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水文数据传输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操作规程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操作规程一、系统概况水文遥测系统是采用现代技术收集水情信息的先进手段,它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传递信息快速、准确等特点,是防汛信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自动遥测系统由×××中心站、中继站和×××雨量水位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站、×××雨量水位站等组成。
实时雨量、水位数据自动上传到RTU(Remote Telemetry Unit),RTU经过汇总和逻辑处理后,采用水利部规定频点的无线超短波传输方式将数据上传至中继站,然后由中继站上传至×××中心站,中心站对实时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将实时数据写入SQL SERVER水文数据库,用户可查询、统计、打印及修改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
系统操作规则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系统良好的运行对保证系统将×××流域内的水情数据在短时间内传递至决策机构,及时的让水库决策机构掌握水库流域内实时水情数据,以便进行洪水预报和优化调度,从而确保水库工程安全运行和汛期防洪。
为确保系统长期正常运行,规范和加强系统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则。
二、系统操作规则1、工作人员须认真做好每天的运行,对遥测水情数据应拷贝保存,以防止原始水情数据因系统故障或其它设备故障丢失;不得随意清除前置机、后台机的数据,如万不得已,必须经分管领导同意并备案。
3、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设备的操作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及设备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各种操作和处理。
仪器设备长时间不用要作好防潮、防尘处理工作,每隔两个月左右将仪器通一次电。
水文自动测报数据传输标准研究及应用

水文自动测报数据传输标准研究及应用
王美玲;丁美霞;徐学鸿
【期刊名称】《江苏水利》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统一标准是水利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江苏省研究制定了《江苏省水文
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规约》(DB32/T 2197)。
按照统一标准,集成整合了省
级水文自动监测站,实现相互兼容、资源共享。
笔者介绍了《江苏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规约》(DB32/T 2197)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对标准中可靠性、
信道实时性、应用开放性等关键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介绍了标准的应用情况。
【总页数】4页(P47-50)
【作者】王美玲;丁美霞;徐学鸿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南京 210029;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
测局,江苏南京 210029;江苏省水利厅机关后勤中心,江苏南京 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1
【相关文献】
1.“全国水文水资源科技信息网西北组、华东组工作会议暨水资源评价及水文自动测报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J],
2.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在立山水文站的应用及误差分析 [J], 曹世文;岳杨
3.基于统一标准和统一平台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集成与整合 [J], 王美玲;丁强
4.全国水文水资源科技信息网西北组、华东组工作会议暨水资源评价及水文自动测
报技术研讨会在银川召开 [J], 刘预伟
5.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遥测终端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L61-94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SL 61-94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目次1 总则2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4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设备5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考核、验收和运行管理网页制作:powerfoo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适应我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做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水电站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1.0.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属于应用遥测、通信、计算机技术,完成江河流域降水量、水位、流量、闸门开度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报送和处理的信息系统。
1.0.4 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和水文自动测报网。
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由中心站(包括监测站)、遥测站、信道(包括中继站)组成。
水文自动测报网是通过计算机的标准接口和各种信道,把若干个基本系统联接起来,组成进行数据交换的自动测报网络。
1.O.5 新建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建设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应作为工程规划设计的组成部分,并将系统的建设纳入工程建设一并实施。
1.O.6 本规范中涉及水文测验、水文情报预报的精度要求,应按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
2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2.1 基本资料收集和可行性论证2.1.1 进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规划设计,应收集下列基本资料:(1)计划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浅谈水文测报系统

浅谈水文测报系统摘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由收集、传递和处理水文实时数据的各种传感器、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等装置组合而成。
分成遥测站、信息传输通道和中心控制站(简称中心站)三部分。
主要用于防汛和水利调度。
在小流域范围内只需几分钟时间即能完成数据收集和处理,及时提供重点河段、水库的雨情水情。
关键词:GPRS;测报系统;防汛减灾中图分类号:[P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GPRS遥测系统的构成GPRS遥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中方框内详细列出中心站的结构,系统由路由器2、交换机、数据接收前置机、数据库和WEB服务器、UPS不间断电源和手机模块组成。
路由器2通过光纤与短信中心相连,终端站发出的信息由短信中心经过光纤传送到路由器2,路由器2将信息经过交换机传送到数据接收前置机,一方面前置机把数据处理后将数据添加到数据库和WE B服务器,WE B服务器将数据发布,所有连结到局域网上的PC机可以通过IE浏览当前实时的水文数据。
另外中心站可以通过GPRS话路信道提取终端站的固态存储器数据及修改参数。
中心站配置由计算机、通讯设备等组成,主要设备有计算机、诺基亚GPRS卡式手机、路由器、打印机、UPs电源等。
GPRS遥测系统方案不必建中继站,利用已建立的无线电话信道通讯网络则可满足要求,组网灵活,并且减少维护通讯网、中继站的麻烦,不受其它无线电波等的影响,系统畅通率较高可靠性高,易管理。
2 在洪水测报中的应用2.1 运行状况经过6年来的运行检验,系统基本上能够按照设置定时自报时段水位、雨量,正确完成数据实时采集、固态数据提取、数据WEB发布和远程参数修改功能。
采集系统目前采取每小时自报一次,182个站点的时段数据基本上可以在整点5分钟内到齐;在遥测站上电时段可以正确提取雨量数据;可以正确修改遥测站参数,调整遥测站运行情况。
系统运行的畅通率达到98%以上,雨量和水位数据对比考察系统的整体性能。
图1 GPRS遥测系统结构图2.2 WEB查询中的功能系统自动地(每隔五分钟)更新监测数据,并根据情况进行报警。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信方式简介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信方式简介浦哑(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H痛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应用传感、遥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进行水情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信息交换,为水利水电工程防洪、发电及其他黥合利用目标优化调度髓务的系统,是水利水电工程综合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p獭】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信方式;Jr-,隋自动测报系统工作体制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应用传感、遥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进行水情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信息交换,为水利水电工程防洪、发电及其他综合利用目标优化调度服务的系统,是水利水电工程综合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可采用超短波、短波、卫星、PSTN、G SM、G P R S等多种通信方式,各种通信方式在通信原理、设备价格、数据传输保靠性、运行维护费用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建设水情测报系统时应因根流域情况和工程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通信方式。
1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常用通信方式介绍1.1短波:通信短波通信是无线电通信的一种。
波长在10米~50米之间,频率范围3兆赫一30兆赫。
短波通信主要是以电离层的反射进行通信,对于地形复杂、测站距离较远的测报系统,可直接跨越,不需设中继站。
短波通信的优点是传输距离远,受地形限制少,建设较快,抗破坏能力强,价格便宜。
其缺点是:由于短波信号由电离层反射传播,受电离层的影响,通信质量难以保赢在遥测站数目较多时,系统的响应速度难以满足该通信方式要求。
目前短波通信方式在国内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很少使用。
12超短波通信超短波是指波长在1~10m,频率在30~300M H z的无线电波。
超短波通信的特点是信号传播稳定、通信质量较高,具有技术较成熟、设备较简单、投资较少等优点。
缺点是传输距离短,对中继站依赖性强,当某中继站发生故障时,将造成其下属所有测站均无法通信。
该方式适宜在遥测站距离较近、地势平缓、中继站建设及维护条件较好地区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使用。
4.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工作流程(教材)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工作流程目录第一章概述 (3)1.1 系统组成 (4)1.2 系统功能 (5)第二章信息采集 (6)2.1 信息源 (7)2.2 传感器 (7)2.3 遥测终端(RTU) (7)2.4 系统工作体制 (8)2.5 电源系统 (9)2.6 防雷和接地系统 (10)第三章信息传输 (10)3.1 通信设备 (11)3.2 通信方式 (12)3.2.1 超短波通信 (12)3.2.2 短波通信 (12)3.2.3 卫星通信 (12)3.2.4 PSTN通信 (12)3.2.5 GSM/GPRS通信 (12)3.2.6 混合通信方式 (13)第四章信息接收 (13)4.1 数据接收单元 (14)4.2 通信控制软件 (15)第五章数据处理系统 (16)5.1 计算机网络 (17)5.1.1 安全分区 (17)5.1.2 网络工作流程 (18)5.2 应用软件 (19)5.2.1 水调平台软件 (19)5.2.2 实时计算软件 (20)5.2.3 水文预报软件 (21)5.2.4 调度软件 (22)5.3 信息发布 (23)5.3.1 水情信息网站 (24)5.3.2 短信发布软件 (26)第一章概述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利用遥测、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完成流域或测区内水文、气象、汛情、工情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为工程防洪、兴利、优化调度提供服务的自动化系统。
系统由各种传感器、通讯设备、计算机网络及相关软件组合而成。
可分为遥测站、信息传输通道(简称信道)和中心控制站(简称中心站)三部分。
系统的工作流程可概括为信息采集、传输、接收和处理(见图1.1)。
图1.1 系统工作流程图1.1 系统组成1)遥测站。
可实现自动收集雨量、水位和其它参数的实时数据。
在中心站的控制下按一定方式把这些数据编排成脉冲信号,通过信道传递到中心站。
遥测站的仪器设备有雨量计、水位计、编码器、数传机、电台和电源设备等。
科技成果——江苏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科技成果——江苏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技术开发单位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成果简介
完成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集成与整合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和制定了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存储等标准和规范,提出集成整合技术架构和规划,完成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顶层设计。
统一平台的信息集成方案,建立统一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平台,采用统一的远程通信模式和统一的数据传输标准。
实现全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集成、整合和智慧运行管理。
建立水文信息平台化、标准化、集约化管理的新模式,实现相互兼容、资源共享,开拓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新的发展方向。
应用情况
项目成果已在江苏省水利系统广泛应用。
省建系统、地方自建系统都在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数据规范下实现资源的统一利用,已应用于我省“水情报汛站自动测报系统”、“水文基本站自动监测系统”、“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小型水库防汛通信预警系统”、“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等省级工程建设,以及“省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省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等省部级工程建设。
监测项目包括雨量、地表水水位、地下水水位、土壤墒情、流量、流速、闸位、风速、风向、水质、报警及状态等。
投入使用至今,已实现3253个各类自动监测站在统一平台下在线实时监测。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L61—2003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1.0.2随着遥测设备、传感器品类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水文自动测报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展。
不仅广泛地用于江河防洪和水库调度,而且不少灌区、输水工程、引水涵闸也都组建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用于水资源的管理与调度。
另外,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技术也适用于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本条对规范的适用范围进行了修订。
1.0.3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连接各个水情、雨情报汛站点和各级水文管理部门的水情测报网,通过该网络完成实时水雨情数据的收集与传递。
但大部分站点的信息采集还主要依靠人工观测和模拟记录,传递方式也较单一。
为改变这一落后状况,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的要求,满足防汛及水资源调度管理的需要,水利部计划组建以水利部为中心、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管理部门为二级节点、地区水情分中心为三级节点,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建设覆盖全国重点水情测报站的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网络,形成快速收集和传递实时水文数据,进行节点间信息交换的水文信息网。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应是水文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1.0.4由于近年来固态存贮技术不断发展,存贮记录设备的可靠性明显提高,使得在遥测站配备固态存贮器成为现实。
在遥测站安装固态存贮器,解决了遥测水文数据难于满足基本水文站对水文资料收集的要求,以及遥测站不能完全替代水文站观测的难题。
因此,本次修订在本条和后续条文多处强调有收集水文资料任务的遥测站应安装固态存贮器的要求。
1.0.6考虑到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不仅要涉及水文测验、水文情报预报,还要运用遥测、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多种技术,因此本次修订从原则上提出:运用各项技术时都应符合与之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规范或规程)的规定。
3系统建设前期工作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国外产品
NSY.DA-2型数传仪(国产)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姚永熙
2012年
四、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水文数据传输)
水文自动测系统的组成简介
水文自动测系统至少由若干个遥测站和一个中心站( 分中心)组 成。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包含以下4类站点: ⑴遥测站。在遥测终端机控制下,自动完成被测参数的采集,将取 得的数据经预处理后存入存贮器,并完成数据传输。遥测站的设备 可根据需要增加人工置数和超限主动加报等功能。 ⑵集合转发站。当报汛站的数量较多时,宜采用由集合转发站接收 处理若干个遥测站的数据,再打包转发到分中心站。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使用的通信信道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测站主要使用 SMS 短信、 GSM 系统中的 GPRS 业务、 CDMA 通信、超短波( UHF/VHF )、 卫星中继通信(北斗卫星)等无线通信方式 。也可能 应用程控电话交换网(PSTN)通信组网 • 中心站之间和与上级中心之间主要应用网络通信,也 可以应用自有的卫星、微波、光纤通信网。 • 多数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采用多信道复合系统组网,即 可能使用多种有线、无线信道组成系统通信网。 • 超短波已不是主要通信信道。短波和其它卫星信道 (海事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极轨卫星)也极 少应用于水文测站。
• • • • • • • • •
遥测终端机产品
a) 可接水位计类型:浮子式(格雷码输 1)内置锂电池,寿命一至五年。 出)、压力式、超声波、雷达等水位计, 4-20mA输入。 2)可选RS232/RS485接口, b) 等待电流:小于5微安。 3)大容量数据存储、定时采集、 c) 固态存储功能:能存一年的数据。 定时上报历史数据。 d) 通讯方式:GPRS或SMS短信。 4)通信方式:短消息、GPRS e) 主要工作方式:定时发送数据,5分至 5) GPRS传输支持远程维护。 24小时间隔可设。可以定时发送短期内存 6)1分钟≤数据采集间隔≤31天。 数据。 1分钟≤数据上报间隔≤31天。 f) 内置电池: 可发射数据2000次以上。电 7)环境温度:-20~70℃; 池充电后可继续使用。g) 可使用外接电源, 8) 2节1号锂电池 发射1000次。 电压6V。 h) 铸铝外壳密封、体积(14cm X 11cm X 12cm),可安装在野外与地下水测井口。 i) 环境温度:-40至60℃
⑶中继站。主要指超短波通信中的超短波中继站。只是沟通或加强 通信电路,对传输的数据并不做任何处理。
⑷中心站。主要完成各站遥测数据的实时收集、存贮以及数据处理 任务,并将所收集的实时数据报送给上级和有关部门。 另外,构成系统还需要通信信道、电源、避雷安全、一些基建设施。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测站的工作制式
பைடு நூலகம்
遥测终端机的功能及主要技术性能
1.输入接口。(1)数字量输入通道 (2)频率计数通道 (3)模拟量输入通道。 (4)标准接口 2. 通信接口。遥测终端的通信接口,基本按 RS-232 、 RS-485 设计。 SDI-12适用欧美传感器,可以应用。 3.键盘/显示。在有显示屏时,可以查询采集到的数据,检查工作 状态,设置工作方式和参数,还可人工置入测得的参数发送 。 4.数据存储器。用于在站存储自动采集的各种参数。最低限度应 满足3个月以上长期储存的需要。 5.电源。都应用直流供电,且多数靠太阳能电池充电补充能量。 少部分由内置电池供电。 6. 智能化功能。水文数据超限报警和加密。备用信道自动转换 。 7.环境适应能力。 ――工作温度:-10~+45℃; ――相对湿度:<95%(40℃)不凝露; ――在特殊地区按实际要求。 8.可靠性指标。要求MTBF不小于25000小时。
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
1、传输通信方式——大量应用公网通信,公网未覆盖 地区少量应用超短波、(北斗)卫星通信方式。 2、系统组成——基本可以由测站和中心站组成。用公 网通信,测站 数据传输到(地区、省中心),通过数 据库网络通信可以传输到任何单位。 3、测站终端机—— 低功耗,内置电池供电,不用太阳 能电池充电; 具有固态存储功能,用GPRS、光纤等方式传输读数; 标准接口,多参数接入,通用性强; 体积小,便于安装。 •
北斗卫星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使用波段:地面用户终端和卫星间的链路使用L/S波 段,发射1.6GHz(上行),接收2.4GHz(下行),卫星地 面网络中心和卫星间通信链路使用C波段。。 ―― 覆盖范围:北纬5~55度,东经70~145度(中国全境 及亚洲大部分地区) ―― 传输速率:出站信道为31.25kbps 入站信道为15.625kpbs ―― 系统误码率:1×10-5 ―― 定位精度:10-100米 ―― 通信能力:一次最大可发送200个字节 ―― 授时精度:单向100ns,双向30ns ―― 响应时间:高<1秒;中<5秒;低<10秒 ―― 接续方式:卫星终端至终端、DDN、PSTN、GSM/CDMA、 Internet
三种基本工作制式: 1、自报式——分为定时自报方式和增量自报方式。 定时自报方式:根据预置的报汛时段正点向中心站发送信息; 增量自报方式:当遥测参数发生变化时(如:水位变化 2cm 、 雨量增加1mm。)自动、随机地向中心站发送信息。是最有 效的常用方式。 2、应答式——遥测站按照中心站的命令采集发送信息。 遥测 站和中心站均需具备接收和发送信息指令的双向通信功能。 设备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功耗大。很少应用应答工作方式。 3、自报和应答兼容式——系统以自报式为主,但具备应答功能。 通过“自报式”得到了被测参数的变化过程。但遥测站还可 以随时接收中心站的指令,并按指令要求报送信息。重要站 考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