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百年间培养29位名人
盘点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十大明星

盘点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十大明星清华大学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下面我们来历数一下从清华走出来的明星。
一、高晓松高晓松在演唱中卢庚戌与缪杰高晓松,中国著名音乐人,词曲创作者。
毕业于清华大学88级电子工程系。
他创作过《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经典歌曲。
一手打造的包括了老狼、叶蓓、阿朵等,曾经为刘欢、那英、小柯、黄磊、朴树、零点乐队、李宇春、林依伦、黄绮珊、曾轶可等人写歌或者担任制作人。
4月24日晚,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该校校友、著名音乐人高晓松与著名歌手老狼同台演唱。
水木年华,本由卢庚戌、缪杰、李健、姚勇组合而成,后李健、姚勇单飞,剩下卢庚戌、缪杰继续着水木年华组合。
以《一生有你》、《在他乡》等校园民谣歌曲走红内地歌坛。
在第十四届东方风云榜上,水木年华凭借单曲《Forever Young》将“十大金曲奖”收入怀中,并获得“内地最佳组合”奖。
伏明霞从清华毕业的场景清华毕业后,邓亚萍又攻读了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退役下来的伏明霞1997年正式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成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本科生。
由于伏明霞9岁就开始接受专业跳水训练,连小学文化基础都不具备的伏明霞,在清华大学是由学校为她专门制定一套特殊的教学计划。
而期间因为复出以及结婚生子,伏明霞直到2004年才修满了学分,顺利从清华毕业。
150CM的世界奇迹,这句话是对邓亚萍最好的描述。
这位身高只有150CM,但是却在世界乒坛创造了一个个奇迹: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而在1997年退役之后,当时只会26个英文字目还大小不分的“中国乒坛女皇”再次依靠努力创造了诸多奇迹: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外语系,之后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之后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
胡凯作为清华校旗的护旗手参加了清华百年盛典“马约翰杯”学生运动会闭幕式 美女棋后诸宸也从清华走出他是中国百米短跑的健将和黑马,曾在国际国内百米大赛中斩获多项荣誉:“安踏2005CCTV 体坛风云人物”十大风云人物奖;2006年4月“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年度最佳男子新人奖等。
北京清华大学的名人

北京大学的名人:▲教育界北大学子中涌现了近四百位大学校长,遍及中国各大名校正校长,包括: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徐旭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顾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复旦大学校长张志让、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管惟炎、浙江大学校长钱三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周其凤、南开大学校长滕维藻、北洋大学校长刘仙洲、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胡庶华、武汉大学校长刘秉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兰州大学校长聂大江、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等。
▲外交界/司法界/金融界/新闻传媒界北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后两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长徐敦信、周南、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学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驻外大使。
此外,迄今已有近20位北大留学生校友出任过各国驻华大使,现任印度外交部长纳特瓦·辛格、埃塞俄比亚议会联邦院议长、前驻华大使穆拉图·特肖梅、阿尔巴尼亚总统外事顾问、前阿尔巴尼亚外长穆罕默德·卡普拉尼等都曾留学北大。
北京大学也为中国司法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志让、江必新、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以及多位各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例如,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和检察院检察长何超明均为北大毕业生。
金融界同样活跃着一大批北大学子,仅文革以后的毕业生中,就有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项俊波,行长助理、前货币财政司司长,央行系统唯一中央直管专家易纲,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泰康人寿总裁刘经纶、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亚洲地区董事总经理蔡金勇、美林集团亚太区总裁蔡红军、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固定收益证券部主管刘嘉凌、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师龚方雄等。
清华园走出的榕城乡贤们-林庚-

清华园走出的榕城乡贤们|林庚|自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在北京西郊一处秀丽的皇家园林——清华园开学,迄今已走过90个年头。
其间,伴随我多灾多难之民族,清华大学几经风雨而艰难前行,屡历磨难而矢志不移,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大学者、大科学家、工程设计大师和政坛人物。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美誉的我们的家乡福州,在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伴随着国家民族的灾难、拼搏和振兴,涌现了不少杰出人物。
尽管福州地处东南一隅,和北京关山险阻,挡不住我们乡贤们冲出本土,走向全国,放眼世界的雄心壮志。
从世纪初的“留美预备学校”到抗战中的“西南联大”到解放后“工程师的摇篮”,一茬茬家乡父老乡亲跨入清华园,或求学,或任教,和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
单是福州地区就从这里走出了20位两院院士和遍布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学者,直至解放前的清华理学院院长、工学院院长、法学院院长乃至当今的书记、校长、教务长及诸多教授专家学者。
??从一套纪念邮票谈起?1990年,国家发行一套纪念邮票《中国当代科学家》(二)。
在这一共四张一套的“国家名片”中,乡亲们欣喜地发现,其中三个都是福建人,特别是侯德榜和张钰哲两位竟都是我们福州老乡。
其实,他们只是中国科学家的优秀代表,也是福州人的骄傲。
这里简单介绍20位院士的生平业绩,和家乡父老乡亲共勉。
??两院院士齐争辉?侯德榜(1890——1974)字致本。
1890年出生在闽侯坡尾(今福州市台江区)农民家庭。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
化工专家。
1903年得亲属资助,就读福州英华书院。
1912年清华学校毕业。
1913年以10门功课均满分的成绩公费留美。
1917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
同年10月回国,被天津塘沽永利制碱公司出生聘为总工程师。
1950年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重工业部顾问,1958年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
学校校史人物介绍

学校校史人物介绍陈明,一个平凡的学生,步入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学校——清华大学。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创办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无数优秀人物涌现出来,他们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李约瑟,是清华大学的创办者之一,《爱因斯坦的时空》一书的作者。
他在数理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并在教育中积极倡导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以及对社会贡献的重视。
他的学术成就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伟大贡献,为清华大学树立了崇高的学术声誉。
第二,邓稼先,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就展现出了超凡的天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日后的科研成就,如导弹技术、载人航天项目等,为中国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际上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第三,朱光亚,是中国建筑界的传奇人物。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后在建筑设计和规划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朱光亚先生积极参与许多国内重要的建筑工程项目,如全国图书馆、香港大会堂、四川映秀田园住宅等,展现了中国现代建筑的辉煌。
第四,屠守锷,是清华大学化学系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化学教育之父”。
他积极推广两性教育,主张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为教育目标,为清华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化学人才。
第五,杨振宁,是中国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杨-李定理”而获得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就展现出卓越的科研潜力与追求卓越的精神,为清华大学和中国的物理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六,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他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通过积极参与实践,发现并解决了杂交水稻的关键问题,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七,张伯苓,是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教育家、患难与共的理想主义者,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清华大学任职期间,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提倡创新与实践,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第八,钱永健,是中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先驱。
北京、清华大学的名人

北京大学的名人:▲教育界北大学子中涌现了近四百位大学校长,遍及中国各大名校正校长,包括: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徐旭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顾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复旦大学校长张志让、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管惟炎、浙江大学校长钱三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周其凤、南开大学校长滕维藻、北洋大学校长刘仙洲、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胡庶华、武汉大学校长刘秉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兰州大学校长聂大江、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等。
▲外交界/司法界/金融界/新闻传媒界北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后两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长徐敦信、周南、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学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驻外大使。
此外,迄今已有近20位北大留学生校友出任过各国驻华大使,现任印度外交部长纳特瓦·辛格、埃塞俄比亚议会联邦院议长、前驻华大使穆拉图·特肖梅、阿尔巴尼亚总统外事顾问、前阿尔巴尼亚外长穆罕默德·卡普拉尼等都曾留学北大。
北京大学也为中国司法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志让、江必新、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以及多位各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例如,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和检察院检察长何超明均为北大毕业生。
金融界同样活跃着一大批北大学子,仅文革以后的毕业生中,就有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项俊波,行长助理、前货币财政司司长,央行系统唯一中央直管专家易纲,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泰康人寿总裁刘经纶、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亚洲地区董事总经理蔡金勇、美林集团亚太区总裁蔡红军、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固定收益证券部主管刘嘉凌、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师龚方雄等。
清华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名单

清华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名单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历来收录的优秀毕业生名单令人印象深刻。
他们展示出清华传统的学术活动,以及其出色的教育水平。
以下是一些最著名的清华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的介绍。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总理,周恩来,他是清华大学历史上第一位经济学士毕业生。
他在1920年获得学位,当时受人们尊重,经历了他时代独特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享誉全球。
第二位著名的清华优秀毕业生是胡适,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也是早期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于19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他的独特思想对当时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足迹。
随后便是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秦振翼。
他于192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主要从事物理学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在中国以及国际受到普遍认可,他曾获得198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外,清华历届优秀毕业生还包括湖南总参谋长彭德怀,他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国家副主席,曾在192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从政以来,他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并且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最后,介绍钱学森,他是中国著名的宇宙学家,二战后,他负责把中国科学技术从深陷落后边缘中拯救出来,他于194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担任清华大学教授,主管清华大学天文学部,此外,他还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在中国宇宙学方面取
得了突出成就。
以上是清华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的介绍,他们曾是清华的优秀学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以他们的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人生精神,以求智慧,把清华大学发展得更加美好。
大学是干什么的

大学是干什么的领导提倡干部要“知识化”,将上大学、混一张学士、硕士、博士文凭作为升官发财的阶梯。
大学应起什么作用,办大学到底为什么,这需要从历史中考察。
举世著名的牛津和剑桥大学,有着七八百年光荣历史,对近代大学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不过,对近代大学发展有着更为重要影响的,要数以下3所大学。
第一所是成立于1794年的巴黎综合工业学校。
这所学校有几样革新是以往大学所没有的。
一是对平民招生。
这在法国大革命之后,针对以往只对贵族招生无疑是一项重大举措。
二是大规模招生。
以往大学招生量很少,大致是一位教师指导若干学生,大规模招生要求成百学生集中上课,于是适合针对大批学生共同学习的教材和教学计划应运而生。
三是厚基础教学。
学生入学头两年一律不分专业,一起学习数、理、化等公共基础课,这些基础课并不针对学生将来可能的专业,而纯粹以提高知识水平为目的,为学生今后各种发展打好基础,两年后再根据学生兴趣分不同专业。
由于巴黎综合工业学校改革效果很好,后来世界许多理工科大学都照搬它的教学计划,引用它的教材。
有一种说法,认为巴黎综合工业大学是现代大学之母。
世界上现代工科教育大致也是从巴黎综合工业学校开始的。
特别是1811年出版的泊松两卷本《理论力学》和1826年出版的纳维《力学及其在结构与机械中的应用》对后来工科教育影响很大。
后来世界各国的工科基础课《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就是在这两本教材基础上形成的。
由于巴黎综合工业学校的成功,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一流学术大师,如柯西、拉格朗日、庞加莱、纳维、菲涅尔、卡诺、圣维南、泊松、科里奥利、埃菲尔、居里夫妇等。
近代力学特别是连续介质力学、数学分析的严格化和波动光学的复活等都是从那里开始的。
第二所是成立于1810年的柏林洪堡大学,这所国家资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学府是当时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Wilhem von Humboldt)创办的。
百年清华走出29位大师不是清华的骄傲

百年清华走出29位大师不是清华的骄傲4月25日,某一媒体以“百年清华走出29位大师”为标题,骄傲地细数并介绍了从清华之门走出来的29位大师。
就在前一日,清华借座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了以“百年沧桑自强不息,世纪华章厚德载物”为主题的100周年校庆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受邀到场,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此刻,作为政府之脸的舆论媒体,总不失时机地大力配合宣传,试图证明清华人确实了不起,清华之校确实是个伟业的地方。
想一想,百年间居然有29位功勋卓越的大家闻名于世,而29位中又有两位在国外生活的李政道与杨振宁(杨振宁晚年移居国内),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里,主办方用“百年沧桑”来形容清华百年之路走得不平坦;用“世纪华章”来形容清华所创造的辉煌。
“沧桑”一词我能理解,但“华章”这词儿该如何解释呢?静下心来,我查阅了这些大师的个人资料。
29位大师中,除去一些在部队里生活或受周恩来、毛泽东保护的科学家,另外再除去因公殉职的科学家郭永怀和一直在国外生活的那几位,其他那些大师——特别是人文领域里的研究大师,他们虽是响当当的清华人,但其命运不约而同彰显了坎坷、磨砺和被羞辱一面。
各位,耐性听我讲解一下:历史学家吴晗,6岁能“立地成诗”,1959年创作历史剧《海瑞罢官》,1961年应《前线》杂志之约,与邓拓、廖沫沙为《三家村札记》专栏写杂文;1965年11月,《海瑞罢官》被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
从文革爆发至1968年被捕入狱前,吴晗天天挨批斗。
期间,夫人活活气死。
1969年,吴晗见生无意义,便自杀身亡。
几年后,女儿吴小彦逮捕入狱,后被逼成疯,关进精神病院。
1976年也自杀身亡,时年仅22岁。
四口之家只有吴晗的儿子吴彰死里逃生,后去美国留学。
建筑大师梁思成,召谁惹谁了?文革中不断遭揪斗,饱受精神摧残。
胸前挂着一块巨大的黑牌子,上面用白字写着“反动学术权威梁思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若要出家门,胸口就必须挂上那块黑牌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百年间:培养29位名人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清华大学依然保持着美国高校的习惯,将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周日确定为校庆日。
今年的4月24日是清华的百年校庆。
一百年间,清华培养的优秀人才17万人。
下面细数29位曾是清华学子的名人大家――01、两弹元勋――邓稼先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他参加组织和领导中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02、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著名科学家,1946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先修班、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
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现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湖南大学名誉校长、中南大学名誉校长。
被誉为“中国科技领军人”。
03、中国理论化学的奠基人――唐敖庆江苏宜兴人,理论化学家、教育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
在组建理论化学队伍和研究机构中做出了业绩。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194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名誉主任,吉林大学教授、名誉校长,中国量子化学之父。
复旦大学兼职教授。
2008年7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04、力学家――郭永怀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1年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
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留学并获硕士学位。
1941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研究员,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
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05、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1944年至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院学习,1950年获博士学位,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2006年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和台湾“中央研”院士。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科学奖、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伽利略・伽利莱奖章、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埃・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等。
06、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1922年10月01日生于安徽合肥,1938年考入西南合大,1942年大学毕业即进入西南联大研究院。
两年后,他获得硕士学位并考上公费留美生,于 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57年与李政道因“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07、中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1985年06月12日在日本讲学考察时,因心脏病发作在东京逝世,享年75岁。
08、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赵九章1907年10月1日出生于河南开封,浙江吴兴(今湖州)人。
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
著名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
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作出杰出的贡献。
09、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1949年起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钱学森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致力于祖国的科技事业。
他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钱学森一生所获荣誉无数。
其中包括195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及2006年“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等。
其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10、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5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
曾任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
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和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四十年代起研究固体物理,后转向量子场论的研究。
开展了应用量子力学到金属、场、核、分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六十年代初期参与了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是当时理论研究的主要主持人之一,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作出了贡献。
11、力学家――钱伟长江苏无锡人,1931年至1937年在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
12、核物理学家――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生于浙江绍兴,原籍浙江湖州,核物理学家。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随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其间,受居里夫妇指导,于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4年他被委任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946年又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
1948年,钱三强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同时,与其妻何泽慧积极组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并兼任所长。
1950年05月中国科学院组建了以研究原子核科学为主的近代物理所(1953年改名物理研究所,1958年又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钱三强先任副所长,1951年起任所长,是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研究员。
13、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王淦昌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1930年,在清华大学担任教师助理的王淦昌在导师叶企孙、吴有训的鼓励下,考取了官费留学德国的研究生进入柏林大学学习。
在取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王淦昌决意回国。
1934年春,王淦昌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大量图书资料,踏上了回国的归途。
14、历史学家――吴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人。
1928年入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
1934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因《海瑞罢官》的剧本,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死后10年被平反,恢复党籍、名誉权。
15、现代考古学的奠基者――夏鼐字作铭,1910年2月7日出生于温州市区,曾就读于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附小及该校初中部。
1927年入上海私立光华大学附中高中部读书,1930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的考古学部门。
1935年改去英国伦敦大学攻读考古学,留学期间就开始了考古生涯,远至埃及、巴勒斯坦等地,并因此获得考古学博士学位。
1941年,学成归国的夏鼐至四川南溪县李庄,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
1945年,在甘肃进行考古工作,调查发掘了宁定阳洼湾等遗址,第一次从地层学上确认仰韶文化的年代早于齐家文化,为建立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正确年代序列打下了基础。
16、国学大师――季羡林1911年8月2日生于山东清平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是整个家族后继的唯一男孩,六岁时就离开父母,投奔济南的叔父求学。
1930年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西洋文学系。
在清华,他结识了陈寅恪、朱光潜、吴宓等名师,还旁听了很多外系的课程。
在清华大学的工字厅,季羡林和吴组缃、林庚、李长之四个文学青年被同学们戏称作清华“四剑客”。
1935年,季羡林赴德国留学。
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
此后,季羡林执教北大六十余年。
集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于一身,精通12国语言,却永远一袭卡其布中山装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于 1981年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时,如此回忆在清华大学的四年寒窗为他百年学问所奠定的基础。
17、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曾用名宇同,别名季同,河北献县人。
中国现代哲学家。
张岱年于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后任私立中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
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0年后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18、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19、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的诗书世家。
钱钟书自幼受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13岁进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学习,接受西式教育。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外,名震校园。
报考时,数学仅得15分,但是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取。
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
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