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各种各样的材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1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悠悠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二、内容解读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

(班长分或自由组合)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

(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

(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

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

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

c.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与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材料的应用》各种各样的材料PPT课件

《材料的应用》各种各样的材料PPT课件
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材料大多数是有限的。面对日益增长的材料需求压力,我们应该怎样做?
评一评:有关材料的回收利用,地使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而不知道回收利用,你们认为会出现什么后果?
第6单元 各种各样的材料
材料的应用
- .
水车
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玻璃杯
剪子
飞机
材料史话
原始社会使用石制工具
商周时期使用青铜器
春秋战国使用铁制品
工业革命后,新材料被广泛使用
20世纪中叶,半导体被广泛使用
航天工业需要特殊的合金
想一想、议一议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6单元 11 反对党八股(节选)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6单元 11 反对党八股(节选)

易错字 窒 桎 藏 臧
词语 xí文 jiǎo械 体cái zài重
易错字 檄 缴 裁 载
3.掌握词语 (1)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也用 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2)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 (3)言之无物:文章或言论内容空洞。 (4)量体裁衣:按照身材大小裁剪衣裳。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5)无的放矢:没有箭靶乱射箭,比喻言语、行动没有明确目标或不切合 实际。
整体上采用总分结构
③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①无贵无贱,无长无
对比论证、举例
《师说》 少,道之所存,师之 整体上采用层进式结构 论证
所存也
思路整合
填空: ①_揭__露__剖__析__党__八___ _股__的__八__大__罪__状__ ② 党八股 ③_生__动__活__泼__新__鲜__ _有__力__的__马__克__思__列__ 宁主义的文风
研读任务二 分析论证特点,辨明论证方法 5.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填写相关内容。
论证方法 文中具体体现 把“长而空的文章”比作“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生动形象地
比喻论证 论证了“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的危害,化抽象为具体,更具 感染力。 ① 列举斯大林的演说和《资本论》的例子,论证写文章要内容
精粹些的正确主张。 类比论证 ③ 用“每天洗脸、照镜子”与写文章构成类比,阐明写文章、做
演说必须要有责任心。 因果论证 如“科学的东西,随便什么时候都是不怕人家批评的,因为科学是
真理,决不怕人家驳”。
6.本文论证严密,逻辑清晰。下面是对党八股第一条罪状的论证逻辑分析 图。请在图中画横线的地方,填写相应的内容。
学习活动三 群文阅读 比较鉴赏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七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七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根据拼音写生字。

我想去天yá( )海角游玩,我想去看黄yīng ( ),所以我不怕劳累。

二、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茅檐.(yán) 畦.田(qí) 环绕.(rǎo)B.排闼.(tà) 山郭.(ɡuō) 天涯.(yá)C.颠簸.(bó) 淘.气(táo) 莺啼.(tí)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山郭”是山城,山村。

( )句子模块2.“浪淘风簸自天涯”中“簸”是簸箕的意思。

( )3.“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千里”是实指,指一千里的范围。

( )四、品析下面的诗句。

1.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牵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织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九曲”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天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句诗作者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20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27

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20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2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
①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
②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区别:
【疑点1】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指点迷津: ①历史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中国人民长 期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政体,是由我国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 ③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具有许多优越性:便于人民 参与国家管理;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既 能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有利于地方主动性 和积极性的发挥。
根据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
治权 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
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探究活动】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之间 有何区别?
经济基础 阶级本质 组织原则 政党活动
人民代表大会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人民民主专政 民主集中制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产阶级专政 分权制衡
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疑点1】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

部编必修上第6单元作文主题—学习之道《劝学》新说,有作文范例+作文解析+作文点评+素材合集

部编必修上第6单元作文主题—学习之道《劝学》新说,有作文范例+作文解析+作文点评+素材合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用《劝学》阐述了学习意义、应持有的态度和可采取的方法等方面,勉励人们学习;一千多年前的韩愈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风气,他用《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请你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命题作文题。

材料以《劝学》和《师说》为例,指出古人对学习的认知。

根据已学的课文可知,《劝学》主张:学不可已、积累、坚持、专心。

《师说》主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虚心请教。

由此可知,古人对于学习的态度,总体上以积极求教求知、持续的积累与坚持学习的总体态度。

综合两则材料可知,本次作文的主题应该是“对学习的认识”。

根据任务要求,以“‘劝学’新说”为标题,考生要突出“新说”之意,尽量避开课文中的传统观点,另辟新意。

可以联系时代发展,结合遇到的新问题,谈谈如何学习,谈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等;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如勇于质疑、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从兴趣出发、勇于创新等等均可。

本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切忌单纯泛泛而谈对学习的认识。

立意参考1.学习要讲求效率,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2.任何时代,学习都不能急于求成。

3.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更要有质疑精神。

4.多种选择面前,兴趣也许是最好的依据。

作文范例图片√NO.1佳作点评“劝学”新说北京丰台二中李洋两千多年前,荀子提出:“学不可以已”。

处于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似乎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口头禅,学习似乎无需再劝。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今仍有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是谋生的手段,成其事后可弃之。

此论当然不可取。

荀子《劝学》说道:“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学为修身成人。

“玉不琢,不成器”,顽石尚需雕琢才为璞美玉[璞玉:未经雕琢的玉,即含玉的石头,顽石。

《我们的衣服》各种各样的材料PPT课件-完美版

《我们的衣服》各种各样的材料PPT课件-完美版
《 我 们 的 衣 服》各 种各样 的材料 PPT课件 -完美 版
《 我 们 的 衣 服》各 种各样 的材料 PPT课件 -完美 版
不同衣服的材料组成
衣服名称
衣料
《 我 们 的 衣 服》各 种各样 的材料 PPT课件 -完美 版
《 我 们 的 衣 服》各 种各样 的材料 PPT课件 -完美 版
做衣服面料按照材料分,可分为 天然及合成(化纤)两种: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 多故事 ,这节 课我们 就来读 一个鲁 迅巧对 先生的 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 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 搜集此 类故事 ,与同 学们交 流。
将衣料的外观特性与耐磨性比较等填入下表中
衣料外观特性与耐磨性比较
衣服材质 棉布
外观
耐磨性 其他特性
《 我 们 的 衣 服》各 种各样 的材料 PPT课件 -完美 版
《 我 们 的 衣 服》各 种各样 的材料 PPT课件 -完美 版
衣料还有哪些特点?你还可以设计 哪些实验进行研究。
《 我 们 的 衣 服》各 种各样 的材料 PPT课件 -完美 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衣料逐渐 转变为以棉、化纤为主材,此外还有 适用于太空的特殊太空服等。
《 我 们 的 衣 服》各 种各样 的材料 PPT课件 -完美 版
《 我 们 的 衣 服》各 种各样 的材料 PPT课件 -完美 版

材料科学基础第6章

材料科学基础第6章
2 − 3cos θ + cos 3 θ 4
所以∆Ghet﹡ ﹤ ∆Ghom﹡ 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所需的形核功小, 且随润湿角的减小而减小。
(二)形核率 1、非均匀形核时在较小的过冷度下可获得较高的形核率 2、随过冷度的增大,形核速度值由低向高过渡较为平衡 3、随过冷度的增大形核速度达到最大后,曲线就下降并中断 4、最大形核率小于均匀形核
∆G = V ∆GV + σ A
∆G = 4 3 π r ∆GV + 4π r 2σ 3
r<r*时,晶胚长大将导致系统自由能的 增加,这种晶胚不稳定,瞬时形成,瞬时消失。 r>r*时,随晶胚长大,系统自由能降低, 凝固过程自动进行。 r=r*时,可能长大,也可能熔化,两种 趋势都是使自由能降低的过程,将r*的晶胚称 为临界晶核,只有那些略大于临界半径的晶核, 才能作为稳定晶核而长大,所以金属凝固时, 晶核必须要求等于或大于临界晶核。 极值点处
凝固:物质由液态至固态的转变。 6.2.1 液态结构 一、液态结构的特征: ① 液体中原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固体略大 ② 液体中原子的配位数比密排结构的配位数减小(8~11范围内) ③ 结构起伏(相起伏) 二、结构起伏 不断变换着的近程有序原子集团,大小不等,时而产生,时而 消失,此起彼伏,与无序原子形成动态平衡,这种结构不稳定现象称 为结构起伏。 温度越低,结构起伏尺寸越大。
ϕ r = 1 − exp( − kt n )
图6.2 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液→固,单位体积自由能的变化∆ Gv为
∆ G V = G S − G L = H S − TS S − ( H = (H S − H L ) − T (S S − S L ) = − Lm − T (S S − S 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各种各样的材料“材料”的概念非常广泛,本单元研究的“材料”是指可以直接制造成品的东西,如造纸用的麻、纺织用的棉纱等。

面对生活中不同的物品,学生们经常提到“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造出来的?”教材力图通过对几种生活常见物品制作材料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作的,我们身边的物品各种各样,组成它们的材料也是形形色色,种类繁多。

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在对不同材料的研究中,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根据对物品的使用要求,人们会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的种类和功能也是在发展的。

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关于“材料”的研究,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涉及到的有:导电材料、传热材料、磁性材料等。

单元页反映了人类材料发展的历史,在从天然材料到人造材料的发展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

本单元教学用时大约需要6课时。

1 形形色色的材料本课首先建立“我们身边的物体是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

”引出材料的多样性。

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并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通过指南车信箱的阅读,使学生了解到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并按照这个标准将归纳出的各种材料进行分类。

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材料的多样性,初步尝试按照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为材料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并做记录。

2.把不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2.意识到有些材料的不可再生性,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知识1.建立“材料”的概念。

2.知道可以把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建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观察记录表、橡胶、陶瓷、塑料、丝绸的历史资料。

学生准备:由各种材料组成的物体:包括教室、学校、家中学生常见的各种物体,可以让学生每人自带玩具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课时分配建议:本课建议用1课时。

活动导入:将教室中的物体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增加研究物体的种类,可以鼓励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物体,以扩大学生的观察视野。

活动它是用什么做的活动目标:1.了解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制作的。

2.了解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3.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建议以小组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制造不同的物体所需要的不同材料。

这里支持学生分析的前概念,来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分类的标准不宜过细,如:各种金属材质统称为“金属”即可。

在活动中学生可能总结出的材料类型有:金属、玻璃、木材、石材、塑料、棉花、石油等。

根据材料类型,将教室里的物体进行分类。

初步体会材料的多样性,以及材料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让学生从具体的物体认识,抽象到各种材料的认识。

为提出研究有关材料的问题打下基础。

指南车信箱中呈现了两种材料的来源:棉布来自棉花,塑料来自煤和石油,并告知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区别。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对不同材料的科学分类方法:“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大多数学生对“天然材料”的理解不是难点,但是对“人造材料”的理解,却还需要有更多的知识基础才能建构。

因此,处理这部分教材应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只要让学生知道“人造材料”有别于“天然材料”,它们是由人工制造的,非天然的即可。

如:人造革、人造纤维等。

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提出关于材料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后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尝试着解决问题,了解有关材料的更多知识。

整个活动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来说是递进的关系,学生通过活动能逐步加深对材料的认识。

评价建议以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如:能归纳出三种材料类型的学生为合格、五种为优、五种以上为优秀。

评价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以生生互评为主要形式。

课程资源科学名词橡胶: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取得的胶乳,加工后制成的具有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又不透空气的材料。

橡胶制品广泛应用在工业和生活各方面。

合成橡胶:以石油和煤为原料,现已发展出二十多个品种。

合成橡胶在弹性和抗撕裂性、方面赶不上天然橡胶;但也有其独特长处,在某些性能上超过天然橡胶,如有的合成橡胶其气密性比天然橡胶好,有的比天然橡胶更耐寒等等。

塑料: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与配料混合,再经过加热加压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材料。

在常温下不再变形。

它本领高强,用途广泛在材料的大家庭里,塑料就是一位小弟弟,它的诞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物质: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物体: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

材料:可以直接制造成品的东西,如建筑用的砖瓦、纺织用的棉纱等。

原料:指工厂中没有经过加工制造的材料。

2 我们的衣服本课将通过各项活动,使学生了解服装材料的多样性及不同服装材料的性质,意识到人类为满足对服装材料的需求,在不断的研究、发明、生产新的服装材料。

本课的研究重点是让学生探究不同服装材料的性质。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调查身边常见服装材料的种类。

2.能够运用多感官和工具探究服装材料的特点。

3.初步尝试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检测不同材料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的乐趣。

科学知识1.认识一些常见的服装材料,如棉、丝、毛、尼龙等。

2.知道服装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教学建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服装材料发展历史的资料,建议为各组学生准备丝绸、棉布、尼龙布、毛料四种同样大小的服装材料(尺寸可以稍大一些,便于学生研究),钩码、悬挂纤维的支架,同样大小的玻璃杯、温度计、热水,放大镜或显微镜、镊子。

学生准备:各式服装、手电筒,砂纸,剪刀,木块。

课时分配建议:本课建议用2课时。

第一课时:1.展示收集的资料。

2.汇报调查服装材料的种类。

3.衣料的研究:对要求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

第二课时:1.学生实验、汇报、分析实验结果。

2.选择衣料设计服装。

3.设计未来的服装。

教学导入:教材展现了五幅不同时期服装的图片,说明服装是变化的,这一变化是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

并从中让学生感受制作服装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做准备。

根据办学环境,活动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形式进行:1.教师通过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感受服装材料的多样性及其变迁。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人类从古至今关于服装材料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学生感受服装材料的多样性及其变迁。

活动1 调查我们的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活动目标:1.调查了解不同衣服的衣料是由哪些材料制作的。

2.培养学生调查、记录的能力。

活动建议: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通过学生查阅各式服装的标签说明,调查了解服装衣料的材料组成。

并根据衣服适应的季节,穿着时的感受来间接地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

如:纯棉布制作的服装,夏季穿着吸汗、透气,但是爱起皱折不美观;涤纶布制作的服装,不起皱、美观,但是穿着不吸汗、不透气等特点。

调查研究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许多的衣料已不再是由一种原材料加工而成,而是由多种原材料按一定的比例织成。

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材料织成的面料有什么好处?”“材料的混合使用是否可以扬长避短?”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百分数的知识,因此,学生在进行调查记录时,对于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百分数的概念,学生只有了解了其含义,才能进一步理解混合材料对衣料制作的影响。

活动2 衣料的研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衣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特点。

实验一:将衣料蒙在手电筒上,用放大镜观察衣料的纹理,指导学生寻找衣料的相同点——大多数的衣料都是用线织成的。

除了教材中介绍的方法,还可以用镊子、放大镜,“拆”开衣料进行观察。

实验二:研究衣料的不同特点。

学生在收集资料、调查等活动中已经对衣料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衣料的问题,并尝试着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科学探究的活动。

由于我们选择研究的衣料是丝、棉、毛、尼龙,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学生可能提出这些衣料在颜色、弹性、耐磨性、保暖性、透气性、厚薄等方面的不同。

有些问题的解决,直接的视觉观察就可以;而有些问题的解决,则需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这也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平台。

教材选择了检验衣料的耐磨性为范本,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实验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自主地迁移,进行更多实验内容的检测,如衣料的弹性、保温性、透气性等。

落实教—扶—放的教学原则。

因此,在检验衣料的耐磨性上既然是“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明显:1.帮助学生分析怎样操作,得出的结果才有说服力。

2.帮助学生建立对比实验的初步概念。

3.帮助学生确定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

4.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有了扎实的“教”,在接下来的自主研究中,学生才能模仿着进行实验,当然作为教师期待着学生通过学习—模仿到独立研究发现,这样的过程。

活动3 选择衣料设计服装选择衣料设计服装这一活动应该是学生了解了衣料特点之后,对所了解知识的运用。

教材中选择了军人、婴儿、滑雪者、潜水者、消防员作为分析对象,实际上生活中应用在各行各业的特种服装还很多,根据这些行业的特点人们必须选择特殊的衣料。

开展活动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让学生收集各种工作服,通过比较这些工作服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具有不同特点的衣料在生活中的运用。

也可以采取让学生收集各种人们从事各种工作或各种年龄的人的图片,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设计服装。

拓展活动设计未来的服装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不妨让学生设计未来衣料,向大家说一说这种服装衣料的特点;例如,学生可能会设计出既可以防热又可以防寒的服装,衣料肯定是合成的,说不定有微电脑程序控制。

或者利用现在的各种衣料设计一套服装,做一套服装,向大家解释这套服装使用了哪些衣料,利用了衣料的什么特点。

课程资源我国古代的服装我国服装历史悠久,款式﹑面料绚丽多彩,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之一。

据《五经要义》﹑《艺用服饰资料》﹑《说文解字》等史料和出土文物表明,服装的产生距今最少也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从距今已有十万余年的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中发现有比较精细的骨针,完全可以认为那时已有了缝纫。

于是,服装的历史又可向前推移十多万年。

实际上,在我国甘肃新店出土的一个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就已有当时人穿的服装式样——类似长袍束腰带。

服装的发展约经历了一千万年前的古猿人的树叶兽皮御寒﹑蔽体遮身阶段,然后是几十万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的用骨针简单缝纫而初具服装轮廓,最后到了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繁荣的氏族社会中,河姆渡氏族人和大汶口人都已广泛开始种麻﹑养蚕,男耕女织﹑缝纫初兴,衣裳(服装)初步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