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
翻译常犯错误

1 语言要精炼,简洁,句子要通顺“的”,”了”不要烂用,尤其是有很多”的”做修饰时对比: 留下如美丽的珍珠般的奇妙的液体的金属留下如美丽的珍珠般奇妙的液体金属18200:15:40,033 --> 00:15:43,501作为基金,牛顿赞助了吗?(看不懂)2 连词不要放在句末("和" "而且" "并非" )3 助词不要放在句首("的")4 错别字5 能用一个字表达不用两个字能用一个词表达不用一句话6 一句话不能拆开了翻译7 遇到从句,主从复合句要多看,多思考,弄清楚句子结构8 中文要符合中文用语习惯,该调整语序要调整语序比如not … until, if…,before…9 该用书面语的要用书面语17400:14:49,534 --> 00:14:53,300关于数学的发明也就是莱布尼茨叫的微积分(莱布尼茨所称的微积分)10 弄清楚指代关系That,which,it,where,what,why, when等11 注意被字句和把字句英文中常用被字句,中文常用把字句18100:15:35,868 --> 00:15:39,934在尼尔的庭院里,温的打图书馆正在被建造(尼尔的庭院里正在建造一所图书馆)12 前后人名要统一,名人的名字切勿译错,要用通常的译法13 注意用词,特别是近义词,形近词,一词多义,同义词勿重复使用比如完成和完毕,法律和规律13该补充时要做补充,该省略的要省略23100:19:23,234 --> 00:19:25,000可能所有的都很好解释了(要做补充)24400:20:13,601 --> 00:20:16,767因此他不能成为一个牧师24500:20:16,868 --> 00:20:20,334因此他不能成为大学校长14 人名的翻译要按通俗译法,切勿译成奇怪的看似不像名字的名字。
英汉翻译常见错误例析10

1、None is so deaf as those who won't hear.
2、Those apples are good and ripe.
3、He was strong in his time.
答案及解析如下
1、
误:没有⽐聋⼦更听不见的⼈了。
正:没有⽐不想听的⼈更聋的了。
析:won't =will not,表⽰不愿,不想要,含义个⼈的意志在内。
不能因该⽤can't。
2、
误:那些苹果品质优良并且成熟了。
正:那些苹果是很熟的了。
析:good and 作为副词讲,意思为 very ⾮常,thoroughly 完全地,同类的表达还有nice and(nicely),rare and(rarely),如:The car was going nice and fast. 汽车跑得相当之快。
3、
误:他⼀⽣都很强壮。
正:他年青时⾝体很强壮/健康。
析:in one's time/days 意思为 when he was young/at his best,相反的说法为 at one's age(年⽼时)。
英汉翻译常见错误

staff only:宾客止步
• Passenger Entrance 进站口
• Exit 出口
• Parking 停车处
• Man’s toilet “男厕所”译成MEN‘S ROOM即可,” TOILET“是指那种没 有水冲、没有独立 蹲位的茅厕,是个 连外国人都很少使 用的词,“使用在 公用牌子上,实在 不雅”! Restroom 厕所
Thank you!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mistakes
英汉翻译常见错误
“Public” or “male”?
business service 对公业务
警 jing
小心地滑:Carefully slide
小心地在地上滑?! • BE CAREFUL • BE CAREFUL OF THE WAY
restroom厕所1112translateservererror服务器错误13farewellmyconcubine再见了我的小老婆14steelmeetsfire刚遇上了火15时间的灰烬16唐伯虎点秋香vsflirtingscholar正在调情的学者17threekingdoms三个王国的罗曼史18wetpaint油漆未干10danger危险parking禁止停车19thankyou
• 《唐伯虎点秋香》 vs • flirting scholar • 正在调情的学者
• 《三国演义》vs • 《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s》 • 三个王国的罗曼史
• • • • • • • • • • • • • • • •
1. Entrance入口 入口 2. Exit出口 出口 3. Shut此路不通 此路不通 4. Open营业 营业 5. Pause暂停 暂停 6. Stop关闭 关闭 7. Closed下班 下班 8. Menu菜单 菜单 9. Wet Paint油漆未干 油漆未干 10. Danger危险 危险 11. No Smoking禁止吸烟 禁止吸烟 12. No Photos请勿拍照 请勿拍照 13. No Visitors游人止步 游人止步 14. No Entry禁止通行 禁止通行 15. No Admittance闲人免进 闲人免进 16. No Parking禁止停车 禁止停车
翻译错误分析总结

翻译错误分析总结在跨语言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翻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这些错误不仅可能影响信息的准确传递,还可能导致误解甚至严重的后果。
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减少错误的发生,对翻译错误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一、词汇层面的翻译错误1、词汇误译词汇误译是翻译中较为常见的错误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对源语词汇的理解不准确,或者对目标语中对应词汇的用法不熟悉。
例如,将“apple of love”直译为“爱的苹果”,而正确的译法应该是“西红柿”。
再比如,“pull one's leg”被误译为“拉某人的腿”,实际意思是“开玩笑”。
2、一词多义导致的错误很多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如果不根据具体语境进行选择,就容易出现错误。
例如,“address”这个词,有“地址”“演讲”“处理”等意思。
如果在“Please address the problem as soon as possible”这句话中,将“address”理解为“地址”,就会造成翻译错误。
3、词汇搭配不当词汇的搭配在不同语言中往往存在差异。
如果按照源语的搭配习惯直接翻译,可能会不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比如,“heavy rain”可以说成“大雨”,但“heavy traffic”不能说成“重交通”,而应是“交通拥堵”。
二、语法层面的翻译错误1、时态错误时态在句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达着动作发生的时间。
如果在翻译时忽略了时态的变化,就会导致信息传达不准确。
例如,“I have eaten breakfast”被翻译成“我吃早餐。
”,没有体现出“已经”的意思。
2、语态错误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使用在不同语言中也有一定的规则。
错误地使用语态会使句子逻辑混乱。
比如,“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om”如果翻译成“窗户被汤姆打破。
”,就显得比较生硬,更通顺的译法可以是“窗户是被汤姆打破的。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翻译错误分析总结

翻译错误分析总结在跨语言交流中,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翻译错误时有发生,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信息传达不准确,甚至产生误解。
本文将对常见的翻译错误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一、词汇层面的翻译错误1、词义选择错误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单词可能有多种含义。
如果译者没有准确理解原文的语境,就可能选择错误的词义。
例如,“address”这个单词,常见的词义有“地址”“演讲”“处理”等。
如果在“He addressed the problem effectively”这句话中,将“address”翻译成“地址”,就完全误解了原文的意思。
2、词汇搭配不当词汇的搭配在不同语言中往往存在差异。
例如,“heavy rain”(大雨)在英语中是正确的搭配,但如果直译成“big rain”就是错误的。
同样,“make a decision”(做决定)是常见的搭配,而“do a decision”则是错误的。
3、生僻词或专业术语翻译错误某些领域存在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生僻词,如果译者对相关领域不熟悉,就容易翻译错误。
比如,在医学领域,“cardiomyopathy”(心肌病)如果被错误地翻译成“心脏肌肉病”,就会显得不专业。
二、语法层面的翻译错误1、时态和语态错误英语和汉语在时态和语态的表达上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The book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如果翻译成“这本书翻译了很多语言。
”就没有体现出现在完成时和被动语态。
2、句子结构错误英语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常常包含从句、短语等。
如果译者没有理清句子的结构,就可能导致翻译错误。
比如,“The man who is standing over there is my teacher”如果翻译成“那个男人谁站在那里是我的老师。
”就完全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3、词性错误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词性使用不当的情况。
历年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

历年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英语翻译典型错误

英语翻译中12个典型的中国式错 误
5. 我没有英文名。 误:I haven't English name. 正:I don't have an English name. 提示:许多人讲英语犯这样的错误,从语法角度来 分析,可能是语法功底欠缺,因为have在这里是实 义动词,而并不是助动词。所以,这句话由肯定句 变成否定句要加助动词。例如:我没有钱;I don't have any money.
英语翻译中12个典型的中国式错 误
3. 用英语怎么说? 误:How to say? 正: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提示:How to say是在中国最为泛滥成灾的中国式 英语之一,这绝不是地道的英语说法。同样的句子 有:How do you spell that please?(请问这个词如 何拼写?)How do you pronounce this word? (请问 这个单词怎么读?)
英语翻译中12个典型的中国式错 误
12. ——这个春节你回家吗?——是的,我回去。 --Will you be going back hom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误:--Of course! 正:--Sure. / Certainly。 提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of course的频率要比中国的学生低得多, 只有在回答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时才说of course。因为of course后面隐 含的一句话是“我当然知道啦!难道我是一个傻瓜吗?”因此,of course带有挑衅的意味。在交谈时,用sure或certainly效果会好得多。 同时,of course not也具挑衅的意味。正常情况下语气温和的说法是 certainly no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历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误译: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分析与对策: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
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误区四:漏译省略成分【例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误译: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正译:(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分析与对策:句中漏译了省略主语狐狸。
原文中虽然省略了主语,但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
这也是考试中的一点要求。
另外,有些通过直译无法使文意贯通的地方,如满纸都是,也应适当增词,即加上使文句连贯的词语。
考生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
这种毛病轻则影响到考生对个别词的判断和翻译,重则影响到考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考生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误区五:语言不合规范【例5】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
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
世祖闻之,眼冒金星,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正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
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分析与对策: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
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
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眼冒金星显然是口语化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严格遵守对译的方法,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文言词,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夹杂。
对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方言、俚语、口语词等。
误区六:不辨感情色彩【例6】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分析与对策: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
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之义。
考生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
比如例句中,考生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
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对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词、有疑义的词,应该瞻前顾后,核实自己的初始判断是否正确。
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后文有忘寝与食一句,对此句不难理解为废寝忘食之意;并且这句和上句是并列关系而非折关系,故此耽玩一词应与废寝忘食的感情色彩相通,应译为正面的意思沉醉。
考生如果能够判断出夹击的关键而又是少量的信息,可以保证题目完全做对。
误区七:误译语法关系误译语法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单句语法关系的误译,一种是对复句语法关系的误译。
(一)单句【例7】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误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利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正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分析与对策:终身不用是个短小的单句,它的主语杜甫承前省略了。
根据语境,是叙写杜甫空怀壮志而终身不被朝廷重用,身处困境的情状,而这种意思却是靠终身不用这个不用被动词的被动句表达的,考生并没有把这层被动关系译出来。
考生犯这个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好被动句这一特殊句式。
除了这种靠语意的分析才能把握的被动句外,文言文中很多被动句是有标志的。
如于受……于……式,为为……所……式,见见……于……式等,翻译时,都要译为被动关系。
文言文翻译题常将文言特殊句式作为考查点,备考时要注意陈述句(语气词者、也表判断,副词乃皆则表判断)、倒装句(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等特殊句式的外在特征;解题时,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对特殊句式进行合理换,准确翻译。
(二)复句【例8】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误译: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后来,因为河水高涨船体上浮,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正译: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分析与对策:整个语句是一个顺承关系的复句,而以巨舟乘涨中的以字,是表示凭借的介词,应译为利用。
考生误认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为因为,将整个语句的结构关系误译为因果关系。
考生对复句结构关系的把握,必须以句意为基础,假设因果折条件等关系,都是根据句意自然生成的,不可强加或误译。
而检验自己是否强加了关联词,也必须看你加的关联词在句意的表达上,是否合理。
误区八:不懂文言修辞【例9】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误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确实要取代它。
你们即使点燃了自己,也没有日月一样的光明!正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
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太阳月亮(一样的大明朝)争夺光明吗!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爝(ju),意为小火火把,馀烬,意为残灰,根据文中人物关系,这里比喻元朝残将脱脱;而日月则比喻明朝。
考生从实的角度理解,没有译出比喻意义。
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积累古文修辞知识,留心古文修辞现象。
如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孟子·公孙丑》)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辞。
全句译为: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
二是结合语境,把握好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确认修辞现象,恰当翻译。
考生如果能够判断出夹击的关键而又是少量的信息,可以保证题目完全做对。
误区九:不懂古代文化常识【例10】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也?(司马迁《鸿门宴》)误译:项王握住剑把站起来,大声问:来客是什么人?正译:项王握着剑把直起腰来,问道:来客是干什么的?分析与对策:古人席地而坐,而两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坐在脚后跟上。
如果臀部抬起,上身挺直,这就叫跽。
项王本坐着,突然见樊哙闯进来,于是警惕起来,握住剑,挺直腰准备站起来,以防不测。
在这里,只能解释为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高考复习中,考生要留意此类古代文化常识,在教材复习和传记类文章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与古代官职(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除,拜官授职。
擢,提升官职)、地理(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以东。
朔漠,北方的沙漠)、习俗(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涉及文化常识的译文,可从两个方面检查:一是看自己的翻译是否合乎古代社会的环境;二是看译文是否适合语境,是否合乎情理。
误区十:误译原句语气【例11】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误译: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没有谁能行。
正译: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分析与对策:译文处理为一种陈述语气,尽管从意思上来看是对的,但它改变了原文的语气,仍然不够准确,违背了文言文翻译忠实原文的原则,会被酌情扣分。
从语境来看,这段话表现了孟子拯救天下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自信心,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以名世者自许,舍我其谁也,是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语气应处理为……呢?。
考生误译原句的语气,一是因为对文意(人物思想、情感)理解不透彻,二是对句子的语气不够重视。
文言文句子的语气,与现代汉语没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
我们看句子的语气,要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标点符号,如问号,则处理为疑问语气;二是根据文意,在人物对话中,要留意说话人的心理、个性,以及表达目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