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十首二胡名曲的创新之处

合集下载

刘天华二胡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刘天华二胡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 ] [ ] ・ ・ 平 著 焦 东建 / 茉 莉 译。 音 乐演 奏 艺 术 》 人 2 俄 根 莫 齐 董 《 . 民音 乐出版 社 [ ] 魏 育 茹 . 阮 、柳 琴演 奏 曲集 》安 徽 文 艺 出版社 , 0 3 3 《 . 20 .
( 北京师范 大学艺术与 传媒 学院 )
投稿 热线 :1 1 4 6 \1 5 l 8 j 7 1 0 1 8 8l 2 9 3 45 9
q q:5 0 4 4 \E a 】 w 一 91 @a c r 4 6 8 5 m i :1 k 9 9 3 Ia. o n n
刘天华二胡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 曾艳萍
刻的思想 内容 ,他 的每首作品里无不充满 了对 国家 的忧虑,对 生活的 热爱 ,对 前途 的 向往 ,对 光明的追求 。 新颖 的形式:二胡这件 乐器 已流传 了上千年 ,但 一直处于为其 他乐种合奏及 为戏 曲伴奏的附属地位 ,在刘天华之前 ,没有人为它专 门创作作品,悉数千年流传的古 曲,没有 二胡作 品,多少为我们留下 了无尽 的遗憾 。刘天华对于二胡艺术 形成 的贡献在于 ,不论对 于二胡 的各方面都赋予了新的新式 ,首先对二胡乐器 的改革 ,传统的二胡琴
所 说“ 及 胡 琴 这乐 器 ,从前 国乐 盛行 时 论 代, 以其为胡乐,都鄙视之 ;今 人误 以为国 乐 ,一般鄙视 国乐者 ,亦连累及之,这实乃
独特 的创 新 :二十世 纪初是 中西文化 交流 的初期 ,刘天华先生 自幼受到民问音乐
文 化 的熏 陶 ,在 常 州 中学 任 教 师 期 间 ,又 对
具 个 性 的魅 力 所 在 。
手法, 以及 泛音 与空弦音 的巧妙 结合 ,使 乐 曲的意境更为清 妙深邃。所有 这些 独特 的作 曲方法无疑使刘天华先生的二胡作品具有划 时代 的特殊意义 。

论二胡曲《光明行》

论二胡曲《光明行》
关 键 词 :光 明 行 ;结 构 分 析 ;创 新
一 、 刘 天 华 的 生 平 创 作 历 程 刘天华 ,出生于江苏江阴 ,是我 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民族 音乐作 曲家及演奏家。刘天 华受 父亲 新学 思想 的影 响 ,要求 民主、进步 和变 革。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 国乐的突破 口,借鉴 了小提琴 的大段落颤 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 ,融合 了琵琶的轮指按音 、古琴 的泛音演 奏等技巧 ,并确立和运用 了多把位演奏法 。所有这些 ,使二 胡从 乐 曲到 演奏上都增添 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 ,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 重视 的民 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 ,成为 中国民乐 的主角与代 表 ,因而刘天 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 在短暂 的 37年 中,刘天华 刻苦 的学 习 、奋 发的教 学 、先后 创作 了 《病中吟》、《月夜 》、《苦 闷之讴》、《悲歌》、《空 山鸟语 》、《闲居 吟》、 《良宵》 等二胡曲和 《歌舞 引》、 《改进操 》、 《虚 籁》 三首 琵琶 曲、并 创作 了47首二胡练习曲和 15首琵琶练习曲。他 为中华 民族 的音乐发展 事业贡献 了一声 的心血 ,是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册光辉 的一页 。 二 、二胡 曲 《光明行》 的乐曲结构解析 二胡 曲 《光 明行》 是一首复三步 曲式结构的曲子 ,全曲借鉴了西洋 作 曲技巧建立在 主三和弦分解进行 的基础之上 ,并且旋律在 技法上采用 上下 四五度交替转调 的创作手法 ,好像军号 吹响、威武雄 壮 ,给人 以奋 发 向上的力量 。《光明行》 是刘天华十首二胡 曲 中唯一 一首带有 进行 曲 风格 的作 品。根据整个 曲子 的结构 特点 可 以分为 :引子 ,A段 ,B段 , A段 再 现 和 尾 声 。 引子—— (1_4)小节 , 一 ; :;;;i};;;在 D官奏 出,那 是一 支支列队整齐而浩浩荡荡的大军 ,给人以坚定 、豪迈与不可阻挡的感受。 A部—— (5—68)小节 ,由 a、b两个 主题构成 ,形 成主题 的对 比 与调性 的对 比并构 成单二 部 的曲式结 构 。第 5小 节开 始是 乐 曲的第一 段 ,情绪激 昂 ,满 怀信 心 ,发音有力 ,音色饱 满 ,第 9至 l6小 节也 是 一 个重复句 ,句头 的三个 “3”音均要 以有力 的重音 ,来奏 出激 昂的情 绪 。第 2l小节是乐 旺Ii第一段 的后半部分 。第 29小节 开始的顿 弓在 力度 上应用强后 突弱 ,在渐 强 。第 37小节起 是 乐 曲的第 二 段 ,情绪 饱 满 , 表现 了人们手挽 着手向前挺进的动人场面 ,在音乐 中还内含着一种 志同 道合 的人 群之间互 相关 心 、互 相帮助的亲切和温暖的感觉 。 B部— —由 a1与 b1两个部分组成 。属于 复三部 曲式的 中部 。这一 段 以一个 音型在 主——属 调之 间多 次转 掉模 进。在 演奏 时可这 样来 处 理 ,凡是在 内弦上演奏的乐句 ,其中的八分音符均用顿 弓,发音 浑厚而 富有 弹性 ,凡是 在外弦演奏 的乐句 ,其 中的八分 音符均用 宽阔 的分 工 , 发 音明快而铿锵有力。a1部分 是第一 主题 a的派 生 ,b1部分 是 A部第 二 主题 b的变奏。它仅 保留了 b的骨干音 ,在节奏上加入 了连续 的附点 音符进行 。虽然与 A部第二主题 b的结构相同但节奏上却形成了新的对 比 。 Al部——将 A部完整 的再现一 次,采用 的是 “Da Capo”式的静止 再 现手法。这样 ,全曲便构成了完整的复三步曲式 ,最后 进入尾声 尾声——这个尾声同西洋 复三 部 曲式 的 “Coda,部 分相 似 ,带 有第 二 展开的性质。由于整个乐 曲的结构 较大 ,尾声 也因此 而相应地 较长 。 它建立在主调 D宫上 ,更加肯定和巩 固了主调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 ,在 158节后 ,乐 曲有移 至属方 向的 A宫调的倾 向,这便 又打破 了西 洋作 曲 法中关于 “Coda”部分常常 向下属调方 向发展的惯例 。最后以模拟军号 声的主三和弦的分解进行 结束全 曲 ,仿佛人 们游行 的队伍 ,越来 越大 , 更多 的人们加人 了反 日的游行 中 ,乐 曲的最后 出现 了主和 弦分解 的演 奏 ,仿佛是吹响 了号角 ,引导人们前行 ,鼓舞 ^们 坚强不息 ,勇往直前。 三、二胡 曲 《光明行 )) 的创新性 1. 曲式 结 构 的 创 新 性 民间音乐 的演奏 习惯是从快 到慢 ,乐 曲的高潮往往是处 于最后一个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闲居吟》是刘天华创作的十首二胡曲系列之一,是一首表达情感与思想的作品。

在这首曲子中,刘天华用音乐的语言向人们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接下来将从曲子的背景、曲子的特点和韵味、以及刘天华的创作理念等方面来浅谈《闲居吟》。

我们来了解一下《闲居吟》这首曲子的背景。

刘天华是一位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和作曲家,曾获得多项音乐大奖,被誉为二胡演奏的传奇。

《闲居吟》是他在二胡曲系列中的代表作之一,曲子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描写,曲名则源于杜牧的诗句“闲居吟”。

“闲居吟”寓意着闲适、自在、吟诵之意,正如曲子的旋律一样,宁静而深沉,透露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同时也带有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我们来谈谈《闲居吟》的特点和韵味。

这首曲子以古风雅韵为主题,采用了二胡独有的技法和表现手法,以及独特的音色和音效,展现了二胡这一传统乐器的魅力。

曲子的旋律轻盈悠扬,如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听起来让人心旷神怡。

在曲子的编曲和表现手法上,刘天华巧妙地运用了二胡的各种技法,使得整个曲子在音乐上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表现力。

在曲子的韵味上,刘天华融合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同时也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审美理念,使得这首《闲居吟》在风格上独具匠心,成为了一首富有个性和韵味的古典二胡曲目。

我们来探讨一下刘天华创作《闲居吟》的理念。

刘天华认为音乐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因此他在创作这首曲子时,注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他通过音乐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希望通过这首曲子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在创作这首曲子时,刘天华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力求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到这首曲子中,使得曲子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刘天华的《闲居吟》是一首富有古典韵味和现代意蕴的二胡曲目,旋律优美,深沉而悠扬,充满着诗意和意境。

通过这首曲子,我们可以感受到刘天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表达,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他对音乐的热情和对艺术的追求。

论二胡曲《空上鸟语》的独创性

论二胡曲《空上鸟语》的独创性
抒 发 了 作 曲家 对 美 好 未来 的憧 憬 、 希望 和信 心 。 以上 作 品 更 多
的是关注人 的命运与情感 ,是刘天华先生将 自己心中的情 感 无论欢快或是悲痛 , 直接寄托于 自己的音乐作 品当中 , 空 而《 山鸟语 》 则是刘天华先生对 自然景物 的描写 , 与其 他作 品题 材
LT lERAR Y T oRY HE
文 艺 理 论
声 乐 艺 术
论二胡 曲《 空上 鸟语》 的独创性
辛绍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王 敏
( 河北 大学 艺术 学院, 河北 保 定 0 10 ) 7 00
摘 要: 刘天华先生是我 国民族音 乐的改革先驱 , 对二胡进行 了创新性 的改革 , 之走上 了近代 专业化的发 使
择来看 ,病中吟》 《 《 、苦闷之讴 》 《 、悲歌》 《 弦操 》 、独 等作品把他
对 国家 、 对人生命运的悲痛 、 闷和彷徨 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 苦
死般静寂 ,鸟语声” “ 就是来 打破这种静寂 的。全 曲动静 、 虚实 相结合 , 表达了作 曲家崇 尚 自然 、 乐观 向上 的生活态度以及对 未来光 明的追求与 向往 。刘天华先生将 中国古典诗词中浪漫 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 的手法运用 到音 乐作 品的创作 上 , 丰 富了二胡 的音乐创作手法 , 极富独创性 。
1 1 年《 9 8 空山鸟语》 的初 稿问世 , 过刘天华先生无数次 经 的实践与修改 , 十年后才得以定稿 。 这首二胡 曲犹如一幅山水 画, 生动地描绘 了在深林 幽谷间百鸟 争鸣 、 生机盎然 的景 象。
结构与西方音乐 的曲式结构进行 了巧妙 的融合 。《 空山鸟语》 在 曲式 结 构 上进 行 了很 大 突破 ,在沿 用 我 国 民族 民 间器 乐 曲 中常见的多段体结构 的同时, 采用传统音乐 中的递进规则 , 并

刘天华二胡曲《良宵》的艺术特征

刘天华二胡曲《良宵》的艺术特征

刘天华二胡曲《良宵》的艺术特征文/蒋芳一、创作背景《良宵》是刘天华先生唯一一首即兴创作的二胡曲,乐曲短小精美、而又流畅抒情,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经久不衰。

刘天华1895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中极为重要的一位音乐艺术开拓者、音乐教育家、二胡和琵琶演奏家等等。

众 多的称谓都体现出后人对刘天平先生的敬仰之情。

其 中,他在二胡领域的开拓、革新和贡献对当今的二胡艺术影响巨大。

历史史料中记载,二胡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初被称为“奚琴”,在唐代己经十分盛行。

至宋代又有“嵇琴”的称谓,明清时期,二胡传遍大江南北,活跃在中国民间各种戏曲、说唱、乐器 合奏等艺术形式中。

但二胡始终是作为一件伴奏、合 奏乐器而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恰恰是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西文化剧烈碰撞,广大有识之士力图改革创新,振兴中华文化。

音 乐艺术领域则同样展开了一场学习西方音乐文化,改 革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潮流。

刘天华无疑是其中最为醒目的艺术家之一。

由于他的努力,二胡从原先一件简单的民间乐器,而发展成为表现力丰富的民族独奏乐器。

刘天华先生不仅为二胡创建了一整套系统的专业训练方法,而且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二胡独奏曲,共 有10首,如《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 操》《月夜》等等。

这些乐曲饱含着刘天华在中国传统音乐上的深厚功底;对西方音乐的学习、吸收与借鉴;以及他追求西为中用,振兴中国民族音乐的爱国热情。

本文研宄的《良宵》便是其中之一。

正如刘北茂在《刘天华后期的音乐生活》一文中所说的:《良宵》是刘天华“唯一的即兴之作,是他作品中写得最快、篇幅最短、也最易学的一首。

这首乐曲既继承了我国民间音乐中的传统手法,又借鉴了西洋音乐中单二部再现曲式的原则,但整首乐曲仍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味。

通过优美、抒情、轻快、流利的旋律,不仅将除夕之夜愉悦、和谐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而且也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憧憬,对祖国、人生与民族音乐的美好期望,令人听之不觉神情振奋,回肠荡气。

列举出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

列举出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

列举出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
刘天华是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

他的二胡曲目涵盖了广泛的音乐风格,从传统的民族音乐到现代的创作。

以下是一些刘天华创作的著名二胡曲目:
1. 《茉莉花》:这首曲子展示了刘天华的独特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它被认为是中国最著名的二胡独奏曲之一,也是刘天华的代表作之一。

2. 《二泉映月》:这是中国著名作曲家丁善庆的钢琴曲改编而成的二胡独奏曲。

刘天华的演奏将这首曲子诠释得非常细腻动人,使其成为了二胡界的经典之作。

3. 《阳春白雪》:这是刘天华创作的一首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为基础的二胡独奏曲。

它描绘了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美丽景象,以及人们对于新年的期盼和喜悦。

4. 《彩云追月》:这是一首以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二胡独奏曲。

刘天华通过独特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感,将这首曲子演绎得极富情感和浪漫。

5. 《旗袍舞》:这是一首富有中国风情的二胡与钢琴合奏曲。

刘天华通过独特的编曲和演奏技巧,将传统的旗袍舞融合到音乐中,展现了
女性的柔美和优雅。

刘天华的二胡曲目不仅在中国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他的作品展示了二胡的丰富表现力和多样化的音乐风格,为二胡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闲居吟》是刘天华创作的一首二胡曲,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独奏曲目。

这首曲子以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曲家在闲暇时的自在心境。

下面将从曲调、结构以及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对这首曲子进行浅析。

曲调方面,《闲居吟》的曲调以复调为主,旋律流畅,起伏有致。

整首曲子的曲调明快欢快,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

曲调中融入了一些古典音乐的元素,使整个曲子更加典雅高贵。

曲调的变化丰富多样,有时悠扬宛转,有时激昂高亢,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结构方面,《闲居吟》的整体结构紧凑而有机,分为三个部分:前奏、主题与变奏、尾声。

前奏部分以简洁的音符铺垫,像是为接下来的旋律做了铺垫。

主题部分是整首曲子的核心部分,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变奏部分以变化多端的手法展示了作曲家的技巧和创造力。

尾声部分以简洁而温柔的音符结束这首曲子,给人一种回归宁静的感受。

整首曲子的结构十分完整,层次分明,给人以整体感和饱满感。

表现手法方面,《闲居吟》采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作曲家的情感和思想。

颤音、琶音、滑音等技巧的运用使曲子更加生动和丰富。

曲子中还有很多的转音和盈满音的运用,使旋律更加婉转、细腻。

曲子还插入了一些音乐修饰符号,使演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并做出适当的表现。

整个曲子的演奏要求较高,需要演奏者具备较为熟练的技巧和灵活的手腕,才能完美地演绎出曲子的情感和韵味。

刘天华的《闲居吟》是一首曲调优美,结构紧凑且层次分明的二胡独奏曲。

通过这首曲子,作曲家表达了对闲暇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曲子的演奏要求较高,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技巧和情感理解能力,才能将作曲家的意图充分展现出来。

《闲居吟》是一首优美动人的二胡曲,值得乐迷们细细品味。

简述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的创作

简述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的创作

简述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的创作刘天华,中国二胡演奏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创作才华而闻名于世。

他的二胡独奏曲作品给观众带来了无数的音乐享受,为中国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创作既秉承了传统的艺术理念,又融入了现代的音乐元素,兼具了传统与创新。

他在创作二胡独奏曲时,独具慧眼地选择了各种不同的音乐素材,包括民间曲调、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以及跨文化音乐等,将它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而个性化的作品。

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他深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熏陶,充分发挥了二胡独奏的技巧和表现力。

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听到悠扬婉转的旋律,动人心弦的音色,以及充满情感与情绪的表演。

他善于运用二胡的各种技巧,如弓法、指法、颤音等,将不同的情绪和画面通过音乐表现出来,使人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除了传统元素,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还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创新思维。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局限,敢于尝试新的音乐形式和结构。

他善于通过不同的节奏和音符组合突破常规,使作品具有更大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他的作品大胆地尝试了二胡与其他乐器的组合,如钢琴、小提琴等,使音乐更加多元和丰富。

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不仅具有艺术性,更具有指导意义。

他深知作品的演奏技巧对演奏家和学习者的要求,因此在作品中注重技巧性的训练和展示。

他的作品结构清晰,技巧层次分明,使学习者能够有条不紊地掌握和提高技能。

同时,他的作品也鼓励演奏家发挥个性和创造力,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对于二胡演奏技巧的发展和推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体而言,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的创作是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

他的作品不仅令人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之中,也为中国二胡演奏艺术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作品挖掘了二胡独奏曲的无限潜力,并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他的引领下,我们相信中国传统音乐将继续发扬光大,二胡独奏曲的创作也将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刘天华十首二胡名曲的创新之处摘要:刘天华先生一生致力于国乐改进。

他将民间状态的二胡升格为富于独特艺术魅力的独奏乐器,达到高等乐府专业教学的层面。

他创作的作品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他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奠基者、开拓者,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

本文主要从先生创作的十首二胡作品中探究其在二胡方面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刘天华;二胡;创新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9-0108-01
刘天华,江苏江阴人,自幼便受到新式教育的熏陶,他一生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一点——国乐改进。

刘天华先生对与音乐的贡献,主要在于二胡和琵琶领域。

共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又名《安适》)、《月夜》、《苦闷之讴》、《悲歌》(又名《处世难》)、《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又名《除夕小唱》)、《光明行》、《独弦操》(又名《忧心曲》)、《烛影摇红》①。

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

还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

其创作的二胡曲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表达苦闷彷徨心情的作品:在贫病失业中对黑暗社会不满,充满矛盾妥协的《病中吟》;在现实生活中苦乐交集的《苦闷之讴》;表达浓厚忧郁情调,面临危机对国家民族存亡忧虑的《独弦操》;
发自内心的痛苦倾吐如泣如诉的《悲歌》。

2、表达对光明前途的追求的作品:除夕之夜与学生即兴创作的小品《良宵》;富有诗情画意江南田园月景的《月夜》;表达忙里偷闲,悠然自得情绪的《闲居吟》;明朗欢快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光明行》。

3、描绘自然和生活的作品。

描绘大自然深谷空山和鸟语花香的《空山鸟语》;借助舞女飘零身世表达自己一生坎坷生活的《烛影摇红》。

刘天华先生在创作音乐时既重视继承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遗产,发扬创新国乐传统,又重视国外音乐科学理论和经验,从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去推进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了对中西方音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②用刘天华先生自己的话来说是:“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创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具体来说,他的创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乐器的改革和演奏技法的创新上
刘天华参考西洋乐器的构造原理,结合自身的实践,明确了定弦法则,并且在《良宵》一曲当中明确了二胡的三个把位。

改革了二胡的结构,将琴筒由长期采用的圆形改为六角琴。

创造了二胡的弓法指法,使二胡的记谱规范化。

在乐曲中不拘一格的借鉴,吸收中西乐器的演奏技术,在《闲
居吟》中运用类似古琴的泛音,在《空山鸟语》中运用大幅度移动把位滑音模拟鸟叫声,并将其放在不同的音位进行重复,音乐形象生动活泼,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油然而生。

在《光明行》中运用了小提琴的颤弓,并大胆的将最后一段都用颤弓的演奏。

这些种种改革,大大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巧。

二、在乐曲的曲式结构方面
作为现代的作曲家,刘天华既熟练的掌握了民族音乐的特点,又借鉴了西方的音乐体系。

使他的作品不但充满了民族风韵,同时体现中西交融的特色。

在《烛影摇红》中采用了西洋的主题变奏原则将音乐主题丰富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身世飘零的舞女跃然眼前。

并大胆的运用了3/8与12/8的混合节拍,用类似于圆舞曲的三拍子结构将舞曲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光明行》中成功的吸收借鉴了西洋音乐常用的“和弦琶音”和进关系转调。

并且利用内外弦的不同音色,大量的运用附点节奏,使音乐有一种内在的热情,给人以无限乐观向上的力量。

在《苦闷之讴》中以中国五声音阶为核心音调,与西洋曲式结构变奏的创新手法巧妙结合,开辟探索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手法。

三、在教学与整理保留音乐方面
刘天华参考小提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47首二胡练习曲,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体系,二胡的发展在其改革创新的教学之下逐渐进
入了科学的专业教育鬼带,他还为民乐界培养了一批二胡演奏人才,如蒋风之,陈振泽等。

在保留音乐方面,刘天华也是最早用科学的方法整理研究民间音乐的人。

在《闲居吟》发表时,是以工尺谱和五线谱同时看出,并完全依照演奏要求写明速度用语。

使我国传统的记谱法在乐器的计量以及运用表情术语有较大的改进。

总之,刘天华以自己毕生的努力在创作、演奏、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实践着他的“国乐改进”的主张,为我过民族器乐发展开创了一条有创新意义的道路,也为我国民族器乐在整个专业音乐教育,表演中争得了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

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使得二胡这件“下里巴人”的民族乐器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一跃成为中国民族中重要的独奏乐器之一。

注释:
①在刘天华逝世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字联成过一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

②喻意志.中国音乐史考研精要.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