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语故事》有感
《成语故事》读书心得感悟(精选10篇)

《成语故事》读书心得感悟(精选10篇)《成语故事》读书心得感悟篇1在我而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两本成语故事,一本是《中国孩子最想看的成语故事》,另一本是《课外必读成语故事》。
这两本成语故事,有的是真实的故事,有的是寓言故事。
我看了都非常喜欢。
狐假虎威,百兽之王的老虎被狡猾的狐狸骗了,它不知道狐狸借着它的利害,使小动物见着老虎就跑掉了,老虎也就相信它是神的使者了。
成语“狐假虎威”指的是借着别人的权威势力来欺压别人,也指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
守株待兔,春秋时代宋国有个农夫,他家田地的地头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突然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跑得很快没注意大树,一不小心撞上了,把脖子折断了死了,农夫捡起兔子,捡了大便宜,可以美餐一顿。
他想到,没准兔子还会撞树死,于是他每天在地里守着,什么事多不干,等到野草长得比庄稼还高了,也没看到兔子的影子。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不胸怀坦荡、具有远见之人,曾有人推荐他去当官,他没去,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他与小时候朋友刘琨住在一起,听到鸡叫,他们就起来练剑,之后他们每天早上很早起来就练武,他们成为能武能文的全才。
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大将军,刘琨做了都督,他们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文才武略。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总之,看了成语故事,我不能做狐假虎威骗人之事,也不能守株待兔,抱着侥幸心理做事。
而应该要像祖逖和刘琨一样闻鸡起舞,勤学勤练,大公无私做事。
《成语故事》读书心得感悟篇2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如果把人类的语言比作浩瀚的大海,那么成语就是一枚小小的海螺,它承载着大海的呼吸、大海的欢笑、大海的哭泣以及大海所有的喜怒哀乐。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成语故事是凿壁偷光,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匡衡的人,非常爱读书。
可是他的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晚上没有东西照明,他就没办法在夜里读书了。
读《成语故事》有感(精选13篇)

读《成语故事》有感读《成语故事》有感(精选13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成语故事》有感(精选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成语故事》有感1这几天我在读《成语故事》这本书,读着读着,不知不觉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又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有巧夺天工的神话故事;富含真理的寓言故事。
这是一本蕴含了许多成语的﹑充满知识的书。
这里面有大义灭亲﹑画饼充饥﹑井底之蛙﹑黔驴技穷﹑卧薪尝胆等等。
我最喜欢其中的卧薪尝胆因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先苦后甜。
这个故事讲得是吴越两国在春秋末期为争取天下霸权,在夫椒激战,越军大败,越王勾践被俘,吴王夫差认为要完成霸业,必须要宽宏大量。
就没杀越王勾践。
没想到几十年后,越往东山再起,逼死了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后来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越王勾践是多么忍辱负重、老谋深算的一个人啊!勾践为了打败吴王夫差,睡在柴草当中,吃粗茶淡饭;为了打败吴王夫差吃饭睡觉都要舔尝苦胆;为了打败吴王夫差和战士们同睡同起;为了打败吴王,他放下身段,不耻下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
越王勾践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做人要忍辱负重、不耻下问。
读完了整本书,这本书启示了我:人生就像大海,困难、挫折与艰辛,不过是海岸上泛起的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读《成语故事》有感2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我把《成语故事》读完了。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滥竽充数》的故事。
故事主要讲,古代有一种乐器叫竽,吹起来十分动听,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便下令邀请三百人来为自己演奏,并且有很高的工资。
一个叫南郭先生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
但他根本不会吹,只能跟着别人装着会吹竽。
后来,齐宣王去世了,齐泯王继位,不过他爱听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便悄悄的溜走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想起了在学英语是发生的故事。
那天,妈妈一如既往地把我送去学英语。
《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14篇)

《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14篇)《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14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故事》读后感1我囫囵吞枣的看完了一本《成语故事》,通过简单的阅读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成语,成语言简意赅,深刻隽永。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大事理,学习知识。
凿壁偷光说的是汉代学者匡衡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的故事。
囊莹映雪讲的是晋代有个叫车胤和孙康的人,因家境贫穷没有灯,把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用其发出光束当灯来读书。
水滴石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水滴不止,必能将厚厚的石板滴穿。
与之相同的还有一个叫锲而不舍的成语,这个成语出自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苟子的《劝学》一文,其中一段写道:“如果只刻一下就放弃了不再刻,那就算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段,但是如果不听地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可以把它们刻穿。
”所以要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来学习。
这样就一定能成功。
这些成语故事只是浩瀚的成语海洋中的几朵奇葩。
通过阅读,让我感悟到学习和读书的重要性。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而学习和读书同时也是件很刻苦的事。
自古瓜儿苦后甜。
我们从中就应抓紧点点滴滴的时间来学习,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在学校上要灵活运用,不能按图索骥,更不能东施效颦,学会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这些古人是我学习的榜样,只要锲而不舍,不畏艰难,才会有辉煌的明天。
《成语故事》读后感2在《成语故事》这本书中,我看到画蛇添足的那一页,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我胸有成足的来到爸爸的面前,将画蛇添足的意思和由来都讲给爸爸听了,爸爸听了以后,竖起大拇指夸我懂的多。
就这样,我迷上了成语故事,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把《成语故事》这本书拿出来看,后来,我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的意思和由来。
《成语故事》读后感(合集15篇)_1

《成语故事》读后感(合集15篇)《成语故事》读后感1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还有书里,经常会出现四字成语,有的我能看懂,可是有些就一知半解了。
有一次和爸爸妈妈玩“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还闹过笑话呢。
爸爸出的题目是:亡羊补牢,妈妈给我一遍比划一遍说:“这个词是四个字啊,有个羊圈破了一个窟窿,羊跑了怎样怎样”。
我张口就说:“破洞羊丢!”爸爸妈妈乐得都直不起腰来了,为了给我答疑解惑,爸爸送给我一本书《成语故事》。
我翻开第一页就被精美的插图和有意思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
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亡羊补牢”的意思: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还有“愚公移山”这个成语对我很受用,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在学习和生活上也是如此,遇到难题解不开,不能绕过去不管它,这样的话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无法解决,要迎头赶上去不屈不挠,正所谓“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要做困难面前的强者,勇往直前。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从中汲取无限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更加强大,为以后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语故事》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读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边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说:“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说道。
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读成语故事有感400字7篇

读成语故事有感400字7篇看完《成语故事》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许多成语,比如说八仙过海、不学无术、打草惊蛇、狐假虎威等等。
我不但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还了解它们的由来。
但妈妈说光这样还不够,要学会运用到文章里去,这样才能使文章更加生动。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故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故事读后感1《成语故事》是我们小学六年级时学校的一本课外书,虽是本课外书,但绝不比语文教科书逊色,内容不仅十分有趣,而且能学到许多成语。
在这本书中,每个成语都有一个小故事,并且其语言十分通俗易懂。
不像《成语字典》里那样深奥,让人摸不着头绪。
就拿“老马识途”来说吧!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天渐渐地暗下来了,刺骨的寒风吹得士兵们瑟瑟发抖,像点火取暖,可是带去的火种,早已被风吹灭了。
好不容易把队伍聚拢在一起,挨到天亮,查看人马,已零散不全了,而且,个个士气沮丧,情绪低落。
管仲觉得在这样下去,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急忙传令,赶紧寻找出路,可是走来走去,总是走不出迷路,大家都慌张恐惧到了极点”这短短的一段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齐军的处地,几乎陷入了绝境中。
还有,在“自食其果”中:“这是丘浚手里正好拿着一根拐杖,一气之下,就在和尚头上重重地敲打了几下,说道:‘照你这么说,打你就是爱你,不打你倒是不爱你了,所以我只好打你了,请你原谅吧!’”这段话中的每一个字都充分体现出了那和尚的自作自受。
再来便是故事下方的出处和释义了。
有些类似于词典中的出处,是古文,如果你对古文兴趣的话,可以多留意一下这部分。
释义则是整个故事的精华,也就是成语的意思。
这一处的内容十分容易让人读懂,并且捉住了整个成语的中心思想。
不至于跟字典似的,让人不愿意看,即使看了也不一定完全明白。
总而言之,《成语故事》是小学生学习和记成语的好帮手,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是一本书了,它是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位亲密战友,若是没了它,学习成语便成了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13篇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13篇成语故事的读后感篇1暑假里,母亲给我准备了一些趣味故事书,这几天我看了一本《300个经典成语故事》,这里面讲述了许多有趣的成语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叫《拔苗助长》。
于是我把这个故事说给了母亲听。
故事说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农夫在田里种了一些禾苗,他每天都要到田里观察禾苗的生长情况,可是好多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他很着急,心想:照这么下去,我猴年马月才能吃到从地里长出的粮食呢,不行,我得帮它们快快长大才是。
接下来几天他都焦急地在田边转来转去,有一天他忽然灵机一动,他想要是我把禾苗往上拉,不就长高了一大截吗?于是他就把田里所有的禾苗都往上拉了一大截,从早晨忙到下午,累得筋疲力尽。
回到家里,他还得意洋洋地告诉家人说自己是多么地聪明,他的家人非常奇怪,第二天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死了。
我告诉母亲,农夫急于求成,让禾苗违反成长的发展规律,只能事与愿违了。
母亲听了后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好,不过,我觉得你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也有拔苗助长的`行为。
”我辩解说:“哪里有啊?”母亲笑笑说:“你可以好好想想,有的话要改正。
”晚上我仔细想了想,我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早点把课文背完,早点完成作业,只想着速度越快越好,好早点和小朋友一起玩,从没想着课文内容有没有记住,作业完成地对不对,我这么急于求成,不也就是母亲所说的“拔苗助长”吗?成语故事的读后感篇2这个学期我阅读了一本书《成语故事》,当我拿起这本的时候,会不假思索的回答说:“成语就是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的确,我们说知道的很多成语都是由是个汉字组成的词语。
可是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才了解到成语不仅仅是四字的,还有三字的',五字的——还知道了成语是怎样来的,并且知道了很多成语故事。
成语的来源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成语来自语历史故事,即把历史上的某一历史时间概括为成语,如“一衣带水”、“完璧归赵”;有些成语是根据古人的故事概括而成的,如“卧薪尝胆”、“孟母三迁”;有些成语是来自古代寓言故事,如“邯郸学步”、“对牛弹琴”;有些成语成语来自古代历史著作,如,“图穷匕见”、“负荆请罪”。
成语故事心得体会(精选13篇)

成语故事心得体会(精选13篇)成语故事心得体会(精选13篇)心中有不少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语故事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语故事心得体会1最近大家读书了吗?我可是没有偷懒,我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
这本书里讲的都是古代发生的一些故事,在故事中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成语,还帮我们懂得更多的道理,学到更多的知识,书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我觉得最有趣的故事是班门弄斧,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吧!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个巧匠,姓公输名般,世称“鲁班”。
鲁班发明很多东西,像钩拒、攻城使的云梯等等,连鲁班自己的家也是自己设计出来的。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小木匠拿着一把小斧子从鲁班家的门前路过,对门前的老人们说:“别看我这把斧子不起眼,但是,无论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子这么一敲,就能敲出非常好看的花型!”老人们根本不相信,觉得他太能吹牛。
回答道:“就凭你这一个人,恐怕不行吧?”“有什么不可以的,我可是鲁班的徒弟呢!”老人们哈哈大笑,笑眯眯地说:“这就是鲁班的家呀!”小木匠听了,红着脸惭愧的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生活中我要做个谦虚的孩子,有不懂的问题就要向别人虚心请教,不要不懂装懂,大家也不要像书中的小木匠那样呀!成语故事心得体会2在我的小书桌上一直摆放着一本厚厚的《成语故事》,经过这一个暑假的阅读,我受益匪浅。
《成语故事》是中国的古典名著之一,它里面装着成千上万的精选成语,而且每一个成语之后,都有一个介绍成语意思的趣味故事,这些故事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明白成语意思,也能让我更熟练地运用成语。
成语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它在古代战国时期时就被人们所应用,直到今天,它还是流传不息。
不少人在里或是说话时都喜欢用上一些成语。
成语为什么经过这上千年也没有被时代淘汰呢?因为成语可以使一大串字词的意思缩成几个简简单单的字,浓缩就是精华。
阅读《成语故事》有感

阅读《成语故事》有感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阅读《成语故事》有感(共含16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阅读《成语故事》有感阅读《成语故事》有感成语,可谓是中华汉字的`精华,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悬梁刺股”、囊银映火”告诉我要勤奋学习,不能“玩物丧志”“不学无术”;做事不能“急功近利”,应该“循序渐进”;和朋友要“同甘共苦”“风雨共舟”;对待别人要“与人和善”,不能“心怀叵测”。
我感谢《成语故事》教给我这么多到道理!四年级:夏雪儿篇2:阅读《成语故事》有感作文300字阅读《成语故事》有感作文300字成语,可谓是中华汉字的'精华,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悬梁刺股”、囊银映火”告诉我要勤奋学习,不能“玩物丧志”“不学无术”;做事不能“急功近利”,应该“循序渐进”;和朋友要“同甘共苦”“风雨共舟”;对待别人要“与人和善”,不能“心怀叵测”。
我感谢《成语故事》教给我这么多到道理!篇3:阅读成语故事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当了省郎的官,因官运不怎么亨通,不管做甚么事情,往往都不如他的心意,所以时时出去,想藉游玩散散心。
有一天,他到了京国寺,游倦了,就寄宿在寺里。
晚上做了一个梦;他梦中走到一处岩石下,碰到一位老和尚;在老和尚的面前,有一个极小香炉,炉檀香烟袅袅上升。
老和尚对省官说道:“这小香炉中的香烟还是你许愿时留存下来的,现在你已做了三世人了。
你一世你是唐玄宗时代的剑南安抚巡官;第二世你是宪宗时候的西蜀书记,第三世就是现在的省郎官。
”他听了老和尚这番话,恍然有点觉悟,彷佛记忆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于是,再也不愿意在宦海里浮沈,对人生似乎恍然彻悟。
王中的诗句,也有“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的感叹语。
现在上了年纪的人,事业上要是没有成就的话,通常都是拿一事无成来感叹。
有时年纪不大的人,你问他事业做得怎样,他也会说“一事无成”呀!篇4:读《成语故事》有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精神上的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成语故事》有感
这几天我在读《成语故事》这本书,读着读着,不知不觉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又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有巧夺天工的神话故事;富含真理的寓言故事。
这是一本蕴含了许多成语的﹑充满知识的书。
这里面有大义灭亲﹑画饼充饥﹑井底之蛙﹑黔驴技穷﹑卧薪尝胆等等。
我最喜欢其中的卧薪尝胆因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先苦后甜。
这个故事讲得是吴越两国在春秋末期为争取天下霸权,在夫椒激战,越军大败,越王勾践被俘,吴王夫差认为要完成霸业,必须要宽宏大量。
就没杀越王勾践。
没想到几十年后,越往东山再起,逼死了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后来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越王勾践是多么忍辱负重、老谋深算的一个人啊!勾践为了打败吴王夫差,睡在柴草当中,吃粗茶淡饭;为了打败吴王夫差吃饭睡觉都要舔尝苦胆;为了打败吴王夫差和战士们同睡同起;为了打败吴王,他放下身段,不耻下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
越王勾践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做人要忍辱负重、不耻下问。
读完了整本书,这本书启示了我:人生就像大海,困难、挫折与艰辛,不过是海岸上泛起的一朵朵小小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