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

合集下载

两级放大电路分析仿真实验报告

两级放大电路分析仿真实验报告

两级放大电路分析仿真实验报告器件参数器件参数 RB1=47.5K RBW=2M RB21=16K RB22=10K RC1=6K RC2=2K RE11=107 RE12=2K RE21=51 RE22=2K RL=3K C5=100 uF C1=10uFC2=10 uF C3=100 uF C4=10 uF T1三极管放大倍数ß1=200T21三极管放大倍数ß2=200电路图如下:电路图如下:电路设计指标分析:电压放大倍数大于等于500; 输入电阻大于等于20K Ώ; 电源电压12V ;最大输出不失真电压:5VP-P; 带宽100HZ~1M ;参数测量:输入电阻的测量:输入电阻的测量: RS=0 V o1=1.630 RS=10 K Ώ V o2=1.603V计算计算Ri=593.7 K Ώ输出电阻的测量:输出电阻的测量:RL 为开路为开路 V oo=1.643vRL=3K Ώ V ol=989.720mv计算计算 R0=1.99k Ώ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第一级放大输出第一级放大输出 第二级放大输出第二级放大输出 RL 为开路,为开路, RS=0,VI=3mVppV o1pp=48.427mV V o21pp=1.383V RL=3 K Ώ V o1pp=5.237 mVV o2=1.708Vp波形如下:波形如下:未加入负载RL 时仿真波形时仿真波形加入负载RL 时仿真波形时仿真波形带宽测量带宽测量静态工作点的测量: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VB1=4.013V VC1=4.378V VE1=3.228V VRE1=162.927 V VB2=4.743 V VC2=8.164 V VE2=3.953V VRE2=98.285 m V T1三极管放大倍数ß1=200T21三极管放大倍数ß2=200连接万用表电路如下:连接万用表电路如下:。

电子实验报告: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考试与调试报告

电子实验报告: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考试与调试报告

电子实验报告: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考试与调试报告设计本次实验要求设计一种两级放大电路,其中第一级是一个放大器,第二级是一个集电极跟随器,使得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通过输出终端输出。

设计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设计参数由于本次实验要求使用BJT三极管进行放大,因此需要先确定设计所使用的管子,并从数据手册中获取其参数。

假设设计使用的是2N3904 NPN型晶体管,其参数如下:最大集电极电流Ic = 200mA最大集电极电压Vce = 40V最大功率Ptot = 625mW最大频率fT = 300MHz在确定了晶体管的参数后,就可以着手进行电路设计。

2. 设计第一级放大器第一级放大器是本电路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电路结构,并计算出电路中的各个元件的参数。

在本设计中,采用了共射极放大器的结构。

该结构的特点是输入阻抗较小,输出阻抗较大,但是放大系数不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加入负反馈电路来提高其性能。

因此,对于本设计来说,我们需要计算出共射极电阻R1和电容C1的参数。

首先,假设输入信号的频率为1kHz,放大系数为10,则我们可以写出放大器的增益公式为:A = -Rc / (R1+R2) * gm *Rc其中,gm为晶体管的转移电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gm = Ic / (VT * β)其中,VT为温度系数,约为25mV,β为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可以在数据手册中找到其值约为100。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Rc、R1和R2的值。

可以采用一般的放大器频率损失公式,计算C1的值:Afc = 1 / (2π * f *Rc *C1)当C1确定后,就可以设计出第一级放大器的电路图:+Vcc||R2|+||Vin R1 Q1 Rc---->| |-------/\\/\\/\\--->|----> Vout| | ||C1 | || | |+---+ Gnd3. 设计第二级跟随器在第一级放大器完成信号放大后,需要使用一个集电极跟随器(Emitter Follower)作为第二级放大器,来提高输出信号的驱动能力。

两级交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数据

两级交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数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两级交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数据篇一:数据放大器设计实验报告数据放大器设计实验报告姓名:徐海峰班级:通信工程15-1班学号:20XX211573同组者:蒲玉倩指导老师:孙锐许良凤一、设计题目:数据放大器设计二、设计指标及要求放大倍数Avf?60db,共模抑制比KcmR?60db,截止频率fh3d?1khz,带外衰减速率大于等于-30db/10倍频。

三、原理分析与设计步骤1.数据放大器电路结构选择数据放大器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分为两个基本环节,即差分放大器,Rc有源滤波器。

据此确定欲设计的电路结构如图1.2所示(具体阻容参数已经标出)。

图1.1图1.22.差模信号产生交流源通过桥式电路,根据各电阻的分压产生差模信号,输入到放大器进行放大。

3.差分放大器两级差分放大器,第一级,电压串联负反馈,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提高共模抑制比,并有一定的差模电压放大作用。

第二级,差动式输入,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电压放大。

Av1?(1?2R1R0),Av2?2R1R5R5,Av?(1?。

)?R0R3R34.Rc有源滤波器电路中Rc网络起着滤波的作用,滤掉不需要的信号,这样在对波形的选取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主要由电阻和电容组成。

路中运用了同相输入运放,其闭环增益RVF=1+R10/R9同相放大器具有输入阻抗非常高,输出阻抗很低的特点,广泛用于前置放大级。

截止频率fh?2?,放大倍数Avf?(R9?R10R95.参数计算与器件选择5.1电路参数计算1)桥式电路Vo1?交流源通过桥式电路,根据各电阻的分压产生差模信号, R1*ViR1+R3,Vo2?R2*ViR1?1.5k?,R3?1.5k?,R2?2k?,R2+R5,故选择R5?1.5k?。

2)差分放大电路本实验需要四个运算放大器,在此我们选择含有四个运算放大器的的集成运算放大器Lm324,Lm324四运放管脚图。

两级差分放大器,第一级,电压串联负反馈,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提高共模Av1?(1?抑制比,并有一定的差模电压放大作用。

两级运放比例电路

两级运放比例电路

两级运放比例电路摘要:1.两级运放比例电路的概念2.两级运放比例电路的组成部分3.两级运放比例电路的工作原理4.两级运放比例电路的应用领域5.两级运放比例电路的优缺点正文:两级运放比例电路,顾名思义,是一种使用两个运算放大器来实现信号放大的电路。

在电子工程领域,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信号处理、放大和控制系统。

两级运放比例电路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第二级运算放大器以及外部反馈电阻。

其中,第一级运算放大器负责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而第二级运算放大器则对第一级放大后的信号进行进一步放大。

外部反馈电阻则用于将输出信号反馈给第一级运算放大器,以实现电路的稳定工作。

两级运放比例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输入信号加在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经过放大后输出一个放大后的信号。

这个信号再作为第二级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再次放大后输出一个更大的信号。

通过外部反馈电阻,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反馈给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从而实现电路的稳定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两级运放比例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

例如,在音频放大器中,它可以帮助我们将输入信号放大,以便驱动扬声器发出更大的声音。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两级运放比例电路则可以用于对各种传感器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尽管两级运放比例电路具有出色的信号放大性能,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由于电路中使用了两个运算放大器,因此其成本相对较高。

此外,两级运放比例电路的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注意进行温度补偿。

总之,两级运放比例电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放大手段,在电子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1. 引言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

晶体管可以实现信号放大的功能,而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结构,用于增强输入信号的幅度。

本文将介绍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2. 电路设计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由两个级联的放大器组成,每个放大器中都包含一个晶体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放大倍数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所需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越高,输出信号的幅度将越大。

2.2 输入与输出阻抗匹配为了最大限度地传递信号能量,输入与输出阻抗应该尽可能地匹配。

这可以通过合适选择元件值和连接方式来实现。

2.3 直流偏置为了使晶体管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上,需要对其进行直流偏置。

这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偏置网络来实现。

2.4 反馈网络为了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可以添加反馈网络。

反馈网络可以减小电路的非线性失真,并改善频率响应。

2.5 负载电阻为了使输出信号能够驱动负载,需要添加适当的负载电阻。

负载电阻的选择应该考虑负载的阻抗和所需的输出功率。

3. 电路制作3.1 元件选择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晶体管、电容和电阻等元件。

在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元件参数、性能和可获得性等因素。

3.2 PCB设计使用PCB设计软件进行电路布局和布线。

合理规划元件位置和连线路径,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 焊接与组装根据PCB设计将元件焊接到PCB板上。

注意焊接质量和连接可靠性,确保每个连接点都牢固可靠。

3.4 测试与调试完成焊接后,对电路进行测试与调试。

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检测输入输出信号,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元件值或连接方式。

4. 结论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结构,用于增强输入信号的幅度。

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放大倍数、输入输出阻抗匹配、直流偏置、反馈网络和负载电阻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元件和进行电路布局、焊接与组装,可以实现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试

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试

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试一、实验原理:1、多级放大器的指标的计算:一个三级放大器的通用模型如图所示有模型图可以得到多级放大器的计算特点:Ri=Ri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等于第一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o=Ro末,多级放大器的输出电阻等于末级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i后=Rl前,后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是前级放大器的负载;Ro前=Rs后,V oo前=Vs后,前级放大器的输出电路是后级放大器的信号源;Av=Av1*Av2*Av3,总的电压增益等于各级电压增益相乘。

2、实验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的测试由于multisim没有晶体管毫伏表而改用万用表其中万用表(①)用来测试各个待求脚的电位,万用表(②)用来测试输出电压)二、测试方法:本实验与前面单管放大器的设计输入输出电阻与放大增益的测试是一样的三、实验内容:1测试静态工作点领Vcc=+12V,调节Rw 使放大器的第一级工作点Ve1=1.6V,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各管脚电压并记录于下表Vb1 Vc1 Ve1 Vb2 Vc2 Ve22.183 8.589 1.573.175 7.773 2.547表(1)静态工作点的测试(单位:伏特)2,放大倍数的测量调整函数发生器,是放大器Ui=5mv,f=1kHz的正弦信号,测量输出电压Uo,计算电压增益填于下表3,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运用两侧电压法测量量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测试输入电阻时,在输入口接入取样电阻R=1kΩ。

数据分别填入下表表(2)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4,测量量级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并会出频率特性曲线。

用点频测试法测量两级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并求出放大器的带宽△f=f H-f L。

记录相关数据,填于下表,并要求在对数坐标席上绘出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表(3)幅频特性的测试、图(2.1)输入电阻的测量(万用表测得的是峰峰值电压的有效值实际为7.057/2mv)图(2.b)输入电阻的测量(有效值为6.13/2)由上面两图可得Ri=6620Ω。

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1. 引言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设计,在许多电子设备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原理、电路结构以及制作过程。

2. 设计原理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通过使用晶体管作为放大器,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更高的电压或电流,以便驱动其他设备或用于信号处理。

该电路由两个放大级组成,其中第一个级别负责放大信号并提供适当的输入阻抗,而第二个级别则进一步放大信号以增加输出功率。

3. 电路结构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输入级、驱动级和输出级。

具体结构如下:3.1 输入级输入级是整个电路的第一级,用于接收输入信号并将其放大到适当的电平。

输入级由一个信号源接入,通常采用电容耦合方式。

输入级的目标是提供足够的放大和阻抗匹配以确保信号能够顺利传递到下一级驱动级。

3.2 驱动级驱动级是整个电路的第二级,目的是进一步放大输入信号并将其驱动到输出级。

驱动级通常由晶体管级联组成。

通过适当选择晶体管的工作点,可以实现线性放大和输出功率的最大化。

3.3 输出级输出级是整个电路的最后一级,负责将放大的信号转化为输出功率。

输出级通常由功率晶体管组成,因其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流和电压驱动能力。

输出级还可能包含负载电阻,以将信号有效地传递给负载。

4. 制作过程下面将介绍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的制作过程,包括器件选择、电路布局、电路连接和焊接。

4.1 器件选择在设计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器件。

晶体管的选择应基于其放大能力、工作频率范围和耐压等参数。

其他电子器件的选择也应与电路设计相匹配,以确保性能和兼容性。

4.2 电路布局在开始制作电路之前,需要进行电路布局设计。

电路布局应考虑信号路径的最短化、阻抗匹配和噪声抑制等因素。

同时,良好的电路布局还应避免晶体管以及其他器件之间的干扰和串扰。

4.3 电路连接完成电路布局后,开始进行电路连接。

这包括连接晶体管和其他器件之间的引脚,以及连接适当的外部元件,如电容和电阻等。

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

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

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设计一个两级放大电路是比较常见的任务,下面是一个例子,其中包括了详细的电路图和设计步骤。

电路图如下所示:```VinR1_____,_____AmplifierC1,___R3_________,_____AmplifierC2,___R4____Vout```设计步骤:1.确定电路的增益要求:首先需要确定想要实现的放大倍数。

假设我们的目标增益为100倍。

2.选择放大器:为了实现高放大倍数,可以使用两级放大电路。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选择了两个晶体管放大器作为两个级别。

晶体管放大器通常有高增益和低失真,非常适合这个任务。

3.确定电路参数:根据放大倍数的要求和所选择的晶体管类型,我们需要确定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参数。

-首先选择适当的电阻值R1和R3,这些电阻将决定第一个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计算电容C1,这将决定第一个放大器的截止频率。

-选择电阻值R4,这将决定第二个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计算电容C2,这将决定第二个放大器的截止频率。

4.计算元件值:根据上述参数选择适合的电阻和电容值。

计算电阻和电容的具体值时,需要考虑晶体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以及对放大器的频率响应要求。

5. 进行仿真: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如LTspice来模拟电路的性能。

输入一个合适的测试信号Vin,观察输出信号Vout的波形和增益,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调整和优化:根据仿真结果,可以进一步调整电阻和电容的值以优化电路性能,确保输出信号的稳定和正确。

7.PCB设计:一旦确定了电路的性能,可以设计一个PCB板来制作实际的电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干扰和定位电路元件。

8.组装和测试:在组装电路之前,需要仔细检查电路连接和布局。

完成组装后,要对电路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性能符合预期。

总结:两级放大电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根据实际应用的具体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配置和元件来设计电路,以实现所需的增益和频率响应。

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和优化,可以得到一个满足设计要求的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