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和分析生物分子如DNA、RNA和蛋白质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医学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
它的发展给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手段。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杂交、DNA测序、蛋白质电泳等。
这些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通过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它利用DNA聚合酶酶和引物,通过多次循环反应,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增出大量目标DNA片段。
PCR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检测、病原体检测、遗传疾病筛查等领域。
核酸杂交是一种通过互补配对原理来检测目标序列的技术。
它利用标记的探针与待测样品中的目标DNA或RNA序列互相结合,通过检测探针的标记物来确定目标序列的存在与否。
核酸杂交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研究、病原体检测、基因定位等领域。
DNA测序是一种确定DNA序列的技术。
它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对DNA 分子进行断裂、扩增和测序,最终确定DNA的碱基序列。
DNA测序技术是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研究基因突变、病因分析等领域的基础。
蛋白质电泳是一种通过电场作用使蛋白质在凝胶中分离的技术。
它根据蛋白质的大小、电荷和结构差异,将混合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条带,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分析和检测。
蛋白质电泳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疾病标志物筛查等领域。
除了上述常见的技术,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还包括许多其他方法,如基因芯片技术、原位杂交技术、蛋白质质谱等。
这些技术在不同领域有着特定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思路。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展,也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基因检测中,通过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可以检测人体携带的致病基因,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状况,预防或早期干预遗传性疾病。
(整理)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简介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简介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取得巨大进步的结晶,是在人们对基因的结构以及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生命本质问题的认识日益加深的基础上产生的。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方法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建立了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核酸分子杂交、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等方法。
1985年由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学研究室Mullis等创立并随后迅速发展起来的DNA 体外扩增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以及90年代发展起来的DNA芯片技术(DNA Chip),又将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核酸分子杂交(一)概述:具有一定互补序列的核苷酸单链在液相或固相中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缔合成异质双链的过程叫核酸分子杂交。
应用该技术可对特定DNA或RNA序列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到目前为止,分子杂交技术在基因诊断中仍占重要地位,它按反应支持物可分为固相杂交和液相杂交两种,前者应用较广,有Southern印迹杂交、点杂交、夹心杂交(三明治杂交)、原位杂交和寡核苷酸探针技术等。
核酸分子杂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待测的DNA 或RNA,以及用于检测的DNA或RNA探针。
探针标记的好坏决定检测的敏感性。
1、Southern印迹杂交是最经典和应用最广泛的杂交方法。
根据基因探针与待测DNA限制酶酶解片段杂交的带谱,可以直接确定宿主基因的缺陷所在或病原体的存在状态。
2、Northern 印迹杂交基本原理与Southern印迹杂交相同,不同的是它检测mRNA而不是DNA,因此可分析和了解基因的表达状态。
由于mRNA比DNA更易受到各种因素的降解,所以整个操作过程须特别小心。
3、斑点杂交将待测DNA或细胞裂解物变性后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无需限制酶酶解),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
该技术对于基因拷贝数多的样品很适合,具有简捷快速的特点,一次可做大批量样品的筛查,适于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性疾病外源性致病基因的检测。
检验科分子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

检验科分子生物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分子生物学在现代医学检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研究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学过程,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在检验科中,有一些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项目,本文将对这些项目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检测的意义和应用。
1. 基因突变检测基因突变是导致一些遗传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通过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携带了相关的基因突变。
这对于一些常见的遗传病如囊性纤维化、遗传性乳腺癌等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 RNA表达谱检测RNA表达谱检测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情况,揭示基因调控的机制和功能。
此外,通过与正常样本的对比,可以发现异常的表达模式,从而找到潜在的疾病相关基因。
3. DNA甲基化检测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它在基因组稳定性和基因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DNA甲基化检测,可以了解到甲基化修饰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4.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微生物基因组测序是对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全面测序的技术,可以识别出样本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并揭示其在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这对于致病微生物的准确鉴定和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5. 肿瘤突变谱分析肿瘤突变谱分析是通过对肿瘤样本中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了解其中存在的基因突变情况。
这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6. 微生物菌群检测微生物菌群检测通过对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测序,了解不同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和分布情况。
这对于了解人体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以及微生物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起到关键的作用。
7. 病毒感染检测病毒感染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体液等样本中的病毒核酸来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包括常见的病毒如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检测。
这对于疫情监测、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分子生物学的常见检测项目在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04
优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
05
局限性:成本高、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遗传病诊断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测序技术, 检测遗传病相关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通过基因检测,评估 胎儿遗传病风险,指导优生优育
遗传咨询:根据基因检测结果, 提供遗传病风险评估和预防建议
药物治疗:根据基因检测结果, 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04 跨界合作:与其他领域的技 术相结合,如人工智能、大 数据等,为分子生物学检验 技术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汇报人:xxx
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 通过血液样本检测肿瘤 细胞,提高了肿瘤检测
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 用于基因表达分析、 基因分型等,提高了 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 实现了对单个细胞的基 因表达分析,提高了检
测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 CRISPR/Cas9等基因 编辑技术的出现,为基 因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市场前景与机遇
01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 重视程度的提高,分子生物 学检验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 用将越来越广泛。
02 技术进步:随着分子生物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 将更加精准、高效,为市场 带来更多机遇。
03 政策支持:政府对医疗领域 的投入加大,为分子生物学 检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 的政策环境。
生物学与工程学的融合:分子 生物学检验技术需要利用工程 学原理和方法,如微流控芯片、 纳米材料等,进行生物大分子 的检测和分析。
技术瓶颈与难题
技术难度: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涉及 多个学科,技术难度较大
成本问题: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成本 较高,难以普及
检测准确性: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检 测准确性有待提高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_概述及解释说明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是生物医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细胞遗传学研究的是细胞在遗传层面的结构、功能和变异等方面,而分子生物学检查则聚焦于分子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这两个领域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细胞遗传学进行概述,包括定义、重要性以及常用的研究方法。
接着,对分子生物学检查进行介绍,包括它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常用技术和方法。
随后,我们将探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展示它们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最后,在总结文章内容并强调它们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前景时,我们还将探讨可能面临的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概述,使他们对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强调这两个领域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希望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让读者认识到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巨大潜力。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2. 细胞遗传学概述:2.1 细胞遗传学定义:细胞遗传学是研究细胞内基因的遗传性质和变异以及这些遗传变异如何影响生物体特征和功能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到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基因组组织与表达、遗传变异的发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2.2 细胞遗传学的重要性:细胞遗传学对于了解生物体的形态、功能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细胞内基因组和遗传变异的研究,我们能够揭示生物个体间的遗传关系,推断某些特征或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为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2.3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方法:细胞遗传学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来揭示细胞内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联。
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染色体分析、DNA测序技术、PCR技术、原位杂交等。
染色体分析主要观察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异常,帮助判断染色体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分子生物学检验有什么作用

分子生物学检验有什么作用发布时间:2021-04-08T15:32:39.96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作者:王豫川[导读] 分子生物学是以核酸或蛋白质为分析材料王豫川绵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分子生物学是以核酸或蛋白质为分析材料,通过分析基因的结构、表达的变化和由此而导致的基因功能的改变,为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信息和依据的一门学科。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一、什么是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以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为材料,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揭示生命规律和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所谓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本质主要是指对遗传、?生殖、生长和发育等生命基本特征的分子机理的阐明,从而为利用和改造生物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的手段。
这里的分子水平指的是那些携带遗传信息的核酸和在遗传信息传递及细胞内、细胞间通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这些生物大分子均具有较大的分子量,由简单的小分子核苷酸或氨基酸排列组合以蕴藏各种信息,并且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形成精确的相互作用系统,由此构成生物的多样化和生物个体精确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控制系统。
阐明这些复杂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任务。
二、分子生物诊断学的临床应用1、病原微生物基因与人类感染性疾病包括结核杆菌、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ARS相关冠状病毒和人禽流感病毒等,对于这些病原生物基因和基因组的研究以及耐药性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分子诊断医学领域的主要内容。
2、单基因病当致病基因核苷酸发生缺失、插入、倒位、易位、点突变等基因突变,并且这种突变改变了基因的编码序列或影响了基因的调控序列时,基因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的疾病。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一种应用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技术的方法,用于检测和诊断临床样本中的遗传变异、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平等。
它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及其解释:1.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是一种用于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它可以从极小的DNA样本中扩增特定的DNA片段,以检测和诊断遗传性疾病、感染和肿瘤等。
2.基因测序:基因测序是一种用于确定DNA或RNA序列的技术。
它可以揭示个体的遗传信息,检测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帮助诊断遗传性疾病、肿瘤和药物反应等。
3.核酸杂交:核酸杂交是一种用于检测目标DNA或RNA序列的技术。
它利用DNA或RNA探针与目标序列互补结合的原理,可以检测病毒感染、基因突变和融合基因等。
4.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蛋白质的技术。
它通过在凝胶中进行电泳,可以分离不同大小、电荷和亲和性的蛋白质,用于疾病标记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
5.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的技术。
它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通过染色或荧光信号来检测和定量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6.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和鉴定化合物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将样本中的分子离子化,利用质谱仪测量其质量和电荷比,从而确定样品的组成和结构,用于肿瘤标记物和药物代谢产物的检测。
这些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我们可以预期未来将出现更多更精确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为临床医学带来更大的进步和革新。
分子生物学检验完整版

1病原生物基因组在医学上有何应用?详见书P3a菌种鉴定b确定病毒感染和病毒载量c病毒分析d细菌耐药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2什么是原癌基因,原癌基因有什么特性,原癌基因可以分为哪些种类以及原癌基因常见的激活机制有哪些?原癌基因是指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一类基因,能诱导细胞正常转化并使之获得新生物特征的基因总称。
特性:进化上高度保守,负责调控正常细胞生命活动,可以转化为癌基因。
功能分类: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蛋白,核调节蛋白,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抑制凋亡蛋白激活机制:插入激活,基因重排,基因点突变,基因扩增,基因转录改变3试述Down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及核型。
临床特征: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
呆滞面容,又称伸舌样痴呆。
40%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畸形。
肌张力低,50%患者有贯通手,男患者无生育能力,女患者少数有生育能力,遗传风险高。
核型:92.5%患者游离型:核型为47,XX(XY),+212.5%患者为嵌合型:46,XX(XY)/47,XX(XY),+215%患者为易位型:46,XX(XY),-14,+t(14q21q)4简述淋球菌感染的主要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主要特点,对比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优势1直接涂片染镜检:敏感度和特异性差,不能用于确诊。
2分离培养法:诊断NG感染的金标准,但是其对标本和培养及营养要求高,培养周期长,出报告慢,难以满足临床要求。
3免疫学法:分泌物标本中的非特异性反应严重以及抗体法间的稳定性和条件限制,推广受限。
分子生物学的优点:敏感,特异,可直接从了临床标本中检出含量很低的病原菌,适应于快速检测5、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生物学检验中,点突变检测常用方法有哪些?1异源双链分析法(HA)2突变体富集PCR法3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4化学切割错配法5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法6DNA芯片技术7连接酶链反应8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9RNA酶A切割法10染色体原位杂交1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6、简述白假丝酵母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白假丝酵母菌分子生物学检验主要包括白假丝酵母菌特异性核酸(DNA RNA)的检测、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病毒(HBV)PCR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HBV)概述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区 ❖乙型肝炎病毒临床意义概述
乙肝病毒是已知最小的部 分双链的环形DNA病毒,长 3.2kb,有高度重叠的4个基因 区,编码至少8种蛋白。即S基 因编码的大、中、小HBs;C 基因的前C、HBc、HBe;P基 因的聚合酶和X基因的HBx。
❖ HPV的致癌机理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 低危型
1)预防和提示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性病。 2)可用于临床可疑尖锐湿疣患者的确诊,及HPV感
染的早期诊断。
❖ 高危型
1)女性常规体检,评估宫颈癌发生的可能性。 2)跟进宫颈癌的疗效,评估宫颈癌复发的可能性。
人乳头瘤病毒和宫颈癌的关系
❖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一位意大利医生Regoni Stern最早提出结婚与否与宫颈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分布
❖ 有些亚型和地区、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 HPV45在非洲西部很常见,HPV39和59在美洲中部和南部常见,HPV52,
58 在中国常见。在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中以HPV16(占51%),在腺癌 和腺鳞癌中HPV18分别占56%和39%。
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癌机理
❖ HPV的基因结构
人 乳 头 瘤 病 毒 HPV 的 基 因 结 构 按 功 能 可 分 为 早 期 区 (E区)、晚期区(L区)和非编码区(LCR)三个区域
PCR过程中,TaqMan探针
5’ 和引物与靶序列退火 淬灭剂
TaqMa
n
报告 引物
3’
探针 荧光
5’ 引物在Taq酶的聚合延伸下,
其5’外切酶活性将水解探针,
3’ 从而使荧光基团脱离淬灭剂 的作用而发出荧光
淬灭剂
靶DNA
TaqMa n
探针
3’ 引物 5’
报告 荧光
双杂交探针实时荧光PCR基本原理
福州艾迪康
PCR实验室
介绍
陈衍娇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 PCR发展简史 ❖ PCR基本概述 ❖ PCR基本原理
PCR发展简史
❖ 1 9 8 5 年 , 美 国 PE-Cetus 公 司 的 Mullis 等 人 发 明 了 聚合酶链反应(PCR)
❖1993 年 , Higuchi 等 报 道 了 实 时 PCR(realtimePCR)
PCR扩增参数
❖ 温度与时间参数
(1)变性温度与时间 (2)退火温度与时间 (3)延伸温度与时间
❖ 循环次数
PCR基本扩增过程
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
❖ 实时荧光PCR基本原理 ❖ Taqman实时荧光PCR基本原理 ❖ 双杂交探针实时荧光PCR基本原理
Taqman实时荧光PCR基本原理
靶DNA
PCR基本概述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简称PCR,是一项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特定的 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PCR基本原理
❖ PCR扩增基本要素
❖ PCR扩增过程
PCR扩增基本要素
DNA模板 DNA引物 TaqDNA聚合酶 dNTP 缓冲液 Mg2+
理想的宫颈癌筛查
临床提示,从HPV的持续感染到一般的宫颈癌前病变 并最终发展为宫颈癌大约需要5-10年。因此,必须采取 适当的预防和筛查措施,才能够阻止宫颈癌的发生并有 望最终根治。
美国肿瘤临床指导:性行为开始三年左右,不晚于21岁开始。 每年筛一次。若2~3次HPV和细胞学筛查均为正常者,可延长筛查时 间至5-8年。大于70岁,在10年内已有3次以上满意的细胞学检查和 HPV检查正常者,可停止筛查。良性子宫切除患者不需要检查,否则,
❖人乳头瘤病毒的概述 ❖人乳头瘤病毒的型别与分布 ❖人乳头瘤的致癌机理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 ❖理想的宫颈癌筛查
人乳头瘤病毒的概述
双链DNA无包膜病毒 ❖ 环状DNA,约8Kb; ❖ 病毒颗粒直径为50~55nm; ❖ 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
游离在细胞内,持续存在,不引起任何病变,或引 起良性病变和低度病变,如尖锐湿疣或轻度不典型增生 等。而癌变则与病毒DNA整合入染色体密切相关。HPV 感染是否发病取决于被感染的细胞是否进行成熟分化。
HPV病毒电镜图
人乳头瘤的型别与分布
型别
❖ 已发现100多种不同的亚型,其中超过40种可以感染人类的生殖器官,约30 种与肿瘤有关。
❖ 依据不同型别HPV与肿瘤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可分 1)低危型: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性病(HPV 6、11、42等) 2)高危型: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HPV 16、 18、 31、33、35、39 、45、51、52、53、56、58、59、66及 68等)
供体荧光基团
5’
3’
3’
靶DNA
受体荧光基团
5’
3’
5’
5’
3’
3’ 靶DNA
5’
实时荧光定量PCR工作流程
❖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运送 ❖标本的处理 ❖基因扩增 ❖扩增产物分析
标本的采集
❖ 标本采集时间对扩增检测结果的影响 ❖ 标本采集部位的准备 ❖ 标本采集的类型和采集量 ❖ 采样质量的评价 ❖ 采样及运输容器 ❖ 标本采集中的防污染
PCR实验室设置
❖试剂准备区(Ⅰ区 ) ❖标本处理区( Ⅱ区 ) ❖扩增分析区( Ⅲ区 ) ❖产物分析区( Ⅳ区 )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应用 我们福州PCR主要检测项目
1.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
2 .人乳头瘤病毒HPV23型、人乳头瘤病毒 6/11、人乳头瘤病毒16/18
3.沙眼衣原体DNA、解脲支原体DNA、淋球 菌DNA
乙肝病毒结构图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区
❖ S区 ❖ C区 ❖ P区 ❖ X区
乙型肝炎病毒临床意义
❖判断肝病的病情、预后和传染性 ❖预测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监测和评价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
YMDD:
蛋氨酸
YIDD 突变:蛋氨酸 异亮氨酸
YVDD突变:蛋氨酸 缬氨酸
人乳头瘤病毒(HPV)PCR检测
❖1977年Laverty在电镜中观察到宫颈癌活检组织中存在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颗粒。 ❖至89年左右,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Keerti Shah证 实子宫颈癌与HPV感染有直接关系。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专题讨
论会认为: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