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教案设计音乐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意象的塑造,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来完成的。
是大家喜闻悦见的语言表达方式。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教案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教案设计1吉祥三宝教学目标:感受歌曲里一家三口唱歌的快乐,能随音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教学重难点:1、能由浅入深地认识歌曲的结构,通过感观和体验,认识到乐曲的特点。
2、享受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和成功。
教学准备:1、已熟悉碰铃、串铃和哨子三种乐器的使用方法。
2、每人各一套乐器(碰铃、串铃、哨子)。
教学过程: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1、入室完整地欣赏歌曲。
导入语:今天梁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听完后你要告诉我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小结:原来这是一首蒙古族的问答歌。
3、演示课件,第二遍完整欣赏歌曲。
提出要求:“这次我们来听听蒙语版的歌曲,请你们听听歌曲里共有几段?到底是不是有问有答的?每一段是谁问谁答的?”4、小结: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自由讲述,老师作总结)二、分段欣赏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赏第一段,用不同的动作为歌曲伴奏。
――“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一段,请用不同的动作为不同角色伴奏,但注意要一拍一拍来打节奏。
”2、能做出代表动作的学生示范。
(大家学着做)3、激发学生做出女儿和爸爸同时出现的动作。
――“女儿来了(拍手),爸爸来了(跺脚),那么女儿爸爸一起来的时候怎么办呢?”4、欣赏第二段,创编不同角色的动作。
――“第二段又是谁问谁答的呢?那么妈妈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伴奏呢?”5、同样方法欣赏第三段。
6、边看课件,完整地拍打身体的节拍演奏这首歌曲。
三、选择乐器进行节奏乐演奏。
1、乐器与歌曲的角色配对。
2、提出演奏要求:“愿意帮助谁就选择对应的乐器,但是音乐没开始,我们的小乐器需要先休息的哦。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锦集四篇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锦集四篇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声音。
一般音乐的定义包括共同元件,例如音调,节奏,动态,和的声波品质音色和纹理。
以下是我整理的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锦集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说演弹唱》、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教学目标】1、通过初步介绍曲艺音乐和学唱、听赏,使学生知道曲艺音乐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齐葩,对它产生初步的兴趣。
2、能初步唱出《说演弹唱》的韵味。
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1、本单元我们要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曲艺的唱腔与语言紧密结合,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2、学唱歌曲《说演弹唱》(1)这首歌曲的歌名概括了曲艺的全部演出形式,也是曲艺的特点,学生们议论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学生随录音学唱,不必学唱歌谱。
(4)用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务必将每个字都吐的很清楚。
(5)再随录音学唱,注意其中的韵味。
(6)随伴奏带演唱,教师指挥。
3、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1)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轰动了整个中国,那就是《四世同堂》。
这是用京韵大鼓音调创作的歌曲。
(2)听录音。
(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3)我们听到在录音中有鼓和板的声音,这就是京韵大鼓演员自己击打出的声音。
(4)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5)再欣赏一两遍,要求学生感受京韵大鼓的音调和独特的韵味。
4、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选段,随录音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等选段,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的愿望。
2、通过轻声模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继续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
3、通过欣赏和亲身演唱,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
【教学过程】欣赏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学唱了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说演弹唱》,对京韵大鼓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韵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再欣赏其他的曲艺音乐品种。
人教版PEP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PEP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本教学设计适用于人教版PEP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音乐的兴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第一单元:欣赏歌曲第一课:卡农- 目标:学生能够听懂并欣赏经典音乐“卡农”。
- 活动:播放“卡农”音乐,让学生听两遍,然后请学生分组进行欣赏,并结合画卡片的形式进行展示。
老师可以通过鼓励他们说说卡片上的内容,并引导同学对比不同卡片的不同之处,以达到更好的欣赏效果。
- 作业:鼓励学生在家里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欣赏感受。
第二课:听音辨识- 目标:培养学生对乐曲的听力辨识能力。
- 活动:播放多个乐曲,让学生听后回答问题或集体判断正误。
老师可以通过提示优美旋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同时也要注重鼓励学生多听多想,积极思考。
- 作业: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与同学分享。
第二单元:研究音乐第一课:声音的高低- 目标:学生能够分辨声音的高低。
- 活动:通过唱歌、模仿、猜音等方式教授音高与音低的概念,并且引导他们理解不同声音带来的不同效果,加深认识。
- 作业: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观察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并进行分类。
第二课:乐器的分类- 目标:学生能够明确乐器的分类。
- 活动:通过展示各种乐器,让学生体验不同乐器的声音、外形、发音等。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演奏乐器,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
- 作业: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第三单元:表演及综合应用第一课:小朋友齐欢笑- 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唱歌、舞蹈的基本要素,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才能。
- 活动: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小组合作练,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才能并享受其中的快乐,展现音乐艺术的魅力。
- 作业:鼓励学生继续练,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第二课:音符排一排- 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和想象能力。
- 活动:让学生边唱歌边更改音符的排列顺序。
通过对比不同的排列顺序,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排列版本带来的不同感觉,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符排列的基本概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一、音乐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欣赏和表现能力;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和合作精神;3.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1. 第一课《欢乐的节日》•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气氛,学唱节日歌曲《春节好》。
•教学内容:春节历史、习俗、节日音乐欣赏、唱歌表演。
•教学重点:学唱节日歌曲。
•教学难点:合唱、节奏掌握。
2. 第二课《世界那么大》•教学目标: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学唱英文歌曲《世界那么大》。
•教学内容:世界各国文化、海外音乐欣赏、唱歌表演。
•教学重点:学唱英文歌曲。
•教学难点:发音准确。
3. 第三课《动物大会》•教学目标:通过动物的形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动物,学唱儿歌《动物大会》。
•教学内容:动物形象认识、儿歌音乐欣赏、唱歌表演。
•教学重点:动物形象认识、学唱儿歌。
•教学难点:儿歌曲调掌握。
4. 第四课《快乐的小船》•教学目标:通过歌曲的形式,教授简单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学唱歌曲《快乐的小船》。
•教学内容:音高、节奏、唱歌表演。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基本乐理知识。
•教学难点:音高节奏结合。
5. 第五课《小鸟歌唱夜曲》•教学目标:了解音乐与自然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唱歌曲《小鸟歌唱夜曲》。
•教学内容:自然界与音乐的关系、古典音乐欣赏、唱歌表演。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情感表现。
6. 第六课《草原之夜》•教学目标: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学唱蒙古族歌曲《草原之夜》。
•教学内容:民族音乐、蒙古族歌曲欣赏、唱歌表演。
•教学重点:学唱蒙古族歌曲。
•教学难点:声音转化。
三、教学方式1.听音识曲法。
2.集体合唱法。
3.分组合唱法。
4.独唱表演法。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唱出所学歌曲。
2.学生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所学歌曲表情。
3.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背景。
4.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现自己的音乐才能。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
册
第一课:音乐演奏与欣赏
教学目标
- 了解音乐演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 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
- 音乐演奏:介绍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方法
- 音乐欣赏:选取经典音乐作品,带领学生欣赏并分析音乐元素
- 音乐表演:学生分组表演简单乐曲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乐器演奏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音乐演奏介绍:介绍不同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方法,例如:弦
乐器、木管乐器等
3. 音乐欣赏:选取一段经典音乐作品,给学生播放并引导他们
欣赏和分析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4. 音乐表演:将学生分组,并指导他们选择简单乐曲进行表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发挥创造力
5. 结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热爱和参与音乐活
动
教学评估
- 观察学生对音乐演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评价学生在音乐欣赏和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教学资源
- 音乐播放器
- 乐器模型或图片
- 经典音乐作品录音
备注:这是一份简单的教案示例,具体内容和教学资源需要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增补。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篇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教学目标:1.用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的方法,了解什么是音色。
2.了解人声的分类,通过聆听与对比,听辨出人声的类别。
3.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初步掌握基本的持笛、吹笛方法;能用适中的力度、均衡的气息吹奏短音和连音。
教学内容:1、学习音色的概念,感受乐器的音色。
2、了解人声的分类。
3、欣赏5首歌曲,分别听辩出人声的分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音色(乐器与人声)的概念与竖笛入门。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音乐知识: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
2、欣赏歌曲:《牧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老人河》、《夜莺》。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新课教学:1、自画秋天的色彩:下面请同学们用颜色来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秋天,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行(还可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随意画)。
2、联想乐器的色彩:启发学生把美术表现的秋天色彩,牵引到乐器音色的听辨上,由视觉到听觉加以感受,播放大提琴、双簧管、小号、三角铁等乐器的声音和图片,师小结“什么叫音色?”3、听辨乐器的音色,让学生为形容音色的两个形容词“嘹亮”、“清脆”找到合适的乐器(小号和三角铁)4、人声的美妙:音乐中使用的乐器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色,而人的歌喉也是一各最为自然的`特殊的乐器,它也有着美妙的音色。
请同学欣赏纯人声演绎的一首无伴奏合唱《牧歌》,真切地感受到人声的美妙与魅力,激发学生对合唱和人声的兴趣,同时又自然过渡到本课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的讲解。
5、了解人声的色彩:童声、男声(高中低音)、女声(高中低音)。
为避免枯燥,每讲解一种都配一个演唱片断,使学生真实体验而又记忆深刻。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的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真正了解《国歌》,唱好国歌。
二、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三、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统配节奏型参与歌曲的伴奏活动。
教材分析:略教学内容:一、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教学重点:围绕《国歌》开展演唱、演奏等活动。
教学难点: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运用。
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
课时:2。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重点:学唱国歌。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教学。
1、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播放《国歌》,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2、议论:1)了解国歌歌词的作者,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
2)联系当今社会的实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唱国歌。
1、用比较法学唱:由于学生会唱国歌多年,老师先录下他们的声音,再与原音比较,让学生自己一句句找对错,找差距。
2、欣赏国歌,辨别三连音节奏。
3、讨论三连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4、找出难点乐句,如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节奏、弱起小节、重音记号、渐强记号,听老师范唱并练习。
5、跟琴学唱国歌,用歌声感受歌曲的情绪。
6、跟录音演唱,用动作感受歌曲雄壮的节奏型。
三、拓展1、每当学校升国旗,同学门唱起雄壮的国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在哪些场合你还会看到升国旗唱国歌的情景?四、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国歌:用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中国人的精神。
三、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1、老师提前收集各种形式的国歌资料,如:军乐(吹管乐)、管弦乐、童声齐唱、成人齐唱、男声独唱等,能配上画面更好,让学生比较、欣赏。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三篇

【导语】⼀些⾳乐作品是通过⼈声表达的,这样的作品被称为声乐作品,有⼀些作品是⽤乐器演奏出来的,这样的⾳乐作品被称为器乐作品。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学四年级下册⾳乐教案篇⼀:天⼭之春 教学内容:欣赏《天⼭之春》 教学⽬标 1、熟悉作品的旋律,感受其风格,并能随⾳乐哼唱。
2、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辨其⾳⾊。
教学过程: 1.导⼊: 同学们!凭你⾃⼰对新疆⾳乐的了解,你平时听到的歌曲,有哪些⾳乐是属于新疆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听听平时同学们不太听的到的新疆的歌曲《咯什的春天》 2.欣赏新疆⾳乐《咯什的春天》 师:聆听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以下问题: a.这⾸歌曲的语⾔有什么特点? b.同桌互相讨论它使⽤了那种乐器? (拉弦、弹拨) c.它的伴奏乐器⼜是什么? 3.图⽚展⽰。
热⽡甫并再播放热⽡甫的⾳乐。
师:它的⾳⾊有什么特点? 4.在热⽡甫的⾳乐中带有⼿⿎,介绍⼿⿎。
幻灯图⽚展⽰。
三、感知新疆维吾尔族的典型节奏。
1.⼿⿎(铃⿎)节奏 X. X X X XX X X X 2.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X. X X X XX X X X 3.师:接下来⽼师给你们配上点⾳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乐。
同时导⼊歌曲的学习《青春舞曲》⼩学四年级下册⾳乐教案篇⼆: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内容:《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标: 1、能⽤纯净、优美的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组的活动,以合作的⽅式创编⼏个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复习歌曲 1、注意第⼀⼩节五度⾳程的⾳准。
要具有跳跃感。
2、注意第⼆⼩节圆滑线的唱法。
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
3、注意第三⼩节附点四分⾳符的时值。
4、第⼆乐段第⼀乐句可按顿⾳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象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样。
5、后⼀个乐句第三⼩节的⼋分休⽌符要唱得短⽽轻,并要做到声断⽓连,使歌声既分开⼜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第八册第四课《春风》教学目标:能够自信的与同学一起,用明亮、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春风》;能根据歌词用肢体动作,用表情的体验歌曲。
重点难点:启发学生感受每一段的音乐形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注意两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体验春风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首歌。
请随音乐一起唱一唱(放音乐《嘀哩,嘀请同学们用“噜”来模唱。
(同学随琴模唱)1= c 4/434 |5 5 3 50 35 |6 6 3 60 66 |4 5 61 1 | 7--||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二、诊断补偿: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组织学生列队,合着律动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1 2 3 4︱5 —︱1 5 —︱6 3 —︱5 4 3 2︱1—‖(师)小朋友们好!(生)老师您好! 老师您好!3、发声练习:1=D→1=F 2/41 55 5 5︱5 4 3 2︱1 55 5 5 ︱5 4 3 2︱1—‖nghaha haha huohahaha nghaha haha huohahaha ha这是一条为歌曲的合唱部分打基础的练习曲,要求声音有一定的控制,能唱出MP <MF的效果,并做到声部的和谐、协调、均衡。
三、展示目标:歌曲《春风》的学习。
四、导达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老师范唱一遍。
3、学生轻声跟琴唱,并可加动作进行表演。
五、检查反馈:教师小结学生学习情况,并表扬动作有创意的小朋友请他们上台表演。
板书:学习歌曲《春风》要求:(1)能用明亮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春风》。
(2)能够自信地与同学们一起演唱歌曲《春风》。
(3)并能对老师的指挥动作及前奏做出正确的反应。
第三课草原上教学目标:1、能够用竖笛整齐地吹奏二声部歌曲《小黄鹂鸟》。
2、能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小黄鹂鸟》。
3、能认真听赏《牧歌》,感受摹的宽广与美丽。
并了解内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1、能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小黄鹂鸟》。
2、能认真听赏《牧歌》,感受草原的宽广与美丽。
并了解内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一、导学铺垫1、了解蒙古族相关文化。
二、歌曲教学(一)、学唱歌曲1.学生听音乐磁带,感受乐曲的速度与情绪。
2.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声部,学生在下面自由练唱。
3.学生自由组合练习二声部轮唱。
4.几组唱得比较好的同学站起来演唱《小黄鹂鸟》三、乐曲听赏(一)、听赏《牧歌》1、初听第一段(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2、师“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像看到:清晨,太阳从草原的那边冉冉升起,淡淡的薄雾覆盖着草原,真是美极了。
刚才我们听的是其中的一个乐段,现在我们来完整地听赏一遍。
另外,这个乐段一共重复了三次,如果你能记住它,能否在它第三次出现时用“u”轻轻地跟着哼一哼呢?”3、视唱主旋律,介绍《牧歌》四、小结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歌声中,老师眼中的大草原更加美丽了。
最后,让我们唱着歌来结束我们这堂愉快的音乐课吧。
”(学生演唱歌曲《小黄鹂鸟》,并在歌声中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1、在导学铺垫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说出与内蒙古的相关文化内容。
2、在歌曲教学环节中,学生的竖笛吹奏并没有完全掌握好,很多技能技巧还有待提高。
课题:第3课多彩的乡音教学内容:欣赏《森吉德玛》教学目标:欣赏《森吉德玛》的主题音乐,体验由于音乐速度的改变,音乐性格的变化。
教学重点:欣赏教学难点:听辨欣赏音乐体验音乐速度变化带来的音乐性格变化。
教具:课件光盘教学过程:一、看画创编故事,请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两幅画创编故事并选代表讲给大家听。
1、听听、唱唱,播放课件管弦乐曲《森吉德玛》主题,感受蒙古民歌风格并利用钢琴或跟随录音学唱音乐主题。
2、教师总结:作曲家是用了速度的变化,第一段慢,第二3、讲故事:介绍“森吉德玛”的故事,这个故事随着歌曲传唱至今。
4、听歌曲,注意歌曲的旋律与刚才听到的音乐主题有没有联系?5、歌曲与管弦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一样的,只是速度有点不太一样,管弦乐曲就是根据这首民歌创作而来的。
二、简介作者:贺绿汀,人民音乐家,作品有《游击队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三、再次欣赏〈森吉德玛〉全曲《可爱的羊群》教学目的:1、通过音乐创作,学习运用力度记号、速度记号、表情记号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景。
2、通过音乐创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协作能力。
3、运用辅助创作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重点:通过各种旋律的创编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景。
难点:通过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来表现音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音乐《可爱的羊群》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1、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首《可爱的羊群》,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那么请你找一找在这首歌曲旋律中,哪些音出现得较多?学生随琴视唱。
2、师:你可别小看这1、2、3、5、6几个音,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节奏,像魔术师一样变化出无穷奇妙的音乐,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不信,我们来听《金孔雀》。
(1)弹旋律,完后问:你觉得金孔雀它会在干什么呢?(跳舞)(2)下面我们变化一下,出示旋律:三、音乐创作:1、师:就让我们随着羊群一起向青青的草地出发吧!小羊来到草地上,吃饱了青草,玩起了跨栏的游戏,可是没有音乐,它们越跨越没劲,怎么办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为它们编个《小羊运动曲》,好吗?2、同学们的节奏编得真棒,如果再加上音符,变成好听的旋律,小羊们听了肯定会跨得更起劲,你能把这些音符按照它的顺序填写到我们组合好的节奏中去吗?3、展示作品。
4、请拿出最后一张卡片,一小节几拍?咱们也用刚才的方法,把黑板上的音符编到这种节奏中去,完后后二小节旋律的编写。
唱一唱5、展示作品四、创作加工1、同学们刚才创作的几个小曲子,把它们连起来就是《可爱的羊群》组曲,小羊们听了可真高兴,它们想和我们一起开个联欢会好吗?(课件出示):可爱的羊群(1)小羊运动曲(2)受惊的小羊(3)羊儿摇篮曲五、小结小羊们听着同学们创编的摇篮曲躺在他们的怀里睡得更香味了,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创编出更优美更动听的旋律,好,那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跟羊儿说再见吧!音乐家舒伯特——摇篮曲教学目标:1、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
感受母爱的温暖.教学重难点: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准确演唱《摇篮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1、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三、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1、师导入: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
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看后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四、学唱摇篮曲: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4、再次聆听,学生模仿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情形,随音乐摇晃身体或作拍宝宝的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摇荡的感觉。
5、听唱法学唱歌曲a、整体随琴听唱五、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师:听了同学们演唱,我感受到了你们与妈妈之间深厚的爱。
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
妈妈的恩情象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我们要感谢妈妈。
“三八”妇女节那天,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学生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六、课堂小结: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
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吧!第六课家一、师生问好!二、欣赏《可爱的家》1、介绍作者2、初听乐曲,边听边想:3、相互交流。
4、复听乐曲,问:1)主题重复了几遍?2)表达了怎样的情绪?3)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5、感受学习主旋律。
1)跟着老师的琴学习歌曲的主旋律。
2)学生自由地哼唱旋律。
3)学生有感情地哼唱旋律。
三、欣赏《回家》1、简单介绍乐曲背景:2、初听,边听边想:1)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生听乐曲,思考问题)2)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于哪一类?3、复听全曲1)思考: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与相同?2)这首乐曲一共分为哪几个部分?(三个部分)四、创作1、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要求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与四人小组一起讨论一下,唱一唱。
(生创作、讨论并表演)2、评价。
五、小结:家是可爱的。
二、欣赏体验(一)聆听乐曲《可爱的家》:要求:听出乐曲的情绪。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聆听2、学生交流对乐曲情绪的感受(乐曲色彩,旋律的特点及联想到的情景)3、听一听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揭示演奏形式)(二)听赏乐曲《可爱的家》的演唱片段:要求:理解歌词。
1、揭示歌曲的名称、来历2、静听教师演唱的歌曲片段(媒体出现歌词)3、学生可小声跟唱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跟媒体卡拉OK演唱或哼唱全曲(三)复听乐曲《可爱的家》要求: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1、聆听学生在音乐声中介绍自己带来的全家照,说说自己觉得最幸福的家庭时刻。
2、跟着音乐边想象幸福的家庭时刻边唱一唱以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三、拓展欣赏四、课堂小结师: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关爱家里的每个亲人,让我们的家永远温馨,快乐,平安。
关于家的题材的乐曲歌曲有很多,回家去找一找下节课让我们在音乐第七课江南小曲拔根芦柴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感受扬州民歌的风格,并通过歌声初步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用方言唱歌,歌曲衬词的演唱一、导入新课1、教师唱歌曲《拔根芦柴花》,让学生欣赏2、讲解扬州的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二、教唱歌曲1、教师唱2、带领学生唱3、学生随琴唱、三、讲解歌曲的演唱要求1、重点衬词的唱法2、用扬州方言来唱四、比较用普通话和方言唱两者的区别五、分新式唱1、独唱、2、齐唱3、独唱和齐唱相结合唱4、表演唱六、教师评价,肯定学生的表演七、提出问题1、你还唱过哪些民歌2、能用方言唱吗3、表演给同学看课后找找别的民歌《采茶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江南小调《采茶舞曲》,体验歌曲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歌曲的内涵及体验歌曲特有的越剧韵味。
2、通过欣赏,了解一些茶文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创造表演才能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录音机一、学生背诵唐诗《忆江南》导入新课二、欣赏歌曲,授新课1、初听歌曲《采茶舞曲》感受情绪特点2、分段复听,体验歌曲特有的越剧韵味(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出示“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的歌谱)三、追溯《采茶舞曲》的来源四、“说茶”——茶之功能(呈现“功夫茶”图片)(学生小组合作创编节目,兴趣高涨)五、总结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参观了西子湖畔的龙井茶园;听了富有越剧味的《采茶舞曲》同时还了解了关于茶的一些知识,更是明白了我们温州泰顺才是《采茶舞曲》真正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