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磨削与纵向磨削的磨削力分析与比较

合集下载

磨削过程的切削力分析与优化设计

磨削过程的切削力分析与优化设计

磨削过程的切削力分析与优化设计
磨削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切削去除工件表面不良的部分,从而获得所需的精密形状和尺寸。

在磨削过程中,切削力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因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磨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磨削参数、磨具性能、
工件材料等。

在对切削力进行分析时,首先需要确定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通过实验验证和数据处理,可以得到切削力与各项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为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优化设计是为了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磨削过程中,通过调整切削参数和改良磨具结构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切削力,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通过优化磨削过程中的润滑方式和冷却方式,减少切削温度和磨具磨损,提高加工质量和延长磨具寿命。

除了优化设计,磨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分析也有助于改善加工质量。


过对切削力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例如,当切削力突然增大时,可能是因为磨具磨损过快或者磨削参数设置不当,需要及时调整以避免影响加工质量。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磨削过程的切削力分析与优化
设计是一个综合性课题,涉及到材料加工、机械设计、数学建模等多个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断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加工效率、优化加工质量,推动磨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机械工程中的切削磨削力分析与优化设计

机械工程中的切削磨削力分析与优化设计

机械工程中的切削磨削力分析与优化设计引言机械工程是一门涵盖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机械系统的工程学科。

切削磨削是机械工程中的重要工艺过程,通过切削和磨削可以将工件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在进行切削磨削加工时,对切削力和磨削力的分析与优化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械工程中切削磨削力的分析与优化设计的方法和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技术。

切削力分析切削力是切削过程中作用于工具与工件接触面的力,它是判断切削加工稳定性和切削性能的重要指标。

切削力的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刀具材料、刀具结构和切削参数。

切削力的分析通常可以采用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模型是基于切削过程的物理原理和力学原理建立的数学模型。

其中最经典的理论模型是切削力模型,它可以通过计算切削力分量的合力和矩来预测切削过程中的力。

常用的切削力模型包括牛顿力学模型和切削力系数模型。

牛顿力学模型将切削过程简化为刀具对工件的剪切作用,通过刀具刃角、切削深度、进给速度等参数来计算切削力。

切削力系数模型则将实验数据转化为切削力公式,通过测量刀具上的载荷和力传感器来获取切削力数据。

实验方法是通过实际的切削加工试验来测量切削力。

实验方法包括直接测力法、环切削力法和间接测力法等。

直接测力法是通过在刀具或工件上安装力传感器,测量切削过程中的力。

环切削力法是将工件固定在环形槽中进行切削,通过测量槽的变形来计算切削力。

间接测力法是通过测量切削区域的温度、声学振动、电流等参数来推算切削力。

切削力优化设计切削力的优化设计旨在降低切削力,提高切削效率和加工质量。

切削力的优化设计通常包括刀具设计、加工参数优化和材料选择等方面。

在刀具设计中,合理的刀具结构和材料可以减小切削力,并提高切削稳定性和寿命。

刀具结构包括刃数、刃角、切削刃的间隙角等参数。

在选择刀具材料时,应考虑硬度、耐磨性、耐冲击性和导热性等因素。

加工参数的优化设计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切削深度、进给速度和切削速度等参数,来降低切削力。

机械工程中的磨削与切削力分析

机械工程中的磨削与切削力分析

机械工程中的磨削与切削力分析磨削与切削力是机械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在机械工程中,磨削是通过磨削工具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以达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

而切削力则是指在切削过程中,切削工具对工件施加的力。

磨削是一种高效的加工方法,可以用于加工各种硬度的材料,如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等。

磨削加工的过程中,磨削工具与工件之间存在着摩擦和切削作用。

摩擦力是指磨削工具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切削力则是指磨削工具在切削过程中对工件施加的力。

磨削力的大小与磨削工具的材料、几何形状、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等因素有关。

切削力是切削过程中最重要的力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切削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切削力的大小与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切削角度和切削工具的材料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切削力的大小对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加工精度和切削工具的寿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磨削与切削力的分析是机械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对磨削与切削力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磨削加工的机理,优化切削参数,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同时,磨削与切削力的分析也对磨削工具的设计和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磨削与切削力的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两种。

理论分析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力学原理和材料力学知识,对磨削与切削力进行计算和预测。

实验测量则是通过实际的切削试验,采集切削力的数据,进而分析和研究切削力的规律。

磨削与切削力的分析不仅可以用于优化加工参数,还可以用于判断磨削工具的磨损和寿命。

通过对切削力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切削工具的磨损情况,从而及时更换切削工具,避免因磨损而导致的加工质量下降和工具断裂等问题。

总之,磨削与切削力的分析在机械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磨削与切削力的分析,可以优化加工参数,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同时,磨削与切削力的分析也为磨削工具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因此,在机械工程中,磨削与切削力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提高机械加工技术水平的关键之一。

磨削过程的切削力分析与优化设计

磨削过程的切削力分析与优化设计

磨削过程的切削力分析与优化设计磨削是一种常见的切削工艺,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石材加工和玻璃加工等领域。

磨削过程中的切削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提高磨削效率、降低能耗和提升工件表面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磨削过程的切削力分析入手,并结合优化设计的思路,对磨削过程的切削力进行深入研究。

第一部分:磨削过程的切削力分析1.1 磨削过程的切削力来源磨削过程中的切削力主要来源于磨料与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其主要包括切削力、切向力和径向力。

(1)切削力:切削力是磨削过程中最主要的力之一,直接反映了磨料对工件材料的切削能力。

切削力包括主切削力和切向力,其中主切削力主要与磨料尺寸、磨削参数和工件材料特性有关。

(2)切向力:切向力是磨削过程中磨料对工件的推力,主要由磨料与工件表面的摩擦力所产生。

(3)径向力:径向力是磨削过程中磨料对工件的压力,与磨料的尺寸、质量和切削参数等因素相关。

1.2 磨削过程的切削力测量方法磨削过程的切削力的准确测量是进行切削力分析和优化设计的基础。

常见的磨削过程中切削力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力学测量法和电气测量法两种。

(1)力学测量法:力学测量法是通过力传感器和支撑系统等装置来测量切削力的大小。

其中,杆式传感器、弹簧式传感器和应变片传感器等是常用的力学测量装置。

(2)电气测量法:电气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磨削过程中切削力产生的电信号来获得切削力大小的方法。

常用的电气测量方法有电流法、电压法和电阻法等。

第二部分:磨削过程切削力的优化设计2.1 磨削过程切削力优化设计的目标磨削过程中切削力的优化设计旨在降低切削力的大小,提高磨削效率、减少磨料的磨损和延长磨具的使用寿命。

同时,还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改善工件表面质量,提高磨削精度。

2.2 磨削过程切削力优化设计的方法磨削过程切削力优化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切削参数优化、刀具优化和润滑冷却剂的应用等。

(1)切削参数优化:切削参数的选择对于磨削过程中切削力的大小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机械加工中的磨削力分析与优化

机械加工中的磨削力分析与优化

机械加工中的磨削力分析与优化引言:机械加工是一种常见的制造工艺,磨削作为机械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力对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加工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磨削力的分析与优化成为了广大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机械加工中的磨削力分析1. 磨削力的来源磨削力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磨料与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磨料与磨削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磨削过程中引起的摩擦力。

其中,磨料与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又分为磨削力与进给力两个分力。

2. 磨削力的计算方法磨削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静力学法和有限元法等。

经验公式法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经验数据和统计学方法得出,简单易行,但精度相对较低。

静力学法基于力平衡原理,将磨削力的计算转化为切削力的计算,适用于刀具磨削。

有限元法则是一种仿真方法,通过建立复杂的力学模型和各种约束条件,对磨削力进行精确的计算和预测。

二、磨削力的影响因素分析1. 材料特性被加工材料的硬度、韧性和热导率等物理特性直接影响着磨削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材料越硬、韧性越高、热导率越低,磨削力越大。

2. 磨料特性磨料的颗粒尺寸、形状和硬度等特性对磨削力有着重要影响。

磨削力随着磨料颗粒尺寸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磨料颗粒硬度的增加而减小。

3. 加工参数磨削过程中的进给速度、切削速度和进给深度等加工参数对磨削力起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切削速度越大,进给速度越小,磨削力越大。

同时,进给深度的增加也会导致磨削力的增加。

三、磨削力的优化措施1. 选用合适的磨料根据被加工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磨料是降低磨削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对于硬度较高的材料,应选择颗粒较细、形状较锐利的磨料进行磨削,以降低磨削力。

2. 优化加工参数调节磨削过程中的进给速度、切削速度和进给深度等加工参数,是降低磨削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选择这些参数,可以使磨削力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磨削加工中的磨削力分析

磨削加工中的磨削力分析

磨削加工中的磨削力分析磨削加工是一种高精度的加工方式,可以用于加工各种材料的零部件。

其原理是使用磨料与加工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去除材料表面的毛刺和瑕疵,制造出精密的表面和形状。

磨削加工的质量和效率与磨削力大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对磨削力的分析和计算是磨削加工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一、磨削加工的基本原理磨削加工是利用磨料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在压力的作用下,去除工件表面的毛刺和瑕疵,进而达到加工目的的过程。

在磨削加工中,磨料既是一个加工工具,也是一种加工介质。

其磨削力主要由切削力、磨合力和磨料轴向力三部分组成。

其中,切削力是主要作用力,因其大小和方向对于磨削加工的影响最为显著。

二、磨削力分析的原则磨削力是磨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力,其大小和方向对于成形精度、加工效率和工件表面质量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因此,了解磨削力的大小和方向,对于进行磨削加工质量的保证和高效率的实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磨削力分析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磨削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磨削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

2.在磨削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降低磨削力的大小,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加工目标。

3.在磨削力分析中,需要考虑到各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不能简单地直接计算或估算。

4.针对不同的磨削加工过程和实际需要,需要采用不同的磨削力分析方法和手段。

三、磨削力的计算方法磨削力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经验计算法和基于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经验计算和力学原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磨削力的估算。

一般情况下,磨削力的计算方法根据材料的硬度和材料的粘合程度分为两种:理论计算法和实验计算法。

其中,理论计算法以理论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材料硬度和材料粘合程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磨削力的大小和方向。

而实验计算法则以实验结果为依据,通过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计算出磨削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理论计算法和实验计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磨削力的估算。

磨削有哪些原理特点

磨削有哪些原理特点

磨削加工都有哪些类型及原理特点《磨削加工》以制造工艺为主线,数据与方法相结合,汇集了我国多年来工艺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反映了国内外现代工艺水平及其发展方向。

工艺基础包括车削、镗削、铣削、锯削、钻削、扩削、铰削、拉削、刨削、插削、磨削加工,齿轮、蜗轮蜗杆、花键加工,螺纹加工,特种加工,精密加工和纳米加工,高速切削,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表面工程技术。

主要包括磨削原理、磨削液、磨床与磨床夹具、磨料磨具、磨削加工工艺等内容。

磨削加工磨削加工1、外圆磨削主要在外圆磨床上进行,用以磨削轴类工件的外圆柱、外圆锥和轴肩端面。

磨削时,工件低速旋转,如果工件同时作纵向往复移动并在纵向移动的每次单行程或双行程后砂轮相对工件作横向进给,称为纵向磨削法。

如果砂轮宽度大于被磨削表面的长度,则工件在磨削过程中不作纵向移动,而是砂轮相对工件连续进行横向进给,称为切入磨削法。

一般切入磨削法效率高于纵向磨削法。

如果将砂轮修整成成形面,切入磨削法可加工成形的外表面。

2、内圆磨削主要用于在内圆磨床、万能外圆磨床和坐标磨床上磨削工件的圆柱孔、圆锥孔和孔端面。

一般采用纵向磨削法。

磨削成形内表面时,可采用切入磨削法。

在坐标磨床上磨削内孔时,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砂轮除作高速旋转外,还绕所磨孔的中心线作行星运动。

内圆磨削时,由于砂轮直径小,磨削速度常常低于30米/秒、耐磨性是普通砂轮的20-100倍,极大的减少了砂轮的修正及更换频率。

3、平面磨削主要用于在平面磨床上磨削平面、沟槽等。

平面磨削有两种:用砂轮外圆表面磨削的称为周边磨削,一般使用卧轴平面磨床,如用成形砂轮也可加工各种成形面;用砂轮端面磨削的称为端面磨削,一般使用立轴平面磨床。

4、无心磨削一般在无心磨床上进行,用以磨削工件外圆。

磨削时,工件不用顶尖定心和支承,而是放在砂轮与导轮之间,由其下方的托板支承,并由导轮带动旋转。

当导轮轴线与砂轮轴线调整成斜交1°~6°时,工件能边旋转边自动沿轴向作纵向进给运动,这称为贯穿磨削。

外圆表面的磨削加工

外圆表面的磨削加工

3.快速点磨
用快速点磨法磨削外圆时,砂轮轴线与工件轴线之间有 一个微小倾斜角α(±5℃),砂轮与工件以点接触进行磨 削,砂轮对工件的磨削加工类似于一个微小的刀尖对工件 进行加工。
3.快速点磨
➢ 为便于控制快速点磨的加工精度,砂轮端面与工件外圆 的接触点须与工件轴线等高,砂轮在数控装置的控制下 进行精确进给。
3、由于磨粒切除金属材料系大负前角切削,再加上 磨削速度高,磨削区的瞬时温度极高。
4、切除单位体积金属所消耗的能量磨削要比车削大 得多。
三、外圆表面的磨削加工
磨削加工更适用于做精加工工作,也可用砂 轮磨削带有不均匀铸、锻硬皮的工件;但它不 适宜加工塑性较大的有色金属材料(例如铜、 铝及其合金),因为这类材料在磨削过程中容 易堵塞砂轮,使其失去切削作用。磨削加工既 广泛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也广泛用于大批大量 生产。
(2)横向进给磨削(切入磨削)
生产效率高,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磨削轴颈 对相邻轴肩有垂直度要求的轴、套类工件。
2. 工件无中心支承的外圆磨削----无心磨削
2.工件无中心支承的外圆磨削----无心磨削
无心磨削的生产效率高,容易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化; 但所能加工的零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磨削带长 键槽和平面的圆柱表面,也不能用于磨削同轴度要求 较高的阶梯轴外圆表面。
表面粗糙度Ra<Βιβλιοθήκη .16μm;同时还可以获得几何精度很 高的精确表面(圆度误差<0.5μm)。
三、外圆表面的磨削加工
(一)加工方法 1.工件有中心支承的外圆磨削 (1)纵向进给磨削
磨削深度小、磨削 力小,散热条件好, 磨削精度较高,表面 粗糙度较小;但由于工 作行程次数多,生产 率较低;它适于在单 件小批生产中磨削较 长的外圆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4 a x D.O n e -c l a s s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C o n c e t - l e a r n T p - i n i n t h e A b s e n c e o f C o u n t e r- e x a m l e s[ D] . g p : , D e l f t D e l f t U n i v e r s i t o f T e c h n o l o 2 0 0 1. y g y [ ] 5 i l b e r t谱图特征的航 谭真臻 ,陈果 ,孙丽萍 .基于 H ] 空发动机转子故 障 智 能 诊 断 [ 机 械 科 学 与 技 术, J . ( ) : 2 0 1 0, 2 9 9 1 1 7 7 - 1 1 8 1. [ ] ] 陈松 灿 .基 于 核 的 单 类 分 类 器 研 究 [ 南 6 冯爱民 , J . , ( ) : 京师范大学学报 ( 工程技术版 ) 2 0 0 8, 8 4 1 - 6. [ ] 林 家 骏, 刘 云 翔. 基于 F 7 戴蒙 , CM 聚 类 的 多 超 球 体 ] 一类分类 数 字 图 像 隐 藏 信 息 [ 中国图像图形学 J . ( ) : 报, 2 0 0 8, 1 3 1 0 1 9 1 8 - 1 9 2 1. [ ] 8 W a n D, Y e u n D S, T s a n E C C. S t r u c t u r e d O n e g g g [ ] , -c l a s s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J . I E E E T r a n s . o n S s t e m s y , , M a n a n d C b e r n e t i c s-P a r t B: C b e r n e t i c s 2 0 0 6, y y ( ) : 3 6 6 1 2 8 3 - 1 2 9 4. [ ] 9 肖健华 .智 能 模 式 识 别 方 法 [ M] .广 州 :华 南 理 工 大学出版社 , 2 0 0 6.
容, 磨削加工的品 质 往 往 决 定 着 工 件 的 最 终 加 工 它包括 精度 。 外圆磨削 是 一 种 主 要 的 磨 削 方 式 , ) 切入磨削 ( 和纵向磨削( t r a v e r s e l u n e r i n d i n p g g g ) 。 切入磨削时 , 砂轮与工件之间只有径 r i n d i n g g 向运动 ; 纵向磨削时 , 砂轮与工件之间既有径向运
— — 李 厦 李郝林 切入磨削与纵向磨削的磨削力分析与比较 —
切入磨削与纵向磨削的磨削力分析与比较
李 厦 李郝林
上海理工大学 , 上海 , 2 0 0 0 9 3
摘要 : 研究了同时包含切入磨削和纵向磨削的复杂外圆磨削过程 。 根据纵向磨削过程的特点 , 将砂 在传统阶梯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砂轮磨损的 抛 物 线 模 型 。 推 导 了 基 于 两 种 模 轮等效成若干个小砂轮 , 型的纵向磨削切向分力和切入磨削切向分力的比较公式 , 两切向分力的比 值 反 映 了 切 入 磨 削 和 纵 向 磨 削转换时切向分力的变化情况 , 它主要与磨削系数 、 砂轮宽度和纵向进给速度有关 。 采用砂轮主轴功率 信号分析磨削切向分力 , 通过实验验证了抛物线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 的 结 论 。 研 究 结 果 为 采 用 磨 削 力 信号和功率信号研究复杂磨削过程的监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 关键词 : 切入磨削 ; 纵向磨削 ; 磨削力 ; 功率信号 : / 中图分类号 : T G 5 8 0. 6 DO I 1 0. 3 9 6 9 . i s s n. 1 0 0 4-1 3 2 X. 2 0 1 2. 0 3. 0 0 4 j A n a l s i s a n d C o m a r i s o n o f G r i n d i n F o r c e s b e t w e e n P l u n e G r i n d i n a n d T r a v e r s e G r i n d i n y p g g g g L i S h a i H a o l i n L , , U n i v e r s i t o f S h a n h a i f o r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S h a n h a i 2 0 0 0 9 3 y g g y g : A b s t r a c t C o m l e x c l i n d r i c a l r i n d i n r o c e s s e s i n c l u d i n b o t h l u n e r i n d i n a n d t r a v e r s e p y g g p g p g g g , r i n d i n w e r e i n v e s t i a t e d . A c c o r d i n t o t h e t r a v e r s e r i n d i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 r i n d i n w h e e l w a s g g g g g g g g , e u i v a l e n t t o a n u m b e r o f s m a l l w h e e l s ap a r a b o l i c m o d e l f o r w h e e l w e a r w a s b u i l t b a s e d o n t h e t r a d i q - t i o n a l s t e s m o d e l .T h e c o m a r i s i o n f o r m u l a o f t a n e n t i a l f o r c e w a s d e r i v e d b a s e d o n t w o r i n d i n p p g g g f o r c e s o f a n d t r a v e r s e t h e r a t i o o f t h e t a n e n t i a l r i n d i n l u n e r i n d i n r i n d i n r i n d i n t a n e n t i a l g g g p g g g g g g g g r e f l e c t e d t a n e n t i a l r i n d i n v a r i e t i e s f r o m t h e l u n e r i n d i n t o t h e t r a v e r s e r i n d i n a n d w a s f o r c e g g g p g g g g g , c o n c e r n e d w i t h r i n d i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t h e w h e e l w i d t h a n d t h e t r a v e r s e f e e d r a t e . T h e t a n e n t i a l r i n d g g g g - r i n d i n o w e r a r a b o l i c i n f o r c e w a s a n a l z e d b t h e w h e e l s i n d l e s i n a l s i n e x e r i m e n t s a n d t h e g g p p g y y p g p m o d e l i s m o r e r e a l i s t i c . U s i n f o r c e s i n a l s a n d s i n a l s t o m o n i t o r t h e c o m l e x o w e r r i n d i n r o c e s g g g p p g g p - s e s a r e f e r e n c e m e t h o d . r o v i d e s p : ; ; ; K e w o r d s l u n e r i n d i n t r a v e r s e r i n d i n r i n d i n f o r c e o w e r s i n a l p g g g g g g g p g y
[ ] 杨 丹, 张 强 劲. 基于最大树法的模糊图像 1 0 杨梦 宁 , ] ( ) : 分割方法 [ 计算机科学 , J . 2 0 0 5, 3 2 8 1 9 0 - 1 9 1. [ ] 模式分类 [ 李宏 1 1 D u d a R O, H a r t P E, S t o r k D G. M] . 东, 姚 天 翔, 等, 译. 北 京: 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 2 版. 2 0 0 3 . [ ] 1 2 C h a e l l e O, V a n i k V, B o u s u e t O, e t a l . C h o o s i n p p q g [ ] P a r a m e t e r s f o r S u o r t V e c t o r M a c h i n e s J . M u l t i l e p p p , , ( ) : M a c h i n e L e a r n i n 2 0 0 2 4 6 1 1 3 1 - 1 5 9 . g [ ] 吴湘滨 . 利用 粒 子 群 算 法 优 化 S 1 3 王东 , VM 分 类 器 的 ] , ( ) : 超参数 [ 计算机应用 , J . 2 0 0 8 2 8 1 1 3 4 - 1 3 5 . [ ] 杨慧 中 , 陈 刚.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支持 1 4 邵信光 , ] 向量 机 参 数 选 择 及 其 应 用 [ 控 制 理 论 与 应 用, J . , ( ) : 2 0 0 6 2 3 5 7 4 0 - 7 4 3 . ( 编辑 王 术 是 先 进 制 造 技 术 中 的 重 要 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