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

合集下载

如何教学生写作文

如何教学生写作文

如何教学生写作文
写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
质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教学生写作文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
的教学经验和相关资料,分享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
写作话题,或者让学生分享一些自己的写作经历,以此来激发学生
对写作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好的作文范文,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写作的魅力,从而主动去写作。

其次,要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写作技巧,比如如何构思文章、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来
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写作练习,让
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再次,要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
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比如帮助学生规划好文章结构、指导学
生如何进行修改和润色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写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最后,要注重写作成果的展示和鼓励。

当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作文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
从而增强他们的写作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积极
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在写作中不断进步。

总而言之,教学生写作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激发兴趣、
训练技巧、指导过程、展示成果等。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写
作中不断提高,真正掌握好写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小学作文辅导教案

小学作文辅导教案

小学作文辅导教案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2.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通过写作,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2.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3.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小学生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对写作的认识和理解。

2.学习写作技巧。

(1)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标题、开头、主体和结尾;(2)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写作题材,如何展开想象,如何进行逻辑思维;(3)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进行写作,包括构思、写作、修改等步骤。

3.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1)教师提供几个写作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构思,帮助学生拓展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3)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

4.展示作文。

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5.评价和修改。

(1)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2)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提高作文的质量。

六、作业布置。

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写作技巧和要素,完成一篇作文,并在下节课上交。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要素,培养了写作习惯和兴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导入、学习写作技巧、引导写作、展示作文、评价修改等环节,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环节,下面介绍几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主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产生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寒假生活”主题,让学生思考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听取学生的意见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拓展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二、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写作范例、实际写作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写作的过程和技巧。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优秀的作文范文,并分析范文的特点、结构和语言运用等。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三、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向全班做汇报。

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的参与,共同编写一篇作文,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写作技巧。

四、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制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难度和要求的写作任务。

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予更高层次的写作挑战;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写作进展,帮助学生克服难题,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指导课教案

小学作文指导课教案

小学作文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指导,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写出优秀的作文。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写作。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愿意动手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找到写作的灵感和素材。

2.如何教会学生正确运用写作技巧,写出有条理、有表现力的作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引入写作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愿意动手写作。

2.讲解写作方法和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分析,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构思文章内容,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组织文章结构等。

3.激发写作灵感。

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写作题目或者素材,引导学生找到写作的灵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美好,写出有趣的作文。

4.指导学生动手写作。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动手写作,然后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和修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5.展示和分享作文。

老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然后进行评价和分享,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也能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经验和技巧。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提高了写作的兴趣和水平。

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写作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七、作业布置。

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写一篇有表现力的作文。

并在下节课上进行集体展示和分享。

以上就是小学作文指导课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朹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文教学三问

作文教学三问

作文教学三问
(1)如何教学作文?
作文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创新能力入手,注重从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提供参考范文,引导学生仿写,给予主题作文,布置个性化作文等,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如何指导学生编写作文?
在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思路的清晰,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注意语言表达的精准;同时,老师也要提醒学生在写作前要充分准备,收集资料,勾勒文章大纲,以便更好地完成作文。

(3)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
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老师应该评价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性,思路的清楚性,文章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等,给学生一定的分数,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以便学生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

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

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第一篇: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怕写,教师怕教。

学生紧咬笔杆,感到无事可写,教师责备学生不会选材;学生冥思苦想,奉命写作,教师责备学生题材老套,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笔者思索: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立岗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师生手头缺乏有趣新颖的写作素材,从而导致教师无从教起,学生无从学起的可悲现实。

针对这一现状,他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学体系。

但这无疑需要较长的时间筹备,那么现阶段我们的作文教学该何去何从呢?今年我们参加全国新思路作文教学研讨会,于永正老师和贾志敏老师上的作文观摩课对我们很有启示,有醍醐顿顶之感。

让我们从两位特级教师的课堂中一窥端倪吧。

一、作文教学要教学生爱写的内容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正如我们一直对学生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

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也不是缺少作文教材,而是缺乏创造作文教材的心灵。

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位特级教师是怎样创造出了充满吸引力的作文教材。

于永正老师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堂有声有色的作文指导课——《认识象声词运用象声词》。

教学从两篇短文入手,先是让学生“发现规律”,通过一组象声词,体会文章的“有声有色”,接着通过两次播放同一组“公园画面”,一组无声,一组有声,以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印证规律”,进一步体会“有声有色”的重要性。

继而,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三组象声词,让学生任选一组,用上它们写一篇作文,这是“运用规律”——让学生在实践进一步体会如何做到“有声有色”使自己的作文生动起来。

真没想到听觉也可以组成作文素材,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听觉想象习作”,由此我不禁想到同一层面上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些不是也可以开发成习作内容吗?每一种感觉都从不同的方面丰富着事物的表象,通过对不同感觉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既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各器官的敏感度,自然,学生的习作内容得以丰满,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老师应该怎么教作文

老师应该怎么教作文

老师应该怎么教作文
作文内容:
作文教学一直是学生们比较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束手无策,
不知道从何下手。

因此,老师在教学作文时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那么,老师应该怎么教作文呢?
首先,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的启发和激发。

在教学作文时,老师可以通过
讲解一些优秀的范文,或者是一些有趣的写作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们在接触到一些优秀的作品后,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写作。

其次,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和辅导。

在学生们写作时,老师可以给
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难题和困惑。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写作,指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及时改进和提高。

再次,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的训练和练习。

在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
巧后,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写作作业,让学生们进行写作训练和练习。

通过不断地写作训练和练习,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最后,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的评价和激励。

在学生们完成了写作作业后,
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激励。

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改进。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激励,让学生们更加有动力地去写作。

总之,老师在教学作文时需要注重对学生写作的启发和激发,指导和辅导,训
练和练习,评价和激励。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们在写作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作文教学的五个步骤

作文教学的五个步骤

作文教学的五个步骤作文教学的五个步骤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事情。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作文几乎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作文水平的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和反思进步,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体系。

现在,“教鱼游泳”一次。

真心希望前辈和同事指正,以便改进和完善。

一、读——映日莲异红以前和几个老师一样,我以为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

读书与不读书,多读书与少读书关系不大,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有的老师和学生认为读书(作文书,更不用说名著)是浪费时间,不如多做几套数学和物理试题;更有甚者,坚持考前突击作文,讲一些作文技巧,背几篇作文灵活运用,无疑是对作文教学的蔑视,严重的话,是亵渎。

在此,我呼吁广大语文教师重视阅读的作用,通过阅读促进思维,通过阅读激发抱负,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共同提高。

1.大声朗读。

我主张学生大声朗读优美的散文,读出气势和感情。

七年级规定,每天早读都要抽出时间让学生表演,读一篇优美的短文。

全班同学要有条不紊地跟着学号走,尽量不要重复自己读过的优美短文。

这样,美文晨读范文就成了我们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班里所有的同学都以范文为荣,享受听读。

2.隐形阅读。

早上读漂亮的散文只是我们阅读的初级阶段。

目的是让学生把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养成爱阅读、知阅读、乐阅读的习惯。

当然,老师应该教学生如何选择阅读内容,如何阅读。

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不仅要阅读书籍,还要阅读生活中与语文有关的人、社会和一切作品,形成“大语文观”。

体会“读书突破千卷,写作如写有精神的书”。

目前,我们班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水平和阅读效率在我校同级别学生中名列前茅。

很多理科尖子生一有空就经常在图书馆闲逛,啃着名著,偶尔写几首关于“绝对”的短诗(对联之一)。

可以说是从“有声阅读”到“无形阅读”的质的飞跃。

学生不仅在读单词,而且在用嘴。

同事们,不要犹豫,让学生们享受阅读。

二是抄——磨刀误砍柴。

“世界文章的副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
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怕写,教师怕教。

学生紧咬笔杆,感到无事可写,教师责备学生不会选材;学生冥思苦想,奉命写作,教师责备学生题材老套,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笔者思索: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立岗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师生手头缺乏有趣新颖的写作素材,从而导致教师无从教起,学生无从学起的可悲现实。

针对这一现状,他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学体系。

但这无疑需要较长的时间筹备,那么现阶段我们的作文教学该何去何从呢?今年我们参加全国新思路作文教学研讨会,于永正老师和贾志敏老师上的作文观摩课对我们很有启示,有醍醐顿顶之感。

让我们从两位特级教师的课堂中一窥端倪吧。

一、作文教学要教学生爱写的内容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正如我们一直对学生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

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也不是缺少作文教材,而是缺乏创造作文教材的心灵。

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位特级教师是怎样创造出了充满吸引力的作文教材。

于永正老师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堂有声有色的作文指导课——《认识象声词运用象声词》。

教学从两篇短文入手,先是让学生“发现规律”,通过一组象声词,体会文章的“有声有色”,接着通过两次播放同一组“公园画面”,一组无声,一组有声,以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印证规律”,进一步体会“有声有色”的重要性。

继而,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三组象声词,让学生任选一组,用上它们写一篇作文,这是“运用规律”——让学生在实践进一步体会如何做到“有声有色”使自己的作文生动起来。

真没想到听觉也可以组成作文素材,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听觉想象习作”,由此我不禁想到同一层面上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些不是也可以开发成习作内容吗?每一种感觉都从不同的方面丰富着事物的表象,通过对不同感觉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既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各器官的敏感度,自然,学生的习作内容得以丰满,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于老师的课让我发现了挖掘习作素材的一条道路,那便是利用感觉功能。

而贾老师的作文课从出示作文题目——感动一瞬间到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动的事,从学习范文到根据范文写文章,从交流讲评到教学修改,向我们展示了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最令人佩服的是他那自创作文教材的出人意料。

他向孩子们提供的范文是安徽颖上民工子弟小学五年级学生李小翠的文章——《诚实比金子更珍贵》。

文章讲述了李小翠的母亲,一位靠收废品养活家人的农民工,无意中从废旧的练习本中发现了100元钱后,设法归还失主的事情。

后来我们才知道是贾老师向学生提供了上海小学生作文大赛的冠军常欣的文章《一件事的启示》,然后让孩子们换一个角度来写,于是就有了这篇范文。

而这次他让学生根据这篇范文展开想象,站在常欣的角度来写。

最后又让孩子们和常欣的文章进行比较。

这是多么巧妙的设计呀。

也许我们可以称它为“文本想象作文”。

想想我们平时会接触到那么多的好文章,其中不乏适合孩子阅读,符合他们兴趣的内容,如果我们都能动动脑筋,变通一下,或换一个角度写,或换一种人称写,或写写前传,或写写后续,还愁没有好的写作题材吗?
再想想那些漫画作文、图画作文、游戏作文的课堂上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写得洋洋洒洒。

我更坚信:作文教学要教学生爱写的内容。

二、作文教学要教学生写作的方法
有了好玩的、有趣的内容,就一定能写好文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更多的情况是组织了一次有趣的活动,学生玩得不亦乐乎,读他的文章却索然无味。

有了新颖的题材,学生说时兴趣盎然,写出的作品却缺乏个性;给足了想象的空间,学生幻想得眉飞色舞,那习作却味同嚼蜡,粗糙无比。

究其原因就是缺少方法——写作的方法。

所以在扩展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作文教学还应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你瞧,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本身就是一堂写作方法的指导课。

如果说上课前学生还不太注意声音的话,那么这堂作文指导课着实让在座的每一个学生明白了声音的美妙,感受到无声和有声的巨大差别,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在老师“让你的作文有声有色”、“你的作文就能让读的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缺少声音,我们就会觉得生活缺少了一部分”等的感召下,体会到象声词的运用对作文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假设“如果你来到了……”让学生产生了无边的想象。

让学生的耳朵去听,老师做到了,当然这不是纯粹意义地听声音,而是教师在课堂上以片段引路,以录像区分,以语言点拨,在渲染中、在强调中,在想象中,声音被逐渐地“放大”,“凸现”,并深深地烙刻在心中,直至学生乐意在自己的文章中去运用。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作文中需要声音,难道不需要颜色吗?需要颜色,难道不需要动作吗?如何写好颜色,如何写好动作,如何写好语言、心理,如何运用衬托、对比,如何利用倒叙、插叙,如何把握修辞、说明,这些不都可以上成一堂堂精彩的写作方法指导课吗?
而贾老师为学生提供的《诚实比金子更珍贵》一文,既是本次作文的材料,又是贾老师用来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的例文。

通过分析,学生从中感受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来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贾老师还在提出写作要求之后,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从哪里开始写”,哪些内容“详写”,“写多少”,哪些内容“略作交待”等等。

这仿佛为学生即将出行的旅行备好了行囊,对学生来说是最实用的帮助。

在为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时,贾老师更为我们演绎了精彩的一幕。

他一边听,一边随时修改,从遣词造句、从事情的来龙去脉、从文章的中心等作精彩的修改。

生: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师:这位同学用了歇后语,作文中恰当运用歇后语,可以使文章生动,但不要多用。

生:妈妈,你有没有看见我的作业本?
师:“你有没有”这话多罗嗦,改成“妈妈,你看见……了吗?”
生:我一听,呜呜地哭了起来。

师:用“一”就要用“就”,没有“就”就不要用“一”,你改一改。

生:我听见一声门铃。

师:你听到的不是门铃,而是门铃的响声。

改成“我听见一声门铃响。


生:身后跟着一位小女孩……
师:如果他们在行进中,可以用“跟”,现在他们停住了,要用什么?
生:要用“站”。

师:你还不知道他们来干什么,怎么能“一蹦三尺高”呢?应该是“暗暗高兴”,心想:“一定是……”
生:我的脸微微泛红……
师:你拿着镜子吗?看到自己脸红了吗?应该怎么改?
生:我的脸上火辣辣的。

师:对,“火辣辣”是自己感觉到的,“脸红”是别人看到的。

在贾老师的作文评改课上,这样精彩的修改比比皆是,每一次修改都是那么及时,使人听了心悦诚服。

相信孩子们在这样随机的评价中,实实在在地学到了许多有用的方法,其价值远远胜过听几句“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之类的赞美之辞。

三、作文教学要教学生写作的信心
有了内容,有了方法还不够,有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极其重要的东西,我们必须教给学生,那就是——写作的信心。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兴趣从哪里来,尤其是长期的兴趣,要我说,那得从信心中。

如果,有一件事,你老事做不好,不做挨人骂,做了挨人批,你还有兴趣继续吗?毕竟在这个世上屡战屡败,而屡败屡战人是为数不多。

何况我们的学生又是那么容易激流勇“退” 更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

也许这种信心只能说培养不能说“教给”,但它又确确实实是在“教” 中给的。

我们可以像贾老师一样在写作之前就给学生这样的信心。

课一开始,贾老师流利地背出几篇小学生作文:《爸爸刮胡子》、《蓝色的妈妈》、《我学会了说“谢谢”》、《吃大饼油条的启示》,孩子们专心地听着,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贾老师告诉:孩子们:好玩吧?作文就是这么有趣。

每个小朋友只要认真学,都能写出这样优秀的作文。

从孩子们的笑容里,我看到了他们跃跃欲试的冲动。

我们也可以像于老师那样在写作后给孩子这样的信心。

在他的课上,从不吝啬给孩子的打分。

从优秀的100分到读的流利的加10分,再到想象合理加20,直至最高分135分。

对于学生来说,于老师对每一篇习作的评价都是令人期待,令人振奋的。

孩子们从中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他人的长处,这种激励式的评价,使学生增加了更多自信,对写作文,也多了一分喜欢,少了一分“畏惧”。

当然正如很多老师已在做的一样,我们还可以通过点评中及时的表扬,课后装订成册,课外
推荐发表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写作的信心。

有人说,观摩课有两种,一种是“好看不实用”,另一种是“实用不好看”。

而聆听这两位老师的课,让我们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更得到无数实惠。

当我们的老师在感慨作文难教,不知从何入手;当我们的学生在为写作文而抓耳挠腮时,他们的作文指导课犹如一股清新的风,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也许我们离他还非常遥远,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我们的作文课最终也会是如此美丽,因为蕴涵着数不尽的教育智慧而美丽,因为学生的成长而美丽,更因为真实而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