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刘天华二胡练习曲47首(整理版)
刘天华

刘天华在教学之余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并在 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 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 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 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 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 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 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 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 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 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 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 2首。 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 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 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 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 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 悲空闲”)。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 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 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 二首,其中他改编的《飞花点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 录制唱片,现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
• 刘天华认为音乐的重要目的,便是在表达人的感情以使听 者感动。如他提到胡琴的音乐时便说:「不论那种乐器那 种音乐,只要能给人们精神上些少的安慰,能表视一些艺 术的思想,都是可贵的」。但这些目的,必须是普及于大 众的,而不是「以音乐为贵族们的玩具」,这种让音乐及 于平民的想法,实与当时的五四时代的白话文运动有着相 同的精神。 除了表达感情思想及获得心灵上的安慰之外, 和当时许多人对音乐及的看法一样,他也主张音乐要能激 励人心,以振国家民族,他希望一种「能唤醒一民族灵魂 的音乐」,这种想法与刘天华的爱国心相结合,如他所作 的《光明行》这首胡琴曲便有这种激励人心的作用。
刘天华和华彦钧的二胡音乐比较

刘天华和华彦钧的二胡音乐比较作者:邓志芳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第07期摘要:刘天华和华彦钧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音乐家,都以二胡的演奏和创作为主。
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他们的比较,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这些音乐的价值。
关键词:比较创作风格音乐刘天华和华彦钧是我国近代的音乐家,独特的二胡曲一度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但他们的作品在创作风格、演奏技巧和旋律情感上有很多的不同。
下面,笔者就对其相同和不同点作出比较。
一、所处时代和出身的异同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出生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5岁时考取了常州中学,参加了学校军乐队,1922年刘天华受聘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任教,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他孜孜不倦地向民间艺人学习,同时向外国专家学习小提琴,然后把这些乐器的演奏技巧又融会贯通地运用到二胡曲中。
华彦钧(1893-1950),江苏无锡人,小名叫阿炳,从小随父进道馆学习奏各种乐器。
35岁时双目彻底失明,流落街头,成为浪迹天涯的民间艺人。
刘天华和华彦钧同出生在旧社会,他们目睹了旧中国的黑暗,亲身体会了民众水深火热的生活,唤起了他们对贫苦的爱怜和对美好的追求,他们都用音乐抒发情感,寄托情思,憧憬未来。
由于刘天华和华彦钧的身世不一样,所以他们创作的二胡曲的情感表现也有所不同。
二、创作思想的异同刘天华和华彦钧都没有经过音乐院校的专业学习,但最后都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二胡,二胡成了他们最主要的演奏乐器。
由于他们自身不同的客观条件,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创作追求,在创作方法、创作数量、创作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刘天华为了能让二胡具有“大器”风范,充分发挥二胡的音色,在二胡曲的创作中大量借鉴了小提琴中的各种演奏技巧,其中也不乏新鲜的弓法、指法、五线谱记谱等。
如《空山鸟语》中的“同音换指”、《光明行》中的“顿弓”“颤弓”艮有趣味性。
刘天华二胡练习曲47首(整理版)精编版

刘天华二胡练习曲47首怎样学习刘天华先生创作的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刘天华先生所创作的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共分D,G,F三个调,其中D调(民间称小工调,也叫15弦)37首;G调(民间称正宫调,也叫52弦)7首;F调(民间称6字调,也叫63弦)3首。
这片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每一首都包括一种或数种重要的二胡基础奏法,可以说是二胡学习者最好的初级学习资料,希望读者珍爱它,钻研它。
并要彻底掌握它。
一.D调部分D调一把各音的位置在内外弦上完全相同,按音也比较容易,所以初学二胡的人都从D调开始,刘天华先生为D调创作的37首二胡练习曲中有29首是上把(一把)练习曲,8首是中把(二把)练习曲现在把每一首练习曲的内容重点和学习方法写在下面。
练习一,二,三是空弦练习,中板速度,一二曲都用全弓,三曲二分音符用全弓,四分音符用半弓。
时要注意演奏姿势,持弓方法和运弓的三项基本原则。
要求内外换弦灵敏,音质纯净动听。
练习四,五是一指在内外弦上按音练习。
练习四中的全音符,二分音符用全弓,四分音符用半弓。
练习五最后两小节外,其余全用上半弓演奏。
要求两曲按音准确。
练习六,七,八是一,二两指的按音练习。
练习六和练习七的弓法与练习三,四相同。
些三曲要求按音准确并保留一指。
练习八除做到上述要求外,还要用上半弓圆滑地奏出一弓两音。
练习九,十,十一是一,二,三三个手法的按音练习。
些三曲除了要注意按音准确和保留一,二指外,练习九要在每一小节奏一长弓,速度不可过快,要求用弓平稳,音质纯净并强奏每一小节的第一拍子。
练习十要注意内外换弦,在换弦时不但要运弓灵敏,也要节拍准确。
练习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七是一,二,三,四四个手指在内外弦上的练习。
要注意八度音程的跳跃,保留手指和四指的按音准确。
练习十四,十六,十七是小快板速度,要求各指动作灵活,所以叫活指练习。
在练习以上五曲以前,读者可以首先练习上,下行音阶,即练习十五是附点练习,要注意附点音符的拍子。
因为附点前面的音符时值长,附点后面的音符时值短,如拉一长弓推一短弓,就要影响下一长弓的演奏。
最新二胡考级曲目

最新二胡考级曲目最新二胡考级曲目目前我国的业余考级因各地的考级组织机构不同而有差别,除中央音乐学院各专业最高级均为九级以外,其他各地、各考试机构大多定为十级。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分享二胡考级曲目,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级乐曲:《田园春色》陈振锋曲《天上星星亮晶晶》儿歌《鄂伦存族小唱》鄂伦春族民歌练习曲:《空弦运弓练习》刘天华曲《一、二指按弦练习》刘天华曲《一、二、三指按弦及内外弦变换练习》刘天华曲《一、二、三、四指按弦及四分附点音符节奏练习》刘天华曲《一个把位的D调音阶练习》王国潼曲第二级乐曲:《弓桥泛月》陈振译曲《电影《城南阳事》主题歌》(美)奥德维曲《敖包相会》通福编曲《小曲好唱口难开》张敬安欧阳谦叔曲练习曲:《一指换把练习》刘天华曲《二指换把练习》刘天华曲《第一把位模进练习》王国潼曲第三级乐曲:《小花鼓》刘北茂曲《新农村》曾加庆曲《喜洋洋》刘明源曲练习曲:《各调五声音阶练习》王国潼曲《换把练习》赵寒阳曲《小指练习》张韶曲第四级乐曲:《良宵》刘天华曲《赛马》黄海杯曲沈利群改编《光明行》刘天华曲练习曲:《降B调上把音准校正练习》王曙亮曲《连顿弓练习》张锐曲《各调五声音阶练习》王国潼曲《指序练习》刘德海曲第五级乐曲:《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拉骆驼》曾寻编曲《喜送公粮》顾武祥孟津津曲《怀乡行》陆修棠曲练习曲:《C调力度练习》刘逸安赵寒阳曲《快弓换弦练习》俞鹏曲《音型模迸练习》王国演曲《D 调溜手曲》张韶曲《快速换把练习》王国潼曲第六级乐曲:《翻身歌》王撷诚曲王国潼改编《金珠玛米赞》王竹林曲《赶集》曾加庆编曲《三宝佛》古曲练习曲:《三连音换弦练习》赵砚臣曲《传统把位间的换把练习》宋国生曲《两手配合练习》周耀锟曲《中把综合练习》王国渔曲第七级乐曲:《月夜》刘天华曲《烛影摇红》刘天华曲《河南小曲》刘明源曲《红军哥哥回来了》原野张长城曲练习曲:《综合练习》赵砚臣曲《两手配合练习》王国幢曲《颤音练习》张慧元曲第八级乐曲:《豫北叙事曲》刘文金曲《江河水》东北民间乐曲黄海杯移植《秦腔主题随想曲》赵震宵鲁日融曲《听松》华彦均曲练习曲:《综合练习》宿英曲居文郁改编《活指换弦练习》赵砚臣曲《D 大调综合练习》宋国生曲《混合节奏练习》周耀辊曲第九级乐曲:《二泉映月》华彦均曲《病中吟》刘天华曲《三门峡畅想曲》刘文金曲《葡萄熟了》周维曲《洪湖人民的心愿》闵惠芬曲练习曲:《换弦与指距练习》王国潼曲《固定音型换弦练习》冯智皓曲《D 调琶音综合练习》赵砚臣曲第十级乐曲:《一枝花》张式业改编《汉宫秋月》民间乐曲蒋风之订谱《蓝花花叙事曲》关铭曲《新婚别》张晓峰朱晓谷曲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周耀锟曲《五声音阶练习曲》赵砚臣曲《吉普赛之歌》片段萨拉萨蒂曲拓展二胡考级考什么二胡考级程度分为10个级别,最高级为第10级,十级以上增设演奏级。
刘天华二胡练习曲47首

刘天华二胡练习曲47首怎样学习刘天华先生创作的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刘天华先生所创作的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共分D,G,F三个调,其中D调(民间称小工调,也叫15弦)37首;G调(民间称正宫调,也叫52弦)7首;F调(民间称6字调,也叫63弦)3首。
这片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每一首都包括一种或数种重要的二胡基础奏法,可以说是二胡学习者最好的初级学习资料,希望读者珍爱它,钻研它。
并要彻底掌握它。
一.D调部分D调一把各音的位置在内外弦上完全相同,按音也比较容易,所以初学二胡的人都从D调开始,刘天华先生为D调创作的37首二胡练习曲中有29首是上把(一把)练习曲,8首是中把(二把)练习曲现在把每一首练习曲的内容重点和学习方法写在下面。
练习一,二,三是空弦练习,中板速度,一二曲都用全弓,三曲二分音符用全弓,四分音符用半弓。
时要注意演奏姿势,持弓方法和运弓的三项基本原则。
要求内外换弦灵敏,音质纯净动听。
练习四,五是一指在内外弦上按音练习。
练习四中的全音符,二分音符用全弓,四分音符用半弓。
练习五最后两小节外,其余全用上半弓演奏。
要求两曲按音准确。
练习六,七,八是一,二两指的按音练习。
练习六和练习七的弓法与练习三,四相同。
些三曲要求按音准确并保留一指。
练习八除做到上述要求外,还要用上半弓圆滑地奏出一弓两音。
练习九,十,十一是一,二,三三个手法的按音练习。
些三曲除了要注意按音准确和保留一,二指外,练习九要在每一小节奏一长弓,速度不可过快,要求用弓平稳,音质纯净并强奏每一小节的第一拍子。
练习十要注意内外换弦,在换弦时不但要运弓灵敏,也要节拍准确。
练习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七是一,二,三,四四个手指在内外弦上的练习。
要注意八度音程的跳跃,保留手指和四指的按音准确。
练习十四,十六,十七是小快板速度,要求各指动作灵活,所以叫活指练习。
在练习以上五曲以前,读者可以首先练习上,下行音阶,即练习十五是附点练习,要注意附点音符的拍子。
因为附点前面的音符时值长,附点后面的音符时值短,如拉一长弓推一短弓,就要影响下一长弓的演奏。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如下:(根据时间和作曲家的方式分类)·1920--1940刘天华:刘天华二胡十大名曲,包括:《病中吟》(1915)、《月夜》(1918)、《空山鸟语》(1918)、《苦闷之讴》(1926)、《悲歌》( 1927) 、《良宵》(1928.1.22)、《闲居吟》(1928.6)、《光明行》(1931) 、《独弦操》(1932.1)、《烛影摇红》(1932)(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华彦钧(阿炳):《听松》(1939)、《二泉映月》、《寒春风曲》·1950--1959孙文明:《流波曲》(1952)刘文金:二胡协奏曲《豫北叙事曲》(1959)黄海怀:赛马(1959)·1960--1969刘文金:二胡协奏曲《三门峡畅想曲》(1960,陈钢编曲)、《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梁祝协奏曲》黄海怀:《江河水》(1962)·1970--1979鲁日融:《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欢乐的秦川》、《采花》、《摇篮曲》、《曲江吟》周维:《葡萄熟了》王国潼、李秀琪:《奔驰在千里草原》(1972)·1980--1989刘文金:《长城随想》吴厚元: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朱昌耀:《江南春色》、《苏南小曲》、《欢庆锣鼓》陈耀星:《战马奔腾》、《陜北抒怀》张晓峰、朱晓谷::二胡叙事曲《新婚别》(1980)陈刚、何占豪:《梁山伯与祝英台》谭盾:二胡、扬琴二重奏《双阙》(1984)陈能济:二胡协奏曲《明月几时有》(1988)何占豪:二胡协奏曲《乱世情侣》、二胡协奏曲《别亦情》杨春林:双二胡协奏曲《长恨歌》何占豪:二胡协奏曲《莫愁女幻想曲》(1987)阎惠昌:二胡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幻》(1987)张式业:《一枝花》(改编)(1982)·1990--1999王建民:《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1992)、二胡与管弦乐队《姑苏行》(1995)、二胡协奏曲《杨贵妃的故事》(1998)高韶青:《随想曲》谭盾:《火祭》(1995)严洁敏:《卡门主题随想曲》黄安伦:二胡与交响乐《敦煌古谱四首》(1997)瞿春:《霓裳曲》(浙江民间乐曲)吴华:二胡及革胡双协奏曲《天仙配幻想曲》(1995)黄晓飞:二胡协奏曲《爱河之春》(1997)、二胡协奏曲《长恨歌》、二胡协奏曲《母亲》、二胡与钢琴《怀念》、二胡协奏曲《六月雪》关铭:《蓝花花叙事曲》金夏载:《春江水暖》庐亮辉:《疆风舞韵》顾冠仁:二胡协奏曲《夜月》许可:二胡与钢琴《风韵》(1991)、二胡与钢琴《思念》(1993)、《摇篮曲》(1996)王燕樵:二胡与管弦乐队《百鸟朝凤》(1990)陈怡:二胡与弦乐队《胡琴组曲》(1998)外山雄三:二胡与管弦乐队《桥》(1998)松尾佑孝:胡琴协奏曲《天风爱舞和庵》(1998)、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作曲:梁云江·2000--刘文金:《二胡套曲——如来梦》(2002)、二胡与琵琶与乐队《火—彩衣姑娘》( 刘文金曲,二胡:王颖琵琶:邓乐)刘学轩、《第二二胡协奏曲》、《二胡协奏曲》、《山林之秋》二胡与丝竹室内乐团、《二》低音二胡与南管团、《港都、春花、夜雨》给二胡与民族室内乐贾鹏芳:《睡莲》(2002)关乃忠:《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陆橒:《西秦王爷》(2003)莫凡:胡琴协奏曲《京风》谭盾:胡琴协奏曲《卧虎藏龙》(2003)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杨青:《秋之韵》王之辉、景建树:《黄水韵》王曙亮、梁奇:《剪窗花》许可:《大莫敦煌》(2004)、《黄沙古道》(2004)杨勇:二胡与大提琴二重奏《河曲》(2001)蔡东铧:二胡协奏曲《浮徒》(2007)、二胡与乐队《幽满庭》(2007)、(二胡、中阮、扬琴、打击乐)《三生石》(2007)朱毅:二胡与管弦乐队《西域风情》(2004)王燕樵:二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阿吐什的朝晨》(2001)刘文金:《雪山魂塑》高韶青:《蒙风》(2008)·改编作品《查尔达斯》(维多里奥·蒙第)《流浪者之歌》( 巴布罗·萨拉萨第)《渔舟唱晚》(关伟07年)《中花六板》(江南丝竹)《罗西尼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90年编)《浪漫曲》(鲁宾斯坦/93年编)《乘著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93年编)《夜曲》(柴可夫斯基/95年编)等。
近代主要二胡代表人物简述

近代主要二胡代表人物简述近代主要二胡代表人物简述二胡,在经历了从胡文化、西域文化到中原文化相汇相融的近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后,成为了民乐的一个重要主体。
它反映出的不单单是一件乐器的变迁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变迁,二胡的变迁与发展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趋向,并在民乐发展以及民乐思想的演变中形成影响,甚或推波助澜。
由此,完全可将二胡文化当作民乐思想的一种基质来看待。
二胡是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深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人们对二胡的喜爱程度,不亚于外国人的小提琴。
二胡的音色,沉闷,高亢,犹如人声,有一种对世事洞察,娓娓道来的内敛。
同时二胡讲究旋律,不重和声,也不张扬,追求含蓄,因此二胡是最民族化也最适合表达传统中国人的感情不过了。
20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下,出现了如阿炳,刘天华等二胡艺术大师,他们将二胡由伴奏乐器发展为独奏乐器,把二胡从民间自流状态逐步引向专业化的道路,他们的艺术创新和主要成就奠定了近代二胡的发展,也最能体现近代二胡的技术和风格特色。
刘天华对二胡演奏方法进行了改良,既由原来的只有第一把位演奏,改为效仿小提琴,扩展为第二,三,四,甚至第五把位的演奏。
从此,二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另外,华彦钧(阿炳),也对二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50~60年代二胡的制作进入了发展阶段,对二胡制作进行了定型。
华彦钧,又名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
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博采众长,广纳集群,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
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这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中西合璧 兼收并蓄-文档资料

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练习曲作为提高人们音乐技巧的练习形式,应该说“自古”即有,它在提高表演者的音乐技巧(术)、深化乐意及音乐表现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现代音乐产物的练习曲,更多的是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或者说是西方音乐文化的产物。
二胡练习曲主要是以技术训练为目的,而且它还具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它对二胡艺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能明显的促进练习者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各种技术技巧。
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随着二胡的发展以及作曲家创作意识的觉悟,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形态。
本文对刘天华的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当今的二胡教学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记得民族音乐学家郭乃安曾经说过“民族音乐学要把目光投向人”,任何音乐都是为人服务的,一定要把握住音乐受时代特点的影响,诚如冯光钰所说“民族音乐传统并非静止的、一成不变的。
―个时代的音乐都各有自己的特征……一个时代的音乐又离不开时代特定的现实,必定会在现实中得到丰富……刘天华的作品体现了传统在现代的发展。
”刘天华是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矢志为改进国乐、改革社会、改进文化而付出毕生精力的,所以有必要对其创作背景进行简单论述。
一从创作背景透视刘天华二胡音乐创作的中西合璧特点1 时代背景刘天华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由于当时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思想上积极地投入到新旧文化交接的潮流中。
诚如音乐学家萧兴华所说“刘天华的出现是历史思潮的反应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那个时代,想改变中国音乐落后现状的音乐家为数不少,刘天华以求实的精神在民族音乐的改革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做的带有启示性的工作为以后民族器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影响至今。
”当时正值中国社会发生历史变革的时侯,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一批有识之士在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求“文化救国”。
刘天华顺应了这一时代的潮流,以求”音乐救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新旧文化融合的社会背景使其音乐创作也具有了“兼收并蓄”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天华二胡练习曲47首
怎样学习刘天华先生创作的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
刘天华先生所创作的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共分D,G,F三个调,其中D调(民间称小工调,也叫15弦)37首;G调(民间称正宫调,也叫52弦)7首;F调(民间称6字调,也叫63弦)3首。
这片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每一首都包括一种或数种重要的二胡基础奏法,可以说是二胡学习者最好的初级学习资料,希望读者珍爱它,钻研它。
并要彻底掌握它。
一.D调部分
D调一把各音的位置在内外弦上完全相同,按音也比较容易,所以初学二胡的人都从D调开始,刘天华先生为D调创作的37首二胡练习曲中有29首是上把(一把)练习曲,8首是中把(二把)练习曲现在把每一首练习曲的内容重点和学习方法写在下面。
练习一,二,三是空弦练习,中板速度,一二曲都用全弓,三曲二分音符用全弓,四分音符用半弓。
时要注意演奏姿势,持弓方法和运弓的三项基本原则。
要求内外换弦灵敏,音质纯净动听。
练习四,五是一指在内外弦上按音练习。
练习四中的全音符,二分音符用全弓,四分音符用半弓。
练习五最后两小节外,其余全用上半弓演奏。
要求两曲按音准确。
练习六,七,八是一,二两指的按音练习。
练习六和练习七的弓法与练习三,四相同。
些三曲要求按音准确并保留一指。
练习八除做到上述要求外,还要用上半弓圆滑地奏出一弓两音。
练习九,十,十一是一,二,三三个手法的按音练习。
些三曲除了要注意按音准确和保留一,二指外,练习九要在每一小节奏一长弓,速度不可过快,要求用弓平稳,音质纯净并强奏每一小节的第一拍子。
练习十要注意内外换弦,在换弦时不但要运弓灵敏,也要节拍准确。
练习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七是一,二,三,四四个手指在内外弦上的练习。
要注意八度音程的跳跃,保留手指和四指的按音准确。
练习十四,十六,十
七是小快板速度,要求各指动作灵活,所以叫活指练习。
在练习以上五曲以前,读者可以首先练习上,下行音阶,即
练习十五是附点练习,要注意附点音符的拍子。
因为附点前面的音符时值长,附点后面的音符时值短,如拉一长弓推一短弓,就要影响下一长弓的演奏。
所以在奏附点后的音符时要轻擦弦快推弓,好使拉推弓时运弓的长度相等。
练习十八是上半弓练习,全曲要求活泼跳跃,练习时要充分发挥短弓的特点。
曲中的八分休止符是改换运弓方向的界线,要特别注意每拍的开始音是出弓还是入弓。
练习十九是上半弓和下半弓的交互练习,中间并穿插着保持音(标有“一”的音符)。
结尾的保特音要奏得坚强饱满,不要拖拉,更不要越奏越快。
练习二十中弓练习(中板速度),全曲每拍一弓,附点的拍子要准确。
练习二十一中弓练习(中板速度),是长弓中间的十六分休止符练习,弓法是长弓断奏,奏至休止符处要把弓子停顿四分之一拍的时间不要在休止后换弓。
其中因休止符所在位置不同,因此有的拍子比较难拉,可先用手打着拍子唱,唱好再拉。
练习二十二(中板速度)是长弓练习,除要准确地奏出附点的拍子外,还要注意标有连接线的音。
练习二十五(中板或小板速度)是三十二分音符的活指练习,每拍奏一全弓,练习时要注意保留手指,并要求手指动作灵活。
练习二十七(中慢板速度)是揉弦和复附点的练习曲。
复附点前后两音的运弓法请参看练习十五的说明。
在练习此曲之前要求读者能撑握正确的揉弦方法,不然容易产生偏重练习曲中的音符而忽略揉弦技巧的练习。
练习二十八(中板速度)是长弓,短弓,强音,休止符和强顿弓的复习,要求
练习三十(小慢板速度)是绰弦练习,也是揉弦,附点和连接线的复习。
奏此曲中的绰弦不移动把位,只滑动绰弦的手指。
“卜”,“う”两种符号标在一个音符上的时候时要先奏“卜”后奏“う”。
练习三十一(中板速度)是顿弓和长弓的练习,要求顿弓活泼跳跃,长弓圆满平稳。
练习三十四,三十六是打弦练习,要求打弦时手指动作灵敏,打出的声音清楚明快。
希望读者在练习此二曲之前,首先进行单独的打弦练习,等基本掌握打弦技巧之后再练习此二曲,以免顾此失彼。
练习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都是中板速度)是D调二把的固定把位练习,每音奏一弓,练习三十七和三十九中的二分音符用全弓演奏,四分音符用半弓演奏,练习三十八和四十用中弓演奏。
要求读者通过这四首练习曲的学习能够熟练而准确地奏出D调二把中所有的音。
前两曲是一,二,三三个手指在内外两弦的分别按音练习。
三十九是一,二,三,四四指在内外弦上的分别按音练习,其中相邻两指标有相同的手指符号的是下伸指技巧,奏时要用该指由前一音滑至后一音。
这四首练习曲都是要保留手指,并要求音高准确。
练习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是跳指换把和滑指换把的混合练习,要求跳指换把敏捷熟练,滑指换把圆滑动听。
习奏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附录部分除外)时。
要注意手指符号在换把中的作用和规律,以备此后遇到不标把位的换把乐曲时,也能正确的演奏出来。
练习四三未尾的附录和练习四十四就是不标把位符号的练习曲,读者可根据手指符号来确定各个把位。
练习四十二和四十三未尾的两睂附录是刘天华先生集中了二胡换把的主要规律,而编写成的十四条二把换把练习曲,希望读者能学得精钻得透。
二,G调部分
G调一把各音的指位和D调一把的指位只有外弦的第二指不同,其于的完全相同。
因为D调外弦上一,二指的:“6 7”是全音关系,G调外弦上一,二指的
“3 4”是半音关系,所以G调外弦上一指和二指的距离大约是D调外弦上一指和二指距离的二分之一。
刘天华先生为G调创作了七首二胡练习曲,现在把每一首曲的内容重点和学习方法写在下面:
练习二十三(中板速度)是G调内弦上四个手指的按音练习。
G调内弦和D 调内弦上的指位完全相同,如果有D调的基础再练此曲是不会感到困难的。
练习时要注意此曲中的“2”都要用四指按音,并要注意保留手指。
练习二十四(中板速度)是G调外弦上四个手指的按音练习。
G调外弦第二指所按的音是半音,在练习中要特别注意第二指的位置和音高。
其于手指的位置仍同于D调。
也要注意保留手指。
练习二十六是内外外弦的交互练习,中板速度,要求音高准确,换弦灵敏,并要保留手指。
为了把音按准,读者可以在习奏此曲之前进行
和
的音阶练习以熟悉每个音的位置,尤其是通过相邻的练习,可以考察出
的音是否准确。
练习二十九(小快板速度)是一长弓奏四个十六分音符的练习,要求音高准确,按指的动作灵活。
缗三十二,三十三(都是小慢板速度)是一拍奏三弓的练习,遇拍节时前半拍奏一长弓,后半拍奏两短弓,要求动弓灵敏,发音坚实有力,并始终保持同样的速度。
练习三十五(小快板或小慢板速度)是短弓的快速练习,全曲除最后一小节外,都要用短弓演奏,要充分表现出短弓轻快活泼的特点。
此曲节奏较复杂,音符时什较短,开始练习时可以放慢速度,待练熟后再逐次加快速度。
全曲只一音标有手指符号,其余的音用哪一手指来按弦,请读者自己去考虑。
如第七小节
中的“2”和第十四小节中的“2”都应该用
哪一指来按弦?
三,F调部分
F调一把各音的传统指位和以上两调有很多不同,为了适应以五声音阶为主的乐曲的演奏需要,F调一把的把位较前两调一把的把位下移半音。
假如不下移半音,一指在内弦按,在外弦按“4”,这两个音在五声音阶中很少用,一指经常州就要闲着。
四指在外弦上只按出“7”不能按。
把位下移后,一指在内弦上可按
和“1”在外弦可按“4”和“5”(一指按“4”时只上伸或上滑手指不移动把位),四指在外弦上可按。
这样一来F调一把就较上述两调增加两个音,并形成弦的独特风格,京剧中的西皮就是用这种弦。
练习四十五(中板速度)是F调一把内外弦的分别练习,用以熟悉指位,要求音高准确,并保留手指。
在练习此曲之后,可把两弦上的音连在一起反复练习
,遇
和时要通过比较来审查按音是否准确。
练习四十六(快板),四十七(小快板)是刘天华先生动用京戏风格创作的两首练习曲。
要求表现出浓厚的京剧舞蹈风格,动弓灵活有力,音高准确,并尽量保留手指。
练习时要注意一指在内弦上按“1”和在外弦上按“4”“5”时,指头不要离开琴弦,要做灵巧的滑动。
这种滑动如能掌握好听起来觉察不出是用同一手指滑出来的。
练习四十七的指法和节奏都比较复杂,初学时可用慢板速度来练习,待掌握以后再用小快板速度来演奏。
谱中“卜”的奏法和一般的单独绰弦不同,奏时要先由标有“卜”号之音起向上(千斤方向)快滑奏出“う”的效果,当手指滑离该音的半音时,再向下迅速滑回原位,奏出“卜”的效果,现今称这种奏法叫下回滑音。
这里“う”和“卜”是紧密连结在一起的,所以奏时要快,以免拖拍子。
谱中连续标有两个三指符号的地方,要用三指从前一音滑到后一音,将后一音奏出如“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