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餐文化礼仪对比

合集下载

中西餐饮礼仪的对比

中西餐饮礼仪的对比

中西餐饮礼仪的对比中西文化向来有着巨大的差异,那么中西餐饮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礼仪区别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中西餐饮礼仪的对比,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一、用餐氛围的差异由古至今,国人都非常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感情。

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崇尚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讲究面子排场,气氛之热烈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在用餐过程中,国人喜欢相互敬酒,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地喝。

主人还要劝客人进食,生怕客人吃不饱、吃不好,甚至会不断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盘子里夹菜,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意。

虽然从卫生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不足,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和合”、“团圆”的普遍心态,由此可以看出延承至今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格。

当然,大声喧哗的就餐方式已经为现代就餐礼仪所摒弃。

西方人用餐时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实行分餐制,每人各自点菜,各持一份,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不替他人取菜、不吸*、不劝酒;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嘴唇或咂嘴;可以与左右客人轻声交谈,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

其实,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际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客人之间。

与*饮食方式的差异更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

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话都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对自我的尊重。

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总是缺少了和乐融融的气氛。

二、席位安排的差异中式餐饮一般采用圆桌共餐的形式,其席位一般是依餐厅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或取面门、朝阳,或依室内装饰所体现出的突出位置设定尊位。

通常服务员摆台时会以口布折叠成花、鸟等造型,尊位造型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

在民间吃饭,尊位可以是主人就座,但当有前辈、领导、长辈或认为是重要的客人时,尊位必须请最长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座,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之一。

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座顺序:在西方,主人会通过座位安排来显示人们的社会地位。

通常主人会坐在桌子的中央位置,而客人则坐在主人两侧或者对面的位置上。

而在中国,主人往往坐在最东方的位置,象征着东方的“吉庆”。

而其他人的座位则根据客人的尊卑和长幼排定。

2. 用餐工具的使用:在西方,用餐时使用刀、叉和勺子作为餐具。

刀和叉用来切剥食品,勺子用来托物。

而在中国,主要使用筷子作为餐具。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夹取食物,传统认为筷子与两手都缺一不可,象征着夫妻的和睦和家庭的和谐。

3. 吃饭姿势:在西方,用餐时通常坐在餐椅上,双手放在桌子上。

而在中国,通常是坐在凳子上,双手放在餐桌以下。

另外,在西方,交叉双腿也是被接受的。

而在中国,交叉双腿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4. 餐桌礼仪:在西方,人们在用餐时会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切割成小块。

在品尝菜肴时,使用刀和叉将食物夹起来,然后送入嘴里。

而在中国,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是常见的做法。

而夹取食物时应该使用筷尖,而不是筷子的其他部分。

5. 餐前礼仪:在西方,餐前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用于交流和饮酒。

主人会为客人倒酒,而客人则会向主人表示感谢。

而在中国,主人会以热水或茶的方式招待客人,并提供一些开胃小菜。

在中国,主人也会向客人倒酒,客人通常会表示感谢。

6. 餐后礼仪:在西方,人们通常会用餐结束后用纸巾擦拭嘴巴和手,并把纸巾放在餐盘上。

而在中国,人们通常会使用餐巾擦拭嘴巴和手,然后将餐巾折叠放在餐盘旁。

在西方,如果有剩余的食物,人们不会再食用,而是留下来作为下一顿的食材。

而在中国,剩余的食物通常会被认为是主人的问题,因此客人通常不会提前离开。

总之,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就座顺序、用餐工具的使用、吃饭姿势、餐桌礼仪、餐前礼仪和餐后礼仪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餐桌礼仪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中西方文化对比--餐桌礼仪

中西方文化对比--餐桌礼仪

中西方文化对比--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社交场合中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中西方文化对比下,餐桌礼仪的“行为规范”和“礼节习惯”各不相同。

下面就来具体对比。

一、餐桌礼仪行为规范中西餐桌礼仪在行为规范上的差异比较显著。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食物主要是以碗和筷子进行摆放和取食,而西方文化通常使用刀叉等器具,因此,在使用餐器时,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就有所不同。

其中表现出的最大差异在于取食方式。

1、舀饭。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舀饭时要掂起碗和吃筷,一个筷子固定住饭碗,另一个筷子舀出饭来,而在西餐中很少这么做。

在西方文化中,大多数情况下是用刀叉来切割食物,然后从盘子中翻起食物,送到口中。

2、使用器具。

在中国文化中,筷子的使用是有一定技巧的。

例如说,泡馍要用手搓成小坨,夹起来时要用两只筷子“夹住”它。

而在西餐中,人们会使用刀叉、勺子等更为常用的餐馆工具,以帮助他们获取食物。

二、餐桌礼仪礼节习惯除了行为规范的差异之外,中西餐桌礼仪在礼节习惯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1、用餐时间。

在中国的文化中,最为常见的用餐时间是晚上。

晚餐往往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在一些正式的社交场合,由于工作关系,中午也可能会参加商务宴会。

而在西方文化中,午餐和晚餐的时间都相对固定。

在工作日的中午,人们快餐或者简单解决饮食问题,而在晚餐时则会享受美食与美酒的盛宴。

2、口味趣味。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讲究自然、养生健康,饮食有着多种养生之道和口味选择。

例如说,中国人很重视养生和保健之道,经常将不同的膳食组合作为养生,如养生汤、保健粥等。

而在西餐中,口味以酸、辣、咸、甜四种感官味道为主要体验,许多喜欢吃各种辣椒、葡萄酒、海鲜食品。

总之,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的差异体现在行为规范和礼节习惯上,也是由于各自的文化本质差异性的影响所导致。

无论是中式餐桌礼仪还是西式餐桌礼仪,都是要讲求文明、规范的。

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了解和尊重不同的餐桌礼仪习俗,也是促进各种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餐桌礼仪也会因为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西方的餐桌礼仪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本文将从用餐姿势、餐具使用、交流方式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一、用餐姿势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用餐姿势有较大的不同。

在中国,用餐时通常习惯于坐在餐桌前,脚踏在地上,身体保持直立。

同时,双手应该放在桌上,但不需要使用刀叉等餐具。

这种姿势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和传统的绅士风度。

而在西方文化中,用餐时的姿势较为随意,人们可以斜靠在椅背上,或者将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相对比较放松。

西方人更注重个人自由和个体的独立,这种用餐姿势体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二、餐具使用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餐具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使用筷子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人会用筷子夹取食物,并将食物送入口中。

同时,使用叉子、勺子等西方餐具的情况并不多见。

而在西方社会,使用刀叉等餐具是必不可少的。

在用餐过程中,使用刀子切割食物,用叉子将食物送入口中。

西方人注重洁净、整齐和讲究服务,使用餐具的方式体现了他们注重的价值观。

三、交流方式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交流方式也呈现出差异。

在中国,用餐时,人们会不时地互道“请慢用”、“好吃吗”等礼貌性的问候。

此外,家庭聚餐时经常以围炉形式进行,家人间可以互相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而在西方文化中,用餐过程中通常会保持较为安静。

人们会专注于食物的品味,较少言谈。

这种做法体现了他们对食物的敬重,以及对用餐环境的重视。

四、就座次序在中国的宴会上,座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尤其在正式的场合中更是如此。

主宾通常会被安排在宴会桌的中央位置,表示尊崇。

其他的客人则会根据年龄和地位来确定座位。

且与主人相对坐,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而在西方文化中,座次的安排较为随意,没有太多的限制和规定。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座位,不需要拘束和担心座位的问题。

这种形式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人际平等和自由。

总结起来,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用餐姿势、餐具使用、交流方式和就座次序等方面。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中西餐礼仪的差异餐桌礼仪对你我都非常重要,它在中国人的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西餐在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中西餐礼仪的差异,欢迎查看。

中西餐礼仪的差异一、基本差别1、入座的位置中国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西方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

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2、上菜顺序中国①汤②主食③餐酒④水果西方①菜和汤②水果③餐酒④主食⑤甜点和咖啡3、餐具中国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

西方刀、叉、匙、盘、杯等,刀又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叉又分为食用叉、鱼叉、龙虾叉。

公用刀叉的规格一般大于使用刀叉。

匙又分汤匙,茶匙等。

杯的种类更多,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

4、表示停餐方法中国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

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

西方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

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

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

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二、用餐的细节1、衣着中国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穿得隆重一些。

西方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

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不可以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即使再昂贵的也不能)2、入座的方法中国人们入座时并没有西方那么讲究,大多是按自己的意愿而入座的。

谈中西餐饮礼仪文化

谈中西餐饮礼仪文化

谈中西餐饮礼仪文化人们的餐桌礼仪的变化,是经过很长时间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地域形成的,在人们完整生活秩序中,餐桌礼仪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大家分享了中西餐饮礼仪文化,一起来看看吧!一、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对比1.历史起源。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

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

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

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

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

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

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在各种电影电视剧作品中也很多见。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

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

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

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

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

2.餐桌用语。

在中国,即使餐桌上的菜琳琅满目,主人也会说“菜很少,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多担待“;而西方国家的主人则会很随便的说“help yourselves”,显得很自然随意。

同时中国的主人会不时往客人的碗里添布新菜,经常客人的碗被主人夹的菜装得满满的,但是在西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主人的布菜会让客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没有受到尊重。

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

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
• 韩国 上菜或盛饭时,要先递给 长辈,甚至要特设单人桌, 由女儿或儿媳恭敬地端到他 们面前,等待其先动筷子后, 家中成员方可就餐。 端着碗吃被视为不规矩, 桌上的碗不能用手碰触,也 不能用嘴接触饭碗。先用勺 喝汤,之后再吃其他东西。 不要把勺子和筷子搭放在 碗上。
1、生活中以特为贵,烹饪上以独为美。 2、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体的 价值与尊严。 3、林语堂先生说:“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 同于中国,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 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运行, 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 实,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其他皆 在不足道中。” 从文化的意义上看,在西方国家只是 停留在简单的交流、交际的层面上,并没 有像在中国那样被赋予更多、更为重要 的“使命”。
日本和韩国饮食礼仪—1
• 日本 斟酒时酒杯不能拿在手里, 要放在桌子上,右手执 定要接受。 吃寿司时如果用筷子夹, 要横向将整个寿司一下夹起。 用手的话,要用大拇指和中 指夹住寿司两端,食指按住 上面。寿司应一口吃完,不 蘸芥末,只蘸酱油。
日本和韩国饮食礼仪—2
中国的用筷礼
一、忌敲筷。用筷子敲打碗盆是饮 食中的大不敬。 二、忌掷筷。 三、忌叉筷。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 放,要摆在碗的旁边,不能搁在 碗上。 四、忌插筷。 五、忌挥筷。 六、忌舞筷。 横筷礼,表示不再用膳了,“人 不陪君筷陪君”
使用刀叉时,从外侧往内 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 右手持刀;切东西时左手 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 切成小块,用叉子往嘴里 送。用刀的时候,刀刃不 可以朝外。 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 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 要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 拿叉取菜。任何时候,都 不要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 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西餐中正确用刀姿势
西餐中刀叉并用时的正确用叉姿势

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_礼仪知识_

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_礼仪知识_

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天南地北,自古中西方就有不同,那么你们知道中西方饮食礼仪有什么差异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1出席时间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往往很难做到准时到达;在西方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要求准时或提前5分钟到达,迟到会被视为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2 用餐氛围中国人都非常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感情,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崇尚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西方人用餐时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实行分餐制,可以与左右客人轻声交谈,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

3席位安排中式餐饮一般采用圆桌共餐的形式,其席位一般是依餐厅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依室内装饰所体现出的突出位置设定尊位;西式宴请中一般使用马蹄形或长形餐桌,男女间隔而座,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西方以右为尊,左为次,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

4餐具使用在中国餐具较简单一般只有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盘等。

5进餐礼仪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追求,整个进餐过程不但要美味,更要悦目、悦耳。

6表示停餐方法中方宴会中结束用餐,可以把筷子横搁在碟子上;在西方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西餐礼仪出自古代宫廷,其程式化的规定极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用餐者严格约束个人举止,力求使之高雅动人。

自由、平等西餐文化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工业文化的不断改进而形成的,无形地渗透着西方文化传统特点。

在西餐中,饮食的时时刻刻都是人人平等自由的表现,每个人自主决定食物的种类、分量,分餐适用,丰俭由己,在大多的场合实行“AA”制。

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大家平等自由地坐在一起享受食物,随便自由。

独立、卫生与中式的圆桌共餐不同,西方用餐习惯于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即各自点菜,各持一份。

西餐形式从表面上看似乎少了些热闹,多了些客气和独立,但实质上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卫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餐
♡ 宴会酒会冷餐会、自助餐 简餐等。几乎以分餐的形式 上菜和装盘。这就使得西餐 的装盘形式更加多元化,在 器皿的使用也很多样。(酒会
冷餐会的小吃Appetizers以及沙拉,
甚至使用高脚杯作为器皿。)西餐 中的大型拼盘则会运用原料 之间的合理搭配,而这种大 型的立体拼盘再经过台面的 整体布局,形成错落有致, 精彩纷呈的壮观景象。即便 是不使用雕刻作品作装点, 其视觉效果也足以让食客们 饱足了眼福。
中 西 餐 差

♡ 就餐环境 ♡ 菜系差异 ♡烹制 ♡ 上菜顺序 ♡ 餐具 ♡ 饮食习惯 ♡ 酒水
♡ 礼仪文化
❤中餐
。装饰 灯光明亮 古典风格
。色凋 以喜庆色、吉祥色温 馨色为主
。特点 清、奇、古、雅 。音乐 欢快明亮比较喜庆的
❤西餐
。装饰 高贵典雅 环境雅致
。氛围 给人以柔和安静 温馨 浪漫 如果是晚餐,灯光要 暗,桌上要有蜡烛,营造 一种浪漫、迷人和淡雅的 气氛






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几乎全国千篇一律, 差异甚少,而中国人之饮食习惯丰富 多彩,各地都有特色, 多样化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营养摄入。
中国人喜食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 白粉等细粮,因此许多营养被浪费掉。
中国人习惯于在餐后 吃水果,而西方人则喜欢吃 一份布丁之类甜食,当然水 果比甜食更有利于健康。
菜肴上菜顺序------中餐
❖ 中国传统宴席上菜顺序 :
❖ 1.茶、生果(客人来齐前消磨时间的,一般是瓜子、 花生一类的炒货,档次高点的有蜜饯一类的)
❖ 2.凉菜(下酒) ❖ 3.热菜:顺序是:头菜(一般都是宴席上最名贵的
原料制作、二菜(一般是烧烤、油炸类的菜肴), 上一个汤(醒酒、开胃、提神)、接下来是其他热 菜(热菜一共是8到12个,其中有两个汤,一个是 二汤,放在二菜后面;一个是座汤,放在热菜结束 的时候)。 ❖ 4.小吃:间插在热菜里上桌,从二菜开始 ❖ 5.随饭菜:一般是素菜,下饭用 ❖ 6.水果:清口用的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 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 4、6、8,右手边为3、5、7。
♡多数菜品只能采用平面装 盘,或是借助食雕作品装 饰和点缀,或是采用异形 器皿来突出装盘效果,却 往往有喧宾夺主之嫌。
(与西餐有异曲同工之处)
♡西餐
♡煎.熏.烧.焖.焗.烤.扒
♡装盘的东西,必须具有可 食性,这虽然限制了厨师 们使用雕刻作品点缀食品, 但却促使厨师们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向另外一个方向 发展,即用食物装饰食物, 用色彩和落差来体现装盘 的艺术效果。
❖ 第五,餐后食物。一般为甜品(点心)、水果、冰淇淋等。最 后为咖啡,喝咖啡应使用咖啡匙、长柄匙。
摆台&餐具对比
中餐
杯、 盘、 碗、 碟、 筷、 匙、
西餐
餐刀、餐叉、匙 为主 细分有鱼刀、正 餐刀、黄油刀
汤匙、 甜品匙、
鱼叉 、 正餐叉、
筷子
汤匙
鱼刀、正餐刀、黄油刀、甜品刀 汤匙、甜品匙、 鱼叉 、正餐叉、甜品叉
人 头 马 利口酒 蒂亚·玛利咖啡酒
礼仪文化
上菜方式
中餐
♡从传统意义上讲 中国人多数喜欢“围食” 的方式,即大家围成一桌, 将整个菜品放在中间大家 分而食之。虽然,近些年 来由于人们生活素质的提 高,对食品卫生的要求不 断提升,许多情况下也采 用了分餐制,用“各吃” 的形式上菜,但总体来讲 还是没有完全摆脱整体上 菜的方式
中餐文化礼仪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 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终于形成今天大家 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 古代的饮食礼仪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而现代饮食 礼仪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音乐 柔和的乐曲声音要达 到“似听到又听不到的程 度”,
中餐厅
菜系不同
中餐
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粤菜、 闽菜、 苏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西餐
意大利餐 法式大餐 美式大餐 俄式大餐 徳式大餐

九转大肠

糖醋黄河鲤鱼
川 菜
宫保鸡丁
粤 菜 潮 州 菜
浙菜 西湖醋 鱼
闽 菜
金寿福
狮子头


冰糖湘莲
湘 菜
糖醋黄河鲤鱼
徽 菜
八宝葫芦鸡
西 菜 之 法首
式 大 餐 沙 福 罗 鸡
西 菜 始 祖
意 式 大 餐 比 萨 饼
西 菜 经 典
俄 式 大 餐 鱼 子 酱




英 式

西 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鸡重



烹饪
菜系差异
♡中餐
♡无论是哪一种菜系与流派, 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烹饪 方法“炸溜爆炒” “烧 煨蒸煮” 。
菜肴上菜顺序----西餐
❖ 一餐内容齐全的西菜一般有七八道,主要由这样几部分构成:
❖ 第一,饮料(果汁)、水果或冷盆,又称开胃菜,目的是增进 食欲。
❖ 第二,汤类(也即头菜)。需用汤匙,此时一般上有黄油、面 包。
❖ 第三,蔬菜、冷菜或鱼(也称副菜)。可使用垫盘两侧相应的 刀叉。
❖ 第四,主菜(肉食或熟菜)。肉食主菜一般配有熟蔬菜,此时 要用刀叉分切后放餐盘内取食。如有色拉,需要色拉匙、色拉 叉等餐具。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 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 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 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 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 最低者。
筷子是最好的用餐工具,中国人用筷时 需动用数十条肌肉和十余个关节,因 此在用餐时等于进行了一次小型 “健身活动”刀叉则无此用处。
酒 水 差 异
❖ 中餐
❖ 西餐
❖ 就餐过程一般只有一种酒 主要以白酒为主
❖ 每道菜都有会配不同的酒
中餐用酒
西餐用酒

鸡尾酒


开 胃 头 盘
伏特加
vodka
白 兰 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