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有趣又冷门的知识
冷门文学常识100条

冷门文学常识100条一、古代文学1. 捧心符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文具之一,用来托住书籍以保持手部稳定。
2.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长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
3.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4. 古代文人常用文房四宝写字,包括笔、墨、纸、砚。
5.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二、西方文学6.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7.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描写爱情和社会习俗的经典小说。
8. 《1984》是乔治·奥威尔的著名反乌托邦小说,描述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恐怖景象。
9.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梦想成为骑士的农民的故事。
10.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之一,描写了一个商人与犹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三、现代文学1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12.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
13. 《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以自传体形式描写了主人公的痛苦人生。
14.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被誉为南方文学的经典之作。
15. 《无声告白》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悬疑推理小说。
四、非虚构文学16.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是一部以婚姻为题材的小说。
17. 《红高粱家族》是中国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以家族的兴衰为线索,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
18. 《万历十五年》是中国作家黄仁宇的代表作,通过对明代历史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历史的一些规律。
19. 《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揭示人性黑暗面的悬疑小说。
20. 《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代表作,通过一个农民的生活经历,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残酷现实。
语文高考答题冷知识点

语文高考答题冷知识点语文高考作为中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考试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们通常都会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背诵和理解课本上,以期能够顺利应对各类试题。
然而,在备考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发现,一些考题涉及到一些冷知识点,而这些冷知识点却往往被我们忽略或者遗漏。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些语文高考答题冷知识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1. 古诗词中的常见字音古诗词是语文高考中的必考题型,在应对古诗词题型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字音比较奇特的字词,而这些字音也往往是考点所在。
例如,有些同学会将“潜伏”读成“qián fú”,而实际上,正确的字音是“qián fú”。
又如,“敖倩影重重”中的“敖”字,应当读作“áo”而非“āo”。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这类字音的学习和记忆,以避免在考试中出现错误。
2. 修辞手法的辨析修辞手法作为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往往会出现在阅读理解或古文阅读中。
其中,一些修辞手法的辨析常常会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准确性。
例如,许多同学容易将“夸张”与“夸示”混淆,在回答相应的题目时出现错误。
实际上,“夸示”是对事物本身的夸大,而“夸张”则是对言语的夸大。
因此,为了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我们要注意学习和记忆不同修辞手法的具体含义,从而能够准确答题。
3. 古代文人的别称和笔名在文学史上,有许多文人常常以自己的别称或者笔名来命名自己的作品。
这些别称或者笔名虽然并不影响我们对于作品内容的理解,但在理解作品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时,却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李白在作品中常常以“太白”自称,而唐婉儿则常常以“江洲司马青衫湿”自称。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了解并记忆这些别称或者笔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4.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典故古代诗词中常使用一些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典故通常是源自于历史或者文学作品,是对古代人物、事件或者传说的引用。
高中趣味语文冷门知识及答题技巧

高中趣味语文冷门知识及答题技巧高中趣味语文冷门知识“老伴”原来不是指配偶?“老伴”这个词起源于明朝。
明宪宗朱见深册立九岁的儿子朱祐樘为太子,派老太监覃吉当“保姆”。
覃吉为人很正派,忠于职守,太子非常尊敬他,称他为“老伴儿”。
后来传到民间,老年夫妻之间便互称“老伴儿”了。
“扯皮”原来是门儿手艺!“扯皮”是古代做鼓的一道工序,是门专业手艺。
鼓,在古代被视为神器,用途广泛。
旧时制鼓时,鼓结实与否在框上;鼓响不响在皮上。
意思是说,鼓要结实耐用,得有好的框架;要使鼓响,要用好的皮张。
“钉鼓皮”是制鼓的核心环节,钉皮时,先将泡软的皮张,紧紧蒙在框架上,再有徒弟负责用力下拽,以便师傅钉钉子。
此时,每钉一钉,师傅要喊一声“扯”,提醒扯紧皮张,增强张力。
如此下去,直到周边全部钉完为止。
因助手们扯的是皮,所以也称这道工序为“扯皮”钉钉子。
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推诿卸责的意思。
“倒霉”原来是风俗!“倒霉”原来是古代江南地区的一个风俗。
我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人们想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就是科举考试,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家长为了给他们打气助威,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称之为“楣”。
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
后来,这个词流传中逐渐讹传为“倒霉”,直到现在。
烂醉如泥”原来不是“泥”!在汉语中,人们经常用成语“烂醉如泥”来形容一个人由于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的样子。
许多人在读到、听到或用到这一成语时也往往会望文生义,以为该成语中所说的“泥”即是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那种由水和土混合而成的`泥,甚至许多词典中也都将其直接解释成“烂泥、稀泥”。
这种解释看似通顺合理,其实是不确切的。
这里的“泥”并非指泥土,而是传说中生活在海里的一种虫子,这种虫子没有骨头,离不开水,一到陆地上就会“失水而醉”,跟人醉倒的样子一样。
古代典籍中“醉如泥”这几个字非常常见,“泥”指的都是“泥虫”。
“河东狮吼”和“狮子”没关系?都说悍妇是“母老虎”,那为啥是“河东狮吼”,而不是“河东虎吼”“河东虎啸”呢。
2019语文高考重点知识归纳

2019年语文高考相关知识归纳一、诗歌鉴赏:(一)基础:1.诗歌标题:(1)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3)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4)揭示作品的线索;(5)表明诗歌的题材;(6)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2.意象:(1)渲染××气氛,营造××意境;(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寄寓了××感情3.意境: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4.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等。
5.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反语、反问、叠词、反复、列锦(即名词组合、意象叠加)等。
(2)表现手法:衬托(烘托、反衬)、对比、象征、渲染、赋(铺叙)比兴、用典、以小见大、抑扬结合(先抑后扬、先扬后抑)、虚实结合、对写法(即对面落笔)、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讽今,卒章显志等。
(3)抒情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景与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诗歌结尾)事与情(理)----即事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讽今、寓理于事物与情(理)----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物(4)描写方式:①正面描写(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肖像、神态]、细节;物---形、声、色、态、味)、侧面描写、正侧结合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③描写角度:感觉上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视听结合。
内容上分----形、声、色、态;绘声绘色、摹状观察角度上分----远近结合(由远到近、由近到远),高低结合(由高到低、由低到高),仰视、俯瞰等状态范围主次上分----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对比)(5)结构方式:总分、层进,开篇点题、伏笔、铺垫、呼应、过渡等(二)鉴赏诗歌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1)明确形象:思想性格特征(两字词或四字词)+人物身份(隐士、官员、文人、思妇、游子、征夫、农夫、渔夫等);(2)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3)概括形象的意义。
高考语文趣味知识点

高考语文趣味知识点在备战高考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外,了解一些趣味知识点也能够增加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有趣又有益的高考语文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成语趣闻1.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
当时有人拿着弓射酒杯,有人以为是射蛇,结果想象中的蛇影使人害怕,形成了“杯弓蛇影”的说法。
2.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中的《汉高祖本纪》。
刘邦在被赶出中山时,曾发誓要长期忍受苦难,以求重振汉室。
后来他果真克服了无数困难,建立了汉朝。
二、诗词趣事1.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有一句“送君游去尽余春”,这句词原本是“送君游去泛余春”,但当时的别人读错成了“尽余春”,辛弃疾看后觉得更好,于是就改成了现在的版本。
2.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一句“初闻徵雁,拂堤杨柳醉春烟”,读者仔细一看会发现,这句诗的语序是倒装的,本来应该是“初闻徵雁,春烟醉拂堤杨柳”,但为了表达春夜的宁静与温馨,杜甫故意颠倒了语序。
三、修辞手法趣谈1.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常用于比较和映射。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一般灿烂”,形象地描述了人的笑容的美好。
2. 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特征,常用于人物描写和物象形容。
比如“大雁临行时,犹豫着要不要告诉他们冷空气来了。
”四、名著趣闻1.《红楼梦》封建时代的长篇小说,作者为曹雪芹。
据说,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常在作案书桌上放一把青锁,为的是提醒自己要把《红楼梦》锁在心底,切勿泄露。
2.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曾被著名学者批评内容太过厚重。
为了怀柔这位学者,司马迁向学者请教了一些问题,并在书中称他为“陈龟”。
这样一来,学者就感到被尊重了,对《史记》也改变了看法。
五、文言文趣事1.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哲学名著,以寓言形式展开了对人生、自然、道德等问题的思考。
其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寓言,如“庄子梦为蝴蝶,蝶飞花间不知晓是蝴蝶,还是庄子在梦中。
高中语文搞笑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搞笑知识点汇总高中语文课程中,其实有很多知识点可以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记忆,下面就是一些搞笑的知识点汇总:1. 古文里的“神翻译”:-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现代语境下,这句话可以被幽默地解释为“苗条的美女,是男生的梦中情人”。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可以戏称为“桃子长得太美,连花都羡慕”。
2. 成语的另类解读:- “班门弄斧”:在现代,这可以被戏谑为“在专家面前炫耀自己的小技能”。
- “画蛇添足”:可以理解为“在完美的事情上多此一举”。
3. 诗词中的搞笑元素:-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可以幽默地想象成“黄河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4. 文言文的现代演绎:- “吾日三省吾身”:现代人可以戏谑地解读为“我每天三次自拍,检查自己的形象”。
5. 文学作品中的搞笑桥段:- 《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可以被想象成一个乡下老太太误闯时尚秀场的搞笑场景。
6. 现代文的幽默解读:- 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可以被解读为“自我安慰的最高境界”。
7. 古诗词的现代应用:-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在现代可以被幽默地用来问“月亮啥时候圆”。
8. 文学形象的现代联想:-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可以被想象成一个古代的“超级大脑”,擅长各种“黑科技”。
9. 文言文的搞笑对话:- 想象一下,如果古代的文人墨客用现代的网络语言聊天,会是怎样的情景。
10. 文学作品的搞笑改编:- 将《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想象成一支现代的旅行团队,一路上的奇遇和搞笑事件。
通过这些搞笑的知识点汇总,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严肃的文学和古文,也可以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记忆。
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乐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高考作文导写20个你不知道的语文冷知识

20个你不知道的语文冷知识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有很多有趣的典故和冷知识,以下是一些和语文学科相关的冷知识。
常识系列1. 李耳为什么叫老子不叫李子?第一种说法,李耳生下来就是白胡子白眉,所以叫老子。
显然这种说法不够真实。
第二种说法是,李耳本来就姓老,李姓源于老姓。
李姓图腾为老虎,在苦县又称“狸儿”。
所以又叫老子。
2. 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十二生肖在汉之前一千多年就出现了。
而猫是在汉代才进入中国的,所以没赶上好时候。
3. 百家姓为什么以“赵钱孙李”开头?《百家姓》是宋朝代一位吴越地区的儒家学者最先编辑的。
“赵”是当朝皇帝的姓氏;“钱”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李”是后唐皇帝李后主的姓氏。
4. 孺子牛从何而来?齐景公有一次庶子荼在一起嬉戏,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
儿子跌倒把他的牙齿拉折了。
齐景公临死前遗命立荼为国君。
景公死后,陈僖子要立公子阳生。
齐景公的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5. 为什么富家子弟叫纨绔子弟?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
所谓裳就是大裙子。
走路两腿易进风。
有钱人为保暖,两条小腿各套上长筒袜,这种袜子叫“绔”。
更有钱的人,用细滑的丝织品做袜子,就叫“纨”。
这也是“纨绔子弟”一词的由来。
6. 为什么有钱有势的女婿要叫金龟婿?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
鱼符材质“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
”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
能佩戴金龟(或金龟袋)均是亲王或三品以上官员。
后世遂以金龟婿代指身份高贵的女婿。
7. 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古代厕所建造在北面偏东的位置,厨房要建造在南面偏东。
去南方时,习惯说南下;去北方时,习惯说北上,所以说上厕所、下厨房。
8. “扯皮”原意是什么?扯皮”是古代做鼓的一道工序,是门专业手艺。
在钉鼓皮时需要将皮扯紧,故称扯皮。
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推诿卸责的意思。
高中语文搞笑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搞笑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学科。
它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但有时候也有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搞笑知识点。
通过对高中语文中的一些搞笑知识点进行总结,或许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学科。
第一章:搞笑的语文常识1. 词语的意思与音形有时不相符例如,“牛鼻子”其实是一种蔷薇科植物。
而“扇嘴巴”是指放屁。
2. 词义翻译的奇葩之处有时候,中文词语的翻译会让人啼笑皆非。
比如,“蜀犬吠日”是指无能的意思;“鸡飞狗跳”是指繁忙的意思。
3. 中国成语的奇怪之处有些成语的来源令人啼笑皆非。
比如说,“西方失意”就是指事情不利。
4. 文言文的笨拙有些古文看似沉稳,但其实有些故事背后很搞笑。
比如:“男儿何不帅”是指男子不打扮。
第二章:搞笑的古诗词1. 柴门杂诗“小失娇”、“大败娈”,这段对联就有点搞笑。
它实际上是出自宋代的《天泉山人诗集》。
2. 李白的醉态李白是中国最有名的酒仙,他的诗歌也流露出了他的醉态。
比如:“庐山谣”。
“庐山谣”中有一句“吾友屡神交,吾家隔秋水”,这表现出了李白的醉态。
3. 苏轼的幽默苏轼的诗歌自然也透露出了他的幽默感。
比如他的一首七言绝句:“巧插田中豆,朝来蓖秧歌”,这首诗中,他用了一个俏皮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了“一点春色”的情感。
第三章:搞笑的古代文学1. 《红楼梦》中的插科打诨《红楼梦》中的插科打诨是非常有趣的。
比如,“枫香泣”登场后,林黛玉的神似之处。
2. 《西游记》中的荒诞事件《西游记》中的一系列荒诞事件也是非常有趣的。
比如,唐僧是被石上研墨的猕猴伤到。
3. 辛弃疾的“臭气”辛弃疾《江城子》中有一个“病残皮包骨”词句,这是非常搞笑的一个形容词。
这也表现了他那种诙谐的性格。
第四章:搞笑的散文1. 鲁迅的讽刺意味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很多搞笑的元素。
比如他的《伪自由方向》中的描写非常幽默和讽刺。
还有他的《南京的老生》中,他对老生的讽刺也非常搞笑。
2. 老舍的风趣老舍先生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幽默的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语文有趣又冷门的知识
“老伴”原来不是指配偶?
“老伴”这个词起源于明朝。
明宪宗朱见深册立九岁的儿子朱祐樘为太子,派老太监覃吉当“保姆”。
覃吉为人很正派,忠于职守,太子非常尊敬他,称他为“老伴儿”。
后来传到民间,老年夫妻之间便互称“老伴儿”了。
“扯皮”原来是门儿手艺!
“扯皮”是古代做鼓的一道工序,是门专业手艺。
鼓,在古代被视为神器,用途广泛。
旧时制鼓时,鼓结实与否在框上;鼓响不响在皮上。
意思是说,鼓要结实耐用,得有好的框架;要使鼓响,要用好的皮张。
“钉鼓皮”是制鼓的核心环节,钉皮时,先将泡软的皮张,紧紧蒙在框架上,再有徒弟负责用力下拽,以便师傅钉钉子。
此时,每钉一钉,师傅要喊一声“扯”,提醒扯紧皮张,增强张力。
如此下去,直到周边全部钉完为止。
因助手们扯的是皮,所以也称这道工序为“扯皮”钉钉子。
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推诿卸责的意思。
“倒霉”原来是风俗!
“倒霉”原来是古代江南地区的一个风俗。
我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人们想出人头地的出路就是科举考试,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家长为了给他们打气助威,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称之为“楣”。
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
后来,这个词流传中逐渐讹传为“倒霉”,直到现在。
烂醉如泥”原来不是“泥”!
在汉语中,人们经常用成语“烂醉如泥”来形容一个人因为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的样子。
很多人在读到、听到或用到这个成语时也往往会望文生义,以为该成语中所说的“泥”即是指我们生活中常
见的那种由水和土混合而成的泥,甚至很多词典中也都将其直接解释成“烂泥、稀泥”。
这种解释看似通顺合理,其实是不确切的。
这里的“泥”并非指泥土,而是传说中生活在海里的一种虫子,这种虫子没有骨头,离不开水,一到陆地上就会“失水而醉”,跟人醉倒的样子一样。
古代典籍中“醉如泥”这几个字非常常见,“泥”指的都是“泥虫”。
“河东狮吼”和“狮子”没关系?
都说悍妇是“母老虎”,那为啥是“河东狮吼”,而不是“河东虎吼”“河东虎啸”呢。
原来“狮吼”根本不是狮子的叫声,“狮子吼”是佛教名词,指的是“如来正声”,比喻有威严有的意思。
“母老虎”一定是家里最有威严的人,所以就有了“河东狮吼”的说法,和“狮子”没有一毛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