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随堂演练答案——接受修订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北必修四:随堂演练10-5(含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北必修四:随堂演练10-5(含答案)

随堂演练及时体验巩固提升Ⅰ.单句语法填空(不多于3个单词)1.Go on ________ (do) the other exercise after you have finished this one.答案与解析to do go on的后面用不定式表示“继续做另外一件事情”。

2.She pretended ________ (not see) me when I passed by.答案与解析not to see pretend的后面要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

本空的不定式用否定形式,其否定形式则是在不定式符号to的前面加not。

3.She reached the top of the hill and stopped ________ (rest) on a big rock by the side of the path.答案与解析to rest stop后接不定式,表示停下来去做另外一件事。

stop to rest表示“停下来休息”。

4.John was made ________ (wash) the truck for a week as a punishment.答案与解析to wash make用于被动语态时,其后通常用带to 的不定式做其主语补足语。

5.I saw him ________ (enter) the classroom just now, but I can't find him here. It's strange.答案与解析enter动词see的宾语补足语通常用省略了to的动词不定式,即see sb. do sth.表示宾语发出的动作,而且表示动作的整个过程。

6.My friend ran all the way ________ (catch) up with his classmates.答案与解析to catch不定式常在句中做目的状语。

7.Don't let your pet dog ________ (bark) at deep night.答案与解析bark本题中的动词let的宾语补足语要用不带to 的不定式。

大学生安全教育-本科版第四章习题答案

大学生安全教育-本科版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文内讨论题你有过被抢劫的经历吗?你是如何应对的?为了安全起见,先把被抢物品交给歹徒,不做强性抵抗,记住歹徒相貌特征及其他特征,寻找机会逃跑。

在到达安全地带后,打电话报警,跟警务人员冷静、详细叙述被抢情况及犯罪分子的特征。

课后习题1.大学盗窃案件有哪些特点?大学生要如何预防盗窃?高校盗窃案的特点(1)盗窃目标的准确性盗窃目标的准确性是指大学盗窃的成功率比较高,窃贼得手的机会较大。

大学人员出入频繁,宽松的门卫管理制度使不法之徒可以轻松地出入校园。

作案者往往对盗窃环境比较熟悉,对学生的作息规律把握得很好,致使作案屡屡得手。

大学中很多盗窃案件都属于内盗性质,作案者甚至就是本班、本宿舍的同学。

(2)作案时间的规律性作案时间的规律性是指大学盗窃案件的发生时间相对比较集中。

高校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活动和生活规律,这些规律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行为人某种行为的具体实施。

一般来说,作案分子主要选择以下时间:师生员工上班、上课、晚自修时间;校内举办各种大型活动期间;新生入学期间;期末复习考试期间。

(3)作案手段的多样性作案分子在校园内作案通常采用事先侦察、顺手牵羊、推销作案、撬锁入室等手段。

(4)技术上的智能性技术上的智能性是指大学生盗窃案件的行窃手段高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

大学盗窃的作案主体多是高学历、高智商的人,甚至有的本身就是大学生。

这类盗窃分子在作案前一般都经过周密的策划和精心的准备,以选择适当的犯罪时机。

(5)作案上的连续性作案分子第一次作案成功后,“首战告捷”往往会使其产生侥幸心理,加之报案的滞后和破案的延迟,作案分子极易屡屡作案而形成一定的连续性破坏。

(6)内外勾结内外结伙盗窃,就是校内居住人员勾结校外人员在校园里盗窃。

作案主体主要是家属子弟与社会无业人员。

他们往往利用熟悉校园环境和住户情况的便利条件进行盗窃。

防盗策略(1)宿舍内的防盗策略不要随手将手机、钱包、数码相机等贵重且容易拿走的物品放在桌面上或床上,尽量放在比较隐蔽的地方,或者锁在抽屉里。

第四章元素周期律(4微专题)教师版

第四章元素周期律(4微专题)教师版

微专题1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金属性是指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失电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判断其强弱:(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判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碱性越强,则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判断:(1)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越易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随堂演练】1.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关于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铍的金属性比镁强B.氯化镁的氧化性比氯化铍强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D.单质铍易和冷水反应产生氢气【答案】C【解析】Be位于第ⅡA族,金属性Be、Mg、Ca依次增强,A、B错,C正确;镁与冷水很难反应,Be与冷水更难反应,D错。

2.(2019·郑州高一期末)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氢气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氢气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答案】D【解析】选项A中只指出A、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而没有指明它们的电子层数的多少,因而不能确定A、B金属的活泼性强弱,如Li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a的少,但不如Ca活泼,A项错误;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强弱不能只根据电子层数的多少,如Na的电子层数比Cu的少,但Na比Cu活泼,B项错误;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只能说明1 mol A失去电子数比1 mol B多,而金属的活泼性强弱与原子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C项错误;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说明A易失去电子,则A 金属的活泼性肯定比B金属的活泼性强,D项正确。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生物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四章第3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生物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四章第3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答案

[随堂检测] 1.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取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B.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C.细胞中能量的多少D.细胞膜上某载体的数量解析:选A。

甘油属于脂溶性物质,以自由集中方式通过细胞膜。

自由集中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与膜两侧浓度梯度有关。

浓度梯度越大,甘油通过膜的速率越快,数量越多。

2.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蛋白的是()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B.氧气进入肺泡C.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D.K+被吸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解析:选D。

自由集中不需要载体蛋白,如水分子、氧气、二氧化碳进入细胞;K+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

3.(2022·泰州高一检测)下图表示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黑点代表物质分子,圆圈代表载体,多角形表示能量,则①②③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A.自由集中、主动运输、帮忙集中B.帮忙集中、主动运输、自由集中C.主动运输、帮忙集中、自由集中D.帮忙集中、自由集中、主动运输解析:选A。

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为自由集中;②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为主动运输;③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为帮忙集中。

4.如图表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P可能是氧气B.物质Q肯定是水分子C.物质P和Q出细胞都需要载体D.物质P和Q出细胞未必都消耗能量解析:选D。

物质P从细胞内低浓度向细胞外高浓度运输,为主动运输,不是氧气的自由集中,A错。

物质Q从细胞内高浓度向细胞外低浓度集中,为自由集中或帮忙集中,可能为水分子、二氧化碳、脂质小分子等,B错。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自由集中不需要,C错。

物质P运出细胞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Q运出细胞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D对。

5.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甲是线粒体膜,b和d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b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中的曲线________。

高中物理第四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1.电磁振荡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高中物理第四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1.电磁振荡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答案:D
解析:由题意,频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周期就变为原来的12,由T=2π LC及L 不变知,当C=14C0时符合要求,其中C0为原电容,故D正确.
随堂演练·达标自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多选)如图所示,LC振荡电路中,某一时刻穿过线 圈L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向上,且正在逐渐增强,那么两 极板带电的情况是( )
A.上极板带正电 B.上极板带负电 C.极板所带电荷量增大 D.极板所带电荷量减小
频率. 2.公式:T=2π LC,f=2π1LC.
3.影响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的因素
由电磁振荡的周期公式T=2π LC知,要改变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 必须改变线圈的自感系数L或电容器的电容C.
(1)影响线圈自感系数L的因素是:线圈的匝数、有无铁芯及线圈的 横截面积和长度.匝数越多,自感系数L越大,有铁芯的自感系数比 无铁芯的大.
3.[2022·山东临沂部分县高二检测]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两极板 上的电荷量q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在t1时刻,电路中的电流为零 B.在t2时刻,电路中只有磁场能 C.在t3时刻,电感线圈两端电压为零 D.t3~t4时间内,电路中的电流不断增大
答案:C
4.(多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L是电阻不计的线圈,C是电容器 (原来不带电),闭合开关S,待电路达到稳定状态后再断开开关S,LC 回路中将产生电磁振荡.如果规定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从a到b为正,断 开开关的时刻为t=0,那么断开开关后( )
1.电磁振荡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
随堂演练·达标自测
【素养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振荡.(科学探究) 2.体会LC振荡电路中电荷、电场、电流、磁场的动态变化过程及 其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科学思维) 3.了解LC振荡电路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的公式,了解实际生产、 生活中调节振荡电路频率的基本方法.(科学思维)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物理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四章第1节分层演练巩固落实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物理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四章第1节分层演练巩固落实 Word版含答案

[随堂达标]1.(2022·厦门高一检测)在物理学史上,正确生疏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和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B.伽利略、牛顿C.伽利略、笛卡儿D.亚里士多德、笛卡儿解析:选B.由物理学史可知,伽利略通过“抱负斜面”试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而牛顿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规律推理,归纳总结出了牛顿第肯定律,即惯性定律.故选项B对,A、C、D错.2.(2022·昆明高一检测)牛顿第肯定律揭示了()A.若物体运动,它肯定受力B.物体不受力,它肯定静止C.力的作用就是维持物体运动D.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解析:选D.牛顿第肯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而是转变物体运动的缘由,A、C错误.物体若不受力,将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B错误.牛顿第肯定律还揭示了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因此又叫惯性定律,D正确.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在突然运动或突然停止时才有惯性B.物体的质量越大或速度越大,其惯性也就越大C.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内的物体,其惯性消逝D.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和运动无关解析:选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位置、是否受力和如何运动无关.故选项A、B、C错误,D正确.4.(2022·怀化高一检测)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的状况下,速度大的不简洁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不管速度大小,它们的惯性的大小肯定相同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要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物体静止时惯性大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简洁,所以质量相同的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解析:选B.物体的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打算的,质量相同则惯性大小相同,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位置、是否受力和如何运动均无关.故B正确,A、C、D错误.5.(选做题)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觉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由于()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一个向前的力,带着他伴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伴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连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是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解析:选D.人从跳起到落地的过程中,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保持着原来所具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仍落回车上原处.[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2022·高考北京卷)伽利略制造的把试验、假设和规律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生疏的进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试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对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依据三次试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假如斜面确定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假如小球不受力,它将始终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假如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转变D.小球受到的力肯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解析:选A.依据题意,铺垫材料粗糙程度降低时,小球上升的最高位置上升,当斜面确定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而B、C、D三个选项,从题目不能直接得出,所以,选项A正确.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由于乒乓球的惯性小B.火箭升空时,火箭的惯性随其速度的增大而增大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D.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完全失重,也没有了惯性解析:选A.惯性与速度无关,与运动状态无关,与位置无关,故B、C、D错.3.(2022·吉林长春期末)对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接受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通过科学手段能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的惯性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小了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转变它的惯性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把握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略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平安行驶的目的解析:选C.接受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不是由于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而是由于功率增大的原因,A错误;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是由于速度减小了,不是由于惯性减小,子弹的惯性没有变化,B错误;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质量转变了,它的惯性也会转变,C正确;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把握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略微向里倾斜,防止侧滑,而人和车的惯性并没有转变,D错误.4. (2022·山西大同检测)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对前滑行,在横杆前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别,分别从横杆的上、下通过,忽视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 A.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斜向后B.在空中水平方向先加速后减速C.越过杆后落在滑板的后方D.越过杆后仍落在滑板上起跳的位置解析:选D.运动员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所以脚对滑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下,A错;人在空中时,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水平方向速度不变,B错;由于人和滑板的水平速度始终相同,所以人落在滑板上起跳的位置,C错,D对.5.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转变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转变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肯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运动方向肯定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相同解析:选B.物体只要受到的合力不为零,不论是否是恒力,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故A错误、B正确;合力方向不肯定与运动方向相同,故D错误;合力为零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6.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无限长,则两个小球()A.肯定相碰B.肯定不相碰C.不肯定相碰D.难以确定解析:选B.由于小车表面光滑,因此,不论小车如何运动,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均不受力,依据牛顿第肯定律可知将保持匀速运动状态,又由于两球速度相等,故两球肯定不会相碰.7.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觉,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箭头表示列车进站的方向),他发觉水面的外形如选项图中的()解析:选C.列车进站速度减小,由于惯性水相对窗向前运动,故C正确.8.交通法规中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系上平安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状况消灭时可能对人造成的损害()A.车速太快B.车速太慢C.紧急刹车D.突然启动解析:选C.小汽车车速太快或太慢时,只要速度不发生变化,人就不会向前冲或向后仰,所以不会使人受伤,故选项A、B不符合题意;当紧急刹车时,车停止而人由于惯性向前冲,平安带可以防止人冲向前而受伤,故选项C符合题意;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后仰,有靠背支撑,平安带不起作用,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二、多项选择题9.(2022·茂名高一检测)由牛顿第肯定律可知()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肯定有外力作用D.力是转变物体惯性的缘由解析:选AC.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由于惯性的存在物体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A对;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B错;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运动状态发生了转变,肯定有外力作用,C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由于力而发生转变,D错.10.一辆汽车在路面状况相同的大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争辩,正确的是()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D.车速越小,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短,所以惯性越小解析:选BC.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故选项A、D错误,选项B正确;汽车质量不变,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故选项C正确.11.(2022·沈阳高一检测)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越难转变B.同一物体运动时的惯性大于静止时的惯性C.“嫦娥三号”卫星在地球上的惯性与它绕月球飞行时的惯性相同(燃料消耗忽视不计)D.相同的汽车,速度越大,越难停下来,说明速度大惯性大解析:选AC.惯性的大小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状态转变的难易程度,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越难转变,选项A对;同一物体在任何状况下惯性都是一样的,选项B错、C对;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选项D 错.☆12. (2022·徐州高一检测)在列车的车厢内,有一个自来水龙头C.第一段时间内,水滴落在水龙头的正下方B点,其次段时间内,水滴落在B点的右方A点,如图所示.那么列车可能的运动是()A.先静止,后向右做加速运动B.先做匀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C.先做匀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D.上述三种状况都有可能解析:选BC.水滴下落时,水平方向保持原来的速度,若车匀速运动,车的水平位移与水滴的水平位移相同,则落在B点;若车向左加速运动,则水滴仍保持下落时的水平速度,而车的水平位移增大,故水滴可落在A处;同理,车向右减速运动,水滴也会落在A处.故选BC.13.在静止的列车上,有两个注满水的容器,容器中分别用细线系着铁球和乒乓球,在列车启动的过程中,小球所处状态表示正确的是(图中箭头表示启动方向)()解析:选B.由于列车由静止向右启动,铁球、乒乓球和水都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但是,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转变,即速度增加慢,而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简洁转变,即速度增加快,而且水和容器一起运动,所以列车启动时,铁球相对于容器向左运动.同理,由于乒乓球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质量小,惯性小,乒乓球相对于容器向右运动.故B、D正确.。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物理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四章第7节分层演练巩固落实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物理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四章第7节分层演练巩固落实 Word版含答案

[随堂达标] 1.(2022·合肥一中高一检测)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游泳运动员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 .在超重现象中,物体的重力是增大的C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其重力肯定为零D .假如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它必定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解析:选D .失重是指弹力小于重力、合力竖直向下的情形,即加速度方向向下,故D 正确;玩耍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既不失重,也不超重,A 错误;不管是超重还是失重,物体的重力是不变的,B 、C 错误.2.(多选)(2022·成都高一检测)在某田径运动会上的跳高竞赛中,小红同学成功地跳过了1.70 m 的高度.若忽视空气阻力,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红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B .小红下降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C .小红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的重力D .小红起跳以后在下降过程中重力消逝了解析:选BC.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可得:当加速度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加速度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起跳以后,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向下,为失重状态,A 错误;下落过程中,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向下,为失重状态,失重状态是视重小于重力,不是重力消逝了,B 正确、D 错误.起跳时由于向上加速,加速度向上,为超重状态,所以支持力大于重力,C 正确.3.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 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和起立的动作.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选D .下蹲过程从静止→向下运动→静止,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物体先失重后超重;起立过程从静止→向上运动→静止,加速度方向先向上后向下,物体先超重后失重,故D 正确.4.在升降电梯内的地面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觉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则在这段时间内( )A .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B .晓敏同学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C .电梯肯定在竖直向下运动D .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g5,方向肯定竖直向下解析:选D .体重计示数变小,是由于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变小了,而晓敏的重力没有转变,故选项A 错误.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肯定相等,故选项B 错误.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mg -F =ma ,即50g -40g =50a ,解得a =g5,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但速度方向可能是竖直向上,也可能是竖直向下,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5.(选做题)一质量为m =40 kg 的小孩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 =0时刻由静止开头上升,在0~6 s 内体重计示数 F 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小孩超、失重状况及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解析:小孩体重G =400 N ,由题图知,在0~2 s 内,F 1=440 N ,F 1>G ,电梯匀加速上升,小孩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a 1=F 1-G m =1 m/s 2,v =a 1t 1=2 m/s ,h 1=12a 1t 21=2 m在2~5 s 内,F 2=400 N ,F 2=G ,电梯匀速上升,小孩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有h 2=v t 2=6 m 在5~6 s 内,F 3=320 N ,F 3<G ,电梯匀减速上升,小孩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a 3=G -F 3m=2 m/s 2又v -a 3t 3=0,说明电梯在6 s 末停止.故h 3=v2t 3=1 m所以电梯上升的高度为h =h 1+h 2+h 3=9 m. 答案:见解析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高考北京卷)应用物理学问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好玩和深化.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头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解析:选D .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可以匀速,当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 错误;物体从静止到运动,必有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 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 错误;手和物体分别之前速度相同,分别之后手速度的变化量比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所以选项D 正确.2. (2022·厦门高一检测)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草原上顺当着陆.返回舱在重返大气层时,速度可达几千米每秒.为保证返回舱平安着陆,在下降过程中要利用降落伞使返回舱减速.如图所示为神十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返回舱减速下降过程,在这过程中 ( )A .返回舱处于失重状态B .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C .航天员受到的重力变小了D .航天员受到的重力与返回舱对他的作用力相等解析:选B .返回舱减速下降时,加速度方向向上,故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但返回舱的重力不变,故选项B 对,A 、C 错;由于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里面的人也处于超重状态,故航天员受到的重力小于返回舱对他的作用力,选项D 错.3.(2022·北京海淀区高一期中) 如图所示,将物体A 放在容器B 中,以某一速度把容器B 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容器B 的底面始终保持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肯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等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解析:选A.把容器B竖直上抛,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肯定为零,故A正确.4.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随升降机由一楼运动到某高层的过程中的v-t图象,则()A.物体在0~2 s处于失重状态B.物体在2 s~8 s处于超重状态C.物体在8 s~10 s处于失重状态D.由于物体的质量未知,所以无法推断超重、失重状态解析:选C.从加速度的角度推断,由题意知0~2 s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则物体处于超重状态;2 s~8 s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8 s~10 s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则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故C 选项正确.5. (2021·高考重庆卷)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是()ABCD解析:选B.依据v-t图象可知升降机的运动状况: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依据牛顿其次定律F-mg=ma可推断支持力F的变化状况:失重→等于重力→超重→超重→等于重力→失重,故选项B正确.6. 如图所示,一乒乓球用细绳系于盛有水的容器底部,某时刻细绳断开,在乒乓球上升到水面的过程中,台秤示数()A.变大B.不变C.变小D.先变大后变小解析:选C.同体积的水比乒乓球的质量大,在乒乓球加速上升的过程中,水和乒乓球系统的重心加速下降,处于失重状态,台秤示数变小,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7.“蹦极”是一项格外刺激的运动,某人身系弹性绳由高空P点自由下落,图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点是人所能到达的最低点,B点是人静止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人从P点落下到最低点C的过程中() A.人在P A段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在AB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C.在BC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D.在C点,人的速度为0,其加速度为0解析:选AB.依据题中所供应的信息,把物理情景转化为一种物理模型,分析人的运动过程,结合超重、失重的概念来处理.人从P点到C点的过程中,P A段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方向竖直向下,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选项A正确;AB段做加速度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选项B正确;BC段做加速度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选项C错误;在C点拉力大于重力,加速度不为0,故选项D错误.8. 原来做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弹簧拉住的、具有肯定质量的物体A静止在地板上,如图所示.现发觉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推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A.加速上升B.减速上升C.加速下降D.减速下降解析:选BC.由于A被拉向右方,说明摩擦力减小,所以A与升降机地板间的弹力减小,故应为失重现象,加速度向下,故选项B、C正确.9.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其体重为490 N,他将弹簧测力计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象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解析:选AD.由F-t图象知:t0~t1时间内,人处于失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t1~t2时间内匀速或静止,t2~t3时间内,人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A、D正确.10.某马戏团演员做滑杆表演,已知竖直滑杆上端固定,下端悬空,滑杆的重力为200 N,在杆的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可以显示杆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从演员在滑杆上端做完动作时开头计时,演员先在杆上静止了0.5 s,然后沿杆下滑,3.5 s末刚好滑到杆底端,并且速度恰好为零,整个过程演员的v-t图象和传感器显示的拉力随时间的变化状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员的体重为800 NB.演员在最终2 s内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传感器显示的最小拉力为620 ND.滑杆长7.5 m解析:选BC.演员在滑杆上静止时传感器显示的800 N等于演员和滑杆的重力之和,所以演员体重为600 N,A错误;由v-t图象可知,1.5 s~3.5 s内演员向下做匀减速运动,拉力大于重力,演员处于超重状态,B正确;演员加速下滑时滑杆所受拉力最小,加速下滑时a1=3 m/s2,对演员由牛顿其次定律知mg-F f1=ma1,解得F f1=420 N,对滑杆由平衡条件得传感器显示的最小拉力为F1=420 N+200 N=620 N,C正确;由v-t图象中图线围成的面积可得滑杆长为4.5 m,D错误.三、非选择题11.某人在以2.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的电梯里最多能举起质量为m=80 kg的物体,则该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质量M为多少的重物?若电梯以2.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则该人最多能举起质量为多少的重物?(g取10 m/s2)解析:无论人在地面还是在匀加速下降或者上升的电梯里,该人向上的最大举力是不变的,电梯匀加速下降,说明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举力F=mg-ma=600 N所以在地面上M=Fg=60 kg,故此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 kg的物体.若电梯匀加速上升,则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举力F=m′g+m′a所以m′=Fg+a=48 kg.答案:60 kg48 kg12.(2022·衡水高一检测)一种巨型消遣器械由升降机送到离地面75 m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离地面30 m高时,制动系统开头启动,座舱均匀减速,到地面时刚好停下.若座舱中某人用手托着m=5 kg 的铅球,取g=10 m/s2,试求:(1)从开头下落到最终着地经受的总时间;(2)当座舱落到离地面35 m的位置时,手对球的支持力是多少?(3)当座舱落到离地面15 m的位置时,球对手的压力是多少?解析:(1)由题意可知,座舱先自由下落h1=75 m-30 m=45 m由h1=12gt21得t1=2h1g=3 s下落45 m时的速度v1=gt1=30 m/s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2=v12=15 m/s减速时间t2=h2v2=2 s总时间t=t1+t2=5 s.(2)离地面35 m时,座舱自由下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手对球的支持力为零.(3)由v21=2gh1=2ah2得,减速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a=15 m/s2⎝⎛⎭⎫或a=v1t2=15 m/s2依据牛顿其次定律:F N-mg=ma解得:F N=125 N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对手的压力大小为125 N.答案:(1)5 s(2)0(3)125 N。

第四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课后习题及答案一、理论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人从黑暗走入亮处后,视网膜的光感受阈限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

A.适应B.对比C. 明适应D.暗适应2.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都属于( )。

A.外部感觉B.内部感觉C.本体感觉D.机体感觉3.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起作用。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4.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5.大教室上课,教师借用扩音设备让全体学生清晰感知,这依据感知规律的()。

A.差异率B.强度率C.活动率D.组合率6.“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A.强度的特点B.新异性的特点C.变化的特点D.对比的特点7.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了写字的间架结构,就忽略了字的笔画,注意了写字而忘了正确的坐姿,原因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较低。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8.“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9.一种记忆特点是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的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

A.短时记忆B.感觉记忆C.长时记忆D.动作记忆10.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想不起来,这印证了遗忘的()。

A.干扰说B.消退说C.提取失败说D.压抑说11.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要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12.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定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随堂演练和案例分析部分的参考答案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随堂演练】(1)单选:会计科目是对(B)。

A.会计对象分类所形成的项目B.会计要素分类所形成的项目C.会计方法分类所形成的项目D.会计账户分类所形成的项目(2)单选:会计科目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划分依据是(D)。

A.反映的会计对象不同B.反映的经济业务不同C.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D.提供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3)单选: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指(D)。

A.账户的具体格式B.账户登记的经济内容C.账户登记的日期D.账户中登记增减金额的栏次(4)单选:会计账户的设置依据是(C)。

A.会计对象B.会计要素C.会计科目D.会计方法(5)单选:开设明细分类账户的依据是(B)。

A.总分类科目B.明细分类科目C.试算平衡表D.会计要素内容(6)多选:会计科目在其设置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E)。

A.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容B.既要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C.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D.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E.会计科目要简明适用(7)多选:属于损益类科目的会计科目有(ADE)。

A.主营业务收入B.贷款损失准备C.应付利息D.手续费及佣金收入E.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多选:明细分类科目(BDE)。

A.也称一级会计科目B.是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C.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D.提供更加详细具体的指标E.是对总分类科目核算内容详细分类的科目(9)多选:下列有关账户的表述中正确的有(BCD)。

A.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它没有格式和结构B.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C.账户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记录的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D.账户中登记的本期增加金额和本期减少金额统称为本期发生额(10)多选:有关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CD)。

A.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B.账户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依据C.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D.会计科目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11)判断: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分类所形成的项目。

(√)(12)判断:如果某一账户的期初余额为50000元,本期增加发生额为80000元,本期减少发生额为40000元,则期末余额为90000元。

(√)(13)判断:会计科目只有总分类科目一个级次。

(×)(14)判断: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载体和具体应用。

(√)(15)判断:账户按提供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可分为总账账户和明细账户两种。

(√)第二节复式记账原理【随堂演练】(1)单选:复式记账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账户中同时登记,其登记的账户是(C)。

A.资产类账户B.权益类账户C.相互联系的对应账户D.总账账户和明细账账户(2)单选: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是(A)。

A.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B.会计要素C.会计等式D.会计原则(3)单选:进行复式记账时,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登记的账户数量应是(D)。

A.一个B.两个C.三个D.两个或两个以上(4)单选:复式记账法所依据的基本平衡公式是(A)。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收入-费用=利润C.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D.资产=权益+利润(5)单选:1993年7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发布实施后,规定各类企业记账方法统一使用(A)。

A.借贷记账法B.增减记账法C.现金收付记账法D.资金收付记账法(6)多选:在复式记账条件下,一笔会计分录可能涉及的会计要素个数有(ABCDE)。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7)多选:尽管存在不同的复式记账法,但它们都有(ACDE)。

A.记账符号B.记账依据C.记账规则D.账户设置E.试算平衡(8)多选:下列属于复式记账法基本原则的有(ACDE)。

A.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B.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等额记录D.按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四种类型进行记录E.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发生额、余额必须各自平衡(9)多选:复式记账法的优点是(ABCE)。

A.账户对应关系清楚B.便于试算平衡C.能全面、系统的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D.比单式记账法简单E.可以检查账户记录过程是否存在错误(10)判断:在发生经济业务时,单式记账法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复式记账法则在两个账户中登记。

(×)(11)判断:在复式记账中,一类资产增加的同时,可能会引起权益的减少或资产的减少。

(×)(12)判断:复式记账法以资金运动规律和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

(√)(13)判断:在复式记账条件下,每一笔会计分录涉及的会计科目数量为偶数。

(×)(14)判断:复式记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

(√)(15)判断:单式记账与复式记账的主要区别是对经济业务反映的完整性上存在差异。

(√)第三节借贷记账法应用【随堂演练】(1)单选: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C)。

A.会计要素B.会计原则C.会计等式D.复式记账法(2)单选: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B)。

A.一级账户B.对应账户C.总分类账户D.明细分类账户(3)单选:资产与权益类两大类账户的结构是(B)。

A.相同的B.相反的C.不稳定的D.基本相同的(4)单选: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复式记账法,以“借”、“贷”作为(D)。

A.记账规则B.账户结构C.账户对应关系D.记账符号(5)单选: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应当等于(C)。

A.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B.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C.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D.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6)单选:编制试算平衡表的目的是(A)。

A.列示所有账户及其金额B.确保所有交易已被记录C.加速从顾客处收取现金D.增加资产及所有者权益(7)多选: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通常包括(ABCD)。

A.“借”、“贷”记账符号B.记账规则C.账户的设置D.试算平衡E.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8)多选:账户借方登记(ADE)。

A.资产增加B.负债增加C.所有者权益增加D.负债减少E.所有者权益减少(9)多选:账户贷方登记(BCDE)。

A.资产增加B.负债增加C.资产减少D.费用转销E.所有者权益增加(10)多选: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的计算公式有(BCDE)。

A.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B.全部账户增加额=全部账户减少额C.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D.资产账户发生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合计发生额E.所有账户期初余额=所有账户期末余额(11)判断:试算平衡表中借贷发生额合计如果平衡,说明记账肯定没有错误。

(×)(12)判断:在有些企业,个别的经济业务会引起资产与权益有增有减的变化。

(×)(13)判断:在借贷记账法下,可以开设双重性质的账户。

(√)(14)判断:企业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

(√)(15)判断:“借”、“贷”两字不仅是记账符号,其本身的含义也应考虑,“借”只能表示债权增加,“贷”只能表示债务增加。

(×)(16)判断:账户对应关系是指某个账户内的借方与贷方的相互关系。

(×)(17)判断:一个账户的借方如果用来记录增加额,其贷方一定用来记录减少额。

(√)第四章第一节(1) B (2) D (3) D (4) C (5) B (6)ABCDE (7)ADE (8)BDE (9)BCD (10)ACD (11)√(12)√(13)×(14)√(15)√第二节(1) C (2) A (3) D (4) A (5) A (6)ABCDE (7)ACDE (8)ACDE (9)ABCE (10)×(11)×(12)√(13)×(14)√第三节(1) C (2) B (3) B (4) D (5) C (6) A (7)ABCD (8)ADE (9)BCDE (10)BCDE (11)×(12)×(13)√(14)√(15)×(16)×(17)√案例一:会计科目的分类方法及其内容案例提示:表4-10 某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析计算表案例二: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账户登记方法和试算平衡方法案例提示:(1)各经济业务会计分录:1.借:银行存款200 000贷:实收资本200 000 2.借:固定资产40 000贷:银行存款40 000 3.借:原材料15 000贷:应付账款15 000 4.借:库存现金 2 000贷:银行存款 2 0005.借:银行存款20 000贷:短期借款20 0006.借:应付账款35 000贷:银行存款35 0007.借:生产成本12 000贷:原材料12 000(2)根据给出余额资料的账户开设并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开设T形账户即可)略(3)根据账户的登记结果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表”总分类账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单位:元案例三:深入理解试算平衡表的原理和方法案例提示:略案例四:理解复式记账原理案例提示:1.所谓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借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由于经济事项的双重性质,即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定会引起会计要素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同时还要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下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而小张和小李在进行交易记录时,内部逻辑混乱,也没有明确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导致了最终的记账错误。

2. 改正他们在记录过程中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