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的复杂性与科斯定理

合集下载

外部效应与科斯定理PPT模板

外部效应与科斯定理PPT模板
2.消费的外部经济
消费的外部经济就是指一个消费者所采取的行为给社会中 其他成员带来了利益,而该生产者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 例如,当某个人对自己的房屋和草坪进行保养时,他的隔壁 邻居也从中得到了好处。再如,一个人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 育,把他们培养成更值得信赖的公民,这显然也使其隔壁邻 居甚至整个社会都得到了好处。
1.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社会中的 其他成员付出了代价却又未给社会其他成员以补偿。例如, 一个企业可能因为排放脏水而污染了河流,或者因为排放烟 尘而污染了空气,这种行为使附近的居民和整个社会都遭到 了损失。再如,企业生产的扩大可能造成交通拥挤及对风景 的破坏等。
2.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西方经济学
外部效应与科斯定理
一、外部效应概述 二、外部效应的分类 三、外部效应的对策 四、科斯定理
一、外部效应概述
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对其他 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换句话说,外部效应是 一个经济单位的行为对另一经济单位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 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关系或市场贸易中反映出来。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社会中的 其他成员付出了代价却又未给社会其他成员以补偿。和生产 者造成污染的情况类似,消费者也可能造成污染而损害他人 利益。吸烟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动 吸烟者的身体健康,但并未为此而支付任何东西。此外,在 公共场所随意丢弃果皮、瓜子壳等也可能带来外部不经济效 应。
第二,企业合并。例如,一个企业的生产影响到另外一 个企业,如果影响是正的(外部经济),则第一个企业的生 产就会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反之,如果影响是负的(外部不 经济),则第一个企业的生产就会超过社会最优水平。但是 如果把这两个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则此时的外部影响就 “消失”了,即被“内部化”了。合并后的单个企业为了自 己的利益将使自己的生产确定在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 水平上。而由于此时不存在外部影响,故合并企业的成本与 收益就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 优状态。

外部性与科斯定理

外部性与科斯定理
外部性与科斯定理
一、外部效应与市场失效
外部效应是指一项经济活动对非当事人的第三 者所产生的影响。
当一项经济活动中存在外部效应时,经济活动 主体将不会承担全部成本或占有全部收益。
在任何一项交易中,相同数量的金额,对卖方来 说是价格,而对买方来说则是成本,所以说, “价格”与“成本”是同一个概念,但当外部效 应存在时,市场价格会偏离社会成本,例如: 没有人否认空气污染是一种费用,但这种费用在 任何地方都没有显示出来,相对于个人和单位的 内部费用(会计成本)来说,空气污染的费用是 一种外部费用。 父母对其子女的教育,毫无疑问,同时给予社会 一种收益,因为受教育比未受教育对社会贡献更 多,但这是一种外部收益,父母并没有因其子女 对社会的额外奉献而受到奖赏。
1、外部效应的形式(正或负)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效应:
A.生产过程中的噪声、环境污染;(负效应) B.渔民过度捕捞;(负效应) C.高效率机器设备的应用将使手工生产者遭受灭顶之灾;(负效应) D. 养蜂人酿蜜,周围果园产量提高;(正效应) ………….
消费过程中的外部效应:
A. 旅游者蜂拥至旅游区而使物价上涨、舒适度下降;(负效应) B. 你邻居的高档轿车、居室装修豪华使你倍感压抑; (负效应) C.你注射流感疫苗,减少了别人得流感的机会。(正效应)
哪种方式更好? 如果不考虑管理成本上的差异,排放费比排放标准更好。 第一,削减同样数量的污染,以排放费方式实现的成本 更低; 第二,排放费可以刺激企业进一步降低污染程度;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环保部门制定总的排污标准,然后拍卖出售或发放 “污 染许可证”,(付费就可以污染) 只有以高成本才能减少污染的企业才愿意为污染许可证 支付最高价,以低成本就可减少污染的企业可出出售他 们的许可证。 (注意与“庇古税”的区别)

外部性矫正

外部性矫正
? “西湖龙井”、“杭州龙井”、 “浙江龙井”等,把“龙井”二字当 成“公地”。
? 结果是,茶叶市场上鱼龙混杂, “龙井”品牌也就不再神圣。
? 打算统一包装了。但是,……。
? 【实例】在西北荒原上,生长着有 药用价值的甘草。名义上归国家所有, 事实上有关部门无法管理。
? 于是,就有人自行去挖掘,由于没 有人对那里的生态平衡负责,这种挖掘 行为必然发展到过度“攫取”。
? 1、产权与外部性
? 有人认为,源于市场机制。厂商 和消费者都不会站在MSC或MSB的角度 作出决策。
? 更多的人认为,源于产权不清。 若一种资源的产权没有排他功能,那 么就会导致过度享用,最终使其他成 员的利益受损,从而产生外部性。
? 一般来说,共有产权最容易导致 外部性。
? 共有产权:辖区内的每个成员对 某种财产都拥有产权,实际上这种财 产并不属于哪个人。
?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对于任何一 户牧民来说,每增加一头牲口所产生 的收益归自己,由此带来的生态成本 却由大家分担。
? “公地悲剧”的实质:资源的过 度利用,甚至激励人们去破坏和毁灭 资源。
?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公地悲 剧”的事例。如卫生间里的手纸。
? 【实例】每年3月中旬,西湖龙井 村的茶农还没有开摘一芽新茶,但每 斤售价几千元的“龙井”新茶已在杭 州街头出现。
? 此后产权界限清清楚楚,“公地 悲剧” 随之终结,西部边疆的开拓也 得以最终完成。
? 有刺铁丝网被认为是“改变世界 面貌”的7项专利之一,也是19世纪人 类社会“10大发明”之一。
? 3、“反公地悲剧”
? 1998年,美国学者M.A.Heller教 授提出了“反公地悲剧”的概念。
? 一种资源有许多拥有者,但他们 中的每一个都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资 源,导致资源的闲置。

外部性内部化的公共政策手段和科斯定理

外部性内部化的公共政策手段和科斯定理

外部性内部化的公共政策手段和科斯定理摘要:现代经济日趋壮大,生产能力带来产品数量激增,同时,由此产生的外部性也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治理外部性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增长。

通过对外部性内部化手段的分析,介绍了公共政策手段的类型,着重比较了公共政策手段,即庇古税和科斯定理之间的特点,找出了其在解决污染问题方面的优劣。

关键词:外部性;公共政策;科斯定理1 外部性内部化方法简介矫正税矫正税又称庇古税,基本思路是负外部性的发出方必须对每单位的外部性行为支付税收。

其计算公式为T=MSC-MPC=MEC=E(X)T为矫正税MSC,MPC分别为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

从矫正税来讲,它能够促使产生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将社会成本考虑到其私人产生成本去,并产出与社会成本相符的数量,提供政府收入增加,并有效地减少污染。

然而,矫正税也必然有其局限性,由于外部性成本计量上的困难,以及公共政策管理成本增高和寻租行为出现,使得矫正税的治理效果大大削弱。

矫正性补贴这类补贴主要针对正负两类外部性提供补助,对正外部性提供补助相当于扩大其外部影响以达到增进社会福利的效果,而对负外部性提供补贴表明向污染者行贿。

向正外部性提供补助。

政府对产生外部正效应的厂商进行补贴,使产量达到市场效率量。

向负外部性者提供补助。

负外部性带来的市场失效是具负外部性的生产或消费的产品数量过多,为矫正负外部性,鼓励厂商和企业减少产量的行为给与补助。

公共管制指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其特殊行为。

这个治理外部性的方法运用的范围较广,也是普遍的政府手段,但是它要求与负外部效应的生产函数一致,并且信息完全。

第三种力量依靠道德力量和舆论监督来抑制外部性,但是具有非强制性,非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科斯定理与产权理论科斯定理利用市场机制,从界定产权的角度解决外部性,使外部效应内部化的手段又往前迈进一步。

第四章 科斯定理

第四章  科斯定理

权,那么,工厂仍会选择出资150美元给烟
囱安排一个防尘罩。
精选可编辑ppt
17
▪ 由此可看出,在存在125美元的居民户之间交 易成本的前提下,权利如何界定直接决定了资 源配置的效率:如果界定工厂享有排污权,消 除外部性的总成本为250美元(即每户居民选 择自买除尘机);而如果界定居民户享有清洁 权,消除外部性的总成本仅为150美元。在这 个例子中,法律规定居民户享有清洁权,资源 配置的效率高于法律规定工厂享有排污权。
▪ 传统福利经济学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当A污染 了B,对B产生了“负外部性”后,可通过对A征税、 追究A的法律责任等方式来解决;
▪ 科斯认为这是不对的。“若想避免对B造成伤害, 则势必对 A造成伤害。真正的问题是:应该允许A 伤害B,还是允许 B 伤害A?核心所在,乃是怎样 避免较大的伤害。”
▪ 科斯把对别人造成损害的权利看作是一种生产要素,
精选可编辑ppt
8
完全竞争论角度 (续)
▪ C.舒尔茨认为,科斯定理强调的是一个自由竞争的条件问题, 然而在什么样的产权结构下才能保证自由竞争的市场状态得以 维持?据此,他将科斯定理定义为:只要交易是在完全竞争的 市场中发生的,那么初始的合法的配置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无 关。换言之,只要在产权界区上保证完全竞争,资源配置的有 效性便能得到充分保证。根据这种对科斯定理的理解,他们认 为,在科斯所举的案例中,火车主处于垄断地位(只有一个), 农场主则是分散的,众多的,这就违背了完全竞争的假定,因 而他们相互之间不可能有效地解决纠纷,市场在此必然失灵。 这就是说,产权界区清晰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是相互联系的, 完全竞争离不开产权明晰,而产权明确之后还必须在完全竞争 的市场条件下,才可能使资源实现有效配置。

外部性与科斯定理通用课件

外部性与科斯定理通用课件

创新技术
企业应积极研发新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 消耗和排放污染物。
参与行业协会
企业可以加入行业协会, 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 ,以减少负外部性的产生 。
社会各界如何参与解决外部性问题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 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的环
保氛围。
倡导绿色消费
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科斯定理强调了明确产权的重要 性。通过合理地界定知识产权,可以激励创新和创造, 促进经济发展。
03
外部性与科斯定理的关系
外部性是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 一个经济主体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 可能是正面的(如技术外溢),也可 能是负面的(如环境污染)。
科斯定理是在承认外部性的前提下, 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安排或产权界定来 减少或消除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 影响。
外部性与科斯定理 通用课件
目 录
• 外部性理论 • 科斯定理 • 外部性与科斯定理的关系 • 政策与实践 • 未来展望
01
外部性理论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 通过市场机制发生的。
分类
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 生积极的影响,如提供公共品;负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 济主体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污染环境。
参与环保志愿活动
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如植 树造林、河流清洁等,以实际行动 保护环境。
05
未来展望
未来外部性问题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外部性 问题日趋严重,如气候变化、资源枯 竭、生态破坏等。这些问题具有复杂 性和跨地域性,解决难度大。

第十一讲 外部性、科斯定理

第十一讲  外部性、科斯定理

三、拟线性偏好和科斯定理
• 我们假设两个人A和B住在同一房间的,A喜欢 抽烟,一天抽10根,而B喜欢洁净的空气,但 两个都喜欢货币。现在我们用埃奇沃思方框图 来分析这两个消费者的消费可能性。
• 现在假设有两种法律规定,第一种是规定消费 者没有吸烟的权利,第二种是规定消费者有吸 烟的权利,并同时假设两个人都有100元,因 此,有两种初始禀赋:第一种是每人100元,吸 烟量为0,在图中的E点(100,0),第二种 是每人100元,吸烟量为10,F点(100, 10)。
• 如果产权界定明确,各种机制能允许人们进行适 当的谈判的话,那么人们就能以他们交换生产和 消费一般商品的权利的方式,交换他们产生外部 效应的权利。
如果消费者的
抽烟
W

偏好是拟线性
的,则在每一 个帕累托有效
预算线
率配置中,抽


烟量是相等的,
不同的是持有
的货币量。即
涉及外部效应
的商品的有效 数量独立与产
• 假设h是第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当该消
费者面临p和财富w时,他会选择一个h满足
以下条件:1( p,
h*
h)
0
• 如果第一个消费者消费的福利受第二个消
费者行为的影响,则其对h0的选择)
h0
2 ( p, h)
h0
0
• 由于 • 所以
1( p,
h0
h)
2 ( p, h0
• (1)假设私人拥有土地 • 假设购买一头母牛要花a元。有C头母牛在这块
公地上放牧,产的牛奶的价值为F(c),因此其 利润为:F(c)-ac,最优产量出现在母牛的边 际产量等于他的成本a。 • 如果一头母牛的边际产量大于a,那么在公地 上增加放牧的头数是有利的,如果母牛的边际 产量小于a,那么减少放牧的头数是有利的。

外部性和科斯定理

外部性和科斯定理

外部性的经典案例—环境污染问题

以造纸厂为例 公共对策: 1、税收: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20世纪30 年代提出了一种自然的解决方法,就是 向污染者征税,以矫正他的投入品定价 过低问题。
外部性的经典案例—环境污染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公共对策: 2、补贴:假定污染企业的数量是固定的, 通过向污染者支付一笔费用使其不污染, 从而获得有效率的生产水平。 3、排污费:对每单位排放而非每单位产 量征收庇古税。 4、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对排放的每单 位污染发放的许可证。
外部性和科斯定理
谁是污染的受害者
外部性的含义及性质


1、外部性的含义: 当某一个实体(个人或企业)的活动以市场机 制外的某种方式直接影响他人的福利时,这种 影响就被称为外部性。 外部性是没有或不能确立产权的结果。只要某 人拥有某种资源,该资源的价格就反映出其他 用途的价值,就会得到有效地使用。相反,共 有的资源往往被滥用,因为没有人有节约使用 的动机。
外部性的经典案例—环境污染问题


私人对策 1、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 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 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样的,市场均 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即问题总 会得到有效解决。 科斯定理最适合用于当事人很少并且外 部性来源很清楚的情况。
外部性的经典案例—环境污染问题
外部性的含义及性质

2、外部性的性质 企业和消费者都可能产生外部性; 外部性天生就具有相互性; 外部性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 公共物品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外部性
外部性的经典案例—环境污染问题


2012年上半年中国十大污染城市 乌鲁木齐 兰州 北京 成都 延安 铜川 镇江 渭南 西安 扬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组:实验经济学及其他分支学科外部性的复杂性与科斯定理胡石清乌家培(福建泉州华侨大学商学院)摘要:外部性分为简单外部性和复杂外部性,对于简单外部性,科斯定理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但是对于复杂外部性,D-O模型说明了基于自利理性的分析是有局限的。

从个体理性的二元性出发,引入社会理性,复杂外部性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关键词:外部性复杂性自利理性社会理性一、引言外部性是指在特定的经济活动中,未参与决策的一方受到了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且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获得补偿。

外部性反映了在经济活动中,活动的实施者(行为方)对其他人(受影响方)的影响,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受影响方的“决策的非参与性”,即受影响方没有参与行为方的行为决策,是行为方的单方面行动;二是受影响方“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获得补偿”,无法将受到的影响反馈给行为方从而得到补偿。

外部性的意义正是要揭示在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下,如何解决经济活动对那些没有参与决策的被动受影响方的补偿问题。

外部性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以及反馈机制等,体现了系统的特性,所以,需要用系统观和系统方法来分析。

然而,在外部性的研究中,一直没有认识到外部性的复杂性,没有引入系统论方法,采用的仍然是还原论方法,这是外部性研究的局限。

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有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之分,简单系统可以采用还原论方法,但对于复杂系统,由于其非线性、涌现等特点,只能应用复杂性理论来研究。

复杂性理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热点理论,圣达菲研究所创始人考温把复杂性科学誉为“21世纪的科学”。

解决外部性问题需从系统的角度来从方法上跨越还原论,引入系统论,按照复杂程度区分不同的外部性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外部性,对症下药,解决好现实中的外部性问题。

二、简单外部性与复杂外部性为了明晰外部性的外延,我们将特定经济活动的行为方作为一个核心,从这个核心出发,不断扩大系统的边界,将系统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划分为不同的“外部”:一是行为方对直接参与者的影响,二是对与特定经济活动紧密联系的其他经济体以及相关产业等间接参与者的影响,三是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根据受影响对象的不同,把外部性分为第一类外部性、第二类外部性和第三类外部性。

第一类外部性是行为方对直接参与者的影响,这里的受影响方就是活动的另一些直接参与者。

这类外部性正是科斯研究的范畴,在科斯学派的一系列案例中,都是指活动的行为方与另一方直接参与者之间的矛盾,如养蜂人与果园主的关系、工厂排污对湖中渔场的影响等,都是特定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方之间的关系。

对于第一类外部性,由于科斯的贡献,称为科斯外部性,其最大特点是“直接性和简单性”,受影响方受到的影响是直接的,受影响方的数量不多,彼此之间也没有联系,这一外部性主要解决行为方与受影响方的关系,而不需要讨论更大范围内受影响方及其相互关系,所以具有简单性。

第二类外部性是行为方对跟特定活动有紧密联系的其他经济体以及相关产业等间接参与者的影响。

在第二类外部性中,受影响方没有直接参与特定的经济活动,但却间接受到了行为方的影响。

第二类外部性正是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所研究的范畴,所以又称为马歇尔外部性,其最大的特点是“间接性、紧密型和规模性”,即受影响方受到的影响是间接的,与行为方的关系比较紧密,另一方面,受影响方具有一定的规模,受影响方之间也有复杂的关系,这类外部性呈现出系统的复杂性。

第三类外部性,就是行为方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这类外部性包括了很多领域,如公共经济学、环境、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等。

庇古在最先提出“外部性”概念时,其真实意图就是要解决这类问题,所以,将第三类外部性称为庇古外部性。

第三类外部性的特点是“间接性、广泛性和松散性”,受影响者间接受到影响是,受影响者非常广泛但相互之间联系松散,这给受影响方对行为方的影响进行反馈带来了困难。

这类外部性问题非常复杂,其影响也很深远。

以上三类外部性如图1所示。

图1:以行为方为核心的三个系统和三个外部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三类外部性的复杂程度是不一样的。

第一类外部性是对直接参与方的影响,受影响方是少数几个对象,各方的关系相对简单;第二类和第三类外部性,其影响是间接的,影响的范围比较广泛,受影响方的规模也很大,受影响方对行为方的反馈越来越困难。

第二和第三类外部性都不是针对某个或几个对象,而是外部的群体或外部环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这就决定了第二和第三类外部性不能按单个受影响方的方式来分析。

复杂系统具有整体涌现性(Emergence),各个受影响方之间不能简单叠加,只能通过复杂的方法处理。

从第一类外部性到第二和第三类外部性,出现了质的变化,即系统复杂性的出现,例如,在第一类外部性的研究中,受影响方是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个体;而在第二类外部性中,受影响方是一个群体,群体内部又是相互关联的,如公物悲剧模型中,村民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共用品提供问题中各方的机会主义(依赖关系)等,都是第一类外部性所不具备的。

而第三类外部性中,有影响方具有更大的规模,如工厂排污对湖水污染的案例,这个案例庇古学派用,科斯学派也用,但两者是有差别的。

科斯讨论了工厂排污对渔场养鱼的影响,但并没有讨论工厂排污对湖边众多居民的影响,也没有讨论对湖水生态的影响,只能属于第一类外部性,因为渔场属于污染活动的直接影响者,如果没有渔场,工厂的排污就可以不考虑,并且,这里的受影响方只有一家或者几家,他们之间没有关系。

但是,如果工厂排污造成了对湖水的污染,从而影响了湖边众多的居民,这就属于第三类外部性。

一方面,工厂的污染是对湖水环境的污染,那么谁来代表湖水与工厂谈判呢?这是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一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湖边的居民人数众多,每个人的损失可能不是很大,但总损失非常大,如何将大家组织起来呢?这就说明相互之间是关联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1965年,曼瑟尔•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就指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将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时,科斯所谓的“自愿谈判”过程会越来越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使科斯谈判获得帕累托有效。

基于此,称第一类外部性为简单外部性,称第二和第三类外部性为复杂外部性。

外部性的分类如图2所示。

图2. 外部性的分类三、科斯定理与简单外部性的解决外部性的两个特点,即决策的非参与行性和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是解决外部性的突破点。

如果能够解决决策的非参与性,那么外部性问题就不存在了,而如果不能解决决策的非参与性,那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来解决外部性。

目前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两种,即庇古税方法和科斯产权理论,从深层次来看,科斯是解决决策的非参与性问题,而庇古是解决反馈机制问题。

庇古最早提出外部性的解决方法,即庇古税方法,但受到了科斯的批评,在科斯著名的《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在提出产权理论外,还专门讨论的庇古税的问题,认为庇古税方法限制了经济选择。

关于庇古税方法,虽然是希望通过政府的税收或补贴形式解决反馈机制问题,但并不是由受影响方的反馈,所以很难达到效果,这里不再论述,主要讨论科斯的方法。

1、科斯定理1960年,科斯发表了著名的《社会成本问题》,后来,斯蒂格勒(Stigler)把该文的结论称之为“科斯定理”,经济学界逐渐认可了科斯定理的存在。

但科斯本人并没有详细说明该定理的确切含义,所以科斯定理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较权威的表达方式是: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明确的产权界定都会达到经济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效益定理);不同产权的分配方式不会影响资源的配置,即任何产权分配方式都会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中性定理)。

(廖卫东,2004)科斯之后,产权理论发展迅速,成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方法。

按照科斯的思路,只要产权确定了,不管产权属于哪一方,在零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市场都是有效率的,也就是说,外部性的影响在产权明确的条件下,是可以反馈的,即市场是有效的反馈机制。

科斯的解决外部性的方法称为“外部性内部化”,即将外部(受影响方)通过产权与内部(行为方)联系起来,由“产权”使受影响方参与行为方的决策,通过谈判解决外部性问题。

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书中写道:“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乙损害甲,关键是避免较为严重的损失。

”2、简单外部性的解决科斯提出“外部性内部化”,所谓内部化,其实就是将受影响方与行为方构成一个整体,从我们前面对系统的划分来看,这正是将行为方这个第一类系统扩展为第二类系统,即将直接参与方包含进来,这样,“第一类外部”就与“第一类系统”共同构成了“第二类系统”,这就是外部性内部化。

而这个外部性内部化的结果就是受影响方可以与行为方直接谈判,事实上已经参与了行为方的决策,从而从源头上解决了外部性。

那么,怎样才能使第一类外部与第一类系统结合呢?科斯提出了产权理论,界定产权是形成第二类系统的前提,有了产权作为前提,行为方和受影响方的关系就明确了,行为方和受影响方就有了交易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行为方与受影响方就构成一种市场关系,从而成了一个系统(第二类系统)内部的不同元素。

系统内部的元素间有了明确的关系,交易才能进行。

以科斯的工厂烟尘对附近居民影响的案例来分析,不管产权属于谁,是工厂自己装烟尘净化器,还是居民装防烟窗,就看居民与工厂计算哪种方式更有效率,通过交易产权来解决。

这里已经没有外部性了,因为行为方是否排烟已经是与受影响方(附近居民)一起决策的结果。

所以,在科斯这里,外部性是真的解决了。

这也正是产权理论发展非常快的原因,因为产权理论对这类外部性的解决具有显著的效果。

科斯的产权理论解决了第一类外部与第一类系统的合并问题,那么,是否也可以利用产权这个概念解决第二类外部与第二类系统合并的问题呢?即也通过外部性内部化,使第二类外部与第二类系统间各元素也产生紧密的联系、从而构成第三类系统,在第三类系统内部解决第二类外部性呢?前面叙述了,第二类外部性是复杂外部性,第二类外部与第二类系统结合,会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第三类系统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系统内元素的规模上。

我们来看“公物悲剧”模型,这是一个第二类外部性问题,如果只有两个村民,可以通过谈判划分出各自的草地,不会出现草地被过度使用的外部性问题(注意,这里的外部性不是一个村民对另一个村民的直接影响,而是村民养羊对草地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对整个村民养羊的影响,这里的外部性是间接的,还是规模化的),正是由于村民众多,草地无法划分,众多村民不能简单叠加,村民之间的复杂关系,不仅仅只是产权的关系,所以,仅仅通过产权划分,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再回过头来看第一类和第二类系统内部,第一类系统内部就只有行为方一个人,这是最简单的系统;第二类系统,是行为方和直接参与方,并且直接参与者规模不大,这还是简单的系统,各元素之间只要明晰了产权关系,就可以依照产权关系来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