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碱及其性质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第2课时)教案

第七单元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碱的化学性质和碱的通性。
(2)理解碱的化学性质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设计,学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进一步养成科学的实验素养。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几种常见碱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课前准备】多媒体、实验所需的物品与器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1.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白色固体、易潮解、溶于水放热]2.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白色固体、溶于水放热]3.碱溶液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是什么?[使石蕊变蓝,使酚酞变红]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碱的物理性质及碱溶液使指示剂变色情况,本节我们继续学习碱的化学性质。
二、新课学习二、碱的化学性质视频: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生锈铁钉、碳酸钠溶液,然后再向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观察并记录现象。
2233根据这个反应,常用来制造氢氧化钠视频: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然后再向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现象是什么?[生成蓝色沉淀]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2NaOH+CuCl2=Cu(OH)2↓+2NaClCa(OH)2+CuCl2=Cu(OH)2↓+CaCl2]氢氧化钠还可以与氯化铁反应,进行实验现象是什么?[生成红褐色沉淀]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3NaOH+FeCl3=3NaCl+Fe(OH)3↓]可见,碱的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视频: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视频: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向2个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里分别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立即盖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2碱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让学生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自我成长。
2.能够运用碱的化学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碱性物质在清洁剂、肥料等方面的应用。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基本操作,具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碱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碱的化学性质。
2.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帮助他们建立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图。
3.强调碱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作业小结
1.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与碱的化学性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碱与酸的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共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2碱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第1课时)

第七单元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颜色、状态、溶解性、腐蚀性等性质。
(2)记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俗名。
(3)知道工业上生产熟石灰的过程。
(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使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本,观察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认识几种重要的碱。
(2)通过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性质的对比,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物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碱的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碱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碱的物理性质【课前准备】多媒体、实验所需的物品与器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生活中的碱吗?在生活中有些溶液“摸起来滑滑的”、“尝起来涩涩的”,这些一般都是碱类。
本节我们就来学习碱的相关知识二、新课学习与酸一样,碱也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的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Ca (OH)2〕就是一种碱。
Ca(OH)2 = Ca2+ + 2OH-NaOH = Na+ + OH-这类化合物溶于水后都能产生一种共同的阴离子——氢氧根离子(OH-)。
一、常见的碱活动天地: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注意:由于碱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取用时要特别小心,切勿用手拿!各取适量固体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钙,分别放入小烧杯中1. 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2. 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再观察它们颜色和状态的变化。
视频:氢氧化钠的一些性质如图是氢氧化钠潮解氢氧化钠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表面形成溶液。
视频:氢氧化钠溶于水向1只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溶解情况。
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什么现象?[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视频:氢氧化钙溶于水向另1只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溶解情况。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2.2碱及其性质教案设计

《碱及其性质》教课方案一、设计思想总的思路是先设置情形,经过“活动与研究”,让学生概括总结常有碱的性质,经过小组内的议论合作,研究CO2和NaOH的反响。
以学生为主体,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着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知识与技术:1)经过实验研究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认识其用途。
2)经过研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概括总结碱的通性及差别性并剖析其原由2、过程与方法:经过一些研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相关性质解说相关生活现象。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剖析,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过学生亲自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育学生尊敬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擅长合作,勤于思虑的科学精神。
二、教课的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NaOH和Ca(OH)2的性质2、教课难点:碱的通性及差别性三、实验准备: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盐酸、蒸馏水、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烧杯、试管、装满CO2软塑料瓶4个、生锈的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四、教课过程教课过程教课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企图环节经过视频导入引【视频引入】请同学们看视频“红色喷泉”观看视频出新问【解说】烧瓶中装满氨气,胶头滴管中盛思虑问题题,激发学生的求放的是水。
当挤压胶头时看到什么现象?【叙述】描绘现象知欲而且指引学创认真观看,描绘现象,并解说其原由。
解说原由,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压生描绘实验现象设【过渡】氨水是一种碱,能使酚酞变红,强差,氨水使酚酞变红。
解说实验现象。
情境碱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呐?我们一同学习第生:读学习目标二课时【板书】碱及其性质目注明确开始今日的学习【设疑】常有的碱有哪些?经过实验激发学下边就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例来经过生学习兴趣,培育实验研究碱的化学性质安全实验的操作认识研究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意识,及规范操作。
认真认真阅读实验内容加强学生们团结协作的意识。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教案设计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a、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
b、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通过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化学学科
的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b、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观察细致、勇于创新的科学
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探究性试验的探究过程。
(2)难点: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认识到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2.通过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了解碱的通性及碱的实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性质与变化。
3.通过实验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信息。
4.通过比较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学习概括、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碱的通性。
难点:学习概括、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蒸馏水、生锈的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气体、洁净的试管、烧杯等。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一、碱的性质
氢氧化钠,白色固体,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氢氧化钙,白色粉末状固体,俗名消石灰、熟石灰,具有腐蚀性。
二、碱的通性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碱及其性质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俗名、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交流和讨论中自主地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碱的图片导入新课.
板书:碱及其性质
探究活动一:
一、引导认识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完成下列活动,并填写下列表格.
1.实验:各取少量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分别放入小烧杯中
观察他们的颜色和状态
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颜色和状态的变化
向两只小烧杯中放入少量水,振荡,触摸烧杯外壁,观察溶解情况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动手实验、思考、回答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小结: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思考
渗透物质的分类观
以此得到碱的第一条化学性质
小结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思考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谈收获
整理知识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挑战自我
巩固整理
学习方法的培养,巩固学习成果
探究实验三、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试 液
加入氢氧化钠后矿泉水瓶的变化
氢氧化钠溶液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总结反应现象及结论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问题:矿泉水瓶变瘪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了,还可能是与水反应.
思考、讨论,回答
激发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
设计方案
采用对比的方法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常见的酸和碱《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碱及其化学性质》【教学内容】:碱及其化学性质【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常见碱的化学性质和碱的通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回顾及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碱的化学性质及用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能源意识,强化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几种常见碱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教学流程】一、学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1、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能与C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石灰水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 ,常用于CO2的检验。
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常用于CO2的吸收。
3、能与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现象:氢氧化钙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现象: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现象:碱的通性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类物质在水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溶液变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色。
2、碱+非金属氧化物= + ,(不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CO2 + NaO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2 + NaO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碱溶液 +盐溶液= + 属于反应(填化学基本类型)。
KOH + CuSO4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OH )2 + Na2CO3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指两种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有______或有______,或有______生成。
二、究1、设计探究实验:NaOH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猜想到底是哪种微粒使无色酚酞变成了红色?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吗?(让学生相互讨论解决)2、设置探究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讲解: NaOH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三、讲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共同讨论它们的化学性质,然后再归纳总结出碱的化学性质,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碱会有更深的认识.提问:大家回忆我们是从哪些方面研究酸的化学性质的?今天我们也按同样的思路来学习碱的化学性质.分组实验: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总结得出:碱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几种常见的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由探究实验知道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过程和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究,并比较、归纳和概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能应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的探究,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讨论、实验进一步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以及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魔术表演引入:“清水变牛奶”,让学生通过已知的化学知识解释,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再表演“不吹自大的气球”。
提问:气球为什么不吹自大哪?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解释出其中缘由。
今天外面学习的内容是——常见的碱。
首先来认识氢氧化钠,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固体。
提问:如何取用氢氧化钠,能直接用手拿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被氢氧化钠腐蚀的鸡爪。
正是由于氢氧化钠的强的腐蚀性,由此我们俗称氢氧化钠为?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呢?引导学生观察,然后互相交流。
观察、思考并对已学知识的回顾Ca(OH)2+CO2=CaCO3↓+H2O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NaOH时必须十分小心。
进行化学药品的安全知识教育。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热情。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到水中溶解,让学生触碰试管外壁,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的现象。
氢氧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放热,把它放在空气中又会如何?用两只表面皿把氢氧化钠固体颠换,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不久就沾在表面皿上,从而得知氢氧化钠会潮解。
提问:潮解是不是化学反应呢?为什么?
氢氧化钠还有哪些用途呢?引导学生阅读氢氧化钠的用途。
其实氢氧化钠还可以做叶脉书签,课本有制作叶脉书签的家庭小实验。
认识完氢氧化钠,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
在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澄清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提问:同学知道氢氧化钙是如何制取的吗?它俗称什么?
实验展示:氧化钙和水反应,并要求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除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之外,常见的碱还有哪些,并写出他们的化学式?这些碱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我们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进行探究。
请一位学生来完成实验,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并进行相应指导。
实验: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的结论。
结论:(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问: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两只试管内的溶液颜色深浅有所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我们留作课后思考。
氢氧化钙可做建材,利用到它什么性质呢?同学们能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氢氧化钠密封保存仅仅是因为潮解的原因吗?展示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提示学生注意观察。
提问: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请同学分析一下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其中又涉及到什么化学反应呢?注意把碱的一些性质联系起来。
上面两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两个反应相似,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问题:硫酸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为了周围居民的安全,利用我们已知的化学知识帮居民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揭晓“不吹自大的气球”的秘密?注意联系一些已学的物理知识
来考虑。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
观察并结合课本归纳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熟石灰、消石灰CaO+H2O==Ca(OH)2
通过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从而引入对另一种碱Ca(OH)2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把疑问解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时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活动与探究】
1、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
将氢氧化钙、粘土和沙子混合,用来做建筑材料,就是利用氢氧化钙的这一性质。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会发生下列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讨论:上面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的两个反应类似,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交流与讨论】
【讨论结果】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这两个反应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心,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的化学式特点是都由金属元素与原子团组成。
原子团:CO2→CO3原子团、SO2→SO3原子团、SO3→SO4原子团(氧原子数增加1个)。
所以:2NaOH+SO3====Na2SO4+H2O
【总结】
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