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11.2:化学与材料研制_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2节化学与材料研制教案新版鲁教版

个帅哥帅哥的 ffff第二节化学与资料研制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广泛玻璃的生产原理,知道几种常有的新式玻璃。
(2)认识塑料的特色,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认识复合资料的特色及优秀性能,知道常有的复合资料。
【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检查和相关资料的查阅,培育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守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2)踊跃主动与别人进行沟通和议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逐渐形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习,认识有机合成资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经过对“白色污染”的介绍,培育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感情。
教课重难点【要点】认识资料发展史,认识玻璃、塑料、复合资料的性能及应用。
【难点】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聚乙烯塑料与聚氯乙烯塑料的鉴识方法。
教课过程知识点一无机非金属资料【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99~ 100 页的相关内容,达成以下填空:1.一般玻璃是一种硅酸盐资料。
生产玻璃的原料往常是石英砂( 主要成分是SiO2) 、纯高温高温碱和石灰石。
波及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CaSiO3+ CO2↑、Na2CO3+ SiO2=====Na2SiO3+CO2↑。
2.将一般玻璃加热到必定温度后快速冷却,可制成强度高、耐高温的钢化玻璃;将多层玻璃和胶片叠合在一同,可制成防弹玻璃;将玻璃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抽成丝,可制成绝缘性和耐热性好、抗腐化性强的玻璃纤维。
3.其余常有非金属资料:陶瓷、水泥等。
【合作研究】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玻璃是混淆物仍是纯净物?答:一般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玻璃是混淆物。
【跟进训练】1.以下属于无机非金属资料的是( D )A.塑料B.青铜C.玻璃钢D.陶瓷2.生活中的以下物件由无机非金属资料制成的是( A )A.玻璃水杯B.塑料刻度尺C.不锈钢餐具D.自行车轮胎知识点二有机合成资料和复合资料【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00~ 103 页的相关内容,达成以下填空:1.常有的天然高分子资料有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常有的有机合成资料包含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1.2化学与材料研制教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材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2)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材料的观念。
重点: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点: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四种材料的生活物品。
学生:就下列调查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1)调查制造厨房里各种物品的材料。
(2)将调查材料形成报告并分析材料的主要性能。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的使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材料的一些知识。
一、运用广泛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各种玻璃二、来自石油的有机合成材料1、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2、纤维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
三、新能优良的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钢四、随堂检测题1在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中,可用做食品袋的是。
鉴别两者的方法及有关现象、结论。
2、就下列材料,各举一例并说明用途。
1)金属材料;2)无机非金属材料;3)合成材料。
3、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不锈钢四种物质,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4、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应用十分广泛,试举出两种常见的合金:。
5、鉴别下列两种物品: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6、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A.无机材料透气 B。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教案:第十一单元 第二节 化学与材料研制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教案:第十一单元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教学目标:(1)知道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了解材料开发和应用与化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了解普通玻璃的生产原理和应用。
体会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将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
(3)了解常见塑料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并能用分子聚合的观点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形成过程。
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4)通过对玻璃钢的成分、性能的学习认识复合材料。
知道混合的方法可改变物质的性能和应用,增强对材料开发和研制重要性的认识。
重难点:认识材料发展史,了解各种材料的重要应用。
识别几种常见塑料制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化学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教学过程:引入】材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人类对材料的认识、制造和利用都是与化学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通过一周的积极准备,下面请各组交流并展示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化学材料的相关知识。
【交流展示】适当配置多媒体影像资料(一)、用途广泛的非金属材料玻璃是硅酸盐材料中的一种,常见的硅酸盐材料还有陶瓷、水泥等。
那么,玻璃是怎样制出来的?你知道吗?请你观看下面的录像,然后把你所知道的告诉大家:【播放录像】观看玻璃的制备和用途硅酸盐材料——玻璃通常用石英砂、纯碱、石灰石为原料,按一定质量比混合高温烧制而成。
生产玻璃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Si02CaSi03+CO2↑Na2CO3+Si02Na2SiO3+CO2↑(二)、来自石油的有机合成材料的新材料。
玻璃钢既不是塑料也不是钢,而是在塑料中加入玻璃纤维制成的,属于复合材料。
(四)、材料的前景展望(教师)【投影】展示纳米国旗、隐形飞机等图片。
【应用升华----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家庭日用品中不含金属材料的是( )A、瓷花瓶B、导线C、电视机D、电池2、下列有关钢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合金 B.是金属材料C.钢的性能优于生铁 D.是有机合成材料3、与“中国”有关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 )A、青铜器B、瓷器C、茶叶D、玻璃4、三大合成材料中不含( )A、合成橡胶B、塑料C、淀粉D、合成纤维5、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11.2化学与材料研制

课题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教学目标1.了解普通玻璃的生产原理,知道常见几种新型玻璃
2.了解塑料的特性,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通过对玻璃钢制造原理分析,知道使用混合方法可以改变物质性能、扩展物质应用范围,增强对复合材料的开发与研制的重要性认识
4.增强学生“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化学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
2.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 1.了解材料的发展史,了解各种材料的重要应用
2.识别几种常见塑料制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各抒己见
一、导入新知
1.教师:材料是时代进步标志。
人类对材料的认识、制造和利用都
是与化学科学发展紧密相关。
教师让同学们交流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以及相关知识。
学生积极交流
2.教师板书—化学与材料的研制
二、探究新知
(一)用途广泛的非金属材料
1.教师多媒体展示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燃烧拉成尖管的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玻璃受热、变软,可拉伸。
2.教师:实验室里的胶头滴管就是这样制得的。
玻璃有哪些应用?常见玻璃有哪些?如何制得?
学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并了解玻璃的烧制原理
3.教师:烧制玻璃主要原料有哪些?
主要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学生积极交流并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认识玻璃的主要成分及其用途。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1第2节化学与材料研制优质教案(3)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学习目标】1、知道材料是社会进步地物质基础,了解材料开发应用与化学科学发展之间地关系。
2、认识硅酸盐材料(玻璃)、合成材料(塑料)、复合材料(玻璃钢)地生产与应用。
3、知道“白色污染”地危害和防治方法。
体会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将用途小地物质转化为用途大地物质。
增强对材料开发和研制重要性地认识。
【学习重点】化学材料地分类、性质和用途;“白色污染”地危害和防治。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学习任务:认识常见材料并对其进行合理分类1、小组交流材料地发展历程,谈一谈材料地发展在人类发展中地作用.2、列举你说见到地日常生活及生产中见到地材料种类及其特点、应用。
尝试对你所见到材料分类。
3、阅读课本第71-75页,完善你地认识。
重点解决以下问题:⑴玻璃生产地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⑵玻璃是化合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⑶塑料怎么来地?有什么优缺点?黑乎乎地石油与洁白塑料之间有联系吗?⑷你知道白色污染吗?谈谈你对白色污染地认识?怎样才能消除白色污染?⑸玻璃钢是钢吗?它地制造对你有什么启发?二、合作探究化学在材料研制中地贡献是什么?三、系统总结:(用系统图地形式把下列材料地关系表现出来)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天然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硅酸盐材料玻璃玻璃纤维光导纤维玻璃钢塑料橡胶化学纤维棉花蚕丝铝合金生铁塑料王聚乙烯人造丝塑钢四、诊断评价1、材料大致可分为、、、,请各举一例:、、、。
2、“白色污染”被喻为“城市地癌症”。
白色污染是指造成地污染,在家庭生活中,要消除“白色污染”你地做法是。
3、自行车是最常用地交通工具之一。
请具体说出制造自行车地材料有哪些?并对其进行分类。
4、我校准备在近期举行“使用塑料地利与弊”地辩论,辩论会上你地观点是你地理由和证据是:。
(新)鲁教版化学下册《11.2化学与材料研制》公开课(教案)word版

11.2化学与材料研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开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学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以材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2.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材料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材料的开展日新月异,材料的使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材料的一些知识。
一、金属材料1.包括金属和合金。
2.铝,铜,生铁,青铜,不锈钢。
让学生结合教材加深对这些材料的理解。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物品及其材料性能。
指导学生阅书。
阅书并划出有用信息三、合成材料1.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2.纤维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
3.几种纤维的性质实验。
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的活动与探究。
4.合成材料耐酸碱腐蚀。
5.灼烧聚乙烯,聚氯乙烯。
6.白色污染。
让学生讨论白色污染的产生和防治。
四、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指导学生阅书。
阅书并划出有用信息〕[学生谈感想]学生回忆本节所学[作业]板书设计11.2化学与材料研制一、金属材料1.定义: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2.金属使用的历史过程:3.新型金属材料:4.金属材料的优点及缺点:强度大,但不耐腐蚀。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1.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
优点:耐高温;缺点:脆性大。
2.陶瓷:3.玻璃:三.合成材料〔又称,有机合成材料〕1.主要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化学与材料研制-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化学与材料研制-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基本概念;2.掌握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基本实验操作;3.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化学与材料研制相关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基本概念;2.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基本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化学与材料研制相关问题;2.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教学内容节数教学时数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基本概念 1 45分钟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基本实验操作 2 90分钟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基本概念课时安排本课时需要45分钟。
教学重点1.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定义;2.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基本内容和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基本内容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定义;2.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基本内容:化学反应、化学与材料的结构关系、合成新材料、改进现有材料;3.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应用领域:轻工、建材、化工、航天、能源等。
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基本实验操作课时安排本课时需要90分钟。
教学重点1.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基本实验操作;2.实验中各种设备和试剂的名称及用途。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中各种设备和试剂的名称及用途。
教学内容1.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基本实验操作;2.实验中各种设备和试剂的名称及用途:量筒、烧杯、三角漏斗等实验室基本设备;非金属元素单质(硫、氢、氧等)、有机物(醋酸、葡萄糖等)和无机物(盐酸、氢氧化钠等)。
3.实验要求: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注意安全、准确测量、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化学与材料研制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2.实验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中各种设备和试剂的名称及用途;3.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推理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设计实验一: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实验目的1.学生掌握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性质;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第二节 化学与材料研制 教案(表格式)

化学与材料研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了解材料开发和应用与化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了解普通玻璃的生产原理和应用。
体会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将用途较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较大的物质。
(3)了解常见的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塑料的特点和应用,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4)通过对玻璃钢的成分、性能的学习认识复合材料。
增强对材料开发和研制重要性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几种常见的玻璃和塑料。
提高查询、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化学与技术及社会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化学使社会更美好”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形成科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化学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三.教学难点
认识材料的发展史;了解各种材料的重要应用。
认识常见的塑料和合成纤维。
四.教学过程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面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可以在本节课中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改进,比如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行查询资料,上台汇报,又比如把聚乙烯、聚氯乙烯的鉴别设计成探究实验,可以让本节课的内容更加的多样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材料研制
【教学目标】
1.了解普通玻璃的生产原理,知道几种常见的新型玻璃,体会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将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
2.了解塑料的特性,知道高分子材料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并能用分子聚合的观点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形成过程。
3.通过对玻璃钢制造原理的分析,知道使用混合的方法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能、扩展物质的应用范围,增强对复合材料的开发与研制的重要性的认识。
4.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增强“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化学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
2.“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认识材料发展史,了解各种材料的重要应用。
4.识别几种常见塑料制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细玻璃管、酒精喷灯、食品包装袋、饮料瓶、试管、试管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投影]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来自哪里?
思考并回答问题,小组交流。
从日常用品
的制作材料入手,增强学生对化学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的认识,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
[讲解]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制造这些用具的材料都是通过一定化学变化产生的。
所以化学科学的发展与材料的研制密切相关。
化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导入新课]材料研制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今天学习化学与材料研制。
[揭示目标]投影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知道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
[投影]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材料,还有同学们课前搜集的材料,可以分哪几类?
[讲解]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开发利用的材料很多,除金属材料外,还有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合作探究:
一、用途广泛的非金属材料
[演示实验]取一根玻璃管,置于燃着的酒精喷灯上,把玻璃管拉成两支尖嘴管。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
明确学习目标。
对课前搜集的材料讨论
分类。
记忆:材料的分类:
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等。
观察、思考、回答:
玻璃受热、变软,可拉
细。
介绍材料发
展的历程感受化
学对人类文明进
步的重要作用。
定位学习方
向,导航学习过
程。
培养学生分
析拓展的能力,同
时培养了学生信
息处理的能力。
及时记忆把
课本的知识内化
为学生的知识。
揭开神秘的
化学实验仪器的
面纱。
激发学生进
一步思考玻璃这
种材料是怎么制
出来的。
[过渡]实验室里的胶头滴管就是这样制出来的。
那么,玻璃是怎样制出来的?你知道吗?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玻璃的烧制原理。
并思考以下问题。
[提问]
1.烧制玻璃的主要原料有哪些? 2.主要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讲解]我们把这种主要由硅酸盐组成的材料,称为硅酸盐材料,例如水泥、陶瓷。
[提问]
1.根据上述分析和实验。
你认为玻璃有什么特点?(可以参照物理课学过的内容)
2.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玻璃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投影]
[拓展交流]
阅读总结得出: 1.通常是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 2)、纯碱、石灰
石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在玻璃窑中高温烧制而成。
2.主要反应:
分析、讨论,相互交流。
学生展示:
特点:没有固定的熔沸点,在一定范围内熔化成玻璃态物质。
成分:硅酸钠、硅酸钙、
二氧化硅。
是混合物。
让学生认识到生产玻璃的原料价格低廉、工艺简单,得到的玻璃产品性能优良、用途广泛。
让学生认识
[投影]
普通玻璃因混有铁的化合物而显绿
色,若在玻璃态物质中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就使玻璃显示出特征颜色,制成红玻璃、蓝玻璃等。
若将普通玻璃在电炉里加热软化后急速冷却即成钢化玻璃,其成分与普通玻璃一样,但经这样的处理后,玻璃的内应力消失,机械强度增大,不易破碎。
一旦破碎,碎块也没有尖锐的棱角,不易伤人,是一种安全玻璃,可制运动器材,微波通讯器材,汽车、火车窗玻璃等。
由熔融玻璃拉成或吹成的纤维即为玻璃纤维,是玻璃中的增强材料。
它耐腐蚀、不怕烧、不导电、不吸水、隔热、吸声、防虫蛀,可制太空飞行员的衣服、玻璃钢等。
光学玻璃,它透光性能好,有折光和色散性,可制放大镜、眼镜片、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用凹凸透镜等光学仪器。
将多层玻璃和胶片叠合在一起可制成防弹玻璃。
此外,还有化学仪器玻璃;如试管等。
[提问]玻璃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玻璃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性能和应用有哪些?试根据上述材料和教材自己进行归纳和整理。
阅读思考感受。
阅读课文第,讨论、交
流,相互分析各自收集的玻
璃,归纳其应用和种类。
到:在熔融态的玻
璃中适当添加其
他物质或采取骤
冷等措施,能改变
玻璃的内部结构,
从而得到不同性
能的玻璃、大大扩
展了玻璃的应用
范围。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多识一点”。
二、来自石油的有机合成材料
[过渡]在同学们刚才展示的材料中,
还出现了塑料。
在现实生活中,从包装用
的塑料袋到各种器皿,从广告牌到各种电
器的机壳,到处都有塑料的身影。
[讲解]塑料是一种什么材料?它有哪
些特点呢?实际上塑料是人工合成的一
类有机高分子材料,大都具有质轻、易加
工成型、不导电、不传热、抗腐蚀性强的
特点。
[过渡]我们生活中日常使用的食品
袋、包装袋大部分是用聚乙烯制成的,那
么它又是如何制成的呢?
[投影]聚乙烯的合成
[提问]根据上述过程,你能获取哪些
信息?你读懂了什?发生的是什么变
化?
[师生共同总结]
[投影]
[交流共享]列举所知道
的塑料制品,说说塑料有哪
些独特的性能。
思考分析。
聚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塑
料,它是由许许多多的乙烯
分子连在一起,聚合成大分
子而形成的,发生的是化学
变化。
使学生体会
塑料在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
[提问]上图是表面涂有“特氟隆”的
不粘锅和一些其他的制品,根据你的生活
经验,不粘锅表层有什么特点?这种“特
氟隆”是由什么制成的?有哪些特点?它
有哪些应用?
[讲解]“特氟隆”的化学名是聚四氟
乙烯,是由四氟乙烯小分子聚合而成的一
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塑料。
它的最大特点是
耐腐蚀和摩擦系数非常小,常用来制造容
器、管道、阀门等。
根据聚乙烯和聚四氟
乙烯的合成来看,不同的塑料就是由许多
不同的小分子聚合成大分子而成的。
[投影]
[过渡]塑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
的便利,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任何事物都要用辩正的观点看,都
是一分为二的。
废弃的塑料制品的急剧增
加,给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新的污染—
—白色污染。
[提问]
大家知道塑料为什么会造成“白色
污染”吗?“白色污染”对环境有什么
影响呢?
阅读教材第二段,思考、
分析、回答上述问题。
思考、讨论、交流:
由于大多数塑料在自然
条件下难以分解,长期堆积
造成了“白色污染”。
“白色
污染”会破坏土壤结构,污
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
让学生体会
到化学既能将大
分子变成小分子,
也可将小分子变
成大分子,进一步
感受到化学的神
奇。
[思考]
如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呢?
三、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
[过渡]
玻璃和塑料是我们常见的化学材料,我们知道了他们的许多优点,那他们从性能引用上还有什么缺点吗?有解决的办法吗?
除这两种以外,还有其他的材料,其中常见的就是玻璃钢。
[投影]
[投影]
1.玻璃钢是玻璃还是钢?
2.玻璃钢是如何制成的?玻璃钢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复合材料?
[师生总结]
1.玻璃钢既不是玻璃也不是钢,而是在塑料中加入玻璃纤维制成的。
它既有玻璃的透明性或半透明性,又有钢铁般的高强度。
辩论、总结得出
1.尽量减少不必要使用
的塑料制品;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
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在
自然条件下可降解的塑料;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思考、讨论:
玻璃易碎,塑料质软。
阅读教材,分析、思考
上述问题。
引发学生再
次思考结构与性
质的关系。
认识到物质
的两面性。
物质本
身不存在好坏问
题,只是运用的是
否合理。
引导学生分
析,认识到物质的
两面性。
通过有意混
合可以改善物质
的性能、扩展物质
的使用范围,进一
步增强学生对化
学在实现物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