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倍频实验报告

激光倍频实验报告
激光倍频实验报告

篇一:激光谐振腔与倍频实验

激光谐振腔与倍频实验

a13组 03光信息陆林轩 033012017 实验时间:2006-4-25

[实验目的和内容]

1、学习与掌握工作物质端面呈布儒斯特角的钕玻璃激光器的调节,以获得激光红外输出。

2、掌握腔外倍频技术,并了解倍频技术的意义。

3、观察倍频晶体0.53?m绿色光的输出情况。[实验基本原理]

1、激光谐振腔

光学谐振腔是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延长增益介质的作用(来提高光能密度),同时还能控制光束的传播方向,对输出激光谱线的频率、宽度、和激光输出功率、等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图1 激光谐振腔示意图

(1)组成:

光学谐振腔是由两个光学反射镜面组成、能提供光学正反馈作用的光学装置,如图1所示。两个反射镜可以是平面镜或球面镜,置于激光工作物质两端。两块反射镜之间的距离为腔长。其中一个镜面反射率接近100%,称为全反镜;另一个镜面反射率稍低些,激光由此镜输出,故称输出镜。

(2)工作原理:

谐振腔中包含了能实现粒子数反转的激光工作物质。它们受到激励后,许多原子将跃迁到激发态。但经过激发态寿命时间后又自发跃迁到低能态,放出光子。其中,偏离轴向的光子会很快逸出腔外。只有沿着轴向运动的光子会在谐振腔的两端反射镜之间来回运动而不逸出腔外。这些光子成为引起受激发射的外界光场。促使已实现粒子数反转的工作物质产生同样频率、同样方向、同样偏振状态和同样相位的受激辐射。这种过程在谐振腔轴线方向重复出现,从而使轴向行进的光子数不断增加,最后从部分反射镜中输出。所以,谐振腔是一种正反馈系统或谐振系统,具有很好的准直,选频和放大功能。

(3)种类:图2 谐振腔的种类

按组成谐振腔的两块反射镜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可将光学谐振腔区分为:平行平面腔,平凹腔,对称凹面腔,凸面腔等。平凹腔中如果凹面镜的焦点正好落在平面镜上,则称为半共焦腔;如果凹面镜的球心落在平面镜上,便构成半共心腔。对称凹面腔中两块反射球面镜的曲率半径相同。如果反射镜焦点都位于腔的中点,便称为对称共焦腔。如果两球面镜的球心在腔的中心,称为共心腔。

如果光束在腔内传播任意长时间而不会逸出腔外,则称该腔为稳定腔(满足,否则称为不稳定腔(满足1?g1.g2或0?g1.g2)。上述列举的谐振腔都属0?g1.g2?1)

稳定腔。

(4)本实验中的激光谐振腔:

本实验采用的是外腔式钕玻璃激光器。外腔式激光器的两个反射镜是放在激光棒的外侧,长度可调,频率可变,在激光棒的两侧按一定的角度贴有布儒斯特窗片。由于布儒斯特窗对p 偏振分量具有100%的透过率,从而输出线偏光。

2、激光倍频

(1)非线性光学基础

极化强度矢量和入射长的关系为:

p??(1)e??(2)e2??(3)e3??(1)

……分别是线性极化率,二阶非线性极化率,三阶非线性极化率……,?(2) ,?(1),?(3),且每加一次极化,?值减小七八个数量级。在入射光场比较小的时候,?

(2)

,?

(3)

等极小,

p与e成线性关系。当入射光场较强时,体现出非线性。只有在具有非中心对称的晶体中才可以观测到二阶非线性效应。二阶效应可用于实现倍频、和频、差频和参量震荡过程。其中二倍频技术是最基本,利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本实验就是要观测倍频技术。

(2)相位匹配及实现方法

除了要光强比较大还要实现相位匹配,才可以获得好的倍频效果。由倍频转换率公式:2

p2?sin(l??k/2)2

?d?l2?e?(2) ????

l??k/2p

可知,要获得最大的转换率,必须使l??k/2=0,因为l不为0,所以?k=0,即: ?k?2k1?k2? ?

2?

4?

?1

(n??n2?)?0 (3)

即 n?n

。可见基频光和倍频光在晶体中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相位匹配的物理实

质就是使基频光在晶体中沿途各点激发的倍频光传播到出射面时,有相同的相位,可以相

互干涉增强,达到好的倍频效果。

(3)实现相位匹配条件的方法

对于一般介质,由于正常色散,高频光的折射率大于低频光的折射率,不能实现n?n

?

2?

的条件。而对于各向异性晶体,由于双折射效应,可以利用偏振光间的折射率关系,以实现相位匹配条件。

本实验采用负单轴晶体,如图3所示。由负单轴晶体的折射率椭球及相位匹配条件,以及由谐振腔输出线偏光可知,我们采用了o+o?e的第一类相位匹配,其匹配条件是

no??ne2?。除了相位匹配条件以外,晶体的有效长度ls和模式状况也需要考虑。

图3 负折射率晶体折射率椭球

注:本实验用的是负单轴铌酸锂晶体i类角度相位匹配,其匹配角理论值为?m?870[实验用具及装置图]

实验用具:he-ne激光器、光阑、钕玻璃固体激光器及光源、倍频晶体及多维调节架等。(其中钕玻璃为固体激光器;输出波长:最强辐射1.0627微米;泵浦::氙灯)

装置图:

图4 实验原理图

[实验步骤]

1、利用he~ne激光器及光阑对钕玻璃激光器的光路进行准直。

其中he~ne激光器、光阑、钕玻璃激光器无需移动。根据计算对于钕玻璃激光当谐振腔约为70cm时,可以输出较强的1.06um激光。已知,钕玻璃棒长为20cm,所以在将半反镜和全反镜对称的放置在钕玻璃棒两侧,相距25cm,并且为了减小激光在晶体中衍射,使光从半反镜和全反镜的中央通过,将它们固定在工作台上。然后调节谐振腔后的半反镜,当该半反镜的

反射光与光阑的出射光在光阑小孔处重合时,再调节谐振腔前的全反镜,同样使它反射回的光与光阑处出射光小孔处重合,这样就完成了准直。

2、检验红外脉冲的功率强度

将以黑纸片放在半反镜的后面,然后关闭he~ne激光器。调节钕玻璃激光器的电源电流,注意充电电流不可超过70ma,使电压达到1300v时触发。触发完毕后,对高压电源进行短路放电。然后观察黑纸。如果激光脉冲把黑纸烧出一焦斑,证实有激光输出。以焦斑的大小判断激光功率的大小。若功率太小,则重复步骤1,以输出比较大功率的激光。

3、观察倍频光

拿开黑纸,换上倍频晶体。为了易于观察及安全,在离工作台2m左右的地方布置一个白屏。激发激光器时,因为激光功率比较大,会对人眼造成伤害,所以不要目视激光器,而仅仅观察白屏就够了。打开he~ne激光器,使激光照射到倍频晶体中央。如图5所示,令倍频晶体与半反镜间距为l,且l=20cm。由倍频晶体反射回激光点落在半反镜上的光斑与出射光斑的距离为a,入射角与反射角和为2?。有如下的几何关系:

tan2??

a

(4) l

转动晶体的角度,每转动一角度点亮一次激光,观察绿光亮点直至消失为止。记下ab之间的距离a。

图5 反射光斑与出射光斑夹角

[实验记录]

按照实验步骤1进行光路准直之后,我们对钕玻璃激光器的电源进行充电,当电压达到1300v 时触发,此时黑纸有一小部分被激光烧焦,形成一个白点(黑纸附在实验报告首页)。换上倍频晶体、将2?角调至7°左右之后,第一次触发只看到白色光,而没有观察到绿色倍频光;接着我们不断调整2?的角度,但多次触发都还是没有观察到绿色倍频光;请教老师之后,我们将倍频晶体沿着中心轴旋转90°,再次触发终于没有看到绿色倍频光。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晶体的切割情况,所以只能不断尝试才能找到一个入射角,使得此时基频光与光轴刚好形成相位匹配角。

表2 入射角与绿光光强关系(l=22.30cm)注:其中2??arctan(

) l篇二:实验五激光倍频实验

实验五连续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腔内倍频实验

? 实验目的

1.观察激光倍频现象,测量晶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倍频转换效率η2.通过实验找出最佳位相匹配条件。

shg。

? 实验原理

激光倍频是指单一频率的激光入射到非线性光学介质,引起倍频光辐射的过程。激光倍频技术也称为二次谐波(shg)技术,是最先在实验上发现的非线性光学效应。1961年由franken 等人进行的红宝石激光倍频实验,标志着对非线性光学进行广泛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开端。激光倍频是将激光向短波长方向变换的主要方法,已达到实用化的程度,有商品化的器件和装置,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

图5-1 franken等人1961年进行的红宝石激光倍频实验装置.

1.倍频光辐射

倍频光辐射属于强光和物质相互作用效应。其物理机制叙述如下:当光波电场 e入射到介质中,介质会产生感应电偶极矩p, 从而辐射出相应的光波。因此,p为e的函数:p=f(e),

按级数展开:

p??0(???e????e2???????ei???) (5.1)

1

2

i

其中?0为真空介电常数,?(i)为极化率张量,此处考虑e的二次项的作用,取e?e1e?i?t?c.c (2?)得:p??0??1?e1e?i?t??0??2?e12e?i2?t?c.c?pl?pnl (5.2)

其中pl与pnl分别表示线性与非线性极化强度,在p的表达式中有2ω项出现,导致相应的电磁辐射中就有频率为2ω的光波,这就是倍频光,也称为二次谐波。

图5-2 倍频光辐射

2.倍频技术

(1)匹配方式:

?2??从pnl与e?2?的矩阵关系式可以看出,pi?2??是由ejek?j?k??e2j和

??

ejek?j?k?(且ejek)产生的。

按j?k和j?k两种情况划分:

1)平行式:基波的电矢量在某一特定线偏振方向上的分量的平方项产生倍频极化场。

2)正交式:基波的电矢量在两互相正交的特定偏振方向上的分量的乘积产生倍频极化场。不同的倍频晶体其非线性极化系数矩阵中矩阵元dil的分布不同,应采用不同的匹配方式。另外,还有直接关系到匹配方式的有效非线性系数def,对基波波矢k的方位角?也有各自程度不同的要求。这个问题在《激光技术》中有论述,

(2)相位匹配条件:

如果对应高能量的基波输入,在倍频晶体的另一端只有很弱的二次谐波输出的话,就失去了激光倍频的使用价值。因此,提高基波转化成二次谐波的效率是激光倍频技术的关键性问题。下面从一个比较简捷的标量形式(i类匹配)来求出倍频效率η设基波为平面单色波:e??eoe?i??t?k1z??c.c

shg的表达式:

图5-3 倍频晶体内各处产生的二次谐波的相干叠加

在晶体中z处,厚度为dz的一小段内感应的二次电偶极矩:

2?i?2?t?2k1z?

dp2??deffeoedz,dp2?将辐射相应的de2?,dp2?和de2?初相位相

同:

当de2?传播到l处时,相位移动为

?????z?k2?

2n

?2

ne

?i??2?t?2k1z?k2???z???

2

edz处的倍频电矢量de2??dp2??deffeo

令:?k?k2?2k1?k2??2k?

总倍频电矢量e2?为晶体内各点de2?的迭加:

e

2?

o

?

2?

?deffee

?

2?i2?too

?

e

ik2????kz

?

?dz

e?i?k??1?i?2?t?k2???

?deffee

?i?k

20

变形得:e

2?

sin??k?/2??i?2?t??k?/2?k2???

?deffe?e

?k?/2

20

倍频光强:

i2??e

2?2

??i

?2

?

22?sin??k?/2??deff???

?k?/2??

2

得:?shg

i2??sin??k?/2??

????max?? i??k?/2?

2

2

?sino?

已知:???1

?o?

??o

2?

故:?k?o,有:?shg??max,即:i2??imax

可见,高效率产生倍频光必须使?k?o,被称为pm(phase matching)条件,即相位匹配条件。

2?2?2???n?2? 2k??2n??2? ccuu

2??

??n?n

?k?o与?2?等价。其中n为折射率,u为相速度。?

??u?u

图5-4 倍频转换的效率与相位因子的关系曲线

?k?o的物理意义是:倍频晶体内各处产生的二次谐波的相位相同,在共振作用

下,使二次谐波不断增强。

由于倍频晶体必然存在着色散效应,n?n???,使?k?o,在一般情况下,不满足pm条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导致倍频相位匹配技术的产生。

(3)相位匹配方法:

目前,最常用,最主要的相位匹配方法是:在正常色散范围,利用各向异性晶体的双折射效应抵消色散,达到相位匹配的要求。这也是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

1)角度匹配:

将基频光以特定的角度和偏振态入射到倍频晶体,利用倍频晶体本身所具有的双折射效应抵消色散效应.角度匹配是高效率产生倍频光辐射的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按基频光电场偏振态的配置方式,分为平行式和正交式,相应的角度匹配称为ⅰ类和ⅱ类相位匹配方式。在正常色散条件下,对于单轴晶体,可以得到相应于ⅰ类和ⅱ类方式匹配角的解析表示式。

让基频光与倍频晶体的光轴(z)形成夹角?m,使由色散造成的?k?o在双折射现象中得到补偿。对于正常色散的负单轴倍频晶体,e?为eo,e2?为ee,i类匹配方式,则

n??n0,n2??ne???

折射率曲面在ozy平面的截面如下图所示:在p点两曲线相交:ne??m??no,即:n2??n?,满足?k?o的相位匹配。?m称为相位匹配角。可由方程组:

?1cos2?msin2?m?n2??n2?n2

求得 oe?em?n??n?e?m?o

不同的相位匹配方式θ

m的表达式不同。

2)温度匹配:(??900)

利用倍频晶体内折射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的特性,使当t=tpm时,

n2??tpm??n??tpm?,达到相位匹配,tpm为匹配温度。

温度匹配与角度匹配相比有以下两个优点:

①在温度匹配中由于θ=90°,可以消除角度匹配导致的“光孔效应”,使二次谐波功率有较强的输出。

②温度匹配对θ的变化不敏感,具有“非临界性”,使二次谐波功率输出稳定。

激光并不是波阵面为无限大平面的严格单色波,而是高斯波。所以,以上推导出的pm条件,在实验中只能近似满足。在各种条件下的qm与tpm主要由实

图5-5 温度匹配篇三:nd:yag激光器倍频特性实验报告

nd:yag激光倍频特性

实验目的:1. 了解二次非线性光学效应 2. 了解二倍频晶体中相位匹配实验原理:当强光与物质作用后,表征光学的许多参量如折射率、吸收系数、散射截面等不再是常数,而是一个与入射光有关的变量,相应也出现了在线性光学中观察不到的许多新的光学现象,非线性光学的产生与研究大大加深了我们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1. 光学倍频光学倍频又称二次谐波,指在非线性介质中传播频率为ν的

激光,其中一部分能量转换到频率为2ν的光波中去,使在介质中传播的有频率为ν和2ν两种光波。从量化概念来说,这相当于两个光子在非线性介质内发生湮灭,并产生倍频光子的现象。在倍频过程中满足能量守恒何动量守恒定律。 2. 二次谐波的效率

由基波的能量(功率)转换成二次谐波的能量(功率)的比值,反映了介质的二次谐波效率,为:

??i2?i?

常用二次谐波非线性材料有kdp倍频晶体和ktp倍频晶体等。ktp晶体性能优于kdp晶体,非线性系数是后者的15倍,光损伤阈值也高(大于400mw/cm2)。 3. 相位匹配

相位匹配物理实质是:基频光在晶体中沿途各点激发的倍频光,在出射面产生干涉,只有相位匹配时才可干涉增强,达到好的倍频效率。相位匹配要求基频光和倍频光在晶体中的传播速度相等,即折射率相等,对于双折射晶体,基频光在晶体面上的入射则需要一定的角度相位匹配。实验中,ktp晶体是加工好的,只需垂直晶体面入射即可满足相位匹配条件。实验装置1. he-ne激光器 5. nd:yag振荡棒

2. 小孔光阑

3. 1064nm全反凹面镜m1

4. cr:yag调q晶体

9. 能量计 10. ktp晶体

4+

6. 输出镜m2

7. nd:yag放大棒

8. 平板玻璃

图1 实验光路示意图

本实验采用与“nd:yag激光器调q激光束放大特性”相同的实验装置,倍频晶体放置于放大级输出端后方。实验过程

实验中要特别注意眼睛不可直视yag输出激光以及he-ne激光,并小心精密操作设备。 1、倍频激光输出调节

(1)按照与前一实验相同步骤调整nd:yag激光器,放置调q晶体,放大级工作开启。(2)在nd:yag放大棒后加入ktp晶体,轻轻转动ktp角度,使ktp输出由一弱散斑汇聚成一耀眼亮点,即达到晶体最佳匹配效果。倍频后输出激光为1064nm和532nm两个波长,532nm激光为绿色。 2、倍频输出随输入变化特性测量与前一实验测量激光能量方法类似,在ktp输出后方放置一个平板玻璃,小角度反射,将剩余的1064nm激光反射至能量计,反射率8%。输入基频光强为:剩余激光光强为:

e出

?s??te???i?

?s??ti??

e??

e读

,e读为能量计测得的能量值;δs为nd:yag晶体棒截面积,?s??r2,8%

r=0.3cm;δt为单脉冲时间宽度,δt≈15ns。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i2??i??i?

实验时,保持振荡级稳定工作,放大级泵浦电压从650v调至900v,间隔50v调一次,

用激光能量计记录平板玻璃反射的激光单脉冲能量,每次测量重复记录三个脉冲。每次记录前,必须对能量计进行复位,记录初始值。

联合“nd:yag激光器调q激光束放大特性”的实验数据及本实验记录数据,计算iω、iω′以及i2ω,并作出i2ω~iω的变化曲线。

图2 倍频激光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实验现场

激光脉冲测距实验报告讲解

激光脉冲测距

1 目录 一工作原理 (3) (1)测距仪工作原理 (3) (2)激光脉冲测距仪光学原理结构 (3) (3)测距仪的大致结构组成 (4) (4)主要的工作过程 (4) (5)激光脉冲发射、接收电路板组成及工作原理 (5) 二激光脉冲测距的应用领域 (5) 三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6) (1)优点 (6) (2)问题及解决方案 (7) 2 一工作原理 (1)测距仪工作原理 现在就脉测距仪冲激光测距简要叙述其工作原理。简单地讲,脉冲法测距的过程是这样的:测距仪发射出的激光经被测量物体的反射后又被测距仪接收,测距仪同时记录激光往返的时间t,光速c 和往返时间t 的乘积的一半,就是测距仪和被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一般一个典型的激光测距系统应具备以下四个模块:激光发射模块;激光接收模块;距离计算与显示模块;激光准直与聚焦模块,如图2-1 所示。系统工作时,由发射单元发出一束激光,到达待测目标物后漫

反射回来,经接收单元接收、放大、整形后到距离计算单元计算完毕后显示目标物距离。在测距点向被测目标发射一束强窄激光脉冲,光脉冲传输到目标上以后,其中一小部分激光反射回测距点被测距系统光功能接收器所接受。假定光脉冲在发射点与目标间来回一次所经历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被测目标的距离 D 为:式中:c 为激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D 为待测距离;t 为激光在待测距离上的往返时间。 R=C*T/2 (公式1) 图一脉冲激光测距系统原理框图激光脉冲测距仪光学原理结构2() 3

图二)测距仪的大致结构组成(3 时钟脉冲门控电路、脉冲激光测距仪主要由脉冲激光发射系统、光电接收系统、 振荡器以及计数显示电路组成4)主要的工作过程(其工作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接通电源,复原电路给出复原信号,使整机复原,准备进行测量;同时触发脉冲激光发生器,产生激光脉冲。该激光脉冲有一小部分能量由参考信号取样器直接送到接收系统,作为计时的起始点。大部分光脉冲能量射向待测目标,由目标反射回测距仪的光脉冲能量被接收系统接收,这就是回波信号。参考信号和回波信号先后由光电探测器转换成为电脉冲,并加以放大和整形。整形后的参考信号能触发器翻转,控制计数器开始对晶格振荡器发出的时钟脉冲进行计数。整形后的回波信号使触发器的输出翻转无效,从而使计数器停实验装置实止工作。这样,根据计数器的输出即可计算出待测目标的距离。三单片机开放板和激光脉冲发射、接收电路验装置包括“”“”。 4 (5)激光脉冲发射、接收电路板组成及工作原理 激光脉冲发射/接收电路板原理框图如图2.3所示。图中EPM3032为CPLD;MAX3656为激光驱动器;MAX3747为限幅放大器;T22为单端信号到差分信号转换芯片;T23为差分信号到单端信号转换芯片;LD为半导体激光器;PD为光电探测器。板子上端的EPM3032被编程为脉冲发生器,输出重复频率为1KHz,脉冲宽度为48ns的电脉冲信号。此信号经MAX3656放大后驱动LD发光。板子下端的EPM3032被编程为计数器,对125MHz晶振进行计数。其计数的开门信号来自上端的TX信号,关门信号来自PD的输出。计数器的计数结果采用12 位二进制数据输出,对应的时间范围为0~32.7?s。 二激光脉冲测距的应用领域 激光测距仪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测量距离:脉冲法和相位法.脉冲法测距的过程是这样的:测距仪发射出的激光经被测量物体的反射后又被测距仪接收.测距仪同时记录激光往返的时间.光速和往返时间的乘积的一半.就是测距仪和被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脉冲法测量距离的精度是一般是在+/-1米左右.另外.此类测距仪的测量盲区一般是15米左右。 激光测距仪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电力.水利.通讯.环境.建筑.地质.警务.消防.爆破.航海.铁路.反恐/军事.农业.林业.房地产.休闲/户外运动等。 由于激光在亮度、方向性、单色性以及相干性等方面都有不俗的特点,它一出现就吸引了众多科学工作者的目光,并被迅速地被应用在工业生产方面、国防军工方面、房地产业、各级科研机构、工程、防盗安全等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激光打孔(包括斜孔、异孔、膏药打孔、水松纸打孔、钢板打孔、包装印刷打孔等)、激光淬火、激光热处理、激光打标、玻璃内雕、激光微调、激光光刻、激光制膜、激光薄膜加工、激光封装、激光修复电路、激光布线技术、激光清洗等。有关于激光的研究与生产制造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5

固体激光倍频、调Q实验

声光调Q倍频YAG激光器实验声光调制器由石英晶体、铌酸锂或重火石玻璃作为声光介质,通过压电晶体电声转换器将超声波耦合,在声光介质中产生超声波光栅,介质的折射率被周期性调制形成折射率体光栅。在腔内采用该技术,可将连续的1064nm基频光变换成10KHz的高重复率脉冲激光,由于具有重复频率和峰值功率高的特点,可获得高平均功率的倍频绿光输出。 【实验目的】 (1)掌握声光调Q连续激光器及其倍频的工作原理; (2)学习声光调Q倍频激光器的调整方法; (3)了解声光调Q固体激光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并掌握测试方法;(4)学习倍频激光器的调整方法。【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声光调Q倍频连续YAG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1)声光调Q基本原理:

图1 声光调制器工作原理 声光调制器是由石英晶体、铌酸锂、或重火石玻璃做为声光介质,通过电声换能器(压电晶体)将超声波耦合进去,在声光介质中产生超声波光栅。超声波光栅将介质的折射率进行周期性调制,从而进一步形成折射率体光栅。如图1所示。光栅公式如下式 (1) 式(1)中,是声光介质中的超声波波长,为布拉格衍射角,为入射光波波长,n为声光介质的折射率。当入射光以布拉格角入射时,出射光将被介质中的体光栅衍射到一级衍射最大方向上。利用声光介质的这种性质,可以对激光谐振腔内的光束方向进行调制。当加入声光调制信号时,光束偏转出腔外,不能在腔内形成振荡,即此时为高损耗腔。在此期间泵浦灯注入给激活介质(激光晶体)的能量储存在激光上能级,形成高反转粒子数。当去掉声光调制信号时,光束不被偏转,在腔内往返,形成激光振荡。由于前面积累的高反转粒子数远远超过激光阈值,所以瞬时形成脉冲激光输出,从而形

5-1 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 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得分: 实验时间: 2009 年 03 月 17 日, 第 三 周, 周 三 , 第 5-8 节 实验者: 班级 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25 姓名 童凌炜 同组者: 班级 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07 姓名 车宏龙 实验地点: 综合楼 501 实验条件: 室内温度 ℃, 相对湿度 %, 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 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扫描干涉仪;高速光电接收器;锯齿波发生器;示波器; 半外腔氦氖激光器及电源;准直用氦氖激光器及电源;准直小孔。 实验目的: (1) 了解扫描干涉仪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2) 学习观测激光束横模、纵模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简述: 1. 激光器模式的形成 激光器由增益介质、谐振腔、激励能源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如果用某 种激励的方式,使介质的某一对能级间形成的粒子数反转分布,由于 自发辐射的作用,将有一定频率的光波产生,并在谐振腔内传播,被 增益介质增强、放大。形成持续振荡的条件是:光在谐振腔内往返一 周的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 q q uL λ=2 满足此条件的光将获得极大的增强。 每一个q 对应纵向一种稳定的电磁场分布λq ,叫一个纵模,q 称为纵模 序数。纵模的频率为 uL c q q 2=ν 相邻两个纵模的频率间隔为 uL c q 21= ?=?ν 因此可以得知, 缩短腔长的方法是获得单纵模运行激光器的办法之一。

当光经过放电毛细管时,每反馈一次就相当于一次衍射,多次反复衍射,就在横向的同一波腹处形成一个或多个稳定的衍射光斑。每一个衍射光斑对应一种稳定的横向电磁场分布,称为一个横模。模式指激光器内能够发生稳定光振荡的形式,每一个膜,既是纵模,又是横模,纵模描述了激光器输出分立频率的个数,横模描述了垂直于激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场的分布情况。激光的线宽和相干长度由纵模决定,光束的发散角、光斑的直径和能量的横向分布由横模决定。,一个膜由三个量子数表示,通常记作TEM mnq 。 横模序数越大,频率越高。不同横模间的频率差为: ?? ??????????????--?+?=?2/121,)1)(1(arccos )(12''R L R L n m uL c n m mn πν 相邻横模频率间隔为: ?? ??????????????--?=?=?=?+?2/12111)1)(1(arccos 1'R L R L q n m πνν 相邻横模频率间隔与纵模频率间隔的比值是一个分数,分数的大小由激光器的腔长和曲率半径决定,腔长与曲率半径的比值越大,分数值就越大。 另外, 激光器中产生的横模个数,除了与增益有关外,还与放电毛细管的粗细、内部损耗等因素有关。 2.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 共焦球面干涉仪用压电陶瓷作为扫描元件或用气压进行扫 描。 2.1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的机构和工作原理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是一个无源腔,由两块球形凹面反射镜 构成,两块镜的曲率半径和腔长相等(即R 1=R 2=l ,构成共焦 腔)。其中一块反射镜固定不动,另一块反射镜固定在可随 外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压电陶瓷环上。如右图所示,由低膨胀 系数材料制成的间隔圈,用以保持两球形凹面反射镜R 1、R 2 总处于共焦状态。 当一束波长为λ的光近轴入射到 干涉仪内时,在忽略球差的条件 下,在共焦腔中经四次反射形成 一条闭合路径,光程近似为4l , 如右图所示 编号为1和1’ 的两组透光强分别为: 1222201]sin )12(1)[1(--+-=βR R R T I I 和 121'I R I = β为往返一次所形成的相位差,即

激光探测技术讲解

激光探测技术 激光技术用于检测工作主要是利用激光的优异特性,将它作为光源,配以相应的光电元件来实现的。它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大、检测时间短、非接触式等优点,常用于测量长度、位移、速度、振动等参数。当测定对象物受到激光照射时,激光的某些特性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其响应如强度、速度或种类等,就可以知道测定物的形状、物理、化学特征,以及他们的变化量。响应种类有:光、声、热,离子,中性粒子等生成物的释放,以及反射光、透射 激光技术用于检测工作主要是利用激光的优异特性,将它作为光源,配以相应的光电元件来实现的。它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大、检测时间短、非接触式等优点,常用于测量长度、位移、速度、振动等参数。当测定对象物受到激光照射时,激光的某些特性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其响应如强度、速度或种类等,就可以知道测定物的形状、物理、化学特征,以及他们的变化量。响应种类有:光、声、热,离子,中性粒子等生成物的释放,以及反射光、透射光、散射光等的振幅、相位、频率、偏振光方向以及传播方向等的变化。 ◆激光测距 激光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将光速为 C 的激光射向被测目标,测量它返回的时间,由此求得激光器与被测目标间的距离 d 。 即:d=ct/2 式中t-激光发出与接收到返回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可见这种激光测距的精度取决于测时精度。由于它利用的是脉冲激光束,为了提高精度,要求激光脉冲宽度窄,光接收器响应速度快。所以,远距离测量常用输出功率较大的固体激光器与二氧化碳激光器作为激光源;近距离测量则用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激光源。 ◆激光测长

从光学原理可知,单色光的最大可测长度L与光源波长λ和谱线宽度Δλ的关系用普通单色光源测量,最大可测长度78cm。若被测对象超过 78cm,就须分段测量,这将降低测量精度。若用氦氖激光器作光源,则最大可测长度可达几十公里。通常测长范围不超过10m,其测量精度可保证在 0.1μm 以内。 ◆激光干涉测量 激光干涉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特性-相干性,对相位变化的信息进行处理。由于光是一种高频电磁波,直接观测其相位的变化比较困难,因此使用干涉技术将相位差变换为光强的变化,观测起来就容易的多。通常利用基准反射面的参照光和观测物体反射的观测光产生的干涉,或者是参照光和通过观测物体后相位发生变化的光之间的干涉,就可以非接触地测量被测物体的距离以及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其测量精度达到光的波长量级。因为光的波长非常短,所以测量精度相当高。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用于向空中发射激光束,并对其散射信号光进行分析与处理,以获知空气中的悬浮分子的种类和数量以及距离,利用短脉冲激光,可以按时间序列观测每个脉冲所包含的信息,即可获得对象物质的三维空间分布及其移动速度、方向等方面的信息。如果使用皮秒级的脉冲激光,其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 10cm以下。激光照射在物体上后,会发生散射,按照光子能量是否发生变化,散射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两种类型。弹性散射又有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之分。相对于激光波长而言,散射体的尺寸非常小时,称为瑞利散射;与激光波长相当的散射,称之为米氏散射。瑞利散射强度与照射激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所以,通过改变波长的测量方式就可以和米氏散射区别开。相应地,非弹性散射也有拉曼散射和布里渊散射两种。拉曼散射是指光遇到原子或分子发生散射时,由于散射体的固有振动以及回转能和能量的交换,致使散射光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拉曼散射所表现出的特征,因组成物质的分子结构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将接收的散射光谱进行分光,通过光谱分析法可以很容易鉴定分子种类。所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就可以测定空气中是否有乱气流(米氏散射),以及CO、NO等各种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数量(拉曼散射)。由此可见,激光雷达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激光测距实验报告(精)

一、激光测距简介: 激光测距仪无论在军事应用方面,还是在科学技术、生产建设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激光波长单一,测量精度高,且激光测距仪结构小巧,安装调整方便,故激光测距仪是目前高精度测距最理想的仪器。激光器与普通光源有显著的区别,它利用受激发射原理和激光腔的滤波效应,使所发光束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 ①激光有小的光束发散角,即所谓的方向性好或准直性好。 ②激光的单色性好,或者说相干性好,普通灯源或太阳光都是非相干光。 ③激光的输出功率虽然有限度,但光束细,所以功率密度很高,一般的激光亮度远比太阳表面的亮度大。 若激光是连续发射的,测程可达40公里左右,并可昼夜进行作业。若激光是脉冲发射的,一般绝对精度较低,但用于远距离测量,可以达到很好的相对精度。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由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的科学家梅曼于1960年,首先研制成功的。美国军方很快就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军用激光装置的研究。1961年,第一台军用激光测距仪通过了美国军方论证试验,对此后激光测距仪很快就进入了实用联合体。 激光测距仪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因而被广泛用于地形测量,战场测量,坦克,飞机,舰艇和火炮对目标的测距,测量云层、飞机、导弹以及人造卫星的高度等。它是提高坦克、飞机、舰艇和火炮精度的重要技术装备。 由于激光测距仪价格不断下调,工业上也逐渐开始使用激光测距仪。国内外出现了一批新型的具有测距快、体积小、性能可靠等优点的微型测距仪,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矿山、港口等领域。 激光测距仪-分类: 一维激光测距仪 用于距离测量、定位; 二维激光测距仪(Scanning Laser Range finder) 用于轮廓测量,定位、区域监控等领域; 三维激光测距仪(3D Laser Range finder) 用于三维轮廓测量,三维空间定位等领域。 激光测距-方法 激光测距仪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测量距离:脉冲法和相位法。脉冲法测距的过程是这样的:测距仪发射出的激光经被测量物体的反射后又被测距仪接收,测距仪同时记录激光往返的时间。光速和往返时间的乘积的一半,就是测距仪和被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脉冲法测量距离的精度是一般是在+/- 1米左右。另外,此类测距仪的测量盲区一般是15米左右。

Nd:YAG激光器倍频特性 实验报告

Nd:YAG 激光倍频特性 实验目的:1. 了解二次非线性光学效应 2. 了解二倍频晶体中相位匹配 实验原理: 当强光与物质作用后,表征光学的许多参量如折射率、吸收系数、散射截面等不再是常数,而是一个与入射光有关的变量,相应也出现了在线性光学中观察不到的许多新的光学现象,非线性光学的产生与研究大大加深了我们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1. 光学倍频 光学倍频又称二次谐波,指在非线性介质中传播频率为ν的激光,其中一部分能量转换到频率为2ν的光波中去,使在介质中传播的有频率为ν和2ν两种光波。 从量化概念来说,这相当于两个光子在非线性介质内发生湮灭,并产生倍频光子的现象。在倍频过程中满足能量守恒何动量守恒定律。 2. 二次谐波的效率 由基波的能量(功率)转换成二次谐波的能量(功率)的比值,反映了介质的二次谐波效率,为: ωωηI I 2= 常用二次谐波非线性材料有KDP 倍频晶体和KTP 倍频晶体等。KTP 晶体性能优于KDP 晶体,非线性系数是后者的15倍,光损伤阈值也高(大于400mW/cm 2)。 3. 相位匹配 相位匹配物理实质是:基频光在晶体中沿途各点激发的倍频光,在出射面产生干涉,只有相位匹配时才可干涉增强,达到好的倍频效率。相位匹配要求基频光和倍频光在晶体中的传播速度相等,即折射率相等,对于双折射晶体,基频光在晶体面上的入射则需要一定的角度相位匹配。实验中,KTP 晶体是加工好的,只需垂直晶体面入射即可满足相位匹配条件。 实验装置 1. He-Ne 激光器 2. 小孔光阑 3. 1064nm 全反凹面镜M 1 4. Cr 4+ :YAG 调Q 晶体 5. Nd:YAG 振荡棒 6. 输出镜M 2 7. Nd:YAG 放大棒 8. 平板玻璃 9. 能量计 10. KTP 晶体 图1 实验光路示意图 本实验采用与“Nd:YAG 激光器调Q 激光束放大特性”相同的实验装置,倍频晶体放置于放大级输出端后方。 实验过程 实验中要特别注意眼睛不可直视Y AG 输出激光以及He-Ne 激光,并小心精密操作设备。 1、倍频激光输出调节 (1)按照与前一实验相同步骤调整Nd:Y AG 激光器,放置调Q 晶体,放大级工作开启。 (2)在Nd:Y AG 放大棒后加入KTP 晶体,轻轻转动KTP 角度,使KTP 输出由一弱散斑汇聚成一耀眼亮点,即达到晶体最佳匹配效果。倍频后输出激光为1064nm 和532nm 两

激光干涉仪报告讲解

机械工程综合实 践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机械工程综合实践 专业精密工程 指导教师彭小强 小组成员刘强14033006 谌贵阳 吴志明 实验日期2012.4.2—2011.6.25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目录 1激光干涉仪 1.1激光干涉仪介绍 1.2激光干涉仪原理 2 激光干涉仪测量机床的直线度 2.1实验器材以及平台的搭建 2.2激光干涉仪的调试 2.3直线度的测量 3 激光干涉仪测量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3.1实验器材以及平台的搭建 3.2激光干涉仪的调试 3.3重复定位精度的测量 4 实验分析与总结

目录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2)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2) 三、实验条件与设备 (2) 四.实验原理 (3) 1.定位精度测量 (3) 2.直线度测量 (4) 五、实验步骤 (5) 1.设定激光测量系统 (5) 2.调整激光光束,使之与机器运动轴准直。 (5) 3.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6) 六、实验过程和结果 (8) 1.X轴定位精度 (8) 2.X轴直线度 (9) 3.误差分析 (11) 七、实验总结与体会 (14) 1.实验总结 (14) 2.实验心得体会 (14) 3.对课程的一些建议 (14)

综合实践3 伺服系统运动精度建模与评价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三轴机床的X轴进行定位误差实验,使学生掌握一般机构空间运动精度的测量与分析评价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双频激光干涉仪测量位移的基本原理,掌握利用双频激光干涉仪测量机床进给轴的定位误差的方法,深刻理解轴运动的精度的概念。在对机床进给轴运动定位误差测量的基础上,分析机床的运动误差。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直线轴运动误差测量。利用双频激光干涉仪建立直线轴定位精度、直线度、姿态误差的测量系统,并对机床典型三维进给机构各轴的运动误差进行测量,分析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2)垂直度测量。任选进给机构两轴,利用双频激光干涉仪建立两轴垂直度的测量系统,并对垂直度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 (3)典型三维进给机构的精度建模。在分析多轴进给机构拓扑结构的基础上,用多体系统理论和变分法建立多轴进给机构运动空间各点的运动误差传递模型; (4)典型三维进给机构的精度分析与评价。在测量得到的进给机构轴运动误差的基础上,利用所建立的精度模型,对机构的典型运动轨迹如直线、圆弧、平面等的运动误差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价。 三、实验条件与设备 双频激光干涉仪,含直线度、定位精度测量组件。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定位精度测量组件直线度测量组件)

倍频激光原理

倍频激光器的原理 激光 激光是受激辐射光的简称,其原理是: 当原子系统受到外来光子作用下,且外来光子能量刚好是原子系统某两个高低能级的能量差,即hv21=E2-E1时,则处于高能级E2的粒子可能会在这个光子的诱发下,而跃迁到低能级E1并发射一个与原外来光一模一样的光子,这种过程称之为光的受激辐射。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就叫做激光。 激光器 要使受激辐射起主要作用而产生激光,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 1.有提供放大作用的增益介质作为激光工作物质,(Y AG激光器采用掺钕离子的钇铝石榴 石制成的晶体棒)。 2.有外界激励能源,使介质上下能级产生粒子数反转分布。(Y AG激光器,采用氪灯或氙 灯或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泵浦,即用光轰击YAG晶体使其中的Nd3+产生粒子数反转分布,聚光腔起辅助作用,目的是使灯发出的光尽可能多的反射或散射到YAG晶体上)。 3.有激光谐振腔,使受激辐射光在谐振腔中产生震荡,(最简单常见的是由一块半反镜, 一块全反镜构成,激光由半反镜输出)。 谐振腔相当于激光器的正反馈,没有谐振腔即是一个光放大器,引进谐振腔而使放大光产生振荡形成激光振荡器,成为激光器。 因此,一个完整的激光器应包括:工作物质、外界激励能源、谐振腔。 YAG激光器 YAG激光器是固体激光器的一种,它的工作物质是掺钕钇铝石榴石晶体(Y AG),即简称YAG激光器。 泵浦源 泵浦源是为工作物质提供能量,使工作物质内原子产生受激辐射从而产生激光。 YAG激光器的泵浦源一般采用椭圆柱腔,氪灯和激光棒分别置于椭圆柱腔的两个焦点轴上,因椭圆的一个焦点(如氪灯)发出的光经一次反射或直射可达另一个焦点上(激光棒),所以,这种结构可以将氪灯发出的光尽可能多的汇聚在激光棒上。 不同的激光有不同的泵浦源。 倍频绿激光 YAG激光器产生的激光的波长为1064nm,其波长比红色光的波长还要长,位于可见光

激光测量技术总结

激光测量技术 第一章 激光原理与技术 1、简并度:同一能级对应的不同的电子运动状态的数目; 简并能级:电子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运动状态具有相同的能级,这样的能级叫 简并能级 2、泵浦方式:光泵浦,电泵浦,化学泵浦,热泵浦 3、激光产生三要素:泵浦,增益介质,谐振腔 阀值条件:光在谐振腔来回往返一次所获得光增益必须大于或者等于所遭受的各种 损耗之和. 4、He-Ne 激光器的三种结构:【主要结构:激光管(放电管,电极,光学谐振腔)+电源+光学元件】 1)内腔式;2)外腔式;3)半内腔式 5、激光器分类:1)工作波段:远红外、红外激光器;可见光激光器;紫外、真空紫外激光器;X 光激光器 2)运转方式:连续激光器;脉冲激光器;超短脉冲激光器 6、激光的基本物理性质:1)激光的方向性。不同类型激光器的方向性差别很大,与增益介质的方向性及均匀性、谐振腔的类型及腔长和激光器的工作状态有关。气体激光器的增益介质有良好的均匀性,且腔长大,方向性 ,最好! 例1:对于直径3mm 腔镜的632.8nmHe-Ne 激光器输出光束,近衍射极限光束发散角为 2)激光的高亮度。 3)单色性。激光的频率受以下条件影响:能级分裂;腔长变化←泵浦、温度、振 动 4)相干性:时间相干性(同地异时):同一光源的光经过不同的路径到达同一位置, 尚能发生干涉,其经过的时间差τc 称为相干时间。相干长度: 例 : He-Ne laser 的线宽和波长比值为10-7求Michelson 干涉仪的最大测量长度是 多少? 解: ,最大测量长度为Lmax=Lc/2=3.164m 。 空间相干性(同时异地):同一时间,由空间不同的点发出的光波的相 干性。 7、相邻两个纵模频率的间隔为 谐振腔的作用:(1)提供正反馈;(2)选择激光的方向性;(3)提高激光的单色性。 例 设He-Ne 激光器腔长L 分别为0.30m 、1.0m,气体折射率n~1,试求纵模频率间隔各为多 少? 8、激光的横模:光场在横向不同的稳定分布,激光模式一般用TEMmnq 表示 原因:激活介质的不均匀性,或谐振腔内插入元件(如布儒斯特窗)破坏了腔的旋转对称性。激光横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谐振腔两端反射镜的衍射作用,光束不再是平行光,光强也改变为非均匀的。 λ λν?=?=?=//2c t c L c 1 =?c ντm L c 328.6/2=?=λλrad d 4102/22.1-?≈≈λθnL C 2=?νHz 105.10.1121031.0m,Hz 1053 .012103,m 30.0288288 1?=???=?=?=???=?==?νννL L nL c

激光倍频实验报告

篇一:激光谐振腔与倍频实验 激光谐振腔与倍频实验 a13组 03光信息陆林轩 033012017 实验时间:2006-4-25 [实验目的和内容] 1、学习与掌握工作物质端面呈布儒斯特角的钕玻璃激光器的调节,以获得激光红外输出。 2、掌握腔外倍频技术,并了解倍频技术的意义。 3、观察倍频晶体0.53?m绿色光的输出情况。[实验基本原理] 1、激光谐振腔 光学谐振腔是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延长增益介质的作用(来提高光能密度),同时还能控制光束的传播方向,对输出激光谱线的频率、宽度、和激光输出功率、等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图1 激光谐振腔示意图 (1)组成: 光学谐振腔是由两个光学反射镜面组成、能提供光学正反馈作用的光学装置,如图1所示。两个反射镜可以是平面镜或球面镜,置于激光工作物质两端。两块反射镜之间的距离为腔长。其中一个镜面反射率接近100%,称为全反镜;另一个镜面反射率稍低些,激光由此镜输出,故称输出镜。 (2)工作原理: 谐振腔中包含了能实现粒子数反转的激光工作物质。它们受到激励后,许多原子将跃迁到激发态。但经过激发态寿命时间后又自发跃迁到低能态,放出光子。其中,偏离轴向的光子会很快逸出腔外。只有沿着轴向运动的光子会在谐振腔的两端反射镜之间来回运动而不逸出腔外。这些光子成为引起受激发射的外界光场。促使已实现粒子数反转的工作物质产生同样频率、同样方向、同样偏振状态和同样相位的受激辐射。这种过程在谐振腔轴线方向重复出现,从而使轴向行进的光子数不断增加,最后从部分反射镜中输出。所以,谐振腔是一种正反馈系统或谐振系统,具有很好的准直,选频和放大功能。 (3)种类:图2 谐振腔的种类 按组成谐振腔的两块反射镜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可将光学谐振腔区分为:平行平面腔,平凹腔,对称凹面腔,凸面腔等。平凹腔中如果凹面镜的焦点正好落在平面镜上,则称为半共焦腔;如果凹面镜的球心落在平面镜上,便构成半共心腔。对称凹面腔中两块反射球面镜的曲率半径相同。如果反射镜焦点都位于腔的中点,便称为对称共焦腔。如果两球面镜的球心在腔的中心,称为共心腔。 如果光束在腔内传播任意长时间而不会逸出腔外,则称该腔为稳定腔(满足,否则称为不稳定腔(满足1?g1.g2或0?g1.g2)。上述列举的谐振腔都属0?g1.g2?1) 稳定腔。 (4)本实验中的激光谐振腔: 本实验采用的是外腔式钕玻璃激光器。外腔式激光器的两个反射镜是放在激光棒的外侧,长度可调,频率可变,在激光棒的两侧按一定的角度贴有布儒斯特窗片。由于布儒斯特窗对p 偏振分量具有100%的透过率,从而输出线偏光。 2、激光倍频 (1)非线性光学基础 极化强度矢量和入射长的关系为: p??(1)e??(2)e2??(3)e3??(1) ……分别是线性极化率,二阶非线性极化率,三阶非线性极化率……,?(2) ,?(1),?(3),且每加一次极化,?值减小七八个数量级。在入射光场比较小的时候,?

激光光束分析实验报告讲解

激光光束分析实验报告 引言 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激光作为一种相干光源,以其高亮度、高准直性、高单色性的优点,一直在各种生产和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激光具有上述优点,然而严格地说,激光并不是平面光束,而是一种满足旁轴近似的旁轴波。由稳定谐振腔发出的激光束大多为高斯光束,其主要参数为光束宽度、光束发散角和光束传播因子。由于这几个参数不同,不同激光束的质量也就有了差别,因此就需要制定评价光束质量的普适方法。常用来评价光束 质量的因子有:衍射极限倍数因子、斯特列耳比、环围能量比、因子和因子的倒数K因子(通常称为光束传播因子)。其中因子为国际ISO组织推荐的评价标准,也是我们在实验中采用的评价标准。 因子的定义为: 其中为实际光束束腰宽度,为实际光束远场发散角。 采用因子时,作为光束质量比较标准的是理想高斯光束。基模(模) 高斯光束有最好的光束质量,其,可以证明对于一般的激光光束有 。因子越大,实际光束偏离理想高斯光束越远,光束品质越差。当 高斯光束通过无像差、衍射效应可忽略的透镜、望远镜系统聚焦或扩束镜时,虽然光腰尺寸或远场发散角会发生变化,但光束宽度和发散角之积不变,是几何光学中的拉格朗日守恒量。 实验原理

如图选定坐标系。设光束的束腰位置为,束腰直径为,远场发散角为。为了简化问题,假设光束关于束腰对称,则可求出传播轴上任一垂直面上的 光束直径。光束传播方程的一级近似为: 光束的因子为: 其中n为传播介质折射率,为光束波长。对于束腰宽度和远场发散角, 可用如下方法测得。 本实验中,我们采用的CCD能够测量在柱坐标系中传播轴上任一垂直面上的光束能量密度函数。由于能量密度函数关于传播轴中心对称,故在分布函数中没有自变量。对于高斯光束,可以证明: 其中: 因此只要测出能量密度函数就可以求出传播轴上任一垂直面上的光束直径。 有了测量光束直径的方法后,分别在轴向位置处测量能量密度 函数,求出光束直径和,之后将其代入光束传播的一级近似方程

激光谐振腔与倍频实验

激光谐振腔与倍频实验 A13组03光信息陆林轩033012017 实验时间:2006-4-25 [实验目的和内容] 1、学习与掌握工作物质端面呈布儒斯特角的钕玻璃激光器的调节,以获得激光红外输出。 2、掌握腔外倍频技术,并了解倍频技术的意义。 绿色光的输出情况。 3、观察倍频晶体0.53m [实验基本原理] 1、激光谐振腔 光学谐振腔是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延长增益介质的作用(来提高光能密度),同时还能控制光束的传播方向,对输出激光谱线的频率、宽度、和激光输出功率、等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图1 激光谐振腔示意图 (1)组成: 光学谐振腔是由两个光学反射镜面组成、能提供光学正反馈作用的光学装置,如图1所示。两个反射镜可以是平面镜或球面镜,置于激光工作物质两端。两块反射镜之间的距离为腔长。其中一个镜面反射率接近100%,称为全反镜;另一个镜面反射率稍低些,激光由此镜输出,故称输出镜。 (2)工作原理: 谐振腔中包含了能实现粒子数反转的激光工作物质。它们受到激励后,许多原子将跃迁到激发态。但经过激发态寿命时间后又自发跃迁到低能态,放出光子。其中,偏离轴向的光子会很快逸出腔外。只有沿着轴向运动的光子会在谐振腔的两端反射镜之间来回运动而不逸出腔外。这些光子成为引起受激发射的外界光场。促使已实现粒子数反转的工作物质产生同样频率、同样方向、同样偏振状态和同样相位的受激辐射。这种过程在谐振腔轴线方向重复出现,从而使轴向行进的光子数不断增加,最后从部分反射镜中输出。所以,谐振腔是一种正反馈系统或谐振系统,具有很好的准直,选频和放大功能。 (3)种类:

图2 谐振腔的种类 按组成谐振腔的两块反射镜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可将光学谐振腔区分为:平行平面腔,平凹腔,对称凹面腔,凸面腔等。平凹腔中如果凹面镜的焦点正好落在平面镜上,则称为半共焦腔;如果凹面镜的球心落在平面镜上,便构成半共心腔。对称凹面腔中两块反射球面镜的曲率半径相同。如果反射镜焦点都位于腔的中点,便称为对称共焦腔。如果两球面镜的球心在腔的中心,称为共心腔。 如果光束在腔内传播任意长时间而不会逸出腔外,则称该腔为稳定腔(满足120.1g g <<) ,否则称为不稳定腔(满足12121..g g g g <<或0)。上述列举的谐振腔都属稳定腔。 (4)本实验中的激光谐振腔: 本实验采用的是外腔式钕玻璃激光器。外腔式激光器的两个反射镜是放在激光棒的外侧,长度可调,频率可变,在激光棒的两侧按一定的角度贴有布儒斯特窗片。由于布儒斯特窗对P 偏振分量具有100%的透过率,从而输出线偏光。 2、激光倍频 (1)非线性光学基础 极化强度矢量和入射长的关系为: (1)(2)2(3)3P E E E χχχ=+++ (1) (1)χ,(2)χ ,(3)χ,……分别是线性极化率,二阶非线性极化率,三阶非线性极化率……,且每加一次极化,χ值减小七八个数量级。在入射光场比较小的时候,(2) χ ,(3) χ 等极小, P 与E 成线性关系。当入射光场较强时,体现出非线性。只有在具有非中心对称的晶体中才 可以观测到二阶非线性效应。二阶效应可用于实现倍频、和频、差频和参量震荡过程。其中二倍频技术是最基本,利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本实验就是要观测倍频技术。 (2)相位匹配及实现方法 除了要光强比较大还要实现相位匹配,才可以获得好的倍频效果。由倍频转换率公式:

激光拉曼光谱实验报告

激光拉曼光谱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用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3Nd + :4YVO 晶体并倍频后得到的532nm 激 光作为激发光源照射液体样品的4CCL 分子而得到的拉曼光谱,谱线很好地吻合了理论分析的4CCL 分子4种振动模式,且频率的实验值与标准值比误差低于2%。又利用偏振片及半波片获得与入射光偏振方向垂直及平行的出射光,确定了各振动的退偏度,分别为、、、,和标准值0和比较偏大。 关键词:拉曼散射、分子振动、退偏 一, 引言 1928年,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和克利希南()实验发现,当光穿过液体苯时被分子散射的光发生频率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拉曼散射。几乎与此同时,苏联物理学家兰斯别而格()和曼杰尔斯达姆()也在晶体石英样品中发现了类似现象。在散射光谱中,频率与入射光频率0υ相同的成分称为瑞利散射,频率对称分布在0υ两侧的谱线或谱带01υυ±即为拉曼光谱,其中频率较小的成分01υυ-又称为斯托克斯线,频率较大的成分01υυ+又称为反斯托克斯线。这种新的散射谱线与散射体中分子的震动和转动,或晶格的振动等有关。 拉曼效应是单色光与分子或晶体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种非弹性散射现象。拉曼谱线的数目,位移的大小,谱线的长度直接与试样分子振动或转动能级有关。因此,与红外吸收光谱类似,对拉曼光谱的研究,也可以得到有关分子振动或转动的信息。目前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质的鉴定,分子结构的研究谱线特征。 20世纪60年代激光的问世促进了拉曼光谱学的发展。由于激光极高的单色亮度,它很快被用到拉曼光谱中作为激发光源。而且基于新激光技术在拉曼光谱学中的使用,发展了共振拉曼、受激拉曼散射和番斯托克斯拉曼散射等新的实验技术和手段。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是以拉曼效应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子结构表征技术,其信号来源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它提供快速、简单、可重复、且更重要的是无损伤的定性定量分析,无需样品准备,样品可直接通过光纤探头或者通过玻璃、石英、和光纤测量。拉曼光谱的分析方向有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

激光测距实验报告

激光脉冲测距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学习激光脉冲测距的工作原理;了解激光脉冲测距系统的组成;搭建室内模拟激光脉冲测距系统进行正确测距,为今后的工程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基础。 2.实验原理 激光脉冲测距与雷达测距在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如图2.1所示。 在测距点激光发射机发射激光脉冲,光脉冲经过光纤到达接收端,并被测距机上的探测系统接收。测出从激光发射时刻到被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t,根据已知光速,即可求出光纤的长度R为 R=/2 (2-1) 式中c为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精确的物理常数 C1=299792458 m/s 光纤中的平均折射率n为 n=1.000275266 故光纤中的光速为 C=299710000 可见,激光测距的任务就是准确地测定时间间隔t。当不考虑光纤中光速的微小变化时,测距精度⊿R主要是由测时精度⊿t确定的 ⊿R=C⊿t/2 (2-2) 实际脉冲激光测距机中是利用时钟晶体振荡器和脉冲计数器来测定时间间隔 t的。时钟晶体振荡器用于产生固定的频率的电脉冲振荡,脉冲计数器的作用是对晶体产生的电脉冲个数进行计数。设晶体振荡器产生的电脉冲频率为f,则脉冲间隔T=1/f。若从激光脉冲发出时刻脉冲计数器开始计数,到光脉冲被接收时刻停止计数。设这段时间内脉冲计数器共计得脉冲个数为m,则可计算出被测光纤的长度为 R=1/2cmT=cm/f=1.6m (2-3) 相应的测距精度为 ⊿R =1/2Ct=c/(2f) (2-4) 可见,脉冲激光测距机的测距精度由晶振的频率决定。常用军用激光测距仪的晶振频率有15MHz、30MHz、75MHz和150MHz等,与其相对应的测距精度分别为正负10m、正负5m 、正负2m和正负1m。晶振的频率愈高,测距精度就愈高, 但随之而来的,不仅是计数器的技术难度增加,而且要求激光脉冲的宽度愈窄,激光器的难度也增加。 对脉冲测距系统,计数器的“开门”信号是由取出一小部分发射激光脉冲经光探测器转换成

激光器的种类及性能参数总结

激光器的种类及性能参数总结 半导体激光器——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一类激光器 中文名称: 半导体激光器 英文名称: semiconductor laser 定义1: 用一定的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来产生激光的器件。 所属学科: 测绘学(一级学科);测绘仪器(二级学科) 定义2: 以半导体材料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 所属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光学仪器(二级学科);激光器件和激光设备-激光器名称(三级学科) 定义3: 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PN结制造的激光器。 所属学科: 通信科技(一级学科);光纤传输与接入(二级学科) 半导体激光器的常用参数可分为:波长、阈值电流Ith 、工作电流Iop 、垂直发散角θ⊥、水平发散角θ∥、监控电流Im 。 (1)波长:即激光管工作波长,目前可作光电开关用的激光管波长有635nm、650nm、670nm、激光二极管690nm、780nm、810nm、860nm、980nm等。 (2)阈值电流Ith :即激光管开始产生激光振荡的电流,对一般小功率激光管而言,其值约在数十毫安,具有应变多量子阱结构的激光管阈值电流可低至10mA以下。 (3)工作电流Iop :即激光管达到额定输出功率时的驱动电流,此值对于设计调试激光驱动电路较重要。 (4)垂直发散角θ⊥:激光二极管的发光带在垂直PN结方向张开的角度,一般在15?~40?左右。 (5)水平发散角θ∥:激光二极管的发光带在与PN结平行方向所张开的角度,一般在6?~ 10?左右。 (6)监控电流Im :即激光管在额定输出功率时,在PIN管上流过的电流。 工业激光设备上用的半导体激光器一般为1064nm、532nm、808nm,功率从几瓦到几千瓦不等。一般在激光打标机上使用的是1064nm的,而532nm的则是绿激光。 准分子激光器——以准分子为工作物质的一类气体激光器件。 中文名称: 准分子激光器 英文名称: excimer laser 定义:

激光熔覆实验报告

激光熔覆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熟悉激光熔覆的概念、特性和基本方法; 2)了解激光熔覆所涉及的激光器、加工机床、送粉器和喷嘴; 3)用侧向送粉法在45钢表面进行镍基合金的激光熔覆,优化工艺参数获得良好的熔 覆层; 4)测量熔覆层的尺寸,观察显微组织。 2.实验原理 激光熔覆是指以不同的添料方式在被熔覆基体表面上放置被选择的涂层材料经激光辐照使之和基体表面一薄层同时熔化,并快速凝固后形成稀释度极低,与基体成冶金结合的表面涂层,显著改善基层表面的耐磨、耐蚀、耐热、抗氧化及电气特性的工艺方法,从而达到表面改性或修复的目的,既满足了对材料表面特定性能的要求,又节约了大量的贵重元素。 与堆焊、喷涂、电镀和气相沉积相比,激光熔覆具有稀释度小、组织致密、涂层与基体结合好、适合熔覆材料多、粒度及含量变化大等特点,因此激光熔覆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熔覆材料:目前应用广泛的激光熔覆材料主要有:镍基、钴基、铁基合金、碳化钨复合材料。其中,又以镍基材料应用最多,与钴基材料相比,其价格便宜。 工艺设备原理 熔覆工艺:激光熔覆按熔覆材料的供给方式大概可分为两大类,即预置式激光熔覆和同步式激光熔覆。预置式激光熔覆是将熔覆材料事先置于基材表面的熔覆部位,然后采用激光束辐照扫描熔化,熔覆材料以粉、丝、板的形式加入,其中以粉末的形式最为常用。同步式激光熔覆则是将熔覆材料直接送入激光束中,使供料和熔覆同时完成。熔覆材料主要也是以粉末的形式送入,有的也采用线材或板材进行同步送料。 预置式激光熔覆的主要工艺流程为:基材熔覆表面预处理---预置熔覆材料---预热---激光熔化---后热处理。 同步式激光熔覆的主要工艺流程为:基材熔覆表面预处理---送料激光熔化---后热处理。 按工艺流程,与激光熔覆相关的工艺主要是基材表面预处理方法、熔覆材料的供料方法、预热和后热处理。 3.实验设备 YLS-2000(IPG)光纤激光器、45钢板材(40╳60╳15),Ni基合金粉末。 4.实验步骤 1)预先准备好的45钢试样表面用酒精和丙酮清洗干净,用电吹风机吹干备用; 2)在激光加工工作头上安装反射聚焦工作头,接通电源,调节送粉嘴的位置;在送粉 器中加入适量的NiCrSiB合金粉末;

激光实验报告讲解

激光实验报告 He-Ne 激光器模式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使学生了解激光器模式的形成及特点,加深对其物理概念的理解;通过测 试分析,掌握模式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本实验使用的重要分光仪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了解其原理,性能,学会正确使用。 要求: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测量He-Ne 激光器的相邻纵横模间隔,判别高阶 横模的阶次;观察激光器的频率漂移记跳模现象,了解其影响因素;观察激光器输出的横向光场分布花样,体会谐振腔的调整对它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激光模式的一般分析 由光学谐振腔理论可以知道,稳定腔的输出频率特性为: L C V mnq η2= [1q (m 2n 1)+++π]cos -1[(1—1 R L )(1—2R L )]1/2 (17) 其中:L —谐振腔长度; R 1、R 2—两球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 q —纵横序数; m 、n —横模序数; η—腔内介质的折射率。 横模不同(m 、n 不同),对应不同的横向光场分布(垂直于光轴方向),即有不同的光斑花样。但对于复杂的横模,目测则很困难。精确的方法是借助于仪器测量,本实验就是利用共焦扫描干涉仪来分析激光器输出的横模结构。 由(17)式看出,对于同一纵模序数,不同横模之间的频差为: )(12' ':n m L C n m mn ??πηυ?+= cos -1[(1-1R L )(1-2 R L )]1/2 (18) 其中:Δm=m -m ′;Δn=n -n ′。对于相同的横模,不同纵模间的频差为 q L C q q ?ηυ?2':= 其中:Δq=q -q ′,相邻两纵模的频差为

L C q ηυ?2= (19) 由(18)、(19)式看出,稳定球面腔有如图2—1的频谱。 (18)式除以(19)式得 cos )(1'':n m n m mn q ??πν??+=-1[(1-1R L )(1-2 R L )]1/2 (20) 设:q n m mn υ?υ??'':= ; S= π 1 cos -1[(1-)]1)(21R L R L -1/2 Δ表示不同的两横模(比如υ00与υ 10)之间的频差与相邻两纵模之间的频差之 比,于是(20)式可简写作: S n m ? = ?+?)( (21) 只要我们能测出Δ,并通过产品说明书了解到L 、R 1、R 2(这些数据生产厂家常给出),那么就可以由(21)式求出(Δm +Δn )。如果我们选取m=n=0作为基准,那么便可以判断出横模序数m 、n 。例如,我们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得(Δm +Δn )=2,那么,激光器可能工作于υ00、υ10、υ01、υ11、υ20、υ02。 2.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由两块镀有高反射率的凹面镜构成,如图2—2。反射镜的曲率半径R 1=R 2=L 。 图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