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合集下载

语 言 学 概 论(汉语文学、对外汉语)

语 言 学 概 论(汉语文学、对外汉语)

“四呼”
撮口呼 以[y]为韵头或韵腹的 开口呼 以[a、o、]等为韵腹的
三、词音和印欧系语言的音节结构
汉语: 一个字 一个音节 一个概念 英语:一个词 n 个音节 一个概念 (一)、 音节结构缺乏封闭性的特点: 1、同一个音素在意义相关的一组词中由于语素组合的 差异,它归属哪一个音节,可能是不同的。 2、音节由于失去意义的制约,元音的核心作用就有可 能打破原来的音节界限,进行新的组配。 (二)、音节界限的移动使音素容易保留自己的个性,在 音流中要占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三)、重音是音节间强弱对比的差异,不是音节本身必 须具有的的特征。
一、 字义是对现实现象的一种摹写
字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 概念性的语汇意义 将现实现象转化为语言的“码”而产生的意义。 “现实现象”的广义性。(包括语言所要表达的一切)。 关联 反映 音 义 现实现象 I I (音义之间互相关联,彼此 符号 依存;义是对现实现实现象反 I 映;现实现象与音没有直接联 指称 系,义是联系二者的桥梁。
第二节 印欧语系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词与句
一、 印欧语语法的结构单位 1、 句子、词组、词、语素 The old farmer kills the duckling 这 位 老 农 民 宰 杀 这 只 小
2、印欧语语法结构单位的性质和特点


1)、句子:音义结合的最大语法单位,交流思想的最小 最基本的表述单位 a 、‘完整’的意思 b、特定的语调 c、 ‘主语——谓语’一致的结构
第一节 语音的一般常识
2. 语音的社会属性
第二节 音素:元音和辅音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人类语音根据其发音特点分为元音音素,辅音音素 本质区别:元音音素声带振动,其他发音部位无阻碍 辅音音素声带不振动,必有某部位受阻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讨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和社会背景。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基本工具,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表达想法、情感和信息。

语言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领域。

语音学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探讨语音的发音、音素、音位等内容。

语音学研究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比较其异同,探讨语音的共性规律。

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组织规律的学科。

语法研究语言中词语之间的组合方式、句子的结构、语法规则等内容。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特点,语法结构反映了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

语义学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和符号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关注词语、句子、篇章等级别的意义和交际意图。

语义学讨论语言中词汇的意义、句子的真值条件、逻辑关系等内容。

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交际行为和言语行为的学科。

语用学关注言语行为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效果,研究言语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规则和互动方式。

语言与社会
语言学也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研究语言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功能和影响。

语言反映了社会关系、身份认同、权力结构等方面,语言使用可以揭示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

综上所述,语言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它不仅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还关注语言的功能、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语言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言语交流和沟通的规律。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语言学的定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语言的定义与特点3.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符号、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二、语音学1.音素与音素的分类2.语音的基本概念:发音器官、发音过程、音素与音位等3.语音的分类与描述方式:音库、国际音标等4.语音变体:音位变体、变体规律等三、词汇学1.词的定义及词的层次结构:词汇、形态、语素等2.词的分类:实词与虚词、实词的分类等3.词的构成过程:派生、复合、转化等4.词义与词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等5.词的语法功能:词类、语法关系等四、语法学1.句子的定义与分类:从句、疑问句、陈述句等2.句法的基本概念:短语、成分、汉语的基本句型等3.句法关系与句法结构:并列、从属、修饰等4.句法规则与句法分析:形式语法、语义角度的句法分析等5.语法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形式语法与功能语法的对比、语法规则、语法的普遍性、语法的可及性等五、语义学1.语义的定义与特点2.词义的构成与分类: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逻辑意义、上下文意义等3.语义关系与语义角色: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关联等4.语义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义成分的划分与关系、语义的可及性、语义的派生与转化等六、语用学1.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2.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行为:意图、目的、合作原则等3.言外之意与言外之行:言外之意的表示方式、言外之行的示例等4.语用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言行为、语用规则、语用的多样性等七、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分支学科1.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等2.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3.参考书目和领域动态:《现代语言学导论》、《实用语义学》、《语法学》等这些都是《语言学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语言学概论(整理版)

语言学概论(整理版)

1. “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2. “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3. “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4. “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5. “传统语言学”。

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6. “内部语言”。

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

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7. “语音”。

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8. “音高”。

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9. “音强”。

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10. “音长”。

答: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11. “音质”。

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12. “音位”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3. “音位变体”。

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4. “音位的区别特征”。

自考本科语言学概论

自考本科语言学概论

自考本科语言学概论一、语言和语言学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基本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包括对语言的研究、理解、分析和应用。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旨在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演变。

二、语言的性质和类型语言的性质包括社会性、符号性、系统性等。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同时,语言也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象征性、概括性和抽象性。

此外,语言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

语言的类型分为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两大类。

自然语言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自然形成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人工语言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人为创造的语言,如计算机编程语言、数学符号等。

三、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是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

语音由声音的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等因素构成,具有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

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强、音长等,生理属性包括声带、口腔等器官的运动方式。

四、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语汇包括词汇和词法两个方面。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词法是研究词汇的构成、变化和用法的科学,包括词的构造、词类和词义等。

五、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是研究句子结构的科学。

语法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

句法是研究句子结构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包括句子的构造和变化等。

语义是研究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科学,包括词义和语境等。

语用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科学,包括言语行为和言语理解等。

六、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语义是语言表达的内容,是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信息。

语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

词汇意义是指词语所表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如名词表示事物,动词表示动作等。

语法意义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结构关系,如主语表示动作的主体,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等。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存在的客观形式1.1 什么是语言“语言”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语言存在的客观形式首先表现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

“说话”或者说人与人之间“口头交际行为”,从表面上来看,只是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互相交替着“说”和“听”的过程,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1.2口语和书面语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

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书面语和口语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基本一致的。

如果书面语跟口语严重脱节,那么或迟或早最终还是要适应口语的演变而发生变化。

但是应该看到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研究语言首先应该研究口语,并且当口语和书面语在某些方面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的时候一般以口语为主。

但是决不能由于重视书面语的研究而忽视口语的研究,更不能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研究的唯一对象或主要对象。

1.3语言和民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名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多数人会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的社会群体”。

所谓“民族国家”是指这些新兴国家大多数基本上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个国家”的现象,这些国家大多数是以单一民族、单一语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如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德国等等。

他们区分“语言”和“方言”的标准就是所谓“相互理解程度”【错误】:互相能理解的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方言,互相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

实际上只能按照“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再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处理。

1.4语言和种族绝大多数人早已认识到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全世界从生理的角度上能确定的种族为数不多,如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闪米特-哈密特人种,尼格罗人种等有限的几种,但是语言而言,即使只算“语系”而不算下属的具体“语言”至少也有一二十种语系。

1、5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语言研究语言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语言学概论第1章语言

语言学概论第1章语言
“符号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是二十世纪中 期以[瑞士]索绪尔等人为代表提出的。
符号与征候不同(指的是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由
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 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 (2)符号的构成:形式和内容
(3)符号的种类很多 视觉符号、听觉符号触觉符号
(3)语言符号的特点: a、任意性 b、线条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发展性 e、生成性 f、概括性、民族性、时代性
a、任意性(约定性、强制性)和二重性(两面性)
思考: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
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 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 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 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白花 红花 蓝花 紫花 大花 小花 好花
上层 底层
第三级 三级 第二级
第一级
句子 词 语素 音位
音义结合的符号 与符号的序列
性质上的飞跃; 数量上的飞跃
思考:
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 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 语言呢?
第一、语言是一种层级结构,最底层的音 位(几十个)是很少的;第二、用语素(几千 个)组成的词(几万个)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就通过词的不同组合 创造出数量庞大的句子(无数个)来;第三、 更加重要的是词和词组合成为句子的规则也是 有限的。
B,为什么说组合关系、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两种最基本 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第一章 语言
(三)社会性——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 (四)全民性——怎样理解语言没有阶级性 三、语言的功能 (一)交际职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思维职能 1、思维和思想不同 2、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不同 3、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4、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语言学概论(完整版)ppt课件

语言学概论(完整版)ppt课件
根据语言的形态、句法 、语义等特征,将语言 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孤 立语、粘着语、屈折语 等。
跨语言比较
通过对不同类型语言之 间的比较,揭示语言之 间的共性和差异,以及 语言类型与文化、社会 等因素的关系。
类型学视角
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 分析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探讨语言的本质和演 变规律。
语言起源和演变过程探讨
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
01
02
03
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形式, 包括音素、音节、声调等 要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 用。
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包括词和固定短语,体现 语言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特 征。
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则, 包括词法、句法等,使语 言具有生成和理解的能力 。
语言与社会文化关系
语言与社会
语音实验方法
通过仪器分析和实验验证,探究语 音的生理、物理和心理特性。
发音器官与发音过程分析
发音器官
01
包括呼吸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以及它们的结构
和功能。
发音过程
02
分析发音时气流的通道、声带的振动、口腔和鼻腔的共鸣等作
用,揭示语音产生的机制。
发音差异与语音变化
03
探讨不同发音器官和发音过程对语音的影响,以及语音在历史
语音学定义
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包括语音 的产生、传播、感知和变化等方面。
语音四要素
音质、音高、音强和音长,它们在语 音中的表现和作用。
语音单位
音素、音节、音步等,以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和组合规律。
音系学理论与方法
音系学定义
研究语言声音系统的科学,探讨 语音单位的分类、组合和变化规
则。
音位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部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第二部分语言的本质第三部分语言的类型分类和谱系分类第四部分语音和音位学第五部分词汇和词汇学第六部分语法和语法学第七部分文字和文字学第一部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一语言的起源1语言起源的几种学说(1)拟声说:德国哲学家赫德尔(J.G.Herder)(2)情感宣泄说:法国哲学家孔迪雅克(Condillac)(3)劳动说:恩格斯2恩格斯的语言起源论语言是人类劳动过程中的产物。

劳动是语言产生的前提性条件或推动力。

人类语言器官和大脑的不断完善是语言产生的客观基础,人类渴望交往、交流的愿望是语言产生的主观因素。

二语言的发展(一)语言要素的发展1语音的演变(1)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十九世纪西方语言学家提出语音演变规律无例外理论,也即任何语音的变化都是规律性的变化,即便那些表面看来是孤立的、个体的变化也都能找到相应的规律。

例:汉语浊音清化规律平☐☟:婆,排,皮,……♌仄☐:罢,败,鼻,……平♦☟:逃,甜,屯,……♎仄♦:道,淡,邓,……(2)演变原因①社会的发展变化。

②发音上的省力。

③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

(3)语音发展变化的重要途径古代文献资料、文字、方言、亲属语言等等。

2词汇语义的演变(1)词汇演变①新词的产生:电脑,下岗,闪客②旧词消失:薨,朕,妃子,骅③词语替换:目眼睛,足脚(2)词义的演变①词义演变的原因第一,社会的变化,客观现实的变化,人们对客观现实认识的不断变化,都会引起词义的变化。

第二,语言系统内部的变化,也会带来词义的演变。

②词义演变的途径第一,由词义引申产生的新义,一般都是在原有词义所概括的内容的某一点上进行延伸的结果。

例:兵第二,通过比喻产生的新义,一般是将原有词义的特点进一步联想、形象化后实现的。

例:包袱③词义演变的结果第一,一些词的词义概念外延扩大了。

例:江,河第二,一些词的词义概念外延缩小了。

例:丈人,臭第三,词义由一种意义转移为另一种意义。

例:闻3语法的演变(1)语法手段的增加。

例:着、了、过(2)语法规则的变化。

例:词序(3)语法范畴的变化。

(二)语言发展的原因与规律1语言发展的原因(1)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推动力。

(2)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导致语言发展变化的内部因素。

2语言发展的规律(1)渐变性(2)不平衡性第一,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

第二,语言系统在各地区的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

(三)语言接触与融合1语言接触-借词音义外来的词。

维他命vitamin;脱口秀talk-show;沙发sofa。

2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1)洋泾浜:一种变了形的语言,源于中国。

使用范围窄,词汇数量有限,结构简单。

(2)克里奥耳语(Creole,混合语):由不同语言长期混用产生的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取得了与语言平等的地位。

(3)人造国际辅助语-世界语(Esperanto):波兰医生L.L.Zamenhof在1887年创造的,词汇以拉丁语族的语言为基础,语法规则16条,没有不规则变化。

文字用拉丁字母。

3 语言融合(1)性质及原因性质:一种语言战胜另一种或几种语言。

原因:人民杂居、经济往来、战争征服、文化交流、文化落差、通婚等。

(2)类型A 自愿融合B 被迫融合(3)融合的过程及遗迹双语、竞争、排挤、替代。

第二部分语言的本质一语言的本质属性(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 语言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交际工具(1)动物与人类之间的鸿沟—语言(2)人脱离社会的语言的丧失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语言与手势、身势语(2)语言与文字(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三)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1语言符号由音义结合起来反映客观事物的符号。

2语言符号的特点(1)约定俗成性符号与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2)线条性组合的可论证性(规则)。

二语言和言语1定义(1)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言语是对语言的使用及使用产生的结果(说话及说出的话)。

2二者的关系(1)密切相关:语言存在于言语交际中,人类的交际离不开语言。

(2)区别:工具/使用工具,全民性/个人性,抽象的/具体的。

三语言的结构1语言的层级机制及其子系统(1)语言的层级机制词组短语句子无数上层词过万语素成千底层音位几十由低到高均按规则进行组合。

(2)语言的子系统语音词汇·语义语法2语言的组合关系符号与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看小说/我学习/学得很累3语言的聚合关系可以替换组合排列上的符号单位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功能的符号之间的关系。

看小说吃面条玩电脑……4二者的地位:是语言系统的纲。

四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比人类其他交际工具更重要(2)语言是人类与动物最根本性的区别之一社会方言:是由交际者年龄、性别、职业、阶层等社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变体形式,也称语言的社会变体。

比如不同行业之间均有自己的行业用语,医生之间常用到“处方,X光,脑CT,造影”等行业术语,而语言学家则经常使用“音素、音位、语素、语言变体”等行业术语,这里,医生和语言学家的语言特点是由所从事的职业带来的。

2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语言记录了文化,文化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即语言与人类文化交互作用。

3 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A独立:分属两个学科,有自己的外延与内涵;思维能力全人类均有,语言则具有民族性。

B联系:“纠缠”或纠结。

形影相随,不分不离。

第三部分语言的类型分类和谱系分类一语言的类型分类及语言的普遍特征1语言的类型分类(1)形态类型分类:构词特点。

孤立语(词根语):缺乏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实现。

汉语。

黏着语:没有内部屈折,变词语素和语法意义一一对应。

日语。

屈折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词形变化来完成。

英语。

He is speaking Chinese.(2)语法意义分类综合型:形态表达语法关系。

印欧语系部分语言:现代德语。

分析型:虚词、词序表达语法关系。

汉藏语系2语言的普遍特征语言及其结构具有共同特点即普遍特征。

它反映了语言结构的一般原理。

一切语言都有名词动词结构,有疑问句等。

二语言的谱系分类(发生学分类,亲属关系分类)1有关概念(1)语言的谱系分类:运用历史比较方法,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的远近对语言进行的分类。

包括语系、语族、语支、语种。

(2)谱系树: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画出来的树图,它标示出亲属语言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

同一棵树上的各种语言有一个共同的原始祖语,所有的枝叶都肇始于一个共同的根。

(3)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它是指几种或更多的独立的语言最初的来源是相同的,这些从同一种语言(母语,祖语)分化出来的语言彼此间具有亲属关系。

比如,汉语与泰语、傣语、老挝语、侗语、苗语、藏语、彝语、景颇语、缅甸语等具有亲属关系,因为这些语言属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原始汉藏语。

(4)语系(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综合起来形成的类别体系,是亲属语言最大的类别)、语族(语系内部有更近的共源关系的语言之间形成的类别)、语支、语种。

2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所属系属(1)语言系属①汉藏语系;②印欧语系;③乌拉尔语系;④阿尔泰语系;⑤闪-含语系;⑥伊比里亚-高加索语系;⑦马来-波里尼西亚语系(南岛语系);⑧南亚语系;⑨其他(2)主要语言系属英语: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部语支法语:印欧语系拉丁语族德语: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部语支俄语: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部语支日语:系属不明维吾尔语: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葛逻禄语支第四部分语音和音位学一语音的特点及属性1语音的特点(1)自然性(2)社会性(3)系统性(4)民族性2语音的属性(1)自然属性:生理属性(发音);物理属性(传递);心理属性(感知)。

(2)社会属性:辨义机制。

二语音的物理属性(1)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2)音高语音的高低,由声带振动的频率(次数)决定,振动次数多声音就高。

用来区分声调。

(3)音强声音的强弱或轻重,又叫音重。

取决于振幅,气流量大、发音用力、振幅大,声音就强。

(4)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声音振动持续的时间的长短。

(5)音质一个音区别于其他音的基本特征,也叫音色。

*记录音质的单位: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三语音的生理属性1发音器官(1)动力器官:肺;(2)发音体:声带;(3)共鸣腔:口、鼻、咽。

2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1)发音部位:发音时的部位(2)发音方法:用什么方法发音3音素、音节与国际音标(1)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语音的基本单位。

(2)国际音标①研制1888年由国际语音协会研制,制定原则“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经多次修订,现流行的是1997年修订版本。

国际音标标音分严式标音(将语音的细微特征标示出来)和宽式标音(标记音的基本音质),形式[],这些音一般是音素。

②国际音标的特点第一,一个音素用一个标音符号标示,一个标音符号标示的是一个音素,音素与音标一一对应。

第二,音标符号简明,大部分为拉丁字母小写的印刷体,小部分为希腊字母或新制造的符号。

♋♏★☟(潘) ❹❺。

第三,可较准确地记录世界上任何语言的语音,便于语音学习和研究。

(3)音节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与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四元音与辅音1元音与元音舌位图(1)元音气流从喉腔进入到口腔没有受到任何阻碍而发成的音。

(2)元音舌位图(会画图和描述)主要为8个基本元音舌位图。

8个基本元音舌位图及其发音原理前不圆唇圆唇后高♓⍓◆半高♏☐半低☜❷低♋ ✌例:◆-后高圆唇元音2辅音、辅音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1)定义:气流在发音部位受到阻碍后,通过某种方式克服阻碍而发成的音。

(2)辅音的形成按气流通过声带进入口腔顺序列出(略)3元、辅音关系联系:都是语音的最小单位音素之一。

区别:※是否有阻碍※紧张是否均衡※气流的强弱五语音的社会·心理机制(一)音位1、定义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表示://(二)音位变体1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读音相似的音素往往被归并为一个音位,这些音素是该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称为音位变体。

2类型:自由变体与条件变体(1)自由变体:在同一环境中无条件变读。

(2)条件变体:由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受一定的语音条件限制。

(三)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1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

2非音质音位音质外由音高、音长、音强等形成的具有区别语音形式作用的。

调位、重位、时位。

六语流音变1音节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与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