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合集下载

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教案教学设计

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教案教学设计

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因此它要求于学生的是很多的。

就内容方面讲,学生必得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以及对生活的正确的态度、认识,深刻的体验、感情;就语言形式方面讲,需得有对字、词、句、篇、语法、逻辑、修辞、百科知识等各方面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学生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清晰的思考力、良好的记忆力。

因此,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衡量一个人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语文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那么,优秀的作文素材从何而来?多年来,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也从多方面作了一点探索,虽有老生常谈之嫌,但这确实是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作文的必由之路。

下面就以下几点谈谈我的做法:一、作文素材来自学习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听课、完成作业、做实验、思考问题、请教老师,学习是个艰苦而充满乐趣的过程,所以教师很有必要提示学生只要多加思考、总结,学习生活是有米为炊的。

比如,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提醒他们:你是怎样爱上英语的?你的长跑成绩是怎样提高的?你从今天的课堂讨论中感悟到了哪一项人生哲理?你喜欢哪个老师的课,为什么?你还记得昨天语文课上发生的那个小插曲吗?课间班中闹的小笑话有意义吗?某某今天上课的精彩发言怎么样,他当时表情是什么样的?在学习生活中,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会对身边事进行分析,定能从中领悟出许多道理。

正是这领悟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作文素材,也正是这领悟使人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创作出优美的文章。

总之,启发学生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小事,将这些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写出来那就是很好的文章了.二。

作文素材从活动中寻找学生每天除了上课外,还有一些活动.如综合性活动课中有目的地了解民风民俗,像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还有一些社会活动,如过年过节探亲访友、出门旅游;再就是家庭活动,包括尊敬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和睦亲情等。

积累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积累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积 累 , 高他 们 的写作 水平 。 提 例 如 ,0] 2 1年 中 考 阅 读 文 段 李 汉 荣 《 生 的戒 指 》 一 中 , 述 了母 亲 做 顶 针 活 的 辛 劳 , 顶 针 比 喻 成 一 生 的 叙 将 戒 指 , 现 出 自 己对 母 亲 一 生 辛 勤 劳 动 、 默 付 出 的 赞 表 默 美 , 对 母 亲 的 深 深 感 激 。学 生 可 以从 中 学 习 文 章 以小 是 见 大 的写 法 , 母 亲 艰 辛 、 劳 、 忍 、 强 的 时候 , 写 勤 坚 顽 可 以选 择 母 亲 劳 动 时 比较 有 代 表 性 的 小 工 具 进 行 细 致 地

东莞

5 35 2 7 0)
的 积 累 , 能 写 出这 样 的 文 字 ? 怎
二 、 注 习题讲 评 , 累写作 素材 关 积
除 了 教 材 , 语 文 习 题 也 是 一 座 丰 富 的 写 作 素 材 宝
库 。习 题 中现 代 文 阅 读 部 分 , 般 分 为 记 叙 文 、 明 文 、 一 说
累。
除 了现 代 文 阅 读 , 题 中 的 语 言 运 用 如 仿 写 例 句 、 习 综 合实 践 的材 料探究 类 题 目 、 文 的导写 或 材料 部 分 , 作 隐 含 的信 息 都 可 能 成 为 写 作 的 素 材 。所 以 , 定 要 有 意 一 识地 让学 生处 处 留心 , 积 累写作 素材 的有 心人 。 做 三 、 注 名著 阅读 , 累写作 素材 关 积
刻 画 , 样 既具 体又 感情 真 挚 , 不 是 空 洞地 赞扬 母 亲 这 而
真 的 很 艰 辛 很 坚 强 , 人 阅 读 时 味 同 嚼 蜡 。再 如 ,0 8 使 2 0

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化 的社 会 生 活 是 学 生 取 之 不 尽 、 用 之 不 竭 的 写作 源泉 正如 叶圣 陶 先 生 所 说 : 生 活 犹 如 泉 源 . 章 犹 如 “ 文
溪流. 泉源 丰盈 . 流 自然 活泼 泼 溪 地昼 夜 不 息 ” 学生 每天生活在 “ l 一线” 一点 中 . 对 美 好 的 自然 风 光 . 热 的 面 火 现实生活 ,千变万 化 的大干世 界
头 ” 无 论 是 观 察 还 足 阅读 中 采 集 到 的 丰 富 的材 料 ,如 不 加 以储 存 . 过 一 段 时 间就 会 淡 忘 掉 . 至 会 消 甚 失的无影无踪 . 写作时思绪就会成 为 尤 源之 水 . 难 以 源 源 不 断 地 流 淌。著名作家茅盾说 :应 当时时刻 “ 刻身边有一 支笔和一本粗糙簿 . 无 论 到 哪 里 . 要 竖 起 耳 朵 . 开 眼 你 睁 睛 像扫帚 似 的警觉 . 你所 见所 把 闻 随 时 记 下来 . 样 一 旦 需 要 的时 这 候 就 可 以拿 来 应 用 ” 为 了使学 生积 累到 的 写作素 材能够沉淀下来。 在他们写作 时能 发挥作用 ,让学生坚持写 日记 、 摘 抄和写读书心得 、 札记 。让他们把 自己 每 天 生 活 中 的 所 见 所 闻 所 思 所 想 记 下 来 . 一 文 中佳 词 、 句 、 留t 2 , 妙 美 段 。让 学 生 写 出 心得 . 会 作 些 学 点 评 。让 学 生 自觉 养 成 摘 抄 、 写札 记 的 好 习惯 让学生明 白书读 的再 多 . 如不 思考就不会有 收获 . 也无法 为己所 用。 让他们知道 只有多思 、 多想 、 融 会 贯 通 . 能 产 生 自己 的感 受 和认 才 识 . 能 有 所 发 现 . 会 真 正 成 为 才 才
XU E HEN G S ZH IYo U

处处留心皆材料——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处处留心皆材料——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活, 积累写作素材。

帘断肠。” 以上提到的词句, 很多已在《 唐诗宋词》 选读的学 习过程中倒背如流了, 这样化用不仅仅增加了文章 的文采,
更提升了文章的内涵。

些不要求背诵的文章 , 了解文本思路 , 要 熟悉文本

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 留意教材中的素材。教材本身精选了大量各种 体裁的篇章 , 包括古典诗词 , 古代文言名篇、 寓言、 人物传
接引用诗词名句入文而言 ,化用前人诗句巧妙入文更是一
或典故的记忆大多数都是散乱的,可以引导他们对接触的
材料进行整理。按作家分类如“ 李白名句”“ 、韩愈名句” ; 等 或按作品分类如“论语》 《 名句”《 “史记》 名句” 等进行分类整
理, 这样容易记忆和管理 ; 也可以按人物分类, 比如在积累
是抒情性 的语段 , 小说中的某个和生活贴近的情节同样可 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引导学生积累。
当然, 写作素材的积累方式与途径远不止于这些。但 是我们在这些方面留心引导, 学生在写作时又怎会出现脑
中空空如也 , 不知如何 下笔的情况呢?处处留心皆材料” “ ,
让我们做个有心人来引导学生积极地积累作文素材 , 提高 他们 的写作水平吧 !
考满分作文 《 这也是一种力量》中有这样的语段:而那 “
20 张源自世界各地的笑脸, 08 同样传达出微笑不可抗拒的 力量。 不需要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 的大 笑; 不需要‘ 我自横刀向天笑 , 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充满血腥
首先 , 由课本单 元话题向外延伸, 可以积累很多素材。 比如必修三第四单元话题是“ 文明的踪迹 ”文本中提到了 , 都江堰 、 古希腊等。 那么我们可以向外延伸。 比如想到灿烂

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三、 生活点滴积 累 创作来源于生活,学生 的作文 写作也并非真空操作, “ 抛开生活, 闭门造车” 便会 出现假 、 : 、 空或套 、 抄、 仿的现 象。 细心观察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 , 可以说是积累写作素材 的重要途径。那么, 如何积累生活点滴呢 ?一是生活感受

教学 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在语文教学界, 写作教学 被公认为语文教学的瓶颈 。现 实生活中, 写作是学生在语 文学习中感 到最困难的事情 。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倍感 苦 恼, 常常是搜肠刮肚 , 也无从下手 , 主要原因是缺乏素材。 由此可见 , 作文教学中写作素材的积累非常重要。 目前的作文课堂上 , 教师滔滔不绝于写作指导, 学生也 似有 所悟 , 然而一进入写作过程 , 学生就眉头紧锁 、 无从下
让学生懂得, 观察绝不能停留在形式上 , 它是一种还须融进
作者 自我内心体验和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
共同的喜怒哀乐湮没了童真, 失却了个性 , 笔下的人物多是 千人一面 , 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素材不足 。 总结我 的实践, 素
材的积累可从 以下几方面入手 :

为了获得真切 、 生动、 有意味的直接材料 , 要让学生注
间接材料 的方法, 如摘抄 的归类和格式、 专题积累的分类 、
卡片的使用等 。
最后 , 在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积累的同时, 教师也应注 意 积累, 积累学生作文 中的优美词句、 语段、 典型材料, 经过一
l 0 0
在预设 与生成 中提 升教学智慧
陈凤琴 福清市滨江小学,福建
新课程改革所提倡 的教学是以学生 自主学习为本位,
二、 优美语段的积累
的思想 。 写作时, 与题 目有关的事件便会汹涌而来, 经过筛 选、 构思、 加工, 自然就会成为典型材料 榜样 , 是学生写作模仿 的样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首先,多读书。

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佳途径。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章和故事,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从而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可以选择一些名家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也可以阅读一些名家散文,如鲁迅、巴金、郁达夫等的作品,还可以阅读一些名家小说,如鲁迅、巴金、郁达夫等的作品。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积累到丰富的作文素材,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其次,多观察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来源。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发现其中的美好和感动,从而写出真实、生动的作文。

可以观察身边的人物,如家人、朋友、老师等,可以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如一朵花、一缕阳光、一场雨等,可以观察社会中的大事,如一次灾难、一场比赛、一次演出等。

通过观察生活,我们可以积累到丰富的作文素材,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再次,多写作。

写作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好方式。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变成文字,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可以选择一些话题,如家乡、友情、梦想等,可以选择一些题材,如散文、小说、诗歌等,可以选择一些形式,如记叙、描写、议论等。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不断地积累作文素材,同时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积累作文素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通过多读书、多观察生活、多写作,我们可以不断地积累作文素材,同时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
强 化记 忆
,
,
积 累 起 终 生 受 用不尽 的 材
察 学 校 的 花 草 树 木
、 建 筑 物
、 老 师
、 学 生
……经 过 一 段 时
。 有 进 步
每 册 教材
要 做到
,
:
① 选择 一些 写 人
。 。


间 的细 心观 察
2
, 过 所 以 我 也
. 关 注
, 学 生 的 作 文 水 平 比 以 前 大


中学 生 是记忆力 发 展最 佳 时期 成长 时记忆
, 。
且 能在 理 解 基 础上 形

察 乡 村




















所以

,
教师应 提倡


鼓励 和指 导 并严 格要 求
情 ,
……这 些 实 践 在 亲 身 经 历 的 各 种 活 动 实 践 中
、 , 酸 甜 苦 辣 也 是 中 学 生 积 累 写 作 喜 怒 哀 乐

绘景

状 物 的 优 秀 课文
, ,
整 理 背 诵 掌握 全 篇
②对 于


家 庭 生 活









在 。



不 便 全 篇背 诵 的课 文
己 的 小本 子上
、 。
可 选 择 其 中片 断 背诵

浅谈议论文中的写作素材

浅谈议论文中的写作素材

浅谈议论文中的写作素材议论文是一种以明确的立场观点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评价等方式来讨论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文章。

在写作过程中,合适的写作素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足够的素材可以支持作者的观点,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写作议论文的素材。

1. 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论证立场观点的有力证据。

比如,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议论文,可以引用相关的环境污染数据,如空气污染指数、水质污染程度等。

2.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研究者通过实际调查、实验等手段得出的结论和数据。

引用实证研究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加强论证的可信度。

例如,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手机使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的议论文,你可以引用相关的科学研究结果来支持你的观点。

3. 小故事或案例: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引用一个小故事或案例可以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可读性。

你可以举例说明某种现象、行为或决策的影响。

例如,你可以讲述一个关于交通堵塞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真实案例。

4. 专家观点:引用专家的观点可以增加论证的权威性。

你可以引用权威专家的言论、研究成果或观点,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观点。

在引用专家观点时,需要注意选择可靠的专家来源。

5. 历史事件或经典文献:通过引用历史事件或经典文献,可以提供深入的背景信息,并与当前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比较和对照。

这样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和逻辑性。

例如,你可以引用曾经的历史事件,来描述类似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如何影响社会的。

6. 实际例子或自身经验:援引自身的经验或事实例子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化和个人化。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读者更容易理解并接受文章所传达的立场观点。

例如,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学生压力问题的议论文,你可以分享自己在学术压力下的经验,从而更好地说明学生压力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方法。

7. 对比与分析:对比和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问题或现象,并通过对不同观点或策略的辩证思考,更好地支持自己的立场观点。

例如,你可以对比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来探讨不同教育制度的优缺点,并支持你关于教育改革的立场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更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所在,厚积而薄发,作文教学中写作素材的积累更是如此。

没有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在语文教学界,写作教学被公认为语文教学的瓶颈。

现实生活中,写作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最困难的事情。

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倍感苦恼,常常是搜肠刮肚,也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缺乏素材。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中写作素材的积累非常重要。

目前的作文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于写作指导,学生也似有所悟,然而一进入写作过程,学生就眉头紧锁、无从下笔,一阵搜肠刮肚之后,溢满全纸的仍是假话、大话、空话,共同的喜怒哀乐湮没了童真,失却了个性,笔下的人物多是千人一面,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素材不足。

总结我的实践,素材的积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词汇积累
词汇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词汇丰富了,才会在词语的运用上有所选择,才可能语若玑珠,使文章熠熠生辉。

中学生的阅读量不足,词汇匮乏,难以达到此种效果,因此,词汇的积累是最基本的需要。

方法之一是从教材中积累,将教材中鲜活、生动、有表现力的词挑出来,重点讲解,要求学生摘抄下来,并通过实际运用(造句、作文)记牢会用;方法之二是通过语文活动互通有无,扩大积累,让
学生养成读书看报摘抄词语的习惯。

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你会惊奇的发现,在学生的作文芳草地中会不时绽放出艳丽的小花儿。

二、优美语段的积累
优美的语段是语言表达的榜样,是学生写作模仿的样本。

要改变学生作文语言干瘪枯燥空泛乏味的现状,就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增加文采。

一方面,教师要精选优美语段,每星期向学生推荐几段,可在每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先由老师赏析点评,再让学生诵读体味,要求学生读后背诵、仿写,这样就使它们融入学生的头脑,生发于学生的作文。

学生作文中类似佳段的出现会使你笑在眉头,喜在心头,使你品尝收获的喜悦。

另一方面,教师要督促学生自己积累优美语段,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措施,并定期检查、评比、展览、交流,还可举行优美语段比赛。

一旦养成习惯,学生作文水平定会迅速提高。

三、生活点滴积累
创作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写作也并非真空操作,“抛开生活,闭门造车”便会出现假、大、空或套、抄、仿的现象。

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可以说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积累生活点滴呢?一是生活感受的积累,一周结束时,可让学生简要记下本周中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事,一周开始之际,又可让学生交流周末见闻,叙见闻、谈感受心得,最后用笔写出来。

二是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组织有意义的社
会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

要让学生懂得,观察绝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它是一种还须融进作者自我内心体验和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为了获得真切、生动、有意味的直接材料,要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热爱生活,投入生活,体验生活。

(2)掌握观察方法,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准确捕捉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

(3)将对事物的观察深化为内心情感上的体验,善于捕捉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情感的波动。

(4)养成随手记写的习惯,用观察日记、随笔、周记等形式将观察体验、感受到的有一定意义的材料记录下来。

这样,看得多,想得细,思维就活跃,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

写作时,与题目有关的事件便会汹涌而来,经过筛选、构思、加工,自然就会成为典型材料,再不用东挪西借、生吞活剥。

四、广泛涉猎读物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定向摘抄和随兴采集文字材料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各类读物,养成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习惯,并善于利用网络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坚持
收集摘抄书报资料,坚持记读书笔记,使他们养成多读多写多记的好习惯。

同时,要交给学生积累间接材料的方法,如摘抄的归类和格式、专题积累的分类、卡片的使用等。

最后,在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积累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积累,积累学生作文中的优美词句、语段、典型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教师要精心选择、组织、加工,及时将这些闪亮的珍珠抖落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眼前一亮,进而品味成功的滋味;同时,也使学生广泛吸收师生共同采集的珍宝。

这既是对他们成绩的肯定,又会使他们的写作兴趣更加浓厚。

学生会真实的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成功的愉悦,这难道不是我们预期的目的吗?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广集博蓄,能够进行作文素材的点滴积累,必能蓄积出创作的汩汩清泉来,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信手谱出文丰意满的华章来!
(责任编辑刘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