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合集下载

和氧气互相转化的物质

和氧气互相转化的物质

与氧气(O2)可以发生相互转化的物质包括:
1.水(H2O):水可以通过电解反应将其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同时,氧气也可以与氢气反
应生成水。

2.金属:某些金属在高温下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会
生成铁氧化物(即锈),铝与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铝。

3.燃料:燃料与氧气之间发生的反应被称为燃烧。

燃料通常是碳氢化合物,如木材、天然
气、汽油等。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释放出能量。

4.生物体内的代谢物:在生物体内,有机物质与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出能量。

这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物质与氧气的相互转化是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具体的反应途径和条件会有差异。

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本文将复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包括一个知识网络、两种反应条件、四种离子检验和六种物质性质。

首先,我们需要掌握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网络图,其中包括酸、碱、盐、氧化物、金属和非金属单质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这个网络图可以用八圈图表示。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两种反应条件。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份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不能仅仅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判断,还必须看反应的实质。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①对于反应物来说,盐与碱、盐与盐反应时,两种反应物必须全部溶于水。

②对于生成物来说,要么有水生成,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生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金属的位记忆口诀:两条纵线通到底,四条横线相联系,六条交叉成网络,17条规律要牢记。

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盐必须溶于水。

(4)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最后,我们需要应用以上规律,总结出制盐的十种方法,包括:(2)~(16)。

举个例子,现有石灰石、水、碳酸钠,我们可以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NaOH →Na2CO3 + Ca(OH)2.总之,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而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例2:用锌粒、盐酸、氧化铁、硫酸铜为原料制取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2O3 + 3Zn + 6HCl → 2FeCl3 + 3ZnCl2 + 3H2OFeCl3 + Zn → Fe + ZnCl22Fe + 3H2SO4 → Fe2(SO4)3 + 3H2Fe2(SO4)3 + 6Zn → 3ZnSO4 + 2Fe + 3ZnSO4 + 3H2O例3:试用七种不同的方法制备氯化锌,化学方程式为:1.Zn + 2HCl → ZnCl2 + H22.Zn + 2HNO3 → Zn(NO3)2 + H2O3.Zn + 2H2SO4 → ZnSO4 + 2H2O + SO24.Zn + 2H3PO4 → Zn(H2PO4)2 + H25.Zn + 2CH3COOH → Zn(CH3COO)2 + H26.Zn + 2HCOOH → Zn(HCOO)2 + H27.Zn + 2HCl + 2NaCl → ZnCl2 + 2NaCl + H2例4:氯化镁、氢氧化镁、碳酸镁和硫酸镁四种物质,都可以跟某物质反应生成同一物质X,X的化学式为Mg(OH)2,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1.MgCl2 + 2NaOH → Mg(OH)2 + 2NaCl2.Mg(OH)2 + 2HCl → MgCl2 + 2H2O3.MgCO3 + H2SO4 → MgSO4 + H2O + CO24.Mg(OH)2 + H2SO4 → MgSO4 + 2H2O强化试题:一.写出下列一系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得重复)1.(1) Na + Cl2 → 2NaCl2) Mg + 2HCl → MgCl2 + H23) Fe + CuSO4 → FeSO4 + Cu4) CaCO3 → CaO + CO25)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6) 2Na + 2H2O → 2NaOH + H27) 2H2 + O2 → 2H2O8) C2H5OH + 3O2 → 2CO2 + 3H2O2.(1) Fe + S → FeS2) Cu + 2AgNO3 → Cu(NO3)2 + 2Ag3) 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4) Mg + 2H2O → Mg(OH)2 + H25) 2KClO3 → 2KCl + 3O26)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7) 2FeCl3 + SnCl2 → 2FeCl2 + SnCl48) 2H2SO4 + Na2CO3 → Na2SO4 + 2CO2 + 2H2O9) CaO + H2O → Ca(OH)210) CH4 + 2O2 → CO2 + 2H2O11) 2Na + 2H2O → 2NaOH + H212) 2HCl + Mg → MgCl2 + H213) 2K + 2H2O → 2KOH + H214) 2H2 + O2 → 2H2O3.(1)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2)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3) 2KClO3 → 2KCl + 3O24) 2H2O2 → 2H2O + O25) 2Na + 2H2O → 2NaOH + H26) 2HCl + Zn → ZnCl2 + H27) 2HNO3 + Mg → Mg(NO3)2 + H2O8) Fe + 2HCl → FeCl2 + H29) 2Na + Cl2 → 2NaCl10) 2H2 + O2 → 2H2O11) 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12) CaO + H2O → Ca(OH)213) 2K + 2H2O → 2KOH + H214) 2H2 + O2 → 2H2O二.按照反应类型,根据给出的下列物质完成化学方程式1.现有碳酸钙、镁条、盐酸、氧气1) 2HCl + CaCO3 → CaCl2 + CO2 + H2O2) 2Mg + O2 → 2MgO3) Mg + 2HCl → MgCl2 + H24) CaC O3 → CaO + CO22.从铁、生石灰、硫酸铜溶液、烧碱溶液、水和空气中,按下列要求选择反应1) Fe + CaO → FeO + Ca2) CuSO4 + Ca(OH)2 → Cu(OH)2 + CaSO43) 2NaOH + CO2 → Na2CO3 + H2O4) 2NaOH + Fe → Na2FeO2 + H2O3.碱式碳酸铜、石灰石、盐酸、镁条、空气1) CuCO3·Cu(OH)2 + 2HCl → CuCl2 + CO2 + 3H2O2) CaCO3 → CaO + CO23) Mg + 2HCl → MgCl2 + H24) CuCO3·Cu(OH)2 → 2CuO + CO2 + H2O4.从铁、氧气、氢氧化钡、稀硫酸、碳酸钠、氯化钙和碳酸钙中选择适当的物质1) Fe + O2 → FeO22) Ba(OH)2 + H2SO4 → BaSO4 + 2H2O3) 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4)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5.用氢、碳、氧、铜、氯五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有水生成的化学方程式:1) Cu + H2SO4 → CuSO4 + H22) C + O2 → CO23) 2H2 + O2 → 2H2O4) H2 + Cl2 → 2HCl1.制取XXX的两种方法:方法一:使用氢氧化钾和稀盐酸反应制取KOHKOH + HCl → KCl + H2O方法二:使用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制取KOH2KOH + H2SO4 → K2SO4 + 2H2O3.制取难溶性碱的方法:使用高锰酸钾和铁屑/铜粉反应制取难溶性碱2KMnO4 + 3Fe → 5Fe2O3 + K2MnO4 + 2MnO2 + 3O22KMnO4 + 5Cu → 2KOH + 5CuO + 2MnO2 + 3O24.制取可溶性碱的方法:方法一:使用生石灰和硝酸反应制取烧碱Ca(OH)2 + 2HNO3 → Ca(NO3)2 + 2H2O方法二:使用石灰石和纯碱以及水反应制取烧碱CaCO3 + 2NaOH → Na2CO3 + Ca(OH)2Ca(OH)2 + 2NaOH → Ca(OH)2 + Na2O + H2O5.制取硫酸亚铁的方法:方法一:使用锌粒和硫酸铜反应制取硫酸亚铁Zn + CuSO4 → ZnSO4 + CuFeSO4 + Zn → ZnSO4 + Fe方法二:使用盐酸和氧化铁反应制取硫酸亚铁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FeCl3 + Zn → Fe + ZnCl26.制取硫酸亚铁的三种方法:方法一:使用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Fe + Na2SO4 → Na2Fe(SO4)2方法二:使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制取硫酸亚铁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Fe + CuSO4 → FeSO4 + Cu方法三:使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反应制取硫酸亚铁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Fe + FeSO4 → Fe2(SO4)37.制取氢氧化铁的方法:使用氧化铁和生石灰反应制取氢氧化铁Fe2O3 + 3Ca(OH)2 → 2Fe(OH)3 + 3CaO8.化学反应方程式:NaOH + Mg → Mg(OH)2 + Na2NaOH + 2SO3 → Na2SO4 + H2O2NaOH + CO2 → Na2CO3 + H2O2NaOH + O2 → Na2O2 + H2O9.化学反应方程式:水 + 硝酸银溶液→ AgNO3氯化钡溶液 + 硫酸锌溶液→ ZnSO4 + BaCl2稀硫酸 + 烧碱→ Na2SO4 + H2O纯碱 + 盐酸→ NaCl + H2O10.化学反应方程式:1)Ca(OH)2 + HCl → CaCl2 + 2H2O2)Ba(OH)2 + H2SO4 → BaSO4 + 2H2O 1.生成不支持燃烧气体的反应:2HCl + Zn → ZnCl2 + H2↑2.中和反应生成蓝色溶液:HCl + NaOH → NaCl + H2O3.生成硝酸镁的中和反应:Mg(OH)2 + 2HNO3 → Mg(NO3)2 + 2H2O 4.可溶性碱参加的中和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5.有沉淀生成的酸和盐的反应:2HCl + Ba(OH)2 → BaCl2↓ + 2H2O6.生成硝酸钡的酸和盐的反应:HNO3 + Ba(OH)2 → Ba(NO3)2↓ + 2H2O 7.难溶盐和酸的反应:HCl + AgCl↓ → AgCl(s) + H2O8.易溶盐和酸的反应(有气体生成):HCl + ZnS → ZnCl2 + H2S↑9.有蓝色沉淀生成的碱和盐的反应: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10.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碱和盐的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 3NaCl11.生成烧碱的复分解反应: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12.生成氢氧化镁的复分解反应:MgCl2 + 2NaOH → Mg(OH)2↓ + 2NaCl13.有双沉淀生成的碱和盐的反应:BaCl2 + Na2SO4 → BaSO4↓ + 2NaCl14.生成硫酸钡的两种盐的反应: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15.生成氯化银的两种盐的反应:NaCl + AgNO3 → AgCl↓ + NaNO316.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盐和一种金属:2HCl + Mg → MgCl2 + H2↑选择适当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一个化学方程式:1.两种物质反应,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生成:2HCl + Zn → ZnCl2 + H2↑2.两种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得到蓝色溶液:HCl + Cu(OH)2 → CuCl2 + 2H2O置换反应:1个复分解反应:2个1.实验室制氢气:Zn + 2HCl → ZnCl2 + H2↑2.生成碱性氧化物的分解反应:Ca(OH)2 → CaO + H2O3.有浅蓝色难溶物质生成的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4.生成一种剧毒气体的反应:XXX → NaCl + XXX↑生化学反应,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2H2 + O2 → 2H2O2.氧化铜作氧化剂的置换反应:CuO + H2 → Cu + H2O3.有氯化银和硝酸生成的复分解反应:AgCl + HNO3 → AgNO3 + HCl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知识总结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知识总结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以O 2、H 2、C 、S 、P 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Fe 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CO 、CO 2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Fe 2O 3 、CuO 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等。

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即八圈图)。

1. 各类物质相同转化关系图(俗称八圈图)在上图中所涉及的反应规律可简记为:两条纵线通到底(七条规律)(1)~(7)四条横线相联系(四条规律)(8)~(11)六条交叉成网络(六条规律)(12)~(17)17条规律须牢记反应规律示例纵向:(1)金属+−−−→−∆/2点燃O 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O Na O Na 2224=+ C u O O Cu 222∆+(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可溶)NaOH O H O Na 222=+(3)碱(难溶)−−−→−∆高温/碱氧(难溶) + 水∆==2)(OH Cu O H CuO 2+(4)酸+碱→盐+水 O H PO Na PO H NaOH 2434333+=+O H C u S O SO H OH Cu 244222)(+=+ (5)非金属+−−→−点燃2O 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22CO O C 点燃+ 522254O P O P 点燃+ (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3222CO H O H CO =+ 4325223PO H O H O P =+(7)酸(易挥发 / 难溶)→酸氧+水(易挥发 / 难溶)↑+=2232CO O H CO H 2232S i O O H S i O H +∆从纵向来看,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其中金属元素相同。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

横向:(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NaCl Cl Na 222点燃+(9)碱氧+酸氧→(含氧酸)盐 32CaSiO SiO CaO 高温+(10)含氧酸盐→碱氧+酸氧↑+23CO CaO CaCO 高温(11)盐+盐→两种新盐↓+=+AgCl NaNO AgNO NaCl 33交叉:(12)酸+碱氧→盐+水O H CuSO CuO SO H 2442+=+(13)碱+酸氧→盐+水O H CO Na CO NaOH 23222+=+(14)酸+盐→新酸+新盐32423242CO H SO Na CO Na SO H +=+↑+=2232CO O H CO H(15)碱+盐→新碱+新盐↓+=+2424)(2OH Cu SO Na CuSO NaOH(16)金属+酸→盐+↑2H↑+=+2442)(H ZnSO SO H Zn 稀(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44ZnSO Cu CuSO Zn +=+以上十七条规律的应用:(1)可知某物质的性质。

物质世界联系的特征

物质世界联系的特征

物质世界联系的特征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这个物质世界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从微观的原子和分子到宏观的星系和宇宙,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和联系。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各样复杂联系的综合体,这些联系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

首先,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从最微小的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到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一切都是紧密相连的。

这种普遍存在的联系是物质世界运行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物质世界的联系是多样的。

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

例如,物质间的物理力学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发生、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等等,都是物质世界中不同事物之间联系的表现。

这种多样性使得物质世界更加复杂且丰富多彩。

此外,物质世界的联系是相互作用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任何一个事物的变化都会对与其相互作用的其他事物产生影响,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物质世界呈现出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特点。

最后,物质世界的联系是系统性的。

物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组成一个系统的一部分,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

任何一个系统的变化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反馈作用。

这种系统性使得物质世界呈现出一种整体性和有机性。

总之,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存在、多样性、相互作用和系统性的。

正是这些联系的特征,构成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基本面貌。

了解和掌握这些联系的特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还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参考和方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物质世界联系的特征。

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通过概述物质世界联系的重要性、文章的结构以及论文的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正文,将详细探讨物质世界联系的要点。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1.1.3 物质的转化 作业(解析版)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1.1.3  物质的转化 作业(解析版)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1.1.3 物质的转化作业(解析版)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时作业第三课时物质的转化1.甲物质与强碱溶液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甲一定不属于()A.酸B.盐C.金属单质D.氧化物【答案】C【解析】A.可能为酸,如盐酸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A不选;B.可能为盐,如碳酸氢钠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不选;C.不可能为金属单质,如Al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C选;D.可能为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水,故D不选;故选C。

2.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直接实现,也可以间接实现,下列转化可以一步实现的是()A.B.C.D.【答案】C【解析】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C不能直接反应产生CaCO3,A不符合题意;B.CuO难溶于水,与水也不发生反应,氧化铜不能直接反应产生Cu(OH)2,B不符合题意;C.Fe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产生Cu和FeSO4,可以一步实现上述转化,C符合题意;D.CaCO3高温煅烧反应产生CaO 和CO2,二氧化碳与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酸钙不能直接反应转化为CO,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

3.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A.盐和盐的反应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C.酸与碱的反应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答案】B【解析】A. 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故A正确;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只生成一种物质,故B错误;C.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D. 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故选B。

4.化学概念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 B C DX 分解反应化合物物理变化化学反应Y 氧化还原反应混合物化学变化置换反应【答案】A【解析】右图所示关系是交叉关系。

物质交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物质交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物质交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物质交换是指物质在不同系统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其基本原理涉及到质量、能量和动量等方面的物理规律。

以下是关于物质交换的基本原理的详细解释。

首先,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交换的基本原理之一。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物质的质量总和在物质交换前后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发生转移。

例如,在生物界中,物质交换主要通过摄取、消化、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来进行。

其次,能量守恒定律也是物质交换的基本原理之一。

能量与物质的转移常常伴随着相互转化。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和在物质交换前后保持不变。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移往往涉及到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这是因为物质之间的转化需要一定的能量来克服能垒。

此外,动量守恒定律也参与了物质交换的基本原理。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重要特性,它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两个物体进行碰撞或相互作用时,它们的总动量在交换前后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物质之间的运动或碰撞会导致动量的转移。

例如,在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过程中,气体分子能够交换动量,从而导致气体的扩散。

此外,物质交换涉及到物质的传输与扩散。

物质的传输是指物质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等方式从一个位置传递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传输可以是单向的,如鱼儿从海洋游向河流;也可以是双向的,如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循环。

而物质的扩散是指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扩散的过程,其速度和浓度梯度相关。

物质的传输与扩散是物质交换的重要方式,常见于化学反应、生物体内的交换以及大气环境中的物质运动等。

最后,物质交换还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温度、压力、pH值、溶剂性质等物理和化学特征都会影响物质的交换速率和转化路径。

此外,生物因素如生物体的代谢状态、生理需求和自身特性等也会影响物质的交换过程。

总的来说,物质交换的基本原理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物质的传输与扩散等。

通过研究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交换的规律,为解释和改善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物质转移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转化规律

第二节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转化规律

第2节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转化规律知识回顾各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性质,同时各物质之间都相互联系,即有一定的相互转化规律。

1.金属(1)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如:MgO O Mg 222点燃+;CuO O Cu 222∆+(2)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如:↑+==+2442H FeSO SO H Fe ;↑+==+222H MgCI HCI Mg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

如:44FeSO Cu CuSO Fe +==+;Ag NO Cu Cu AgNO 2)(2233+==+。

2.非金属(1)与氧气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如:O H O H 22222点燃+;22SO O S 点燃+(2)与金属反应生成无氧酸盐。

NaCI CI Na 222点燃+;FeS S Fe ∆+3.碱性氧化物(1)与水反应生成碱。

如:22)(OH Ca O H CaO ==+。

(2)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O H SO Fe SO H O Fe 234242323)(3+==+(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盐。

如:32CaSiO SiO CaO 高温+4.酸性氧化物(1)与水反应生成酸。

如:3222CO H O H CO ==+。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O H CaCO OH Ca CO 2322)(+↓==+(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盐。

如:32CaSiO SiO CaO 高温+5.酸(1)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如:↑+==+2442H ZnSO SO H Zn(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O H FeCI HCI O Fe 2332326+==+。

(3)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4224222SO Na O H NaOH SO H +==+(4)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如:33HNO AgCI AgNO HCI +↓==+6.碱(1)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 O H SO Na SO NaOH 2+==+(2)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物质的相互转化

物质的相互转化
④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在氧气中是发出。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来进行检验。
⑤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
5.非金属氧化物+水==酸
①CO2+H2O==(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
②SO3+H2O==。
③SO2+H2O==(生成酸雨的主要反应。H2SO3与氧进一步反应生成,PH值)。
④酸与碱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反应实质是H++OH-=;盐是反应的产物。
⑤复分解反应指由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
14.金属+盐=新盐+新金属(置换反应)
①Fe+CuSO4==现象:。
相关知识点:(1)炼铜的方法。炼铜时,铁应煅成片状,提高铁的利用效率和反应速度。(2)电镀工业中铁表面镀的方法。
②Na2CO3+H2SO4==现象:。
相关知识点:泡沫灭火器原理之一。
③Na2CO3+2HCl=现象:。
相关知识点:泡沫灭火器原理之一。
④AgNO3+HCl==现象:。
相关知识点: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检验的原理。
⑤BaCl2+H2SO4==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相关知识点:检测SO42-时加BaCl2有可能生成AgCl,所以要慎重。
②Cu+2AgNO3=现象:。
总结:
①反应物中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必须位于盐中金属的面,盐应是溶或微溶于水的盐溶液。
②金属不包括K、Ca、Na、Mg。这些金属能与所有盐溶液发生反应,但反应的本质均是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
③Fe与盐反应,生成。
④如一种金属与多种盐反应,则金属与最不活泼金属的离子反应优先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组成元素相同类)回忆有哪些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这些物质间可以实现转化?
1
3.(单向箭头类)下列框图中的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已给出,请推断每个框图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B
B A BA
C CA
D
E C D D
ⅢⅡⅠ
D D B B A A C C
Ⅴ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Ⅰ图中,发生的两类复分解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三个分解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Ⅱ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图中,(3 ;为单质,其余是化合物,则可能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若A ;为单质,其余是化合物,则可能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是化合物,则可能的反应是③若A、B为单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D都是化合物,则可能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④若A、、C、;、_______、_______、_______A、B、C、D分别是_______(4)Ⅳ图中,、、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Ⅴ图中,A、B、C、D分别是①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双向箭头类)下列框图中的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已给出,请推断每个框图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4
B BA A D
C C
VII VI
_______;_______、_______、D、B、C、分别是_______、VI(7)图中,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B(8)Ⅶ图中,A、、C分别是①(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图中的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已给出,请推断每个框图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5.CC C AA A①
①①D DⅪⅩ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Ⅸ图中,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Ⅹ图中,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是全相同,组成元素完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3)Ⅺ图中,A是化合物,B是单质,C和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巩固】
种化合物,均由碳、氢、氧、氯、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B1.A、、C、D、E(部常温下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3钠、钙6种元素中的2种或种组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分反应的生成物未全部标出)NaA.若E是CO,A一定是CO322 B.若E是HCl,A一定是CO2 B一定是酸是NaOH,C.若E 一定是酸,NaCOBD.若E是32
三种固体含有同种C、B、2.已知A C
是一种氧A难溶于水,B金属元素,含有、FE化物,可作干燥剂。

D、B A 是常见的固体单同
种非金属元素,E
通常状况下为气体。

它们质,D、F b F D、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已略X CH22接收集装置+ O (信息:X+2H=Ca(OH)去)。

22 HC↑)22E
D 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1)写出X a F
C→A的化学方程式:(2)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试剂名称,中应盛有a(3)实验室若分离由D和F组成的混合气体,如采用上图装置,则
下同),b中应盛有。

3.已知A—E均为初中化学中涉及的物质,B是常见的液体,D是一种常见的气体,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给出。

(1)若A、C为不同类别物质,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D+C→B+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C为同类别物质,则A—E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填字母);D+C →B+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有A~G七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表示转化,“—”表示两者之间能反应)。

其中C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化学式为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2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B→C
G与。

E 与CD反应。

反应
是常见酸雨是气体;F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常温下,C、EAA5.~I是初中阶段学习过的物质。

、D溶液呈黄色。

各物质的转IF反应,生成的是一种成分比较复杂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能与的主要成分;H B I + D
H + FH;③C + D + EA化关系如下:①C + D;②FC + D + G;④3
问:(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G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④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止反应③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为气体,E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均为化合物。

其中,只有.A——6D A
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D是常见的盐。

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F_________; B E (2)写出下列方程式
G A+B→D+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F
7.反应达到一定温度时,硫酸铜会发生分解。

如右图所示,A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1,在分解温度时,B、C、D是气体。

+ C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E
A:。

G:。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HO 。

2B F
(3)若硫酸铜完全分解后生成物A与
△C的质量比是10:1,则反应①的化学方CuSO D 4①②程式
是:。

C + C
+ HO
2G D
8.右图中A、B、甲、乙、丙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其中甲、乙、丙物质的类别相同,甲、丙和足量的A反应能生成相同的生成物。

A、B均含两种元素,其混合物有挥发
,广泛应用于玻璃、纺织的生产等。

图中“—”表示性。

丙中含氧45.3%“→”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学的化写出甲件已略去。

(1)生部分反应物、成物及反应条。


,(2)写出丙和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为。

写出丙→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均ED、、B、C、C、E是初中学过的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单质,B、、E是氧化物,ADB9.A、、C、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图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含一种相同元素。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发生化学反应;“→”。

;C 的化学式为的化学式为)(1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2)、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的化学方程式为转化为)(3B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