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合集下载

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是指用于评估麻醉科医疗质量的一系列量化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麻醉科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监测和改进麻醉科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
1. 麻醉术前评估成功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生在麻醉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成功率。

一个高成功率表明麻醉前评估得当,可以减少手术风险。

2. 麻醉前药物使用错误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生在麻醉前给患者用药的准确性。

错误用药可能会导致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3. 麻醉过程中事件发生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在麻醉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些事件包括低血压、过度镇静、呼吸系统抑制等。

4. 麻醉药物过度使用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生在麻醉过程中对药物的使用情况。

药物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镇静和呼吸系统抑制等不良反应。

5.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估成功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生在术后镇痛方面的工作效果。

一个高成功率表明医生选择的镇痛方法对患者有效。

这些指标对于麻醉科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有很大的帮助,它们可以帮助医生监测和
改进麻醉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术后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2020年8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发布了《中华医学会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总共涵盖了172项临床行为指标。

以下是2022年版的指标:
一、术前评估:
1. 麻醉摄入剂控制指标;
2. 确定术前麻醉方案的指标;
3. 评估麻醉风险的指标;
4. 进行术前准备的指标;
5. 编制术前文书的指标;
二、麻醉操作:
1. 应用麻醉药物和附加物质进行麻醉操作的指标;
2. 操作麻醉机以调节麻醉状态的指标;
3. 调节止血器官功能的指标;
4. 实施阻滞静脉操作的指标;
5. 实施神经阻滞行动的指标;
三、术中管理:
1. 确保术中安全的指标;
2. 加强术中呼吸支持的指标;
3. 管理各种术中异常状况的指标;
4. 稳定体内环境,进行病理代偿的指标;
5. 术中应用、监测麻醉持续时间的指标;
四、围术期管理:
1. 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指标;
2. 管理术后疼痛的指标;
3. 管理术后非志愿运动的指标;
4. 管理术后恢复期畸形与功能障碍的指标;
5. 管理术后的面容感觉的指标。

五、其他:
1. 评估术后麻醉质量的指标;
2. 评估及管理麻醉药物副作用的指标。

利用2022年版的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减少手术编程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为自身的医疗管理活动提供一个规范的基本标准,以提高麻醉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精确性。

另外,这些指标也可用于考核机构,从而改善整个麻醉治疗体系。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范本:一、引言麻醉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手术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麻醉质量,同时保证患者安全和手术成功率,制定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必不可少的。

二、麻醉前评估指标⒈患者基本情况收集指标: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过敏史等,用于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

⒉术前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心电图等,用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三、麻醉操作指标⒈麻醉用药指标:包括各类麻醉药物的选择、剂量计算等,要求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

⒉麻醉监测指标:包括心电监测、血压监测、呼吸监测等,要求在麻醉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测。

⒊麻醉操作流程指标:包括麻醉开始前准备工作、麻醉诱导、维持和恢复等,要求符合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四、麻醉中和麻醉后恢复指标⒈麻醉中的安全指标:包括监测项目的持续性、麻醉深度的控制、气道管理等,要求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⒉麻醉后恢复指标:包括恢复室的设施设备、监测项目、护理措施等,要求保证患者在醒麻后的安全和舒适。

五、麻醉并发症监测指标⒈呼吸系统并发症监测指标:包括气道梗阻、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要求及时监测和干预。

⒉循环系统并发症监测指标: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要求及时监测和调节。

⒊神经系统并发症监测指标:包括神经定位和神经功能障碍等,要求及时监测和处理。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内容如下:⒈麻醉操作流程示意图⒉麻醉监测记录表格⒊麻醉并发症处理方案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指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规范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

⒉《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指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处理医疗事故的具体操作规范。

⒊《麻醉医师职业道德规范》:指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发布的麻醉医师职业道德规范。

最新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

最新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一,生命体征指标类指标:指标1.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率指标;指标2.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发生率;指标3.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指标4.术中体温监测率;指标5.手术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指标6.PACU入室低体温发生率;指标7.术中主动保温率;指标8.麻醉科术后镇痛率;指标9.术后镇痛随访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指标10.椎管内分娩镇痛应用率;二,麻醉科结构管理指标指标11.麻醉科与手术科室医师数量比;指标12.麻醉科手术科室主治及以上医师数量比;指标13.麻醉科医护比;指标14.麻醉科人均年麻醉例次;指标15.手术室外麻醉占比;指标16.日间手术麻醉占比;指标17.麻醉科门诊工作开展情况;指标18.麻醉后恢复治疗室(PACU)工作开展情况;(单位时间总数)指标19.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工作开展情况;(单位时间总数)指标20.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指标21.急诊手术麻醉占比;指标22.各类麻醉方式占比;指标23.麻醉科电子病历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指标24.麻醉科药品管理智能化系统建设情况;指标25.麻醉科院内感染控制体系建设情况;三、麻醉科过程管理指标指标指标26。

书中自体血输注率;指标27.择期手术麻醉前访视率;指标28.入室后手术麻醉取消率;指标29.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指标31.非计划转入ICU率;指标31.麻醉后恢复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四、麻醉科并发症相关指标指标32.麻醉后24小时内患者死亡率;指标33.麻醉后24小时内患者麻醉直接相关死亡率;指标34.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指标35.区域阻滞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指标36.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指标37.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指标38.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指标39.全身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指标40术中牙齿损伤发生率。

1、在最软入的时候,你会想起谁。

第三章一、麻醉科术后镇痛满意率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章一、麻醉科术后镇痛满意率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

填报年份
2023年全年
填报人员签字 审核人员签字
术后镇痛满意率
单位时间内麻醉科术后镇痛随 访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患者
同期麻醉科术后镇痛患者总数
时间 时间
分子
单位时间内麻醉科术后镇痛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患者
指标说明
文件支持 指标导向
同一患者因各种原因多次接受手术镇痛麻醉患者,按患者1人统计。
分母
同期麻醉科术后镇痛患者总数
同一患者因各种原因多次接受术后镇痛的麻醉患者,按患者1人统计。
医院等级评审细则(2022版)逐步提高 麻醉科 Nhomakorabea指标来源
麻醉科术后镇痛随访本统计 同期麻醉科术后镇痛患者总数按手术麻醉系统统计
三级医院评审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
第三章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
一、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P209-P223)
术后镇痛满意率
指标属性 计量单位
定义
计算方法
定量 百分比%
术后镇痛满意率
术后镇痛满意率=单位时间内麻醉科术后镇痛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患 者/同期麻醉科术后镇痛患者总数*100%

全文解读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内容课件

全文解读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内容课件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学习解读国家卫健委《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主讲人:XXX
时间:20XX.XX
学习解读国家卫健委印发《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8
8
学习解读国家卫健委印发《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质控指标体系》的指标应用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项质控指标和各种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自我管
理,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并按要求做好相关指标信息
的上报工作。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质控组织要根据质控工作需要,在国家发布的质控指标基础上,结合辖区内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细化、扩充相关质控指标,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强化指标应用,
促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相关信息收集、分析,通过年度《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
数占同期全麻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说明:主动保温措施包括:使用充气升温装置等加温设备进行体温保护;使用输血输液加温装置加温 至 37℃后再输注。
意义:术中主动保温有助于降低手术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四、择期手术麻醉前访视率(AQI-PVR-04)

麻醉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麻醉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加强医疗风险管理
01
完善麻醉科管理制度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医
疗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02
强化医疗设备管理
定期对麻醉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符合标准。
03
加强医疗安全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
06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未来展望
信息技术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病历系统
通过电子化方式记录和 管理患者病历,提高病 历管理效率和信息准确 性。
医疗决策支持系统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技术,为医生提供诊断 和治疗方案建议,降低 误诊和漏诊风险。
远程医疗技术
通过远程视频、电话等 方式,实现远程会诊、 远程监测等功能,提高 医疗服务可及性。
目标
确保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安全,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 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提升患者满 意度。
医疗质量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障患者安全
高质量的麻醉科医疗服务 能够保障患者在手术过程 中的安全,减少并发症和 死亡率。
提高医疗服务效果
良好的医疗质量能够提高 手术效果,缩短患者恢复 时间,减少术后疼痛和不 适感。
跨学科合作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多学科诊疗模式
整合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形成综合性的诊疗方案, 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团队合作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团队整体 执行力。
跨学科会议与交流
定期组织跨学科会议和交流活动,分享经验、探讨问 题,促进学科发展。
全球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标准化与规范化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一、生命体征类指标【指标1.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率】定义:术中呼吸心跳骤停是指麻醉开始后至患者离开手术室前非医疗目的的呼吸和心脏停跳。

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率,是指麻醉开始后至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术中呼吸、心骤停率患者数000同期麻醉患者总数说明:1.患者呼吸、心跳骤停为全因性,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

2.在患者入室后、麻醉开始前发生的呼吸、心跳骤停不计入分子。

意义:术中呼吸、心跳骤停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指标2.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发生率】定义: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是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直至离开手术室前,因呼吸骤停或严重呼吸抑制而进行的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喉罩置入和紧急气管造口术。

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发生率,是指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术中心跳骤停率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数100000同期麻醉患者总数计算公式:说明:患者呼吸骤停或严重呼吸抑制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

意义: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提示患者发生了严重呼吸抑制,需求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质量管理和/或手术质量的重要成效指标之一。

【指标3.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定义: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是指在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拔除后6小时内,非计划再次行气管插管术。

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是指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患者数占同期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患者数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100000同期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总数说明:因非计划二次手术而接受再次气管插管的患者不计入分子。

意义: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提示在麻醉复苏阶段,对于拔管指征的掌握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患者出现其它问题需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质量管理和/或手术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期麻醉人次
100%
麻醉后停手术是指已完成麻醉,
但因各种原因而没有进行手术或操 作
--- 2020/3/31
术中严重低血压发生率
术中严重低血压发生率
术中严重低血压发生例 数
同期麻醉人次
100%
严重低血压是指非预期收缩压
低于70mmHg 或基础值的40%,并不 易纠正持续超过30 min
--- 2020/3/31
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
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

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 同期麻醉人次
例数
100%
严重心律失常是指非预期严
重心律失常,影响血流动力学, 多次用药并不易纠正,持续存在 超过30 min或多次重复发作
--- 2020/3/31
非预期改全麻比率术中非预期心跳骤停发生率
非预期改全麻比率
非预期改全麻例数 同期计划非全麻人次
危重患者麻醉比率
--- 2020/3/31
危重患者麻醉比率
术前ASA分级大于 III级麻醉人次 同期麻醉总人次
100 %
附录:ASA患者术前状态分级标准:
Ⅰ级:正常健康。
Ⅱ级:有轻度系统疾病。
Ⅲ级:有较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 工作能力,生活能够自理。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 生活不能自理。
100%
术中输血总人数包括自体输血和
异体输血人数
--- 2020/3/31
非预期麻醉气管拔管后再插管比率
非预期麻醉气管拔管后
再插管比率
非预期麻醉气管拔管后 再插管例数 同期麻醉气管插管人次
100%
非预期气管拔管后再插管是指
由麻醉医师完成的操作
--- 2020/3/31
全麻后苏醒延迟发生率
全麻后苏醒延迟发生率
100 %
术中死亡是指所有在手术中发
生的死亡
--- 2020/3/31
困难气管插管比率
困难气管插管比率
麻醉困难气管插管例数 同期麻醉气管插管人次
100%
困难气管插管是指麻醉正规
培训过的麻醉医师三次气管插管 未成功者
--- 2020/3/31
麻醉后停手术发生率
麻醉后停手术发生率
麻醉后停手术发生例数
全麻后苏醒延迟发生例 数
同期全麻人次
100%
全麻后苏醒延迟是指麻醉前清醒
患者全麻后2小时内没有苏醒者
--- 2020/3/31
术后低体温发生率
术后低体温发生率
麻醉下手 100%
术后低体温是指术后体温低于
36℃,持续1小时以上
--- 2020/3/31
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 -
麻醉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福建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 林财珠
麻醉死亡率
--- 2020/3/31
麻醉死亡率
麻醉死亡人数 同期麻醉总人次
100 %
麻醉死亡是指由麻醉医师实施的
麻醉,因麻醉药物、麻醉操作、麻醉 管理不当、麻醉并发症导致的死亡
术中死亡率
--- 2020/3/31
术中死亡率
麻醉下术中死亡人数 同期麻醉下手术总人次
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例 数
同期麻醉人次
100%
严重麻醉并发症是指由麻醉医师实施的麻醉,
因麻醉药物、麻醉操作、麻醉管理引起的严重并 发症,包括麻醉死亡、麻醉药过敏性休克、气道 损伤出现皮下(纵隔)气肿或气管食道瘘、严重 误吸、外周或中枢神经损伤功能障碍超过1个月、 全麻苏醒延迟、椎管内血肿或感染、非预期硬脊 膜穿破、腰麻后低颅内压性头痛等
100%
--- 2020/3/31
术中非预期心跳骤停发生率
术中非预期心跳骤停发
生率
术中非预期心跳骤停发 同期麻醉人次
生例数
100%
--- 2020/3/31
术中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
术中严重低氧血症发生

术中严重低氧血症发生 同期麻醉人次
例数
100%
严重低氧血症是指麻醉前正
常但术中吸氧状态下SpO2低于90% 或PaO2低于70mmHg,并不易纠正, 持续超过30 min
--- 2020/3/31
术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
术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发生率
术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同期手术人次
发生例数
100%
术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是指术前正
常,但术中发生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术野弥漫渗血,止血困难,或出现皮 下出血
--- 2020/3/31
术中血液回收比率
术中血液回收比率
术中血液回收例数 同期术中输血总人数
Ⅴ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 小时的濒死患者
--- 2020/3/31
谢 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