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英国基础教育改革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限选)课程考核说明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限选)课程考核说明一、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师范专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专科)的限选课程,4学分,72学时。
凡参加该专业学习的人员,均要参加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期末全国统一考试。
(二)考核方式及记分方法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l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3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的70%。
总成绩60分为及格。
(三)考核依据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教案大纲》、文字教材《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孟繁华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拟定的,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四)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形成性考核是本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本人能够监控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习的情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保证学习质量。
形成性考核的总成绩为30分。
考核内容包括:1.依据学习目标和教师的要求,认真阅读文字教材,并形成读书笔记。
2.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2~3次综合练习。
3.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在形成性考核作业册中的大作业中(第三单元),每人选择一题,写出自己的分析论证作业,(不低于800字)这一项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验学生对重点知识及理论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以个人发言、小组或班级交流、讨论的形式进行。
建议记分标准为:读书笔记5分、综合练习l5分、大作业10分。
(五)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70分。
如卷面得90分,计入总成绩的分数为63分。
1.考试要求学习本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考生能够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国外教育改革的进程与特点,并通过对国外教育改革新思路、新经验和典型案例的介绍,使学生建立改革和创新意识,提高参与教育改革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英 国基础教育改革

• •
2.8 “每个孩子都重要”不等于不惩罚学生 学校会根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建立完善的惩罚体系来 约束学生的行为。对于行为不端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相 应的措施,包括开除。但法律明确规定只有校长可以开除 学生,且必须获校董事会通过。除此,学校可以采取下列 措施:教育(会有专门的老师、类似我们国家的班主任, 但不代课)、训斥、致家长或监护人信、将学生从班级或 小组中隔离、没收学生的物品(如手机或音乐播放机)、 关禁闭等。英国有一所中学校长对学生的恶行实施“零容 忍”政策,一学年内勒令四分之一、共478名在校生停课, 结果学生考试通过率飙升。这名校长坚信,课堂内允许出 现捣乱学生,就是破坏其他学生的成功希望。她的做法得 到了业内表扬与支持。
• •
2.3 课程设置关注学生兴趣差异 英国学生在初中高年级,除了核心课程英语、数学、 科学为必修外,其余课程均由学生按兴趣进行选修,高中 (16-18岁)的课程则全部都是选修。不象我们不管你有 没有兴趣,因为升学要考,你就必须要学。
• •
2.4 课堂教学关注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英国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始终保持着课堂教学和个别辅 导两个系统。 课堂教学系统以教研组(按学科划分组成) 为纽带,由任课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面向全班学生系 统授课。个别辅导系统以年级组(按年级划分组成)为纽 带,由辅导教师(每个班至少有一个)组成。其主要职责 是对本年级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这种双轨并行的教学组织 形式既发扬了班级授课制系统讲授、成批培养、大规模提 高教学质量的优势,又克服了其在因材施教上的不足,充 分照顾到了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
•
3、课堂教学-学生中心 , 鼓励创新,注重学习能力 的培养 • 英国的教育体系是这样的:5岁-11岁为小学阶段;11 岁-16岁为初中阶段;16岁-18岁为高中阶段;高中毕业可 以上本科,学制为三年;硕士为一年。其中5-16岁为强迫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到校学习,毕业后会参加一个叫 GCSE的全国统考,是学生就业升学的重要依据;16岁-18 岁为高中阶段,又叫延续教育,是为上大学打基础的,毕 业后会参加一个叫A-Lever的考试,由剑桥大学组织,考试 成绩作为申请大学的依据,比如要申请剑桥或牛津必须要 有三门课达到A等级。英国的中小学生每天上五节课,上 午三节,下午两节,一节课程50分钟(上午9时到校,下午3 时放学)。 • 英国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 学方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很少,学生动手做的很多,哪怕 是地理课和历史课,老师都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查资料, 或动手绘画,填涂颜色等,而有的课老师老师主要是答疑和 指导为主.无论上什么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都相当融 洽.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试题及答案

中外基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动员阶段、—阶段、实施阶段和巩固反思阶段。
1.实验2. ----------- 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 •培养目标3. 英国政府强调通过基础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掌握的、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六项基本技能分别为:交流、数的处理、信息技术、——、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3.合作4. 进入20世纪70年代,课程涵义的重大变化趋势之一是:从强调单一的教材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 一四因素的整合。
4.环境5・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课程标准融认知性教育目标、情感性教育目标和()-教育目标为一体。
5.技能性6. 美国当代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 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6.卡尔•罗杰斯7.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理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理念”发展到重视发展学生智力的“智能教学理念”,再发展到重视学生---------------- 的“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阶段。
7.全面发展&我国德育方法与途径变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受体转向主体;从平面转向立体;从工具价值转向价值。
&目的9.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改进功能、研究功能。
10. 校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包括:分权管理、参与式管理和----------- 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
10・自组织1-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全面性、1.普及性2. 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着手制定的----・提出了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构想。
2.《美国2061计划》3.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英国政府颁布了 -一-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办学思想及管理模式,被视为英国教育改革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研究

科教热点Science and Education Hotspots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研究李德才蔡婉玉(北华大学吉林•吉林132013)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对英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探究英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主要措施和特点,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以期对我国当前及未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事业起到一定的作用.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29.1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9.10.003A Study on the Course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Reform in Britain since the1980sLI Decai,CAI Wanyu(Beihua University,Jilin,Jilin132013)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Britain since the1980s,and to analyze and elaborate the relevant issues of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Britai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meas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Britain,and sums up the experience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with a view to playing a certain role in the reform of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Keywords basic education;course reform1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法案与文件1.1《1988年教育改革法》(Education Reform Act of1988)(1)《1988年教育改革法》出台的背景。
英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英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函授学习了《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一门课程,老师布置了任选一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作为作业来完成。
一直向往的英国教育模式成为了我的研究对象。
于是查找了相关的许多资料,发现英国的基础教育对我国的教育改革确实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课程改革是全社会参与的运动1995年,英国开始实施《提高中小学水平计划》;1996年,英国政府发表了基础教育白皮书《学会竞争:14—19岁青少年的教育和培训》,要求所有的初中都能向学生提供“普通职业教育课程”五年级的第一级;1997年5月2日,英国政府开始了面向21世纪的新一轮课程改革。
经过两年的努力,1999年7月,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出台,从2000年9月开始实施。
面向21世纪的新课程内容包括:开设12门核心课程;提出学校课程的价值和目的;构建了国家课程、宗教教育以及其他全国性的教育框架;实现四项课程目标;提出六项基本技能。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1年7月教育部就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到2010年,将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教育系统认同度高,参与面广,改革步伐大。
但在全社会还未形成支持课改、参与课改的氛围。
特别是众多的家长和部分非教育系统的各级组织对这次课改的重要性知之甚少,不少人既缺乏参与的热情与兴趣,也没有参与的渠道。
二、课程改革中更关注教师的成长历程(一)教师教育模式的多元化英国主要存在两种教师教育模式:时间顺序模式和同时发生模式。
时间顺序模式是学生入学后,先接受普通教育,获得某一特定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学位,在学习结束后或即将结束时,再接受职前专业训练,以保证他们能胜任教学,而这一阶段仍然要学习一些普通教育类课程。
同时发生模式是学生一入学就把某一或多个学科的普通教育与以理论和实践为主导的专业教师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教学。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作业一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一 (1-4章)一、填空题1、基础教育亦称国民基础教育是旨在提高公民基本素质而实施的普通文化教育。
2、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九年义务教育,还包括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
3、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全面性、普及性。
4、1990年3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泰国宗迪恩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全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的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
5、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普及化。
6、教育目的是社会对于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7、教育功能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即: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8、面向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是四个学会,即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9、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着手制定的美国2061计划提出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构想。
1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力求体现其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1、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是以分科为主,同时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12、各学科标准应体现对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只是与技能、德育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13、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自上而下三级课程管理。
14、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或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培养学生原则。
15、范例教学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基本性原则、范例性原则和基础性原则。
16、卡尔.罗杰斯1942年出版了《咨询和心理治疗》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非指导性治疗理论及方法。
二、简答题1. 简述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答:国外基础教育的改革出以下共同趋势:教育全民化,教育国际化以及教育信息化和教育个性化。
2、简要说明21世纪教育主旋律的内容。
论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收稿日期:2019-06-21课题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启示》,课题批准号为ZD18010作者简介:李德才,北华大学教师教育工作办公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蔡婉玉,北华大学研究生。
英国最早实现了工业化,最早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并率先敲开了现代化的大门。
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连续的、坎坷的和富有成效的过程。
同发达国家一样,我国课程改革也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发达国家其课程改革不足的地方,也许正是我国课程改革正在面临或即将面对的问题。
因此,分析英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特点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
一、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1.课程管理权在国家掌控下具有较大弹性。
在20世纪80年代前,英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由教会掌控到教师自治的转变,80年代的英国教师拥有着比任何国家教师都高的自治权力,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上等都可由教师根据经验进行自主安排和设置。
随着人们日渐意识到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的同时,英国教师享有较大的教育自主权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争议,人们担忧教师自治下的教育会影响教育的质量与发展。
直到《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出现,打破了英国由教师掌控教育权的状态,地方教育当局的部分教育权也被削弱,而是由国家掌握着较高的教育权力,这在1988年后尤为突出,在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
到了90年代,为了减轻过重的国家课程安排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负担,缩减了国家课程内容,留出的空余时间由学校自行进行课程安排,这是自国家课程实施以来国家第一次对教育权进行的下放,给予了学校一定的自主权。
而21世纪以后,国家对课程的掌控可以说是有“收”有“放”。
公民课程的开设又一次体现了国家对课程的掌握与控制,而另一方面国家允许学校自主开设和实施一些关键技能课程,关于权力的下放,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不但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而且相比之下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性。
英国基础教育学生分级评价体系的特色与启示

英国基础教育学生分级评价体系的特色与启示摘要学生评价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
英国作为世界上基础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它在学生评价方面有一套独特完善且行之有效的三级框架体系,即国家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与互评,这一体系值得我国的基础教育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基础教育分级评价体系启示目前英国基础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沿用的是一个典型的三级框架体系。
国家考试处于第一层级,主要是按照全国统一的标准级别,检验学生每个学习阶段的收获,从而保证其既定的教育质量。
教师评价(以教师为评价主体所实施的评价)位于第二层级,主要是围绕学习计划中的标准,考查学生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从而确保其不偏离学习计划。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则处于第三层级,该类评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发生在教学实践的任何环节和教育情景的任何时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从本质上讲,国家層面的考试是关于学习的评价,旨在评判学生是否达到了国家的课程标准;而教师评价和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则是一种促进学习的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而言,人性化色彩较浓。
一、国家评价在英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先后要经历四次国家考试。
前三次是标准成绩考试即SATs(Standard Attainment Tests),在英国国内又叫关键学段考试(Key Stage Test)。
第四次考试是普通中等教育资格考试即GCSEs(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相当于我国的高考。
这四次考试一般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级别,主要是检验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属终结性评价的范畴。
英国通常会按照教育法规和相关政策在国家课程体系中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达到的学习水平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同时对学生在各个关键学段结束时需要达到的级别做出界定。
这种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等级对学生评价的做法完全是为了确保优质的基础教育。
SATs 考试和GCSEs考试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他们发生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更重要地在于他们的组织运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28
1
一、课程改革背景
二、发展历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主要目标和内容
四、趋势和启示
五、英国2020基础教育
2020/4/28
2
一、课程改革背景
(一)国际背景
进入21 世纪, 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不断演变,同时带动了全球范围内教育领域 的变革,这些变革很多都围绕课程展开。例如,芬兰在1994 年设置国家核心课程之后,于2004年再次颁布国家 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挪威于 2006 年决定再次启动教育改革,制定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值得关注的是,经历了 多年战乱纷争的阿富汗政府也开始了历史上的首次课程改革。因此,加快课程改革,确立适应时代要求的课程 体系,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2020/4/28
21
2020/4/28
22
四、趋势和启示
(一)趋势
1、课程价值观日益彰显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注重在教育过程中“以人性 为本位”,强调 学生健康体魄与情感的发展,潜能的发挥,以及“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些人格特质也是创新型 人才所必备的,是教育改革目标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英国的课程改革虽然特别重视目标、 学科和教学结果,但其浓厚的人文传统,使学校教育教学仍然强调儿童间的合,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和 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教学的开支,民办学校的基建、修缮和改建费用仍由所属教会机构负责。 4、地方教育当局对公立和民办初等学校实施统一管理。
2020/4/28
6
(二)1902—1918年间初等教育的发展
1、这一时期英国初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教育福利政策的建立。
(1)1904年,英国颁布了新的初等教育法规,提出初等学校的目标是:使儿童的性格得以形成 和强化,发展他们的智力;充分利用学年内可以利用的时间,根据儿童的不同需要,帮助他们 从实践和智力上适应本来的工作生活。
2020/4/28
19
1994年9月,英国政府实施了新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本次课程改革的 重点在于:①强调基础知识教育。②裁减国家课程内容,增加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课程。 ③简化评价的范围和方法。④建立统一的课程管理和协调机构。⑤设立增值指标,科 学评判学校的表现。⑥改进关键段(14—16岁学习段)的评价。
2020/4/28
12
2、《1988年教育改革法》涉及初等教育的主要改革措施有:
(1)改革初等教育的管理体制,英国初等学校一直由地方教育当局开办和维持。《1988年教育法》颁布后,地方 教育当局对中小学教育的控制逐渐受到了挑战。该法规定,任何由地方教育局管理的郡立学校或民办学校经家 长投票同意后提出申请,并经国务大臣批准,即可脱离地方教育当局控制,成为直接拨款公立学校。
2020/4/28
17
2000年9月,英国中小学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新一轮的课程标准强调四项目标: (1)精神方面的发展:自我成长,发展自己的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现目标的意志。(2)道 德方面的发展:明辨善恶,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3)社会方面的发 展:理解作为集体和社会成员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具有人际关系的能力。(4)文化方面的发展: 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
2020/4/28
26
(二)启示
1、英国社会重视立法,在教育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在立法特点上,英国重视通 过某一具体方面的立法来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这也就是英国人信奉“渐进式”的 社会变革方式。
(2)1918出台《费希尔教育法》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教育重新作出了调整,其主要内 容有:授权中央教育委员会有权强制地方教育当局逐步发展和全面组织其辖区内的教育事业; 地方教育当局50%的教育开支将由中央政府承担;将国家法定的离校年龄提高到14岁;建立幼 儿学校、小学后继续学校,设立更多的招收11岁以后儿童的中央学校和高级小学,为14—18岁 年龄段学生提供部分时间制(非全日制)教育。
2020/4/28
25
5、课程内容更新和实施手段日趋生活化、开放化和现代化
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主要指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英国从2002年开始,不 再将现代外语作为14一16岁学生的必修课程,以便于学生有时间开展自主性社会体验学习。课程和 教学的现代化,在英国的课改中表现得也非常明显。目前,在英国,计算机、多媒体在图书馆及课 堂内外的教学中广为使用,计算机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日益丰富。
2020/4/28
20
2010年11月英国发表了《教的重要性—学校白皮书》,同时,英国教育大臣 迈克尔·格夫在国会下院公布了改革中小学一揽子计划,包括改革教师培训与招募制度、 学校评估排名制度、给予校长和教师更多的权力等。具体内容有:
1.赋予校长和教师更多的自主权 2.制定严格的课程评价标准 3.建立明确的问责制 4.有效分配资金,确保透明、公平
基础教育政策的影响: (一) 扩展了基础教育事业 (二)扩大了中央政府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三) 增加了基础教育多样化的渠道 (四)扩大了家长的选择权和学校的自主权 (五) 提高了基础教育师资水平 (六)改善了基础教育的质量
2020/4/28
11
(三)70年代以来英国的初等教育
1、70年代英国对初等教育质量进步主义教育方式的反思,导致政府考虑采取措施加强对学 校管理和教学的控制,改变以往学校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设立国家统一课程就是其中的一项核 心工作。从70年代末期起,英国教育和科学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学校课程的文件,开始了设立 有限的强制性国家核心课程、统一学校课程标准的改革之路。
2020/4/28
9
(二)二战以后的英国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政策:学制政策、课程政策、师资政策、管理政策、经费政策。
194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教育大臣巴特勒递交的教育法案,称《1944年教育法》。该 法规定:英国法定的公共教育体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继续教育三个连续的阶段组成;确定郡 和郡自治市为负责三个阶段公共教育的地方教育当局;改组民办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将它们纳入公 共教育体系。
2020/4/28
24
4、强化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统摄作用
英国基础教育课改也逐渐强化了核心课程的作用。英国政府于1987年发表了《国家课程报告》,将 “英语、数学和科学”定为3门核心课程,将“技术、历史、地理、现代外语(从中学起)、美术、音乐和体育” 定为7门基础学科,核心课程在小学占绝大多数课时,在中学则占总课时的30%一40%。1988年《教育改革法》又 将核心课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2009年发布的《小学课程独立评估:总结报告》,将原有的11门法定学科 变成“六大学习领域”和“四大核心课程”,从此信息技术成为新的小学核心课程。
2、课程改革目标趋于多元
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明确指出:“帮助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使每个儿童获得最好
成绩上”,这是设立“国家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0/4/28
23
3、课程的管理由“分权”趋向“集权”
“分权”国家日益介入课程管理。历史上,英国对于课程设置曾采取不过问的态度。 自198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英国渐渐扩大了对课程干预的力度,课程改革采取“自 上而下”的办法,通过法律的形式或国家规划等措施推进改革方案的执行。英国1988年《教育 改革法》,集中体现了政府直接管理学校课程设置以及学业考核。
2020/4/28
4
二、发展历程
2020/4/28
二战前
二战后
70年代后
5
一、二战以前的英国基础教育
(一)《1902年初等教育法》 1、取消根据1870年《初等教育法》设立的学区学校委员会,新设立两类地方教育当局:第一类是郡和郡自治市议会;第二类是人
口在两万以上的城区。 2、授权根据本法成立的地方教育当局选举产生地方教育委员会。其大部分成员应是地方议会成员。 3、《1902年教育法》采纳了大多数教会人士的建议,规定民办学校有资格享受地方税补助,但是这种补助主要用于民办学校世俗
2020/4/28
7
2、哈多报告 1926年,以谢菲尔德大学副校长哈多爵士为主席的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发表
《青年教育》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新的初等教育概念。认为它应于11岁左右结束, 11岁之后称作“初等后教育”。
1931年,哈多委员会发表了该委员会的第二份报告,即《初等学校》的报告。 该报告上要是研究11岁以下儿童的课程问题。
(1)推行直接拨款公立学校政策。英国直接拨款公立学校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了英国政府削 弱地方教育当局权力,加强对初等教育的中央控制的趋势。
(2)推行全国统一考试。《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布后,根据当时的教育和科学部制定的时 间表,英国全国课程委员会和学校考试评定委员会分别开始制定各学科各主要阶段的成绩目标及 相应的评定安排。
1933年,哈多委员会又发表了该委员会的第三份报告,即《幼儿学校和保育学 校》的报告。该报告主要探讨招收5—7岁儿童的幼儿学校问题。
2020/4/28
8
3、新教育运动对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英国于1920年成立了“新教育联谊会”,希望通过团结国内的进步主义教 育力量,达到改造旧教育,最终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杜威的思想对英国的新教育运 动影响很大。他强调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认为在教育中应该将儿童作为儿童而不是 未来的成人来对待,应该把儿童本身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而不是为未来的成 人生活做准备。
(3)督导制度的改革。
2020/4/28
14
2020/4/28
15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20/4/28
(1)主要目标 (2)主要内容
16
(一)主要目标
《1988教育改革法》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全国统一课程应注重平衡性和宽广 性,要实现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文化、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发展;要为学生将来成 年生活中的机会、责任和经验提供准备。由于国家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课程内容 过多、过难、为考试而教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1994年,英国政府实施了新的中小学 课程改革,此次课改的重点是裁剪国家课程内容,增加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课程,简化 评价的范围和方法,并提出要强调基础知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