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四文言文高频句及翻译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重点文言翻译

必修四文言翻译《季氏将伐颛臾》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文:史官周任有句话说:“施展自己的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能胜任就辞职。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文:遇到危险却不去保护,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老虎犀牛从木笼里跑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憎恨那种不愿直接说自己想得到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均,不怕民众贫困就怕社会不安定。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译文:如果这样,远方的人还不服从,那么就发扬教化礼仪来招抚他们。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的宫廷内部啊。
《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如果黄河以北地区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迁移到黄河以东地区,把黄河以东地区的粮食运往黄河以北地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咚地敲击战鼓,交战开始了,士兵丢弃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而已,但是这也是逃跑啊。
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细蜜的渔网不入池塘,鱼和鳖就吃不完。
斧头根据时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就用不完。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注重学校的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弟的道理反复强调,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着东西了。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狗和猪吃的是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1、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
(革命党人)凭借着坚毅不扰的精神,与民国的敌人搏斗,多次遭遇挫折失败。
2、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必修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

必修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1.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译文: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修养文化道德使他们归顺;已经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心住下去。
5.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6.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
文言文经典句式翻译(高中语文必修四)

文言文经典句式翻译(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经典句式翻译(必修四)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予、徒、被动句】想把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得】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3、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幸、被动、结、介宾后置】您又被赵王宠爱,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4、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判断句、窃、宜】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5、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予、奈何】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6、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大、示、省略句】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7、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布衣、尚、况】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呢!8、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必、急、碎】大王一定要逼急我,我的头现在就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其、破、辞、固】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璧撞碎,10、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乃、从者、衣、怀、径道】就打发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着璧,从小道逃走,11、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乃、廷、引】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1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诚、见、负、被动】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王,1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唯、孰、计】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14、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岂、以、故、邪】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15、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得、以、溅】在五步之内,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16、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且、素、贱人、羞、忍】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17、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望、引】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必修四文言重点翻译

必修四文言重点翻译
3、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
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
予赵。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6、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7、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8、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0、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1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人教版必修四-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和名句默写

人教版必修四-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和名句默写-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必修四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和名句默写《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句子翻译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秦昭王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派人给赵王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取和氏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以及各位大臣商议: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能是白白地受骗;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则担心秦国会出兵攻打赵国。
拿不定主意,又找不到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2、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容您呢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
现在您要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5、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要把城邑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把璧交给相如。
相如于是手持璧退后几步站定,背靠着柱子,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倚仗它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和氏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得不到。
必修四语文_文言文翻译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曰:“君子不器,何如?”子曰:“射不主皮,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为人臣之道,亦犹是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子贡曰:“然则君子不器,其犹射乎?”子曰:“君子无所不备,无所不任。
器也者,备而不以行为本者也。
夫射者,非志于得中之者也,志于正己者也。
君子无所不备,无所不任,以待其时。
时之至也,虽有槁暴,不复得已矣。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至乎!”子贡曰:“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守善以为身,正也。
君子不器,其犹人也?”子曰:“君子之学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之学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子贡曰:“然则君子不器,其犹射乎?”子曰:“射者,非志于得中之者也,志于正己者也。
君子无所不备,无所不任,以待其时。
时之至也,虽有槁暴,不复得已矣。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至乎!”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那种只擅长某一方面的器物。
”子贡问道:“君子不专于一器,那是什么样子呢?”孔子回答:“射箭不在于射中箭靶的皮,射箭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再射;射出去但没有射中,不抱怨胜过自己的人,而是反过来反省自己就足够了。
做臣子的道理,也是如此。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在国中不怨恨他人,在家庭中也不怨恨他人。
”子贡说:“那么君子不专于一器,大概就像射箭一样吧?”孔子说:“君子无所不备,无所不任。
所谓器物,是指那些虽然具备了某种功能但不以行动为本的人。
射箭的人,并不是志在射中靶心的人,而是志在端正自己的行为。
君子无所不备,无所不任,等待时机。
时机到来时,即使有枯槁的枝条,也无法停止。
君子之所以不可及,大概就是因为他能够把握住那个至高无上的时刻!”子贡说:“我听说君子学习的方式,亲近自己的亲人,这是仁;教导民众,这是善;坚守善行,这是正。
君子不专于一器,大概就像普通人一样?”孔子说:“君子学习的方式,作为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触犯上级的人是很少的。
鲁人版语文必修四教材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必修四重点翻译《六国论》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破败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那些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不能独自保全。
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它实际要多百倍。
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想到他们死去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子孙却对那些土地不爱惜,拿它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
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犯得也就越厉害。
6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火不烧尽,火是不会熄灭的。
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到燕国太子丹用派荆轲去刺杀秦王来作为对付秦国的办法,才招致了灭亡。
8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赵国曾经跟秦国进行了五次大战,败了两次赢了三次,后来秦国又两次攻赵,李牧连续打退了他们。
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邯郸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却没有坚持到底。
9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都爱惜他们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刺客不去行刺秦王,优秀的将领还在,那么胜负的天数,存亡的道理,如果和秦国相比较,或许还不能轻易判定。
10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如果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去封赏天下有谋略的臣子,用侍奉秦国的心意去礼遇天下的优秀人才,一起合力向西进攻,那么恐怕秦人吃饭都不能轻易咽下咽喉吧。
高一语文必修四 古文翻译重点

高一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廉颇蔺相如列传》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译: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2.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3.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译: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4.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5.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译: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6.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
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7.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8.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9.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10.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苏武传》1.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译: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使者。
2.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们。
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3. 何以汝为见?译:要见你干什么?《张衡传》1.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译: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2.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高频
句及翻译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文言文重点文句《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被任命为上卿,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6、璧有瑕,请指示王。
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7、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8、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1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12、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
1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
14、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
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
1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1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
1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苏武传》班固
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相派遣使者窥探观察(对方情况)。
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
4、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5、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
6、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7、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
8、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白白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谁又能知道呢?
9、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公平处理,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自己幸灾乐祸。
10、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羝乳,乃得归。
就把他放到北海边无人区,让他放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
11、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时间过了很久,单于派李陵到北海。
李陵为苏武置办酒席,安排歌舞。
1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你这样长期不能回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白白受苦,有谁知道您对汉朝的信义呢?
1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我们父子几人本没有什么功劳才能,全靠皇帝的栽培。
14、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现在能有机会牺牲生命报效朝廷,即使被杀,也是心甘情愿。
15、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大王一定要逼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我就死在大王面前!16、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使者很高兴,按常惠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张衡传》范晔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5、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6、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
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7、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
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
8、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
9、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张衡)在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