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国历史人物系列讲座之一
历史人物介绍-孔子

孔子的思想
仁
克已复礼为仁
礼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天下就人人相爱,太平无事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孔子生平
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 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 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 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 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 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 (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听
久与
义
其
也人
小
君
不
子
孔
天天
而
言
交
忍
谋
子
乎, 不
富
而
且
观
,
,
道
推
则
不
《
尤
贵
其
其
乱
谋
论
人
,
行
长
大
食
语
,
于
下
我
学
如
者
谋
,
,
君
讳
子
》 经
而
浮
其
忧
典
上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通用6篇)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通用6篇)历史人物孔子篇1先贤孔子,早在春秋的礼乐声与战火中逝去,但人们对他的追思,却是不可断绝的。
街头、巷尾、文庙、学校,孔子像无处不在。
我们看到的“孔子”,身姿高大,气派威严,有圣人的气质;但“孔子”也会笑容可掬,他有仁人的胸怀;他有仙风道骨,那是智者的风范;他有刚毅的眼神,那是勇者的精神。
这是孔子像,是我们塑造的孔子,是公认的孔子。
他是仁人、智者、勇者、圣人。
然而,我们觉得这样的孔子离我们太远,我们与孔子的距离不仅存在于时空上。
而且,在精神领域中,孔子达到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而我们所做的,仅是仰视。
这是真孔子吗?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
”孔子认为“如己者”只有颜回。
但颜回的早逝,仅能带给孔子寂寞。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论语》之中,“子曰”之后讲的多是仁义理智信,却少有对友谊的论述。
我们看到《论语》中频频出现的是孔子的弟子而不是孔子的朋友。
我们看到孔子周游列国时,带的是弟子而非朋友。
为什么?因为孔子是寂寞的,孔子少有朋友。
少有朋友的孔子行走在春秋大道上,他希望世人能够理解他、认同他。
他决定当个官,让世人明白他的学术。
孔子51岁当官,52岁辞官,55岁周游列国,14年后无功而返,晚年修书讲学,73岁病卒于家,落魄一生。
孔子想当官的理想终究没有实现。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孔子没有朋友,世人也并不认同孔子。
孔子终其一生弘扬自己的思想,但在他的时代,却少有人理解他。
孔子渴望他人的理解。
孔子希望后世多出仁义之儒,后世却多穷酸之儒;孔子希望人们理解他的思想,人们却仰望他的塑像;孔子希望人们做到,人们却不停说到。
这个世界,与孔子心中的理想世界相去甚远。
孔子只有寂寞、落魄的份了。
孔子走在大街上,不希望人们俯首以拜,他希望人们眼神中多一丝理解。
理解孔子,孔子才不会寂寞,才不会落魄。
那么,塑造一个又一个不真实的孔子像,算是尊重孔子吗?孔子会有八米的身高吗?孔子会穿上如此华丽的衣服吗?孔子会让人们不停地抱着脚脖子、亲吻脚趾吗?请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孔子,请理解孔子。
广播稿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广播稿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广播稿: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广播节目。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几位伟大人物。
这些杰出的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
孔子,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杰出人物。
他的思想体系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孔子主张“仁爱”和“礼教”,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庸之道”,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的学说塑造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被后世奉为“圣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指导作用。
紧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位影响深远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秦朝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包括推行土地平均制、度量衡一统、推广小篆等。
此外,他还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成立了兵马俑等众多宏伟的建筑和工程,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秦始皇的统一政权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基石,对后世帝王和政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位受人民爱戴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他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领导了中国的农民革命和抗日战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积极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毛泽东深受人民爱戴,被尊称为伟大的领袖和导师。
此外,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改革开放的伟大领袖——邓小平。
邓小平担任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职务,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他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改革理论,引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
邓小平的改革政策打破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济和外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历史人物三分钟演讲稿

历史人物三分钟演讲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些伟大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对于我们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伟大的人物吧。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的帝国缔造者,他统一了希腊城邦,并向东征服了波斯帝国。
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使他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
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创造出不朽的伟业。
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中国历史人物——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强调了仁爱、忠诚、诚实和正直,他的教诲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告诉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此外,我们还要提到一位伟大的美国历史人物——林肯总统。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领导美国走出了内战,废除了奴隶制度,实现了美国的统一。
林肯的坚韧不拔和为民请命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
他告诉我们,只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才能够创造出伟大的历史。
最后,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女性历史人物——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发现了镭元素,并因此成为了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
她的勇气和毅力,让她成为了科学界的一面旗帜,她的成就激励着世界上无数的女性。
玛丽·居里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和毅力,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在历史人物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坚韧不拔、勇敢无畏,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伟业。
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让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谢谢大家!。
历史解说词范文及格式

历史解说词范文及格式尊敬的观众们,欢迎大家今天来到我们的历史解说节目。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段关于古代中国著名文化人物——孔子的介绍。
孔子,全名孔丘,生于公元前551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
他开创了儒家思想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求学之道,获得了广泛的知识,并将其广泛传播。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主张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和谐。
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教育和道德观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学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思想被后世广泛传承,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主张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主张治理国家要以道德为基础。
在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孔庙。
这是为纪念孔子的巨大贡献而修建的庙宇。
现在,孔庙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虽然时光荏苒,孔子的思想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孔子的仁爱、诚信、和谐等价值观,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做出我们每个人的贡献。
感谢大家对本节目的收看。
希望通过今天的解说,能够让大家对孔子的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体验。
谢谢!(注:本文为任务名称所要求的历史解说词范文,只详细介绍了孔子的背景、思想和影响,并提到孔庙和孔子的教育主张。
文章开头没有明确写明任务名称,但在文章开头提及了历史解说节目,并在结尾表示了对孔子思想的启示和希望。
文章内容避免了政治相关的内容,并没有包含任何网址链接。
)。
民族英雄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民族英雄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出生在公元前551年,是鲁国的人。
孔子提出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的生平、思想和教育理念三个方面介绍他的伟大之处。
一、生平孔子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他的父亲早逝,家境贫困。
尽管孔子的家境不好,但他一直怀抱着追求知识的梦想。
他在成年后四处游学,向名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他游历了中国各地,学习了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在孔子三十岁时,他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他致力于教育培养人才,通过传授经典文化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修养和品德。
孔子非常重视实践教育,他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道德准则。
二、思想孔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礼和仁。
孔子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和和谐的基础,它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人们相互尊重。
他提倡人们尊重长辈,关心他人,亲善待人,以此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孔子还强调了仁的重要性。
他认为仁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追求心灵平和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孔子认为,只有具备仁爱之心的人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三、教育理念孔子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人格为中心。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比知识更为重要。
他提倡德育和智育相结合,认为只有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孔子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师应该尽力培养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成为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同时,学生也应该尊敬和信任老师,积极学习,发扬孔子的教育理念。
孔子还提倡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挥自己的优势。
他反对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倡导个性化的培养。
结语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依然对我们有启示,我们应该尊重礼仪,培养仁爱之心,注重德育和智育的结合,发展个性。
历史人物—孔子

二、开创儒家思想
1、“礼”(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政治概念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2、“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伦理概念 <“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 亲为大”> 3、“中庸”(调整方法)——哲学概念
<强调“过犹不及”和“恰如其分”的思想对象:有教无类 2、教育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 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 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 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立志学习礼乐 2、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3、齐鲁岁月,从政失败 4、周游列国,仕途无果 5、晚年献身文献教学,整理典籍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孔子积累和总结了很多教学经验。他主张因材施教,根 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指导。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就 是说不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不要轻易告诉他现成的答案。他还提出了许多至 今仍有价值的教学箴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温习的重要性;“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思结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强调端正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主张不耻下问,善于向别人学习。
历史人物:孔子的思想与影响

历史人物:孔子的思想与影响1. 孔子的背景和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鲁国(现为中国山东省)一个贫寒的家庭,但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才华,在当时的社会中崭露头角。
2. 孔子的主要思想孔子提出了一套复杂而系统的哲学体系,被后世称为儒家思想。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核心思想:2.1 仁爱之道孔子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观念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仁”是最高道德准则,意味着同情、关爱、尊重和互助。
2.2 礼仪之道孔子注重礼仪和行为规范,认为通过遵循适当的礼节来规范社会关系可以维持社会秩序,并促进个人责任感和福祉。
2.3 教育之道孔子非常看重教育,他提倡“教学相长”的理念,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个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4 君子之道孔子强调领导者的责任和道德义务。
他主张君子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品德和才能来对社会施加正面影响。
3. 孔子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1 教育传承孔子创建了私塾,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成为后来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将孔子的思想传承下去。
3.2 统治理念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仪和贤能治国,对中国古代帝王统治与国家建构产生重要影响。
3.3 社会伦理观念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他提倡尊卑有序,以及关系稳定与互助合作等价值观念,在中国社会中树立起持久影响力。
3.4 文化传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对诗歌、哲学、文学、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总结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体系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至今仍然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主张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礼仪规范和教育理念,在人际关系、国家治理以及价值观念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且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人物系列讲座之一·至圣先师孔子亲爱的小朋友、大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孔子。
为什么选择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人物系列讲座的第一讲呢?我想,这主要是从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来讲。
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曾经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的确,要说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认为贡献最大的不是秦皇汉武、不是唐宗宋祖,更不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而是孔子。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划时代的伟大事件,他们的历史贡献因为距离今天太近,至少还不能和孔子相提并论。
2500多年来,孔子不仅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甚至影响到海外,影响到全球,现在全球有300多家孔子学院,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不过是活动在今天的山东、河南一带,如今孔子真正是走出国门,周游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这肯定是2500多年前的孔子所始料不及的。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
孔子学院设在91国共322所,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
不仅中国人,很多外国人也在研究孔子。
每一个人研究的角度不一样,认识的程度也必然不一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处高低各不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孔子,也只是我心中的孔子,与真实的孔子究竟有多少距离,请大家自己研究评判。
孔子标准像,是在原吴道子版孔子像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的孔子像,年龄60岁至70岁之间,比原来更加慈祥。
2009年9月23日举行的孔子标准像新闻发布会上,孔子像的主创人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胡希佳说:我们重点从形象定位和精神气质等方面作了修改完善,更注重体现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内涵,表现他的博大儒雅,孔子的这一标准像事件却引发了广泛争议。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大千说,之所以要推出这样一个定制征集活动,主要是考虑目前在国内有众多版本的孔子像,其中有的还神化或丑化了孔子。
他介绍说,在山东曲阜销售的旅游纪念品中,各种不同版本的孔子形象就达十几种。
丑版孔子丑版孔夫子长得很丑,有所谓“七漏”之说,就是唇露齿、眼露睛、鼻露孔等七种异相,综合起来,基本上类似于巴西队的罗纳尔迪尼奥,并且还是鸡胸驼背。
孔子的75世孙——孔祥林(孔子专家)对孔子的“旧貌”非常不满,认为是对先人的污辱。
1、孔子长得不好看(1)孔子的外号“长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大个子”据《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荀子》也记载说:“仲尼长”。
以汉尺计算,孔子身高应为221.7厘米,与姚明比肩毫无问题。
如果按照战国时期的鲁尺为20.5厘米计算,孔子身高也有196.8厘米。
而且据记载,孔子的父亲身长十尺,与太史公同时代的一位孔子后人同样是身高九尺有余,看来孔家的遗传基因还真算得上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论语》中记载孔子快步前进的时候,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这些都印证了孔子的确是个大高个儿。
(2)孔子的相貌有点丑有点怪据《庄子》的描述,孔子上身长下身短,有些驼背,而且耳朵向后。
这就不仅是难看,甚至有些畸形了。
当然,这个描述也不完全可信,至于说孔子上身长下身短,也许是因为孔子身材太高,为表示谦虚经常弓着腰的缘故。
据《荀子》的记载,孔子“面如蒙倛”,“蒙倛”即传说中打鬼的巫师,头戴面具,脸方而丑,发多而乱。
据《史记》的记载,孔子的头型居然是中间低、四周高,好像月球上的环形山。
如果这个记载属实的话,那么可能是小时候头骨发育不太好,长大也没长好。
总之,这些对孔子相貌的描述尽管不尽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的相貌绝对算不上英俊不凡。
2、孔子的童年不幸福孔子出生在鲁国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他出生时父亲年纪已经六十多了,3岁时父亲去世了,17岁时母亲也去世了。
孔子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只是爱模仿祭祀,摆上小盘小碗,学着行礼,这可能就是他最喜爱的游戏了。
因此,《史记》称孔子“贫且贱”。
长大了以后,曾经为当时的鲁国的贵族当管理仓库的小官(仓库保管员),管牲口的小官(弼马温)。
当孔子成名以后,有人就很奇怪孔子这样多才多艺,有人认为孔子是天才,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家里穷,所以这些事我都会做。
那些出生在高级贵族家庭的人,就不会有这么多技能了。
3、孔子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孔子的知识非常丰富,他整理古代的文化典籍,形成了《易》、《书》、《诗》、《礼》、《乐》、《春秋》,至西汉,《乐》经佚失,只有五经。
加上后来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五经”成为中国古代读书人必读的经典,必考的教材。
不仅仅是知识丰富,孔子还几乎是一个全才。
他教给学生的功课,可以分为六大类:礼、乐、射、御、书、数,合称为“六艺”。
史书记载,孔子身材高大,力大无穷,有力拓城关之能。
他射箭时“观者如堵墙”,可见孔子不仅不是文弱书生,简直就是有成为动作明星的潜质。
《论语》中有很多讨论音乐的内容,其中有讲到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这充分说明,孔子对音乐非常着迷,具有很强的欣赏能力。
4、孔子是好学生孔子在世的时候,就常常有人对他学问渊博、多才多艺发生疑惑,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未有丘之好学也”。
孔子自述学习状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非常讲究学习方法,其中最突出就是学思结合、不耻下问。
孔子经常教育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表彰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他自己则是不顾别人的嘲笑“入太庙,每事问”。
孔子还非常注意复习巩固,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非常注意向别人学习,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他最喜欢朋友来一起互相学习、切磋学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对交朋友也提出自己的原则:“无友不如己者”,“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5、孔子是个好老师孔子一生,除了他从政的几年以外,一直没有间断教育工作。
他教的学生,号称弟子三千,贤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为什么说孔子是个好教师呢?第一,他主张“有教无类”,开平民教育先河。
根据史书记载,学生的来源,在地域上,除齐、鲁两国外,还有楚、晋、秦、陈、吴等国。
学生的成分,绝大部分是处于下层的平民子弟,如颜回(家住陋巷,是一箪食一瓢饮的穷人)、子路(卞之野人)、仲弓(父为贱人)、曾参(穷居卫国)、闵子骞(平民)等。
这就是说,孔子所收的学生,是不分地域,不分贵贱,不分老少,兼容并蓄,条件只是交一块表示敬意的干肉(束修)就行了。
最大的学生,年龄只比他小6岁。
真可以称得上是“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孔子对学生都是充满爱心、尽心教育。
第二,他主张“因材施教”,没有统一教材,没有标准答案。
针对不同的学生,他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孔子把自己门下的学生分为四个科目: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各科的代表人物是: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孔子非常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据《列子·仲尼》和《说苑·杂言》记载,有一次弟子子夏陪着孔子说话。
闲谈之中,子夏就把平时的疑问说了出来。
他很认真地问孔子道:“夫子,您觉得颜回为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很不错啊,他在仁义的方面,比我还强呢!”子夏接着又问道:“那您看子贡怎么样呢?”“子贡嘛,口才很好,他的口才,我是赶不上的!”孔子回答说。
“那子路又怎么样呢?”子夏又问道。
孔子淡淡一笑,缓缓地说:“子路这人很勇敢啊,这方面我也不如他啊!”“那么,子张呢?”子夏问道。
孔子回答说:“子张在庄重的方面也是胜过我啊!”子夏更困惑了,很诚恳地对孔子说:“既然他们都超过了您,那怎么都来向您学习呢?”孔子解释说:“颜回是很讲仁义,但不太懂得变通;子贡呢,确实有很好的口才,可是往往又不够谦虚;子路的勇敢是没得说的,但他不懂得有时候需要退让;子张虽说很注意庄重,但是他有些孤僻,跟人合不来。
他们都各有自己的一些长处,但也有自己的短处啊!所以他们都愿意再学习学习,来提高自己。
”子夏豁然开朗。
(2)对于不同的学生,即使教同一内容,他也用不同的方法。
据《论语·先进》记载:孔子的两个弟子,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两个人在政治方面都颇有成就。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这意思是听到了好的事情就马上实行吗?孔子回答:“不行,有父兄在世,怎么听到了就马上实行呢!”意思是要考虑家庭情况,看父兄是否同意。
然而,当冉有去问这同一个问题时,孔子就很肯定地回答说:“听说了就要实行!”孔子截然相反的回答使得另一个弟子公西华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孔子。
孔子说:“求(冉有)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
”这是说,冉有比较懦弱,所以我就鼓励他,推他走快一点;而子路个性好胜,所以我就有意抑制他,让他缓和一些。
孔子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在回答问题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的。
第三,孔子强调实践教学,反对死读书。
孔子教育学生,绝不是要求学生背下来,考出来,而是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他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在他的学生中既有外交家、也有各级官员,甚至还有大商人。
他在周游列国的七八年间,带着学生一路考察国际形势,寻找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
空下来的时候,他会带着学生一起春游、游泳、唱歌、弹琴,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为什么先提孔子是个好学生,再讲孔子是个好老师呢?因为我觉得做个好老师,首先要做个好学生。
做了老师以后,绝不代表自己就不用做学生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才会不断地进步,才会有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教给学生。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勤学好问,“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只有自己做到了6、孔子是个幽默乐观的人有一次,孔子与门人相失于路上。
后来有人在东门找到孔子,说他的相貌,并说他像一条“丧家犬”。
孔子听见说:“别的我不知道。
至于像一条丧家狗,倒有点像。
”如孺悲欲见孔子,孔子假托病不见,或使门房告诉来客说不在家,这也就够了。
何以在孺悲犹在门口之时,故意“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这不是太恶作剧吗?这就是活泼泼的孔丘。
武城,是他的门人子游当城宰。
听见家家有念书弦诵的声音,夫子莞尔而笑说:“割鸡焉用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