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参数计算

合集下载

岩土计算示例

岩土计算示例

岩土工程计算示例一、承载力验算1、建筑物荷载估算P k =Fk+Gk=29(含地下室)层×(16.5~17)KN/m2层+25 KN/m3×1.5m(基础厚度)=KPa (框剪结构)P k =Fk+Gk=6(含地下室)层×(17~17.5)KN/m2层+25 KN/m3×1.5m(基础厚度)= KPa(砖混结构)2、地基承载力的确定(1)天然地基①确定天然地基承载力:目前方法确定fak②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2.4条式5.2.4进行修正(P21-22),由fak 修正为fa依据《GB50007-2002》中第5.2.4条公式f a =fak+ηbγ(b-3)+ηdγm(d-0.5)对持力层承载力进行修正。

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b 、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b——基础底面宽度(m);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d——基础埋置深度(m);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得出修正后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KPa③按土的抗剪强度确定承载力:(GB50007-2002)5.2.5条式5.2.5进行 (P23),不修正直接为fak c m d b a c M d M b M f ++=γγa f ---由土的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 db M M M 、、---承载力系数,b ---基础底面宽度,大于6m 时按6m 取值,对于砂土小于3m 时按3m 取值; k c ---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粘聚力标准值。

④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GB50007-2002)5.2.6条式5.2.6和附录J 进行 (P23-24),不修正直接为f avk r a f f .ϕ=rm rk f f .ϕ=(平均值)δϕ⎪⎪⎭⎫⎝⎛+-=2678.4704.11n n式中 a f ---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rk f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 ),可按规范附录J 确定;v ϕ---折减系数。

(完整版)岩土力学参数大全

(完整版)岩土力学参数大全

基坑各向平均厚度(m)重度内摩擦角凝聚力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东向南向西向北向γφ CBC DE CD EF FA AB填土8 5 9 4 5 10 19 10 13 18 粘土 5.5 7.5 2.5 8.5 6.5 2.5 18.5 12 15 30 圆砾0.5 0.5 0.5 1 1 0.5 20 35 / 120 粉质粘土0.5 0.5 0.5 0.5 0.5 0.5 19.5 19 25 60 强风化板岩 2.5 8.5 7.5 7 6.5 3.5 21.5 30 30 150 中风化板岩15 15 15 15 15 15 23.5 35 35 220常用岩土材料力学参数(E, ν) 与(K, G)的转换关系如下:)21(3ν-=EK)1(2ν+=EG (7.2)当ν值接近0.5的时候不能盲目的使用公式3.5,因为计算的K 值将会非常的高,偏离实际值很多。

最好是确定好K 值(利用压缩试验或者P 波速度试验估计),然后再用K 和ν来计算G 值。

表7.1和7.2分别给出了岩土体的一些典型弹性特性值。

岩石的弹性(实验室值)(Goodman,1980) 表7.1土的弹性特性值(实验室值)(Das,1980) 表7.2各向异性弹性特性——作为各向异性弹性体的特殊情况,横切各向同性弹性模型需要5中弹性常量:E 1, E 3, ν12,ν13和G 13;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模型有9个弹性模量E 1,E 2,E 3, ν12,ν13,ν23,G 12,G 13和G 23。

这些常量的定义见理论篇。

均质的节理或是层状的岩石一般表现出横切各向同性弹性特性。

一些学者已经给出了用各向同性弹性特性参数、节理刚度和空间参数来表示的弹性常数的公式。

表3.7给出了各向异性岩石的一些典型的特性值。

横切各向同性弹性岩石的弹性常数(实验室) 表7.37.3 固有的强度特性在FLAC 3D 中,描述材料破坏的基本准则是摩尔-库仑准则,这一准则把剪切破坏面看作直线破坏面:s 13N f φσσ=-+ (7.7)其中 )sin 1/()sin 1(N φφφ-+=1σ——最大主应力 (压缩应力为负); 3σ——最小主应力φ——摩擦角c ——粘聚力当0f s <时进入剪切屈服。

岩土结构计算方法mck

岩土结构计算方法mck

岩土结构计算方法mck一、引言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岩石和土壤的工程性质及其在人类工程活动中的行为。

岩土结构计算是岩土工程中一个核心问题,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预测和优化岩土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持久性。

Mck方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岩土结构计算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Mck方法简介Mck方法是一种基于力学平衡和连续性理论的岩土结构计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岩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模拟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过程,从而实现对岩土结构的分析和计算。

Mck方法具有简单、直观、易于操作等优点,因此在岩土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Mck方法的计算步骤1. 确定岩土体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并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参数,如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

2. 根据岩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建立岩土体的本构模型。

常用的本构模型包括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和塑性模型等。

3. 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设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如固定边界、自由边界、位移边界等。

4.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求解岩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得到岩土体的位移、应变和应力等结果。

5. 根据计算结果,对岩土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持久性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四、Mck方法的应用实例Mck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举几个实例来说明其应用。

在某水电站坝肩稳定分析中,采用Mck方法对坝肩岩体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和分析,成功预测了坝肩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为坝肩加固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某高速公路隧道开挖过程中,采用Mck方法对隧道围岩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根据计算结果优化了隧道开挖方案,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和破坏。

在某桥梁桩基承载力分析中,采用Mck方法对桩基进行了承载力计算和分析,为桥梁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五、结论Mck方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岩土结构计算方法,具有简单、直观、易于操作等优点,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合理设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以及选择合适的本构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Mck方法可以有效地模拟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过程,为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持久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各类岩土参数变异系数限制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各类岩土参数变异系数限制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各类岩土参数变异系数限制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概述部分,你可以写一些关于岩土参数变异系数的基本背景和重要性的内容。

可以参考以下写作示例:概述岩土参数的变异性是指在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取样点或试验结果中存在的差异。

由于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其数值在不同地点、不同试验中可能会有较大差别。

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对于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岩土参数变异系数是衡量岩土参数变异性的一种指标。

它是通过统计分析大量试验数据得出的,反映了岩土参数数值的分散程度。

岩土参数变异系数越大,代表相同性质的岩土在不同地点或试验中的数值差异越大。

相反,岩土参数变异系数越小,代表变异性较低,岩土参数的数值变化较为稳定。

岩土参数变异系数的研究对于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可能会导致工程设计出现一定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并在设计过程中设置合理的安全系数,以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次,岩土参数变异系数在岩土工程施工和监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评估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确定施工方案和监控指标,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工程效益。

本文将探讨各类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并分析其变异系数的限制值。

通过研究各类岩土参数的变异性限制值,有助于合理评估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为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实际应用中需考虑的因素,为岩土工程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撰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开场介绍,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意义,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框架。

正文部分分为2.1小节和2.2小节。

2.1小节将详细介绍各类岩土参数的意义和作用,包括常见的岩土参数如抗剪强度、含水量、孔隙比等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对各类岩土参数的解释和实际案例的介绍,读者可以对这些参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工程中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岩土爆破常用公式

岩土爆破常用公式

岩土爆破常用公式一、浅孔台阶爆破常用公式、各参数取值范围:1、主爆孔:(1)、孔径:d=(36-42)mm (2)、抵抗线:w=(20-40)或w=(0.4-1)H(3)、阶高度:H≤5m (4)、孔距:a=(1-2)w (5)、排距:b=(0.8-1)w。

(6)、炸药单耗:q=(0.35-0.45)kg/m3 (石灰岩、常用)。

(7)、单孔装药量:Q=q.a.b.H2、预裂孔:(1)、孔距:a=(8-12)d (2)、超深:h=(0.1-0.15)H(3)、单孔装药量:Q预=Q主的(1/2-1/3)岩石整体性好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4)、线装药密度:L线=4Q预/∏d2⊿单位:kg/m d:炮孔直径、炸药密度、膨化炸药:800kg/m3乳化炸药:1000kg/m33、安全控制方面公式:(1)、爆破震动公式:V=k(Q1/3/R)a k取150、a取1.5(2)、爆破飞石公司:R f=20k f n2w k f=(1-1.5)安全系数、n:爆破作用指数:松动爆破:(0.35-1.0)。

抛掷爆破:(1-3)。

(3)、爆破爆破冲击波安全距离公司:R=kQ1/3单位m ,k:与装药途径和爆破程度有关的系数,对建筑物k=1-2 对人员:取k=10.二、深孔台阶爆破常用公式、各参数取值范围:1、主爆孔:(1)、孔径:d≥50mm (2)、抵抗线:w=(20-40)(3)、孔距:a=(0.6-1.4)w (4)、排距:b=0.8a (5)、孔深:H≥5m一般取10-15m(6)、超深:h=(0.15-0.35)w 其它同浅孔台阶爆破三、井巷掘进爆破常用公式、各参数取值范围:(1)、孔径:d=(32-42)mm(2)、孔深:L:巷道断面积:s≥12m2取(1.5-2.2)m s≤12m2取(1.2-1.8)m(3)、炮孔个数:N=3.3(fs2)1/3f取(7-20)s:巷道断面积。

(4)、炸药单耗:q=1.1k0(f/s)1/2 k0=525/p p:炸药爆力、乳化炸药p=260、f.s同上。

(完整版)岩土参数计算

(完整版)岩土参数计算

n 11i m i n ϕϕ==∑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征岩土工程性质的主要参数的特征值:⑴ 岩土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根据公式:∑=Φ=Φni i n m 11 (3-1) ⑵ 岩土参数的标准差: 根据公式:⎥⎥⎦⎤⎢⎢⎣⎡⎪⎪⎭⎫ ⎝⎛--=∑∑=n i i i f n n 122111φφσ (3-2) ⑶ 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 根据公式:m f φσδ= (3-3)上几式中: Φm -算术平均值,σf -标准差,δ-变异系数Φi ——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数据;n-参加统计的数据个数。

① 先用公式(3-1)和《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求含水比αw 、液塑比Ir 的平均值a w 、I r ;② 根据a w ,I r 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用线性插值法)得f 0;③ 根据公式(3-2)和(3-3)分别求w a , Ir 的标准差f σ和变异系数δ; ④ 求综合变异系数δ和回归修正系数f ψ,查表得第二指标的折算系数ξ,根据公式:21ξδδδ+=得δ,根据公式:δψ⎪⎪⎭⎫ ⎝⎛+-=2918.7884.21n nf 得f ψ。

④ 根据公式:fak f f ψ⨯=0求承载力ak f 。

预估单桩竖向承载力如下:⑴ 静压预制桩:据勘察成果,按预制桩规格为450mm ×450mm 的方桩,桩端进入圆砾⑥层2m 。

取ZK10号钻孔估算静压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 u =4651.3kN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中式 D.0.1p ps i sis u A q l q u Q ⋅+⋅=∑s β)。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 Q u /K=2326kN (K=2)最终单桩竖向承载力应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⑵ 钻(冲)孔灌注桩:据勘察成果,桩径按2000mm ,桩端进入泥岩⑦层1.5m 。

取ZK10号钻孔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 u =195722kN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中8.3.12条∑∑==++=n i ni p pr ri sir r i sis s A q h q u l q u Q 11u )。

岩土计算示例

岩土计算示例

岩土工程计算示例一、承载力验算1、建筑物荷载估算P k =Fk+Gk=29(含地下室)层×(16.5~17)KN/m2层+25 KN/m3×1.5m(基础厚度)=KPa (框剪结构)P k =Fk+Gk=6(含地下室)层×(17~17.5)KN/m2层+25 KN/m3×1.5m(基础厚度)= KPa(砖混结构)2、地基承载力的确定(1)天然地基①确定天然地基承载力:目前方法确定fak②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2.4条式5.2.4进行修正(P21-22),由fak 修正为fa依据《GB50007-2002》中第5.2.4条公式f a =fak+ηbγ(b-3)+ηdγm(d-0.5)对持力层承载力进行修正。

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b 、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b——基础底面宽度(m);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d——基础埋置深度(m);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得出修正后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KPa③按土的抗剪强度确定承载力:(GB50007-2002)5.2.5条式5.2.5进行 (P23),不修正直接为fak c m d b a c M d M b M f ++=γγa f ---由土的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 db M M M 、、---承载力系数,b ---基础底面宽度,大于6m 时按6m 取值,对于砂土小于3m 时按3m 取值; k c ---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粘聚力标准值。

④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GB50007-2002)5.2.6条式5.2.6和附录J 进行 (P23-24),不修正直接为f avk r a f f .ϕ=rm rk f f .ϕ=(平均值)δϕ⎪⎪⎭⎫⎝⎛+-=2678.4704.11n n式中 a f ---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rk f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 ),可按规范附录J 确定;v ϕ---折减系数。

常用的岩土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常用的岩土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E, ν与) (K, G) 的转换关系如下:KE3(1 2 )GE(7.2)2(1 )当 ν值接近0.5 的时候不能盲目的使用公式 3.5,因为计算的 K 值将会非常的高,偏离实际值很多。

最好是确定好K 值 (利用压缩试验或者P 波速度试验估计 ),然后再用 K 和 ν来计算 G 值。

表 7.1 和 7.2 分别给出了岩土体的一些典型弹性特性值。

岩石的弹性(实验室值) (Goodman,1980) 表 7.1干密度 (kg/m 3)E(GPa) ν K(GPa)G(GPa)砂岩 19.3 0.38 26.8 7.0 粉质砂岩26.30.22 15.6 10.8石灰石 2090 28.5 0.29 22.6 11.1页岩 2210-25711.10.298.84.3大理石 270055.8 0.25 37.2 22.3花岗岩73.80.2243.930.2土的弹性特性值(实验室值) (Das,1980)表 7.2松散均质砂土 密质均质砂土松散含角砾淤泥质砂土 密实含角砾淤泥质砂土硬质粘土 软质粘土 黄土软质有机土冻土3弹性模量 E(MPa)泊松比 ν 干密度 (kg/m ) 1470 10-260.2-0.41840 34-690.3-0.45163019400.2-0.41730 6-14 0.2-0.5 1170-1490 2-30.15-0.251380610-820 2150各向异性弹性特性——作为各向异性弹性体的特殊情况,横切各向同性弹性模型需要5 中弹性常量: E E 3 , ν12 , ν 和 G 13 ;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模型有9 个弹性模量 E1, 131,E 2,E 3,ν12 , ν , ν 和 G 23。

这些常量的定义见理论篇。

1323 ,G 12,G 13均质的节理或是层状的岩石一般表现出横切各向同性弹性特性。

一些学者已经给出了用各向同性弹性特性参数、节理刚度和空间参数来表示的弹性常数的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1
1i m i n ϕϕ==∑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征岩土工程性质的主要参数的特征值:
⑴ 岩土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根据公式:∑=Φ=Φn
i i n m 1
1 (3-1)
⑵ 岩土参数的标准差:
根据公式:
⎥⎥⎦⎤⎢⎢⎣
⎡⎪⎪⎭⎫ ⎝⎛--=
∑∑=n i i i f
n n 12
2
111φφσ (3-2) ⑶ 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
根据公式:
m
f
φσδ= (3-3)
上几式中: Φm -算术平均值,σf -标准差,δ-变异系数
Φi ——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数据;n-参加统计的数据个数。

① 先用公式(3-1)和《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求含水比αw 、液塑比Ir 的平均值a w 、r ;
② 根据a w ,I r 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用线性插值法)
得f 0;
③ 根据公式(3-2)和(3-3)分别求w a , Ir 的标准差f σ和变异系数δ; ④ 求综合变异系数δ和回归修正系数f ψ,查表得第二指标的折算系数ξ,根据公式:
21
ξδδδ+=得δ,根据公式:δψ⎪⎪⎭⎫
⎝⎛+-=2918.7884.21n n
f 得
f ψ。

④ 根据公式:
f
ak f f ψ⨯=0求承载力ak f 。

预估单桩竖向承载力如下:
⑴ 静压预制桩:据勘察成果,按预制桩规格为450mm ×450mm 的方桩,桩端进入圆砾⑥层2m 。

取ZK10号钻孔估算静压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 u =4651.3kN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中式 D.0.1p ps i sis u A q l q u Q ⋅+⋅=∑s β)。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 Q u /K=2326kN (K=2) 最终单桩竖向承载力应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⑵ 钻(冲)孔灌注桩:据勘察成果,桩径按2000mm ,桩端进入泥岩⑦层1.5m 。

取ZK10号钻孔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 u =195722kN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中8.3.12条∑∑==++=n
i n
i p pr ri sir r i sis s A q h q u l q u Q 1
1
u )。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 Q u /K=9786kN (K=2)
根据压缩试验结果,计算各级压力下的ei ,计算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

根据剪切试验结果,绘制τ-σ曲线,直接求得内摩擦角υ、粘聚力C
直剪试验:用直接剪切仪来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试验,直剪仪一般分为:应力式和应变式,一般我们国家应用较多的都是应变式的。

根据加荷的速率的快慢将直剪试验划分为:1、快剪,本方法适用于渗透系数小于10的-6次方的细粒土,试验时在施加垂直力以后,拔去固定销钉,立即以0.8mm/min 的剪切速度进行剪切,使试样3~5分钟剪破,试样每产生0.2~0.4mm 剪切位移时,记录测力计和位移读数,直到出现峰值或者剪切位移达到4mm 记录破坏值,试样得的抗剪强度为快剪强度。

2、固结快剪,本方法适用于渗透系数小于10的-6次方的细粒土,试验时在施加垂直力后,每小时读一次变形,直至固结稳定,然后拔去销钉,进行与快剪同样的剪切过程,所得抗剪强度为固结快剪强度。

慢剪:试验时加垂直力后,待固结稳定后,再拔去销钉,以小于0.2mm/min 的速度使试样充分在排水条件下剪切,得到的是慢剪强度。

对于三种试验所得结果:粘聚力快剪>固快>慢剪,内摩擦角快剪<固快<慢剪 三轴试验:直接量测的是试样在不同恒定围压下的抗压强度,然后根据摩尔库伦原理推求土的抗剪强度。

三轴根据固结和排水条件分为:不固结不排水(uu )固结不排水(Cu )固结排水(CD ),在进行三种不同方法试验时,都要先使试样在一定的围压下固结稳定,若是UU 就是在不排水条件下围压增加一个增量,然后在不允许水进出的条件下逐渐施加轴向力q 直至试样破坏;若是CU 在允许排水条件下围压增加一个增量固结稳定,然后再不允许水进出的条件下逐渐施加轴向力直至试样破坏;若是CD 在允许排水条件下围压增加一个增量固结稳定,然后在排水条件下逐渐施加轴向力直至试样破坏。

所以固结不固结是相对于围压增量来说的,排水不排水是相对于轴向力来说的。

根据压缩试验结果,计算各级压力下的ei ,计算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 压缩系数:a= (e1-e2)/(p2-p1) 压缩模量:ES1-2=(1+e1/a
根据剪切试验结果,绘制τ-σ曲线,直接求得内摩擦角υ、粘聚力C
回弹模量可以通过回弹再压缩试验曲线,求得各个压力段下的回弹模量。

勘察报告一般应该给出。

对于粉质粘土,粉土,有时可简单地取压缩模量的2倍来估算回弹再压缩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