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势领导要做的78件事_第二章 做该做的事牛势领导应该做什么

合集下载

领导者面对各种大事难事急事,要修炼好“六气”,方能应对自如

领导者面对各种大事难事急事,要修炼好“六气”,方能应对自如

领导者面对各种大事难事急事,要修炼好“六气”,方能应对自如领导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头人和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管理事务,处理各种急事、难事、烦心事。

如果不加强自身修炼,提高管理和治理能力,就可能陷入各种复杂矛盾中,成天忙得焦头烂额,还理不出个头绪,甚至给自己带来风险。

作为领导者,要学习的领导艺术、治理能力、管理经验、工作方法很多,但重要的还是要练好内功,老王认为首要的是修炼好“六气”。

一是修炼好“静”气。

领导遇事要沉着冷静,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

领导经常遇到一些急事难事,稍不注意就搞得心烦意乱,心乱则阵脚乱,不仅处置不好事情,还可能频出昏招,反倒把事情弄僵。

修好“静”气,静能平心,静能生慧,冷静应对才能找到破解之法,妥善处置,出奇制胜。

王阳明在战场和官场上都是“常胜将军”,他的经验是“此心不动即为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能修到这一步就是高人了。

如何修炼“静”气,除了遇事要平心、制动、制怒,时时提醒自己,日常生活中还可坚持静坐冥想,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等名人都有这样的习惯。

静坐只是一种形式,作为领导者,重要的是不要让事务把自己塞得过满,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省察调整自己,以保证身心健康、正确行事。

二是修炼好“大”气。

作为领导要大气,方能担当大任。

一方面,思维上要有大局观,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不要拘泥于小事小节,不要被闲杂事务缠身。

一个人精力有限,当领导要学会想大事、抓大事,该放权的要放权,该做减法的做减法,做事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

另一方面,做人上要有大格局,要把方向、观大势、看长远,坚定地朝着大方向走,而不要执着细枝末节,不要计较于闲言碎语,不要贪图些蝇头小利。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胸怀。

”领导干部就应具备这样的大气和胸襟。

领导者培养大思维、大格局、大境界,要从理论、政策、学识、思维等方面全面加强学习,而在每一件具体事情上磨炼,则是最好的培养锻炼方式。

三是修炼好“正”气。

古代君子修行,讲的是修养“浩然正气”。

执行型领导要做的七件事

执行型领导要做的七件事

执行型领导要做的七件事负责执行的领导人究竟该作些什么?如何才能避免事必躬亲,却仍对企业经营的细节了如指掌?以下所列的七大重要行为,构成了奠定执行能力不可或缺的第一块基石。

1 了解你的企业和员工领导人必须时时以企业为念。

在执行成效不彰的企业中,领导人往往与日常运作的真实情况脱节。

虽然有人呈送大量的信息,却都经过筛选--由直属部下提供的数据,当然难脱各人的理解、能力以及业务重点的局限,至于幕僚也是各凭自身观点汇集资料。

这些领导人并未实际参与行动,对业务不够投入,因此无法掌握组织全貌,与员工之间也难免产生隔阂。

领导者必须学会全心全力地体验自己的企业。

必须亲自参与企业运营当中,绝不能采取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必须深入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和员工心理,并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有的权威性;可以经常问一些尖锐的问题--高素质的下属喜欢回答这样的问题,也会使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深入实际,领导可以和员工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和员工建立起真正诚实的对话关系,这会培养员工们的使命感和忠诚度。

案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GE执行官韦尔奇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有种新方法能使制造部门的存货周转率大幅提升。

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企业领导人能理解,加速存货周转率乃是一项有效的工具,大大有助于产生现金与增加投资报酬率。

这位朋友断言,如果GE所有部门都能提高存货周转率,必能产生更多现金。

他向韦尔奇推荐一位施行此套方法的专家——美国标准公司(AmericanStandard)的执行官坎保瑞斯(Emmanuel Kampouris)。

当时是90年代中期,大部分公司年度平均存货周转率为4次,而美国标准公司的一些工厂却已高达40次。

韦尔奇对这个说法十分感兴趣,但是,他并未只满足于了解概念而已--他希望亲自了解实际运作情况。

他并没有先派遣工厂干部出马,而是自己挪出时间,直接去拜访坎保瑞斯,与他详谈数小时。

接下来,他实地去了解基层施行的情形。

领导者不要被事情所左右必做的三件事

领导者不要被事情所左右必做的三件事

领导者不要被事情所左右必做的三件事领导者不要被事情所左右,而是要成为事情的主导者和创造者。

做越多紧急的事情,就越容易成为“救火队长”。

因此,紧急的事情宁愿把它裁剪,宁愿损失,都要去做重要的事情。

领导世华智业集团这么多年,我在公司永远只管三件事,这三件事特别具有价值和意义。

一是战略。

战略即方向、全局,即做抉择、决策,战略是十字路口上的下一步选择,是做或不做?是变或不变?是前进或后退?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一定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未来才大有作为。

没有战略的企业,不变是等死,变是找死!战略的本质就是要舍得放弃。

如果没有学会放弃,你永远明了不了什么是真正的战略。

二是资源。

它包括内部资源的配置,外部资源的嫁接,而后是内外部资源如何有效地嫁接与放大,如何变资源为资产,把隐性的资源变成显性的资产,这是我要做的。

三是文化。

企业制度和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两手”,一手硬,一手软。

一个企业文化只有从第一领导者亲自践行,才能引领更多的人。

精神领袖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的精神能够引领团队,并让团队心悦诚服地跟随。

这便是一个企业的“主”动力。

因此,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做这三件事,其他的你都可以交予别人。

战略的本质是舍得放弃。

倘若你没有学会放弃,永远不明了战略。

在所有事务中,你只做最重要的,对同仁,不是关注80%的同仁,而是如何让20%的同仁关注。

在我众多的学员企业中,“得天厚置业”成长非常快,这家立足西安、相对年轻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也曾博彩通虚弱不堪,战略不清、资源匮乏、制度与文化相对混乱,现金流随时有断裂的风险。

于是,公司创始人郝志龙董事长和徐新总裁在公司战略、资源、文化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一战略调整就是解决公司造血机能,回笼现金。

下一步是市场信誉危机的尽快解除,抢工抢时,签订“目标责任状”,克服重重困难,按期竣工交房,不仅保住了信誉,更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团队合作篇章。

紧接着,针对不甚理想的文化与制度,从目标责任小组的成立,到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从企业财务制度、项目工程,到人力资源整合等大政方针都一一落实下去。

领导稳固权力的3个手段,明白后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领导稳固权力的3个手段,明白后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领导稳固权力的3个手段,明白后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广寒清秋 2017-04-20 06:00:43
一个领导能领导一个组织,就必须有权威,
说话有人听,手握大权!总的来说,领导巩固
大权有三大手段,你了解多少?
职场秘密
立威
对领导来说,特别是新领导,这一步非常重要。

立威,就是树立威信,要有震慑力。

一般来看,领导抓卫生、抓迟到,抓住小事不放,小事大处理,大事严处理,就有这样的深意,从一个简单的小事上立威,让人人自危,大家谁也不敢随便犯错误了,然后层层递进到工作上来。

这样领导的威信就建立起来了。

职场秘密
排异
“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粥”,做管理首先不是要收拾坏的,而是要保证好的不被感染。

对于那些不服从自己指挥,处处对抗自己的人,就要抓住他的小辫子,给他坐冷板凳。

这类人要不就是把他弄走,弄不走就把他边缘化!
职场秘密
施惠
职场里,领导没有员工的支持是不可能成事的。

想要成事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亲信,拥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就要广施恩惠,让“穷”的变富,“贱”的变贵,提拔自己人,把大家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这样职员才会拥护你的权威,维护大家共同的利益!这样,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体系,从而掌控局面。

有水平的领导如何安排任务

有水平的领导如何安排任务

有水平的领导如何安排任务作为一个管理者,最能体现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就是安排任务。

不懂管理的领导,总是乱点兵点将、搞得矛盾频发、鸡飞狗跳,甚至还会惹上大麻烦。

聪明的领导,谈笑间就能把工作安排得服服贴贴,工作完成得井井有条。

任务不能随意安排,如果把任务交给不合适的人,不仅任务无法完成,还会给自己惹出麻烦。

分配任务不仅要根据任务紧急程度,还要考虑到下级的性格,与自己的亲密程度,更要讲究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安排的时候考虑得越周全,执行的过程也就越顺畅。

那么,真正有水平的领导都是如何安排任务的呢?一、善于给下属戴高帽子有水平的领导虽然平时看着很威严,但是仍然能让人感觉到亲近。

他们不会对下属发布强硬的指令,反而在安排任务时,面带微笑,手提高帽,让下属带着轻松心情接受任务。

比如说:“老王,你是这个项目的专业人才,这个项目除了你,没人能搞得定,你就带着小陈辛苦一下吧!”然后转身对小陈说:“小陈,你的任务很重要,现在起你就是司机加秘书,全程照顾好老王。

”领导如此给面子,老王岂有拒绝之理?二、功劳归你,责任归我上头交下来一个新任务,虽然很有诱惑力,但是风险也很大。

人总是有畏难心理,担心自己做不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聪明的领导会因势利导、消除下属顾虑。

一般会这样说:“小王,这件事非常重要,你是我的得力干将,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你放心大胆的去做,有了成绩,功劳少不了你的;出了问题,责任都是我的。

”领导都说这种话了,下属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干!三、琐碎小事,磨练新人职场中,总有很多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要办,比如运送文件、复印资料、会议安排、准备会场。

这样工作一般交给新人来做,并告诉新人,这是为了锻炼他们。

这么做有4个好处:1.磨练新人;2.考察人品与性格;3.熟悉公司业务与流程;4.培养业务能力。

四、好事巧办,重在提拔什么样的事称得上好事呢?通俗点解释就是容易建功的事情。

比如说,立功受奖、学术会议、科研论文、外部深造、上级安排的挂名职务。

领导人最该做的六件事

领导人最该做的六件事

领导人最该做的六件事作者:来源:《决策与信息》2008年第10期当今组织最大的危机,就是领导力出了问题。

在各个领域,最高领导人失败的速度比以往快,跌倒得比以往重,使组织陷入混乱状态。

高素质领导人不足,已是普遍的事实。

台湾畅销书《领导梯队》作者瑞姆·夏蓝,在该书中指出,传统的领导人培育计划完全失败,在个别部门循序晋升至资深领导职位,并不能保证他能胜任更高职位,带领组织应付瞬息万变的未来。

事实说明,并非人人都能成为领导者。

本书充满务实的建议和真实例子,实为传承卓越领导力的工具,也为个别领导者提供一份追求自我成长的路径图。

现将书中核心内容荐予读者。

要创造未来,领导人要做什么?最重要的有六件事。

要有超越当前视野的野心要想想你未来想要成为什么人?野心不等于白日梦,无法落实的野心只是幻觉而已,你必须思考这点。

每一位年轻人都要有野心,但你的野心是不是很实际?而且可以激励每个人?全球的GDP大约50兆美元,每年以至少3%的速度成长。

过去10年,是谁不公平地抢走了其中1.5兆美元?是哪些领导者?他们的野心是什么?他们的愿景是什么?1978年哪些国家看到30年后今天的愿景?杰克·威尔许(Jack Welch)44岁当上奇异公司的CEO,他上任时公司市值130亿美元,营业额270亿美元,他该怎么做?什么是他的下一个目标?前任的CEO营业额成长4%,他就定8%,270亿的营业额要成长8%很不容易,该怎么做?需要什么人才?怎么创新?该怎么改变商业模式?客户需要什么?我的团队要怎么做?他为什么选择8%成长率而不是4%?这就是梦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外面的变化。

中国今年GDP成长率将大幅超越美国,这些变化都看到了吗?讲到野心,我希望你们超越当前视野,如果要你们每天投资七分钟在你的心智资本(Mental capital)上,你会怎么做?你一个人无法做到,你需要别人来帮你看看外面的世界。

改变商业模式的企业创新、想象力都要超越客户。

牛势领导要做的78件事_第四章 管好人牛势领导轻松管人

牛势领导要做的78件事_第四章 管好人牛势领导轻松管人

领导者的工作就是管理。

但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要管人、管事、管钱、管物……如何才能提纲挈领地做好管理工作呢?那就是先管好人,因为物、财、事都是人在管理,人也要由人来管理。

能将下属管理得心服口服,能将团队管理得生机勃勃,就是一个牛势的领导者。

牛势领导要做的第57件事一碗水要端平为官公正,是领导的基本素质;办事公平,是管理的起码前提。

只有把一碗水端平了,下属才会服你。

一位叫阿克顿的英国历史学家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于是,他们尝试了几种分粥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

但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给自己分的粥最多。

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第二种方法: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虽然好像很公平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

第三种方法:大家选举~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第四种方法: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结果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

因为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心如明镜,如果那碗粥少了,肯定就是自己的了。

同样是七个人,同样的一桶粥,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而公平的分配方法,导致的结果也是最公正的。

这个简短的分粥故事,对管理的巨大启示就是:公平是管理活动的基础。

唐代的大理寺少卿戴胄办事就颇为公平。

一次,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带刀进入皇宫,在宫门口站岗的监门校尉未发现。

按照唐律,长孙无忌和监门校尉都违反了法律。

可是宰相封德却说,无忌是一时疏忽,不能算犯法。

校尉麻痹大意,应该杀头。

唐太宗也一时昏了头,居然点头同意这么办。

这时,戴胄挺身而出,明确表示这样量刑不公平。

他说,无忌带刀入宫,校尉没有发现,两人都是由于一时疏忽。

如果量刑,应一视同仁,怎么能重此轻彼呢?戴胄说得理直气壮,有根有据,唐太宗最终接受了他的意见,给无忌和校尉都免罪了。

成功领导者必做的15件事

成功领导者必做的15件事

成功领导者必做的15件事【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2月18日文章】如果你渴望跻身领导层,或已担任领导职务——要成为职场上最成功的领导者,你必须每天做好以下15件事:1.让他人畅所欲言很多时候,由于领导者位高权重,他们一现身就会令同事肃然而立。

成功的领导者往往会转移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并鼓励其表达意见。

他们善于让他人畅所欲言,且充满自信地分享观点和看法。

他们会用管理者身份创造一个平易近人的环境。

2.果断决策成功的领导者都是决策高手。

他们要么坦诚相见,放手让同事做出战略决策,要么自己做决断。

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强调“主动出击”,这是勇往直前的决策行动。

3.善于沟通与交流成功的领导者也是出色的交流者,特别是在表达“工作期望”时,更是如此。

在沟通时,他们会提醒同事考虑团队的核心价值和使命——确保自己的期望得到正确地传达,行动目标得以正确执行。

4.鼓励他人思考最成功的领导者了解同事的思维方式、能力及有待提高的地方。

他们根据这种观察鼓励团队成员进行思考,并丰富他们的阅历。

此类型的领导者善于让自己的员工全力以赴,从不允许他们贪图安逸,而是让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5.对他人负责成功的领导者允许同事监督他们。

这并不意味着听命于他人,而是担负起一种责任,以确保自己积极响应同事的需求。

除了栽培最佳员工,对他人负责可以体现领导者更关注员工的成功而非自己的成功。

6.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听起来容易,但极少有领导者能做到。

成功的领导者会言行一致,处事谨慎。

他们知道自己处在众目睽睽之下,因此对正在观察自己一举一动且等着看“好戏”的人能明察秋毫。

7.评价与奖励出色的领导者总是对业绩和表现最佳的员工有强烈的“冲动”。

他们不仅看报表数据和投资回报率,而且积极认可辛勤工作与努力付出(不论结果如何)。

成功的领导者从不认为员工表现一贯良好是理所当然的,会考虑给予其奖励。

8.不断给予反馈员工希望领导知道自己很在意他们,且重视领导给予的意见。

成功的领导者总是能及时提供反馈意见,通过与同事建立可信赖关系而形成双向式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者是一个团队的首领,是一个组织的灵魂。

他们所干的不应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关乎团队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做好了这些大事,他就是一个牛势的领导者。

就能统筹全局议大事,集中精力抓关键,积聚力量攻重点,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牛势领导要做的第23件事会识人,善用人知人善任、用人得法,人才就会知恩图报、群策群力,这是一个领导者缔造丰功伟业的根基。

领导的职责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

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功,想要成为一个牛势领导必须会用人。

唐太宗李世民认为自己能够统一天下,并做到先前帝王们不能做到的事,即使西北和北方的少数民族臣服,原因有五条:过去的帝王常常妒忌贤才,而我却喜欢有品德才能的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不可能完美,我总是采用别人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我发现一个人才就敬重他,发现有缺点的人就怜悯他,使他们各得其所;明杀暗害有才能的人,历代都有这种现象,我当皇帝以来,却从未加害过一人。

过去的帝王以中华为贵,以少数民族为贱,我独不持这偏见,像爱汉人一样爱少数民族,因此境外部落都归顺于大唐。

不难看出,李世民所说的这五条中,前四条都是关于用人之道的。

难怪李世民自己也感慨道:要想天下安定,必须会使用人才。

一个领导者即使再能干,能力也是有限的,因为他不能将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完。

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共性,就是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

关于人才的重要性,有句话最为经典,就是得人者兴,失人者亡。

这是自古以来所有成就事业的牛势领导们都有所共识的一条真理。

在中国历代的成功帝王里,刘邦不但谋略最差,而且还是一个十足的无赖。

他从小不太喜欢读书,也不喜欢下地劳动,又不如哥哥会经营,还好酒色,骗吃骗喝是常事,所以被乡亲称为流氓,被其父亲训斥为无赖。

但刘邦有一项别人所不能企及的优点,那就是善于用人。

为刘邦打下江山的人才,除了张良、韩信、萧何、陈平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提及的人:杀狗为职业的樊哙,屡建战功,救驾鸿门;沛县尉马车驾驶员夏侯婴,能征善战,曾救下太子刘盈和鲁元公主;编席兼吹鼓手周勃,勇冠三军,屡立战功,在刘邦死后平定诸吕,安定了汉朝江山;山大王英布,先跟着项羽灭秦,后来叛楚归汉,成为刘邦三大主将之一;酒鬼郦食其投靠刘邦以后,凭三寸不烂之舌,屡建奇功;落魄书生叔孙通在刘邦得天下后,制定朝仪,让刘邦过足了皇帝瘾……以及陆贾、随何、魏无知、郦商、张苍、娄敬等众多来自三教九流的人才,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为刘邦流了汗,洒了血,出了力。

正是由于刘邦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团队优势,因此他夺得天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领导者与下属不同在哪里呢?一般下属以其能力强弱来衡量才干,而领导者却是以能否任用人才作为其能力的依据。

领导成就事业的杀手锏就是深谙用人之道。

也就是说,除了领导者个人才能、品德等因素外,能不能选材、用才决定了他是不是一个好的领导。

领导者知人善任、用人得法,人才就会知恩图报、群策群力,这是领导者缔造丰功伟业的根基。

有关识人用人之道,概括起来有六大方法。

爱才有心领导者要把人才当做最重要、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去对待,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去爱护人才,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孔明,萧何月下苦追得到韩信,这些经典的寻才故事说明,人才能否求得,取决于领导者是否诚心爱才。

爱才才能得才,有了人才,就能开创事业,大展宏图。

李嘉诚曾感慨地说: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

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

识才有眼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何识别人才是任人惟贤的前提,也是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一个领导者是否能慧眼识才,直接关系到其事业的成败。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表占据荆襄九郡,实力雄厚,并且水镜先生、诸葛亮及庞统等奇才都有在其境内,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理应有所作为。

但因其不能识才,几名奇才得不到赏识和重用,最后纷纷投奔了别人,他自己也落得个身丧子降、基业断送的下场。

相反,刘备却因慧眼识才,先得徐庶,后得孔明、庞统,成就了一代霸业。

聚才有力能否千方百计地吸引人才,形成一个多层次的人才团队,这是领导者能力强弱的又一个体现。

靠什么来聚才呢?一是靠美好的共同愿景。

二是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

三是良好的待遇。

用才有道用才的最高境界是扬长避短、人尽其才、才事相宜,领导者务必要先了解和弄清楚每个人才的特长是什么,这种特长适用做什么,将人才的特长派上用场,使工作与人的特长对口,使人才效益最大化。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从浙东得到四贤,他根据他们各自术业的专攻,予以不同使用。

刘基善谋,让他留在身边,参与军国大事;宋濂长于写文章,便叫他搞文化;叶琛和章溢有政治才干,派他俩去治民抚镇,结果朱元璋迅速得到了天下。

容才有量容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容才的雅量,才能真正做到用好人才。

容才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容人之长,就是要容得下比自己强的人。

一个领导者用比自己强的人愈多,其事业成功的系数也愈大。

二是容人之短。

人无完人,才无全才,任何人都有缺点、短处,一个人没有短处也就必然没有长处,这就是识人的辩证法。

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能容人之短,还能短中见长,扬长避短地使用人才。

三是要容人之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难免犯错误。

领导者应该有人才会犯错误的心里准备,更应该有允许人才犯错误的雅量。

育才有方人才不是天才,都有一个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仅仅知道发现和使用现有人才,而不知道育才的领导者也是不称职的。

人才总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很多人才还有可挖掘的潜力、还有成长的空间,领导者要善于教育人才、锻炼队伍,给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一个增长才干和表现才干的机会,以促其成才。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从新手锻炼出来的人才忠诚度更高。

领导者的工作是管理,但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要管人、管事、管钱、管物……如何才能提纲挈领做好管理工作呢?那就是先管好人,因为物、财、事都是人在管理,人也要由人来管理。

雍正说: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

会识才、用才、育才,就会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帮你做事,你就会是一个很牛气的领导,就能一边悠然自得地钓鱼一边将工作搞得蒸蒸日上。

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

这一得一失之间,正是领导者事业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牛势领导要做的第24件事牢牢把持住权力领导者只有通过权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志、整合团队资源。

大权在手才能放开手脚去干事,才能如愿以偿干成事。

诸葛亮曾这样说过: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

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要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

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兵权,就是将帅统率三军的权力,它是将帅建立自己威信的关键。

将帅掌握了兵权,就抓住了统领军队的要点,就好像一只猛虎,插上了双翼一般,不仅有威势而且能翱翔四海,遇到任何情况都能灵活应变,占据主动。

反之,将帅如果失去了权力,则不能指挥军队,就好象鱼、龙离开了江湖,想要求得在海洋中遨游的自由,在浪涛中奔驰嬉戏,是不可能的。

诸葛亮的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了兵权对于将领的重要性,将领假如失去了兵权,任凭再具有雄韬伟略,也只能毫无作为。

领导的学问也一样,一个领导再牛气,没有权力在手,想按自己的意愿干成一番事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韩非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造父、王良都是扬名天下的驭者,可如果王良抓着左边的绳,造父抓住右边的绳,马跑上十里路就要出问题,这是因为两个人不能同时操纵一马的缘故;田连、成窍都是扬名天下的琴手,可如果田连、成窍共弹一琴,无论如何也弹不出好曲子来,这是因为两个人不能同时弹一张琴。

同理,君主若和臣子共同拥有权力,就不能治理好国家,君主若和臣子共同拥有威势,也不能成就功业。

因此,君主必须牢牢掌握住绝对的权力,使臣下能够安分守己地恪守自己的职位,不得超越其权力。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严密提防重臣喧宾夺主。

因为这些人一旦取得太大的势力,君主地位便会岌岌可危。

国家大权如掌握在重臣手中,朝中的百官要依赖他们安享荣华富贵,外邦的君主也要千方百计取悦他们。

这样一来,君主被重臣架空,其地位和权势也被重臣取代,君主就变成了重臣的傀儡。

明朝完善的内阁制能够有效地避免因皇帝突发变致使国家陷入混乱,这是其在行政管理上的优势。

但是,内阁官员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加上对内阁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进行制约,当皇帝本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有效行使权力的时候,内阁就能独断天下了。

明朝后期的混乱不堪,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任何一个团队、群体或组织,其构成都呈现为一种金字塔形。

金字塔再高再大,处在这座金字塔顶尖的,也只能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所谓的老板、老总、老大等,这个人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力,能凭借权力左右下属以及团队的行为、处境、前途和命运。

反之,如果团队的一把手没有足够的权威,事事掣肘,政令不通,执行不力,不仅难以开展好工作,自:身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秦始皇统一全国不易,他本来希望秦朝能够二世、三世……一代代传下去,结果秦朝只存在了不到20年,仅仅到了二世就寿终正寝。

究其原因,是秦始皇晚年宦官专权,赵高擅权越位,导致二世胡亥大权旁落。

职务所带来的权威,也就是权力,能主宰下属的行为、处境、前途甚至命运,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必备条件。

大凡事业有成的领导,以及很杰出的多企业家,他们都拥至高无上、不容挑战的权力。

哇哈哈的老总宗庆后就说过:搞企业与打仗一样,机会来了,要快速反应,及时决策。

没有强势领导就做不成事情。

因此,娃哈哈的公司一直都没有副总,部门经理分管各部门业务。

直接对宗庆后负责。

娃哈哈的所有策略、价格、政策都是宗庆后说了算,下面的人百分之百执行。

甚至在早些年,公司50元钱以上的报销都要宗庆后亲自签字。

执掌通用电气20年的韦尔奇也曾经拥有近乎专断的权力,他有足够的权力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实现通用电气的潜力,从胜利走向胜利。

如果有个二把手天天掣肘扯皮,韦尔奇也可能寸步难行。

所以通用能在韦尔奇的带领下,持续实现优良业绩。

对于权力对于领导者的重要性,韩非子这样打比方,犹如水之于鱼,云雾之于飞龙一样重要。

领导者之所以显得重要,就在于他手中有权势。

如果领导者不知道或不善于运用权势,就会像庶民一样无所作为。

纵然是被称为圣帝的尧,如果没有权力,恐怕连三个家庭也难以管好。

韩非子如此反复论证,说明的就是一个道理,权力是开展领导活动的基本条件,领导者拥有了权力才能有所作为。

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战胜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一个团队是否具有战斗力,就得看团队的领导层是否具有坚强、卓越的领导力,尤其要看一把手是否拥有绝对的不容挑战的权威。

领导者只有通过权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志、才能整合团队资源,去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