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
埃德蒙·斯宾塞

斯宾塞(Edmund Speser), 是从杰弗雷·乔叟过渡到莎士比亚之间最杰出的诗人,他出生于伦敦一个布商家庭,1569年入剑桥大学文学、哲学和部分自然科学,毕业两年后便成为了贵族 埃蒙德·斯宾塞
家的门客,同时结识了以菲利普·锡德尼爵士(Earl of Philip Sidney)为代表的英国创新诗歌的诗人。在这些诗人主张的影响下,1579年斯宾塞创作并发表了他的牧歌集《牧人月历》(The Shepheardes Calendar)。1580年,斯宾塞去了爱尔兰,居住在女王赐给他的城堡里,在那里他的代表作《仙后》(The Faerie Queene) 于1590~1596年出版。1598年他的房子在爱尔兰起义中被烧毁,他逃回伦敦,次年死在了那里,被埋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诗人角”,紧挨着杰弗雷·乔叟。他还著有长诗《克劳茨回家记》(Colin Clouts Come Home Again,1595),十四行诗集《小爱神》(Amoretti,1595),《婚曲》(Epithalamion, 1959)等。
后》中他探索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长诗的格律形式,后被称作“斯宾塞诗节”。 从思想内容说,它既有人文主义者对生活的热爱,也有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思想,还带有清教徒的伦理宗教观念和强烈的资产阶级爱国情绪。他在诗歌形式方面他一向乐于探索,在《仙后》诗里他找到一种适用于长诗的格律形式,被称为“斯宾塞诗节”,拜伦、雪莱都沿用过。由于他技巧上用功夫,被后人称为“诗人的诗人”。无论在思想上、语言上、诗歌艺术上,斯宾塞对后世英国诗人(包括弥尔顿)有很深远的影响。他主要启发了马洛,使十音节诗行在无韵诗体里臻于完美。他也影响了18世纪前期浪漫主义诗人汤姆逊、格雷以及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济慈。
这样一部鸿篇巨著看起来却像一部有趣的传奇故事,很受青少年读者的青睐。但是这部史诗显然有它更丰富的内涵和思想。具体地说,该诗作为讽喻传奇,是有具体的象征意义的。 一般说来,《仙后》的寓意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道德或哲学寓意,一方面是历史或政治讽喻。第一方面较为明确,易于理解;而第二方面则较为隐晦(这是文学自古以来难以摆脱的特性),但是有识之士则能心领神会。比如,仙后象征当权的女王伊丽莎白:“谎言(Duessa)”象征罗马天主教会和苏格兰天主教女王玛丽;暴君“大错误(Grantorto)”象征西班牙天主教国王菲利浦,等等。 道德或哲学上的寓意显然是诗人的主要意图。想要真正体会出其中真意,最好不要刻意去理解或破译它。正如很多事情是不可勉强的,如睡觉不可过分要求自己快速入睡一样。理解这样含义深刻的史诗最好心平气和得像充满童真的孩子一样,去直接感受它。也就是说,事先要摆脱各种偏见、定势。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一切旧的思想模式都在逐渐被新的力量摧毁。人类再也不相信旧的枷锁和束缚了,但是新的一切还没有被确立起来。斯宾塞便是借助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极力追求爱与美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新柏拉图主义”。他试图通过《仙后》来表达他对人类道德的重新设定。所以,我们想要读懂斯宾塞,必经首先学会忘记。忘记自己已经拥有的思想,从头开始去探索人类的思想道德,以至于历史政治。
第三讲_斯宾塞

(二)时代背景 斯宾塞生活的年代(维多利亚时代) 斯宾塞生活的年代(维多利亚时代) 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 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
“这是一个充满自信和自鸣得意的时代,……, 这是一个充满自信和自鸣得意的时代, 这是一个充满自信和自鸣得意的时代 , 那个标志着工业革命的、 那个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充满着痛苦磨难的时 代已经过去;宪章派的动乱已经平息;新济贫 代已经过去;宪章派的动乱已经平息; 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得到了克服; 年代大饥 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得到了克服;40年代大饥 荒的艰难情景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漠; 荒的艰难情景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漠;流行 一时的激进主义也已经不再受人们欢迎。 一时的激进主义也已经不再受人们欢迎。”
生物有机体和社会有机体的差别 生物有机体: 生物有机体: 一切成分紧密结 合; 意识的功能 仅集中在某一部 分; 部分是为整 体而存在; 体而存在; 社会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 是一个松散的整体, 是一个松散的整体,构成的 个人自由而分散; 个人自由而分散; 意识遍布 于组成它的各个分子即每一 个个人身上; 个个人身上; 而社会是增进 个人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个人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为 成员的幸福而存在。 成员的幸福而存在。
(二)思考 个人经历及社会背景与其思想观点的关系 独特的学习知识的方法 社交活动的特点
本讲要点
1、斯宾赛的社会学是在他的综合哲学框 架内制定出来的。 架内制定出来的。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 化论是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基本要点。 化论是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基本要点。 2、社会有机论把社会比作像生物体一样 的社会有机体。伴随社会结构的进化, 的社会有机体。伴随社会结构的进化,其 功能不断分化, 功能不断分化,社会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相 互依赖,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互依赖,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斯宾塞社会学理论

前文明阶段、文明阶段和后文明阶段。前文 明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文明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中 级阶段,以阶级和民族国家为基础;后文明 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全球化 和知识经济为基础。
社会进化的模式包括
竞争模式、合作模式和创新模式。竞争模式 强调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关系,推动社会 进步;合作模式强调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合作 关系,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创新模式 则强调个体和群体的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不
价值观念等。
社会均衡的维持与调节
总结词
斯宾塞认为,社会均衡的维持与调节需 要依靠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协 调和平衡。
VS
详细描述
首先,社会制度是维持社会均衡的重要保 障,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 等;其次,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在社会均 衡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凝聚社 会共识、稳定社会秩序;此外,政府宏观 干预也是调节社会均衡的重要手段,通过 政策制定和实施来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斯宾塞认为随着社会的进化,各种职能会逐渐分化,产生 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组织。这些阶层和组织在社会中发挥着 不同的作用,共同维持社会的运转。
生存竞争与适者生存
斯宾塞认为在生存竞争中,适应环境、具备优良素质的个 体和社会组织会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这种适者生存的原 则同样适用于社会进化的过程。
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影响与评价
斯宾塞社会学理论在政治学中的应用
社会秩序与政府职能
斯宾塞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政府的干预 和管理。政治学家们借鉴斯宾塞的理论,探 讨政府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 面的职能和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政府的治理 能力和效率。
社会变革与政治稳定
斯宾塞认为社会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 保持政治稳定。这一观点在政治学中对于研 究社会变革、政治转型、政治稳定等方面的 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是英国伟大的
哲学家、社会学家和进化论者。
在他的著作《社会学》中,他阐述了自己的一种思想——“快乐教育”,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够快乐、自由地生活。
斯宾塞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追求快乐的,快乐是生命的
最高目的,教育不能忽视这一点。
他认为,受教育的人应该得到最多的快乐,而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人们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斯宾塞主张教育要注重身体、智力和情感的发展。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去开发自己的智力和情感。
因此,他反对传统的课堂教育,主张更多的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
同时,他还提倡学生要自由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他
认为,传统的教育太过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他主张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研究的方向,让学生在自由和创造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
斯宾塞还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即教育应该注重
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教育应该让人们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学会珍视生命、关爱他人,
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社会和世界。
总之,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幸福、自由和创造的教育理念。
尽管他的思想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但它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自主性和创造性,注重教育的生命意义和社会责任。
斯宾塞名词解释

斯宾塞名词解释
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的早期代表人物。
同等自由法则:每个人有权要求运用他各种机能最充分的自由,只要不与其他人的同等自由发生矛盾。
即每个人的自由只受一切人同等自由的限制。
自由是个人正常生活的先决条件,同等自由成为社会正常生活的先决条件。
(1)国家的基本职能就是实行等同自由的法则,维护人们权利,基本职能就是国家权利的合理限度,一旦超过,就会侵犯人们的正当权利。
(2)包揽一切的政府是低级社会的特征。
应当尽量减少政府的职能,实行放任主义,充分保障个人自由的向更高的社会形态进化的标志。
同等自由法是斯宾塞确立的道德学第一原理,也是第一和最主要的道德法则。
是资本家对封建特权的否定。
《教育论》——斯宾塞

《教育论》——斯宾塞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和进化论者,他的代表作《社会静态学》和《社会动态学》奠定了社会学和进化论的基础,他还著有《自由原理》等重要作品。
其教育思想被誉为“实用主义的先驱”,对于其教育思想的影响至今仍在继续。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基础之上的。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同时又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主张实用主义的教育,即要让学生学会实际应用,将所学知识活用于实践中,同时还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以科学方法为基础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认为,教育应该以科学方法为基础,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组织和规划教育活动。
他还认为,教育应该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和生理特点,根据不同年龄和阶段的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二,注重个人自由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认为,个人自由是教育的根本原则,应该以培养自由、独立的人格为教育目的。
他主张严格遵守学生的自由权利,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潜能。
三,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实际应用,将所学知识活用于实践中。
他主张将学习过程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社会责任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认为,教育应该注重社会责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明白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他主张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标准和社会意识,让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教育的自我调整机制。
斯宾塞主张教育应该自我调整,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时代的变化。
他认为,教育与社会密不可分,应该紧密结合,不断完善教育规划和教学方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总之,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用为本的教育原则,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注重个性化、自由化、创新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03 斯宾塞:英国社会学的奠基者

5. 斯宾塞的主要社会学思想
社会有机体论:以生物有机体类比社会
社会结构
社会变迁
社会静力学
社会动力学
社会进化论:以生物进化比拟社会发展——核心
社会系统的功能论
社会分工论
社会进化模式论
3. 划分社会类型的两种标准
依据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简单社会、复杂社会、二 倍复杂社会、三倍复杂社会——直线进化论 依据社会内部的控制方式:尚武社会、工业社会
它与以进化的阶段为基础的那种分类方法不同,这种结构类型取决于 其与周边社会的关系。无论这种关系是友好的还是敌对的,都会影响到 一个社会的内部结构和控制系统。在和平的关系状态中,内部控制系统 是相对软弱的和分散的;在敌对状态中,会出现集中和强制性的控制。
——科塞:《社会思想名家》
社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是不可避免的 从尚武社会到工业社会并非阶段性向前,而是交叉发展 早期简单社会可能是工业型,现代复杂社会可能是尚武型
附表:尚武社会与工业社会
特征 尚武社会 工业社会 主要功能与活动 为保卫和扩张而防御和进攻 和平的、互酬性的个人服务 社会协作的原则 强制性合作:强制性命令 自愿合作:契约与正义
斯宾塞画像(1895) 斯宾塞 斯宾塞画像(1871-1872)
乔治· 艾略特
George Eliot,1819-1880 英国小说家,著《弗洛斯河上 的磨坊》、《米德尔马契》等
海格特墓地的斯宾塞 墓,毗邻马克思墓
2. 主要著作
第三讲 斯宾塞

第四节 社会关系的个人主义诠 释
一、斯宾塞个人主义、生物还原主义的社会 观
二、斯宾塞思想中的另一半-社会唯实论 三、评价
一、斯宾塞个人主义、生物还原主 斯宾塞个人主义、 义的社会观
1、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2、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必须还原到生物个体的 动机层次 3、论证 4、不干涉主义
斯宾塞认为不仅个人决定了社会的起源和 社会的性质,而且社会也应该成为个人谋 取个人利益和个人幸福的工具。 斯宾塞的社会起源论受到洛克和卢梭等到 人的社会契约论的影响。他认为从起源上 说,社会就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和目的而建 立的。具体说来,人类结群的最初目的就 是为了应付险恶的生存竞争压力,而社会 一旦形成就不会再消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者也有本质的区别: 1、要素的联系程度或构造上:生物有机体是一个由单元 (细胞)紧密结合而构成的实在统一的有形体,各组成部 分位置是非常固定的。社会是一个分散的整体,分散在空 间之中;社会没有一个具体的形态,或者说没有一个确定 的外部形式。 2、联系模式方面,生物系统依靠有生命力的物质而存在; 社会每个部分的合作需要有符号体系来沟通,即依靠情感、 语言、文字、艺术和思想系统沟通与维持社会各部分与整 体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 3、在意识层次上:生物体中只有一种单位才有意识,即神 经系统,其他部位缺少感受能力;在社会中,功能的分化 是有限的,因为它没有集中处理感觉和意识的器官。社会 有机体的每一个部分几乎都能同样地感受到欢乐和痛苦, 因此社会个体成员之间的情感不能彼此分享的社会是不存 在的。
在生物有机体中,组成机体的众多分子是为 了整体而存在的;但在社会中,整体的发 达和个体的发达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 此,社会只是增进个体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是社会为自己成员的幸福而存在,不是个 体成员为社会的幸福而存在。所以,社会 既是有机体,又不是一般的有机体,它是 超有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overnment,1842年) 《社会静态论》(1851年) 《人口理论》(A Theory of Population,1852年) 《款色哲学》(The Philosophy of Style,1852年) 《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sychology,1855年) 《合成哲学系统》(1860年) 《第一项原则》,ISBN 0898757959(1862年) 《规范资料》(1879年) 《教育》(1861年) 《人对国家》(1884年) 《自传》(1904年)
一 人物简介 二 家庭背景与生活经历 三 学科贡献 四 主要著作 五 经典语录
人物简介
赫伯特· 斯宾塞(HerbertSpencer, 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英国哲学 家。他为人所共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进化理论适者 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 但是,他的著作对很多课题都有贡献,包括 规范、形而上学、宗教、政治、修辞、生物 和心理学等等。
他意识到就社会整体而言进步是必然的,但在每一个特定 社会里并不是必然的。他进而说明社会进步的多样性和多线性。 斯宾塞虽然比达尔文更早提出进化的思想,但仍然受达尔文生 物进化论的影响,并将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原则移植到社会 理论之中。他认为,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过程一样,也 是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生物界生存竞争的原则在社会里也起 着支配作用。人类有优等种族和劣等种族、优秀个人和低能个 人之分。劣等的、低能的种族与个体应当在竞争中被淘汰。他 还认为,进化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应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而不 应人为地干预。他既反对国家计划和社会福利,也反对社会改 良和社会革命,认为这些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斯宾塞的进 化论对美国早期社会学家W.G.萨姆纳等人及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有很大影响。在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结构分化理论和发展社会学 的新进化论中仍可看到其影响。)
赫伯特· 斯宾塞出生于英国教育家庭(祖父与叔父都是教育
家), 13岁,他被父亲送到巴斯(Bath)附近的小镇-辛 顿查特修。那里他叔父能够为他提供正规教育。 1836年, 叔父为他找到一份铁路的土木工程师的职位。 22岁之後正 式开始参与传媒及社会政治纂稿。1851年他的自由主义者 对工人权益及政府责任的观点在他的著作“社会静态学”变 得越来越成熟他曾在伦敦财政报《经济学人》担任副编辑 五年,直到1853年时才离职开始投入专业写作。 1855年, 这时他的身体很是不好了,数年来的健康转差使他倚赖吗 啡及鸦片,但斯宾塞还坚持使他的《心理学原理》面世。 它展示了思想理论是身体在生物学上的互补部分,而不是 遥遥相对的部分。 1858年,他开始了一个涵盖他整个演变 哲学在和法律进展的大项目1862年,斯宾塞出版《第一项 原则》。 60岁时斯宾塞健康非常差。1882年,他打破自己 的不去教堂的惯例出席了查尔斯· 达尔文的丧礼。1902年, 他被提名竞逐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都投入写作。享年83 岁,终身未娶。
社会有机体理论
他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了6项类比, 得出了3个结论:①社会是一个体系,一个 由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构成的紧密整体。② 这个体系只能从其结构运转的意义上去理解。 ③体系要存在下去,它的需求就必须得到满 足。(这些观点开启了结构功能理论的先河, 直接影响了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以 及英国的A.R.拉德克利夫—布朗和B.K.马林 诺夫斯基等人的功能主义社会学思想。)
学 科 贡 献
社科哲教 会学学育 学方方方 方面面面 面
社会学思想
主要包括两方面 社会进化理论 社会有机理论
社会进化理论
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将社会与生物有 机体进行类比,他详细地比较了动物有机体和人类社 会。他发现二者当中都有调节、维持和循环分配三个 系统,在动物中分别是中枢神经、营养和静脉动脉, 在社会中分别是政府、工业和道路、电报、商业等手 段。据此他又把社会成员分为三等:一是从事生产职 能的工人和农民,二是从事“分配与循环”职能的商人、 企业家和银行家,三是从事“调节”职能的政府管理人 员、官吏。他断言这三种人同时并存是由社会有机体 的本性决定的,他们互相合作,各司其职,以维护社 会的平衡和秩序。社会是为了其成员的利益而存在, 而不是其成员为了社会的利益而存在。
经典语录
1.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
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 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方式获得知识 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许多成功的 体验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2.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 3.父母们夸大了子女的不正当行为给他们带来的苦恼, 总认为一切过错都是由于子女的不良行为所致,而与 他们自己的行为无关。但是我们稍作公正的自我分析 之后,可以发现父母发出的强制性指令,主要是为了 自己的方便行事,而不是为了矫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