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妇女犯罪心理预防分析(全文)

妇女犯罪心理预防分析(全文)

妇女犯罪心理预防分析1现代女性犯罪的主要特征(1)隐蔽性、欺骗性。

女性作为犯罪的实施者,由于性别的差异,女性和男性在体力和性格上也形成了相对的差异。

自古以来,女性一般都是性情和气,软弱,体力不如男性,认识水平也不如男性,因而在犯罪实施中很少出现暴力的现象,很少利用自身的力量去侵害别人,女性犯罪人多采纳投毒、盗窃、诈骗、拐卖人口等一系列低暴力型的手段去犯罪,因而充分显示了女性犯罪多具有手段隐蔽性。

(2)从属性、犯罪配角性。

女性虽然受教育受保护在提高,但是进入社会相对男性来说比较晚,思想单纯,推断力不高,从而社会经验不高,容易服从于权威,对身边的男性产生极强的依附心理。

正是由于如此,在实施犯罪中,尤其是共同犯罪、团伙犯罪中,女性一般不是犯罪的主犯或首犯,她们多带有胁从、受胁迫或被教唆的特点。

加上女性本来体力就不如男性,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如男性,因而女性犯罪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很难完成血腥的、残忍的、暴力性强的犯罪行为,而这些犯罪行为多是男性犯罪人所为,女性犯罪人多是帮助男性犯罪人采点、望风或提供犯罪工具等。

(3)情感性、暴力报复性。

女性大都是感情的理想主义者,但情绪的稳定性却很差,女性对待事物认知上一般带有肤浅性和表面性,因而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偏激性和冲动性,感情的瞬间爆发不能用意志来操纵。

所以女性犯罪人多怀有报复心理。

2现代女性犯罪的原因犯罪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进展的必定产物。

19世纪末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提出人类“返祖”现象,也就是“天生犯罪人”的理论,随后美国不同时期犯罪学家有相继提出了遗传因素与犯罪、身体构造与犯罪、人体生物化因素与犯罪、神经生理因素与犯罪还有基因犯罪等。

犯罪生物原因学的确引起了犯罪学界的一场大的风暴。

但是近来很多学者提出异议,犯罪社会学论就是一个代表;彻底反驳了龙勃罗梭等人的理论,他们认为犯罪是一种客观现象,随着社会历史进展而进展,而且任何犯罪现象都不是由遗传决定的,更不是其他生物因素决定的。

司法心理学课件 第七章 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下)

司法心理学课件 第七章 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下)

要求独立
二、累犯心理分析
1、累犯的人格特征: 好逸恶劳 意志薄弱 错误的自我意识
2、累犯的心理特征
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情绪、意志特征 动机斗争的复杂性
三、惯犯心理分析
惯犯:指反复实施同类犯罪,已形成犯
罪恶习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惯犯的心理特征: 反社会意识的顽固性 需要结构的畸形化 犯罪习惯的自动化
二、女性犯罪的特点
犯罪数量上:显著少于男性
犯罪类型上:主要集中于财产性犯罪与
家庭犯罪,或者利用其生理特点进行犯 罪,如性犯罪,或者诈骗、拐卖人口等 犯罪手段上:非暴力 隐蔽性 明显的逆向倾向性
三、女性杀人犯罪心理分析
认识狭隘,报复心理严重
杀人起因多是情欲纠葛 在犯罪前和犯罪过程中动机斗争明显
2.问题指向性应付
——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3.自我技能提高性应付 4.向外求援性应付
——求助是自我强大的表现
四.重建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
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一 个完备的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 里、老师、上下级、合作伙伴等等,还当包括各种社 会服务机构。
二.情绪疏导和调控
1.学习对自我情绪的觉察和认知 2.学习冷静输理、客观分析自我情绪的发 展变化 3.促发健康的积极情绪、转移、排解、宣 泄不良消极情绪 4.积极主动创建产生健康情绪的环境,改 变或避开引发或泛滥消极情绪的环境
三.应激应付策略学习
1.情绪指向性应付
——控制自己的情绪,降低问题的严重性
Continued:
同年9月l1日中午,杨携带两只装有浓硫
酸的玻璃瓶,骑自行车至徐××女儿徐 丽君(女,1988年3月生)读书的小学校, 将正在该校上学的徐丽君骗出学校后带 至附近一建筑工地内,将其中一瓶浓硫 酸从徐丽君的头顶部浇下,随即弃下哭 喊呼救的小丽君,又骑自行车赶至徐 ××家门口,用另一瓶浓硫酸朝正欲出 门的徐××妻子顾夏萍的颜面部、背部 泼洒后逃逸。

女性犯罪心理浅析

女性犯罪心理浅析
手。
伤 害后 ( 例如家庭 暴 力、 丈夫婚 外情 等) , 通 常会委 曲求全 , 希望以
从 受教 育程度 来看 , 女性 罪犯 多集 中于 小学 、 初 中文 化 。文 此 挽 回感情 , 但现 实又 常事 与愿违 。 当负面 情绪 累积 到一定程 度 在该心 理 的驱使下 , 部分 化 程度 是影 响 犯罪 机率 的重 要 因素之一 。文化 教育 对个 人世 界 就 会转 化 为强烈 的报 复仇恨 嫉妒 心理 ,
观、 人 生观 和价 值观 的形 成起着 至关 重要 的作用 。通常情 况 下,
女性 实施 了暴力 犯罪 。 另外 , 一 些青 少年 女性在 本应茁 壮成长 的
文 化程 度低 则认识 水平 也 相应较 低 , 分 析 问题 、 处理 问题 的 能力 年 纪 , 因缺 少来 自家庭 、 学校 、 社会 的关 爱和 正确 引导 , 走上 犯罪 不足, 导致 性格 偏激 、 狭隘, 遇事 容易感 情用 事 , 易采 取片 面 的方 道 路 ; 再 如一些被 性侵 害 的女 性 , 因无法承 受来 自 社 会、 家庭 的压
基础 上 , 着 重研 究女性 犯 罪特点及 犯 罪心理 , 希 望能 为预 防女性 犯 罪提 供 思路 。 关键 词 犯罪 情感 心理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1 1 - 2 8 3 - 0 2 感 情 的倾 注者 ( 如 丈夫 、 情夫, 近 年来针 对第 三者的暴 力犯罪有 增
( 三) 多团伙作 案 , 女 性在 其 中扮 演从属 性 角 色
在 封建社 会 时期 , 儒 家思 想要求 女性 “ 在家从 父 、 嫁夫 从夫 ,
也 有女 性走 上盗窃 、 卖 淫 的犯罪 道路 。

犯罪心理学—女性lars

犯罪心理学—女性lars
犯罪心理学— 女性犯罪 Lars
(一)男女两性犯罪的比较
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生理发育上的差异,特别 是在青春期后,男女两性在生理机能、体态、 内分泌、性机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这 种生理上的差异,奠定了男女两性在心理方 面存在差别的物质基础。 男女两性在心理上存在着以下差异。
(一)男女两性犯罪的比较
(三)女性犯罪原因
犯罪原因是一个多极,多层次的系统。任何 一犯罪的原因无论其作用如何强烈,在单一 情形下都引发不了犯罪,其必须与其他原因 一起作用才能产生犯罪结果。因而我们在研 究包括女性犯罪在内的犯罪原因时,必须坚 持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 的条件这一原则。这里内因就是女性犯罪的 生理、心理原因。外因就是女性犯罪的社会、 家庭环境因素。
(二)女性犯罪的现状
3.现代女性犯罪的特点 (1)女性犯罪数量普遍增长。 (2)女性犯罪涉案领域增多 (3)犯罪手段向智能化、男性化演变 (4)犯罪性质日趋严重 (5)女性在男女混合的犯罪团伙中的“粘合 剂”作用明显
女性犯罪的另一大特点是涉案领域增多。类 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3年来,女性犯罪的类 型新增了10多种,包括间谍、故意杀人、故 意伤害、抢劫、强奸(帮助犯)、贪污受贿、 诈骗、组织或容留卖淫、运毒、窝藏或收购 赃物、交通肇事等。
(二)女性犯罪的现状
3.现代女性犯罪的特点 纵观现代女性社会犯罪的现状,可以从不同 角度透视女性犯罪发展演化的基本轮廓:一 方面显示女性犯罪横向扩张的态势。另一方 面呈现女性犯罪纵深发展的趋向,这两方面 纵横交错,构成了现代社会女性犯罪的一系 列特点
(二)女性犯罪的现状
3.现代女性犯罪的特点 (1)女性犯罪数量普遍增长。 (2)女性犯罪涉案领域增多 (3)犯罪手段向智能化、男性化演变 (4)犯罪性质日趋严重 (5)女性在男女混合的犯罪团伙中的“粘合 剂”作用明显

女性犯罪心理分析和防范措施

女性犯罪心理分析和防范措施

( 二) 女性 犯 罪的具 体特 点
( 1 ) 女 性犯罪 心理 形成 的原 因具 有被 动性 。 虽 然 目前社会 发 展 中强 调男女 平等 , 但 是 由于 男权主 义仍然 在家 庭关 系 中广 泛存
在 ,家庭 暴力 问题 的频 繁发 生导 致很 多妇 女无 法 再继 续忍 受虐 尊女 卑” 的思想 , 而 且儒 家文化 中推崇 女性 要“ 三 从 四德 ” , 千 百年
待, 一 部分 女性并 没有 通过法 律 形式维 护 自身权 益 , 最 终走 上 了 来雎制 着女 性的 自由发 展, 导致 很多 女性 的心 理遭 受 到长期 以来 犯 罪 的道 路 。( 2 ) 女性 犯罪 的主 体具有 年轻 化 、 高文化 程度 的特 的压 制 。 ( 2 ) 从 上 世纪 八十年 代 开始 , 随着 社会 经济 的 不断发 展 , 点 。有调 查研 究发现 , 女性犯 罪 的特 点越来 越趋 近于 男性 犯罪 , 传统 观念 遭 到了彻 底 的颠覆 , 逐渐 开始 塑造现 代 新型 女性 , 导致 尤其 是青少 年的犯罪 在逐 年增加 , 而且 女性犯 罪存在 年轻化 的特 很多 女性产 生 了强烈 的“ 高消 费” 欲 望, 很 多女性 的“ 拜 金” 行为明 点。( 3 ) 女性犯 罪 的手 段具 有 明显 的欺 骗 性 。 由于 性别差 异 , 女 显 , 她 们 为了获 得更多 的金钱 和财 富最终走 上 了犯罪 的道 路 。 ( 3 )

定的 依赖 性 。 由于 女性 受到 生理条 件 的局 限, 在 体力上 弱于 男
男性 来说 , 最 突 出的 在于 富于更 多 的情感 , 因此 女性 的神 经系 统 人 , 因此 在社会 中是一类 较 为弱 势的群 体 , 所 以很 多女性 犯罪 人

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女性 犯罪 的心理 原因
( ) 强法制 宣传 教 育, 一 加 强化女 性法制 观念 与 自律意识 要充分发挥 基层调解组 织的调解宣 传作用 , 建立健全社会 防 范机制 , 防忠于未 然 。要 倡导女 性树立起 自尊 、 自爱 、 自强、 立 自 的思想 观念 , 提高 自身对违法 犯罪 的免疫力 。 社区和有 关机构 定 育 , 们做到知 法、 使她 守法 , 运用法律 的武器保 护 自己和解 决 学会
A _ 1l J 1僵
AJ理学角度浅析女性犯罪硇原因及预防 A. B I
米 兰
摘 要

近年来, 有关女性犯罪的案件数量不断增长, 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的稳定, 已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 问题。 本
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女性犯罪的原 因, 并提出了预防方法, 对于预防女性犯罪, 促进家庭和睦幸福,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
激情 犯罪在 女性犯罪 中 占有相 当大的 比重 , 种人性格一般 这 比较 内向, 当心理 压力过大 时, 又没有正 常的发泄 渠道 , 便很容 易 冲动 , 酿成悲 剧。 由于 女性在 家庭 中所承担 的角色 , 更多地依赖
冲动 性犯罪 。因此 , 加强 女性心理 健康 的教育 , 她们 的心 理 应 对
足欲 和膨胀 的个 人私欲 。随着 年龄 的增 长 ,对物质 的 占有 欲越 性 的技 能培训 和就业 安置 工作, 禁止对 女性 就业 的不公平 待遇 , 高 , 求标准 也越来越 高 , 要 这其 实就是 女性 的虚荣 心理在 作怪 。 比 自己好 的人 , 从而 导致 自己的虚 荣心受 挫, 会导 致女性 走 向另
( ) 二 感情丰 富, 情绪 不稳
历 有很 大关系 。 多女性 暴力犯罪 前都有 一个 缓慢 的积累过程 , 许

从心理学的角度浅析女性犯罪的几个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浅析女性犯罪的几个问题

解 什 么是 女 性 犯 罪 , 性 犯 罪 的 类 型 , 性 犯 罪 行 为 和 男 性 相 比 又 有 哪 女 女 些特 征 , 成 女 性 犯 罪 的 心 理 因 素 也 成 为 一 个 不 可 忽 视 的 问 题 。 造 【 键 词】 性 犯 罪 理 ; 罪 类 型 ; 罪 行 为 关 女 犯 犯
殊 心 理 因素 —~ “ 逆 变 ” 象 。 恶 现

引 言
女 性 犯 罪 呈 现 出在 犯 罪 类 型 、 理 特 征 及 行 为 特 征 等 方 面 的 心 特 殊 性 , 为犯 罪 学 、 理 学 、 会 学 、 神 病 学 等 多 学科 多 领 域 交 成 心 社 精
叉 研 究 的 问题 。本 文 仅 从 心 理学 的角 度 浅 析 女 性 犯 罪 。 二 、 性 犯 罪 概 念 女 什 么是 女 性犯 罪 呢 ?我 国 女 性 犯 罪 的 研 究 多 基 于刑 法定 义 的

2 犯 罪 起 因具 有 被 动性 。如今 男 女 平 等 观 念虽 得 到 提 倡 , 封 、 但 建意识、 男权 主义 仍在 现 实 中存 在 , 庭 暴 力屡 见 不 鲜 , 少 妇 女 不 家 不 堪 忍 受 虐待 , 有 正确 运 用 法 律武 器 维 护 自身权 益 , 终铤 而 走 险 。 没 最 3 犯 罪 行 为 具 有 依 赖 性 。女 性 因 其 生 理 特 点 因 素 , 力 不 如 、 体 男 性 , 于弱 势 群 体 , 性 犯 罪 人 多是 帮 助 男 性 犯 罪 人 踩 点 、 风 属 女 望 或 提 供 犯 罪 工 具 等 , 犯 罪 行 为 具 有 从 属性 、 赖 性 , 见 于 共 同 其 依 多 犯 罪 和 团伙 犯 罪 中 。 4具 有 加 害 人 和 受 害 者二 重性 。女 性 长 期 以来 在 社 会 各 方 面 、 受 到歧 视 和不 公 平 待 遇 , 多 方 面 还 是 不 能 做 到 男 女 一 视 同仁 。 很 犯 罪 女 性 在 她 们 滑 人 犯 罪 深 渊 之前 , 部 分是 受害 者 。 大 5 犯 罪 主 体 低 龄 化 、 知 化 。 目前 女 性 犯 罪 正 在 进 一 步 向 男 、 高 性 化 发 展 , 少 年 犯 罪 率 不 断 提 高 , 性 犯 罪 的平 均年 龄 在 不 断下 青 女 降 。尤 其 是 女 性 犯 罪 中 的性 犯 罪 。 四、 女性 犯罪 的 心 理 因 素 女 性 犯 罪 的 原 因 主要 有 内 因 和 外 因 , 内 因 就 是 女 性 犯 罪 的 这 心 理 原 因 , 因则 是 女 性 犯 罪 的 社 会 环 境 。这 里 我 们 仅 从 心 理 学 外 的 角 度 分 析 女性 犯 罪 的原 因—— 女 性 犯 罪 的心 理 因素 。 女 性 心理 特 征 最 突 出 的 表 现 是 比男 性 富 于 感 情 , 为 女 性 的 因 神 经 系 统具 有较 大 的兴 奋 性 。我 们 就女 性 犯 罪 的 心 理 因 素 分 为 一 般 心理 因素 和 特 殊 心 理 因 素 。 女性 犯 罪 的一 般 心 理 因 素 主要 是指 女 性 自身 的性 格 因素 ( 比如 心 理 障 碍 , 狭 , 绪 波 动 大 灯 ) 空 虚 偏 情 , 心 理 , 信 心 理 及 认 知 范 围 狭 窄 等 , 里 我 们 只探 讨 女 性 犯 罪 的特 迷 这

「犯罪心理学」女性犯罪人常见的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女性犯罪人常见的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女性犯罪人常见的犯罪心理女性由于先天的心理特点,社会角色被定位为弱势群体来依附于强势群体的男性,这种教育观念使得女性形成了较顽固的依附心理。

尤其是我国受几千年的男主外、女主内以及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的影响,女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这种依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女性一方面容易产生畸形的婚恋观,为了所谓的爱不惜付出一切,听从对方的摆布,认为为了所爱的人犯罪也是值得的;当得不到爱时,生活可能彻底垮塌进而疯狂地报复,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1.个性心理特征需要。

需要是犯罪动机产生的基础,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源泉,高层次的需要是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上的。

某些女性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参与度的影响,需要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物质性需要方面,贪图物质享受,精神需要比较少,并且通常较低级。

其次是不正确的婚恋观产生的情感需要,女性大都需要情感寄托,爱情、婚姻在她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有些女性就是因为不正确的婚恋观导致了行为的偏执,为了维护自己的情感需要走上犯罪道路的。

最后是自尊和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如果实现这种需要的手段不当就会导致犯罪行为,如高知女性的职务犯罪、少女为面子而实施的故意伤害等。

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引发女性犯罪的主要是物欲和情欲。

女性犯罪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由虚荣心、享乐主义引起的物质型动机。

②由情感需要、自尊和嫉妒心引起的报复性动机。

③由畸形性需要引起的性欲型动机。

法制观。

在我国,法制观念淡薄是很多女性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妇女中,法制观念相当朴素。

城市中的妇女虽然法律意识稍强,却经常被恶性的物质膨胀冲昏头脑,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

性格。

一般来说,女性具有以下性格特征:①温柔、文静;②感情色彩较浓,富于内心体验,往往不善于用意志控制感情,情绪的稳定性差,行为举止容易受心境的影响和支配;③细心,办事认真,但思路较窄,常对事物的局部或琐细小事感兴趣,看问题有时失之全面;④胆小,信心不足,有依从性;⑤嫉妒心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性和女性的正面刻版印象
对男性的正面刻版印象
攻击 独立 隐藏情绪 客观 易受影响 支配 喜欢数学和科学 活跃 对小危机不敏感 好竞争 逻辑性强 认为男尊女卑 野心 分开感情与思想 老练 做事熟练 直率 洞明世事 爱冒险 易作决定 不哭泣 行动像领袖 自信 攻击而不安 与男性谈论性 不依赖 不以外貌而自满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的挫折体验更多地集中在 感情和家庭生活方面;对待挫 折的方式通过消极退缩的方式 来化解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具有较少的冒险精神,具 有更多的从众性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成 的 原 因
对女性的正面刻片印象 不说粗话 多嘴 机敏 温柔 体察他人感受 信仰宗教 关心自己容貌 整洁 安静 强烈的安全需求 喜爱文艺 表达柔情
抑郁
以负面事件、女性化和男性化预测抑郁
14 12
10
女性化
8
6
未分化 男性化 男女兼具型
4
2 负面事件 低 高


由于女性脑的边缘系统未经过 雄激素的沐浴,所以由它主管 的人类的原始本能在女性中表 现的十分活跃。 女性的行为主要是受大脑边缘 系统的控制,思想和行为都更 为纯真。

女性的过度顺从与抑制,可能蕴藏着极 度的暴力!

极端暴力行为的罪犯,实际上多数是对攻击行为 具有很强自制力的人。由于很强的内抑制,这种 人对挑衅几乎不作出任何反应,而宁愿以极其消 极的方式把愤怒深藏起来。然而,如果促使他们 产生暴力行为的强度增大而超过某个关节点,他 们极度的抑制力被完全冲破,这时,这些外表温 顺的人就会突然爆发,诉诸于暴力,其残忍和野 蛮程度是受害者意想不到的。但是,在攻击行为 爆发后,他们很快回复到以前的消极状态,重新 成为完全没有“火气”的人。所以,最有可能采 取极端暴行的人并不是好斗、抑制不住的人,相 反地,却是抑制过度的人。
犯 罪 数 量 上 的 差 异

主要集中于与其社会联系较为密切 的财产型犯罪和家庭方面的犯罪: 盗窃、诈骗、卖淫、杀人(溺婴、 奸杀居多)、拐卖人口、重婚等。
犯 罪 类 型 上 的 差 异
图中的芭芭拉为获得保险金谋杀亲夫 杜某(右)亲手杀死了亲生女

非暴力性 隐蔽性与欺骗性 暴力性与残忍性也 在增加
犯罪心理性别差异逐渐缩小
女性对社会生活参与日 益广泛与深入

女性由于社会角色冲突 而带来的压力增加

男女心理品质的双性化 现象更为突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未至九十年代初,美国佛 罗里达州高速公路上接边发生六起男人被 枪击凶案…杀手是谁呢? 你们在地下腐烂的时候,我已到达了天堂!


女 性 的 情 感 与 意 志 特 征

意志力较薄弱,易受暗示;
易在激情状态下实施突发性 犯罪行为
女 性 的 情 感 与 意 志 特 征
女性的攻击性较男性弱; 易转化为自责或间接攻击

女 性 的 个 性 特 征


女性的支配性较男性弱,更 具顺从性; 遇到挫折易感情用事,或走 极端
女 性 的 个 性 特 征


整体而言,女性在自信心上 要低于男性; 女性比男性更易产生移情作 用,更具同情心
女 性 的 个 性 特 征

身体的柔弱性使女性较少直接 从事暴力性的犯罪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远低于男性犯罪(1:10) 近年在我国呈现上升趋势

发达国家10%—20% 发展中国家3%—5%
女 性 的 认 知 特 点

女性的形象思维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情感的感受 能力、声音和色彩的感知 能力、机械记忆能力均强 于男性。
女 性 的 认 知 特 点
女 性 的 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认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差。 知 容易上当受骗。 特 点
情感丰富、感情细腻; 富于内心体验和敏感 易受情感左右而感情用事
女性犯罪的心理基础 女性犯罪的特点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 女性犯罪的新趋势

男性与女性生理 差异是形成其心 理差异的基础
视频资料:脑性别

女性脑是男性脑的基础

男性与女性大脑的差异直 接影响了两性之间心理的 差异
男 性 脑 和 女 性 脑 的 差 异


日本学者广濑胜世认为,杀人和放火犯罪,与月 经有密切的关系。杀人犯罪有39.4%、放火犯罪有 36.1%、盗窃犯罪有12.6%,都发生在月经前到月 经之间 绝经期(45至55岁)的女性,随着卵巢功能逐渐 衰退,内分泌发生暂时紊乱,会引起大脑皮层功 能失调,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平衡,导致心境变化 快,情绪波动大,攻击性增强

雌性激素分泌使女性具有较少 的攻击性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雌性激素分泌的失衡,是女 性犯罪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的 重要原因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具有较多的利他性,较易 产生移情作用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有较强的依附性、忍耐性 和道德感
花玉芳不堪丈夫虐待将其杀死碎尸
犯 罪 类 型 上 的 特 点

女性遭到逮捕和起诉的比例常低于 男性;

在处罚上女性适用缓刑和轻刑的机 会较多
犯 罪 处 遇 上 的 特 点
胡海平,女,外号“湖南婆”, 36岁,小学文化,湖南省新晃人, 案发前住汕头市潮阳区。因涉嫌 拐卖儿童罪于2004年6月1日被羁 押,同年7月8日被逮捕。胡海平 参与拐卖儿童犯罪22次(均为同 案人拐回儿童后参与贩卖儿童), 拐卖儿童24名,破案后共有20名 儿童被获解救,尚有4名儿童未 获解救。法庭鉴于胡海平属在审 判时怀孕的妇女,依法对其不适 用死刑,且归案后有立功表现, 依法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15 年,并处罚金5万元。

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情感纠纷是女 性犯罪的重灾区!

不劳而获 贪图享乐
涉嫌利用短信进行重大诈骗的李某
非体力性 自私性 单独性 间接性 色情性 诱使性

犯罪心理性别差异逐渐缩小

女性犯罪数量在增加 女性犯罪的类型在扩展


女性犯罪的手段日益接近男性,暴力性 日益突出 女性犯罪低龄化

女性较少参与和形成亚文化群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深度、广 度不如男性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社会对女性的控制程度高于男性
女 性 犯 罪 特 征 形 成 的 原 因

家庭暴力是导致女性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通监狱女子分监调查:513个罪犯家庭中, 有237个家庭存在家庭暴力问题,其中有 125人的犯罪直接与家庭暴力有关。有93 人长期受丈夫的殴打、虐待;有62人因家 庭暴力问题犯故意杀人罪;有41人被判 死缓和无期徒刑。50%的受虐女性曾迫切 地希望离婚,但却没有如愿。有23.6%的 受虐女性曾求助过,但被求助者有15.6% 采取不答理或虽然答理但却劝其不要伸张 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