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解读与鉴赏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5篇)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5篇)《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
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诗句“将进酒”的简介;作者:李白时代:唐朝,唐朝中期唐玄宗时期出处:全唐诗注音:qiāng jìn jiǔ李白的诗句“将进酒”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的”将进酒“简析:《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原题是“劝酒歌”。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将进酒原文及翻译赏析,将进酒翻译你有没有看到那奔腾汹涌的黄河水它滚滚向东流去,一直的奔向东海,并且永远不会回还。
《将进酒》解释及赏析

《将进酒》解释及赏析《将进酒》解释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将进酒》解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注释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
将(qiāng):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指的是父母。
青丝:黑发。
此句意为年迈的父母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应当。
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
丹丘生:元丹丘。
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
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
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馔,吃喝。
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将进酒》全文及解析

《将进酒》全文及解析《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非常豪迈奔放,充分展现了李白的个性和才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的开篇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磅礴的气势写黄河之水的来势汹汹和一去不返,联想到时光的流逝也是如此,一去不复返,充满了一种悲壮之感。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则从空间上转向了人生的短暂,早晨还是满头青丝,晚上就变成了白发苍苍,这两句把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更加令人心惊。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两句是说人生既然如此短暂,那在得意的时候就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酒杯空对着明月。
这里体现了李白及时行乐的思想,但并非消极的享乐主义,而是在看透人生无常之后的一种豁达和洒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诗人极度自信的表现。
他相信自己的才能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钱财散尽也能再次回来。
这种自信和乐观的精神,令人钦佩。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诗人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烹羊宰牛,尽情欢乐,要一口气喝三百杯。
这里的数字并非实指,而是极言饮酒之多,展现出豪迈的气概。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诗人直呼朋友的名字,劝他们不停地喝酒,节奏明快,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接下来诗人开始抒发自己的情感,希望朋友们认真倾听。
《将进酒》的解读与赏析

《将进酒》的解读与赏析《将进酒》的解读与赏析圣贤,世人皆醉我独醒;饮者,但愿长醉不复醒。
一醒一醉之间,是李白一生的徘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进酒》——解读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将进酒》解读与赏析篇1一、结构梳理《将进酒》是李白的名篇。
读解它需要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中,去换位地思考他诗中传达的复杂情感。
通读全诗,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就像张藩同学阅读时感受到的那样:“诗的开头雄浑壮阔,黄河自天而来,一泻千里,势不可挡;也有作者的失意,朝暮之间,竟在悲伤中长出了满头的白发。
人生短暂如朝暮的变化,如江水奔流向东,而生命在这浩浩瀚瀚、永恒的江水的映衬下,似乎更为渺小。
极言其悲,而又不堕落。
下一句,笔锋一转,话题由'悲’入'喜’,发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感叹。
”纵观全诗,不难梳理出下列情感四大板块:从“不复回”到“暮成雪”叹人生之悲,由“须尽欢”“且为乐”谈及时行乐,借“不足贵”到“不愿醒”述平生之愤,最后结于“与尔同销万古愁”入酒后之狂。
二、语句揣摩(一)关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结合同学的讨论有如下一些意见:1。
“洒脱豪迈”之语只有李白才有如此的洒脱,失意之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思;只有李白有如此的才情和自信,心与形不为金钱所奴役,反而生发出“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语,如此豪情,造就了他“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如此的豪情,让世间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张藩)2。
“自信满满”之言向来有借酒消愁,酒后吐真言,一醉方休的说法,但李白这篇《将进酒》好像与以上三种都不尽相同。
虽然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凉,但却不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壮。
虽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纵情,却也不失“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无奈与悲愤。
将进酒赏析

将进酒赏析《将进酒》是诗人李白的著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体现出他的词风的霸气!下面请欣赏店铺网络编辑为你带来的《将进酒》赏析,希望你能够喜欢!《将进酒》原文作者: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全文翻译看啊!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泄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波浩渺的东海;看啊!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了雪一样的白发,高堂上对着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莫使金杯空流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
胸有雄才大略的人,必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失而可得的黄金,抛撒千两又何足惜哉!杀羊呵,宰牛呵!我们要玩它一个痛快,为这相聚,也该一起喝它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干杯干杯!不要停。
嗨,我要唱歌啦,你们仔细听:那些荣华富贵,有什么值得苦苦追求?我但愿自由自在地沉醉,悠悠然不再清醒。
自古来,睿智彻悟之人总会感到灵魂的寂寞,唯有那寄情诗酒者,好歹留下个名声。
曹植当年,大摆筵席在平乐观中,痛饮名酒,恣意笑闹藉以忘忧;主人说什么,没有这么多的金钱用来花费?快快去买回酒来,让我们喝它个够!噫,这五花的宝马,千金的狐裘,把这些玩意儿拿去,给我换来酒,酒,酒!噢──让我们在这杯中的烈焰里熔化无穷无尽的愤懑与忧愁! 《将进酒》赏析(一)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
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将进酒·琉璃钟唐朝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将进酒》译文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
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
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
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
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
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
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将进酒》译文二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将进酒》注释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
琉璃钟:形容酒杯之名贵。
钟:盛酒的器皿。
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
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
颜色一般为黄红色,透明到半透明。
《将进酒》翻译鉴赏原文

《将进酒》翻译鉴赏原文(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作者: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解:1、将:请。
2、会须:正应当。
3、岑夫子:岑勋。
丹丘生,元丹丘。
李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处。
他也是一个学道谈玄的人,李白称之为逸人,并有吾将(与)元夫子,异姓为天伦(《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及故交深情,出处无间(《题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之语,可见李白和他的友好。
4、钟鼓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
玉:梁戴《煌煌京洛行》:挥金留客坐,玉待钟鸣。
:吃喝。
5、陈王:三国魏曹植,曾被封为陈王。
6、平乐:平乐观。
译: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
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
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
李白《将进酒》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故古辞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云。
这首李白“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飚。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苏东坡词〔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韵度似之。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解读与鉴赏
《将进酒》是李白的名篇。
自长安放还以后,仕途不顺,理想幻灭,与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
二人登高畅饮,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作者又正直“拥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的愤激之情,借酒兴诗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而一举使本诗成为借酒抒情的名传千古之作。
开篇雄浑壮阔,黄河自天而来,一泻千里,势不可挡;也有作者的失意,朝暮之间,竟在悲伤中长出了满头的白发。
人生短暂如朝暮的变化,如江水奔流向东,而生命在这浩浩瀚瀚、永恒的江水的映衬下,似乎更为渺小。
极言其悲,而又不堕落。
下一句,笔锋一转,话题由悲入喜,发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感叹。
只有李白才有如此的洒脱,失意之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思;只有李白有如此的才情和自信,心与形不为金钱所奴役,反而生发出“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语,如此豪情,造就了他如此的豪情,让世间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
向来有借酒消愁,酒后吐真言,一醉方休的说法,但李白这篇《将进酒》好像与以上三种都不尽相同。
虽然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凉,但却不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壮。
虽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纵情,却也不失“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无奈与悲愤。
李白是酒后吐狂言,悲中带恨,悲而能壮。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折射出了
李白何等的自信!他能这样的口出“狂言”,是一种洒脱,一种执着,一种坚持。
同时,他的浪漫、理想的风格也跃然纸上,让一种成功、必胜的信念,把每个读者的内心充盈的满满的。
我想《将进酒》表现的是李白豪放不羁的表面下,对这个时代的无奈与叹息。
就像我在“李白印象”中所说的那样,李白对于入世与出世一直很犹豫,因为时代的关系,他应该也渴望过着贵族的生活,然而他终究不愿依附权贵,致使潦倒一生,只能借酒销愁。
发出“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感叹。
似水的流年,过后,究竟最后剩下的是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过是自我安慰。
安慰自己不被重用是他人没有眼光。
在《将进酒》一诗中,最令我心动的一句便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与饮者的差别正道出了李白心中的无奈。
圣贤,世人皆醉我独醒;饮者,但愿长醉不复醒。
一醒一醉之间,是李白一生的徘徊。
乍看之下,作者饮酒朵颐好不痛快,这种潇洒的日子圣贤是无福消受的,细细品来,之中的酸涩深入骨髓。
若是安心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哪里来的“万古愁”?若是真要“斗酒十千恣欢谑”,何必去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内心的苦闷与挣扎,让作者的人生跌宕起伏,一次次的想要隐居游山水,一次次的又回到尘世这个炼炉;细密的心思是他不朽诗作的灵感源泉,却也让他对痛苦更加敏感;不失童真的心灵,让他妙笔下的世界如此奇幻,却也让他的处世之道充斥着孩子气,与时代越来越远,……或许每一个圣贤也曾有他们的苦
闷挣扎,也有细密的心思,也有纯净的心灵,但这些成就了他们,与李白相反……饮者,或许不必在意内心的这一切,周围的这一切,醉了,就够了。
然而,李白这个饮者,他能醉多久呢?这一切真的醉了就能忘了么?
黄河之水不复回,白发之悲终有悔,就像一道车辙印,深深地辗过行进的道路,却终究只是一道辙印,作者的生命在日月轮回中几经失落,自我的存在感也受到了打击。
在这被世人冷落的境遇里,另一个自我便越加凸显。
这个自我不甘寂寞,这个自我个性彰显,这个自我是狂放不羁的一团烈火。
生命不再是一道车辙印,每一刻的时光都要纵情,将燃料都变成可以感知的光芒与热度,莫辜负剩下的时光。
“当下”的自我占据了诗人此时的思想意识。
纵观全诗,可谓是汪洋恣肆,跌岩起伏。
诗情张弛有度,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首篇,如大河奔流,力能扛鼎。
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
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动、泣鬼神,不愧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