作目的。
②背诵5、6段 ③积累古代汉语知识,掌握古今异义和 词类活用。(考点整理) ④领会文中对比手法,体会文中所阐述 的“激于义而死”的生死价值观。
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 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 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秦朝李斯的泰山、琅 琊石刻。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 碑、宫室碑、桥道碑、寺庙碑著称。 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 墓碑或墓志。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 记叙。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 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叙 述兼议论的文体。
周顺昌,号蓼洲,明天吴县人。为人正直、 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由于不满于阉党当道,在 与他人谈话中,痛骂阉党,被缇骑报告给魏忠贤, 于是被革职。由于其清廉,在被革职回老家时, 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罢官后,阉 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应天巡抚 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作文送他,其中有赞 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后来魏忠贤的爪牙与 别人勾结,追弹周起元,把周顺昌也带了进去。 因此被逮捕。至京,虽被拷得体无完肤,仍痛骂 魏如故,后死于狱中,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 得昭雪。
必修3五人墓碑记学考复习

《五人墓碑记》学考复习一、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敛赀财以送其行3.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二、古今异义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今:个人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古:今:压住、依靠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古:今:颜料或染料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今:十分,很6.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古:今:看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今:头儿8.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今:难过心伤二、一词多义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五人墓碑记》)()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1.发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五人墓碑记》)()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五人墓碑记》)() 2 卒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报任安书(《报任安书》)()素不闻诗书之训(《五人墓碑记》)()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3书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黄生借书说(《黄生借书说》)()三、词类活用(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 (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 )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 (4)缇骑按剑而前. ( )(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6)买五人之脰而函.之()(7)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9)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 )(10)不敢复有株治.. ( )(11)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 (12)安能屈.豪杰之流()(1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14)不能容于远近..()(15)激昂..大义,蹈死不顾()(16)亦以明.死生之大()(17)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 )四、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谁为哀者?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五人墓碑记复习

•
牺牲生命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付出的利人选择,但只要是
这样为了利人而作出的选择都是可贵而值得尊重的。
•
在生命紧要关头是谁都不愿碰到的处境,但其实我们谁都
逃避不了这个直逼灵魂的拷问。
•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因为,不是为自己而死,他是
为别人而死。为了别人而牺牲生命确实是一种选择,但这种选
择难道不是闪耀人性光辉、召唤人们向善的美德吗?
文段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 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 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
拓 展 训 练:以
• 孙子以兵法见于吴王。吴王曰:“寡人无以战胜于天下
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 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发其志士之悲哉!
• 不这样的话,假使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头颅,老死在 家里,那么他们享尽他们天然的寿命,人人都能够像 对待奴仆一样驱使他们,怎么能使豪杰之类的人屈服 ,在坟前紧握手腕,抒发那些有志之士的悲叹呢!
方法二:代入辨析
将表示修饰关系的“地”“着”与表示承接关系的“接 着”“然后”“就”代入原句,看是否通顺、合理,哪个 通顺、合理,就是属哪种关系。
一词多义
4、当
木兰当户织
(对着,面对)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抵,相抵)
有大石当中流 (阻挡,抵挡)
北邀当国者相见 (执掌,主持)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承担)
一词多义
3、而
①去今之墓而葬焉
顺承
②其疾病而死
高二语文学考复习五人墓碑记

-5-
五人墓碑记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有”同“又”) (2)独五人之皦皦(“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 (3)敛赀财以送其行(“赀”同“资”,资财,钱财) (4)颜色不少变(“少”同“稍”) (5)亦曷故哉(“曷”同“何”,什么)
-6-
五人墓碑记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2.为何先从“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写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相照应,点 明苏州暴动的原因。
点明准确时间,说明记忆之深刻、影响之 巨大。
-13-
五人墓碑记
3.第3段较详细地追述了周公被逮、吴民抗暴的情景。请思考:吴民是在 什么情况下进行反暴斗争的?又是如何反暴的?为何要反暴?有何作用?
-4-
五人墓碑记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张溥.
pǔ
蓼.洲
liǎo
湮.没
yān
皦.皦
jiǎo
缇.骑
tí
傫.然
lěi
溷.藩.
hùn fān
户牖.
yǒu
詈.
lì
投缳.
huán
敛赀.财
zī
赠谥.
shì
逡.巡
qūn
扼.腕
è
盛
盛.大 盛.水
shèng chéng
当
当.道 恰当.
dāng dàng
之:取独。
皦皦:同“皎皎”,光洁明亮。这指名声显赫。 -10-
五人墓碑记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 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 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 “谁为哀者?”众不能堪, 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 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公之 逮所由使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共7篇)

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共7篇)篇1: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归纳《五人墓碑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墓: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动词,修墓)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名词,坟墓)2、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指某人,含贬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形容词,空)3、众: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形容词,多)众不能堪(名词,众人)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无矣(形容词,一般的)4、行: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上路)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道德品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名词,行为)5、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动词,伸张)哭声震动天地(名词,声音)6、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名词,头发)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7、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动词,改变)贼易之(意动用法,轻视)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动词,交换)8、按:按诛五人(查究)二、通假字1、赀: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2、曷:蹈死不顾,亦曷故哉(通“何”,什么)3、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又”)三、一词多义1、盛: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盛)②呜呼,亦盛矣哉(盛大)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装)2、卒:①未及见贼而士卒散(士兵)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去世)③买五人之脰(du)而函之,卒与尸合(最终)④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3、私: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宠幸的)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自私)④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以私人身份秘密地)四、词类活用1、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作名,行为)2、屈: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动,使……屈身)五、古今异义的词1、首领:①古义:头颅,借指性命。
②今义:一个团体的`领导人。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学考复习13页公开课ppt课件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形容词,空)
4.词类活用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不能容于远近 人皆得以隶使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 亦以明死生大之大 名作动 名作动 形作名 名作状
使动
形作动
5.特殊句式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判断句 被动句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不能容于远近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
• “止”同“只” 又”。
2、敛赀财以送其行
“有”同“
•“赀”同“资”,资财,钱财。
2.古今异义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
品行作为
亲信
痛恨 脸色 非同寻常 头颅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古今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 2.敛赀财以送其行 ,哭声震动天地。 3.蹈死不顾,亦曷 故哉?
1.有”同“又”,用于整数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数之间. 2.“赀”同“资”, 资财,钱财 3.“曷”通“何”
文 体
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 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 颂死者功德。 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记 叙。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 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 演变为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7.翻译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而这五个人生于民间,平素没有听到过诗书的教诲, 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毫无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 呀? (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 意义轻重到底怎么样呢? (3)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 凡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经过他们的坟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 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逢的际遇呀!
07.12.12高二语文《五人墓碑记》

3.激昂大义
4.扼腕墓道
(于 )
(于 )
4.颜色不少变
5.视五人之死
3.按诛五人 古义:考查,查究。 今义:压住,依靠等。
4.颜色不少变
古义:面貌、容貌、脸色。 今义:常指由物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 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5.视五人之死 古义:比较。 今义:看。
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头颅,脑袋。 今义: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对比手法的运用:
(1)五人之死 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草野之无闻者 死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2)五人 (高洁的志操) 斗争精神
缙绅
魏阉横行时变节 软弱、媚俗
高爵显位者偷生
(3)五人仗义而死(重于泰山)
(4)五人“激于义而死”
(死得其所 ,名垂青史)
假设“五人”保其首领 以老于户牖之下而死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从全文看,前 两部分侧重记叙,第三部分侧重议论。 两部分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 2.巧妙使用对比。文章多处使用对比, 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 义。如第二段把富贵之子、慷慨之徒与 五人对比,突出五人之伟大。 3.用简练传神的笔墨刻画人物形象。
8.不能容于远近
5.缇骑按剑而前 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6.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抚:用作动词,出任巡抚。 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记:名词用作动词,作记。
8.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 百姓。
9.抶而仆之 10.安能屈豪杰之流 1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12.不复敢有诛治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五人墓碑记
预习导引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天启元年(1621),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 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 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 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 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 论朝政。这些主张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由于 熹宗的包庇,东林党人的斗争都遭到失败。在朝的东林党主要 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受酷刑致死。江南广大人 民深受阉党之害,同情并支持东林党人。因此,当阉党在天启六 年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时,一场广大人民群众 反抗阉党的暴动就爆发了。
提纲挈领,总领全文。 五义士的精神核心是“义”,
全文记叙、议论、抒情紧扣 “义”字展开。
-9-
五人墓碑记
夫五人之死,去 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 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 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 ,慷慨得志之徒,其疾 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 道者,亦已众矣;况草 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 之皦皦,何也?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3.第3段较详细地追述了周公被逮、吴民抗暴的情景。请思考:吴民是在 什么情况下进行反暴斗争的?又是如何反暴的?为何要反暴?有何作用?
提示 斗争背景:周公被逮,伸张正义,触怒东厂,引发斗争。 反暴描写:四个动词“抶”“仆”“噪”“逐”,活现百姓怒不可遏、群情激昂、 同心同德同阉党斗争的情景,形象生动,准确鲜明,字字传神,为绝妙之笔。 反暴原因:①周公正直高尚,深得百姓爱戴;②阉党横行,爪牙逞凶,惹起众 怒。 作用:目标明确,矛头直指祸国殃民的权阉奸佞,明确表现出斗争的伟大意 义。
-4-
五人墓碑记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张溥.
湮.没
缇.骑
溷.藩.
詈.
敛赀.财
逡.巡
盛
盛.大 盛.水
pǔ yān tí hùn fān lì zī qūn shèng chéng
预习导引
加点字
蓼.洲
皦.皦
傫.然
户牖.
投缳.
赠谥.
扼.腕
当
当.道 恰当.
读音 liǎo jiǎo lěi yǒu huán shì è dāng dàng
人,却能“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而那些经受诗书之训的缙绅,在阉党的淫
威之下,却改变自己的节操。以此对比,反衬出五人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仆:使…倒下
是:指示代词,这。
抚:名—动,抚慰。 私人:心腹,党羽;
使:主使。
-11-
五人墓碑记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吴之民方痛心焉, 方:正在
痛心:在心中痛恨
焉:他,指缇骑
于 是 乘 其 厉 声 以 呵 , 于是:这时
乘:趁
其:指缇骑
则噪而相逐。中丞
以:连词,同“而”,表修饰。
噪:喧哗,大声叫嚷。
而:修饰连词。
匿 于 溷 藩 以 免 。 既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而以吴民之乱请于
匿:躲藏。 以:用
溷藩:厕所。以:才。 之:取独。 乱:暴动。
朝,按诛五人,曰 颜佩韦、杨念如、
请:申告,这里有“报告并请示处理“的意思。 于:向;于朝:介宾短语后置。 按:追究,查办。
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忠义:忠心义行 得以:能够
暴:显露,表彰。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 赠谥褒美:追授的谥号美好而光荣
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 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
斯:这 固:实在 遇:际遇
世之遇也。
-19-
五人墓碑记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不然,令五人者保 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 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 扼腕(于)墓道,发其志 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 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 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3-
五人墓碑记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2.碑记,又称碑志。是古代刻在碑上记事的一种文体。主要 是人物碑记,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
课文是为五人写的碑记,主要
介绍了五人墓、碑的由来,记述了五人参与苏州暴动的事迹 及被害的情况,高度评价了他们的行为和献身的意义,抒发了 对他们的赞美之情,说明了写碑记的原因和目的。
士 大 夫 发 五 十 金 , 少:同“稍”,稍微,略微。
发:拿出。
买 五 人 之 头 而 函 之 , 五十金:五十两银子。
卒与尸合。故今之
函:名—动,用匣子装,用棺材收殓。 卒:最终,最后。
墓 中 全 乎 为 五 人 也 。 全乎:完整的样子,“乎”是形容词词尾。
-15-
五人墓碑记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7-
五人墓碑记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 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 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 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 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 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 为。呜呼,亦盛矣哉!
盖:发语词,无义。当:在…时候
之:取独。
激于义:“于”介词,被。被正义所激励。
-21-
五人墓碑记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4)将五义士从容就义与大中丞仓皇逃命作比。五义士临难时“意气扬
扬”,痛骂中丞“谈笑以死”。而大中丞由于慑于群众斗争的威力,竟“匿于
溷藩”,狼狈丑态暴露无遗。通过对比,五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
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令人肃然起敬。
(5)将五人义举与变节易志者相比。当魏忠贤执掌要职,出身平民的五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4.文中述贤士大夫发金买五人之头,有何作用?
提示既有称颂贤士大夫之意,又有从侧面烘托 五人形象的作用。
-16-
五人墓碑记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
之:取独 易:改变
而:定语后置句引导词 志:志节
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 四海:全国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而:转折连词。 于:在。编伍:指平民百姓。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之:取独。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行:名词,道德品行。 为:作为,成为,
士:读书人。
先:形—名,榜样。
为:wèi,介词,替。 之:指代周公
声:伸张。
敛:募集。
赀:通“资”,钱财。 行:起程
而:表修饰。
前:名—动,走上前。
谁为=为谁,宾前。
堪:忍受。
抶:鞭打。
将五人义举与变节易志者相比。当魏忠贤 执掌要职,出身平民的五人,却能“激昂大义,蹈死 不顾”。而那些经受诗书之训的缙绅,在阉党的 淫威之下,却改变自己的节操。以此对比,反衬 出五人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高风亮节。
-18-
五人墓碑记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 之:音节助词,不译;
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而:表因果,而。
焉:兼词,“于之”“之”代周公被捕一事
至于: 到
之:取独。
当道:当权者。
除:清理,整治。
以:来。
之:代词,他们
其:代五人,他们的。
旌:表彰。
所为:指事迹,壮举。
盛:形容词,盛大。
矣哉:句末语气词叠用,表赞叹。-8-Βιβλιοθήκη 五人墓碑记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1.文章开头先概述五义士牺牲的原因,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核心归纳 -5-
五人墓碑记
预习导引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有”同“又”) (2)独五人之皦皦(“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 (3)敛赀财以送其行(“赀”同“资”,资财,钱财) (4)颜色不少变(“少”同“稍”) (5)亦曷故哉(“曷”同“何”,什么)
核心归纳
-6-
五人墓碑记
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于)
素:平时。
闻:听闻 训:教诲。
激昂大义:即“激昂于大义”
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于):被动句 激昂:激励振奋。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
蹈:踏
死:死地
曷:同“何”,什么
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 矫诏:假托的诏书。
顾:回头看。
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 钩党:有牵连的同党,特指东林党。
夫:句首发语词,无义。之:的。
去:距,距离。
墓:名—动,修墓。 而:表并列。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这里。
其:代前文,其间
止:仅仅。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
凡:所有,一切。
慷慨得志:得意洋洋,志得意满。
徒:同一类人
其:他们。
疾病:名—动,患病。 而:表修饰
湮没:埋没。
道:称道
已:程度副词,太。
草野:指民间。
闻:声名,声誉。 欤:句末疑问语气词。
独:副词,唯独。
之:取独。
皦皦:同“皎皎”,光洁明亮。这指名声显赫。 -10-
五人墓碑记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 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 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 “谁为哀者?”众不能堪, 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 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公之 逮所由使也。
-14-
五人墓碑记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然五人之当刑也, 之:取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