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故事《下雨的时候》教案反思
小班语言故事教案反思《下雨的时候》

小班语言故事教案反思《下雨的时候》教案设计思路故事名称:《下雨的时候》教学对象:小班的宝宝教学目标: 1. 培养宝宝的积极态度,让他们在下雨天也能感受到美好 2. 通过故事让宝宝了解下雨的形式和好处 3. 练习宝宝的语言能力,提高表达和理解能力教学内容: 1. 观看故事《下雨的时候》 2. 讨论下雨天的好处 3. 绘画或手工制作下雨天场景 4. 模仿雨声,让宝宝感受雨天的声音 5. 模仿雨伞的打开和关闭的动作,让宝宝感觉雨伞温暖保护他们 6. 练习说一丝不苟,避免失误,笑口常开教学过程【起立】打招呼老师: “早上好,宝贝们!”宝贝们: “早上好!”老师: “你们今天想做什么呢?”宝贝们: “我们想听小故事!”【故事时间】•老师讲述《下雨的时候》故事,每逢雨天宝宝都会很开心,因为雨天可以看到彩虹、吃到甜甜的葡萄、看到蜗牛等等,也可以听到雨声的倾诉,显得格外的美妙,等待雨停以后,还可以到处玩耍。
老师现场演示雨伞如何打开和关闭。
【游戏时间】1.绘画或手工制作下雨天场景老师放一些涂色纸和圆形模版、下雨的图案以及图像,让宝贝们选好自己喜欢的图案制作。
制作出来的手工作品都很有意义,能够让宝宝在狂风降落时,还能看到漂亮的雨景。
2.雨声模仿老师用手作出雨声的模拟,宝宝在降雨的鼓励声中跟着拍手捏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能够跟随老师模仿出不同的雨声,从而培养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3.模仿雨伞打开和关闭的动作老师将雨伞打开,然后关闭,让宝宝观察并模仿。
在宝宝们的眼中,雨伞不仅仅是遮雨工具,更是一个温暖的伞屋,可以让他们在雨天里感受到亲情和温暖。
【结束时间】•老师给出下雨天的总结,让宝宝们对下雨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指导宝宝们如何更好地表达和理解。
最后,老师送出小礼物,并祝福宝宝们快乐成长。
教学反思初学习语言的宝宝们对于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有点极为敏感,他们通过故事学习理解音、词、句和段落拼接直到认识整个语言结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其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的时候》

重点: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下雨天的特点,感知自然现象。
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下雨天的景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故事课件、雨滴手工材料、画纸、彩笔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画纸、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教师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讲述一个下雨天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下雨天的景象。
3. 灵活调整课堂节奏,根据幼儿的反应和参与度,适当延长或缩短某个环节的时间。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的细节。
2.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想象力。
3.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情景,让幼儿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下雨天的景象
设计:在黑板上画出下雨天的景象,包括雨滴、云朵、花草等元素,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下雨天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下雨天的景象,并用语言描述给家长听。
2. 答案: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下雨天的景象,如雨滴、云朵、花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本次课程的实施情况,包括幼儿的参与度、学习效果等,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下雨天的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下雨天的特点,进一步感知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小班语言优质课《下雨的时候》的教学内容中,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下雨天的特点,感知自然现象。难点是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下雨天的景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小班语言详案教案《下雨的时候》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幼儿园小班语言详案教案《下雨的时候》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cd013e9ec3d5bbfc0a74c4.png)
幼儿园小班语言详案教案《下雨的时候》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语言详案教案《下雨的时候》及教学反思《小班语言详案教案《下雨的时候》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背景:这则小故事充满了童趣。
故事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及幼儿熟悉的小动物的形象,把三个天真、可爱、善良的小动物遮风避雨的情形,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友好互助的故事。
故事以下雨的时候,小白兔能以树叶当伞,告诉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想办法,在发现小鸡、小猫淋雨时,能主动帮助它们,告诉幼儿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友好互助。
!.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安然、温暖、和谐的氛围,通过小兔子想办法避雨,和它看到小伙伴被雨淋湿时,把伞借给小伙伴和他们一起避雨的描写,展现了三个天真、可爱、善良的小动物在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后的快乐心情。
同时,此故事具有很强的实施意义,现代的孩子们往往在遇到困难时,就退缩,不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依赖于别人的帮助。
另外,孩子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它们理所当然的接受别人的付出,而自己却不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的思想意识缺乏,而此故事,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故事形象及人物对话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激励。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及对话。
2、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
3、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团结。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下雨的时候》FLASH 动画;头饰小白兔,小鸡,小猫和叶子。
活动过程:一、出示叶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呀?幼儿:叶子。
教师:你们知道叶子有什么用吗?幼儿回答。
教师:小朋友都很棒,知道叶子有这么多的作用。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来看看故事中的叶子有什么用?(评析:在活动中,我准备了一张大叶子,让幼儿猜猜它的作用,因为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一开始就纷纷猜测叶子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班语言活动:下雨的时候教案与反思

一、活动名称:小班语言活动:下雨的时候教案与反思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感知雨的特点,了解下雨时的自然现象。
2. 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学习儿歌《下雨的时候》,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喜欢观察周围环境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雨滴手偶、雨伞、雨衣等。
2. 环境准备:室外的雨景(如果天气允许)。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滴手偶,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你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滴是什么样的吗?”2. 观察雨景: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雨景,让幼儿亲身体验下雨的感觉,并引导幼儿观察雨滴的特点。
3. 交流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雨滴特点,以及下雨时的感受。
4. 学习儿歌《下雨的时候》:教幼儿学习儿歌,让幼儿感受儿歌中描绘的下雨景象,并学会表达。
5. 情景表演: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扮演儿歌中的角色,体验下雨的乐趣。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鼓励幼儿在家观察下雨的景象,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感受。
2. 环境创设: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下雨的景象。
3.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幼儿的参与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学习儿歌《小雨滴》:通过学习儿歌,让幼儿了解雨水的滴落声音和下雨时的自然景象。
2. 情景剧表演:《下雨的时候》: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情景剧的形式,体验下雨的乐趣。
七、教学步骤:1. 学习儿歌《小雨滴》: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让幼儿熟悉儿歌的歌词,理解儿歌的含义。
2. 情景剧表演:《下雨的时候》: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幼儿扮演儿歌中的角色,体验下雨的乐趣。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学习儿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2. 评价幼儿在情景剧表演中的表现,包括角色扮演、台词表达等方面。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对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幼儿在学习儿歌和情景剧表演中的表现。
小班语言活动:下雨的时候教案与反思

一、活动名称:小班语言活动:下雨的时候教案与反思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感受下雨时的自然景象,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倾听、讲述和交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教育幼儿注意安全,学会在雨天保护自己。
三、活动准备:1. 教具:雨滴手偶、雨伞、雨衣、雨靴等雨具实物和图片。
2. 课件:下雨的视频或图片。
3. 音乐:《雨中曲》。
4. 活动场地:室内活动室。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滴手偶,引起幼儿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什么时候会出现?”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2. 感知雨天:观看下雨的视频或图片,让幼儿观察雨天的景象,感受雨天的氛围。
3. 讲述经验:教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下雨天的经历,如“下雨时你做过什么?你是怎么保护自己的?”等,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情景表演: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下雨天的情景表演,如撑伞、穿雨衣、雨靴等,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雨天的乐趣。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和体验雨天的变化,与家长共同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雨天角”,展示幼儿作品和雨天活动照片,让幼儿在环境中感受雨天的魅力。
3. 区域活动:设置“雨天游戏区”,提供雨具、沙水等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和创作。
4. 长期观察:定期组织幼儿观察天气变化,记录雨天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感受下雨天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教育幼儿在雨天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出示雨滴手偶、雨具实物等,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和了解雨天的特点。
2. 情境教学法: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和情景表演,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雨天的氛围。
3. 互动交流法: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讲述雨天经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小班语言活动:下雨的时候教案与反思

一、活动名称:小班语言活动:下雨的时候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感知雨的形成和下雨的场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听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在下雨天要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
三、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下雨的时候》2. 雨具:雨衣、雨靴、雨伞等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具,引导幼儿说出雨具的名称和用途,引发幼儿对下雨天的兴趣。
2. 讲故事《下雨的时候》,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感知下雨的场景。
3. 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描述下雨天的感受和看到的景象,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创作环节: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下雨天的景象,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5. 展示作品: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下雨天的景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创作环节。
在讨论环节,大部分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下雨天的感受和看到的景象,但在表达方面仍需加强引导。
在创作环节,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在今后的活动中,将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培养幼儿在下雨天的安全意识,教育幼儿注意自我保护。
还可以增设一些相关的故事和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下雨天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六、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下雨天带幼儿观察天气变化,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下雨天的景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下雨天”主题区域,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观察、体验下雨天的乐趣。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卫生,避免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受伤。
2. 在讨论环节,尊重每个幼儿的表达,耐心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3. 在创作环节,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尊重每个幼儿的作品。
八、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观察幼儿在讨论、创作环节的表现,评价幼儿在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的时候》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的时候》一、教学内容本次小班语言优质课的教学内容为《下雨的时候》。
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小猪快跑》2.教具:下雨的图片、云朵形状的卡片、颜色纸、水杯、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活动(5分钟)1.教师出示下雨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与幼儿进行简单的对话,例如:“你们有没有见过下雨的情景?下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
步骤二:观察云朵(10分钟)1.教师给每个孩子发一张云朵形状的卡片,让幼儿仔细观察云朵的形状。
2.教师提问:“云朵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有的云朵像什么东西?”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并描述。
步骤三:听音乐感受下雨声(5分钟)1.教师播放模拟下雨声的音乐。
2.教师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倾听音乐中的下雨声,提醒幼儿注意和体会下雨的声音。
步骤四:制作彩虹云朵(20分钟)1.教师帮助幼儿剪下各种颜色的纸条。
2.幼儿将纸条贴到云朵形状的卡片上,制成自己喜欢的彩虹云朵。
3.教师引导幼儿表达他们制作彩虹云朵的感受和喜好。
步骤五:描述下雨的情景(1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下雨的情景,提问幼儿:“下雨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2.教师逐一请幼儿回答,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步骤六:课堂讨论与反思(10分钟)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幼儿学到了什么。
2.教师提问:“你们在制作彩虹云朵和描述下雨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怎么解决的?”引导幼儿思考和分享经验。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我在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幼儿参与度较高。
但在布置任务时,应提前考虑到幼儿的实际能力,避免任务太过困难。
另外,在课堂讨论与反思环节,我可以引导幼儿多角度思考,并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在观察、感知、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小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的时候》

小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下雨的时候》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班幼儿应该能够:1.学会识别和表述天气现象:下雨;2.从多种角度感知和体验下雨的过程,对自然界产生的兴趣和敬畏之心;3.发展语言表达、沟通和联想思维能力;4.培养小班幼儿欣赏诗歌的意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儿歌《小雨:稀稀拉拉》;2.课件或图片展示:下雨的场景照片、下雨天的影响等;3.雨伞、雨衣、雨靴等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兴趣激发 10分钟)1.上课铃吹响,教师示范用雨伞、雨衣、雨靴等道具示范打伞,“嗖,嗖”,唱一首《小雨:稀稀拉拉》。
2.老师问:“今天是什么天气?大家有没有见过下雨的天气呢?”引导大家回忆和表述下雨天的感受,比如:雨水噼啪作响,潮湿的空气,雨打在水面上倒映出斑驳的景象,等等。
引导学生体验和感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呈现下雨天的照片,让学生看并说出下雨的特点和影响,比如叶子上沾满了水珠、街道变得湿滑、草地变得湿漉漉等。
讨论几分钟后,教师从课桌底下取出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小品物。
用触摸方式让学生了解并猜测这是什么,最后揭开神秘物品,是一只小靴子,这引导学生对下雨天的生活领域感兴趣。
二、共同探索(20分钟)1.学生合作完成“小雨滴实验”:将水滴放在秤上,记录下来它的重量是多少。
然后放在教室某个角落一段时间(5分钟左右),再来称一次,比较它们的重量差异。
如果天气不合适,可以提前做好实验,记录在教学课件中。
2.引导学生了解:下雨后地面的水会消失到哪里去了?学生以手势、语言等方式表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
3.展示PPT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下雨的时候》这篇儿歌的内容和意思。
教师生动有趣地朗诵、演唱,让学生跟着感受。
安排小组对句子进行分割、理解并模仿表达。
4.在PPT中放置一张含大量关于雨的话题的卡片,让学生自由借阅,并就下雨学习他们的想法分享意见。
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引导学三、巩固提高(20分钟)1.用顶带的方式分配学生,让学生模仿和表达《下雨的时候》这首歌,学生按组合成小合唱团,每组学唱个部分,最终合并完成小合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语言活动故事《下雨的时候》教案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故事《下雨的时候》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及对话,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故事《下雨的时候》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及对话。
2、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
3、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团结。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角色图片、背景挂图、角色头饰、雨伞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雨伞,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1、这是什么?(雨伞)
2、我们是在什么时候用雨伞?
3、如果下雨时我们手中没有雨伞、雨具怎么办?(请幼儿带着最有一个问题安静的倾听故事)
二、学习故事
1、交待故事名称,教师有表情清讲故事一遍。
2、提出问题:(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3)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利用角色图片、背景图片教师有表情的讲故事一遍。
4、提问:(1)小兔子玩着玩着天怎么样了?
(2)小兔子用什么办法避雨?
(3)小兔子看到小伙伴被雨淋湿时,它是怎么样做的?
5、利用角色头饰,请部分幼儿表演幼儿,启发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引导幼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6、启发幼儿说一说:“如果下雨,手中没有雨具,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避雨?”
三、教育幼儿相互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下雨的时候》这个故事的内容非常生动、有趣,我通过设置悬念,让幼儿猜猜雨伞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另外,尽管在活动中有时幼儿表达的意思不一定正确,但他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我对幼儿的回答都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和表扬。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我运用课件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把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连平时寡言少语的幼儿也不由自主地回答了我的提问,幼儿的注意力能投入到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