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预习报告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测定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硝酸还原酶活性(ug/h·g)=C×10/t·m(鲜重)
四、实验报告
1、比较在两种不同溶液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并解释。
硝酸还原酶将N03-还原为N02-,产生的N02-可 以从组织内渗透到外界溶液中,并积累在溶液中, 测定反应液中的N02-含量的多少,就表示硝酸还 原酶活性的大小。
N02-含量的测定用磺胺比色法。在酸性溶液 中磺胺与N02-形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α-萘胺 偶联形成紫红色的偶氮染料,这种偶氮染料在 52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因此选用波长520nm分光 光度法进行测定。
根据Lambert-Beer定律:物质对光的吸收,吸 收的光量与物质的浓度、溶液的厚度成比例关系, 用公式表示为
1、用直径1cm的打孔器打出油菜叶圆片100片,各投50片(先称重)至溶液
(1)磷酸缓冲液5 ml + 蒸馏水5 ml; (2)磷酸缓冲液5 ml + KNO3溶液5ml 分别将溶液(1)(2)倒入20毫升针筒内,用针筒抽气使叶圆片中的空气抽去直至叶
圆片沉于溶液中,将此溶液倒回三角瓶置于30℃恒温箱中,保温作用30min后测定 N02-含量。
叶绿体色素的性质测定和分离(P46-48)
实验三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代谢的关键酶,它使N03-还原成N02-,并可渗到周围的溶 液中,用磺胺显色比色法测定外界溶液中的N02-含量,可以反应该酶活性的强弱。 二、器材与试剂
油菜叶片、小白菜叶片、UV-1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0毫升针筒 0.1 mol/L pH7.5磷酸缓冲液、O.2M KNO3溶液、磺胺试剂、α-萘胺试剂 三、方法与步骤
2、绘制标准曲线(见P34)
3、N02-含量测定 溶液(1)1ml + 磺胺试剂2ml + α-萘胺试剂2ml
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硝酸还原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在生物体内负责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对于研究生物体对硝酸盐的代谢和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0.1 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7.0)- 0.1 mol/L 硝酸钠溶液- 0.1 mol/L 硫酸铵溶液- 1% 硫胺素溶液- 10% 硝酸盐还原酶提取液- 10% 硝酸盐还原酶抑制剂- 2% 硝酸盐还原酶底物溶液- 0.1 mol/L 硫酸铵铵铁硫氰化物溶液- 0.1 mol/L 醋酸溶液- 蒸馏水2. 实验仪器:- 分光光度计- 定量移液器- 离心机- 恒温水浴槽- 试管架- 显微镜实验步骤:1. 提取硝酸盐还原酶:a. 取一定量的样品(如细胞或组织),加入磷酸盐缓冲液,用搅拌器充分破碎。
b. 将破碎后的样品转移至离心管中,以12000 rpm离心10分钟。
c. 取上清液,即为硝酸盐还原酶提取液。
2. 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a. 准备一组空白对照组,加入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代替硝酸盐还原酶提取液。
b. 准备一组实验组,加入一定体积的硝酸盐还原酶提取液。
c. 分别加入一定体积的硝酸钠溶液、硫酸铵溶液、硫胺素溶液和硝酸盐还原酶底物溶液。
d. 在恒温水浴槽中,将反应体系恒温30分钟。
e. 加入硝酸盐还原酶抑制剂停止反应。
f. 加入硫酸铵铵铁硫氰化物溶液,使反应产生红色沉淀。
g. 加入醋酸溶液,混匀后离心10分钟。
h. 取上清液,以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一组吸光度数据。
根据吸光度与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硫酸铵铵铁硫氰化物法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
该方法利用硝酸还原酶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再与硫酸铵铵铁硫氰化物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实验报告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word文档良心出品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题目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一、实验原理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素作用中的关键性酶,硝酸还原酶作用于NO 使之还原为NO 。
NO -+ NADH + H +— NO 2- + NAD ++ H 2O产生的NO 可以从植物组织渗透到外界溶液中,积累在溶液中。
因此,测定反 应液中NO 含量的增加即表明酶活性的大小。
NO 含量的测定----磺胺法NO 2-与磺胺和-萘胺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粉红色化合物,用比色法在520nm 下读 取光密度值。
—、实验用品1. 材料:完全营养的小麦苗,缺氮培养的小麦苗2. 仪器和用具:722型分光光度计,剪刀,真空泵,电子天平,温箱,烧杯,移液 枪,tip 头(两种规格:1000卩I ,200卩I ) 三、实验步骤1. 分别配制反应液于小烧杯中(1) 0.1M 磷酸缓冲液5ml +蒸馏水5ml(2) 0.1M 磷酸缓冲液 5ml + 0.2MKNQ 5ml 2. NO 2-的获得(1) 称取新鲜叶片0.5g 共四份,剪成小片,分别置于小烧杯内的反应液中。
(2) 在真空干燥器中抽气20min,使叶片沉于溶液底部,溶液即可渗入组织内取代其 中的空气,内部产生的NO 可渗透到外部溶液中。
3.将小烧杯转到30 r 温箱,使其不见光,保温20min 。
4.用5卩g/ml NaNQ 母液配制标准梯度溶液 5、4、3、2、1、0.5、0.1、 0 卩 g/ml 。
5.吸取不同浓度的NaNOmI 于试管中,加入磺胺试剂2ml 及a -萘胺试剂2ml ,混 合均匀,在60r 水浴中保温20min ,于比色杯中,在520nm 下进行比色,读取光 密度,然后做出光密度一浓度曲线,以光密度为纵坐标, 体步骤及结果如下表和下图所示。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实验 实验时间2010331成绩姓名唐倪文班级_3学号 1090800032NaNO 浓度为横坐标。
具试剂管号12 3 4 5 6 7 8 NaNO 母液(ml)0 0.02 0.1 0.2 0.4 0.6 0.8 1.0 蒸馏水(ml ) 1 0.98 0.9 0.8 0.6 0.4 0.2 0 1%磺胺(ml)22 2 2 2 2 2 2 0.2 %a -萘胺 (ml) 22 2 2 2 2 2 2 每管亚硝酸氮含 量(卩g ) 0 0.1 0.5 1.0 2.0 3.0 4.0 5.0 每管NaNO 浓度 (卩 g/ml ) 0 0.1 0.5 1.02.03.04.05.0 光密度0.0150.0520.1040.2020.3020.3960.493小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N 培养液KNOHO KNO HO 小麦鲜重(g ) 0.51 0.51 0.49 0.48 光密度0.178 0.176 0.065 0.039 亚硝酸钠浓度 (卩 g/ml ) 1.791 1.7710.6540.392亚硝态氮含量 (卩g ) 1.791 1.771 0.654 0.392 酶活性105.39104.1840.0424.505.吸取反应液各1 ml 于试管中加入磺胺和粉红色化合物.用比色法在520nm 下读取光密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NO 的含量, 结果如下表。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实验报告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实验报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硝酸还原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在生物体内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能够将硝酸根离子还原为亚硝酸根离子,参与到氮代谢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方法,探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从而深入了解这一酶的功能及其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萝卜组织样品- 硝酸还原酶提取液- 硝酸还原酶底物溶液- 甲酚硫酸溶液- 氨水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氯化亚铁溶液- 硝酸铜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铵铁溶液- 蒸馏水2. 实验方法:- 提取硝酸还原酶:将萝卜组织样品切碎并加入硝酸还原酶提取液,搅拌均匀后离心,取上清液作为硝酸还原酶提取液。
- 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将硝酸还原酶提取液与硝酸还原酶底物溶液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甲酚硫酸溶液停止反应。
然后,分别加入氨水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测定吸光度。
- 构建标准曲线:分别取一系列浓度的硝酸铜溶液,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铵铁溶液,测定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数据,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了不同样品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
首先,我们观察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显示,在较低的温度下,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加,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性会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这表明硝酸还原酶对温度敏感,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酶的活性,但过高的温度则会导致酶的变性和失活。
其次,我们研究了不同pH值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中性pH范围内,硝酸还原酶活性较高,而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酶活性明显下降。
这说明硝酸还原酶对于酸碱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底物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硝酸还原酶(NR)活性测定

实验三:硝酸还原酶(NR)活性测定一、实验目的了解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测定的原理,掌握活体测定硝酸还原酶地方法二、实验原理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元素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于作物的吸收和利用氮元素有关,他们作用于硝酸根,使之还原为亚硝酸根根:NO3-+NADH++H+ NR NO2-+NAD++H2O产生的亚硝酸根可以从组织内渗入到外界溶液中,从而测定溶液中亚硝酸根的含量的增加即为NR活性大小测定时间磺胺与亚硝酸钠形成重氮盐,再与α-奈氨偶联形成紫色物质。
反应液的酸度和温度都会对反应产生影响。
三、试剂与器材1、材料:小白菜叶片2、试剂:0.1mol/L ph7.5磷酸缓冲液,磺胺试剂、α-奈氨、0.2mol/LKNO3、NaNO2标准溶液3、器材:分光光度计、注射器、试管、天平、烧杯、移液管、恒温箱四、实验步骤1、按下列表格配置不同浓度的NaNO2溶液2、另取7支试管编号,取上述配置好的溶液各1ml,分别加入磺胺2ml、α-奈氨2ml摇匀静置30min,在520nm处比色以NaNO2终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3、将小白菜叶片剪成0.5cm2大小称取两分,每份各0.5g放入另个烧杯中,一个烧杯中加入0.1ml/L磷酸缓冲液5ml再加入蒸馏水5ml,作为对照组。
林一个烧杯中加入0.1mol/L磷酸缓冲液5ml和0.2mol/LKNO3溶液5ml作为实验组。
将材料与溶液混合置于射器中抽气至材料沉入溶液。
4、将含材料的烧杯置于30℃恒温箱中30min,之后分别取1ml溶液按第二步进行NO2-含量测定5、结果分析:酶活性(NO2- μg g-1h-1)=(实验组NO2-含量-对照组NO2-含量)/材料重量(g)/时间(h)五、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及感悟:由于实验过程中,移液管的混用可能会导致部分溶液污染导致实验产生误差。
叶片剪切的由于抽气不够是结果偏小。
本次试验经历了很长时间,我们从上午10点一直做到下午一点才做完。
当然经过努力的数据分析我们最终得到了我们所渴求的实验结果。
实验三 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

3. 材料与试剂
两种处理的小麦: 两种处理的小麦:水 (ck), KNO3(N) , ) A液:磷酸缓冲液: 水: DNP溶液 蔗糖溶液 = 5: 5: 1: 1 液 磷酸缓冲液 溶液: 溶液 B液:磷酸缓冲液: KNO3: DNP溶液: 蔗糖溶液 = 5: 5: 1: 1 液 溶液
磷酸缓冲液(pH7.5): 0.2mol/L; KNO3溶液 0.2mol/L 溶液: 磷酸缓冲液 ; DNP (2-4-二硝基苯酚 溶液 1mmol/L; 蔗糖溶液 2.5mmol/L 二硝基苯酚)溶液 二硝基苯酚 溶液: ; 蔗糖溶液:
NO2-含量测定(磺胺比色法) 含量测定(磺胺比色法)
在酸性溶液中, 与磺胺形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α在酸性溶液中,NO2-与磺胺形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 萘胺偶联,形成紫红色的偶氮化合物。该偶氮化合物在 540nm有最大吸收峰,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540)。 有最大吸收峰, 有最大吸收峰 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酶反应要在暗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叶绿体在光合作用时可产生 亚硝酸还原酶的辅酶铁氧还蛋白, 亚硝酸还原酶的辅酶铁氧还蛋白,与亚硝酸还原酶同时存在时 可还原NO2- ,所以在暗条件下进行反应可阻止 所以在暗条件下进行反应可阻止NO2- 的继续反 可还原 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 应,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
处 理 A液 吸光度 [ NO2- ] NR活性 活性 B液 吸光度 [ NO2- ] NR活性 活性
(uMol/ml)(uMol/h•gfw) ) )
(uMol/ml)(uMol/h•gfw) ) )
H2 O KNO3 对照 [ NO2- ] (uMol/ml)= 0.0026+0.359OD520 ) + NR活性( NO2- , uMol/h•gfw)= [ NO2- ] ×10ml/1ml ÷(鲜重 ×0.5h) 活性( 鲜重g× 活性 ) )
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测定

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测定硝酸还原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参与植物的氮代谢和植物的抗逆能力等生理过程。
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可以反映出植物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生长发育状态。
因此,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测定植物中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探究外界环境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另外,本实验还旨在掌握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硝酸还原酶 (NR) 是一种能将 NO3- 还原为 NO2- 的酶。
其催化反应的速率与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因此,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是利用一定体系中 NO3- 还原成NO2- 的速率或反应产物的含量,来评价細胞內硝酸还原酶活性大小的一种生化方法。
实验中通常采用光度法来测定硝酸还原酶的活性。
光度法是将产生的 NO2- 与苯磺酸二苯胺 ( sulfanilamide) 反应生成硝基苯偶氮苯磺酸 (N-(1-naphthyl) ethylenediamine dihydrochloride,NED) ,然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生的吸光度。
三、实验步骤3.1 实验前准备1)制备显色液:将 1g 苯磺酸二苯胺和 0.02 g NED 加入 10mL 硫酸中,用水稀释至100 mL 。
2)制备反应液:在无氧条件下,将浓硝酸滴入 50mL 去离子水中,制备100μM 硝酸钾溶液。
3)制备酶提取液:将新鲜植物组织(如叶片、幼芽等)用磨汁机研磨成细胞浆,加入0.05M 磷酸盐缓冲液 (PH=7.5) 中,按 1:5 的比例(即 1g 组织加 5mL 缓冲液) 收集悬液,离心 15 分钟,将上清液称取至 1mL,即为酶提取液。
3.2 检测方法1)在96孔板中加入100μL 酶提取液,40℃孵育20分钟。
2)加入100 μL 反应液,制备最终反应物质的浓度应为:10mM NaNO3、2mM Na2S2O4、0.05M 磷酸盐缓冲液 (pH 7.5)。
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测定

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测定
制作人: 车永梅 单 位: 生命科学学院
一、实验目的
了解硝酸还原酶在氮代谢中的地位,掌握硝酸还
原酶活性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吸收的硝酸根离子,首先通过硝酸还原酶的 催化,被还原成亚硝酸根离子。其反应如下: NO3-+NADH+H+ → NO2-+NAD++H2O 产生的亚硝酸根离子可以从组织内渗到外界溶液中, 测定反应液中亚硝酸含量,通过一定公式计算就可 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大小。
2. 取样
3. NaNO2 含量测定
五、实验结果
按下式计算酶活性: NR活性(gNO2-/gFW· h)=
查表值×(46/69) 材料鲜重(g)×反应时间
六、思考题
1.NR活性测定时取材前为什么要进行一段时间光合
作用? 2.测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促反应时为什么要在暗处保温? 3.NR活性测定时加入磺胺、盐酸萘乙二胺和KNO3 的作用各是什么?
试剂(ml)
试管号
1
0 1 2 2 0
2
0.1 0.9 2 2 0.5
3
0.2 0.8 2 2 1
4
0.4 0.6 2 2 2
5
0.6 0.4 2 2 3
6
0.8 0.2 2 2 4
7
1 0 2 2 5
NaNO2标准液(5微克/ml) 蒸馏水 对氨基苯磺酸(或磺胺) 盐酸萘乙二胺(或α-萘胺) 每管含NaNO2的微克数
亚硝酸离子的测定用比色法。其反应如下: 对氨基苯磺酸(或磺胺)+2H++NO2- → 叠氮化合物 叠氮化合物+α-萘胺(或盐酸萘乙二胺) → 偶氮化 合物(红色) 生成的红色偶氮化合物在520nm波长比色,其光密 度值与NO2-含量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预习报告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测定实验三、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测定一、硝酸还原酶的测定[原理]:
硝酸还原酶(NR)是植物氮素同化的关键酶,它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产生的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或对-氨基苯磺酰胺)及α-萘胺(或萘基乙烯胺)在酸性条件下定量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生成的红色偶氮化合物在540nm有最大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硝酸还原酶活性可由产生的亚硝态氮的量表示。
一般以每克鲜重含氮量表示,即以-1-1ug.g.h为单位。
NR的测定可分为活体法和离体法。
活体法步骤简单,适合快速、多组测定。
离体法复杂,但重复性较好。
[试剂]
1(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分析纯NaNO0.9857g溶于去离子水后定容至1 2-1000ml,然后再吸取5ml定容至1000ml,即为含亚硝态氮1ug.ml的标准液; 2(0.1molpH7.5的磷酸缓冲液:NaHPO.12HO30.0905g与NaHPO.2HO 242242
2.4965g加去离子水溶解后定容至1 000ml;
-13(1%(W/V)溶液:1.0g 对氨基苯磺酸溶于100ml 3 mol.LHCL中(25ml浓-1盐酸加水定容至100ml 即为 3 mol.LHCL);
(0.02%(W/V)萘基乙烯胺溶液:0.020g萘基乙烯胺溶于100ml 去离子水中,4
贮于棕色瓶中;
-1-15(0.1mol.LKNO溶液:2.5275g KNO溶于250Ml 0.1mol.LPh7.5的磷酸缓冲33
液中; -16(0.025mol.LPh 8.7 的磷酸缓冲液:8.864 0g NaHPO12HO,0.0570g 24.2
KHOP.3HO,溶于1 000ml去离子水中; 242
7( 30%三氯乙酸溶液:30g三氯乙酸。
水溶后定容至100ml。
[方法];
1. 标准曲线制作:
管号 1 2 3 4 5 6 7
亚硝酸钠标准液 0 0.2 0.4 0.8 1.2 1.6 2.0 试剂蒸馏水 2.0 1.8 1.6 1.2 0.8 0.4 0.0 (ml) 1%磺胺 4 4 4 4 4 4 4
0.02%萘基乙烯胺 4 4 4 4 4 4 4
每管含亚硝态氮(ug) 0 0.2 0.4 0.8 1.2 1.6 2.0
摇匀后在25度下保温30min,然后在540nm下比色测定。
以亚硝态氮(ug)为横坐标(X),吸光值
为纵坐标(Y)建立回归方程。
2. 样品中硝酸还原酶活力测定
1. 在取材的前一天加50mmol/L KNO或NaNO到培养苗的水中就可以诱导酶的产生。
33
2. 称取作物叶片0.5g(共3份,剪成1cm 左右的小段(均匀),放入3只三角瓶中,其中
1份作对照,另外2份作酶活性测定用。
3. 反应:先向对照三角瓶中加入1ml30%三氯乙酸溶液,然后各三角瓶中都加入9ml
0.1mol/L KNO溶液,混匀后立即放入干燥器中,抽气30分钟(期间几次通入空气,再3
抽真空,使叶片完全沉入瓶底,后在25?黑暗中反应0.5小时,分别向测定瓶(对照
瓶除外)加入1ml30%三氯乙酸终止酶反应。
4. 比色测定:将各瓶摇匀静置2min后,各取2ml反应液,加入1ml磺胺,摇匀后再加入
1ml萘基乙烯胺,再在35?水浴中显色15min ,后比色,540nm 5. 空白溶
液:2ml蒸馏水+1ml磺胺+1mlα-萘胺。
同样和样液一样进行水浴15min。
结果计算
x,v1v2单位鲜重样品中硝酸还原酶活性[μg/ (g .h)] ,W,t
式中:为反应液酶催化产生的亚硝态氮总量,μg ;V为提取酶时加入的缓冲液体积,1
ml;V为酶反应时加人的粗酶液体积,ml;W为样品鲜重,g;t为反应时间,h。
2
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的测定
【原理】
2+ 谷氨酰胺合成酶(GS)是植物体内氨同化的关键酶之一,在ATP和Mg存在下,它催化植物体内谷氨酸形成谷氨酰胺。
在反应体系中,谷氨酰胺转化为γ?谷氨酰基异羟肟酸,进而在酸性条件下与铁形成红色的络合物,该络合物在54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可用产生的,1γ?谷氨酰基异羟肟酸与铁络合物的生成量来表示,单位μmol?mgprotein?h,,,111。
也可间接用540nm处吸光值的大小来表示,单位A?mg protein?h【仪器与用具】冷冻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恒温水浴;剪刀;移液管(2ml、1ml)。
【试剂】
提取缓冲液: 2+0.05mol/LTris-HCl,pH8.0,内含2mmol/LMg,2mmol/L DTT,0.4mol/L蔗糖。
称取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5295g,0.1245g MgSO?7HO,
0.1543g 42DTT(二硫苏糖醇)和34.25g蔗糖,去离子水溶解后,用0.05 mol/L HCl调至pH8.0,最后定容至250ml;
反应混合液A(0.1mol/L Tris-HCl缓冲,pH7.4):
2+内含80mmol/L Mg,20mmol/L谷氨酸钠盐,20mmol/L半胱氨酸和2mmol/L EGTA,称取3.0590g Tris,4.9795 gMgSO?7HO, 0.8628g谷氨酸钠盐,0.6057g42 半胱氨酸,0.1920gEGTA,去离子水溶解后,用0.1mol/L HCl调至pH7.4,定容至250ml;
反应混合液B(含盐酸羟胺,pH7.4):
反应混合液A的成分再加入80mol/L盐酸羟胺,pH7.4;
显色剂(0.2mol/L TCA, 0.37mol/L FeCl和0.6mol/L HCl混合液): 3
3.3176g TCA(三氯乙酸),10.1021g FeCl?6HO,去离子水溶解后,加5ml32
浓盐酸,定容至100ml;
40mmol/L ATP溶液:0.1210g ATP溶于5ml去离子水中(临用前配制)。
【方法】
1.粗酶液提取称取植物材料1g于研钵中,加3ml提取缓冲液,置冰浴上研磨匀浆,转移于离心管中,4?下15,000g离心20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2.反应 1.6ml反应混合液B,加入0.7ml粗酶液和0.7ml ATP溶液,混匀,于37?下保温半小时,加入显色剂1ml,摇匀并放置片刻后,于5,000g下离心
10min,取上清液测定540nm处的吸光值,以加入1.6ml反应混合液A的为对照。
3.粗酶液中可溶性蛋白质测定取粗酶液0.5ml,用水定容至100ml,取2ml 用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可溶性蛋白质(见实验28)。
4.原始数据记载
结果计算:
A
,,11P,V,t GS活力(A?mg protein?h), 式中 A—540nm处的吸光值;
P—粗酶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mg/ml); V—反应体系中加入的粗酶液体积(ml); T—反应时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