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塑限试验报告
液塑限试验报告范文

液塑限试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液塑限试验来确定土壤的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进一步了解土壤的工程性质。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干土样,经过筛选后,放入塑限仪的均匀仓内。
2.将蒸馏水加入到塑限仪中,通过旋钮调节加水速度,直至土壤变得足够塑性。
3.在塑限仪上设置标准贯入锥逐渐向土样中插入,直到出现裂纹。
4.记录此时加入的水量,为土样的塑性限。
5.将土样取出,放入液限仪的杯中。
6.在液限仪上加热土样,并进行摇摆使其均匀受热。
7.观察土样中水分含量减少的速度,当土样的弯曲裂缝固定,不再变化时,记录此时加热的温度。
8.再根据已知公式计算土样的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塑性限水量:100g液态极限:35%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塑性指数。
塑性指数=液态极限-塑性限水量=35%-100g=35%五、实验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本实验所得的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是该土壤样品的工程性质的重要参数,可以用于土壤的分类和评价。
2.液态极限表示土壤的最大水持有量,对于土壤的工程应用中,需要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在液态极限以下,以保证土壤的稳定性。
3.塑性指数表示土壤的塑性程度,对于土壤的可塑性和不可塑性的判断有重要作用。
塑性指数越大,土壤的可塑性越高。
六、实验总结通过液塑限试验,我们成功地确定了土壤的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
这些参数对土壤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试验,我们对土壤的工程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种确定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的方法。
液限和塑限试验报告

31245图4-1锥式液限仪(单位:mm ) 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5-底座实验三 液限和塑限试验实验人: 学号:一、概述粘性土的状态随着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当含水率不同时,粘性土可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粘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界限含水率。
土从流动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液限L w ;土从可塑状态转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p w ;土由半固体状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的界限含水率称为缩限s w 。
土的塑性指数p I 是指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粘性土常按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界限含水率试验要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0.5mm ,且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且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但也可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含有粒径大于0.5mm 的土粒或杂质时,应过0.5mm 的筛。
二、液限试验液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测定土的液限主要有圆锥仪法、碟式仪法等试验方法,也可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限。
这里介绍圆锥仪液限试验。
圆锥仪液限试验圆锥仪液限试验就是将质量为76g 圆锥仪轻放在试样的表面,使其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若圆锥体经过5s 恰好沉入土中10mm 深度,此时试样的含水率就是液限。
1、仪器设备(1)圆锥液限仪(图4-1),主要有三个部分:①质量为76g 且带有平衡装置的圆锥,锤角30°,高25mm ,距锥尖10mm 处有环状刻度;②用金属材料或有机玻璃制成的试样杯,直径不小于40mm ,高度不小于20mm ;③硬木或金属制成的平稳底座;(2)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1g 的天平; (3)烘箱、干燥器;(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0.5mm 标准筛、研体等设备。
2、操作步骤(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土样或风干土样,若土中含有较多大于0.5mm 的颗粒或夹有多量的杂物时,应将土样风干后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然后再过0.5mm 的筛。
土工实验报告(液塑限)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报告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锥式仪法和搓条法)一、基本原理在界限含水率中,意义最大的是从粘流状态过渡到粘塑状态的液限(w L)和从塑态过渡到半固态的塑限(w p)。
土的塑性指数是液限与塑限之差(Ip=w L-w p),是表示土的塑性强弱的指标。
对于液限的测定,我国广泛使用的是锥式液限仪,圆锥质量76g,锥角30°,距锥尖10mm 处刻有一环形线。
当锥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的深度恰为10mm时,则认为此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
土的塑态与固态间的界限含水率称土的塑限。
塑限的测定依据主要是根据土处于塑态时可塑成任意形状且不产生裂纹;处于固态时则很难搓成任意形状,若勉强为之,则土面要发生裂纹或断折等现象。
以这两种物理状态为待征,确定塑态和固态的界限。
也就是说,当土被搓成一定粗细的土条且表面开始出现裂纹时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此外,我国还采用圆锥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定液限和塑限。
它是用瓦氏圆锥仪在专门的仪器上测定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成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直线。
在直线上分别查得圆锥入土深度为17mm、l0mm和2mm时的相应含水率,即为碟式仪液限(等效)、锥式仪液限和塑限。
二、锥式液限仪测定液限(一)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如图);3、天平:感量为0.01g;4、筛:孔径为0.5mm;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7、干燥器。
(二)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50g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已风干,则取样80g研碎,并过0.5mm 筛;加蒸馏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上面,使之与杯缘齐平。
3、放锥(1)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并保持锥体垂直,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土力学液塑限实验报告

土力学液塑限实验报告土力学实验报告一、密度试验(环刀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湿密度,以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它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二)试验原理土的湿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3。
环刀法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
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
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对于易碎裂、难以切削的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
(三)仪器设备1(环刀:内径6,8cm,高2,3cm。
2(天平:称量500g,分度值0.01g。
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四)操作步骤1(量测环刀:取出环刀,称出环刀的质量,并涂一薄层凡士林。
2(切取土样:将环刀的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然后用切土刀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使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然后将环刀两端的余土削平。
3(土样称量:擦净环刀外壁,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1(称取环刀前,把土样削平并擦净环刀外壁;2(如果使用电子天平称重则必须预热,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
(六)计算公式按下列计算土的湿密度:??,mm?m2?1VV3式中:ρ—密度,计算至0.01g/cm;m—湿土质量,g; m1—环刀加湿土质量,g; m2—环刀质量,g;V—环刀体积,cm。
密度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取其算术平均值。
33密度试验(灌砂法)(一)试验目的现场测定粗粒土的密度。
(二)试验仪器1( 密度测定器:由容砂瓶、灌砂漏斗和底盘组成(1-1)。
灌砂漏斗高135mm、直径165mm,尾部有孔径为13mm的圆柱形阀门;容砂瓶容积为4L,容砂瓶和灌砂漏斗之间用螺纹接头联接。
底盘承托灌砂漏斗和容砂瓶。
1-1密度测定器2( 天平: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
液限塑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限和塑限的概念及意义;2. 掌握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3. 学会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土的液限和塑限;4. 提高对土的物理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液限和塑限实验是土力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实验,用于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进而确定土的液塑限指标。
液限是指土样在自由状态下,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的含水率;塑限是指土样在自由状态下,从塑性状态转变为半固态状态的含水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称量瓶、干燥箱、电子天平、蒸馏水、滤纸等;2. 材料:土样。
四、实验步骤1. 土样的准备:称取土样50g,放入称量瓶中,置于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后计算含水率;2. 制备土样:根据土样的含水率,按液限、塑限以及二者中间状态分别制备三种不同含水率的土样;3. 液限测定:将制备好的土样放入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样品筒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使土样达到液限状态,记录此时土样的含水率;4. 塑限测定:将液限测定后的土样取出,置于滤纸上,轻轻拍打,使土样达到塑限状态,记录此时土样的含水率;5. 结果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液限和塑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液限:25.5%塑限:16.0%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该土样的液限为25.5%,塑限为16.0%。
根据液塑限指标,可以判断该土为粘土类土,具有较好的塑性。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2.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土的液限和塑限;3. 提高了土力学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土工工程实践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土样的均匀性,避免因土样不均匀导致实验结果误差;2. 液限和塑限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土样的含水率达到要求,避免因含水率过高或过低导致实验结果误差;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校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本次液限塑限实验,通过对土样的液限和塑限进行测定,掌握了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土力学实验技能。
土工实验报告(液塑限)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报告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锥式仪法和搓条法)一、基本原理在界限含水率中,意义最大的是从粘流状态过渡到粘塑状态的液限(w L)和从塑态过渡到半固态的塑限(w p)。
土的塑性指数是液限与塑限之差(Ip=w L-w p),是表示土的塑性强弱的指标。
对于液限的测定,我国广泛使用的是锥式液限仪,圆锥质量76g,锥角30°,距锥尖10mm 处刻有一环形线。
当锥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的深度恰为10mm时,则认为此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
土的塑态与固态间的界限含水率称土的塑限。
塑限的测定依据主要是根据土处于塑态时可塑成任意形状且不产生裂纹;处于固态时则很难搓成任意形状,若勉强为之,则土面要发生裂纹或断折等现象。
以这两种物理状态为待征,确定塑态和固态的界限。
也就是说,当土被搓成一定粗细的土条且表面开始出现裂纹时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此外,我国还采用圆锥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定液限和塑限。
它是用瓦氏圆锥仪在专门的仪器上测定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成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直线。
在直线上分别查得圆锥入土深度为17mm、l0mm和2mm时的相应含水率,即为碟式仪液限(等效)、锥式仪液限和塑限。
二、锥式液限仪测定液限(一)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如图);3、天平:感量为0.01g;4、筛:孔径为0.5mm;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7、干燥器。
(二)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50g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已风干,则取样80g研碎,并过0.5mm 筛;加蒸馏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上面,使之与杯缘齐平。
3、放锥(1)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并保持锥体垂直,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报告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液限、塑限实验,了解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学习如何进行液限、塑限的测定及其相关数据的处理。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仪器:液限仪、塑限仪、烘箱、天平。
材料:本实验所用土样为粉土。
三、实验步骤1. 液限实验(1)取适量干土样,使其含水率达到可塑状态。
(2)将土样放入液限仪的滑块上,滚动调整液压顶杆使土样受到35次敲击后出现指压沟。
(3)确定初始高稠土样的含水量。
(4)调节液压顶杆使土样被打成团。
(5)每隔10次敲击,用爪子取一个小球,放在平板上推拉,直到两端接近170mm时,球断裂,记录液压顶杆移动的距离。
(6)在液限实验中,人手操作的影响很大,应多次取样,并取平均值。
(1)按照液限实验的方法,制备合适的土样。
(2)将土样放入塑限器的模具中,打平压实,露出边沿。
(3)从侧面将模具慢慢打开,去掉边沿,转动模具使土样分离,取出土样。
(4)将土样放入烘箱中,烘干,称重,记录重量。
(5)计算塑限值。
四、实验结果样品编号 | 液限值 | 含水率-|-|-1 | 37 | 25.8%2 | 35 | 27.4%3 | 36 | 26.6%4 | 36 | 26.4%平均值 | 36 | 26.5%2. 塑限实验结果如下:五、实验分析及讨论1. 液限是指土壤在特定情况下失去流动性的含水率,液限值越小,土壤的流动性越好。
2. 塑限是指土壤在可塑性状态下受约束形变的最大程度,塑限值越大,土壤的可塑性越高。
3.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粉土的液限值比较一致,塑限值较为均匀。
4. 液限、塑限测试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操作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土样制备的条件等。
六、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液限、塑限实验对粉土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得出了液限值和塑限值。
结果表明,粉土的液限值比较一致,塑限值较为均匀。
液限塑限实验报告

液限塑限实验报告液限塑限实验报告引言液限塑限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土壤的液限和塑限。
液限和塑限是土壤工程中重要的指标参数,对于土壤的工程性质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来测定土壤的液限和塑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原理液限是指土壤在一定条件下,由塑性变为液性的含水量。
塑限是指土壤在一定条件下,由液性变为塑性的含水量。
液限和塑限的测定通常采用塑限仪进行。
塑限仪由一个圆形的塑料容器和一个固定在容器上的刮板组成。
实验中,将土样与适量的水混合,然后在塑限仪上进行刮削,当土样从塑性变为液性时,记录下刮削的次数和相应的含水量,即可得到液限和塑限。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塑限仪和刮板,准备土样和所需的量筒、天平等实验器材。
2. 取一定质量的土样,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土样达到塑性状态。
3. 将土样放入塑限仪中,用刮板进行刮削,每次刮削后将土样收集起来。
4. 持续进行刮削,直到土样从塑性变为液性为止,记录下刮削次数和相应的含水量。
5.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土壤的液限和塑限。
液限是土壤含水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代表了土壤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塑限则代表了土壤的可塑性和可变性。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土壤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土样在刮削过程中的变化。
初始状态下,土样呈现出塑性的特征,随着刮削的进行,土样逐渐变得流动起来,直到达到液性状态。
通过记录下刮削次数和相应的含水量,可以得到液限和塑限的数值。
实验中还可以对不同土样进行比较,分析其液限和塑限的差异。
不同土壤的液限和塑限数值不同,这与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成分有关。
通过对比不同土样的液限和塑限,可以了解土壤的工程性质和适用范围。
结论通过本次液限塑限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土壤的液限和塑限。
液限和塑限是土壤工程中重要的指标参数,对于土壤的工程性质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的概述
细粒土随着土中含水量的不同,分别处于各种不同的状态。
1911年瑞典农学家阿太堡将土从液态过渡到固态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规定了各个界限含水量,称为阿大堡限度。
土的界限含水量和土的机械组成、土粒的矿物成分,比表面积、表面电荷强度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
塑性高表示土中胶体粘粒含量大,同时也表示粘土中可能含有蒙脱石或其他高活性的胶体粘粒较多。
因此,界限含水量尤其是液限、较好地反映出土的某些物理力学特性,如压缩性、胀缩性等,对工程来说,有实用意义的主要是土的液限、塑限和缩限。
液限是土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土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
含水量低于缩限,水分蒸发时土体积不再缩小。
事实上,上从粘滞流动状态到可塑状态、从可塑状态到半固体状态的性质和直观变化都是渐变的。
因此,在两者之间建立确定的界限都带有一定的任意性。
也就是说,其他的物质例如水从液态变到气态或从液态变到固态有直观的温度临界点,而上随含水量的变化从一状态到另一状态元明显可见的含水量临界点,这就促使各国、各行业土木工程人员实行行业约定和规范,先后发展用碟式仪法。
圆锥仪法、搓条法以及联合测定法来区分和测定土的界限含水量。
我国通用圆锥仪法测土的液限含水量,搓条法测土的塑限含水量,或联合法测土的液限和塑限含水量。
但各行业间由于历史原因,用同样方式测试时,所采用的仪器的具体尺寸、质量和测试标准不相同,这是测试工作者和应用人员必须注意的问题。
二、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的优点
土的液塑限指标是细粒土进行分类和定名的最基本指标,在岩土工程中,液塑限指标的准确性涉及土壤定名的正确性,同时影响土样状态的确定,进而影响到土的承载能力的确定。
所以正确地确定土壤的液塑限指标对工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具有操作简单,所测数据比较稳定,标准易于统一等优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的一些问题
(1)土膏的制备
土膏应充分调匀,不调匀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为使土样更具代表性,应尽量只使用一个盛土容器。
(2)试验点的选取
国标对三点的选取有如下建议:锥尖入土深度宜采用3-4 mm,7-9 mm,15-17 mm。
但在实
际操作中有些粉质粘土甚至粘土在锥尖入土深度3-4 mm或更小入土深度的土膏装入盛土杯时,杯面不易刮平,常出现一系列平行裂纹,裂纹的宽度随土的类别不同而有所不同,由于裂纹的出现,使得所测锥尖入土深度偏大,最大的可造成1-2 mm的误差,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试验结果的精度。
四、实验设备
(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图一所示,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和试样杯。
圆锥质量为76g,锥角为30度;读数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和百分表式试样杯内径为40-50mm,高度为30-40mm。
(2)最小分度值为0.01g的天平。
(3)烘箱。
(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0.5mm筛、凡士林等。
图一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五、试样的制备
本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
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采用风干试样时,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六、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的原理
粘性土随着含水量变化,其物理状态和力学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
重塑土处于液态时在自重作用下不能保持其形状,发生类似于液体的流动;土体处于可塑状态,在重力作用下能保持形状,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外力消失后能保持外力消失前一时刻的形状而不变,有一定的抗剪强度。
通过给予试样一个小的外力,在一定时间内变形达到规定
值时的含水量。
塑限试验利用土体处于可塑时,在外力下产生任意变形而不发生断裂;土体处于半固态时,当变形达到一定值(或受力较大)时发生断裂底特点。
试验时给予一定外力,使试样变形达到规定刚好出现裂缝时所对应底含水量作为塑限含水量。
七、操作步骤
(l )本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 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 筛。
(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 ;采用风干试样时,0.5mm 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 ,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3)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4)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5)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 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显示在屏幕上),取出试样杯,挖去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0g ,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6)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吹干并调匀,重复本条(3)至(5)款的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点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
液塑限联合测定应不少于三点。
(注:圆锥入土深度宜为3-4mm ,7-9mm ,15-17mm 。
)
(7)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入土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如图1.2所示。
三点应在一直线上如图中A 线。
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水率的点和其余两点连成二条直线,在下沉为2mm 处查得相应的2个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时,应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一直线如图中B 线,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大于、等于2%时,应重做试验。
八、成果整理
(1)含水率计算
%1000
12
1⨯--=
m m m m ω
式中: ω——圆锥入土任意深度下试样的含水率(%),精确至0.1%;
m1——湿土样及称量盒质量,g ;
m2——烘干后土样及称量盒质量,g ; m0——称量盒质量,g ;
(2)液限和塑限确定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以圆锥入土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含水率与相应的圆锥入土深度关系曲线,如图二所示。
三点应在一根直线上,如图中A 线。
如果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与其余两点连两根直线,在圆锥入土深工为2mm 处查得相应的两个含水率,如果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用该两含水率的平均值的点与高含水率的测点作直线,如图二中的B 线,若两个含水率差值等于、大于2%,则应补点或重做试验。
在含水率与圆锥下沉深度的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 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10mm 对应的含水率为10mm 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 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图二 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
(3)塑性指数计算
P L P I ωω-=
式中: P I ——塑性指数,精确至0.1;
L ω——液限(%); P ω——塑限(%)。
(4)液性指数计算
P
P
L I I ωω-=
式中: L I ——液性指数,精确至0.01;
——天然含水率(%)。
九、实验报告
在实验报告的最后部分,我们要综合所学知识及实验所得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及存在的问题。
包括: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
3.实验记录及成果分析
(1)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记录
(2)液限和塑限确定
(3)塑性指数计算
(4)液性指数计算
4.试验原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