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危重患者中致炎症反应的比较_吴志恒

合集下载

5种炎性指标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所致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鉴

5种炎性指标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所致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鉴

2结果 2.1三组血清炎性指标
o 比较 见表1、表2 G-
79
2019 年 59
17
Roche 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PCT
和BNP;WBC和NE%检测采用SysmeXN9000血细
分析仪;CRP检测采用韩国BODITE荧

析仪,严格按说明书 。
1.3 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 0统计软件。正态 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 ± S表 男E正态分布的计量 资料用M (P25 ,P75 )表示。完整的定 据采用 ANOVA 分析,不完整的定 据(低于检 线或高于检 限)采用非 版的 分析;计
患者病死率[]。因此早期识别脓毒症患者血流感 染病原菌的种类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血培养是目 前确诊脓毒症和病原菌的金标准,但存在等待结果 的时间长、检出率低、污染率高等问题[2]。近年来,
血中炎性标志物越来越多地用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 和预后评价,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分歧。本研究通 过检测脓毒症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
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17期
5种炎性指标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所致 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比较
卢秋维,廖美娟,林雪珍
(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 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 比率(NE% )对革兰阴性菌(G「菌)和革兰阳性菌(G*菌)所致脓毒症的早期鉴别价值。方法 选择251例脓毒症 患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G-菌组154例、G*菌组97例。另选择同期收治的局部感染或疑有系统性感染的221 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和BNP,荧光干式分析仪检 测CRP,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和NE% ,比较三组PCT、CRP、BNP、WBC、NE%水平。采用Multinomial Logistic回 归法筛选鉴别G「菌和G +菌最有价值的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G「菌脓毒症与非脓毒症、G*菌脓毒症 与非脓毒症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G-菌组、G*菌组、对照组的血清PCT、CRP、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其中G-菌组高于G +菌组和对照组,G*菌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三组WBC、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均>0.05)。回归分析显示,PCT鉴别病原体能力最强=25. 946, P =0.000 ) ROC曲线分析显示,PCT区 分G +菌组和非脓毒症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717, P =0. 001,诊断阈值为0. 975,敏感度67. 2%测寺异度 76.9% ;CRP区分G+菌组和非脓毒症组的AUC为0. 619,P =0. 035,诊断阈值为98. 59,敏感度57. 7%测寺异度 71.1%。PCT区分G-菌组和非脓毒症组的AUC为0. 797,P = 0. 000,诊断阈值为2. 06,敏感度65. 4%测寺异度 82.0% ;CRP区分G「菌组和非脓毒症组的AUC为0.643,P = 0. 003,诊断阈值为101. 17,敏感度55.8%测寺异度 71.9% ;BNP区分G-菌组和非脓毒症组的AUC为0. 638,P =0. 004,诊断阈值为2 759,敏感度59. 4%测寺异度 65.4%。PCT区分G-菌组和G +菌组的AUC为0. 622,P = 0.012,诊断阈值为2.12,敏感度69.4%,特异度50. 0%。 结论G-菌致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BNP水平高于G +菌致脓毒症者。PCT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及鉴别 病原体能力最强测RP和BNP相对次之,而WBC和NE%的诊断价值有限。

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

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

D e p a r t m e n t o f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 B e l l i n g S h  ̄ i t a n H o s p i t a l A f il f i a t e d t o C a p i t a l Me d i c a l U n i v e  ̄ i f, B e n g 1 0 0 0 3 8 ,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0 b j e c t i v e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d i f e r e n c e s o f i n f l a m ma t o r y c y t o k i n e s ,s u c h a s p r o c lc a i t o n i n ,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a n d s e p s i s ,a n d t o e x p l o r e i t s c o r r e l a t i o n w i h t he t s e v e it r y o f Gr a m —n e g a t i v e b a c t e i r a b l o o d s t r e a m i n f e c t i o n s e p s i s p a . t i e n t s ,8 8 . we l l a s he t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M e t h o d s Th e c l i n i c l a d a t a o f 1 8 1 G r a m —n e g a t i v e b a c t e ia r b l od s t r e a m i fe n c t i o n s wi t h c l i n i c l a d i a g n o s i s o f s e p s i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s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 We c o mp a r e d t h e e x p es r s i o n d i f e r e n c e s o f i n l f m ma a t o y r c y t o .

ICU病房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ICU病房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ICU病房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分析作者:吴政庚龚美红杨丽艳来源:《中外医疗》 2012年第9期吴政庚龚美红杨丽艳(新余市人民医院ICU 江西新余 338004)【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ICU2009年至2010年的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2009年分离出前5位的革兰氏阴性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2株(13.81%)、铜绿假单胞菌55株(12.25%)、肺炎克雷伯菌53株(11.80%)、鲍曼不动杆菌45株(10.02%)和阴沟肠杆菌30株(6.68%)。

2010年分离出前5位的革兰氏阴性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76株(14.05%)、铜绿假单胞菌66株(12.20%)、鲍曼不动杆菌60株(11.09%)、肺炎克雷伯菌58株(10.72%)和阴沟肠杆菌31株(5.73%)。

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对所有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最高的抗菌活性;非发酵菌对大多数抗菌药高度耐药。

结论革兰阴性菌在感染病原菌中仍占主要地位,耐药性仍十分严重,应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重症监护病房【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3(c)-0049-03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2009年至2010年本院ICU住院患者的痰,尿液,胸、腹水及引流液,血液,伤口分泌物及留置导管等标本,分离出革兰阴性菌分别为2009年274株,2010年326株。

同一患者相同部位标本的相同菌株,视为同一菌株,不重复药敏试验。

中国蓝玫瑰红琼脂由温州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采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进行药敏试验。

药敏结果根据美国国家实验室判断标准。

NCCLS(2003)药敏试验标准判定[1]。

以大肠杆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菌株为质控菌。

ICU病房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分析

ICU病房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分析

ICU病房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分析吴政庚;李晓斌;朱建辉;李福强;李小江;章智敏【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0(011)008【摘要】目的了解ICU病房革兰阳性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ICU 2008-2009年的革兰阳性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8年分离出前5位的革兰阳性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9.13%)、溶血葡萄球菌(4.01%)、金黄色葡萄球菌(3.12%)、肺炎链球菌(3.34%)和粪肠球菌(1.78%).2009年分离出前5位的革兰氏阳性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9.06%)、金黄色葡萄球菌(4.25%)、溶血葡萄球菌(3.88%)、肺炎链球菌(3.33%)和粪肠球菌(1.67%).结论革兰阳性病原菌耐药性严重,并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总页数】4页(P12-14,17)【作者】吴政庚;李晓斌;朱建辉;李福强;李小江;章智敏【作者单位】新余市人民医院ICU,江西,新余,338000;新余市人民医院ICU,江西,新余,338000;新余市人民医院ICU,江西,新余,338000;新余市人民医院ICU,江西,新余,338000;新余市人民医院ICU,江西,新余,338000;新余市人民医院ICU,江西,新余,3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2【相关文献】1.ICU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五年监测分析 [J], 杨烨建;张劲丰;陆锦波;蔡惠兴;黄慧萍2.普通病房与ICU老年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冯婷婷;于波心;张亚杰;王佳贺3.1905株基层医院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J], 王茜;高文文;马志明4.我院ICU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J], 覃庆武;汤渝玲;王建湘;李科宇5.儿童医院ICU病区与普通病房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J], 朱丞弋; 汪毅; 黄乙明; 杨海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革兰氏阳性-阴性致病菌所致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衰竭异同评价

革兰氏阳性-阴性致病菌所致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衰竭异同评价

革兰氏阳性-阴性致病菌所致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衰竭异同评价革兰氏阳性/阴性致病菌所致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衰竭异同评价引言:脓毒症是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

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衰竭是其致命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快速、准确评价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预测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对比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所引起的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衰竭的异同,探讨其评价指标、机制和治疗策略,为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一、革兰氏阳性致病菌所致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衰竭评价1. 评价指标:革兰氏阳性致病菌所引起的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衰竭评价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病情评分体系。

血流动力学指标主要包括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和平均动脉压,反映了患者的心功能、循环状态和血管张力等。

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ALT、AST等)、肾功能(血尿素氮、肌酐等)和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反映了脏器功能的损害程度。

病情评分体系包括SOFA评分和MODS评分,可以综合评价多个脏器的功能状态,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2. 机制:革兰氏阳性致病菌所致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衰竭的机制主要包括细菌毒素的作用和炎症反应的介导。

细菌毒素包括内毒素和溶菌素等,在感染的过程中释放出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和炎症细胞,导致血管扩张、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紊乱等,最终导致脏器功能损害和衰竭。

炎症反应在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介导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免疫细胞的活化,造成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失控。

3. 治疗策略:革兰氏阳性致病菌所致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衰竭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升级的支持治疗和控制感染源。

抗生素治疗是脓毒症的基本治疗手段,需要根据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并及时调整剂量和联合应用。

升级的支持治疗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和呼吸支持等,旨在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和氧合,预防和纠正脏器功能衰竭。

左氧氟沙星对多种细菌耐药性分析及与其他药物的比较分析

左氧氟沙星对多种细菌耐药性分析及与其他药物的比较分析
临 床 研 究

4 6・
C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左 氧氟 沙 星 对 多种 细 菌 耐药 性 分 析 及 与 其 他 药 物 的 比较 分 析
吴俊 辉
广东省 中山市古镇人 民医院药剂科 ,广东 中山 5 2 8 4 2 1
【 摘 要】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 ( L V L X )对多种细 菌的耐药性 ,并与其 他药物进 行对 比分析。方 法 :选取经 临床分离 出的 1 0 0 0 例细菌作 为研究对象 ,其 中包括肠道致病菌 5 6 4例 、革兰阳性球 菌 1 6 2例及 革兰阴性杆 菌 2 7 4例 ,测 定左氧氟 沙星及其他抗 菌药物对 这些
2 . 2 左 氧氟沙星及其 他抗菌药 物的耐药情 况分析
从表 1
C P L X,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 ( P<0 . 0 5 ) 。L V L X对肠 球菌 的耐药率 明显低于 P C G和 C P L X,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 ( P
<0 . 0 5 ) 。
( 下转 第 4 8页 )
2 . 1 菌种构成 5 6 4株肠道致病菌 主要包括 2 3株沙 门氏菌 属 、1 4 1 株 索氏志贺氏菌 、2 9 3株弗 氏志 贺氏菌 、9 0株 弧菌 属 、1 7株其他肠道菌 ;2 7 4株革兰 阴性杆 菌主要 包括 5 9株 克雷伯 氏菌 ,4 7株 气单 胞菌 属 ,3 3株 不动 杆菌 属 ,1 2 0株 大肠埃希 氏菌 ,1 5株 其他 革兰 阴性 菌 ;1 6 2株 革兰 阳性 球 菌主要包 括 2 9株肠球菌 ,4 6株链球 菌 ,8 5株葡 萄球 菌 ,2 株其他菌株。
【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耐药性 ;其他药物 ;比较 【 中图分类号】R 9 7 8 . 1 1 【 文献标志码 】 A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药师学习百科】——第9期<药理学-第六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我基础较差,有些基础性的知识也不明白,比如,啥是革兰氏阳/阴性菌呀那么从头开始吧——前言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病菌,如何将这些病菌加以鉴别、分类,并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把细菌分为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就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

先来看看什么是——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等进行复染。

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

有芽胞的杆菌和绝大多数和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胞杆菌都呈现负反应。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我叫不想知道了,但我很想知道——革兰氏染色法的方法步骤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3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梁色液(稀)染10秒钟后,自来水冲洗。

干燥,镜检。

染色的结果,革兰氏正反应菌体都呈紫色,负反应菌体都呈红色。

知道了这些,我最关心的还是哪些是——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李式杆菌属,丹毒丝菌属,肾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分支杆菌属,放线菌属,奴卡菌属,棒状杆菌属,红球菌属,炭疽杆菌丹毒杆菌破伤风杆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莫杆菌气肿疽杆菌结核杆菌。

当然,也少不了哪些是——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除了大肠杆菌外,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布氏杆菌、产气夹膜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菌、不动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志贺菌属、巴斯德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杆菌等也是革兰氏阴性菌。

分析血液病患者并发革兰阳性(G)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

分析血液病患者并发革兰阳性(G)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

分析血液病患者并发革兰阳性(G)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
谭振胜;吴新珍
【期刊名称】《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并发革兰阳性(G+)菌血流感染时的临床特点特点
及治疗方式。

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实施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并观察记录患者用药干预前、后临床症状、反应及疗效。

结果:对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5例7-10d,13例2周,3例超过2周。

患者痊愈19例,占95%,无效1例,占5%。

对确诊的 G+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干预,之后3次送痰细菌
培养,并未发现G+球菌,患者的清除率为95%。

结论:针对血液病患者并发发革兰阳性(G+)菌血流感染出现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采用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具有良
好的效应。

【总页数】1页(P391-391)
【作者】谭振胜;吴新珍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中医院江西丰城 331100;江西省丰城市中医院江西
丰城 33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5
【相关文献】
1.炎性反应标志物区分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血流感染的价值分析
2.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危重患者中致炎症反应的比较
3.白血病患者并发革兰菌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的研究
4.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意义
5.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年1月20日第12卷第1期Chin J Infect Chemother,Jan.2012,Vol.12,No.1·论著·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危重患者中致炎症反应的比较吴志恒1, 郭玉霞1, 卜 婧1, 郭翠翠1, 谢 佳1, 穆 玉2摘要: 目的 比较医院感染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炎性介质指标,观察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导致炎症反应的程度。

方法 前瞻性分析入住ICU48 h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Ⅱ和SOFA评分,慢性疾病史,病情严重程度,静脉营养,接受手术或外科操作,机械通气支持和血液净化治疗,混合细菌血流感染,入住ICU时间及医院内病死率情况。

比较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体温,心率,白细胞(WBC)数量,中性粒细胞(NEU)数量,淋巴细胞(LYM)数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水平。

结果 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相比,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有更多的患者表现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88.9%∶73.0%,P=0.003)],高血清TNF-α[(0.97±0.54)∶(0.75±0.32),P=0.029]和IL-1β[(7.03±0.12)∶(2.21±0.09),P=0.006]和IL-6[(10.59±2.48)∶(2.55±0.75),P=0.005]水平。

结论 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较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病情更加严重,表现为更加严重的炎症反应,在血流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考虑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和宿主的反应程度。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炎性反应; 炎症介质中图分类号:R51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7708(2012)01-0027-05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between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critical patientsWU Zhiheng,GUO Yuxia,BU Jing,GUO Cuicui,XIE Jia,MU Yu. (Department of Pharmacy,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Tianjin 30016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tent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duced by nosocomial gram-negative or gram-posi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s through comparing some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levels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Methods Prospective analysis wasconducted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blood culture obtained 48 h after admission to ICU,in terms of patient gender,age,APACHEⅡand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scores,underlying diseases,severity of infection,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receivingoperation or surgical procedure,mechanical ventilation,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mixed bacter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length of ICUstay and in hospital mortality.The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heart rate,WBC count,neutrophils,lymphocytes,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calcitonin,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nterleukin-1β(IL-1β)and interleukin-6(IL-6)were also compared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gram-posi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 and those with gram-nega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Results The incidence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atients with gram-nega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 than in those withgram-posi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88.9%vs.73%,P=0.003).Blood levels of TNF-α(0.97±0.54 vs.0.75±0.32,P=0.029),IL-1β(7.03±0.12 vs.2.21±0.09,P=0.006)and IL-6(10.59±2.48 vs.2.55±0.75,P=0.005)increased morein the patients with gram-nega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 than in the patients in gram-posi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Conclusions Thepatients with gram-nega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 show more severe clinical condition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 than the patients withgram-posi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and extent of the host inflammatory response should be consideredwhen treating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flammatory mediator 作者单位:1.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天津 300161;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作者简介:吴志恒(1971—),男,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的研究。

 通信作者:穆玉,E-mail:muyu9459@sina.com。

近年来重症医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入住ICU患者中脓毒症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1]。

在导致脓毒症的各类感染中,医院内血流感染被认为是影响脓毒症预后的严重因素,有报道称其归因病死率约占35%[2]。

已有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调72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年1月20日第12卷第1期Chin J Infect Chemother,Jan.2012,Vol.12,No.1查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3],临床观察革兰阴性细菌导致的血流感染较革兰阳性细菌血流感染的病理过程更加严重。

发热、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被认为是脓毒症的临床特点,这些指标诊断系统炎症反应或感染比较敏感,但特异性不高。

Vandijck等[4]的研究表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水平升高,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无明显改变。

目前尚无研究定量地对比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炎症反应程度,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ICU患者中由革兰阴性细菌和革兰阳性细菌导致血流感染的重症患者的病程特点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IL-6等各项炎症指标的水平,比较不同种类细菌导致血流感染的炎症反应程度。

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前瞻性地记录入住ICU48 h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APACHEⅡ和SO-FA评分,慢性疾病史,血流感染发作时的病情严重程度(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治疗过程中全静脉营养,接受手术或外科操作,机械通气支持和血液净化治疗,是否存在混合细菌血流感染,入住ICU时间及医院内病死率。

排除标准: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晚期或近期接受过化疗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标准与方法患者出现体温>38.5℃且根据临床表现怀疑血流感染者,根据标准操作规程抽血进行血培养和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检测。

医院感染的血流感染定义为入院48 h后抽血进行血培养,结果呈阳性的血流感染。

患者在住院期间多次血培养阳性则只记录第1次。

培养出微球菌和棒状杆菌属则认为是皮肤污染菌而非致病菌。

化验指标记录血培养当天的数值,如有多次则取最高值,淋巴细胞数值取最低值。

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定义参考相关文献[5]。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

三、统计方法数据统计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

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资料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资料用Wilcoxon W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一、一般资料分析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临床血流感染发作且血培养阳性共62例(次),其中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26次,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36次,患者年龄(61.3±22.7)(16~94)岁,APACHEⅡ评分21.81±6.32(10~38),SOFA评分6.68±2.97(7~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